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考試試卷A卷含答案_第1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考試試卷A卷含答案_第2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考試試卷A卷含答案_第3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考試試卷A卷含答案_第4頁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考試試卷A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考試試卷A卷含答案單選題(共100題)1、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類型與昆蟲不相對應的是()。A.虹吸式口器:蝴蝶B.刺吸式口器:蚊子C.舐吸式口器:蜜蜂D.咀嚼式口器:蝗蟲【答案】C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需要安排學生小組討論,激勵學生參與教學。這屬于變化技能中的()。A.師生互動變化B.教學媒體變化C.教態(tài)變化D.信息傳輸信道變化【答案】A3、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我國目前有2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海陽市小孩兒口濕地公園是其中之一。以下不屬于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特點的是()。A.濕地是在多水和過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的B.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D.沼澤是最典型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答案】C4、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是()。A.神經調節(jié)B.神經-體液調節(jié)C.體液-免疫調節(jié)D.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答案】D5、下列屬于固醇類物質的是()。A.維生素B.膽固醇C.磷脂D.維生素【答案】B6、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莖葉夾角由多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如玉米莖葉夾角由A(a)、B(b)、C(c)三對基因控制,且基因型為aabbcc植株的莖葉夾角度數(shù)為x,每增加一個顯性基因莖葉夾角度數(shù)減小y。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選擇莖葉夾角最大為x-3y的植物自交,有可能培養(yǎng)出最適于密植的植株B.如玉米的夾角為x-3y,則植株的基因型有7種C.基因型為AaBbCc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夾角有7種表現(xiàn)型D.如AA與aa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F(xiàn)2有3種表現(xiàn)型,說明A與a問有明顯顯隱性關系【答案】D7、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選取了較多的現(xiàn)代生物技術,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學研究成果,這符合教材內容選擇要()的思想。A.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選取內容的出發(fā)點B.應當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C.要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的需要,體現(xiàn)“科學、技術、社會”的思想D.應將探究活動作為教科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答案】C8、按照馬斯洛的理論,免于恐懼的需要屬于()A.生理需要B.生長性需要C.安全需要D.缺失性需要【答案】C9、不會對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產生嚴重影響的是()。A.水葫蘆在滇池大量滋生B.捕撈產卵后的大馬哈魚C.在河中電魚D.向河流排污【答案】B10、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元素,對此最有說服力的說法是()。A.碳在細胞的各種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為豐富C.在細胞的各種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鏈構成了有機物的基本骨架【答案】D11、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核仁與DNA中的基因表達有關B.纖維類組成的細胞骨架與細胞形態(tài)的維持有關C.線粒體與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產生有關D.溶酶體中的各種水解酶與靶細胞的裂解、死亡有關【答案】B12、下列生物中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②③D.②③④⑤【答案】D13、關于生物大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B.核酸的特異性取決于特定的空間結構C.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取決于碳鏈的多樣性D.構成DNA的單體在不同物種中通用【答案】D14、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體的過程中,從蘇云金芽孢桿菌DNA上獲取BT,需要用到()。A.限制酶B.連接酶C.聚合酶D.NTP【答案】A15、已知某個體基因型為AaBb,據(jù)此做出的下列推斷中。正確的是()。A.如果該個體只有一個親本.其基因型肯定也是AaBbB.如果該個體有兩個親本.其基因型肯定分別是aabb和AABBC.該個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肯定是4種.各占25%D.該個體自交產生的后代中肯定存在著aabb基因型個體【答案】A16、下列敘述中,除哪項外,都與植物體細胞雜交密切相關?()A.利用離心、振動、電刺激等誘導細胞融合B.微型繁殖與作物脫毒C.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植物細胞壁D.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答案】B17、從教學評價的直接目的來劃分,綜合入學測驗屬于()。A.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配置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C18、靜脈注射的藥物,隨血液循環(huán)首先進入病人心臟的()。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答案】B19、玉米糯質胚乳WX和黑綠菌基因V通常是連鎖(即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遺傳的.然而一位學者發(fā)現(xiàn)一個品種中也能有自由組合,其原因是()。A.染色體缺失B.染色體重復C.染色體側位D.染色體易位【答案】D20、下列生物學實驗及操作,不合理的是()。A.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時,加入二氧化硅防止色素被破壞B.在探究果膠酶的最適用量時,除果膠酶量以外的其他變量適宜且相同C.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時.搖勻酵母菌培養(yǎng)液后取樣并顯微計數(shù)D.在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現(xiàn)象時,撕取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作為觀察材料【答案】A21、需要()。多選A.是有機體內部不平衡狀態(tài)B.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C.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D.是激發(fā)并維持個體活動的內部動力【答案】A22、下列屬于原核生物的是()。A.細菌B.酵母菌C.衣藻D.草履蟲【答案】A23、用樣方法調查生長在狹長草地上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正確做法是()。A.計數(shù)該草地上蒲公英的全部個體數(shù)目B.選擇蒲公英生長茂盛處取樣C.設置1平方米樣方若干,分別計數(shù),取平均值D.采用五點取樣法【答案】C24、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shù)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B.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答案】A25、某教師通過設置問題“陷阱”,讓同學解答,“先錯后糾”,達到強化學習的作用。這位教師運用的強化技能的類型是()。A.標志強化B.活動強化C.動作強化D.變換方式強化【答案】B26、免疫調節(jié)在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屬于免疫失調的是()。A.抗體與細菌毒素特導性結合B.移植的器官被細胞免疫排斥C.效應T細胞清除體內癌變細胞D.過敏原引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答案】D27、關于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以下敘述錯誤的是()。A.葡萄糖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再通過被動運輸進入紅細胞B.興奮的產生和傳導過程中Na+通過被動運輸進入神經元,再通過主動運輸運出神經元C.氧分子在肺部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紅細胞,在組織處又以自由擴散方式出紅細胞D.胰島素通過胞吐方式分泌到細胞外,又通過主動運輸方式進入靶細胞傳遞信息【答案】D28、下列有關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體內具有遺傳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B.細胞內構成生命物質的主要成分之一C.由含氮堿基、脫氧核糖和磷酸組成的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D.核酸主要有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兩種【答案】C29、在下列選項中,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答案】D30、孟德爾的遺傳定律適用于以下哪些生物?()A.①②B.③⑤C.②③D.①③【答案】B31、對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層、水中植物垂直分層、高山上植物垂直分層起決定作用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分別是()。A.光、光、溫度B.光、光、光C.溫度、水、溫度D.溫度、溫度、水【答案】A32、下列關于傳染病流行環(huán)節(jié)及免疫的說法,正確的是()。A.生活在人體內的細菌都是抗原B.計劃免疫能有效地預防傳染病是因為采取了控制傳染源措施C.傳染病流行環(huán)節(jié)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D.預防天花的方法是“種痘”,這種方法是非特異性免疫【答案】C33、下列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豌豆子葉的顏色和種皮的顏色B.馬的長毛和短毛C.貓的藍眼和果蠅的紅眼D.棉花的細絨和長絨【答案】B34、根據(jù)《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界定,下列行為動詞用于表述能力目標的是()A.運用B.說出C.排列D.簡述【答案】A35、下列有關構成細胞的化合物或結構的敘述正確是()。A.RNA由四種核糖核苷酸組成,能攜帶、儲存遺傳信息,因而成為少數(shù)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B.磷脂、膽固醇都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脂質成分C.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都與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關,都有膜結構D.葉綠體和線粒體是不運動的,所需或產生的物質均通過細胞質基質運輸【答案】B36、糖尿病人血液中的含糖指數(shù)遠高于常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正常人也有尿糖B.血糖含量指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C.糖尿病人不能吃甜D.糖尿病人應控制淀粉攝入【答案】C37、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發(fā)生DNA復制B.DNA通過一次復制后產生四個DNA分子C.DNA雙螺旋結構全部解鏈后,開始DNA的復制D.單個脫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連接合成新的子鏈【答案】A38、下列哪一項可簡便而且準確地判斷貯存的小麥種子的細胞呼吸方式()A.有無酒精生成B.有無水生成C.有無有機物消耗O2D.消耗量與CO2生成量的比值【答案】D39、用生長素除去水稻田中的雜草,其原理與下列實驗相似的一項是()。A.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培育無子番茄B.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C.除去發(fā)育著的種子.子房發(fā)育停止D.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現(xiàn)象【答案】D40、下列關于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答案】B41、關于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以下敘述錯誤的是()。A.葡萄糖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再通過被動運輸進入紅細胞B.興奮的產生和傳導過程中Na+通過被動運輸進入神經元,再通過主動運輸運出神經元C.氧分子在肺部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紅細胞,在組織處又以自由擴散方式出紅細胞D.胰島素通過胞吐方式分泌到細胞外,又通過主動運輸方式進入靶細胞傳遞信息【答案】D42、根據(jù)《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界定,下列行為動詞用于表述能力目標的是()A.運用B.說出C.排列D.簡述【答案】A43、從單尾金魚卵細胞中提取RNA注入雙尾金魚受精卵中,發(fā)育成的雙尾金魚中有一些出現(xiàn)了單尾性狀,這些RNA最可能是()。A.遺傳物質B.tRNAC.mRNAD.rRNA【答案】C44、下列情況引起的變異屬于基因重組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45、在進行“細胞膜的結構”教學時,下列哪種教學方式更合適()A.講授B.談話C.直觀教學D.演繹【答案】C46、某同學在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A.絕大多數(shù)細胞中能觀察到染色體B.不同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不同C.清晰地看到中心體和染色體D.某一細胞由中期逐漸過渡到后期【答案】B47、在植物細胞周期中,與染色體的運動和細胞板的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是()。A.葉綠體和線粒體B.線粒體和高爾基體C.中心體和線粒體D.內質網和核糖體【答案】B48、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傳遞時,以下生理活動不會發(fā)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轉化B.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相互轉變C.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D.神經遞質與突觸前膜上受體結合【答案】D49、下列敘述中,除哪項外,都與植物體細胞雜交密切相關?()A.利用離心、振動、電刺激等誘導細胞融合B.微型繁殖與作物脫毒C.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植物細胞壁D.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答案】B50、下列選項中通過激素調節(jié)實現(xiàn)生命活動的是()。A.膽汁在腸道中乳化脂肪B.光反應中ATP與ADP的動態(tài)平衡C.寒冷時動物體內細胞代謝速率提高D.血液中HCO;參與酸堿平衡的調節(jié)【答案】C51、下列關于動物細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乳腺細胞比乳腺癌細胞更容易進行離體培養(yǎng)B.細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種動物、同種組織的細胞之間進行C.采用胚胎分割技術產生同卵多胚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D.培養(yǎng)早期胚胎的培養(yǎng)液中含維生素、激素等多種能源物質【答案】C52、下面關于綠色植物新陳代謝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光合作用產物中的化學能全部來自ATPB.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綠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是由基因決定的,因此是固定不變的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時期后,有機物缺乏,影響根吸收礦質元素【答案】D53、探究學習在生物學科中必不可少,下列不屬于探究學習的是()。A.分析食物鏈中一種生物的消失對該食物鏈中其他生物數(shù)量的影響B(tài).學習完植物細胞的結構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在顯微鏡下找出菠菜葉細胞的葉綠體C.探究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適pHD.設計實驗,比較不同溫度對天竺葵制造的有機物的影響【答案】B54、以下各種酶與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A.淀粉酶——肽鍵B.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鍵C.限制酶——氫鍵D.解旋酶——磷酸二酯鍵【答案】B55、下列屬于單基因遺傳病的是()。A.21-三體綜合征B.貓叫綜合征C.特納氏綜合征D.苯丙酮尿癥【答案】D56、玉米和小麥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于()。A.胚芽B.胚軸C.胚乳D.子葉【答案】C57、下列生理活動中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的是()。A.HIV病毒的增殖B.進食后蛋白質的消化C.抗體與抗原特異結合D.氧氣與血紅蛋白的結合【答案】C58、下列哪一項可簡便而且準確地判斷貯存的小麥種子的細胞呼吸方式()A.有無酒精生成B.有無水生成C.有無有機物消耗O2D.消耗量與CO2生成量的比值【答案】D59、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shù)臄⑹觯e誤的是()。A.K+的跨膜運輸方式不一定是主動運輸B.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C.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防止質壁分離D.人的成熟紅細胞主動吸收葡萄糖的過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60、在一般培養(yǎng)溫度下呈固體狀態(tài)的培養(yǎng)基都稱固體培養(yǎng)基,不可用于()。A.菌種分離B.細菌鑒定C.細菌計數(shù)D.菌種的保藏【答案】C6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傳遞者多種多樣的信息,下列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化學信息的是()A.豪豬遭遇敵害時豎起體刺B.雄鳥求偶時復雜的求偶炫耀C.刺激煙草種子萌發(fā)的某種波長的光照D.抑制藻類繁殖的由水葫蘆根部分泌的某類物質【答案】D62、假如你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單細胞生物并鑒定該生物的分類,則以下何種特性與你的鑒定有關()。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63、若要在普通顯微鏡下觀察到質壁分離、RNA和脂肪,下列四組材料中應選擇的一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葉B.天竺葵葉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蔥和花生子葉D.天竺葵葉和紫色洋蔥【答案】C64、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內ATP的敘述,錯誤的是()。A.一個ATP分子中含有兩個高能磷酸鍵B.人體細胞合成ATP時都需要氧氣的參與C.細胞內合成免疫球蛋白時需要消耗ATPD.正常情況下ATP與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答案】B6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B.必修包括“1.分子與細胞”“2.遺傳與進化”和“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三個模塊C.必修選擇的是生物學的核心內容,必須按順序講授D.選修是為了滿足學生需要【答案】C66、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金指標是.A.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酶)B.菊粉清除率C.CystatinCD.UreaE.β【答案】B67、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教學中,王老師想在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前先給學生做演示實驗,以展示實驗現(xiàn)象。但在實驗過程中,由于王老師在裝有還原糖和蛋白質的試管里加的都是斐林試劑,導致裝有蛋白質的試管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有同學開始質疑:“怎么老師也不會做實驗?”有個同學指出是老師試劑加錯了,應該加雙縮脲試劑。場面一度很尷尬,此時王老師適宜采取的處理方法是()。A.不理會學生的發(fā)言,重新做一次實驗B.訓斥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讓他們自行實驗C.表揚指出錯誤的學生,說自己是給大家一個錯誤的示范D.解釋自己沒錯,剛才只是操作失誤【答案】C68、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研究方法正確的是()。A.將質壁分離復原的細胞用甲紫溶液染色,可以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變化B.將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時間,可用來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條件C.先將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溫度條件下,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D.采用標志重捕法可以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答案】B69、下列關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均需有氧條件B.均需高溫高壓滅菌C.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種D.發(fā)酵菌群均為原核生物【答案】C70、下列有關人體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利于腎小管的重吸收B.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的,利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C.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主動脈之間、動脈血管中、靜脈血管中都有瓣膜,這能防止血液在循環(huán)過程中倒流D.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皺襞,皺襞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這大大地增加了小腸消化和吸收的面積【答案】C71、人體細胞中共有46條染色體,玉米細胞中共有20條染色體,要測定人類基因組和玉米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分別需要測定的染色體數(shù)為()。A.46,20B.23,10C.22(常)+X+Y,10D.22(常)+X+Y,11【答案】C72、下列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的是()。A.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使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B.大力開展退耕還林、還草、還湖,變草原放牧為圈養(yǎng)等,以保護生物多樣性C.對瀕危動植物進行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D.禁止利用生物技術輔助珍稀動植物繁殖【答案】D73、下列有關細胞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正確的是()A.提倡慢跑等有氧運動的原因之一是體內不會因劇烈運動產生大量的酒精而對細胞產生傷害B.對于植物來說,土壤板結應及時松土透氣,促進根系有氧呼吸,防止植物無氧呼吸產生乳酸損傷根系C.利用麥芽、葡萄、糧食和酵母菌以及發(fā)酵罐等,在控制通氣的情況下,可以生產酒D.包扎傷口時,需選用松軟的創(chuàng)可貼,否則破傷風桿菌容易感染傷口表面并大量繁殖【答案】C74、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內ATP的敘述,錯誤的是()。A.一個ATP分子中含有兩個高能磷酸鍵B.人體細胞合成ATP時都需要氧氣的參與C.細胞內合成免疫球蛋白時需要消耗ATPD.正常情況下ATP與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答案】B75、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中選做實驗“水質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教學要求是既要將“環(huán)境因素(水質污染)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這一結論、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和珍愛生命與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教育三者結合起來,又要突出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體現(xiàn)了研究性學習的()特點。A.學習目標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和開放性C.學習過程的主動性和探究性D.學習形式的多樣性和自主性【答案】A76、從結構式看,除了()外,所有僅一碳原子都為不對稱碳原子。A.酪氨酸B.甘氨酸C.脯氨酸D.甲硫氨酸【答案】B77、某腦外傷病人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講話,能看書看報。此病人受損的是大腦皮層的()。A.運動語言中樞B.聽覺語言中樞C.視覺語言中樞D.感覺語言中樞【答案】A78、同一草原上的羊與牛,狼與羊,人體中的蛔蟲與人,雙歧桿菌與人,這四種種間關系分別是()。A.競爭捕食寄生共生B.競爭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競爭捕食D.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答案】A79、據(jù)“朝聞天下”報道,目前英國科學家成功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與之有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人體皮膚細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細胞B.該實驗已經證明動物細胞具有全能性C.如果該實驗屬實,可以給不育患者帶來福音D.成熟精子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人體皮膚細胞的一半【答案】B80、下列屬于第一道防線的是()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C81、環(huán)孢霉素A是一種能抑制T細胞增殖的藥物,它能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處于無應答或弱應答狀態(tài),因此環(huán)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消除宿主細胞內的結核桿菌C.降低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D.治療艾滋病【答案】A82、人體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過程屬于()。A.吞噬B.易化擴散C.同向協(xié)同轉運D.逆向協(xié)同轉運【答案】C83、中年期的人格變得較為成熟,具體表現(xiàn)包括()。多選A.內省日趨明顯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C.為人處世日趨圓通D.心理防御機制運用得越來越少【答案】A84、某教師在“基因工程及其應用”一節(jié)中設置了三維教學目標,其中“簡述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了解我國基因工程的發(fā)展,樹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造福社會的決心”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層次水平分別是()。A.了解、領悟B.了解、反應C.理解、反應D.理解、領悟【答案】A85、下列是生物體內的有關化學反應,其中一定在細胞器中進行的是()。A.氨基酸的脫水縮合B.RNA的合成C.二氧化碳的固定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A86、下列關于細胞全能性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大量的科學事實證明,高度分化的植物體細胞仍具有全能性B.細胞內含有個體發(fā)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內在條件C.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試管苗,是植物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表現(xiàn)全能性的結果D.通過動物細胞培養(yǎng)獲得細胞株或細胞系,證明了動物體細胞也具有全能性【答案】D87、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發(fā)生DNA復制B.DNA通過一次復制后產生四個DNA分子C.DNA雙螺旋結構全部解鏈后,開始DNA的復制D.單個脫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連接合成新的子鏈【答案】A88、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要滴生理鹽水的作用是()。A.消毒用B.染色用C.為細胞提供營養(yǎng)D.保持細胞形態(tài)【答案】D89、經甲基綠-吡羅紅染色處理后的人口腔上皮細胞,其細胞核大部分呈()。A.紅色B.藍紫色C.綠色D.藍色【答案】C90、細胞內含C、H、0、N、P五種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A.與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B.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C.催化某一特定的化學反應D.參與光合作用【答案】A91、某二倍體動物的某細胞內含有10條染色體、10個DNA分子,且細胞膜開始縊縮,則該細胞()。A.處于有絲分裂中期B.正在發(fā)生基因自由組合C.將形成配子D.正在發(fā)生DNA復制【答案】C92、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shù)臄⑹?,錯誤的是()。A.K+的跨膜運輸方式不一定是主動運輸B.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C.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防止質壁分離D.人的成熟紅細胞主動吸收葡萄糖的過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93、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森林中害蟲數(shù)量增加時,食蟲鳥也會增多,害蟲種群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屬于生物群落內的負反饋調節(jié)B.負反饋調節(ji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基礎C.自我調節(jié)能力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穩(wěn)定性也高D.當外界干擾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將會喪失【答案】C94、下列觀點不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種群中個體的死亡可使種群基因庫發(fā)生一些變化B.環(huán)境變化可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馬和驢能雜交并可產生后代說明兩者間不存在生殖隔離D.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共同進化的結果【答案】C95、光合作用可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步驟,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物質是()。A.C3和NADP+B.ATP和O2C.ADP和H20D.[H]和ATP【答案】D96、下列關于生殖細胞的發(fā)生和受精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卵子是從動物的初情期開始,經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B.雄原核形成的同時,卵子完成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C.透明帶反應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D.獲能的精子刺激卵細胞膜發(fā)生變化,能夠阻止其他精子進入卵內【答案】A97、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凋亡是細胞主動發(fā)生的“自殺”現(xiàn)象,需要消耗能量B.細胞分化意味著某些特異性蛋白質的合成,這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C.關于細胞衰老的原因,科學家提出了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等假說D.腫瘤的形成與細胞的過度增殖有關,與細胞凋亡受阻無關【答案】D98、某腦外傷病人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講話,能看書看報。此病人受損的是大腦皮層的()。A.運動語言中樞B.聽覺語言中樞C.視覺語言中樞D.感覺語言中樞【答案】A99、教師在對“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時,從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原則出發(fā),下列哪一條應該是優(yōu)先考慮的原則?()A.設計與日?;顒雨P系密切的真實任務B.激勵并給予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自主權C.強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針對性D.鼓勵學生在社會背景中檢驗自己的觀點【答案】B100、做膝跳反射實驗前先告知受試者有思想準備,結果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其原因是()。A.反射弧結構發(fā)生變化B.傳出神經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調節(jié)作用【答案】D大題(共20題)一、回答關于生命科學發(fā)展史的問題:(1)1903年,薩頓在研究蝗蟲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關系,通過方法得出的推論是。(2)在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中,1944年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找出了導致細菌轉化的“轉化因子”。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則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他們的實驗中共同、核心的設計思路是。(3)1953年,青年學者沃森和克里克發(fā)現(xiàn)了DNA的結構并構建了模型,從而獲得諾貝爾獎?!敬鸢浮?1)平行;類比推理;基因在染色體上(2)將DNA和蛋白質分離開來,單獨、直接地觀察其作用(3)規(guī)則的雙螺旋二、回答問題:(1)人體肝細胞可產生一種分泌蛋白(稱為蛋白A),運出細胞后進人血液。已知內質網、核糖體和高爾基體參與了蛋白A的合成或運輸,則這些細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運輸過程中行使功能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體的胰島細胞中__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6分)(2)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腸桿菌堿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體內抗體水平的變化,提取大腸桿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內,進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時間后,檢測到抗體水平達到峰值。在這個過程中,__________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__細胞可以產生抗體。經過一段時間后,再用大腸桿菌AKP進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產生大量抗體。上述免疫屬于__________(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9分)【答案】(1)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含有(2)B;漿;記憶;特異性解析:本題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及特異性免疫的過程的有關內容。(1)參與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shù)募毎饕来问呛颂求w、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人體的體細胞中都含有人體內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個細胞的功能不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2)抗體的產生屬于體液免疫,此過程中B淋巴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產生抗體;當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記憶細胞快速、大量地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產生抗體。三、材料:某教師對于“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在選材、提取、過濾、色素分離等方面進行了以下優(yōu)化改進,且實驗效果良好:(1)用女貞葉替代菠菜葉;(2)用95%乙醇替代丙酮;(3)過濾時,原來的做法為“將研磨液倒入有脫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進行過濾”.優(yōu)化后的做法為“不用過濾,用尼龍布覆蓋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離時。原來的做法為“先用鉛筆在濾紙上畫定位線,再用毛細管吸取濾液,沿鉛筆線畫濾液細線,待濾液干后再重復2~3次”,改進后的做法為“用2片蓋玻片,外面包裹2層紗布直接在尼龍布上蘸取濾液,印到濾紙上.一次即可”。問題:(1)分析該教師改進實驗的理由。(12分)(2)根據(jù)材料歸納實驗教學優(yōu)化的一般原則。(8分)【答案】(1)教師改進實驗的理由:①女貞葉替換菠菜葉是由于女貞葉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②丙酮易揮發(fā)且有毒,換成95%酒精更安全;③改進后,葉綠素提取液不用傾倒在脫脂棉的漏斗中,減少提取液損失,使操作更簡便;④用毛細吸管劃線的環(huán)節(jié),操作不方便極易出現(xiàn)錯誤,改進后用蓋玻片蘸取濾液印在濾紙上會減輕學生的實際操作負擔,能更好地將注意力放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及其總結歸納上。(每點3分)(2)隨著社會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提升,高中生物實驗將會迎來重要的發(fā)展階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會隨之大量涌現(xiàn)。不論是眼下的應試環(huán)境還是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中生物實驗課程都將進一步發(fā)揮它的教學效果。未來生物實驗必將成為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實驗思維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實驗教學優(yōu)化的一般原則包括:①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關注實驗安全問題,減少對學生造成的傷害。②科學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以引導學生思維為出發(fā)點,以探究性學習為實驗過程的手段。探究的程度與步驟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只有其中的幾步。③有據(jù)可依原則。以教學大綱為教學的知識目標,以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教學方向,深入了解學生.合理處理實驗。④因地制宜原則。根據(jù)當?shù)氐臈l件,主要考慮材料的可獲得性,實驗步驟的可操作性,實驗整體的可行性,從而考慮設計的實驗是否可行。⑤保證實驗效果良好原則。四、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中,“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的內容如下: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19世紀末,歐文頓(E.Overton)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實驗.發(fā)現(xiàn)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好為紅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他們由此得出結論: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思考與討論:1.最初認識到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是通過對現(xiàn)象的推理分析,還是通過對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結論后,還有必要對膜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嗎3.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組成的分子,磷酸“頭”都是親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請運用相關化學知識,解釋為什么為磷脂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而科學家如何從這一現(xiàn)象推導出“脂質在細胞膜中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這一結論。要求:(1)確定該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和難點(10分)。(2)設計上述內容的教學過程(20分)?!敬鸢浮?1)教學重點: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教學難點:通過對細胞膜化學組成和結構的探索歷程,理解細胞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以及體驗科學探索的嚴謹性。(2)教學過程:復習導人.引入興趣:師:大家上節(jié)課做實驗都非常認真,實驗結果也很不錯。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做的質壁分離實驗現(xiàn)象。想一下,為什么植物細胞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生:因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彈性……師: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生物膜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細胞膜對物質的選擇性吸收是否與其特定的結構相關細胞膜結構是怎樣的呢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質能控制物質進出。(進入探索生物膜結構歷史博物館,講授新課)師:大家討論非常熱烈,那么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參觀生物膜的結構歷史博物館來驗證剛剛所回答的問題結果是否符合現(xiàn)實。(隨著歷史的步伐走,教師帶學生走進了博物館1號。)【博物館展區(qū)1號歐文頓實驗】展板1內容:1895年,歐文頓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膜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的研究。發(fā)現(xiàn)凡是可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穿過細胞膜。問題1:根據(jù)歐文頓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你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五、材料:某教師設計的“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做“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為的是我們下節(jié)課帶著問題來更好地學習“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這節(jié)內容。課前我已經布置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帶著問題來研究,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復習細胞膜的結構和特點,并討論一下各小組的實驗方案。(師生共同交流,復習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教師捎帶將原生質的概念和質壁分離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進行描述。)(一)分析學生的實驗方案師:現(xiàn)在讓我們將各小組針對不同問題的實驗設計進行交流。生(小組1):我們的問題是: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從細胞內排出到細胞外還是溶液從細胞內排出細胞外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生(小組2):我們想知道不同濃度的溶液對質壁分離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生(小組3):我們研究的問題也是不同物質溶液對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產生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8分鐘)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說明大家在課前的預習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組的實驗設計還是有點小問題,剛才別的小組都幫你們糾正了,一會兒做實驗時還要注意。師:(簡要說明實驗關鍵步驟)好!現(xiàn)在開始按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2分鐘)(二)學生獨立實驗【答案】(1)屬于探究性實驗。(2)準備階段:①準備好實驗材料。盡可能選擇與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確保新鮮。②準備好實驗設備、用具和藥劑。實驗前教師要仔細檢查一遍實驗設備、用具,試劑配制要嚴格掌握一定的濃度、純度和數(shù)量,并注意保存;每種配好的試劑都要貼好標簽,標明試劑名稱、濃度和配制日期。③準備好實驗教學輔助教具。使用輔助教具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實驗步驟的要點,輔助教具或電化教具,如PPT、錄像等。④進行預試。⑤培養(yǎng)小助手。在實驗前培養(yǎng)實驗小助手,上課時注意發(fā)揮小助手的積極性。⑥教師要對本次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難點認真考慮,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制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實施階段:①精心布置實驗室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實驗研究的良好氛圍。②若是第一次學生實驗,則要特別認真對待第一次實驗課的教育準備工作。③精心編排實驗小組,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約束與管理。④教師充分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實驗時,教師要不斷巡視每組的實驗情況,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的姿態(tài)給學生以指導,對學生遇到的困難要及時予以適當?shù)狞c撥和幫助,使每個小組的實驗都能順利進行下去。⑤教師和學生要認真做好實驗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到忙而不亂。六、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內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沒有,原核生物沒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已知在人體中基因A(有內含子)可以表達出某種特定蛋白(簡稱蛋白A)?;卮鹣铝袉栴}:(1)某同學從人的基因組文庫中獲得了基因A,以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卻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2)若用家蠶作為表達基因A的受體,在噬菌體和昆蟲病毒兩種載體中,不選用____作為載體,其原因是____。(3)若要檢測基因A是否翻譯出蛋白A,可用的檢測物質是____(選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體”)。(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可以說是基因工程的先導,如果說他們的工作為基因工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啟示,那么,這一啟示是____?!敬鸢浮?1)在基因組中獲得的基因A含有內含子,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因此大腸桿菌中基因A表達出的蛋白質與蛋白A不同(2)噬菌體;噬菌體專一性地侵染細菌.不能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3)蛋白A的抗體(4)外源DNA進入受體細胞中能正常表達(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遺傳密碼)解析:(1)從人基因組獲得的基因A含內含子,而大腸桿菌為原核細胞.細胞中沒有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因此大腸桿菌中基因A表達出的蛋白質與蛋白A不同。(2)噬菌體專一性地侵染細菌,不能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所以只能選擇昆蟲病毒.家蠶是昆蟲的幼蟲,故用昆蟲病毒可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3)檢測是否翻譯出蛋白質A,可采用抗原一抗體雜交的方法,蛋白質A充當抗原.選擇蛋白質A抗體與其特異性結合。(4)艾弗里等人曾經在S型肺炎雙球菌中分離出DNA、蛋白質、多糖等物質.分別與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S型肺炎雙球菌的DNA能使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為S型肺炎雙球菌。從中知道轉化的可能性.所以啟示是在特定條件下,DNA片段能進入細胞,并且還能發(fā)揮原有作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七、“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對螞蟻取食行為的影響”的實驗教學中,不同食物顏色、形狀、大小以及與螞蟻的距離是影響變量單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變量的單一性是本實驗教學的難點之一。(1)設計該實驗教學的導入。(10分)(2)設計教學活動(只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習控制變量的單一性。(20分)【答案】(1)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導思:教師通過講述一個故事:傳說當年楚漢相爭之際,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張良用糖做誘餌,使螞蟻聞糖而聚,組成了“霸王死于此”幾個大字。霸王見此,以為這是天意,嚇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長嘆:“天絕我也”,乃拔劍自刎而死。想一想:螞蟻受糖的誘惑,按照人的設計圍成幾個大字.糖的甜味與螞蟻的取食行為有關嗎(由此而導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2)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導入的問題進一步追問:螞蟻對食物的味道會不會有選擇呢是否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進行探究呢由此引導學生提出探究問題: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對螞蟻取食行為的影響。引導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①食物的顏色、形狀、大小以及食物與螞蟻的距離不同是否也會對螞蟻的行為有所影響②如果用顏色、大小、形狀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為實驗材料是否會影響此探究實驗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否科學合理學生在討論交流后,師生共同進行分析,得出最終的結論:除了將要探究的味道這一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條件(顏色、大小、形狀、食物和螞蟻的距離等)均需一致方可。教師歸納總結這種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重點講解有關控制變量的單一性原則。隨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針對本探究實驗做出假設:螞蟻可能最愛吃甜食。進而開始制定并實施計劃:①在蟻窩外20厘米處相同方向等距離設置6個實驗點.每個實驗點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且邊界要清晰,依次在每個實驗點上貼上標簽。②準備6個大小相同的棉花團,在每個棉花團上分別滴加等量的清水、濃糖水、濃食鹽水、苦瓜汁、辣椒汁、純白醋,然后把處理過的棉花團分別放在對應的標簽前。八、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內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沒有,原核生物沒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已知在人體中基因A(有內含子)可以表達出某種特定蛋白(簡稱蛋白A)?;卮鹣铝袉栴}:(1)某同學從人的基因組文庫中獲得了基因A,以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卻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2)若用家蠶作為表達基因A的受體,在噬菌體和昆蟲病毒兩種載體中,不選用____作為載體,其原因是____。(3)若要檢測基因A是否翻譯出蛋白A,可用的檢測物質是____(選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體”)。(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可以說是基因工程的先導,如果說他們的工作為基因工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啟示,那么,這一啟示是____?!敬鸢浮?1)在基因組中獲得的基因A含有內含子,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因此大腸桿菌中基因A表達出的蛋白質與蛋白A不同(2)噬菌體;噬菌體專一性地侵染細菌.不能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3)蛋白A的抗體(4)外源DNA進入受體細胞中能正常表達(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遺傳密碼)解析:(1)從人基因組獲得的基因A含內含子,而大腸桿菌為原核細胞.細胞中沒有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因此大腸桿菌中基因A表達出的蛋白質與蛋白A不同。(2)噬菌體專一性地侵染細菌,不能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所以只能選擇昆蟲病毒.家蠶是昆蟲的幼蟲,故用昆蟲病毒可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3)檢測是否翻譯出蛋白質A,可采用抗原一抗體雜交的方法,蛋白質A充當抗原.選擇蛋白質A抗體與其特異性結合。(4)艾弗里等人曾經在S型肺炎雙球菌中分離出DNA、蛋白質、多糖等物質.分別與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S型肺炎雙球菌的DNA能使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為S型肺炎雙球菌。從中知道轉化的可能性.所以啟示是在特定條件下,DNA片段能進入細胞,并且還能發(fā)揮原有作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九、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中,“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的內容如下: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19世紀末,歐文頓(E.Overton)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實驗.發(fā)現(xiàn)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好為紅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他們由此得出結論: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思考與討論:1.最初認識到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是通過對現(xiàn)象的推理分析,還是通過對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結論后,還有必要對膜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嗎3.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組成的分子,磷酸“頭”都是親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請運用相關化學知識,解釋為什么為磷脂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而科學家如何從這一現(xiàn)象推導出“脂質在細胞膜中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這一結論。要求:(1)確定該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和難點(10分)。(2)設計上述內容的教學過程(20分)?!敬鸢浮?1)教學重點: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教學難點:通過對細胞膜化學組成和結構的探索歷程,理解細胞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以及體驗科學探索的嚴謹性。(2)教學過程:復習導人.引入興趣:師:大家上節(jié)課做實驗都非常認真,實驗結果也很不錯。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做的質壁分離實驗現(xiàn)象。想一下,為什么植物細胞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生:因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彈性……師: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生物膜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細胞膜對物質的選擇性吸收是否與其特定的結構相關細胞膜結構是怎樣的呢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質能控制物質進出。(進入探索生物膜結構歷史博物館,講授新課)師:大家討論非常熱烈,那么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參觀生物膜的結構歷史博物館來驗證剛剛所回答的問題結果是否符合現(xiàn)實。(隨著歷史的步伐走,教師帶學生走進了博物館1號。)【博物館展區(qū)1號歐文頓實驗】展板1內容:1895年,歐文頓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膜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的研究。發(fā)現(xiàn)凡是可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穿過細胞膜。問題1:根據(jù)歐文頓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你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一十、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發(fā)現(xiàn),細胞膜中存在著某種只允許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們稱之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卻一直是個謎。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細胞膜蛋白,經過實驗,他證明了一種被稱為“水通道蛋白”的細胞膜蛋白就是人們尋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驗證彼得·阿格雷發(fā)現(xiàn)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請你完成下面的實驗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1)實驗探究:①觀察:發(fā)現(xiàn)水分子能通過細胞膜。②問題:水究竟怎樣通過細胞膜③假設:__________。(3分)④實驗: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和經過處理后的__________細胞放在__________中。(4分)⑤結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3分)⑥結論:__________。(3分)(2)為了進一步驗證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兩種人造細胞膜,分別做成泡狀物,然后放在水中,結果第一種泡狀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脹,第二種則沒有變化。請指出這兩種人造細胞膜的化學成分的異同點:相同點:__________;不同點:__________。(2分)【答案】(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該蛋白質;蒸餾水⑤不能吸水⑥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相同點:都含有磷脂雙分子層。不同點:一種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種不含水通道蛋白。解析:(1)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本題是驗證彼得·阿格雷發(fā)現(xiàn)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從而探究水究竟是怎樣通過細胞膜的。因此,假設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在實驗時,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和經過處理后不含該蛋白質的細胞分別放在蒸餾水中。結果發(fā)現(xiàn)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能吸水;經過處理后不含該蛋白質的細胞則不能吸水。因此,可以說明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質和糖類,其中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或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或嵌插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彼得·阿格雷制成的兩種人造細胞膜,其中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脹的含有水通道蛋白.而沒有變化的則不含水通道蛋白。但它們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雙分子層。一十一、材料:“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是教材“消化和吸收”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入手,讓學生細細咀嚼饅頭,感受咀嚼中味道的變化,教師提出問題:“口腔里的什么使饅頭變甜的”學生們各自猜想,有的說是因為嘴巴里有牙齒,牙齒咀嚼形成的。有的說是因為嘴巴里有舌頭,舌頭的攪拌形成的,有的說是因為口腔里有唾液。然后,老師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找到饅頭經過咀嚼變甜的原因。問題:(1)上述材料中老師用的是什么類型的教學策略老師采用這一策略的優(yōu)點有哪些(10分)(2)教師使用這種教學策略需要注意哪些要求(10分)【答案】(1)上述材料中教師用的是探究性教學策。探究式教學比較強調維持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與科學探究有關的各種技能以及對科學概念、原則和規(guī)則的理解。該策主要有以下五個優(yōu)點:①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或回答問題;②保持學生的好奇心;③讓學生參與需要高水平認知和技能的活動;④形成積極地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⑤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經驗。(2)探究性學習需要結合學科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先前經驗來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牢固的知識基礎、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包括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需具有以下要求:①明確主題;②為了研究自然而培養(yǎng)所需要的探究能力;③培養(yǎng)探究未知自然的積極態(tài)度;④通過探究活動而學得的知識是科學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識;⑤有效地形成認識自然基礎的科學概念。一十二、材料.某教師在“探究空氣(氧氣)對小魚呼吸頻率的影響”的實驗教學中,設計的實驗過程和得到的實驗結果如下:實驗準備:學生四人一組,做好組員分工和數(shù)據(jù)記錄,每組一只水杯、一條小活魚、一塊玻璃板。實驗步驟:1.把小活魚放進盛水的杯內.數(shù)一數(shù)自然狀態(tài)下小魚1min鰓蓋或口的開合次數(shù)。2.用玻璃板把水杯蓋嚴,不讓外界空氣進入杯內,蓋的時間長短視杯的大小和杯內水的多少而定。原則是杯子大些或杯內空氣多些的應多蓋一段時間。蓋上蓋的目的是讓小魚把杯內的空氣(氧氣)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掉。3.過一段時間再數(shù)小魚1min鰓蓋或口的開合次數(shù)。實驗結果:蓋上蓋以后,絕大多數(shù)魚1min鰓蓋或口的開合次數(shù)都增加。結論:水中空氣(氧氣)含量對小魚呼吸頻率是有影響的,一般情況下,水中含氧量高魚呼吸慢:含氧量低則魚呼吸快。問題:(1)根據(jù)科學探究的基本原則分析該探究實驗方案存在哪些問題(10分)(2)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10分)【答案】(1)根據(jù)科學探究的基本原則來進行分析,該實驗探究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遵循控制變量的單一性原則和設置對照組實驗。(2)針對本探究實驗做如下改進:實驗觀察前選大小相等的兩個容器,分別貼上“加玻璃板”和“不加玻璃板”的標簽,向“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清水,并蓋上玻璃板。試驗時,選擇兩條活力相近的魚,分別放人上述兩個容器中,兩個容器置于同樣的條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擾而造成的實驗結果誤差。分別仔細觀察各容器中魚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并做好記錄。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魚在“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和活動比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頻率很快,并最終死亡。進而說明空氣(氧氣)對小魚的呼吸頻率是有影響的。一十三、材料:“DNA是遺傳物質”的教學片段一、課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認為,被視為生命中心分子的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理由是蛋白質一方面對于生命是極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質不僅有二十種基本組成單位,并且形狀和大小多樣,簡單地說,蛋白質是復雜的,這正是作為遺傳物質的必要條件。直到1928年,英國的醫(yī)學細菌學家格里菲思發(fā)現(xiàn)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現(xiàn)象,為人類認識遺傳物質的本質奠定了基礎。二、教師呈現(xiàn)問題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實驗最重要的是哪一步?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經找到遺傳物質的證據(jù)?為什么?三、教師展示格里菲思實驗,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四、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組1:我們認為第四組實驗最重要,因為這組實驗中,無毒性的R型菌與已殺死的有毒性的S型菌混合,可以轉變成有毒的S型活菌,是本實驗的最大發(fā)現(xiàn)。組2:我們也認為最重要的是第四組實驗,因為這組實驗說明已殺死的有毒性的S型菌體內的遺傳物質還有活性。組3:我們同意前兩組的意見。同時,我們認為,R型菌由于某種原因穩(wěn)定地轉化成了S型菌。五、教師歸納總結,進行追問師:大家說的都是有道理,格里菲思當初做這個實驗時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他認為已經殺死的S型菌里的某種因子促使R型菌轉變成了S型菌,他把這種物質稱為轉化因子。格里菲思認為只要找到了構成轉化因子的化學物質,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遺傳物質。他找到了嗎?【答案】(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闡明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兩個實驗的過程和原理,以及從實驗中得出的結論(DNA是遺傳物質)。過程與方法:通過重演科學家發(fā)現(xiàn)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過程,說明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基本步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概述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認識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2)本課教學難點: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教材中,教師沒有直接講解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及過程,而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并明確了問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進行自主閱讀和合作討論。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發(fā)他們的積極思考,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合作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大家共同學習后的結果,即可以學習到相關知識,又能收獲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學生得出結論后,教師進行總結,根據(jù)上一個實驗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實驗。從而進一步證明轉化因子就是DNA。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從而自然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一十四、材料:在“種子萌發(fā)環(huán)境條件”探究活動中,某教師擬參照下列各項給予學生評價:(1)能否根據(jù)觀察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根據(jù)問題提出假設(2)能否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探究假設的實驗方案,包括設計對照實驗(3)能否按照試驗計劃準備實驗材料,有步驟的進行實驗(4)能否按照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要求完成實驗(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種實驗器具(6)能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7)能否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相關性并得出結論(8)能否在探究活動中與他人合作交流問題:(1)結合材料,從評價內容的角度,分析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10分)(2)在實際教學中,評價應注意些什么(10分)【答案】(1)該探究活動中,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設計實驗、調查研究、動手實驗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數(shù)據(jù)、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師應結合探究活動的全過程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狀況進行評價。(2)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應注意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在具體操作時,除了采用筆試外,還要重視采用實驗操作、制作設計等任務表現(xiàn)性方式進行評價。采用“檔案夾”的形式記錄學生的發(fā)展:采用“檔案夾”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一十五、材料:種子的萌發(fā)教師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種子萌發(fā)的資料,或者向家長了解“春種”時農民要做的事。上課時,在復習種子的結構后,教師請學生談談“春種”時農民要做些什么,并請學生把在家萌發(fā)的種子拿出來展示。教師發(fā)現(xiàn)有個別組沒能拿出成果.讓他們談一談原因,有個別組說他們在做實驗時水放少了,有個別組說不出原因。此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組的實驗成功了,而有些失敗了,使學生意識到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條件.教師鼓勵學生猜測種子萌發(fā)可能需要什么環(huán)境條件。大多數(shù)學生猜測種子萌發(fā)需要水、空氣、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師選擇“種子的萌發(fā)需要充足的水”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通過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對照實驗法.播放一段種子萌發(fā)多組對照實驗錄像,給予學生提示。然后請各組學生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其他條件的實驗方案。課后執(zhí)行實驗方案。問題:(1)本實驗屬于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簡述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8分)(2)作為一名教師,在這種學習活動實施階段應做些什么工作(12分)【答案】(1)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可以表述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2)教師在活動實施階段應做到:①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②要做一些技術的指導;③注意學習時空的開放;④對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要十分清楚和警惕。一十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節(jié)的課程標準要求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主要內容包括:①氨基酸結構和種類;②氨基酸的脫水縮合:③蛋白質分子多樣性;④蛋白質功能。(1)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2)設計一個合作學習的學習活動?!敬鸢浮?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①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的種類;②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過程與方法:①嘗試建立氨基酸結構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②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脫水縮合、肽鏈形成具有空問結構的蛋白質的過程(獨立操作水平);③能夠利用多媒體搜集相關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②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③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樂于學習生物科學,初步養(yǎng)成質疑、求實、創(chuàng)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2)活動目標: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結構,故設計球棍模型模擬氨基酸結構的合作探究活動。特別是要形成對氨基酸空間結構的認識,為下一步理解肽鏈的空間結構做鋪墊?;顒佑镁撸航奂t色球——氫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綠色球——氧原子,藍色球——氮原子,小鐵棍——化學鍵.彈簧棍——碳氧雙鍵。一十七、材料:某教師設計的“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做“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為的是我們下節(jié)課帶著問題來更好地學習“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這節(jié)內容。課前我已經布置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帶著問題來研究,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復習細胞膜的結構和特點,并討論一下各小組的實驗方案。(師生共同交流,復習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教師捎帶將原生質的概念和質壁分離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進行描述。)(一)分析學生的實驗方案師:現(xiàn)在讓我們將各小組針對不同問題的實驗設計進行交流。生(小組1):我們的問題是: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從細胞內排出到細胞外還是溶液從細胞內排出細胞外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生(小組2):我們想知道不同濃度的溶液對質壁分離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生(小組3):我們研究的問題也是不同物質溶液對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產生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8分鐘)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說明大家在課前的預習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組的實驗設計還是有點小問題,剛才別的小組都幫你們糾正了,一會兒做實驗時還要注意。師:(簡要說明實驗關鍵步驟)好!現(xiàn)在開始按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2分鐘)(二)學生獨立實驗【答案】(1)屬于探究性實驗。(2)準備階段:①準備好實驗材料。盡可能選擇與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確保新鮮。②準備好實驗設備、用具和藥劑。實驗前教師要仔細檢查一遍實驗設備、用具,試劑配制要嚴格掌握一定的濃度、純度和數(shù)量,并注意保存;每種配好的試劑都要貼好標簽,標明試劑名稱、濃度和配制日期。③準備好實驗教學輔助教具。使用輔助教具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實驗步驟的要點,輔助教具或電化教具,如PPT、錄像等。④進行預試。⑤培養(yǎng)小助手。在實驗前培養(yǎng)實驗小助手,上課時注意發(fā)揮小助手的積極性。⑥教師要對本次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難點認真考慮,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制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實施階段:①精心布置實驗室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實驗研究的良好氛圍。②若是第一次學生實驗,則要特別認真對待第一次實驗課的教育準備工作。③精心編排實驗小組,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約束與管理。④教師充分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實驗時,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