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代史綱要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_第1頁
自考近代史綱要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_第2頁
自考近代史綱要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_第3頁
自考近代史綱要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_第4頁
自考近代史綱要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新”在何處?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以往的道路是什么?中國革命是怎樣走上新道路的?新道路的探索歷程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認清國民革命失敗后建立的國民黨政權的反動本質,懂得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是必要的、正義的、進步的。(二)了解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艱辛歷程,理解中國民主革命為什么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三)認清“左”傾教條主義的危害,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極端重要性。中國革命的新道路1國民黨在全國的統(tǒng)治中間黨派的政治主張2中國共產黨對革命新道的探索3中國革命在探索中前進第一節(jié)國民黨在全國的統(tǒng)治和中間派的政治主張一、國民黨在全國統(tǒng)治的建立二、國民黨政府的反動專制統(tǒng)治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四、中間黨派的活動及其政治主張一、國民黨在全國統(tǒng)治的建立1、寧漢對立與寧漢合流

1927年8月,武漢國民政府宣布遷都南京,寧、漢合作正式實現。1928年1月,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召開,標志著國民黨形成了以蔣介石為核心的統(tǒng)一。2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武漢國民政府不復存在。國民黨新軍繼續(xù)北伐。2、皇姑屯事件和東北易幟1928年,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退回關外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從東北發(fā)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從此,北洋軍閥不再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繼續(xù)存在。1寧漢合流→武漢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汪精衛(wèi)蔣介石

1寧漢合流1928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寧漢合流,武漢國民政府不復存在。20世紀30年代初的國民政府大門1寧漢合流2皇姑屯事件與東北易幟1928年6月4日晨,“皇姑屯事件”→→→●張作霖●

河本大作皇姑屯事件策劃者

“仰承先大之帥遺志,力謀統(tǒng)一、貫徹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p>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張學良等聯(lián)名通電

1928年12月29日凌晨,東北易幟

張學良

“日方欺我甚,誓必易幟,即死于青白旗下,吾亦甘心。”

東北易幟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國民黨變成了一個由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集團所控制的政黨。不過,國民黨是一個復雜的政黨。就是這個反動集團本身也不是嚴密的統(tǒng)一體,而是派系林立,它的"統(tǒng)一"是表面的和不穩(wěn)定的。二、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1實行“訓政”2進行一黨專政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3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下的中國社會經濟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1、實行“訓政”

片面借用孫中山的革命程序說

軍政→→訓政→→憲政↓《訓政綱領》

1928年10月,國民黨頒布內容: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其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時,“以政權付托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指執(zhí)行之;指導監(jiān)督國民政府重大國務之施行,由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行之”。實質:中國國民黨法定為最高訓政者,實行一黨專政。

2國民黨政府實行一黨專政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首先,為了鎮(zhèn)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建立了龐大的軍隊。其次,為了鎮(zhèn)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還建立了龐大的全國性特務系統(tǒng)。再次,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動,國民黨還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規(guī)定十戶為甲,十甲為保,分設甲長、保甲。最后,為了控制輿論,剝奪人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國民黨還厲行文化專制主義.國民黨政府主要就是通過這些方法來維護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利益,鞏固自身統(tǒng)治的。蔣介石

1929年,軍隊人數達200萬,成為當時世界各國中最大的一支常備軍,另外還建立和加強了反革命地方武裝——保安隊。1)建立龐大的軍隊中央軍(嫡系)→黃埔軍人為骨干地方軍(雜牌)→各地軍閥武裝民團和保安隊(非正規(guī))→保衛(wèi)地方治安2)建立龐大的特務系統(tǒng)“中統(tǒng)”→陳果夫、陳立夫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中央俱樂部”“軍統(tǒng)”

→賀衷寒、戴笠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中華民族復興社”賀衷寒國民黨特務證3)推行保甲制度結構:10戶為甲,10甲為保,10保以上為鄉(xiāng)鎮(zhèn)

實行:聯(lián)保連坐聯(lián)保就是各戶之間聯(lián)合作保,共具保結,互相擔保不做通共之事;連坐就是1家有罪,9家舉發(fā),若不舉發(fā),10家連帶坐罪。

希望:民眾支持政府→對工農紅軍進行軍事“圍剿”

結果:民眾怨聲載道→將全國變成大囚籠

實行保甲制度的布告4)實行文化專制

新聞出版的審查制度→→干涉輿論自由

宣傳共產主義〓“反動宣傳品”;批評國民黨〓“危害民國”;對統(tǒng)治不滿〓“反動言論”;“他們的嘴就是法律,無理可說。……一切刊物,除胡說八道的官辦東西和幫閑湊趣的‘文學’雜志而外,較好的都要壓迫得奄奄無生氣的。”——魯迅3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下的中國社會經濟遭受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

1)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出賣民族利益2)國民黨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從而使廣大農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3)以四大家族(蔣宋孔陳)為代表的官僚資本,控制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并和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成為國家壟斷資本,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蔣

蔣介石蔣經國中央銀行、資源委員會、新贛南國民經濟建設公司宋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抗戰(zhàn)前:中國棉業(yè)公司、華南米業(yè)公司、國貨聯(lián)營公司、中國物產公司等。1937年4月,以低價收買股票,并取得半數股權,宋子文任董事長。抗戰(zhàn)中:中國棉業(yè)貿易公司、重慶中國國貨公司、西寧實業(yè)公司、西南運輸公司、雍興實業(yè)有限公司、環(huán)球貿易公司、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箲?zhàn)后:孚中公司、中國進出口貿易公司、統(tǒng)一貿易公司、金山貿易公司、利泰公司等??刂浦袊y行。宋子良擔任中國國貨銀行總經理。孔

孔祥熙孔令偉孔令侃孔令杰祥記商行(祥記公司)、廣茂興票號、晉豐泰票號、山西裕華銀行、花紗布管制局、慶記紗號(主營棉紗)、強華公司、大元公司(主營五金交電)、中國興業(yè)公司、揚子建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長江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嘉陵公司、祥記汽車行、恒義升商行陳陳立夫陳果夫中國農民銀行、中央合作金庫、中國糧食公司、農業(yè)供銷公司、中和鹽業(yè)公司、大華企業(yè)公司、華西建設公司、中國工礦建設公司、華西墾殖公司、中華綢緞公司、棉花運銷公司、齊魯企業(yè)公司、貴州企業(yè)公司、太平洋興業(yè)公司、華美貿易公司

這個官僚資本,代表了中國最落后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嚴重地阻礙著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這個壟斷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地結合著,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就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p>

——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資本中,工業(yè)資本所占比重小,商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所占的比重大。3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主要是以紡織、食品工業(yè)為主的輕工業(yè),缺乏重工業(yè)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技術、設備已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賴外國壟斷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4民族資本所經營的工業(yè),規(guī)模狹小,經營分散,技術設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5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封建勢力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相當一部分民族資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兼有資本家和地主雙重身份。

有人說,南京國民政府代表的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是一個資產階級政府,致力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共產黨搞革命,破壞了國民黨的現代化的努力。這種觀點對不對?

思考、討論: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國民黨政府的統(tǒng)治是代表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和軍事獨裁統(tǒng)治。同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沒有本質的區(qū)別。但是由于國民黨曾經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面旗幟和大革命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形式。由于帝國主義列強一度對它作出過一兩項表面上的讓步,一時使人認為它仍在維護民族權利;由于它在形式上暫時地統(tǒng)一了中國,因此,這個政權曾經在一個時期之內,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業(yè)者產生過幻想,以為中國可能由此走上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通路。盡管在1927-1936年中國的現代化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并不表明國民政府是一個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致力于發(fā)展現代化的政府。因此,中國仍然需要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須同國民黨反動派作堅決的斗爭,推翻它的反動統(tǒng)治。。

“現在國民黨新軍閥的統(tǒng)治,依然是城市買辦階級和鄉(xiāng)村豪紳階級的統(tǒng)治,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以新軍閥代替舊軍閥,對工農階級的經濟的剝削和政治的壓迫比從前更加厲害。”

——毛澤東

中國半殖半封的國情沒有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中國沒有具備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條件。在內無民主、外無主權的情況下,必須進行革命,才能為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四、中間黨派的活動及其政治主張中間黨派的社會基礎: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代表:鄧演達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又稱第三黨)梁漱溟為首的鄉(xiāng)村建設派黃炎培為首的中華職業(yè)教育社曾琦、李璜、左舜生為負責人的中國青年黨(又稱醒獅派、國家主義派)張君勵、張東蓀、羅隆基為代表的中國國家社會黨(又稱再造派)在國民黨現行政策不改變前,我絕不參加任何行動。如果革命事業(yè)不納入中山主義軌道,我絕不擔任任何黨務。鄧演達

“南京政權繼承了幾千年傳統(tǒng)的封建官僚制度,以買辦階級為核心,以江浙財團為其財政基礎,以官僚、地主豪紳、軍閥為其社會基礎”。蔣政權對帝國主義“只有投降與妥協(xié)”,仰求帝國主義的鼻息而生活,只有加緊推翻南京政權,“帝國主義才不能加害于中國”。因此,“反蔣已成民意”。宋慶齡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主張:政治上進行"平民革命",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tǒng)治,建立各級平民政權;經濟上主張實行土地國有,實現“耕者有其田”。軍事上,大力策動軍事反蔣活動,商定武裝起義計劃。1931年鄧演達被捕并被蔣介石秘密下令殺害,軍事反蔣斗爭失敗。一、大革命失敗后,中國新革命道路的艱難環(huán)境1、革命陣線縮小,敵我力量發(fā)生明顯變化

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軟弱性與妥協(xié)性第二節(jié)中國共產黨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群眾組織被查封和群眾運動被鎮(zhèn)壓2、革命力量(主要是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摧殘1927年4月→“秘字第一號命令”,厲行“清黨”1928年2月→《制止共產黨陰謀案》1928年3月→《暫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華民國刑法》1931年1月→《危害國民緊急治罪法》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者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000人。

被關押的共產黨人掛在電線桿上的共產黨人首級陳鐵軍周文雍夏明翰(1900—1928)四句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

——周文雍周文雍和陳鐵軍

現在,我們要結婚了。就讓國民黨劊子手的槍聲,作為我們結婚的禮炮吧!

——陳鐵軍

中國革命低潮形勢下的共產黨人共產黨的許多優(yōu)秀領導人先后被殺害,陳延年、趙世炎、羅亦農、蕭楚女、向警予、彭湃、惲代英、蔡和森等一部分共產黨人脫黨、退黨甚至叛黨向忠發(fā)3、革命運動較冷清,工農運動走向低落城市工人斗爭:進攻轉入防御,多是經濟斗爭,勝利極少;農民斗爭:此起彼落,處于散漫而不集中的狀態(tài),工會成員300萬

3萬二、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興起

敢不敢堅持革命?怎樣堅持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革命人民必須回答的兩個根本性的問題。敢不敢堅持革命?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前提。中國共產黨人的回答是堅定的、明確的: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一些追求進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時刻加入了共產黨的隊伍。徐特立

郭沫若賀龍彭德懷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它揭開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序幕。

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賀龍、劉伯承、葉挺

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

南昌起義(1927.8.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漢口緊急會議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八七會議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的一個歷史轉折點毛澤東在發(fā)言中強調了農民問題和武裝斗爭對中國革命的極端重要性。八七會議

毛澤東本人就講過:“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當一個小學教員,也沒學過軍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

清算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選出了以瞿秋白為書記的中央臨時政治局

瞿秋白二、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興起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等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fā),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在攻打長沙遭遇嚴重挫折后,起義部隊南下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秋收起義的特點:第一,它放棄了“左派國民黨"運動的旗號,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第二,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三灣改編”成為建設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1927年12月11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zhí)缀腿~挺、葉劍英等領導了廣州起義,對國民黨的屠殺政策發(fā)動了又一次英勇的反擊。

廣州起義

張?zhí)坠まr紅軍“痛恨綠林,假稱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試看碧云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

葉劍英

除三大起義外,從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發(fā)動了大大小小近百次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因敵人的殘酷鎮(zhèn)壓或準備不足等原因而失敗,但都在不同程度上給敵人以打擊,從而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為后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礎,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新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怎樣堅持革命?進行武裝斗爭。道路問題——進攻的方向指向哪里?如何開辟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適應革命形勢變化的革命新道路?以城市為中心,先取大城市,以求一舉獲得革命勝利的蘇俄式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到農村去發(fā)動廣大農民,建立、發(fā)展農村革命根據地,擴大革命武裝,中國革命就能夠重新復興、發(fā)展。第二節(jié)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艱苦探索一、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艱難環(huán)境二、土地革命的興起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辟四、紅軍反“圍剿”作戰(zhàn)的勝利五、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辟八七會議后,中央提出依據“找著新的道路”的要求,初步提出相機占領某個縣或幾個縣、建立革命政權、實行武裝割據的思想。1928年6月,中共六大肯定農村根據地和紅軍是決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發(fā)展基礎和重要力量。1929年9月,周恩來代表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930年5月,中央機關刊物發(fā)表署名文章,明確提出:革命勢力占據了廣大農村之后,即可以聯(lián)合起來包圍城市、封鎖城市,用廣大的農村革命勢力向城市進攻,這樣,革命必然得著勝利。在發(fā)動武裝起義,創(chuàng)建、發(fā)展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經過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終于找到了中國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作出了最卓越的貢獻。第一,在實踐上毛澤東自覺地把武裝斗爭的攻擊方向指向了農村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農軍,轉戰(zhàn)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隊伍勝利會師,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樣井岡山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昔上井岡山,革命得搖籃,千流歸大海,奔騰永波瀾。

——朱德

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第二,在理論上,他闡明了武裝斗爭的特殊性,論述了農村應該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10月1928年1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毛澤東1928年10月、11月《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論證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科學地闡述了武裝斗爭、土地革命、革命根據地建設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開始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理論。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闡明了堅持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思想,表現了毛澤東開辟新道路、創(chuàng)造新理論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紅色政權存在發(fā)展的條件客觀條件主觀條件1.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政治經濟發(fā)展的極端不平衡2.國民革命的影響良好的群眾基礎3.繼續(xù)發(fā)展的革命形勢4.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5.共產黨組織的正確領導根本原因工農武裝割據土地革命武裝斗爭革命根據地基本內容主要形式戰(zhàn)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

第三,在實際工作中,毛澤東總結群眾斗爭的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為堅持和發(fā)展農村根據地所必須解決的一系列根本問題。

黨的建設問題。軍隊建設問題。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

毛澤東杰出貢獻就在于他能夠深刻地總結黨和人民在集體奮斗的基礎上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正確地揭示1927年以后中國革命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因而成了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光輝旗手。

第一,毛澤東非常重視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斗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事求是。第二,毛澤東根植于農民群眾的沃土中,了解國情,同時善于吸取和總結群眾的正確意見和別人的成功經驗。第三,不唯書不唯上,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獨立自主。毛澤東為什么會成為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杰出代表“毛主席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

四、紅軍反“圍剿”作戰(zhàn)的勝利1.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fā)展隨著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中國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逐步發(fā)展起來。到1930年初人民群眾建立了大小十幾塊農村根據地,紅軍發(fā)展到7萬人,連同地方武裝共約10萬人。

1927——1930年,革命根據地有15塊

湘贛革命根據地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瓊崖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建立的紅色政權南方建立的根據地主要有11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北方的革命根據地川陜革命根據地陜甘革命根據地十年內戰(zhàn)時期蔣介石頒發(fā)的“剿匪手本”

蔣介石“圍剿”紅軍手令

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誘敵深入”、“避敵主力、打其虛弱”連續(xù)粉碎了國民黨的三次“圍剿”2.反“圍剿”作戰(zhàn)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勝利。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據地的反“圍剿”戰(zhàn)爭也取得重大勝利。2、反“圍剿”斗爭的勝利

請同學思考、討論:怎樣才能從根本上發(fā)動農民,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的失敗告訴了我們什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

實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zhàn)爭五、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開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滅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廣大農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fā)展。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廣大農民以革命的手段獲得土地的權利。由于缺乏經驗,這個土地法關于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買賣等方面的規(guī)定,并不適合中國農村的實際。

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毒畬酵恋胤ā?/p>

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制定第二個土地法《興國土地法》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制定第二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改正,保護了中農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土地革命路線(1931)

依靠貧、雇農,聯(lián)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保護中小工商業(yè)者,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以鄉(xiāng)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礎上,抽多補少、抽肥補瘦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意義第一,農村階級關系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動,被壓迫的貧苦農民政治上翻了身第二,廣大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得土地后,生產積極性高漲,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改善了生活第三,最重要的是廣大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的翻身,激發(fā)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為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奠定了雄厚的群眾基礎

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意義翻身的農民參加革命武裝★興國縣:23-50歲翻身農民基本參加了赤衛(wèi)隊;16-23歲,參加少年先鋒隊;8-15歲,參加勞動兒童團。23萬人人口,8萬多踴躍參軍,被編入主力紅軍的就有5萬多人。長岡鄉(xiāng)只有1600多人,當紅軍和調縣以上工作的干部就達320人,占全鄉(xiāng)青壯年男子的80%★淮海戰(zhàn)役動用民工543萬人,陳毅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倍彭裁髟趹K敗后感嘆:“敗在敵人手里可以挽回,敗在老百姓手里,再也無法挽回來了!”

淮海戰(zhàn)役民眾支援前線不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必然失敗

今日中國之土地,不患缺乏,亦不患地主把持。

——蔣介石蔣介石像你知道嗎?1、毛澤東是什么時候開始被稱為“毛主席”的?2、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哪三個國家級政權?第三節(jié)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一、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二、土地革命的嚴重挫折三、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與長征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紅一方面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作戰(zhàn)的勝利,使贛南、閩西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擁有21座縣城、250萬人口、5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據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一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江西省瑞金縣葉坪村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土地法令、勞動法等法律文件;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當選為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實行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

政治建設—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經濟建設—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文化教育建設—興辦各類學校

三“國”鼎立:(共產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瑞金]

(國民黨)中華民國[南京]←→(漢奸、日寇)“滿州”國[長春]滿洲國執(zhí)政溥儀二、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嚴重挫折中國革命的復興和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大革命失敗后,在糾正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同時,由于對中國情況的復雜性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中國共產黨黨內開始滋長一種復仇心理近乎拼命發(fā)熱"左"的急躁情緒。從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左"傾錯誤先后三次在黨中央的領導機關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地認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進入高潮,盲目要求舉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攻打武漢等中心城市。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盲動錯誤,認為革命形勢在不斷高漲,盲目要求“創(chuàng)造總暴動的局面”。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陳紹禹(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以翟秋白為代表"左"傾盲動錯誤,認為革命形勢在不斷高漲,盲目要求"創(chuàng)造總暴動的局面"。1927年11月,在瞿秋白主持下,中共中央召開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一系列決議,“左”傾機會主義第一次在黨中央領導機關內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地認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進人高潮,盲目要求舉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攻打武漢等中心城市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8年冬至1930年秋,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兼秘書長、宣傳部長等職,是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30年6月至9月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政務委員、勞動部部長。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陳紹禹(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這幾次"左"傾錯誤,尤其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使中國革命受到嚴重挫折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主要表現在:1在革命性質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上,混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將反帝反封建與反資產階級并列,將民族資產階級視為中國革命最危險的敵人,一味排斥和打擊中間勢力。2在革命道路問題上,繼續(xù)堅持以城市為中心,將準備城市工人的總同盟罷工和武裝起義作為共產黨最主要的任務;指令根據地的紅軍采取“積極進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3在土地革命問題上,提出堅決打擊富農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主張。4在軍事斗爭問題上,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5在黨內斗爭和組織問題上,推行宗派主義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方針。

出現嚴重的“左”傾錯誤原因:

1八七會議以后黨內一直存在著的濃厚的"左"傾情緒始終沒有得到認真的清理。2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內部事務的錯誤干預和瞎指揮以及對王明的全力支持,是很多人失去識別抵制的能力。3除此之外,主要的原因在于,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準備不足,理論素養(yǎng)不高,實踐經驗也很缺乏,對于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不了解,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統(tǒng)一的理解。一句話,不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危害

最大的惡果,就是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據地實行戰(zhàn)略轉移——長征。這次錯誤使紅軍和根據地損失了90%,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黨的力量幾乎損失了100%,其教訓是極其慘痛而又深刻的。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后,項英、陳毅等率領中央根據地留下的部分紅軍在南方堅持進行艱苦的游擊戰(zhàn)爭。王明王明等人雖然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書,但是不懂得中國的實際。他們顛倒實踐和認識的關系,以為只要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詞句和共產國際的決議、指示,就可以指揮中國革命。王明甚至提出過"對共產國際百分之百的忠誠,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唯一保證"這樣的口號。按照這種主觀主義的思想路線辦事,就不能不在實踐中碰壁。三、反“圍剿”斗爭的失利與長征第五次反“圍剿”斗爭1933年9月——1934年10月國民黨100萬“持久戰(zhàn)和堡壘主義”的新戰(zhàn)略共產黨30萬“御敵于國門之外”的錯誤方針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之一:江西瑞金武陽圍渡口“長征”,是紅一方面軍從中央革命根據突圍轉移最后到達陜北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對這一戰(zhàn)略行動的命名。

背景: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又稱紅一方面軍)8.6萬人撤離根據地,向西突圍轉移,開始長征。長征初期,“左”傾領導人博古等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在強渡湘江之后,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銳減到3萬多人。遵義會議——中國革命的轉折

紅軍長征出發(fā)地嚴酷的事實教育了廣大的共產黨員和紅軍指戰(zhàn)員,他們開始產生對錯誤領導的懷疑、不滿。一些支持過"左"傾錯誤的中央領導人如張聞天、王稼祥等,也改變態(tài)度,轉而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這樣,當中央紅軍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并在占領黔北重鎮(zhèn)遵義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這里召開了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最為緊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會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批評了“左”傾教條主義者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軍事指揮上的嚴重錯誤,充分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紅軍作戰(zhàn)的基本原則。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后不久,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并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這是當時中共中央最重要的領導機構。

遵義會議會址1.內容遵義會議會議室里并排懸掛著參加會議的8位政治局委員的照片:毛澤東、周恩來、洛甫(張聞天)、博古(秦邦憲)、陳云、劉少奇、朱德、王稼祥。結束了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