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5-T 100.1-2023《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第1部分:防火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DB5115-T 100.1-2023《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第1部分:防火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DB5115-T 100.1-2023《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第1部分:防火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DB5115-T 100.1-2023《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第1部分:防火設計規(guī)范》_第4頁
DB5115-T 100.1-2023《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第1部分:防火設計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220.99CCSP16

5115四川省(宜賓市)地方標準DB5115/T100.1—20231CentralizedchargingfacilityforelectricbicycleCentralizedchargingfacilityforelectricbicyclePart1:Specificationoffireprotectiondesign2023-01-102023-02-10宜賓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DB5115/T100.1—2023DB5115/T100.1—2023目次前言 III引言 V范圍 1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場所要求 2確定點位 3平面布置 3建筑防火 3安全疏散 4設施器材 5通風 6其他 通風 6其他 6IDB5115/T100.1—2023DB5115/T100.1—2023DB5115/TXX—2022DB5115/T101.3-2023DB5115/TXX—2022DB5115/T101.3-2023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是DB5115/T100的第1部分。DB5115/T100已經發(fā)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防火設計規(guī)范;第2部分: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范;第3部分:模塊化智能充電系統(tǒng)建設指南。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宜賓市消防救援支隊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宜賓市消防救援支隊、宜賓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宜賓市應急管理局、宜賓市經濟合作和新興產業(yè)局、宜賓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四川智鋰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能源汽車創(chuàng)新中心有限公司、四川翼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賽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宜賓宜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萬豪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陳碩、李卓、路欣欣、何富偉、張界宇、王文斌、劉卓爾、李江華、劉家麗、李立國、任壯、汪偉、沈賁、王珂、劉敏瑗、沈強、張正義、李華鋒、王鵬、易梅、黃驊、彭孝瑚、劉濤、耿躍磊、鄭鑫源、靳西彪、羅磊、張銀。本文件為首次發(fā)布。IIIIIIIVIV引 言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以其經濟、便捷、環(huán)保等特點,逐步成為大眾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隨著電動自行車使用量不斷增加,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日趨緊張,各地普遍存在著在住宅樓里分散停放和違規(guī)充電的情況,特別是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環(huán)節(jié)中的“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一些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差,防火性能低,加之日常使用充電頻繁,極易發(fā)生火災事故,給公共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為規(guī)范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的規(guī)劃、建設、使用、管理等要求,有效遏制和減少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的發(fā)生,保障社會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制定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系列標準,標準擬由三個部分構成。12內容包括一般規(guī)定、日常管理、充電停放管理、巡檢檢查、宣傳培訓、應急演練、火災撲救和檔案管理。3本文件的制定對于我市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的規(guī)范化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VVDB5115/T100.1—2023DB5115/T100.1—2023DB5115/T100.1—2023DB5115/T100.1—2023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第1部分:防火設計規(guī)范1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防火設計的場所要求、總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設施器材、電氣設計、通風和其他。本文件適用于宜賓市行政區(qū)域范圍內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的設計。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其他電動非機動車的集中充電場所的設計可參照本文件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359.1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術語第1部分GB13495.1消防安全標志第1部分:標志GB/T51149城市停車規(guī)劃規(guī)范GB51251建筑防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13495.1消防安全標志第1部分:標志GB/T51149城市停車規(guī)劃規(guī)范GB51251建筑防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T51313電動汽車分散充電設施工程技術標準JGJ16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100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GB/T5359.1、GB1776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電動自行車electricbicycle以車載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具有腳踏騎行能力,能實現(xiàn)電助動或/和電驅動功能的兩輪自行車。1GB17761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GB17945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tǒng)GB20517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6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8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1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40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5097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來源:GB17761-2018,3.1]3.2電動摩托車electricmotorcycle由電力驅動的摩托車,包括電動兩輪摩托車和電動三輪摩托車。注:對于電動三輪摩托車,整車整備質量不包含動力蓄電池的質量。[來源:GB/T5359.1-2019,2.1.1]3.3電動輕便摩托車electricmoped由電力驅動的輕便摩托車,包括電動兩輪輕便摩托車和電動三輪輕便摩托車。注:對于電動三輪輕便摩托車,整車整備質量不包含動力蓄電池的質量。[來源:GB/T5359.1-2019,2.2.1]3.4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electricbicyclecentralizedchargingplace設置有固定充電設施,具備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其他電動非機動車充電功能的場所,包括:充電場、充電棚和充電庫。3.5充電場electricbicyclechargingyard配備固定充電設施,可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其他電動非機動車提供充電功能,設置于室外無頂棚的構筑物。3.6充電棚electricbicyclechargingshed配備固定充電設施,可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其他電動非機動車提供充電功能,設置于室外有頂棚但無封閉圍護結構的構筑物。3.7充電庫electricbicyclecharginglibrary配備固定充電設施,可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其他電動非機動車提供充電功能,獨立設置的建筑或附設于建筑內的場所(含地上、地下和半地下)。3.8充電車位chargingparkingspace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內設置的具有充電功能的停車位。3.9停放車位parkingspace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內設置的不具有充電功能的停車位。場所要求GB/T51149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場所、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和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宜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30%,公共建筑充電車位數量不小于總停車位數量10%。2確定點位選址和總平面設計應結合城市規(guī)劃要求,合理確定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的位置、防火間距、消防車道、車輛疏散通道和消防水源等。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就近的供電、消防及防排洪等公用設施,宜布置在有公用通信網絡覆蓋的區(qū)域;應設置在便于開展火災撲救的區(qū)域。不應占用消防車道、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和建筑防火間距,不應影響室外消防設施、疏散通道、救援通道的正常使用。不應設置在多塵、積水、振動、高溫、有腐蝕性氣體或液體的場所,不應設置在污染源的下風側。GB50016不應設在甲乙類物品運輸車的汽車庫、停車場內,不應設置在修車庫內。不應與托兒所、幼兒園及其活動場所、老年人照料設施及其活動場所、學校教學樓及其集體宿舍、醫(yī)院病房樓、門診樓等貼鄰設置。平面布置GB50016、JGJ100設置在建筑內時,宜在建筑首層、頂層、架空層、半地下層或地下一層,靠外墻布置;不宜設置7m。集中充電區(qū)域和停放區(qū)域應分開設置,兩輪、三輪和其他類型車輛車位宜分類集中設置。30.0m302.0m1.5m、寬1.2m1.0h,隔墻應從地面基層開始設置。0.8m2.0m。設置充電車位時,宜結合實際設置適當數量的三輪車和其他電動非機動車的充電車位。充電車位的凈2.0m。設置光伏發(fā)電配套設備時,其電表、儲能電池、控制器、空氣開關等設備不應設置在集中充電場3.0m不應在集中充電場所內部設置電池充換電柜、檢測柜、儲能柜等設備,必須設置時應與充電車位、3.0m輛。地下、半地下充電庫不宜設置換電柜、儲能柜等設備。不應設置在拆解、焊接和組裝等維修作業(yè)場所。建筑防火防火分隔00m00m。地面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地下、半地下充電庫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其構件的燃燒GB500162.0h1.5h3各種電纜、導管、電纜橋架等管線在穿越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時,應穿管保護并采用阻燃材料封堵孔洞。頂(棚)AA防火間距6.0m;與高層民用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不9.0m10.0m,與甲乙類廠房、倉庫之間的40.0m。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時,充電棚與相鄰建筑的防火間距不限:充電棚的頂棚、隔墻和圍護結構等均為不燃材料;充電棚設置了依靠自來水為供水水源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具有切斷充電電源功能的火災報警裝置;充電棚相鄰建筑的耐火等級為一、二級;15.0m4.0m,與二類高層6.0m。充電棚的頂棚、隔墻和圍護結構等均為不燃材料;充電棚設置了依靠自來水為供水水源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具有切斷充電電源功能的火災報警裝置;充電棚相鄰建筑的耐火等級為一、二級;充電棚相鄰建筑的外墻無門、窗、洞口、陽臺。安全疏散不應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的通行,不應妨礙消防車操作和影響室外消防設施的正常使用。人員安全出口和疏散門應分散布置,且每個防火分區(qū)或一個防火分區(qū)的每個樓層相鄰的兩個安全5.0m。場所內任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45.0m。505.0m1.8m。安全出口應采用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并確?;馂臅r易于從內部打開。安全出口不宜設置門禁系統(tǒng),確需設置時,應確?;馂陌l(fā)生后安全出口自動處于可開啟狀態(tài),或設置緊急開門裝置。建筑屋面為可上人活動的平屋面時,疏散樓梯應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門應向外開啟。集中充電2.6m,沿通道單面布置停車位時,疏1.5m。6.8m2.0m,并應能保持車輛推行的連續(xù)性。5.0m。通向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的道路的起點和與其他道路交叉口的入口處應設置電動自行車行駛GB5768.24設施器材消防設施宜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充電棚宜設置具備無線通訊功能的獨立式感煙火災報警探測器和依靠自來水為供水水源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報警信號應反饋至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值守的值班室。GB50116GB50084GB50974GB51251消防器材GB50140253A,單位滅火025g115.0m,推車式滅火器的最大保護距離30.0m。滅火器應設置在位置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滅火器不應設置在潮濕或強腐蝕性的地點;設置在室外時,應有相應的保護措施,滅火器箱不得上鎖。充電庫應設置消防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照明燈具,且應符合下列要求:設置的消防疏散指示標志燈具和消防應急照明燈具應符合GB13495.1和GB17945的規(guī)定;設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志燈具時,應確保其不被遮擋。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徑的地面應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xù)的疏散指示標志燈具,設置高度和間距應符合GB50016的規(guī)定。1000L電氣設計供電系統(tǒng)JGJ1611585%。場所內的一般照明、通風設施和充電設施,應按不低于三級負荷供電。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的供電線路應設置剩余電流動作保護或剩余電流動作報警裝置。應設置三相或單相進線的專用配電箱,配電箱應安裝浪涌保護器并接地,安裝高度不低于1.3m。配電線路5可采用銅芯電纜或電線,線芯截面應滿足線路載流量、電能質量和配電保護的要求。當場所內配電線路為明敷時,應采用阻燃線纜,宜采用阻燃低煙無鹵型線纜,且應穿金屬導管或金屬槽盒。配電箱、充電線路及充電插座等應安裝在不燃燒材料上。電表、配電箱、手動報警器等設備組件不應安裝在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內。20GB2099.3每個回路應具有過載、短路、過電壓、欠電壓、漏電等保護功能。充電設備充電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充電棚和充電庫的充電設備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1;充電場的充電設備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4;可導電外殼應可靠接地。宜設置智能充電樁,能夠自動實時監(jiān)測溫度、各充電電路電流和剩余電流等信號。充電設備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