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_第1頁
計算機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_第2頁
計算機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_第3頁
計算機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_第4頁
計算機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帕斯卡的加法機

萊布尼茲的乘法機

巴貝奇差分機巴貝奇分析機古老的計算工具—算盤

人類追求的計算工具計算機是一種能按照事先存儲的程序,自動、高速進行大量數值計算和各種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化智能電子設備(俗稱電腦)。計算機概述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第一臺計算機主要用于軍事領域的科學計算。

世界上第一臺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誕生于1946年2月14日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個龐然大物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在1秒鐘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它包含了17,468真空管7,200水晶二極管,1,500中轉,70,000電阻器,10,000電容器,1500繼電器,6000多個開關,耗電量150千瓦,造價48萬美元。ENIAC長30.48米,寬1米,占地面積約170平方米,30個操作臺,約相當于10間普通房間的大小,重達30噸,這一組數據,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笨重。代次起止年份所用電子元器件數據處理方式運算速度應用領域第一代1946~1958電子管匯編語言、代碼程序5千~3萬次/秒軍事及科研第二代1958~1964晶體管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十萬~幾百萬次/秒事務處理、數據處理第三代1964~1970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結構化、模塊化程序設計、實時處理數百萬~幾千萬次/秒工業(yè)控制、數據處理第四代1971~今大規(guī)模、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分時、實時數據處理、計算機網絡上億條指令/秒工業(yè)、生活等各方面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又稱“電子管計算機”。以電子管為主要電路元件的電子計算機。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于1946年在美國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1946-1957年生產的電子計算機都是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第二代電子計算第二代電子計算機采用晶體管制造的電子計算機。國外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生存期大約是1957-1964年。其軟件開始使用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語言,如fortran、algol等。中國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于1967年制成,運算速度為每秒五萬次。第三代電子計算機采用集成電路制造的電子計算機。1964年開始出現(xiàn),60年代末大量生產。其機種多樣化、系列化,外部設備品種繁多,并開始與通信設備相結合而發(fā)展為由多機組成的計算機網。運算速度可達每秒幾百萬次,甚至幾千萬次、上億次。中國于1970年研制成第一臺集成電路計算機。第四代電子計算機1967年和1977年分別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由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組裝成的計算機,被稱為第四代電子計算機。美國ILLIAC-IV計算機,是第一臺全面使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作為邏輯元件和存儲器的計算機,它標志著計算機的發(fā)展已到了第四代。1975年,美國阿姆爾公司研制成470V/6型計算機,隨后日本富士通公司生產出M-190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第四代計算機。計算機的分類計算機按處理數據數字式計算機模擬式計算機數字模擬混合按用途分類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按規(guī)模分類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微型機工作站1、運算速度快計算機的特點2、存儲容量大3、具有邏輯判斷能力4、能進行自動控制5、計算精度高

1.信息處理信息處理是指對各種信息進行收集、存儲、整理、分類、統(tǒng)計、加工、利用和傳播等一系列活動的統(tǒng)稱。計算機的應用計算機為什么又稱為電腦?因為計算機和人的大腦一樣也是信息采集、加工、處理的器官。計算機是一種信息處理機。

2.科學計算(數值計算)早期的計算機主要用于科學計算。目前在航天、汽車、造船和建筑等工程技術領域中,計算工作量往往是很大的。借助于計算機完成這些復雜的計算以是必經只路。

3.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設計簡稱CAD。計算機輔助制造簡稱CAM。CAD只利用計算機實現(xiàn)工程設計自動化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質量。利用CAM輸出的信息控制生產過程的自動加工成為CAM

4.過程控制過程控制是利用計算機檢測生產現(xiàn)場,采集現(xiàn)場數據。根據采集的數據按一定算法調整生產現(xiàn)場執(zhí)行機構,用以控制產平的質量。

5.計算機模擬計算機模擬是指利用計算機程序和相應的設備模擬實際環(huán)境,用于實驗或訓練。

6.計算機輔助教學CAI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上教學和遠程教育以在許多學校展開。智能化計算機的發(fā)展趨勢

網絡化微型化巨型化CRAY-Ⅱ運算速度可達每秒幾百億次運算的超級計算機1975年世界上第一臺超級計算機“Cray-I”超級計算機應用:天氣預報、地震機理研究、石油和地質勘探,衛(wèi)星圖像處理等大量科學計算的高科技領域。銀河Ⅱ計算機發(fā)展——巨型化Altair8800計算機不再是單一的計算機器,而是一種信息機器,一種個人的信息機器。計算機發(fā)展——微型化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動力:使用遠程資源,共享程序、數據和信息資源,網絡用戶的通訊和合作。計算機發(fā)展——網絡化“總有一天,人類會造出一些舉止跟人一樣的‘沒有靈魂的機械’來”。

——笛卡爾(1637)第一代機器人

機械手(1962年出現(xiàn))第二代機器人

具有“感覺”的機器人第三代機器人

裝有啟發(fā)式計算機的“智能機器人”DeepblueGarryKasparov計算機發(fā)展——智能化我國計算機的發(fā)展1958年研制出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1964年研制出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1971年研制出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977年研制出第一臺微機DJS0501983年研制成功銀河億次機(第四代計算機)2002年9月聯(lián)想集團研制成功“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