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媒介化_第1頁
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媒介化_第2頁
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媒介化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媒介化

從全球化到全球化研究在過去的15年里,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里發(fā)生了許多令人興奮的事件。這些事件影響到各個領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媒介和傳播學研究?!叭蚧币辉~,在20世紀80年代初鮮有人使用,而現在幾乎被每個人以謹慎或非謹慎的態(tài)度廣泛使用。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不在媒介與傳播學研究的范疇內,而在社會學、地理學、人類學和政治學等相關的學科領域內。同時這些研究被認為是一次重大的范式變化,一種思考路徑向另一種思考路徑的轉變(Rantanen,2004)。許多早期的理論開拓者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僅列舉以下幾位:ArjunAppadurai,UlrichBeck,ManuelCastells,AnthonyGiddens,UlfHannerz,SaskiaSassen與RolandRobertson。他們對全球化研究貢獻諸多。盡管許多理論家在對全球化研究下定義時,曾使用不同的概念,如“網絡社會”、“跨國化”或“世界化”,但此處我使用“全球化研究”作為一個統(tǒng)稱。從全球化的概念出現開始,它就一直被爭論和濫用。正如Giddens察覺到的那樣:“如今,全球化的概念被用得過多而失去了一部分解釋力”(Rantanen2005a:76)。即便如此,我們仍舊要問:如果全球化的概念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思維,那它是如何做到的?而我們現在的研究進行到何處?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尤其是與傳媒研究相關的又有哪些?而這也正是Straubhaar教授在他的論文中所問的:“有多少新的信息和娛樂資源是真正全球化的,而非僅僅是跨國的、國內的、區(qū)域的或地方的呢?”自全球化的討論開始以來,許多主要概念和理論都不斷地被重新思考,我將以這些概念和理論為開端,并將它們與媒介與傳播學聯系起來。關鍵概念和理論民族-國家。雖然學者們對民族-國家在何種程度上失去了它的權力存在異議,我們將不再如我們在國際傳播研究中所做的那樣,不假思索地將民族-國家作為我們研究的唯一起點。我們不再僅僅以國家為單位來劃分世界,也不再毫無疑問地將國家作為對比范疇。我們認識到它們并不是可以拿來進行相互比較的同質性實體,而國籍身份也并非就是對人類社會進行區(qū)分的最重要的解釋因素?,F在,我們也進一步認識到民族和國家未必是同一體。事實上,在19世紀之前的歐洲,民族和國家就是獨立存在的而非現在的合體。兩者都有不斷變化的領土和邊界。我們可以把民族和國家分開來進行研究。我們認可國家的權力,但是對民族和國家兩者間的關系提出疑問。文化、語言和認同。我們承認居住在同一民族國家的人們的多樣性,也理解并沒有唯一的民族文化和認同,而是存在著諸多的文化和認同,這些文化和認同是不固定的,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但它們有許多被本民族國家的官方或主流文化所壓迫,有些則被地理上或遠或近的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所侵蝕。當我們認識到國家是被“想象”出來的時候,我們便放棄了抽象地將語言、文化、認同和地域四者連成統(tǒng)一體,并承認四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分離。我們不再討論同質化的全球媒介如何威脅同質化的國家認同。而正如Straubhaar教授所說的那樣,可能會擔憂多樣的或多層次的國家認同被不同的或相似的全球媒介所威脅。政治和文化的公民身份。我們認識到一個特定民族國家的公民身份僅僅是界定一個個體的因素之一。我們開始理解一個個體在政治意義上的公民身份可能與他或她在文化意義上的公民身份存在很大差異。我們承認個體與群體有雙重的公民身份和超越民族國家邊界的多元認同。全球媒介化。我們認識到社會關系越來越媒介化,而身處不同地域的個體正通過媒介和通訊與國內外的人們彼此聯系。誠如RogerSilverstone(2006:5)所寫:“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非常依賴媒介。它們已經變成我們每日必不可少的東西。然而,離開日常生活的內容,不為個人或政治生活提供分析、判斷和行動,媒介卻是令人費解和微不足道的?!币虼?,對媒介和通訊的增量使用是我們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它界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如Castells(1996)所述,走出國門,放眼全球,既定的分等級的社會和政治結構已經讓位于網絡。這些網絡(這是和全球化理論相交的地方)與民族國家呈現出不一樣的構成方式。它們正不斷使個體能夠穿越他們的國家邊界而與外界進行交流。這樣,私人的和公眾的不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還產生出一種新的我們從未見過的多樣的虛擬私人和公共空間。我們認為連接性是全球媒介化的一部分。媒介化是一個可以被用來作為分析當代社會起點的概念,與“社會”或“社會互動”的概念在政治學和社會學中的使用具有相似的意義。認識到社會本質和社會關系已經從根本上發(fā)生改變,而且借助媒介和通訊的使用越來越媒介化,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必需的。這種變化已經打破了傳統(tǒng)的國家社會的邊界,并且產生了以媒介化為特征的新的全球聯系。媒介化既指媒介與通訊的物質實體,也指媒介與通訊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Hansen,2006)。它還將創(chuàng)新、科技、生產、內容、消費的研究結合起來。我們認識到全球媒介化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媒介比其他的媒介更有影響力。正如Straubhaar教授所問:“與全國性的、地方的或者其他媒介在文化上的影響相比,全球媒介的影響有何特點?在很大意義上,今天的全球媒介對人們的認同產生哪些影響,而我們又如何在這個全新的世界里理解這些影響和認同本身?而所有這些現象又對地方、國家、區(qū)域以及全球各級別的文化空間和市場的構造產生哪些影響?”然而,我們不再將媒介理解為單向流動的渠道或僅從影響上來理解媒體。我們將問題反過來提,我們的認同對全球性媒介產生了何種影響?這能使我們從媒介中心論的思維中解放出來,而接受一種新的思維路徑,即把媒介化視作一個積極的多向的過程。比較研究的分析單位當我們跨邊界進行比較研究時,我們并不總是需要將民族-國家作為基本單位,而可以在國土邊界內外進行地方、區(qū)域、城市和其他場所的相互比較。當我們進行比較研究時,我們不認為一個特定的媒介能代表一個特定民族國家或它的文化和認同。我們也意識到即使我們用國家身份來界定特定的媒介和通訊工具而使其國家化,比如“美國電視”,但是所有制、投資、生產、技術、內容包括受眾都常常是跨越國界的。我們需要重新實施我們的研究而使我們在使用“全球的”、“國家的”、“區(qū)域的”和“地方的”等概念時能夠獲得共同的認可。當我們進行比較研究時,我們明白,不能用一個特定的媒介來代表一個特定的民族國家,尤其是當這個民族國家主要由它的地域大小和地位所界定時。我們知道,我們需要比較大量的跨國界的媒介,其中包括針對少數民族和海外離散人群的媒介。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公平地對待每個特定民族國家內部媒介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認識國界內外的媒介的相似點和差異性。變化中的結論我們不再用這種純粹的兩分法來理解全球媒介化的結果,而是開始看到同質化和異質化兩種結果可能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層面上(全球的、國家的、區(qū)域的、城市的、地方的),并且兩者內部和彼此間時有沖突。我們開始形成新的概念,如“雜糅,不完全抵抗,自治”(Straubhaar2007)和一些我們至今無法定義和命名的新模式。我們承認全球化的結局是不可預見的,但當我們認為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