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語言運用_第1頁
第五章語言運用_第2頁
第五章語言運用_第3頁
第五章語言運用_第4頁
第五章語言運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語言運用第一節(jié)言語交際

一、語言運用與語用學(一)語言運用語言運用是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活動,具體說,是交際雙方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話語表達和話語理解等的活動。一個人掌握一種(或幾種)語言,熟悉了它的語音、語匯和語法,這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運用語言。要使言語交際達到理想的效果,出色地完成交際任務,就要求交際者能根據(jù)特定的語境進行準確、得體的表達,能對話語作出正確無誤的理解。例如“已經9點了?!边@句話放在不同的情景中說出,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需要作出不同的理解。假設有這樣幾種情景:

A夫妻倆一起逛夜市。妻子沒戴表,不知時間早晚,便問丈夫:“現(xiàn)在幾點了?”丈夫答:“已經9點了?!保屡畠和獬鲛k事,說好晚上7點之前趕回家的,可是到了晚上9點還不見人回來。這時妻子對丈夫說:“已經9點了?!保媚赣H給孩子規(guī)定,每天晚上9點之前必須睡覺。一天晚上,電視上直播精彩的足球比賽,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時針指向9點了,仍無關機的意思。這時母親說:“已經9點了?!薄耙呀?點了”在A情景中作為丈夫對妻子問話的回答,是告訴妻子具體的時間。在B情景中,是表示妻子對女兒久出未歸的擔憂。在C情景中,是表示對孩子的提醒,提醒孩子應該睡覺了,明天還要上學??梢?,語言的掌握和語言的運用并不是一回事。語言運用是一種復雜的活動。話語的表達不光要考慮語言本身的各種規(guī)則(如語義組合規(guī)則、語法組合規(guī)則),還得考慮種種語境的制約因素;話語的理解也不光局限于字面意義,還要根據(jù)語境把握言外之意。(二)語用學

語用學是研究語言運用的科學。它具體研究言語交際的過程、言語交際的原則、言語行為、語言環(huán)境、話語表達、話語理解、交際變體和語用對策等等方面的問題。“語用學”這一術語最早是由美國哲學家莫里斯提出來的。語用學和語義學都研究語言的意義,但是它們所研究的意義平面不一樣。語義學研究的是不受語境影響的語言中詞語、句子本身的認知意義;語用學則是研究語言使用上的意義,即在特定語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它們是互相聯(lián)系而又互不相同的。例如:對于“湯有點淡?!边@句話,語義學要研究的是它的命題意義,而語用學則要研究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景下說出的,說話人的真實意圖是什么:是客觀地向人陳述湯的味道,還是希望有人給他遞鹽過來。英國語言學家利奇曾這樣來區(qū)分這兩種意義平面:語義學研究句子的意義,是要解決“WhatdoesXmean?”(“X”表示什么意義)的問題,語用學研究話語的意義,是要解決“WhatdoyoumeanbyX?”(你說“X”是要表示什么意義)的問題。二、言語交際的過程

依現(xiàn)代的觀點,言語交際是信息的編碼、發(fā)送、傳遞、接收、解碼和反饋的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其中既有心理的活動,也有生理、物理的活動。(一)編碼和發(fā)送編碼和發(fā)送是發(fā)話人的話語表達過程,它們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多數(shù)情況下是一邊編碼一邊發(fā)送,即邊想邊說或邊想邊寫,當然,有時候是先想好了然后再說或再寫的。(二)傳遞傳遞是一種物理運動。語言碼一旦發(fā)送出去,語義內容便附著于一定的物質形式(語音或文字)通過信道進行傳遞??谡Z交際的信道是空氣或電路。在這一階段,尤其是遠距離的傳遞,需要保證信道暢通,排除各種干擾,以免因信道障礙或外界干擾而造成信息的損耗或失真。為了抗干擾,使信息保真,人們常常采用一些措施:1.改換語音形式。如話務員或飛行員等,把“一”念成“幺”,把“七”念成“拐”,因為“一”“七”讀音相近,不易聽辨;把“0”念成“洞”,因為“0”在有噪音干擾的情況下也不大容易聽清楚。2.重復話語。如戰(zhàn)場上的通訊聯(lián)絡,因槍炮聲干擾很大,發(fā)話人常常將一句話重復一遍甚至幾遍。例如,電影《英雄兒女》中當敵人撲向陣地時,王成向首長重復呼叫:“我是王成!我是王成!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請向我開炮!請向我開炮!”3.增加羨余成分。如通長途電話,發(fā)話人怕電路上有雜音干擾,往往增加一些羨余成分。

明天上午我搭飛機來,請到機場接我。明天早上,早上9點到。4.放慢語速,加大音量。(三)接收和解碼接收即通常所說的“聽”或“讀”,它是一種語言的物理-生理活動。語言碼負載于一定的物質形式(語音或文字),通過空氣或電路傳遞到受話人那里,受話人的接收器聽覺器官或視覺器官便開始工作。它把語音或文字形式的話語通過神經的生理活動轉化為可供大腦語言中樞處理的語言碼。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接收器必須準確地辨識話語形式,否則就會發(fā)生接收誤差,以致“張冠李戴”。如耳背造成誤聽,粗心造成誤認,都是接收的誤差。例如:

玉蓮聽不懂什么是持久戰(zhàn),她悄悄向金香問道:“金香,顧縣長說的是什么‘戰(zhàn)’呀?”“你真是個笨蛋!‘吃酒戰(zhàn)’也不知道。”金香自以為是地說道,“就是喝醉酒打架嘛!喝了酒打人最厲害了,我后爹喝醉酒,打起我媽來沒輕沒重。(馬烽《劉胡蘭傳》)(四)反饋受話人對發(fā)話人的話語進行解碼之后作出反應,就是反饋。反饋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有時是話語,如通電話時受話人不時發(fā)出“嗯,嗯”聲,或復述發(fā)話人的話,以便發(fā)話人了解受話人接收到的信息是否準確;或者就發(fā)話人的提問作出回答。有時是體態(tài)或行動,如受話人在聽話時點頭、搖頭或微笑,士兵聽到軍官的命令立即沖鋒。有時是表情或情緒,如學生聽課時現(xiàn)出舒展或疑惑的表情,表明對老師講授的內容已經聽懂或沒有聽懂;讀了一首好詩或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受話人的反饋對發(fā)話人的表達是有影響的。如果反饋說明表達的效果好,發(fā)話人將按原定的語言計劃進行;如果反饋說明表達的效果不好,發(fā)話人可能修訂原定的語言計劃。例如:

“美美,上我家去?!薄班??!”美美蹙起眉惱怒地看著我。“哦是我們的家?!泵烂谰孢^我多次了,我家就是她家,我倆是一家。(王小鷹《一片深情》)“我”得到美美蹙眉“惱怒”的反饋信息后,馬上改變了自己的話語。三、言語交際原則言語交際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是會話,會話需要聽說雙方的合作。交際雙方在合作的錢體現(xiàn),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交際。言語交際的基本原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一)合作原則1.真實準則說話人會努力使聽話人相信所聽到的話是真實的。

末云小娘子莫非鶯鶯小姐的侍妾么?紅云我便是,何勞先生動問?末云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并不曾娶妻……紅云誰問你來?2.適量準則量的準則是指要為對方提供適量的信息。它包含兩條次準則:A、所說的話應包含對方所需的信息;B、所說的話不應少于或超出對方所需的信息。如果話語中沒有包含對方所需的信息,或少于、超出對方所需的信息,都是對量的準則的違反。例如,甲問乙“你今天一天干什么去了?”假設乙作出下面三種不同的回答:

(1)上午上了四節(jié)課,下午去新華書店買書去了。(2)上午上了四節(jié)課。(3)上午上了四節(jié)課。老師的課講得很生動,課堂氣氛很活躍。下午去新華書店買書去了。書店里好書真不少,就是定價太貴,有些好書很想買,可又拿不出錢。3.相關準則相關準則是指所說的話要與話題相關,即要切題。比如,對對方提出的問題,不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問,否則就是違反了相關準則。

“剛才,四老爺和誰生氣呢?”我問。“還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簡捷的說。“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趕緊的問?!袄狭??!保斞浮蹲8!罚┘啄阗F姓??!乙我坐汽車來的。甲叫什么名字?乙我肚子不疼。甲家在哪住???乙我剛洗完澡。(蘇文茂《答非所問》)4.方式準則方式準則是指表達方式要清楚明白。它包含四條次準則:A、要顯豁,避免晦澀;B、要明確,避免歧義;C、要簡潔,避免羅嗦;D、有條理,避免雜亂。交際時,所說的話如果晦澀難懂,歧義難解,或重復羅嗦,雜亂無章,都是對方式準則的違反。例P185在言語運用中,常出現(xiàn)違反真實、適量、相關、方式準則的用法。違反這些準則的用法都是不好的嗎?違反這些準則的原因是什么?結果是什么?修辭上的所謂反語、夸張、隱喻等,其實也都是通過違反真實的準則來造成會話含意,求得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的。例如,電影《霓紅燈下的哨兵》里,當陳喜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跟春妮言歸于好時,春妮在他背上捶了一拳,嬌嗔地說:“我恨死你了?!标愊矎拇耗菡f話時的舉止神態(tài)中,可以知道春妮說的是一句反話,并從這句反話中推知,春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愛他了。春妮不直述心意而用反語,這在表達上顯得深沉而含蓄。違反相關、適量、方式準則,或有會話含意。(張生&紅娘)會話含意&語用推導會話含意的領會需要經過語用推導。進行語用推導,首先得判別對方的話語是否違反了合作原則。如果對方的話語沒有違反合作原則,也就不存在會話含意,用不著去進行語用推導;如果違反了合作原則,但是是無意的,或雖有意,但并不想讓聽話人覺察,是存心不合作,那也無會話含意可言,也不必進行語用推導。只有當對方有意地違反合作原則,并讓聽話人明白地覺察到,這樣的話語才有會話含意,才有必要進行語用推導。語用推導的過程有的比較簡單,有的則比較復雜。甲我燒的這幾道菜味道怎么樣?乙我這幾天口不大識味。甲在理解乙的答話時,可能會作如下的推導:1)答話與問話無關,乙沒有提供答案;2)乙不提供答案,是:a.因病口不識味;或是:b.有意回避;3)據(jù)對甲健康情況的了解,不可能是a,那么只能是b;4)乙有意回避,是因為菜的味道不好。甲通過這一系列的語用推導,最終領會到乙答話的含意。違反方式準則,說話人有時故意把話說得含糊晦澀,雜亂羅嗦,以求得某種會話含意。魯迅的《立論》中,老師向請教立論方法的學生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耙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fā)財?shù)??!谑堑玫揭环兄x?!耙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谑鞘栈貛拙涔ЬS?!耙粋€說:‘這孩子將來要死的?!谑堑玫揭活D大家合力的痛打?!罢f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到好報,說必然的遭毒打。你……”“我愿意既不謊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師,我得怎么說呢?”“那么,你得說:‘啊呀!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哈哈!Hehe!he,hehehehe!’”老師教學生故意含糊其辭,違反“明確”的次準則,是要表明既不愿說謊,也不愿遭打的含意。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是七步。(伏契克《二六七號牢房》)上例本只說前一句就可以了,作者卻故意違反“簡潔”的次準則,又來重復一句,顯然是要表明這樣的含意:牢房狹小,令人窒息。違反合作原則造成會話含意,是為了取得理想的交際效果,但要注意,必須讓對方能明白無誤地覺察到自己是在有意地違反合作原則的某項準則,否則就會造成誤解,適得其反。并不是所有的會話含意,都被對方領會。例如,在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中,梁生寶和徐改霞默默相愛,但都苦于沒有合適的機會表白,也不知道怎樣表白。終于有了一次機會,徐改霞對梁生寶說:

“西安新修起國棉三廠,我想進工廠去,你看怎么樣?”徐改霞本來無意進工廠,而是真心想跟梁生寶在一起,她有意說出違心的話,是想激起梁生寶的強烈反對,這樣就可以迫使梁生寶向她提出愛情要求??山Y果是:

當她抬起頭來的時候,她驚呆了,生寶的態(tài)度完全變了,面部發(fā)灰,帶有諷刺意味的笑容?!昂寐铮】脊S去,好嘛!”他客氣地說著,一下變得和她疏遠了,眼光里帶著不諒解她的神情。這是一次失敗的交際,失敗的原因就在于徐改霞沒有讓梁生寶意識到她違反了真實準則,從而領悟她話語的真正含意,而是把她所說的當成真話了。(二)禮貌原則所謂禮貌原則,是指人們在言語交際中應遵守的社會禮貌規(guī)范。禮貌原則是英國語言學家布朗、列文森、利奇等人繼格賴斯的合作原則之后提出來的,它是對合作原則的補充和完善。得體準則:得體準則要求說話人盡量減少有損于別人的觀點,盡量增加有益于別人的觀點,也就是要盡量少讓別人吃虧,多使別人獲益??犊疁蕜t:慷慨準則要求說話人盡量減少有益于自己的觀點,盡量增加有損于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要盡量少讓自己獲益,多使自己吃虧。贊譽準則:贊譽準則要求說話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貶損,盡量增加對別人的贊譽。謙虛準則:謙虛準則要求說話人盡量減少對自己的贊譽,盡量增加對自己的貶損。一致準則:一致準則要求說話人盡量減少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盡量增加與別人在觀點上的共同點。同情準則:同情準則要求說話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反感,盡量增加對別人的同情。

甲這場比賽我們能夠取勝,全虧了你的超水平發(fā)揮。乙應該說是大家的功勞。如果沒有大家的積極配合,我就是有再高的水平,也無從發(fā)揮?!斑@顏色還可以吧?”大老張用手輕輕摸著油漆過一遍的家具,自我欣賞地上下掃看著?!翱梢?,可以!”潘茍世連連點頭,他到外屋掂了一下暖壺,空的,便不滿地看了一下老婆,玉珍立刻拎上暖壺出去了。(柯云路《新星》)北靜王見他(寶玉)語言清朗,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于老鳳聲’,未可量也?!辟Z政陪笑道:“犬子豈敢謬承金獎,賴藩郡余恩,果如所言,亦蔭生輩之幸矣?!保ú苎┣邸都t樓夢》第15回)“這個丫頭!”朱老太太笑著搖頭嘆息?!澳憧?,多伶俐的姑娘,也不知前世作了什么孽,自小就啞?!保ㄈ~文玲《心香》)(三)言語交際原則的具體運用1.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的配合P189甲小梅和小芳都長得很可愛,是吧?乙是的,小梅確實長得很可愛。2.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的違背P189有些情況下,比如在原則問題上,在緊急情況中,人們又往往把合作原則置于禮貌原則之上,為了堅持合作原則而不得不去違反禮貌原則。例如:

“你說,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他盯著潘茍世?!拔摇覚z查……”“檢查?”李向南嚴厲地哼了一聲,目光離開了他,投向常委們,“同志們,橫嶺峪的情況,大家有目其睹,我不用多說了。請同志們說說應該怎么處理?!薄拔艺J為,”龍金生垂著眼,抽著煙,打破了寂靜,“茍世同志繼續(xù)擔任公社書記,對工作,對他自己都沒有好處?!姨嶙h撤銷他的職務?!薄巴緜儯崩钕蚰项D了頓,把目光又投向圍站著的常委們,“我完全同意老龍同志的提議。如果我們允許潘茍世這樣的同志繼續(xù)掌握權力,獨霸一方,錯誤行事,人民一定會氣憤地指責我們:‘看看你們干的好事!’”(柯云路《新星》)李向南在原則問題上不留情面,堅持了合作原則中的質的準則,卻違反了禮貌原則中的贊譽準則,毫不客氣地對潘茍世工作上的嚴重失職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在現(xiàn)實語言交際中,常出現(xiàn)為了堅持合作原則而違反禮貌原則、堅持禮貌原則而違反合作原則的情況。這些現(xiàn)象有些事交際中的毛病,有些則體現(xiàn)著交際藝術。

第二節(jié)言語行為一、言語行為二、言語行為的類型三、間接言語行為一、言語行為現(xiàn)代語言學認為,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以實現(xiàn)某一特定交際意圖(如陳述、詢問、命令、邀請、警告、宣判、道歉、祝賀、感謝、贊嘆等等),這實際上也是在完成一種行為,這種行為被稱作言語行為。例如;當教師走上講臺,學生起立致敬后,教師要請學生坐下,這時他可以作點頭的動作或作抬臂向下?lián)]動的手勢來表達,也可以用“請坐下”的話語來表達。表達的方式不同,但它們所要傳達的信息,所要實現(xiàn)的意圖卻是一致的,都是發(fā)出一種要求。點頭或揮臂是一種行為,這是動作行為;說出“請坐下”的話語同樣也是一種行為,即言語行為。言語行為理論最早是由英國哲學家奧斯汀提出來的。邏輯實證主義的學說盛行——對邏輯實證主義的學說的懷疑

邏輯實證主義認為,真值條件言語理解的中心:例如:魯迅不是浙江人。奧斯汀認為,有些一般的陳述句并不是為了作出真假的陳述。

(1)公司去年虧損30萬。(2)我感謝你為我提供了一個就業(yè)的機會。(3)我勸你不要辭職。(4)我宣判你服10年苦役。(5)我保證明年聘你為教授。例(2)在說出的同時也就進行了感謝,例(3)在說出的同時也就進行了勸告,例(4)在說出的同時也就作出了宣判,例(5)在說出的同時也就作出了許諾。它們是用言語來實施某種行為,而不存在真假的問題。奧斯汀把例(1)這類“有所述之言”稱為“敘述句”,把例(2)-(5)這類“有所為之言”稱為“實施行為句”(簡稱“施為句”)。敘述句的功能在于以言述事,而施為句的功能則在于以言行事。奧斯汀還指出,施為句雖然沒有真假,但有可能不合適。如,假如說話人不是處于法官地位,不是處在法庭宣判的場合,或者受話人不是一名罪犯,那么例(4)就是“無效”的,不具有法律的效力。又如例(5),說話人雖然作出了許諾,但如果他態(tài)度“不誠實”,并不打算去實行,那么這句話即使不是無效的,也是不合適的。言語行為理論最初區(qū)分了敘述句和施為句,并將施為句進一步區(qū)分為顯性施為句(出現(xiàn)“請求、祝賀、宣判”之類的施為動詞)和隱性施為句(不出現(xiàn)施為動詞)。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運用敘述句其實也是在施行一種行為,如例(1)的說出就是在作出一種“告知”的行為。敘述句本質上也應是一種施為句,應屬于施為句中一個特殊的次類。這樣,言語行為的理論就從單純對原先意義上的施為句的分析,發(fā)展成為“言有所為”的一般理論。奧斯汀后來也就不再區(qū)分敘述句和施為句了,而是區(qū)分三種不同的言語行為。二、言語行為的類型

言語行為并不是單一的行為,而是由若干復雜的次言語行為組成的。根據(jù)交際過程的不同階段,可以把言語行為分為三種:“言之發(fā)”以言述事的述事行為,“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的行事行為,“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的成事行為。(一)述事行為述事行為就是說出所要說的話。例如:(1)抽煙對你的健康不利。(2)能幫我把鋼琴抬過去嗎?要讓聽話人接收這兩例的信息,就必須用語音將例(1)例(2)說出。當說話人這些話時,他就是在進行述事,就是在完成述事行為。(二)行事行為以言述事完成述事行為,這同時(或者說本身)也是在以言行事,完成行事行為。

如說出“抽煙對你身體健康不利”的同時,也在提出忠告。行事行為又可以分為五類。⑴斷定式實施這種行事行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題是可以評價真假的,而說話人則有責任保證所述命題的真理性,如陳述、斷定、堅信、估計、描寫、說明、報導、分析等等就屬此類。例如:

(3)學校昨天已經開學了。(4)明天肯定又是晴天。例(3)等于說“我告訴你:學校昨天已經開學了”,例(4)等于說“我斷言:明天肯定是晴天”。在形式上,這種實施斷定性行事行為的句子一般可以在前面加上“我告訴你”或“我斷言”之類的詞語。⑵指令式這種行事行為是說話人企圖使聽話人去做某事。它們可能是非常溫和、委婉地請求或建議聽話人去做某事,也可能是非常強烈、堅決地命令或禁止聽話人去做某事,如請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議、允許、忠告、禱告等等都屬此類。詢問可以看作是指令式中的一個特殊的次類,因為它們是說話人試圖使聽話人回答,也就是使聽話人完成一種言語行為。例如:(5)這種事交給他去辦吧?。?)馬上出發(fā)!在形式上,這種實施指令性行事行為的句子一般可以在前面加上“我請求”“我命令”或“我建議”之類的詞語,句末常常用上感嘆號。⑶承諾式這種行事行為是說話人保證而且有責任將來去做某事,如保證、許諾、宣誓、發(fā)誓等等就屬此類。從某種意義上講,承諾式可以看作是說話人對自己的一種請求或指使,但又不同于上一類指令式。指令式是說話人企圖使聽話人去做某事,而聽話人卻不一定有責任或義務去做這件事。例如:

(7)我年底一定完成任務。(8)我盡力而為。這兩例都是承諾式。從形式上看,這種承諾句的前面可以加上“我保證”“我答應”之類的詞語。⑷表情式這種行事行為是表現(xiàn)說話人對于句子的命題內容中所述事情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如感謝、祝賀、贊許、歡迎、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都屬此類。例如:(9)謝謝你救了我?。?0)讓你受委屈了,真對不起?。?1)我真不該跟她分手的。(12)多可愛的小生靈?。、尚媸竭@種行事行為是通過以言行事的力量使某一事態(tài)得以存在或實現(xiàn),或引起事態(tài)的變化,如宣告、宣布、宣判、通告、任命、命名等等就屬此類。例如:

(13)我宣布晚會到此結束。(14)你被公司開除了。(15)我命名這條船為“利貝特”號。例中,說話人如果成功地完成了宣布的行為,那么晚會也就結束了,“你”就不再是公司的職員了;如果成功地完成了命名的行為,那么“這條船”也就成了“利貝特”號船。(三)成事行為當說話人說出話語并施行了某種行事行為之后,就會給聽話人、其他人,甚至說話人自己帶來某種影響,從而產生某種思想、感情,或作出某種行動,收到言后的效果。例如聽話人受到了鼓舞或威脅,得到了安慰或支持,接受了感謝或道歉,感到滿意或放心,被告知,被說服,被提醒,被欺騙,按指令完成了某項任務,按宣告出現(xiàn)了某種事態(tài)等等,都是完成了成事行為。成事行為是帶有聽話人的一定的主觀性的,因此它有可能是多變的,施行同樣的一種行事行為,有時可能會收到不同的言后之果。例如,向聽話人發(fā)出邀請,聽話人可能愉快接受,如期赴約,也可能不給面子,拒絕邀請;又如,向聽話人提出批評,聽話人可能心悅誠服,決心改正,也可能抵觸不滿,甚至懷恨在心。述事、行事和成事這三種言語行為實際上是整個言語過程的三個不同階段,是統(tǒng)一于同一話語之中的。這從下面奧斯汀所舉的一個例子中可以看出:

A、述事(言之發(fā))

他對我說:“你不能做這件事!”B、行事(示言外之力)

他抗議我做這件事。C、成事(收言后之果)

他使我恢復了理智,把我勸阻了。他使我煩惱。三、間接言語行為根據(jù)交際意圖的實現(xiàn)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語行為分為直接言語行為和間接言語行為。說話人采用某種行事行為的表達方式來實現(xiàn)其自身預期所能實現(xiàn)的意圖,這是直接言語行為,如用祈使句來表示請求,用疑問句來表示詢問。直接言語行為句往往含有“告訴、請求、保證、感謝、宣布”之類具體指明行事行為的施為動詞。有時候,人們出于某種考慮,采用某一種行事行為的表達方式來完成另一種行事行為,這是間接言語行為。間接言語行為理論是英國哲學家塞爾(Searle)提出來的。塞爾指出,要理解間接言語行為這個概念,先得接受“字面用意”的概念?!白置嬗靡狻笔蔷渥有问剿逃械难酝庵Γㄓ靡猓?,間接言語行為就是從“字面用意”推斷出來的間接用意。(1)a.請給我一點墨水。b.我的筆沒有墨水了。(2)a.請你說話小聲點。b.你說話能小聲點嗎?兩例中的a句都是含有施為動詞“請”的祈使句,都是直接向聽話人提出一種請求。b句說話人的用意同樣也是向聽話人提出一種請求,但在表達形式上,(1)b卻是陳述句,(2)b是疑問句,也就是說,它們是用一種斷定、詢問的行為間接地實施了一種請求的行為。這種間接言語行為就是從兩句的“字面用意”推斷出來的。英語里,人們是很少用命令句來提出要求的,而是習慣于使用間接提出要求的句子,而且這種間接用法的變化很多。在英語中,用間接言語行為句,表達“要求聽話人把門關上”。pleaseclosethedoor.

a.MayIaskyoutoclosethedoor?(我能不能請你把門關上?)b.Didyouforgetthedoor?(你有沒有忘了關門?)c.I'dbemuchobligedifyou'dclosethedoor.(如果你愿把門關上,我很感激。)d.Howaboutabitlessbreez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