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_第1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_第2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_第3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_第4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末綜合檢測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第I卷(選擇題共54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8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54分,)1.(2016屆四川省宜賓市第三中學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對于有氣體參與的反應,增大壓強,活化分子總數增多,化學反應速率增大B.對放熱反應而言,升高溫度,活化分子百分數減少,化學反應速率減小C.活化分子間發(fā)生的碰撞為有效碰撞D.使用催化劑,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多,化學反應速率增大解析:考查了活化能對化學速率的影響的相關知識。A.增大壓強,使?jié)舛仍龃螅罨肿訚舛仍黾?,化學反應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數不變,故A錯誤;B.升高溫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增大,反應速率增大,故B錯誤;C.反應物活化分子之間有合適取向的碰撞才可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而能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碰撞就是有效碰撞,故C錯誤;D.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增大,故D正確。答案:D2.(2016屆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水煤氣反應C(s)+H2O(g)==CO(g)+H2(g)在一可變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條件的改變對其反應速率增大的是()A.增加C的量B.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C.保持體積不變,充入n2使體系壓強增大D.保持體積不變,將生成的H2及時移出容器解析:考查反應速率影響因素。A.固體的量對反應速率無影響,A項錯誤;B.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氣體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增大,B項正確;C.保持體積不變,充入N2使體系壓強增大,各物質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C項錯誤;D.保持體積不變,將生成的H2及時移出容器,減小了產物濃度,反應速率減小,D項錯誤;答案選B。答案:B3.對于可逆反應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4v正(O2)=5v逆(NO)B.若單位時間內生成%molNO的同時,消耗%molNH3,則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C.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后,若增大容器容積,則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D.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為2v正(NH3)=3v正(H2O)解析: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4v正(O2)=5v正(NO),當4v正(O2)=5v逆(NO)時,v正(NO)=o逆(NO),所以A項正確。生成NO和消耗NH3均表示正反應,敘述中未提及逆反應的情況,所以B項錯誤。由于反應物、生成物均為氣體,故增大容器容積,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所以C項錯誤。o正(NH3):o正(H2O)=2:3,即3o正(NH3)=2o正(q0),所以D項錯誤。本題選A。答案:A.在可逆反應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K越大,反應程度越大K越大,反應程度越小K的大小與反應程度無關D.升高溫度,K增大解析:對于給定的可逆反應體系,化學平衡常數越大,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A項正確,B、C項錯誤?;瘜W平衡常數與溫度的關系視具體反應而定,對于放熱反應,溫度越高,K越??;對于吸熱反應,溫度越高,K越大,D項錯誤。答案:A.如圖表示的是可逆反應A+2B 2C+3D的化學反應速率隨外界條件改變(先降溫后加壓)而變化的情況,由此可推斷出()與降溫加壓?莽1 .'正0 *時間)A.正反應是吸熱反應.若A、B是氣體,則D是純液體或固體C.逆反應是放熱反應D.A、B、C、D均為氣體解析:由圖可知,降溫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C項錯誤;加壓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方向是氣體分子數減小的方向,故B項正確,D項錯誤。答案:B已知密閉容器中存在平衡體系H2(g)+I2(g) 2HI(g)&H<0,欲使HI濃度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縮小體積 B.升高溫度C.減小壓強 D.加入催化劑解析:題目要求HI濃度增大,縮小體積能使體系壓強增大,化學平衡雖然不移動,但HI濃度會增大。本題選A。

答案:A(2015-濟南模擬)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A(?)B(g)+2C(g),且達到平衡。當升高溫度時氣體的密度增大,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B.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則A為氣態(tài)C.物質A一定為非氣態(tài),且正反應是吸熱反應D.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則平衡向左移動解析: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A項錯誤;若A為氣態(tài),則平衡移動后氣體的密度不發(fā)生變化,B項錯誤;由于密度變化,故物質A一定為非氣態(tài),且平衡正向移動,升溫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故C項正確;在容積不變的反應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對平衡無影響,D項錯誤。答案:C(2015?合肥一檢)在一定條件下,將X和丫兩種物質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閉容器中反應,平衡后測得X、Y的轉化率與起始時兩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的關系如圖所示,則X、Y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2X+Y 3ZC2X+Y 3ZC.X+3Y Z3X+2Y2ZD.3X+YZ解析:按照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的系數比n(X):n(Y)=3:1投料時,反應物的轉化率相等。答案:D(2015.金華十校聯考)I2在KI溶液中存在平衡:I2(aq)+I-(aq) IJaq),某I2、KI混合溶液中,溫度T與平衡時凌勺)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I2(aq)+I-(aq) IJaq)的bH>0B.若溫度為T「T2時對應的平衡常數分別為K「K2,則K1>K2C.當反應進行到狀態(tài)D時,一定有v正>v逆D.狀態(tài)A與狀態(tài)B相比,狀態(tài)A的c(I2)小解析:A項,由圖中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當溫度升高時,I3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小,說明升溫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AH<0,故A項不正確;B項,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T1<T2,則K1>K2,故B項正確;C項,當反應進行到狀態(tài)D時,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反應向生成I3的方向進行,則v正>v逆,故C項正確;D項,狀態(tài)B相當于在狀態(tài)A的基礎上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狀態(tài)B的c(I2)大,故D項正確。答案:A(2015?溫州質檢)某研究小組研究了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條件對可逆反應:2SO2(g)+O2(g) 2SO3(g)AH<0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1研究的是溫度、壓強對平衡的影響,橫軸表示壓強B.圖2研究的是溫度對平衡的影響,II采用的溫度更低C.圖3中%時使用了催化劑,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圖4中10時增大壓強,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解析:A項,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SO2的轉化率增大,A項錯誤;B項,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SO2的轉化率減小,11采用的溫度更高,B項錯誤;C項,圖3中10時使用了催化劑,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沒有移動,C項錯誤;D項,t0時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項正確。答案:D(2015?安慶模擬)向甲、乙兩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一定量的A和B,發(fā)生反應:A(g)+B(g)%C(g)AH<0(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測得兩容器中c(A)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容器甲乙容積(L)0.50.5反應放熱(日)Q1Q2反應物起始量1molA1molB0.5molA0.5mol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1Q1=2Q之C.根據題中信息無法計算a值D.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起始時向乙容器中充入0.2molA、0.2molB、0.2molC,則此時v正>v逆解析:A項,甲中A、B的起始量均為乙中的兩倍,但達到平衡后甲中A的濃度小于乙中的兩倍,說明正反應是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1,A項正確;B項,達平衡時,甲中A的轉化量大于0.5mol,乙中A的轉化量等于0.25mol,可知放出的熱量Q1>2Q2,B項錯誤;C項,由于反應在相同溫度下進行,平衡常數相同,根據乙中反應在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求出平衡常數K=2,則甲中反應根據三段式法計算,可求出a值,C項錯誤;D項,根04據題給數據知Q=藻4=2.5>K=2,說明反應逆向進行,v<v,,D項錯誤。c0.4X0.4 正逆答案:A12.(2016屆黑龍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向恒溫、恒容(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X和一定量的Y,發(fā)生反應:2X(g)+Y(g)催化劑2Z(g)必=—Q(Q=197.74△kJ/mol),4min后達到平衡,這時c(X)=0.2mol-L-1,且X與Y的轉化率相等。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達到平衡時,再充入1molX,該反應的Q變大B.用Z表示4min內的反應速率為0.2mol/(L-min)C.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Z,達到新平衡,v(X):v(Y)=2:1D.該反應在高溫下不一定能自發(fā)進行解析:A.熱化學方程式中的焓變與化學計量數有關,與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物質的量無關,再充入1摩爾X,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熱化學方程式中的焓變保持不變,錯誤,選A;B.X的反應速率=(2/2-0.2)/4=0.2mol/(L?min),根據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比,Z的反應速率和X的反應速率相等,正確,不選B;C.原平衡時X和Y的轉化率相等,說明X、Y的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比為2:1,再向容器中充入1摩爾Z,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反應過程中X、Y的物質的量比為2:1,達到新平衡時X、Y的物質的量比不變,還為2:1,正確,不選C;D.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焓變小于0,熵變小于0,在高溫下復合

判據大于0,不一定能自發(fā)進行,正確,不選D。答案:A13.(2015.煙臺模擬)現有3個體積相等的密閉容器,都進行反應:CO2(g)+H判據大于0,不一定能自發(fā)進行,正確,不選D。答案:A13.(2015.煙臺模擬)現有3個體積相等的密閉容器,都進行反應:CO2(g)+H2(g)H2O(g)+CO(g),反應所處的溫度相同,但起始濃度不同,其中甲:n(CO2)=n(H2)=1mol;乙:n(CO2)=1mol,n(H2)=2mol;丙n(CO2)=n(H2)=n[H2O(g)]=1mol。達到平衡時CO的物質的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乙>甲>丙8.甲>丙>乙C.乙>丙>甲 D.甲>乙>丙解析:乙中的平衡狀態(tài)可以等效為在甲達到平衡的基礎上再加入1mol氫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平衡時乙中CO的物質的量比甲中CO的物質的量大;丙中的平衡狀態(tài)可以等效為在甲達到平衡的基礎上再加入1molH2O(g),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時丙中CO的物質的量比甲中CO的物質的量小。則平衡時CO的物質的量:乙>甲>丙,選A。答案:A14.(2015.河南省實驗中學)在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內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2mol/(L-s),則10s時,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是()1.6mol2.8molC.2.4molD.1.2mol解析:前10s內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2mol/(L.s),則A反應消耗了0.12mol/(L-s)X10sX2L=2.4mol,則B反應消耗了1.2mol,故10s時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是4mol-1.2mol=2.8mol,選B。答案:B4NO2(g)+O2(g)中,NO2的時間/min0510152025c(NO2)/(mol-L-1)00.0200.0320.0380.0400.04015.(2015?淮北一中)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2N2O5(g)物質的量濃度c(NO2)隨時間變化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數據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時c(NO2)為()A.0.020mol-L-1B.0.032mol-L-1C.0.038mol-L-1 D.0.040mol-L-1解析: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反應進行到20min時NO2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所以平衡時NO2的濃度是0.040moll」,本題選D。答案:D(2015-湖南師大附中)已知X(g)和Y(g)可以相互轉化:2X(g)Y(g)母<0?,F將一定量X(g)和Y(g)的混合氣體通入一體積為1L的恒溫密閉容器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若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則說明反應已達化學平衡狀態(tài)A.若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則說明反應已達化學平衡狀態(tài)B.。、b、c、d四個點表示的反應體系中,表示化學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只有b點C.25?30min內用X表示的平均化學反應速率是0.08mol-L-1-min-iD.反應進行至25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增加丫的濃度解析:A項,正反應是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所以當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時,可以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tài),A項正確;B項,根據圖像可知,只有b點表示的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所以只有b點表示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B項正確;C項,25?30min內X的濃度變化量是內X的濃度變化量是0.4m。l?L-1,所以用X表示的平均化學反應速率是0.4molL15min=0.08mol-L-1-min-1,C項正確;D項,反應進行至25min時,X物質的濃度增大,D項不正確。答案:D(2015?杭州二中)已知反應X(g)+Y(g) nZ(g)&i>0,將X和Y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各物質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方程式中n=110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升高溫度10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增大壓強0?5min內,用X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X)=0.08mol-L-1-min-1解析:由0?5min內X、Y、Z的濃度變化量可知n=1,故A正確;10min時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瞬間同時增大,說明10min時增大了壓強(縮小容器體積),隨后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生成物濃度逐漸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故B錯誤、C正確;在5min時X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6mol-L-1,0~5min內X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量為2moLL-1-1.6moLL-1=0.4

moLL-1,則該時間段內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X)=0.4mol-L-1^5min=0.08mol-L-1-min-1,故D正確。0.01X0.010.10.01X0.010.1X0.4=2.50X10-3,故B正確;根據620℃是K=6.74X10-容器溫度/K起始物質的量/mol平衡物質的量/mol平衡常數CO2H2sH2OI6070.110.410.01/n6070.220.82/m6200.10.4/6.74X10-318.(2016屆江蘇省鹽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一定溫度下,在三個體積均為2.5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CO2(g)+H2S(g)COS(g)+H2O(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B.607K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2.50X10-2解析:CO2(g)+H2S(g)COS(g)+H2O(g)起始(mol)0.110.4100反應0.010.010.010.01平衡0.10.40.010.01C.容器H達到平衡時容器中COS的物質的量大于0.02mold.容器m達平衡時,再充入少量氯氣,平衡將向正反應方向移動607℃時平衡常數K=3,升高溫度,K增大,表示該反應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A錯誤;在體積不變時,再充入少量氨氣,平衡不移動,故D錯誤;該反應屬于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的反應,容器H相當于容器I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但物質的量變成原來的2倍,平衡時容器中COS的物質的量為0.02mol,故C錯誤。答案:B第n卷(非選擇題共46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46分)(2015?合肥一中)(6分)用純凈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生成的CO2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分析可知,(填“OE”.“£尸或“bG”)段化學反應速率最快。(2)為了減緩上述反應的反應速率,欲向反應液中加入下列物質,你認為可以實現的是A.蒸餾水 B.氯化鈉固體C.氯化鈉溶液 D.濃鹽酸(3)除上述方法外,你認為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減緩化學反應速率? 至少回答兩種)。解析:化學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物質本身的性質,但也與外界因素有關,如濃度、溫度、接觸面積等。答案:(1)EF(2)AC(3)改用較大塊的碳酸鈣固體、加入醋酸鈉溶液或降低溫度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015?唐山一中)(8分)(1)已知:298K、101kPa時,反應CaO(s)+SO2(g)===CaSQ(s)的AH=-402.0kJ-mol-1,AH-TAS=-345.7kJ?mol-1,若此反應中AH和AS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則保持此反應自發(fā)進行的溫度低于。(2)已知:H2O(l)===qO(g)的AH=+44.0kJ-mol-1,AS=+118.8J-mol-1-K-1,則水的沸點是 。(3)已知在298K時,由石墨生成金剛石的反應的AH=+1.895kJ-mol-1,AH—TAS=2.866kJ?m。l-1,又已知石墨的熵S石=+5.694J-mol-1-K-1,則金剛石的熵S金=(化學反應的熵變是生成物的總熵與反應物的總熵之差),這兩種碳的同素異形體中更有序的是解析:(1)因為298K、101kPa時,題給反應的AH=-402.0kJ-mol-1,AH-TAS=-345.7kJ-mol-1,則有AS=(-402.0kJ-mol-1+345.7kJ-mol-1)/298K=-0.189kJ-mol-1-K-1。要使反應能自發(fā)進行,需使AH-TAS<0,即-402.0kJ-mol-1-TX(-0.189kJ-mol-1-K-1)<0,得T<2127K,因此保持此反應自發(fā)進行的溫度低于2127K。(2)在水沸騰時,AH-TAS=0,則T=AH必S=44.0X103J,mol-1^118.8J-mol-1-K-1=370.4K。(3)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的反應為C(s,石墨)===C(s,金剛石),AH-TAS=AH-T(S金-S石)=2.866kJ-mol-1,即1.895kJ-mol-1-298KX(S -5.694X10-3kJ-mol-1-K-1)=2.866kJ-mol-1,解得S=+2.436X10-3金金kJ-mol-1-K-1=+2.436J-mol-^K-1。熵用來量度混亂度的程度,混亂度越小,體系的熵值就越小,或者說體系的熵值越小,則越有序。通過上面的計算知S金<S/則金剛石比石墨更有序。答案:(1)2127K(2)370.4K(3)+2.436J-mol-1-K-1金剛石

(206合肥八中)(6分)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化學反應:CO2(g)+H2(g) 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請回答下列問題:⑴該反應的正反應為反應(填“吸熱”或“放熱”)。(2)某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1molH2,充分反應達到平衡時,CO的平衡濃度為0.25mol/L,試判斷此時的反應溫度為℃。(3)若在(2)所處的溫度下,在1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則充分反應達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 。A.等于1.0mol B大于1.0molC.大于0.5mol,小于1.0mol D.無法確定解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溫度升高,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增大,即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2)平衡時c(CO2)=c(H2)=0.25mol-L-1,c(CO)=c(H2O)=0.25moll」,則化學平衡常數K=1,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此時反應溫度是830℃。(3)反應CO2(g)+H2(g)是830℃。(3)反應CO2(g)+H2(g)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1,則=1,解得%=L2,故平衡時氫氣的物質的量為3mol-1.2mol=1.8mol,即氫氣的物質的量大于1.0mol,選項B正確。答案:(1)吸熱(2)830(3)B(12分)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氮、硫等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反應有重要意義。(1)硫酸生產過程中2SO2(g)+O2(g) 2SO3(g),平衡混合體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①2SO2(g)+O2(g) 2SO3(g)的AH0(填,或“<”)。②一定條件下,將SO2與O2以體積比為2:1置于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的是 (填選項字母)。a.體系的密度不發(fā)生變化b.SO2與SO3的體積比保持不變c.體系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不再變化d.單位時間內轉移4mol電子,同時消耗2molSO3e.容器內的氣體分子總數不再變化(2)一定條件下,合成氨反應為:N2(g)+3H2(g)2NH3(g)。圖1表示在此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圖2表示在2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時N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3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起始物氫氣的物質的量對此反應平衡的影響。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升高溫度,平衡常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②由圖2信息,計算0?10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o(HJ,從11min起其他條件不變,壓縮容器的體積為1L,則n(N2)的變化曲線為(填“a”“b”“c”或"d”)。③圖3a、b、c三點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中,反應物N2的轉化率最高的是 點,溫度T1T2(填“〉”“二”或“<”)。解析:(1)①由題圖可知,橫軸代表溫度,縱軸代表SO3的百分含量,隨溫度升高,SO3的百分含量減小,所以此反應的AH<0。②反應前后氣體總質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所以密度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a錯誤;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體積比保持不變說明已達反應平衡,b正確;體系中總質量不變,硫元素的質量不變,所以硫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平衡,c錯誤;單位時間內轉移4mol電子,同時消耗2molSO3,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d錯誤;此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分子總數不相等的反應,氣體分子總數不變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e正確。(2)①由反應的方程式得到平衡常數表達式:K=c2(NH3)/[c(N2)Xc3(H2)],由圖1可知,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升高溫度,平衡常0.3mol數減小。②0~10min,N的物質的量減小0.3mol,則v(N)=TTT7T7—~=0.015mol/(L.min),2 22LX10minv(H2)=0.045mol/(L?min)。壓縮容器的體積為1L,縮小體積即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氮氣的物質的量逐漸減小,所以表示氮氣物質的量變化的曲線為d。③起始時n(H2)越大,N2的轉化率越高;起始時n(H2)一定時,溫度越高,平衡時NH3的百分含量越低。答案:(1)①<②be(2)①K=c2(NH3)/[c(N2)Xc3(H2)]減?、?.045mol/(L-min)d③c<(206漳州一模)(14分)以煤為原料,經過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固體燃料以及各種化工產品的工業(yè)叫煤化工。(1)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炭即可產生水煤氣。反應為C(s)+H2O(g) CO(g)+H2(g)AH=+131.3kJ-mol-io①該反應在常溫下自發(fā)進行(填“能”或“不能”)。②一定溫度下,在一個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字母,下同)。a.容器中的壓強不變1molH—H鍵斷裂的同時,斷裂2molH—O鍵c(CO)=c(H2)d.密閉容器的容積不再改變(2)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三組數據:實驗組溫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H2OCOH2CO1650241.62.462900120.41.633900abcdt①實驗1中從反應開始至平衡以CO2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CO2)=(取小數點后兩位,下同)。②該反應的正反應為(填“吸”或“放”)熱反應,實驗2條件下平衡常數K=③若實驗3達平衡時與實驗2平衡狀態(tài)中各物質的體積分數分別相等,且y3,則a、b應滿足的關系是 (用含a、b的代數式表示)。(3)目前工業(yè)上有一種方法是用CO2來生產甲醇。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