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財政平衡_第1頁
第十章財政平衡_第2頁
第十章財政平衡_第3頁
第十章財政平衡_第4頁
第十章財政平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財政平衡和財政赤字教學目的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正確理解財政平衡的含義,懂得財政平衡與社會供求平衡的關系,掌握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重難點提示財政平衡與社會供求的平衡授課時數4課時授課內容1.財政平衡與財政赤字2.財政平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3.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第一節(jié)財政平衡與財政赤字一、正確理解財政平衡一定時期內一國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主要表現為三種情況:財政結余、財政赤字和財政平衡。

由于財政赤字現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經濟現象,并且其規(guī)模呈日益擴大的趨勢,當前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以期縮小財政赤字,實現財政平衡。所謂財政平衡,按我國統(tǒng)計口徑,是指當年國家預算收支在量上的對比關系,對其理解應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①財政平衡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財政平衡的目標是基本平衡或大體平衡。

②財政平衡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靜態(tài)的。必須研究財政收支的發(fā)展趨勢,研究經濟周期對財政的影響,以及財政對經濟周期的調節(jié)作用,以求得一個時期的內在平衡。

③財政平衡應從全局角度理解。

④財政平衡應從中央預算平衡和地方預算平衡角度分別理解。二、財政赤字的計算方法計算財政結余或赤字,通常有以下兩種口徑:

⑴硬赤字赤字(結余)=(經常收入+債務收入)-(經常支出+債務支出)

⑵軟赤字赤字(結余)=經常收入-經常支出經常收入:政府通過征稅等活動取得的收入,即稅收收入、國有企業(yè)上交收入、各種非稅收入,如規(guī)費收入、公產收入。經常支出:行使政府職能所必不可少的支出,如行政管理費、社會文教費、國防費、經濟建設費,債務利息支出等。三、財政赤字的彌補方法及效果1.動用歷年結余。用往年財政結余彌補財政赤字,不會引起國民收入超經濟分配,對國民經濟影響不大,是彌補財政赤字的理想方法。2.向銀行借款。向中央銀行借款彌補財政赤字,一般是在動用結余和發(fā)行國債還不能彌補赤字的情況下被迫采取的措施。3.增發(fā)貨幣。當一國財政赤字過大或財政形勢嚴峻時,政府可以通過印刷一定數量的鈔票的形式彌補財政赤字。這種形式極易產生通貨膨脹預期,導致政府債務信譽下降,最終加劇經濟波動,甚至產生惡性通貨膨脹。4.發(fā)行公債。發(fā)行國債可以使政府在短時間里有償籌集到巨額資金,讓暫時閑置的貨幣資金聚集到國庫而不改變社會貨幣資金供給總量,不會立即引起信用膨脹,是各國彌補財政赤字的切實可行的辦法。第二節(jié)財政平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一、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涵義⑴社會總供給: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一定時期內由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量。將全社會范圍內各個廠商的供給(收入)加總,形成社會總供給。

⑵社會總需求: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一定時期內在有支付能力的范圍內使用和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總量,企業(yè)、個人將其所得收入用于各種支出,形成市場需求,將全部需求(支出)加總,形成社會總需求。

⑶總量平衡意味著在一定時期內作為總供給的收入流量恒等于作為總需求的支出流量。二、財政平衡與總量平衡①.財政平衡是社會總供求平衡的一部分,研究財政平衡,必須結合國民經濟整體平衡,就財政本身研究財政平衡難以得出全面的正確的結論;

②.國民經濟整體平衡的目標是社會總供求的大體平衡,財政平衡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局部平衡,因而對社會總供求平衡而言,財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社會總供求平衡的一種手段;

③.財政收支平衡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財政平衡可以直接調節(jié)社會總需求,間接調節(jié)社會總供給。第三節(jié)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年份財政赤字(億元)占GDP比重(%)1979135.43.33198068.91.5219850.570.011990115.30.621995662.81.0920002596.92.6220012596.32.3720023096.92.5720033197.72.3520043192.91.9320052280.991.2520062162.531.03一、財政赤字與貨幣供給財政赤字是影響一國貨幣供給的重要因素,但財政赤字并不一定必然導致貨幣供給增加,財政赤字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主要是由財政赤字的彌補方式及其規(guī)模決定的。①通過銀行透支或借款彌補財政赤字的方式,一般會增加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從而增加基礎貨幣,但財政借款并不一定引起貨幣供給過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增長,貨幣需要必然增加,從而要求增加貨幣供給量,因此,只要財政借款控制在由貨幣系數決定的基礎貨幣增量的限度內,就不會有通貨膨脹的后果,另一方面已如果銀行在向財政貸款的同時,控制貸款的總規(guī)模,也不會發(fā)生貨幣供給過量的問題。②用發(fā)行公債彌補財政赤字的貨幣效應,依認購者的不同而不同。居民個人或企業(yè)以及商業(yè)銀行購買公債,一般說只是購買力的轉移或替代,不產生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應,但因居民或企業(yè)的購買資金不同,具體的貨幣效應也有所不同。一是用現鈔或活期存款購買,意味著M1相應縮減,財政再用于支出,又形成M1的供給,因而M1的供給規(guī)模不變;二是用儲蓄或定期存款購買,意味著M2中的準貨幣減少,而財政支出形成M1時,雖然貨幣供給總規(guī)模不變,但M1的規(guī)模增加,對市場均衡必將產生一定影響。由中央銀行認購國債,通常會擴大貨幣供給量。中央銀行認購國債后,財政金庫存款增加,當財政用于支出時,使商業(yè)銀行賬戶上居民和企業(yè)存款增加,從而商業(yè)銀行的存款也相應增加,商業(yè)銀行有了超額準備,往往擴大貸款規(guī)模,從而增加貨幣供給。雖然理論上商業(yè)銀行在存款增加時并不擴大貸款,或中央銀行在認購國債時壓縮對商業(yè)銀行的貸款,就不會增加貨幣供給,但實際上卻不具有現實性。

總之,判斷財政赤字的貨幣效應,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區(qū)別對待。二、財政赤字擴大總需求的效應

財政赤字對需求的總量和結構都可能產生影響。由政府擴大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造成的財政赤字可以作為新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疊加在原有總需求水平上,增加總需求規(guī)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不同的彌補方式,使得財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門需求而構成總需求的一部分,從而僅改變總需求結構,并不增加總需求規(guī)模。財政赤字的擠出效應和擠入效應實行擴大政府投資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的財政赤字,將會產生擠出效應,亦即由于政府投資的擴大,一部分社會財富由民間部門轉移到政府部門掌握使用,產生了政府部門對民間部門在資源占有與使用量上的擠出。財政赤字還可能產生擠入效應,當政府支出增加,可能帶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增長,使得國民收入和私人投資有所增加。財政赤字與國債發(fā)行財政赤字與國債相互影響,發(fā)行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主要手段,也是增大財政赤字的主要因素。在政府財政收入未形成有效增長機制的情況下,用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債務會隨著財政赤字的增長而增長,而債務利息也會進一步增加,加重財政負擔,使財政赤字與國債陷入惡性循環(huán)。由此可見,發(fā)行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