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入聲漢字的高安話發(fā)音與日語發(fā)音的比較,比較語言學論文高安話是漢語贛方言的一支,屬于贛方言宜春片,其語法特點與漢語普通話接近,如使用前置詞(Preposition),基本語序為SVO(主謂賓)等。日語是日本國的民族共同語和官方語言,語言系屬尚存在爭議,使用后置詞(Postposition),基本語序為SOV(主賓謂)。那么,是什么語言因素促使我們把這兩種在語法、使用人口數(shù)量以及影響力等眾多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的語言聯(lián)絡在一起,并納入共時比擬視野的呢?是漢字。漢字是獨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表意文字,它在商代就開場從中原向外傳播,向四方發(fā)展。它的傳播途徑大致上可分為向西南、向南、向北、向東北、向東這五條線路。向南有楚、吳越、閩越、南越;向東有朝鮮、日本、琉球。漢字的傳播不僅僅僅是一個語言文字問題,更是一個歷史文化問題。漢字與漢文化相表里,漢字的傳播無不以中原文化為先導,中原的政治制度、禮儀風俗、生活方式、物質文明先行進入,然后才是漢語漢字。漢字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之上,根基十分牢固,時時刻刻會突顯出來。前言1-3漢字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中不斷延伸、拓展和變化著,構建了一個以其為核心和紐帶的龐大的漢字文化圈,而且影響力還呈逐步上升之勢。因而,通過對漢字文化圈內各語種或方言的比照研究來把握漢字、漢語的演變規(guī)律,是漢字學、漢語學乃至整個語言學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它對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漢字的作用,挖掘其在漢字文化圈中的價值,進而促進我們國家同很多亞洲國家的文化教育溝通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先對漢字南下以及東進的歷史做一個基本回首,再對漢字的讀音特點以及入聲漢字的讀音演變情況等做一個簡單介紹,最后對入聲漢字的高安話發(fā)音與日語發(fā)音做一個比照。1、漢字的南下和東進先來看漢字在南方的傳播。南方寓居的越人,由于支系繁多,所以稱為百越或百粵。越人的分布很廣,(呂氏春秋?恃君篇〕:楊漢之南,百越之際。高誘注:越有百種。臣瓚稱: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大致上看,其地廣涉現(xiàn)今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安徽、湖南及越南境內。越人的史前文明是獨立發(fā)展的,但華而不實也不乏北方中原文化的影響。從夏商到漢唐,中原優(yōu)秀的文化由北而南逐步地進入百越之地,而中原文字也傳遍百越之地,生根開花,成為漢字傳播史上燦爛的篇章。再來看看漢字在東方,尤其是在日本的傳播。漢字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和琉球。日本古稱倭,8世紀之后改稱日本、大和。日本列島地處西太平洋,隔海與朝鮮為鄰,與中國相望。中國與日本的溝通起源很早,(山海經?海內北經〕就講:蓋國在巨燕南,倭北,倭屬燕。從地理位置來看,這個倭即今日的日本。公元3世紀至4世紀,漢字經朝鮮傳到日本。據(jù)日本史書(日本書紀〕記載,應神天皇(270-310年在位)時期,漢人王仁應日本人阿直岐之邀,東渡日本,帶去(千字文〕(論語〕等書,后來擔任日本皇子的師傅。這是有關漢字傳播到日本的最早記載。從中國引進漢字,使日本從無到有,現(xiàn)成地得到了一套高度發(fā)達的文字系統(tǒng)。在古代亞洲,漢字是具有國際性質的書面符號,因而,日本把握漢字,溝通了與外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溝通,使日本社會獲得了迅猛的發(fā)展。2、漢字的讀音特點在漢字向外傳播的經過中,假借漢字能夠講是各民族借用漢字最早、最自然的方式。從各民族漢字系文字的情況看,不管是和漢語類型一樣的語言,如白語、壯語等漢藏語系孤立型的語言,還是非漢語類型的語言,如日語、朝鮮語、契丹語、女真語等阿爾泰語系(日語語系未定)的粘著型語言,歷史上都曾經大量假借漢字來書寫。從漢字的性質看,它是能夠被廣泛借用的。除了被廣泛借用為音讀字外,作為一種表意字,漢字中由象形、會意、指事造成的字,對其他民族來講也容易產生共鳴,并用來代表一樣或相類似的意義,如一、二、三、上、中、下、日、人、口、田、山等;漢字的另一個特點是其讀音也不是絕對的,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方言中讀音有很大差異不同。各民族在借用漢字時,能夠按其意義讀成本民族的音。因而,漢字作為表意符號被其他民族借用時,也有自個的優(yōu)勢,即形入心通,各讀其音。漢字的不同讀音導致了諸如文白異讀等特殊語音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漢語特殊的語文條件下,由于有古今語之異和方言之異,產生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文白異讀。華而不實因方言接觸所產生的文白異讀是歷時層積的結果;根據(jù)異讀現(xiàn)象分析語言層次以研究歷史語言學,這種關于語言層次的比擬研究,是漢語方言學最具有理論性創(chuàng)始意義的課題之一。日語漢字的發(fā)音也有類似于文白異讀的差異。日語中的漢字通常至少有兩種讀法:一種是音讀,它來自中國古漢語的發(fā)音;一種是訓讀,它是根據(jù)日語詞義的讀法。根據(jù)傳入的時代和來源地的不同,音讀又大致能夠分為唐音、宋音和吳音等幾種。3、入聲漢字的語音演變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jié)。漢語的音節(jié)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共同構成。這華而不實,聲調的存在是漢語發(fā)音的一大特色。根據(jù)李方桂、史存直、王力等知名學者的研究,漢語早在公元三世紀以前的上古漢語時期就已經是一種聲調語言了。入聲是漢語聲調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入聲,就是以塞音-p、-t和-k等收尾的音節(jié)。不過,這些塞音只是成阻符號,有嘴形而不發(fā)聲,其功能是使所在音節(jié)在發(fā)音時一發(fā)即收。明朝的釋真空在(篇韻貫珠集?玉鑰匙歌訣〕中把入聲的發(fā)音特點歸納為入聲短促急珍藏。入聲漢字,顧名思義,便是其所對應漢語發(fā)音當中包含入聲的漢字。例如,漢字百是個入聲漢字,它在廣州方言中讀作pak3,在南昌方言中讀作pa?5。入聲漢字的發(fā)音不但在漢語內部的各方言之間,而且在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語種之間都呈現(xiàn)很大的差異性。其一,在普通話、大部分的北方方言以及湘語中,入聲已經不復存在。入聲的消失在元代已完成。郭錦桴教師指出:從中古到當代聲調變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北方普通話大部分地區(qū)的入聲調類的消失。這種入聲調的消失大概開場于晚唐,完成于宋末或元代。周德清編撰的(中原音韻〕一書中,已沒有獨立的入聲調類。入派三聲,那時的入聲已被分化到平、上、去三種聲調里。入聲的缺失也因而被看作北方方言語音上與其它方言的區(qū)別性特征之一。其二,比擬完好地保存了古漢語三種入聲-p、-t和-k的有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等漢語方言。其三,贛方言,包括南昌方言、高安方言、上高方言等,保存了入聲的兩種形式-t和-k。華而不實的塞音-k有弱化成喉塞音-?的趨勢。其四,晉方言,包括太原方言、忻州方言、長治方言等,以及吳方言,包括上海方言和蘇州方言等,只要一個弱喉塞韻尾-?。其五,日語在音讀(本文中的日語發(fā)音均指音讀)從中國傳入的漢字時,對絕大多數(shù)入聲進行了開音節(jié)化處理并保存至今。所謂開音節(jié)化,就是在構成入聲的塞音后面添加元音使之成為一個獨立音節(jié)的經過和方式方法。袁慶述教師的研究表示清楚,中古漢語以舌根塞音[k]收尾的入聲字共199個,在日語音讀中絕大部分以カ行假名的キ[ki]或ク[ku]收尾。例如:日語漢字國(こく)、北(ほく)、福(ふく)等發(fā)音的第二個音節(jié)く(ku)都是在古漢語入聲韻尾k的基礎上添加u,使之獨立為一個音節(jié)ku的結果。這有點類似于當代漢語音譯英語單詞時使用的方式方法。例如:bus(巴士)、Smith(史密斯)和Bush(布什)這三個英語單詞的尾音為輔音s、、?,但譯成漢語后都由于被添加了元音而變成了獨立的音節(jié),即士shi?、斯sī、什shi。入聲漢字在不同語種及方言中讀音的演變和異化告訴我們,入聲漢字是個動態(tài)的相對的概念。漢語語音處在不停的演變之中,有些入聲漢字固然在中古甚至上古漢語中都讀作入聲,在當代漢語的很多方言中也仍然被讀作入聲,但在漢語普通話以及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卻已經名存實亡了。還是以百字為例,它在當代漢語普通話當中讀作bai21,已經不是入聲了。鑒于入聲變化所可能引發(fā)的相應的入聲漢字在不同語種或方言中的認定差異,本文以漢字在中古漢語期的發(fā)音能否為入聲作為其能否為入聲漢字的統(tǒng)一認定標準。4、入聲漢字的高安話發(fā)音與日語發(fā)音比照入聲固然在北方方言中消失了,但卻保存在包括高安方言在內的諸多南方方言當中。(中原音韻〕所列出的700多個入聲漢字當中,高安方言中只要極少數(shù)不再讀作入聲,如射、易、摔,等;絕大多數(shù)仍然讀作入聲,如澀、瑟、塞、實、十、什,等等,比例高達90%以上。高安方言是古漢語的嫡傳子孫,能夠將入聲傳承至今雖講不易,但其入聲的存在卻缺乏為奇。日語固然在語法上與漢語相去甚遠,但作為歷史上深受漢語影響并曾一度以漢字作為其唯一文字形式的東方近鄰,其漢字的音讀與漢語發(fā)音相近也在情理之中。將部分入聲漢字的高安話發(fā)音與日語發(fā)音加以比照,兩者的對應關系一目了然。4.1k與ku對應4.2k與ki對應4.3t與tsu對應4.4t與chi對應4.5特殊對應有些入聲漢字的高安話發(fā)音與日語發(fā)音之間的對應比擬特殊,前者的塞音t對應了后者的ku,例如:有些則是一個塞音對應兩個不同的音節(jié),例如:有些塞音則清一色地變成了日語的u音。在日語中,u音的功能是使前面的短元音變成一個長元音,有些書籍將其標注為,本文保存u,例如:絕大多數(shù)入聲漢字在高安方言和日語當中的發(fā)音呈規(guī)則性對應,這與漢日比照研究領域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是完全一致的。例如,朱東根教師在(論日本語對漢語入聲字的轉讀〕一文中寫道:日本語對漢語入聲字的轉讀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需要予以關注。華而不實的音讀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和入聲字的中古漢音有很強的對應關系。弄清這種對應關系,對學習日本語和研究中古漢語都是有益的。與此同時,這種規(guī)則性對應可以以看成是漢字在以其為核心和載體所構建的漢字文化圈內貫穿古今、溝通四方的一個明證和縮影漢字就像一根金線,將東亞地區(qū)不同民族、地區(qū)的文化聯(lián)絡起來,串成一串既有內在聯(lián)絡,又各具風姿的珍珠彩鏈,閃耀著東方古老文明的獨特風采。以下為參考文獻:[1]陳昌儀.贛方言概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46.[2]陸錫興.漢字傳播史[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3]王鋒.從漢字到漢字系文字漢字文化圈文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4]楊秀芳.論文白異讀[A].丁邦新.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1.[5]郭谷兮.世界幾種語言的特點[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綜合包裝解決方案服務協(xié)議模板版B版
- 2024年航線開發(fā)與運營合作協(xié)議
- 2024年中國語音平臺語音資源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版基金交易協(xié)議書
- 2024年中國藻香香精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個人二手車貸款擔保合同輕松購得愛車3篇
- 2024年中國膏狀鋇鎘鋅復合穩(wěn)定劑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監(jiān)控設備安裝協(xié)議簡明版版B版
- 2025版藥店藥品供應鏈管理與優(yōu)化合同3篇
- 服裝生產服裝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8年(標準版)第6版 第一冊 素食
- 甘肅科技重大專項計劃申報書模版
- 35kV線路工程電桿組立工程施工組織方案
- 畢業(yè)論文材料分揀裝置PLC控制系統(tǒng)方案
- 刑法涉及安全生產的16宗罪解讀
- 京東五力模型分析
- 電大《電氣傳動與調速系統(tǒng)》網絡課形考任務1-4作業(yè)及答案
- 銅精礦加工費簡析
- 機電拆除專項施工方案
- 變電站電氣一次工程監(jiān)理要點重點
- 足球專項體育課教學大綱、教學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