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編撰的旨趣和形式_第1頁
歷史編撰的旨趣和形式_第2頁
歷史編撰的旨趣和形式_第3頁
歷史編撰的旨趣和形式_第4頁
歷史編撰的旨趣和形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歷史編撰的旨趣和形式

一、歷史編撰的旨趣

1.歷史如何編纂,取決于歷史學家對歷史研究的追求和旨趣。不同時代的史學的進步,往往就是以撰史旨趣的變化為標志的。

※古希臘、羅馬資鑒型史學

※18世紀的伏爾泰倡導的是進步,是理性主義。不為后代敘述某個個人的行動功業(yè),而向他們描繪有史以來最開明的時代的人們的精神面貌。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啟蒙運動公認的領(lǐng)袖和導師,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歷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路易十四時代》和《風俗論》等。他批判政治軍事史,倡導文化史;批判神學史觀,提倡理性主義史學。不過通讀伏爾泰的史學著作,不難發(fā)現(xiàn)其歐洲中心論依然突出,英雄史觀尤為明顯。他的史學思想對于后世西方的史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伏爾泰(Voltaire,原名:Fran?ois-MarieArouet,1694-1778)

※19世紀的客觀主義史學,歷史撰述的理想主義色彩讓位于一種冷靜的敘事。

※20世紀初,斯賓格勒和湯因比探究文明或文化的生命周期,就是要使今人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成功地應(yīng)對來自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

※20世紀的中國史學,從新史學到馬克思主義史學,從本質(zhì)上說,主要也是歷史觀的進步。

2.歷史撰述的旨趣,體現(xiàn)了史家對歷史本質(zhì)的認識、對歷史研究目的的看法,甚至體現(xiàn)了他們對人生、對世事的關(guān)懷,他們對歷史研究主題的選擇、對體裁、體例等表達方式的選擇,無不與此有關(guān)。

※時間

※空間

※類別

3.從根本上看,歷史編撰的旨趣都是受史觀影響的。二、歷史編撰的形式歷史編撰的形式,包括其外部形態(tài)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即我們常說的歷史編撰的體裁和體例。

1.中國傳統(tǒng)的編撰形式

※編年體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jīng),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缺點是記事按年月分列雜陳,不能集中敘述每一歷史事件的全過程,或某一制度的全貌及演變,并且難以記載不能按年月編排的事件,往往詳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經(jīng)濟文化。中國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漢紀》、《資治通鑒》等,也包括各種實錄、起居注等。

上圖為《春秋》的書影(含有注釋),“六年春”指魯隱公六年,夏是季節(jié),五月是月份,辛酉是干支所紀的一個日期,“公會齊侯盟于艾”指隱公與齊侯在艾地結(jié)盟之事。《春秋》系事于年、季、月、日之下,開了中國編年體史書的先河。

(1019—1086)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他所主編的《資治通鑒》代表了中國古代編年體史書的最高水平,清代著名學者王鳴盛稱之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紀傳體《史記》、《漢書》等紀傳體由司馬遷開創(chuàng),極大影響了此后兩千多年間中國歷史的編纂。紀傳體包括本紀、列傳、表、書(或志)等,其實是一種綜合性體裁。帝王的“本紀”按年月日記載某帝某王時國家所發(fā)生的大事(并非帝王個人的瑣事),相當于編年體史書。列傳通常是正史的主體,先把歷史人物分類,選出典型,分別立傳,從許多個別歷史人物的事跡中,顯示出某一時代的總體面貌與社會內(nèi)容。各種“志”或“書”相當于典志體史書。因為列傳人自為篇,割裂了社會文物制度一貫發(fā)展的系列,看不清社會文物制度“承弊通變”的大勢,于是有“志”或“書”,分專章敘述國家的財政、禮樂、軍事、祭祀、教育、人才選拔、水利等。

“表”用以指示歷史事實或人物的時間性,例如司馬遷談作十表的原因時稱:“既科條之矣,并時異世,年差有明,作十表?!濒宀澲赋觯骸白允碜?,于是上起‘三代’,下迄漢武之間,諸侯名臣之世系年代,遂一目了然?!币灿械募o傳體史書,如《三國志》,缺少志和表,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特別是少了“志”,對紀傳體史書而言,是一大缺陷。

(32-92)

班固,字孟堅,中國古代著名史學家,所著《漢書》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對后世影響深遠。

《漢書》繼承了《史記》的紀傳體編纂方式,但有所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在:○《史記》是一部通史,《漢書》則是一部斷代史?!鸢选妒酚洝返摹氨炯o”改稱“紀”,“列傳”改稱“傳”,“書”改稱“志”,取消了“世家”,漢代勛臣世家一律編入“傳”。這些變化,被后來的許多史書沿襲下來。

○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這些也為后來許多正史所沿襲?!鸬乩碇居涗浟水敃r的郡國行政區(qū)劃、歷史沿革和戶口數(shù)字,有關(guān)各地物產(chǎn)、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民情風俗等,在中國地理學以及歷史地理學史上有著重大意義。

○《藝文志》考證了各種學術(shù)流派的源流,記錄了存世的書籍,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圖書目錄。

○《漢書》的《百官公卿表》后人非常推崇,這篇表首先講述了秦漢封官設(shè)職的情況,各種官職的權(quán)限和俸祿的數(shù)量,然后用分為十四級、三十四官格的簡表,記錄漢朝公卿大臣的升降遷免,把當時的官僚制度及其變遷簡明扼要地呈現(xiàn)出來?!o事本末體無論是編年體還是紀傳體,特別是后者,都往往出現(xiàn)同一事散見各處的狀況,割裂了歷史事件的完整性。南宋時,袁樞著《通鑒紀事本末》,開創(chuàng)了紀事本末體。紀事本末體不同于以紀年為主之編年體以及以傳人為主之紀傳體,它以記事為主,把歷史上的大事,詳其首尾,集中表述其過程。其優(yōu)點是每一歷史事件獨立成篇,各篇按時間順序編寫,能夠完整地反映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可補編年體與紀傳體之不足。缺點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著名的紀事本末體史書有宋人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明人陳邦瞻的《宋史紀事本末》、清人谷應(yīng)泰的《明史紀事本末》等。

袁樞(1131~1205),字機仲,南宋著名史學家,所著《通鑒紀事本末》開了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先河。從上圖中的“范陽之叛”、“契丹滅晉”、“三家分晉”等可知,紀事本末體史書是以事件為中心的。

※典制體制度是組織國家的構(gòu)架,提供了理解某個時期歷史的基礎(chǔ),對此司馬遷早已有清楚認識,在他所創(chuàng)造的紀傳體中,就以“書”的形式給制度留下了位置。到了唐代,杜佑著《通典》,專論歷朝典章制度,開了典制體專史的先河。

典制體史書,以典制為中心,記述歷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損益。它以分門別類為表述上的特點,曾被稱為分類書。著名典制體史書,有唐人杜佑的《通典》(這是典制體通史)、宋人王溥的《唐會要》(第一部典制體斷代史)、元人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明王朝官方所編撰的《大明會典》以及清王朝官方所編撰的一批典制體史書(《清朝通典》、《清朝通志》)等。

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中葉宰相,著名史學家。所著《通典》開了典制體專史的先河。從《通典》目錄中可看到,該書是以制度為中心,分別敘述各種重要的典章制度。※學案體記述學術(shù)源流的史書體裁,肇始于南宋朱熹所著《伊洛淵源錄》。學案體系變通紀傳體史書中的《儒林傳》、《藝文志》,兼取佛家燈錄體史籍之所長,經(jīng)過長期醞釀演化而成,清人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標志著這種體裁的完善和定型。其體例為:每學案前先設(shè)一表,備舉師友弟子,標明學派淵源及傳授系統(tǒng)。然后為每一案主立小傳,敘其生平概況及學術(shù)宗旨。小傳后是附錄,載其遺聞軼事以及時人與后學之評論,備錄其短長得失,以供后學自行判斷。學案體史籍以學者論學資料的輯錄為主體,合其生平傳略及學術(shù)總評為一堂,據(jù)以反映一個學者、一個學派,乃至一個時代的學術(shù)風貌,從而具備了晚近所謂學術(shù)史的意義。著名學案體史書有清人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清人全祖望的《宋元學案》等。

(1610-1695)

黃宗羲,字太沖,世稱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經(jīng)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著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四明山志》、《大統(tǒng)歷推法》、《今水經(jīng)》、《南雷文定》等?!氛撝甘芳覍v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所發(fā)表的評論,如《左傳》中的“君子曰”、《史記》中的“太史公曰”、《漢書》中的“贊曰”、《資治通鑒》中的“臣光曰”等。這種評論后來發(fā)展成為專門的史學體裁,有專文,如《過秦論》,有專書,如《讀通鑒論》。著名的史論著作有宋人范祖禹的《唐鑒》、孫甫的《唐史論斷》、清人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宋論》等?!⑨岓w鑒于典籍中有些內(nèi)容極為簡略,有的語焉不詳,有的不乏錯誤,有的深奧難讀,于是專門的注釋應(yīng)運而生,許多注解有著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被注的史籍本身,如《水經(jīng)注》。關(guān)于《春秋》幾家注釋,如《左傳》、《公羊傳》等,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春秋》,史料價值也遠非《春秋》可比。四大名注: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

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

南朝梁劉孝標《世說新語注》

唐李善《文選注》※方略清代大型軍事檔案史料匯編,或稱紀略,展現(xiàn)清王朝的武功。

清王朝在歷次平定叛亂﹑消除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或鞏固邊疆﹐以及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等大規(guī)模軍事活動取得勝利后﹐為宣揚武力﹐皇帝皆下諭設(shè)館,派大臣主持﹐將用兵中凡有關(guān)諭旨﹑奏摺﹑部分君臣互相唱和的慶賀詩文和勒石以銘戰(zhàn)功的碑文等﹐擇其要者纂輯成書﹐歷朝編就的方略約60種左右,著名者有《欽定平定三逆方略》、《皇清開國方略》、《欽定平定準噶爾方略》等。

《欽定平定三逆方略》,康熙二十一年(1682)大學士勒德洪等奉敕撰,是清代纂修的第一部方略,內(nèi)容自康熙十二年(1763)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撤兵始,至二十年(1683)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蕩平,詔赦天下”止,詳細記載了平定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叛亂之始末。此書開清代纂修“方略”、“紀略”之先河。此后,每當一次政治、軍事行動后,皇帝都要下詔設(shè)館撰書,紀其始末?!胤街镜胤街臼怯涊d某個行政單位的歷史、地理、人物、風俗、文化等的專書,有鎮(zhèn)志、縣志、州志、府志、通志(以省為單位)、一統(tǒng)志(以整個國家為單位)幾種。

地方志的發(fā)端是秦漢之際的郡書、地理書、都邑簿。郡書記載一地的先賢、耆舊、節(jié)士的事跡,如《陳留耆舊傳》、《兗州山陽先賢贊》等,地理書記載一地的疆界、區(qū)域、山川、道理、物產(chǎn)、戶口、風俗等,如《秦地圖》、《三秦記》等。都邑簿記載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閭巷、寺院、古冢、墳?zāi)沟?。如《三輔黃圖》、《三輔宮殿名》等。成于東漢的《越絕書》,記載人物、地理、都邑,內(nèi)容全面,可以認為是地方志發(fā)端的代表作。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志進入大發(fā)展時期,出現(xiàn)《豫章古今記》、《荊州記》、《華陽國記》,皆初具地方志模型。至宋《太平寰宇記》之后,受該書影響,地方志又有所變化。

自宋代以降,特別是明清時期,方志大量涌現(xiàn),為研究中國歷史提供了蔚為大觀的寶藏。地方志一般遵循下述體例:○橫排縱寫即把某個行政單位的地理、歷史、人物、文化等等進行分類(即橫排),然后每類按時間順序來撰寫。橫排門類,縱寫史實,這是方志區(qū)別于史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志體的顯著特征?!饠⒍蛔h,不能長篇累牘地發(fā)表議論?!鹨话愣际秦炌ü沤竦?,上不斷限,下到當代。

※族譜

中國古人具有強烈的歷史意識,這也表現(xiàn)在大量族譜的撰修上,“國有史、邑有志家有譜”,家譜記載一個家族的歷史、宗支繁衍與分布,許多族譜還記載家族的田產(chǎn)、墳?zāi)?,為族人作傳,收?/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