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課件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屈原列傳》課件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屈原列傳》課件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屈原列傳》課件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屈原列傳》課件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同學(xué)們看看這張照片有什么景物是你熟悉的?長江三峽大壩長江三峽大壩對面的屈原祠“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上下聯(lián)把屈原和楚王作為兩種人生的典型進行對照,屈原終生不得志,但其辭賦至今仍與日月并懸,楚王當(dāng)年窮奢極欲,所建臺梅的山丘如今卻空無物。司馬遷掌握本課常見文言實詞,熟記通假字,正確理解古今異義的詞。學(xué)習(xí)本文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xué)習(xí)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學(xué)目標第一部分:文學(xué)常識

字子長,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

司馬遷早年受學(xué)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fēng)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歲任太史令,繼承父業(yè),著述歷史。后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調(diào)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作者簡介政論文司馬遷《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三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高度結(jié)合的作品。作品簡介政論文本紀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全書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高度結(jié)合的作品。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xué)巨著,又是文學(xué)巨著。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品簡介

寫作背景

課文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大概是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xué)家,又都懷才不遇,賈誼還作過《吊屈原賦》,所以就把他們合寫一傳。課文選的是屈原的傳文部分(有刪節(jié))。《史記》中的這篇傳記,是現(xiàn)已知的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司馬遷同屈原一樣,品格高潔,才華橫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千古忠賢,途竟一轍,所以作者在《屈原列傳》中著重指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以自況《史記》之成,是基于垢辱。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被譽為“楚辭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璀璨明珠?!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俺o”戰(zhàn)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詩體。作品運用楚地的文學(xué)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fēng)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后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冻o》漢代時,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它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并成為繼《詩經(jīng)》以后,對后世詩歌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故事人物背景政論文

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政論文懷王十六年,張儀由秦至楚,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后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秦楚結(jié)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guān)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覺無力挽救楚國危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悲憤不已,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楚國。故事人物背景屬()草稿相隨屬(())慘怛(()帝嚳()舉類邇()見()義遠濯()淖()滋垢()皭()然絀()詳()離()憂屈匄()靳()尚被()發(fā)枯槁()哀郢()趙不內(nèi)()三閭()大夫溫蠖()汨()羅汶汶(?)餔()其糟啜()其醨啜其醨()皓皓()漁父(?)泥()而不滓zhǔzhǔdáKùěrxiànzhuónàogòugàijiào?黜chù佯yáng罹líjìn披pīgǎoyǐng納nàlǘhuòmìménbūchuòl(fā)íhàofǔnì字詞注音)))第二部分:文本梳理翻譯理解文本疏通文意,要求逐字對譯,字字落實,注意重要字詞、特殊句式、重點句子。第一部分(1—3)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以致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第二部分(4-9)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到衰的過程;第三部分(10-11)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fā)矢志不渝的信念,寫屈原自沉汨羅以及死后的影響;第四部分(12)司馬遷對屈原的贊詞。課文層次:任疏絀遷沉【思考】敘事是這篇文章的骨架。請大家找到敘述屈原生平的語段,以時間為序,用五個字概括他的一生。敘述屈原生平的段落有第一段、第二段,第四到七段、第九到十段。

第一部分(1—3段)

屈原由“任”而見“疏”,以致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為楚懷王②左徒。博③聞強④志,⑤明于治亂,⑥嫻于辭令。⑦入則與王圖議國事,⑧以出號令;⑨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①為:擔(dān)任②左徒:戰(zhàn)國時楚國特有的官名,職位僅次于令尹。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dāng)。主要職責(zé)是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③聞:學(xué)識

④志:記⑤明:明曉

⑥嫻:熟練、熟悉⑦以:用來

⑧入:名→狀,對內(nèi)⑨出:名→狀,對外。

屈原,名平,和楚王同姓。是楚懷王左徒。(他)知識廣博,長于記憶,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與懷王謀劃計議國家大事,以發(fā)號施令;出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為楚懷王②左徒。博③聞強④志,⑤明于治亂,⑥嫻于辭令。⑦入則與王圖議國事,⑧以出號令;⑨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楚王對屈原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兒子,受封于屈,因為屈為氏,是楚國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來姓氏不分。)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文化、政治、外交“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文化常識補充上古時代,姓和氏是有區(qū)別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的,用來“別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個氏族分為若干分支,稱號就是氏,用來“明貴賤”。本文中“楚之同姓”指的是同姓、不同氏。有關(guān)資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羋”,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為氏了,屈原擔(dān)任的“三閭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這三個氏的官職。除了以封邑為氏外,氏的來源還有官職(如司馬、尹、史)、職業(yè)(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門、東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楊)、動物(如馬、牛、熊)、國號(如魯、趙、秦)、祖先的謚號(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孫)、祖先的號(如軒轅氏、高陽氏)等。上古時代的姓和氏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①,爭寵而心害②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③憲令,屈平屬④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⑤之,屈平不與⑥。因讒⑦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⑧其功,曰以為⑨‘非我莫能為’也?!蓖跖琚馇?。①同列:地位相同②害:嫉妒③造為:制定④屬:撰寫⑤奪:強取為己有⑥與:給⑦因讒:于是;讒毀,詆毀⑧伐:自夸、炫耀⑨曰以為:“曰”和“以為”是同義連用⑩疏:疏遠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想爭得懷王的寵愛,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定國家法令,屈原撰寫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想強取為己有,屈原不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就向懷王讒毀屈原說:“大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誰能做’?!睉淹鹾苌鷼?,就疏遠了屈原。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①,爭寵而心害②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③憲令,屈平屬④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⑤之,屈平不與⑥。因讒⑦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⑧其功,曰以為⑨‘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⑩屈平。思考: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平”?原因:①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②根本原因在于上官大夫“爭寵而心害其能”。③楚王的昏庸,不能親賢臣遠小人,不能明辨是非,屈原堅守正道不同流合污。

屈平疾①王聽②之不聰③也,讒諂④之蔽明⑤也,邪曲⑥之害公⑦也,方正⑧之不容⑨也,故憂愁幽⑩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

,未嘗不呼父母也。①痛心;②聽信小人的讒言③明察;④說人壞話,奉承獻媚的小人⑤混淆黑白,蒙蔽;⑥品行不正的小人;⑦損害國家;⑧端方正直的人⑨被容納;⑩深;?“離”同“罹”,遭受憂患?根本;?困窘?jīng)]有出路;?同“返”返回;?疲困;?憂傷,悲痛

屈平疾①王聽②之不聰③也,讒諂④之蔽明⑤也,邪曲⑥之害公⑦也,方正⑧之不容⑨也,故憂愁幽⑩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

,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原痛心于楚懷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說人壞話、奉承諂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懷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損害國家,端方正直的人不為(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苦悶郁結(jié)于心,寫下了《離騷》?!半x騷”,相當(dāng)于“遭遇憂患”的意思。天,是人類的本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困窘?jīng)]有出路,就會追念根本,所以疲倦困苦的時候,沒有不向天吶喊求助的;遇到病痛或內(nèi)心憂傷悲痛的時候,沒有不呼喚父母的。

屈平疾①王聽②之不聰③也,讒諂④之蔽明⑤也,邪曲⑥之害公⑦也,方正⑧之不容⑨也,故憂愁幽⑩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

,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①,竭忠盡智以事②其君,讒人間③之,可謂窮④矣。信而見⑤疑,忠而被謗⑥,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誹⑧而不亂。若⑨

《離騷》者,可謂兼⑩之矣。①堅持正道,遵照道義行事②侍奉③離間④處于困境⑤被⑥毀謗⑦過度,無節(jié)制⑧怨憤發(fā)牢騷⑨像⑩兼有屈原堅持正道,遵照道義行事,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侍奉君主,讒邪的小人離間他,可以說處于困境中了。誠實不欺卻被懷疑,忠貞不貳卻被毀謗,能沒有怨恨嗎?屈原寫《離騷》,大概是由怨憤引起的?!秶L(fēng)》好描寫男女戀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憤發(fā)牢騷但不壞亂禮法。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

屈平正道直行①,竭忠盡智以事②其君,讒人間③之,可謂窮④矣。信而見⑤疑,忠而被謗⑥,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fēng)》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誹⑧而不亂。若⑨

《離騷》者,可謂兼⑩之矣。

上①稱帝嚳②,下③道齊桓,中④述湯、武,以刺⑤世事。明⑥道德之廣崇⑦,治亂⑧之條貫⑨,靡⑩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①往遠處;②傳說中的五帝之一;③往近處;④在中間;⑤譏刺;⑥闡明;⑦廣大崇高;⑧國家治亂興亡;⑨條理;⑩沒有;

?同“現(xiàn)”顯現(xiàn);?文章簡約;

?文辭含蓄隱晦;?行為端正;?小的事情,尋常事物;?同“旨”旨趣;?博大;?列舉事物近;?被容納

上①稱帝嚳②,下③道齊桓,中④述湯、武,以刺⑤世事。明⑥道德之廣崇⑦,治亂⑧之條貫⑨,靡⑩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往遠處說提到帝嚳,往近處說提到齊桓公,中間稱述商湯、周武王,以此譏刺當(dāng)世的事。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條理,無不透徹明白。他的文筆簡約,文辭含蓄隱晦,志趣高潔,行為端正。其文辭描寫的是尋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卻極為博大(因為關(guān)系到國家的治亂),列舉的事例淺近,而表達的意思很深遠。由于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稱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離騷》里面多用美人香草來比喻);由于行為端正,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上①稱帝嚳②,下③道齊桓,中④述湯、武,以刺⑤世事。明⑥道德之廣崇⑦,治亂⑧之條貫⑨,靡⑩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①污泥之中,蟬蛻②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③泥④而不滓⑤者也。推⑥此志⑦也,雖⑧與日月爭光可也。①遠離污泥濁水;②像蟬脫殼一樣擺脫;③清白、潔凈的樣子;④沾污;⑤污染;⑥贊許,推許;⑦志向;⑧即使;

他自動地遠離污濁,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的境地,以浮游于塵世之外,不為塵世的污垢所辱,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潔的品德。推贊他的這種志向,即使與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自疏濯淖①污泥之中,蟬蛻②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③泥④而不滓⑤者也。推⑥此志⑦也,雖⑧與日月爭光可也。政論文1.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原因是什么?(找原話)外因:不滿國君昏庸和朝廷黑暗王聽之不聰、饞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內(nèi)因:憂愁幽思而作《離騷》2.“離騷”的含義是什么?“離騷”即遭遇憂愁。政論文3.屈原的作品《離騷》的內(nèi)容是什么?(找原話)

上稱帝嚳(kù),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mǐ)不畢見(xiàn)。

政論文4.屈原的作品《離騷》的風(fēng)格是什么?(找原話)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闭撐?.屈原的作品《離騷》的主旨是什么?(找原話)“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闭撐?.作者為什么要用大量筆墨來寫《離騷》?

作者專用一個段來寫屈原的作品《離騷》,借以塑造屈原的形象,這使屈原的形象更真實,更豐滿感人。正如作者寫的那樣,“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备叨仍u價了屈原的精神品格和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4-9)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到衰的過程第二部分(4-9):屈原由見“絀”到見“遷”。第一層(4-7):屈原被“絀”后,楚懷王三次被騙,最終客死于秦(記敘)。第二層(8):批評楚懷王“不知人之禍”(議論抒情)。第三層(9):頃襄王昏庸,對屈原“怒而遷之”(記敘)。第一層(4-7):屈原被“絀”后,楚懷王三次被騙,最終客死于秦(記敘)。第一次受騙(第4段):

秦國巧設(shè)騙局,楚懷王自毀與齊的聯(lián)盟,使楚國孤立無援,軍敗地失,最后陷入腹背受敵的艱難處境。第二次受騙(第5段):

楚懷王聽信鄭袖之言,放走張儀,屈原堅決反對,懷王悔之已晚。第三次受騙(第6、7段):

楚懷王聽信子蘭之言而入秦,秦設(shè)伏兵絕其后援,扣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最終客死于秦,為天下恥笑。

屈原既絀①,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②親,惠王患③之,乃令張儀佯去④秦,厚幣⑤委質(zhì)⑥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⑦能絕齊⑧,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⑨如⑩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雹偻镑怼保T免官職;②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③擔(dān)憂;④同“佯”假裝離開;⑤豐厚的禮物;⑥呈獻,同“贄”見面禮;⑦確實;⑧與齊國斷絕外交關(guān)系;⑨派遣使者;⑩往,到;?欺騙

當(dāng)時秦國兵力最強,楚國國土最大,齊國最富,齊楚聯(lián)合,還可以抵擋強秦?!盎萃趸贾笨梢婟R楚聯(lián)合的作用和必要性。屈原已被罷免,此后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合縱相親。秦惠王很擔(dān)憂,就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進獻給楚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與齊國斷絕外交關(guān)系,秦國愿意獻上商於六百里的土地?!背淹踟澬亩犘艔垉x,于是與齊國絕交,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答應(yīng)割讓的土地。張儀欺騙他說:“我和大王您約定的只是六里的地方,沒有聽說過六百里?!?/p>

屈原既絀①,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②親,惠王患③之,乃令張儀佯去④秦,厚幣⑤委質(zhì)⑥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⑦能絕齊⑧,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⑨如⑩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p>

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①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②悉③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④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⑤怒不救楚,楚大困。①軍隊;②于是;③全,盡;④襲擊;⑤終究;

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大怒,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在丹水、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大將屈匄,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于是盡發(fā)全國之兵,深入秦國境內(nèi)攻打秦國,在藍田交戰(zhàn)。魏國知道這一情況,趁機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而齊國終究因為氣憤而不來援救楚國,楚國處境極為艱難。

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①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②悉③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④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⑤怒不救楚,楚大困。思考:概括第四段的內(nèi)容,并試著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出楚國、秦國、齊國、魏國的關(guān)系圖。楚懷王第一次受騙:楚巧設(shè)騙局自毀聯(lián)盟伐秦大敗魏襲見死不救自秦歸,大困秦齊

秦國巧設(shè)騙局,楚懷王自毀與齊的聯(lián)盟,孤立了楚國,軍敗地失,最后陷入腹背受敵的艱難處境。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①得地,愿②得張儀而甘心焉③?!睆垉x聞,乃曰:“以④一儀而當(dāng)⑤漢中地,臣請⑥往如楚。”如楚,又因⑦厚幣用事⑧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⑨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⑩,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①愿意;②希望;③語氣詞“了”;④用;⑤抵當(dāng);⑥請求;⑦趁機;⑧當(dāng)權(quán);⑨說假話;⑩回來;?追上,趕上;第二年,秦國割讓漢中之地給楚國以求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知道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dāng)漢中之地,我請求前往楚國?!钡搅顺?,他又趁機送厚禮給楚國當(dāng)權(quán)的臣子靳尚,讓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說假話。懷王最終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再在原來的職位上,出使到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沒追上。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①得地,愿②得張儀而甘心焉③?!睆垉x聞,乃曰:“以④一儀而當(dāng)⑤漢中地,臣請⑥往如楚?!比绯?,又因⑦厚幣用事⑧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⑨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⑩,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思考:概括第五、六段的內(nèi)容,畫出秦、楚關(guān)系圖楚懷王聽信鄭袖之言,放走張儀,屈原堅決反對,懷王悔之已晚。楚懷王第二次受騙:楚懷王割漢中地愿得張儀設(shè)詭辯鄭袖釋去悔屈原諫置個人欲望于國家利益之上聽信讒言昏庸愚昧厚幣靳尚秦張儀從這兩段,看出楚懷王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政論文貪婪——聽信張儀,為得地而絕齊?;栌篃o能——兩次被張儀欺騙;聽信鄭袖,寵信奸臣。意氣用事——怒而發(fā)兵攻秦;要張儀不要土地,卻輕易放他走?!孝贁?,打??;②會晤;③不要;④小兒子;⑤為什么;⑥友好關(guān)系;⑦最終;⑧于是扣留;⑨答應(yīng);⑩同“納”接納;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①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②。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③行?!睉淹踔勺英茏犹m勸王行:“奈何⑤絕秦歡⑥?”懷王卒⑦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⑧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⑨。亡走趙,趙不內(nèi)⑩。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此后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lǐng)唐昧。

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想要與懷王會晤。懷王想要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睉淹醯男鹤幼犹m勸懷王前去,說:“為什么要斷絕與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呢?”懷王終于前往。進入武關(guān),秦國埋伏軍隊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來強求楚國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答應(yīng)。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才回國安葬。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①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②。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③行?!睉淹踔勺英茏犹m勸王行:“奈何⑤絕秦歡⑥?”懷王卒⑦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⑧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⑨。亡走趙,趙不內(nèi)⑩。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屈原被黜以后寫了楚懷王三次受騙其用意何在?(1)揭露楚王的昏聵和用人不當(dāng)造成國家的衰敗.(2)用楚國外交上的一系列失敗印證屈原外交上的遠見卓識,說明屈原被排斥給楚國造成的巨大影響.(3)既呼應(yīng)前面《離騷》創(chuàng)作“蓋自怨生”,也為后面的議論抒情及對話作鋪墊。

①這些事發(fā)生在“屈平既絀”以后,懷王復(fù)釋張儀、赴秦身死,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guān),說明罷黜屈平是錯誤的;

②作者將屈原的命運置于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中表現(xiàn),通過敘述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展現(xiàn)出人物的個人遭際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guān),表現(xiàn)出屈原這樣的優(yōu)秀人物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的無力感,寄寓著濃重的悲劇意味;

③楚國的內(nèi)外交困是懷王的昏聵貪婪及靳尚、鄭袖、子蘭等人的諂媚奸邪造成的,他們構(gòu)成了屈原的對立面,從反面烘托了屈原的才能、智慧與愛國精神;

④張儀受秦王重用,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兵,楚國有堪比張儀的屈原,楚王卻不信任他,這凸顯出屈原這樣的忠臣賢者對國家的重要價值,也為下文的議論張本。

這段敘述中涉及到屈原的只有兩處,一是勸懷王殺張儀,未果;二是勸止懷王赴秦王會,不聽。是不是有跑題之嫌。

第二層(8):批評楚懷王“不知人之禍”

(議論抒情)

長子頃襄王立①,以②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③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④也。屈平既嫉⑤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⑥君之一悟⑦,俗之一改⑧也。其存⑨君興國而欲反覆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①即位;②任用;③怪罪,責(zé)怪;④同“返”返回;⑤痛恨;⑥希望期望;⑦徹底悔悟;⑧完全改變;⑨思念,保全;⑩回歸;?再三表達意愿;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怪罪子蘭勸懷王入秦而致其未能回來。屈原痛恨子蘭,雖然被流放,仍然眷戀楚國,掛念懷王,念念不忘想要返回朝廷,盼望國君能徹底悔悟,風(fēng)俗能完全改變。屈原思念君王、振興國家而想要使楚國回歸富強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達出來。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終于由此看出懷王終究沒有醒悟。長子頃襄王立①,以②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③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④也。屈平既嫉⑤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⑥君之一悟⑦,俗之一改⑧也。其存⑨君興國而欲反覆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①,而圣君治國累世②而不見者,其所謂③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④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⑤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⑥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⑦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①接連出現(xiàn);②連續(xù)幾世;③(這是因為)他認為;④因為;⑤被;⑥失去;⑦被;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幫助自己,選拔賢才來輔佐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出現(xiàn),而圣明的君主、安定太平的國家卻多少世代也難以見到,這是因為他認為是忠臣的人并不忠誠,認為是賢臣的人并不賢明。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軍隊遭到挫敗,土地被削割,失去了漢中一帶的六個郡,自己客死于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能知人善任所招致的禍患啊。……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①,而圣君治國累世②而不見者,其所謂③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④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⑤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⑥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⑦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tài)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態(tài)度:嫉之,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信念: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存君興國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這一部分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xiàn)屈原有什么作用?

這一部分作者指出楚國的危難在于“懷王之終不悟”,“此不知人之禍也”。

通過議論,突出了屈原對楚國(興盛衰亡)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層(9)頃襄王昏庸,對屈原“怒而遷之”(記敘)。令尹子蘭聞之①,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②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③之。

①屈原怨恨他這件事;②詆毀;③放逐;

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令尹子蘭聞之①,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②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③之。

第三部分(10-11)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fā)矢志不渝的信念,寫屈原自沉汨羅以及死后的影響;

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邊,披散頭發(fā),在水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外貌像干枯的樹木一樣。有個漁翁看見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污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翁說:“聰明通達的人,不被外物所拘束,而能夠隨世道變化而變化。令尹子蘭聞之①,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②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③之。

屈原至于江濱,被④發(fā)行吟澤畔,顏色⑤憔悴,形容⑥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⑦?!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⑧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①?眾人皆醉,何不餔②其糟而啜③其醨?何故懷瑾握瑜④,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⑤者必彈冠,新?、拚弑卣褚隆H擞终l能以身之察察⑦,受物之汶汶⑧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⑨,而蒙世之溫蠖⑩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①隨從世俗,與之同流;②吃;③喝;④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志向;⑤洗頭;⑥洗澡;⑦潔凈的樣子;⑧渾濁的樣子;⑨品德高尚純潔;⑩塵垢整個世界都是污濁的,為什么不隨從世俗,與之同流?眾人都昏醉了,為什么不吃眾人的酒糟,喝眾人的薄酒(與眾人同醉)?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高潔美好的志向節(jié)操,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作為一個人,又有誰愿意讓自己的清白,蒙受外物的玷污呢?我寧可投入江水,葬身于魚腹中,又哪能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他就寫了《懷沙》賦。……于是抱著石頭,自投汨羅江而死。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①?眾人皆醉,何不餔②其糟而啜③其醨?何故懷瑾握瑜④,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⑤者必彈冠,新?、拚弑卣褚隆H擞终l能以身之察察⑦,受物之汶汶⑧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⑨,而蒙世之溫蠖⑩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第10段寫了屈原臨死前和漁父的兩次對話。如何理解這兩次對話的內(nèi)容?①“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p>

第一次對話形象地揭示了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呵逍颜弑厝辉獾蕉蜻\。這既是回答漁父的問題,也是對屈原不合理遭遇的解釋,更是屈原對自我人格立場的持守。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第二次對話形象地突出了屈原的高貴品質(zhì),表明誓不改變自己的政治主張和人生信念。

這兩次對話實際上是一段精辟的人生哲理的議論:既評屈原之志,亦抒太史公之情。屈原與漁父的這兩次對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緊承“頃襄王怒而遷之”,也為后面屈原的投汩羅江自盡埋下了伏筆。(2)內(nèi)容上:本段內(nèi)容取材于《漁父》,幾乎照搬。

太史公借轉(zhuǎn)述以表達對屈原的贊美和禮敬,可以說是寓評于敘。司馬遷把漁父和屈原的觀點兩相比照,是對屈原的“志潔行廉”的高貴人格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抗?fàn)幘竦馁潛P和景仰,揭示出屈原抗?fàn)幍纳鐣饬x,同時也表露出作者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和對屈原的同情惋惜之情。屈原既①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②者,皆好辭③而以賦見稱④

;然皆祖⑤屈原之從容辭令⑥,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⑦,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僖呀?jīng);②這類人;③文辭,這里指“文學(xué)”④被稱贊;⑤效法,繼承;⑥委婉得體文辭,語言;⑦一天天被削弱;屈原死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這一班人,都愛好文學(xué),而以善于作賦被稱贊;但他們都繼承屈原文辭委婉得體的一面,始終不敢像屈原那樣直言進諫。此后楚國領(lǐng)土一天天縮小,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娶偎乐螅兴斡?、唐勒、景差之徒②者,皆好辭③而以賦見稱④

;然皆祖⑤屈原之從容辭令⑥,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⑦,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p>

第四部分(12)司馬遷對屈原的贊詞。

太史公曰:“余①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②其志。適③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④,想見其為人⑤。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⑥彼其材⑦,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⑧,輕去就⑨,又爽然自失⑩矣?!雹傥遥虎诎z;③到;④眼淚;⑤品行、品性;⑥憑借;⑦才能;⑧將生死同等對待;⑨看輕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⑩茫然若有所失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而哀憐。到長沙,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推想他的為人。等看到賈誼寫文章憑吊他,又奇怪屈原如果憑他那樣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看到他將生死等同看待,把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看得很輕,又茫然若有所失了?!?/p>

太史公曰:“余①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②其志。適③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④,想見其為人⑤。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⑥彼其材⑦,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⑧,輕去就⑨,又爽然自失⑩矣?!睘楹嗡抉R遷情感不能自制,對屈原如此推崇?政論文相似的遭際,相似的追求。政治上——推崇他正確的政治主張和忠君愛國的思想。司馬遷也曾“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遭到當(dāng)權(quán)者無情打擊,兩人有相似的政治遭際。人格上——屈原偉大的人格吸引了司馬遷,令他折服。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也與司馬遷有相似之處。文學(xué)上——高深的造詣。二人都以書言志,發(fā)憤著書。讀其書想見其為人

聯(lián)系屈原生平,說說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疾王聽之不聰……方正之不容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現(xiàn)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冀幸……其存……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忠君愛國高潔不屈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蟬蛻……浮游……泥而不滓舉世混濁……眾人皆醉……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屈原的“志”

“悲”的是什么?一悲屈原受讒被疏,懷才不遇;二悲屈原心懷怨憤而作《離騷》;三悲屈原的忠言未被釆納,懷王客死于秦;四悲屈原不為楚國所容,流放江南;五悲屈原蒙世溫蠖,以死殉國;六悲屈原死后,“楚日以削”竟至亡國。

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

司馬遷與屈原有相似的身世,他因李陵案而受宮刑,而他本是想著為國分憂,卻被誤解。因此,他寫屈原,也是在寫自己,是在為自己表明心態(tài):一樣的懷才,正直,忠君愛國,有志向,面臨生死抉擇。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馬遷是以生踐“志”

。所以司馬遷是借寫屈原的身世在抒發(fā)自己的感憤。

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第三部分:文本探究任疏絀遷沉出身貴族才華出眾小人進讒言懷王昏聵

自疏濯淖

正道直行

忠誠

高潔

楚國日漸衰落懷王走向死亡才干高潔忠誠上官詆毀

懷王不知人眷顧楚國存君興國愛國舉世混濁眾人皆醉保持高潔“寧為玉碎”出淤不染志向高潔概括屈原的人生遭際

本文是為屈原作傳,但作者卻用大量筆墨寫了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把屈原個人的命運同楚國的命運連在一起,如此愛國,如此抗?fàn)?,卻離希望越來越遠,表現(xiàn)出屈原在歷史滾滾車輪中的無力感,寄寓著濃重的悲劇意味。與造成楚國困窘局面的其他人進行對比,側(cè)面烘托了屈原的才能、智慧和高尚的節(jié)操。一次次被貶謫、疏遠、懷疑、辱沒,卻一直心系懷王,眷顧國家,表現(xiàn)出他深深的愛國精神。傳評結(jié)合的文本特色

文本特色——傳評結(jié)合

有人稱它是“史太公之變調(diào)”,即史傳中的“變體”,其原因可能有四:

其一、因屈原是戰(zhàn)國末的人,先秦有關(guān)屈原的史料太少(也可能與秦始皇焚書有關(guān)),單靠敘事不容易寫出屈原光輝的一生。

其二、屈原史料雖少,但其作品猶在,通過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辦法,而將閱讀所得見諸筆端就離不開“評議”。

其三、司馬遷寫此傳也意在抒寫個人幽憤,所以“評”就顯得尤其重要。

其四、“評議”更有利于表現(xiàn)屈原的性格。分析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寫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的密切關(guān)系,贊揚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處處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氣和“悲其志”的嘆惋。第四部分:基礎(chǔ)鞏固司馬遷名句摘錄(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2)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3)《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4)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6)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7)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9)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