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02稿)_第1頁
第04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02稿)_第2頁
第04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02稿)_第3頁
第04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02稿)_第4頁
第04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02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毛澤東指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tài),而是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tài)。第四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一、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一)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中國共產黨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基礎上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進行民主革命;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革命。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只是完成了中國革命的第一步。毛澤東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提出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這是對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發(fā)展。

毛澤東作《不要四面出擊》的報告

毛澤東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正式命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認為新民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的是新的民主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然后再在這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把中國進一步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因此,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毛澤東指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tài),是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tài)。

作為過渡性的社會形態(tài),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存在著三種不同性質的主要經濟成分: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與此相聯系,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種基本的階級力量: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經濟成分

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雖然存在著五種經濟成分,其中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但其中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渡的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過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經濟成分只有三種: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

在這些經濟成分中,通過沒收官僚資本而形成的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掌握了主要經濟命脈,居于領導地位。而以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為主體的個體經濟,則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yōu)勢。新民主主義社會要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就要不斷擴大國營經濟,同時逐步將資本主義經濟和個體經濟改變?yōu)樯鐣髁x經濟,使社會主義經濟逐步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2.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階級構成

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三種不同性質的主要經濟成分相聯系,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種基本的階級力量: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由于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個體經濟既可以自發(fā)地走向資本主義,也可以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種獨立的發(fā)展方向。

1953年2月,毛澤東在武漢與小商販交談

因此,這三種基本的經濟成分及其與之相聯系的三種基本的階級力量之間的矛盾,就集中表現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條道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兩個階級的矛盾和斗爭.

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這一時期,民族資產階級仍然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階級:既有剝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一面,因此,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也具有兩重性,既有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階級利益相互對立的對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對抗性的一面。

1956年,榮毅仁(左一)、胡厥文(左二)、盛丕華(左三)并肩步入中蘇友好大廈申請公私合營大會會場對工人階級和社會主義革命來說,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剝削階級是被消滅的對象,作為可以接受共產黨和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力量,又是朋友。

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社會主義的因素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已經居于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會主義因素的優(yōu)越性和領導地位,加上當時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國際條件,決定了社會主義因素將不斷增長并獲得最終勝利,非社會主義因素將不斷受到限制和改造。

社會主義因素與資本主義因素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與反限制、改造與反改造的斗爭。這種矛盾的斗爭和結果,決定著中國社會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方向。為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必須適時地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條件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第一,政治上實現了全國大陸的解放與統一,建立了各級地方人民政權,為過渡提供了政治保障;第二,經濟上沒收了官僚買辦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為過渡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三,中國共產黨初步積累了利用和限制私營工商業(yè),引導農民進行互助合作的實踐經驗。1954年1月北京南苑組建

初級社,并檢查入股農具

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亞一批國家先后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國際上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為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土義社會,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但是對于何時過渡?怎樣過渡?毛澤東和黨的其他領導人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先搞工業(yè)化建設、再一舉過渡,到建設和改造同時并舉、從徹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過渡的發(fā)展變化過程。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初步的設想:第一,關于過渡的時間,估計大約15年至20年時間。第二,關于轉變的條件,認為只有先實現了國家工業(yè)化,才能實現私營企業(yè)國有化和個體農業(yè)的集體化。第三,關于過渡的步驟和方式,毛澤東的提法是“全線進攻”,一舉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價地消滅資本主義。

但經過三年的時間,到1952年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恢復,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已經完成,我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時,毛澤東和黨中央原來的設想發(fā)生了部分變化,認為我國正面臨著新的發(fā)展形勢,在農村和城市開始逐步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已經成為必要并有實現的可能,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機已經到來,于是重新思考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間和步驟問題。

1952年9月,毛澤東在討論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時間基本上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開始過渡,這是醞釀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開始。1953年6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正式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同年12月形成關于總路線的完整的表述??偮肪€工業(yè)化三大改造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3、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表現為建設與改造并舉,這就要求把國家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緊密地結合起來,在社會改革中保持生產力的同步發(fā)展。工業(yè)化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和目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工業(yè)化不可缺少的條件和手段。

兩者并舉一方面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才是實現中國工業(yè)化的唯一正確道路;另一方面表明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生產力,為了實現工業(yè)化,反對離開生產力談社會主義。

4、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反映了歷史必然性

中共中央是在認真總結建國頭三年實踐經驗后,根據當時中國實際情況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因此它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第一,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是國家獨立富強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第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以繼續(xù)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為迅速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第三,對個體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發(fā)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滿足工業(yè)化需求,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的需要。第四,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二、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老照片:“窮棒子社”的變遷河北省遵化縣西鋪村,是全國聞名的“窮棒子社”。五十年代初合作化時,23戶老貧農雖只擁有一頭驢的三條驢腿所有權(另一條腿歸中農所有),但他們堅決加入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被毛澤東主席譽為“整個國家的形象”。這就是當時聞名的“三條驢腿”的故事。

案例分析: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一)、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1、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原則: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國家?guī)椭脑斓木唧w步驟

第一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3年,是組織互助組階段。第二階段:1953年到1955年上半年,大辦農業(yè)生產合作初級社階段。第三階段:1955年夏到1956年底,合作化運動的高潮階段,初級社紛紛發(fā)展為高級社。毛澤東主席“關于合作化問題”

的報告?zhèn)鬟_到農村農民積極報名入社到1956年底,加入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農戶已達1.17億戶,其中加入高級社的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87.8%,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1月,北京召開慶祝社會主義改造

勝利大會,農民代表向毛澤東敬獻喜報。二、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

我國的農業(yè)合作化運動,基本上是成功的,五億多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農業(yè)合作化的勝利,把汪洋大海般的小農個體經濟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實現了土地公有,避免了兩極分化。同時也解決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同小農經濟的矛盾,在新的基礎上鞏固了工農聯盟和社會主義制度。(2)農業(yè)集體化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這就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3)在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基礎上,基本上保證了城鄉(xiāng)人民對農產品的需求,也使農民生活有所改善,還為國家工業(yè)化積累了資金,也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2、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黨和政府采取了積極領導、穩(wěn)步前進的方針。在方法步驟上,從供銷合作入手,逐步發(fā)展到走生產合作的道路。具體來說,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辦手工業(yè)供銷小組。

第二步是辦手工業(yè)供銷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在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黨和政府采取說服教育、示范和國家?guī)椭姆椒?,使他們自愿參加到手工業(yè)合作社中來,從而把手工業(yè)者的私有制改變?yōu)樯鐣髁x的集體所有制。到1956年底,全國共組織了10萬個合作社,入社社員占全部手工業(yè)從業(yè)人員的92%以上,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1)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途徑

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途徑,用和平贖買的方式實現的。國家資本主義,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種形式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聯系著的并受工人監(jiān)督的資本主義經濟。(2)改造的原則①、嚴格區(qū)分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對官僚資本無償剝奪,對民族資本進行贖買。②、采取了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

③、把對企業(yè)的改造和對人的改造結合起來,把原來的剝削者逐步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⑶國家資本主義的具體形式初級形式: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高級形式:個別企業(yè)公私合營全行業(yè)公私合營

四馬分肥:是指實行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時的一種利潤分配方式。國家在私營工業(yè)中實行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在私營商業(yè)中采取委托經銷、代銷等形式,既幫助私營企業(yè)克服困難,也使其生產和經營開始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這些企業(yè)的利潤按國家所得稅、企業(yè)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方紅利四個方面進行分配,即:國家所得稅34.5%、企業(yè)公積金30%、職工福利費15%、資方紅利20.5%名詞術語

是指全行業(yè)公私合營后,國家對合營企業(yè)進行清產核資,定股定息,國家委派人員負責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管理,統一調配企業(yè)的人、財、物,生產資料為國家所有。核定私股24億元,國家按企業(yè)資本的股份額,每年撥付給原工商業(yè)者5%的定息,開始決定付息7年,后來又延長3年,從1956.1-1966年付息,共計10年。

名詞術語定息制度:⑷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階段

第一階段:建國后到1953年底,主要是實行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第二階段:從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實行個別企業(yè)的公私合營個別企業(yè)的公私合營,就是在原有的私營企業(yè)中加入國家的公股,企業(yè)的生產資料由資本家和國家共同所有,國家派遣干部負責對企業(yè)的領導管理。第三階段:

從1955年秋到1956年底,是實行全行業(yè)公私合營階段。在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領導下,按地區(qū)、按行業(yè)將所有的私營企業(yè)全部實行公私合營,組成一個企業(yè)單位。定股定息。至1956年底,私營工業(yè)的99%,私營商業(yè)的82%都參加了全行業(yè)公私合營。

上海工商界慶祝公私合營

毛澤東到工廠視察⑸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①它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已經消滅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資產階級,這就為生產力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②這個勝利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的理論和政策是正確的。我們實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提出但都沒有做到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國家資本主義的學說,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也是毛澤東思想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個重要發(fā)展。(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及局限性1、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經驗(1)實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并舉的方針。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絲毫沒有放松經濟建設。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建設了156個重點工程,從而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的堅實基礎。

(2)、經過合作化的道路,采取逐步過渡的辦法,對個體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3)、經過國家資本主義,逐步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和執(zhí)行了對于資產階級的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在中國把這件事情辦成功了。2、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偉大意義(1)、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使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己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部分,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已經基本消滅,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經濟制度已經基本建立起來。(2)、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使我國的階級關系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廣大勞動人民從此徹底擺脫了受壓迫、受剝削的地位,成了掌握生產資料的主人,剝削階級已經被消滅,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國家得到鞏固。(3)、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進一步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4)、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3、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局限性“在1955年夏季以后,農業(yè)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yè)和個體工商業(yè)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于簡單劃一,以致在長期內遺留了一些問題。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基本完成后,對于一部分原工商業(yè)者的使用和處理也不很適當?!?/p>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社會主義改造遺留的主要問題:所有制結構過于單一;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也隨之擴大到整個社會經濟生活,排斥商品經濟和市場機制;要求過急,發(fā)展過快,工作過粗,改造形式過于簡單劃一。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實際上是在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

因此,關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社會主義改造與70年代末期的社會主義改革,我們必須認識到:(1)、社會主義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是一脈相承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我國今后的一起進步與發(fā)展,包括社會主義改革奠定了基礎.(2)、社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改造所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同時是為了克服社會主義改造的缺點和偏差。(3)、社會主義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和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成為20世紀中國社會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民族復興的新征程。第三節(jié)、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一)、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初步確立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的結束,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我國從此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基本建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已占絕對優(yōu)勢,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據統計,在國民收入結構上,1956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經濟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營經濟由0.7%上升到7.3%;這三種經濟合計占國民收入的92.9%,個體經濟由71.8%下降到7.1%,資本主義經濟則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在工業(yè)總產值中,1956年同1952年相比,社會主義工業(yè)由56%上升到67.5%,國家資本主義工業(yè)由26.9%上升到32.5%,資本主義工業(yè)由17.1%下降到接近于零。在商品零售額中,國營商業(yè)和供銷合作社商業(yè)由42.6%上升到68.3%,國家資本主義商業(yè)和由原來的小私商組織的合作化商業(yè)由O.2%上升到27.5%,私營商業(yè)由57.2%下降到4.2%。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同時并舉,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zhí)行和提前完成,使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達到一定的程度。現代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56.4%提高到1956年的7I.6%。在1952年至1956年期間,全國工業(yè)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超過了“一五”計劃規(guī)定的14.7%的速度。工業(yè)部門和大中型工業(yè)企業(yè)相繼建立,工業(yè)技術水平和工程設計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從而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這對于改變我國經濟技術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了42.8%,全國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長了30%。上述情況表明,中國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已經基本上被消滅,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并初步顯示了其優(yōu)越性.毛澤東出席各界慶祝社會主義勝利聯歡大會1956年1月15日⒉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初步確立

1954年9月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由《共同綱領》代行國家憲法的過渡狀態(tài),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為建立新中國而英勇奮斗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新的歷史經驗的總結。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及頒布施行,為各族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條件和保證,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會主義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