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獲獎作品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獲獎作品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獲獎作品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獲獎作品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獲獎作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第14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基礎夯實1.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斷傳入,改變著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和生活習慣。張有才的爺爺張富貴1915年結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結婚典禮上他的穿著應該是()A.對襟褂子 B.唐裝C.西裝 D.長袍馬褂解析:本題考查對時代特征的理解。1915年,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張富貴結婚時應該穿西裝。A、B、D三項都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排除,故選C項。答案:C2.導學號523400561863年3月7日,《上海新報》上刊登了右面啟事,由此可見()A.近代中國的照相業(yè)獲得快速發(fā)展B.照相留念已成為百姓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發(fā)生某些變化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顯帶有半殖民地的色彩解析:這則啟事主要反映出當時的上海出現(xiàn)了近代照相業(yè),說明西方文明的傳入已經影響到通商口岸的社會生活,故C項正確。答案:C年6月26日,《上海新報》一則某商行售賣“外國雜貨”的廣告:新到什錦餅干、酸果、洋醋、呂宋煙、白蘭地、小面鏡仔、東洋竹籃仔等。這反映出()A.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B.國人辦報事業(yè)的發(fā)展C.物質生活時尚的變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外國雜貨”在上海售賣,反映了物質生活時尚的變化。答案:C4.下圖為1911年10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大革命寫真畫》中的兩張照片。圖片透露出的正確信息是()A.清政府已經進行了服飾改革B.清軍內已盛行剪辮易服C.馮國璋已接受國民政府改編D.清軍與革命軍實力懸殊解析:圖中兩人的服飾有明顯不同,這反映出清政府已進行了服飾改革,開始改用西式軍裝,故A項正確。B、C兩項與史實不符,D項從圖片中無法看出。答案:A5.上海開埠二三十年后,就出現(xiàn)了最早的一批女工。據統(tǒng)計,從1882年到1894年,上海有外商絲廠4家,華商絲廠8家,共有工人9600人,其中女工占90%。這說明()A.婦女是近代產業(yè)工人的主體B.婦女的生活觀念發(fā)生變化C.婦女的生存權利得到保障D.婦女的社會地位得以提高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信息是婦女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工業(yè)生產中去,這是對傳統(tǒng)的中國婦女相夫教子觀念的一個突破,反映了婦女生活觀念的變化,故選B項。A項明顯錯誤,近代產業(yè)工人的主體仍然是男性;從材料中也不能反映出婦女的生存權利得到保障、社會地位得以提高,排除C、D兩項。答案:B6.晚清時,大同還保留著一種叫“亮腳會”的習俗,婦女坐在自家的門口,伸出雙腳讓過路人觀賞品評。民國初年,女子的腳再次被展示在稽查員和大眾面前,不過這次不再具有文化上的“榮光”,而是作為銘刻于女性身體上的恥辱。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傳統(tǒng)思想的崩潰 B.革命運動的開展C.進步人士的推動 D.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解析: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故選B項。答案:B7.“文明婚禮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監(jiān)督自由?!边@里的“文明婚禮”()A.徹底沖破了傳統(tǒng)婚姻的束縛B.表現(xiàn)出新舊雜陳的某些特征C.體現(xiàn)出契約性的原則D.采用了簡單化的形式解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屬于中國傳統(tǒng)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說明尊重男女雙方的意愿,是新式婚姻的體現(xiàn)。故選B項。答案:B8.在19世紀80年代,重慶專門批發(fā)洋布的商店就有27家。而地處中南部的湖南省在鴉片戰(zhàn)爭后的幾十年里,服飾卻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這說明()A.重慶成為西方侵略的重災區(qū)B.湖南未受到西方經濟侵略的影響C.我國中部比西部地區(qū)發(fā)展緩慢D.近代物質生活變遷具有不平衡性答案:D9.下圖是一幅民國時期的商品廣告,據此可知()A.民國時期的廣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當時影視明星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C.這一廣告突出了對產品功效的宣傳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眾的廣泛認同解析:A項說法太絕對;B項“當時影視明星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與史實不符;D項“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眾的廣泛認同”不符合史實;該廣告的右側是對產品功效的介紹,故廣告突出了對產品功效的宣傳,C項正確。答案:C10.關注“菜籃子”工程,2023年7月份濟寧對食用農產品市場開展“雙隨機”專項檢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政府倡導發(fā)動“菜籃子工程”,當時的主要目的是()A.促進農村蔬菜生產B.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C.進一步提高飲食水平D.促進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遷移能力。20世紀80年代,中國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為進一步提高飲食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政府積極倡導發(fā)動“菜籃子工程”。答案:C11.導學號523400572023年8月8日是第八個全國“全民健身日”,全國各地再次形成了全民健身的熱潮。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奧運會的召開B.政府的倡導C.運動方式的變化D.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解析:“全民健身日”的設置與全國各地全民健身熱潮的出現(xiàn),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水準。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后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的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答案:D12.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的擇偶觀經歷了五次重要變化。下列符合20世紀50年代擇偶標準的是()A.穿著打扮排第一 B.家庭人口要簡單C.經濟條件必須好 D.首選工人老大哥解析:20世紀50年代正是我國工業(yè)化的起步時期,工人的社會地位比較突出。答案:D能力提升13.導學號52340058(2023福建莆田一模)民國政府定新年為元旦后,劉大鵬在日記中寫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過陽歷之新年,百姓皆不以為然,惟官廳慶賀,民皆睨而視之,且謂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見矣?!边@反映了()A.政治運動推動歷法改革進程B.先進習俗必然取代落后習俗C.傳統(tǒng)觀念與習俗具有強大慣性D.近代西方節(jié)日在中國得到推廣解析:材料反映出民國確定新的節(jié)日和歷法,但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采用,故“政治運動推動歷法改革進程”與材料主旨不符,A項錯誤;元旦并非先進習俗,故B項錯誤;從材料中百姓不認可元旦這一節(jié)日,可知傳統(tǒng)觀念強大,故C項正確;元旦并非西方節(jié)日,材料與推廣西方節(jié)日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C14.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材料之外“一點也不越過去說”。下表顯示了四川學者吳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時的消費情況。根據傅斯年的觀點,此表可以證明()類別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書籍教育2332娛樂享受945A.當時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國東西部商業(yè)發(fā)展不平衡C.吳虞到北京后消費結構有所變化D.當時成都的享受型消費場所過少解析:吳虞到北京后“衣食住宿”所占的消費比例比在成都時下降,“書籍教育”“娛樂享受”所占的消費比例上升,這說明到北京后吳虞的消費結構發(fā)生變化。材料反映的是吳虞的個案,不能反映當時社會的整體狀況,A、B、D三項不能從材料中得出。答案:C15.下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的變化情況,這一變化趨勢主要說明()A.中國糧食生產呈下降趨勢B.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糧食越來越少C.我國城鎮(zhèn)居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D.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能力不斷下降解析:從圖中可知,1980—2023年中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其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呈下降趨勢,食品消費支出比重下降意味著居民家庭在衣著、娛樂、旅行等方面的消費比重增加,這反映了中國城鎮(zhèn)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C16.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折射出社會進步和近代化的進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簡表鴉片戰(zhàn)爭前鴉片戰(zhàn)爭后長袍馬褂中山裝、西裝等中餐西餐馬車、轎子人力車、火車、電車、汽車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新式婚禮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會城市,出現(xiàn)了所謂“四合院歐化”,即在保留傳統(tǒng)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點洋化:簡單的裝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紙絹,復雜的搞點外國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傳統(tǒng)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優(yōu)點情調??芍^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幾浴秷D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請回答:(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生活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2)根據材料二,指出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是什么。概括導致變化的外部因素。(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近代社會生活變遷對中國社會的積極影響。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第(1)問從材料中“長袍馬褂”“馬車”“媒妁之言”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問從材料二中“四合院歐化”可分析出中西合璧的特點,而外部因素主要強調西方外來因素的影響。第(3)問積極影響可從社會進步的角度進行分析,也可從政治、經濟、思想等角度分析。參考答案:(1)服飾、建筑、飲食、交通、婚禮習俗。(2)特點: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zhèn)鹘y(tǒng),又吸收西方優(yōu)點。外部因素:受西方外來因素的影響。(3)豐富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國社會的進步和近代化進程等。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經》材料二順治二年(1645年),頒布了剃發(fā)令,規(guī)定:“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發(fā)。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蔣良騏《東華錄》)材料三蓋欲除清朝之藩籬,必去滿洲之形狀,舉此累贅惡濁煩惱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盡革也。材料四60年光陰荏苒,中國女性的發(fā)式變化越來越豐富,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流行的長長、粗粗的系著紅繩或者彩帶的麻花辮,經過了齊耳短發(fā)的“劉胡蘭頭”……到如今兼容并包、變化多樣、與世界時尚同步的各種美麗發(fā)型。中國女性越變越美麗,發(fā)型成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環(huán)。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中國人從什么角度、又是怎樣看待自己身體的?(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在頭發(fā)問題上有哪兩種不同的認識?有何相同之處?(3)根據材料四,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女性發(fā)型變化的趨勢怎樣?說明促使這一變化的原因。解析:本題通過中國歷史上對頭發(fā)的不同態(tài)度來考查不同時期中國習俗的變化。第(1)問由“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知,從人倫角度對頭發(fā)不敢損傷,愛惜身體即為孝。第(2)問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盡令剃發(fā)。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蓋欲除清朝之藩籬,必去滿洲之形狀,舉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