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上冊第六單元10(勸學師說)師說 師說 講義_第1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上冊第六單元10(勸學師說)師說 師說 講義_第2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上冊第六單元10(勸學師說)師說 師說 講義_第3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上冊第六單元10(勸學師說)師說 師說 講義_第4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上冊第六單元10(勸學師說)師說 師說 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師說eq\x(開卷有益)文起八代eq\x(韓文公)他主張“詞必己出”“陳言務去”;他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yǎng),提出養(yǎng)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他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實歸名至!韓文之美,在于浩然氣勢渾浩流轉之中,又能呈現(xiàn)出一種寬裕從容之風姿,形成一種特別的美。文化傳承與理解1.文學常識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eq\x(唐代杰)eq\x(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jié)度推官,累官監(jiān)察御史。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eq\x(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韓愈是eq\x(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2.寫作背景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是eq\x(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于師”的壞風氣寫的。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的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qū)分門第的標準。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就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廣招弟子,提出以“道”為師,“道”在即師在,這是有進步意義的。3.相關知識關于“說”“說”是一種文體,是論說文的一種,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偏重于議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都屬“說”這類文體。《師說》,就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蘇軾評韓愈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譯文:只有韓文公從普通人里崛起,在談笑風生中指揮古文運動,天下人紛紛傾倒追隨他,使思想和文風又回到正路上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來的衰敗文風,得到振興,他對儒道的宣揚,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誠曾觸犯了皇帝的惱怒,他的勇氣能折服三軍的主帥:這難道不是與天地化育萬物相并列,關系到國家盛衰,浩大剛正而獨立存在的正氣嗎?他的許多精辟論述,在我國教育史上,是一言而為天下法。惟其簡練精辟,所以美?!霸茩M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心情雖然很壞,詩情卻是美的,是歷代貶官文化產(chǎn)生的最好的兩句詩。李唐群英,惟韓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詩,務去陳言,多出新意?!獜埍沓肌渡汉縻^詩話》古文運動使當時的文壇猶如吹進一股清新的春風,立即鼓舞了作家們的士氣。他的散文拯救了八朝的文學衰落,他的教誨幫助了全世界避免誤入歧途,他的耿直讓他的主人感到憤怒,他的勇氣超過了三軍將士。語言建構與運用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近諛(2)萇弘(3)六藝經(jīng)傳(4)老聃(5)句讀(6)以貽之(7)嗟乎(8)無長無少答案:(1)yú(2)cháng(3)zhuàn(4)dān(5)dòu(6)yí(7)jiē(8)zhǎng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2)或師焉,或不焉()答案:(1)“受”通“授”,傳授(2)“不”通“否”3.寫出古今異義詞的古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今義:有專門學問很高的人。(2)小學而大遺古義:。今義:小學學校教育。(3)吾從而師之古義:。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4)師不必賢于弟子古義:。今義:用不著,不需要。(5)年十七,好古文古義:。今義:文言文的統(tǒng)稱。(6)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古義:。今義:大多數(shù)人。答案:(1)求學的人(2)小的方面學習(3)從,跟從;而,而且(4)不一定(5)先秦兩漢的散文(6)一般的人4.解釋下列句中的多義詞。(1)師①我從而師之()②不恥相師()③則恥師焉()④古之學者必有師()⑤十年春,齊師伐我()(2)道①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③會天大雨,道不通()④不足為外人道也()⑤道芷陽間行()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3)從①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②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③樊噲從良坐()④從此道至吾軍()⑤弟走從軍阿姨死()⑥吾從而師之()⑦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4)傳①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③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④為五百人立傳()(5)惑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③內(nèi)惑于鄭袖()④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6)無①孰能無惑()②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③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④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答案:(1)①以……為師②學習③從師學習④老師⑤軍隊(2)①道理②風尚③道路④說⑤取道⑥方法(3)①使……跟隨②聽從,順從③依傍④由,自⑤參與⑥跟隨,隨從⑦zòng,次于最親的親屬,表叔伯關系(4)①傳授②流傳③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④傳記(5)①疑難問題,名詞②糊涂,形容詞③迷惑④使……迷惑(6)①沒有②無論③通“毋”,不、不要④表示疑問語氣,可譯為“嗎”5.解釋下列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1)也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③自古及今,未之有也()④何時而樂也?()(2)之①古之學者必有師()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擇師而教之()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⑤師道之不傳也久矣()⑥句讀之不知()⑦吾欲之南海()⑧蚓無爪牙之利()(3)于①而恥學于師()②其皆出于此乎()③師不必賢于弟子()④不拘于時()(4)其①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②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③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④其可怪也歟()⑤其皆出于此乎()答案:(1)①句末表判斷②句中表停頓③句末表陳述④句末表疑問(2)①的,助詞②知識、道理,代詞③代指人④連接定語與中心詞,這類⑤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⑦到,往,動詞⑧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3)都是介詞。①向②從③比④被(4)①人稱代詞:作定語(他們的)②人稱代詞:復指,作主語(今之眾人)③指示代詞:相當于“那個”④語氣副詞:表感嘆(多么)⑤語氣副詞:表猜測、推測(大概、恐怕)6.寫出下列詞類活用的用法和意義。(1)吾師道也()(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3)圣益圣,愚益愚()(4)小學而大遺()(5)吾從而師之()(6)不恥相師()(7)孔子師郯子()(8)恥學于師()(9)則群聚而笑之()(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答案:(1)名詞活用為動詞,學習(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年齡大的,年齡小的(3)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圣人、愚人(4)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5)意動用法,以……為師(6)意動用法,以……為恥(7)意動用法,以……為師(8)意動用法,以……為恥(9)名詞作狀語,成群地(10)名詞活用為動詞,并列,表示鄙棄之意7.翻譯下面各句。(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譯文:(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文:(3)其可怪也歟!譯文:(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譯文:(5)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譯文:答案:(1)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授受學業(yè)、解答疑惑的。(2)從師的風尚沒有流傳下來已經(jīng)很久了。(3)豈不太奇怪了嗎?(4)讀書不會斷句,有疑難問題不能解決,(在這兩事中,)前者去請教老師,后者卻不去,學了小的,丟了大的,我看不出(這種人)是高明的。(5)喜歡古文,六經(jīng)和它的傳文,全都學習過。他不受時俗風氣的限制,向我來學習。8.填空。韓愈(768~824),字,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故又稱“”,作品收錄于。韓愈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語言質樸,主張學習、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倡導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答案:退之文韓文公《昌黎先生集》柳宗元文以載道文道結合先秦兩漢駢體文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一、合作學習思考1:這篇以“師說”為題的文章,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答: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接著,慨嘆師道不傳已久,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實際,以眾人的“恥學于師”反襯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在第三段中,又運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最后一段,說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于附記性質,但作者贊揚李蟠“不拘于時,學于余”,“能行古道(行從師之道)”,又一次強調了他的觀點。思考2:朗讀第二段,思考解決下列問題:(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答:(2)“師道”指什么?答:(3)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答:明確:(1)承上啟下。(2)“師道”是從師的原則和風尚,指上文中所講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①“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結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愛其子”與“于其身也”。結論:“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雹邸拔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結論:“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思考3:韓愈批評“恥學于師”的風氣,涉及的面似乎很廣——開頭是“今之眾人”,接著是“愛其子”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他主要批判的對象是誰?為什么?答:明確:主要批判的對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從行文的語氣看,批判“今之眾人”是疑問語氣,批判“愛其子”的人是否定語氣,批判“士大夫之族”用的是諷刺語氣。他對士大夫不僅不滿,而且顯示出一種鄙夷和蔑視的態(tài)度,說他們瞧不起勞動群眾,卻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聰明,這是因為這些士大夫們不懂得從師的道理。第二,“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正是士大夫們的特殊心態(tài),這與以“道”為師的觀點格格不入。思考4:第三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明確:引用論證,引用孔子的名言,增加權威性,能增強說服力。照應前文“古之學者必有師”,也為后文的觀點“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作了事例鋪墊。二、疑難探究思考5:韓愈所說的老師的職責“傳道”“受業(yè)”“解惑”,三者究竟是什么關系?答:明確:在“傳道”“受業(yè)”“解惑”三者當中,“傳道”是核心,所謂“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在佛教盛行的唐代,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是有積極意義的。如果說“傳道”是目的,那么“受業(yè)”就是手段?!皹I(yè)”是指儒家經(jīng)典,是“道”的載體,在“受業(yè)”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疑問,所以老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解惑”,韓愈正是從這方面闡述了從師的必要性。三、美點賞析——雄肆的氣勢思考6:讀完本文,我們不能不被作者的論辯折服,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作者那縱橫捭闔、充暢雄肆的氣勢。請結合全文,仔細體會這一特色。答:明確:(1)嚴謹?shù)慕Y構、得當?shù)恼撟C方法。文章采取總分結合、正反對比、反復論證的手法,筆勢縱橫,間架細密,具有一種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2)感嘆詞、疑問詞等表示強烈語氣的詞語的巧妙使用。如用“嗟乎”“嗚呼”這樣的語氣詞加強感嘆,用“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這樣的摹狀語句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士大夫之族”的神態(tài),用“如是而已”這樣的限制語句表示結論的無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連用了三組對比來揭示“恥學于師”者的不明智,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但語氣卻各不相同?!笆ト酥詾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問語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是判斷語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是感嘆語氣,這種錯綜變化的語句,使議論更加生動,說理更加深刻。(3)對偶、頂真辭格的恰當使用,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眾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這兩種辭格的運用使句子形式整齊,氣勢飛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具有強大的表現(xiàn)力。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一、源頭活水,積累妙用(一)素材這樣積累1.在教材中提煉(1)要勤于發(fā)問,還要善問?!叭朔巧撸肽軣o惑”講的是要勤于向老師請教的必要性。勤于詢問,才能不斷地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難題、困惑。但僅有勤于發(fā)問還遠遠不夠,還應該懂得問的訣竅,要抓住問題的重點、關鍵。文中講有些士大夫讓老師教自己的小孩,“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鄙岜局鹉?,沒有抓住根本,是一種不正確的求學態(tài)度?!皢枴币彩且婚T學問,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敢于質疑的人才能有所建樹?!蛳嚓P鏈接務學不如務求師?!獡P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鬃用舳脤W,不恥下問?!鬃訉W問之路無捷徑?!乩掌諏W貴得師,亦貴得友?!普纭稘摃ぶv學》(2)從學術上看,師生間沒有絕對的界限?!盁o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揭示了師生之間沒有年齡的差距,有“道”者即可為師。老師與學生的定位不再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可變的。老師也許在人生閱歷、學術經(jīng)驗上豐富一些,但是學生思維活躍,可能在創(chuàng)新方面強于老師,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師快,因此,雙方可以形成互補。老師不能因為年長、經(jīng)驗豐富而否定學生的創(chuàng)見??鬃诱f“教學相長”,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不斷提高自己。(3)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也要學會取長補短?!靶g業(yè)有專攻”,一專多能的人才畢竟是少數(shù),每個人都會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正如音樂家善于演奏樂曲,建筑師精于設計高樓大廈,文學家長于描述人生百態(tài)。每個人都是一個奇跡,都有屬于自己的天賦,有自己的強項,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大值。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虛心地向擁有其他專長的人求教,正如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向郯子、萇弘等人請教。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相關鏈接我對于我的工作我的事業(yè),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獨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像鴿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們的羽毛。我的設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灘上,等待著我把它用金線串起?!吺缑簟段液苤匾烦哂兴蹋缬兴L。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在名句中選擇有關從師的名詩新竹鄭燮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兼呈畏之員外李商隱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有關從師的名言(1)圣人無常師?!n愈(2)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遇。——司馬光(3)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獏尾豁f(4)舉世不師,故道益離?!谠?5)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填U(6)一日為師,終身為父?!?7)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二)素材這樣運用把根留住上??忌鞘裁??根是游子對家的思念,根是葉子對土壤的眷念,那么我們的文化根是什么,我們中華民族對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根又是什么。是詩歌,是楚辭,是秦俑,是長城。詩詞歌賦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文化根。詩的工整,詞的秀麗,歌的委婉,賦的抒情,這些都是我們文化中最珍貴的東西,無一不向人類闡釋著中國的文化是那么的璀璨奪目。韓愈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告訴我們從師的重要性,孔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我們做事要踏實穩(wěn)重,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鼓勵我們要堅持不懈,努力向前……他們就好比無土栽培的營養(yǎng)液,電動機的電源。沒有它們,我們的思想將是那樣的蒼白,我們的靈魂將是那樣的孤單。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根,才會激勵我們的前輩創(chuàng)造出這個中國?!鞍材艽菝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李白清高的根?!胺凵硭楣菧啿慌?,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于謙正直的根?!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愛國的根。這些不僅是前輩們的根,更是我們需要發(fā)揚的根,這些文化根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有了它們的根深蒂固,才能使我們的文化大樹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并不是每個發(fā)達的國家都有著濃厚的根基,但是一個文化底蘊濃厚的國家必定是一個綜合素質高的國家。為什么70年代發(fā)達的美國會提出“零點計劃”使藝術首次與數(shù)學科技成為同樣重要的科目?因為哲學使人聰慧,數(shù)學使人嚴密,藝術使人豐富。為什么聯(lián)合國的大廳內(nèi)會陳列著“儒家至圣”——孔子的雕像?這足以說明全世界的人民都尊敬孔子,尊重儒家文化,尊重我們中華民族,尊重我們的根。我慶幸我是個中國人,在如此豐富的文化氛圍中長大。耳邊聆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腦中回想起“吾日參省乎己”,眼前浮現(xià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每一次的聆聽都能洗去我心靈的污點,給我以信心。每一次的浮現(xiàn)都能使我從跌倒中爬起來,給我以正氣。每一次的回想,都能幫我總結過去,給我以力量。當你登上泰山感覺“一覽眾山小”的雄偉時,當你面臨長江感嘆“逝者如斯夫”的悲壯時,是否有一種沖動一種欲望:留住我們的根。點評本文作者層層說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多方引證,其中古文或詩詞名句的引用尤為精彩,作者邊引用邊議論,用瀟灑自如的文筆為我們奉獻了一席經(jīng)典的文化盛宴,讀罷,令人拍案叫絕。

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