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們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對稱,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的社會。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的規(guī)范性質。鄉(xiāng)土社會不是人治的杜會,可以說是個“無法”的社會,但”無法”并不影響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的社會。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我們在舊小說里常讀到殺人來祭旗,那是軍禮。禮的內容從現代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但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來說,與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權力來推行的,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社會所累積的經驗,不論哪一個社會,絕不會沒有傳統(tǒng)。衣食住行種種最基本的事務,我們并不要事事費心,那是因為我們托祖宗之福,有著可以遵守的成法。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tǒng)的重要性比現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xiāng)土社會里傳統(tǒng)的效力更大。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不但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不必知之,只要照辦,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辦法,自然會隨之發(fā)生一套價值。依照著做就有福,不依照就會出毛病。于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有了敬畏之感了,禮并不是靠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孔子很重視服禮的主動性。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加之于個人的。道德是社會與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的服于威規(guī)罷了。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禮治和由個人好惡的統(tǒng)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的,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禮是鄉(xiāng)土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有的可能是殘醋的,但只要合于禮的就是合式的。人們常認為我們是“人治”的社會,這種觀點并不符合實際,因為我們是禮治社會。C.禮治社會的秩序不是人們行為受拘束而自動形成的,而是通過傳統(tǒng)的約束被動形成的。D.相比較而言,禮治社會比法治社會更為優(yōu)越,因為禮治社會是靠禮來維持秩序的。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觀點;最后一段總結上文,再次強調了禮治的特征。B.第二段舉了舊小說里殺人來祭旗的事例,最終是為了證明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C.文章引用“顏淵問仁”的事例,是為了說明禮不僅靠外在權力來推行,而且還需要人的主動服從。D.本文論證的中心是禮治和法治的不同,為了論證這一中心,文章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法。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如果人們在教養(yǎng)中養(yǎng)成了對禮的敬畏感,就不會出現不好、不對,不合、不成的現象。(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柳先生的正骨膏劉玲海邾鎮(zhèn)東大街新開張的藥鋪叫漢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稱柳先生,從東北躲避戰(zhàn)亂來到邾鎮(zhèn)。柳先生擅長骨科,跌打損傷、脫臼、骨折手到病除,據說,他熬制的外敷膏藥正骨膏更是神奇,無論多嚴重的骨折,經柳先生的手法復位后,貼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則十日,多則一月,斷骨便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鎮(zhèn)的那天,一顆炮彈落在顏老爺的家里,三間大堂屋成了廢墟,顏老爺正在前廳伺候他的花樹,被震得暈了過去。半日后醒來,他看到養(yǎng)在蓮花缸里的那株花樹,如小臂粗的樹干被炸斷,僅連接著一部分樹皮,顏老爺兩眼一黑又暈了過去。那株花樹是兒子帶回來的,兒子的喜好,顏老爺視為珍寶。兒子和他的部隊在臺兒莊與日本人作戰(zhàn)時,壯烈殉國,老人把兒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樹根下,更是視樹為生命?,F在,兒子的花樹被日本人毀了,顏老爺像被挖了心一樣。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殘垣斷壁間轉圈,不知如何是好。許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樹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亂求醫(yī),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他一路跌跌撞撞來到柳先生的藥鋪,全然不顧大街上槍彈橫飛,見到柳先生,顏老爺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柳先生來到花樹前,小心地將花樹扶起來,把斷茬對齊捏實后貼上正骨膏,并將花樹折斷處的周圍固定了木棍。三日后,樹葉竟振作起來,十日后,樹葉重新泛綠,一月后,樹干斷處長好了。顏老爺一臉淚痕,緊抓著柳先生的手說:“你救了我兒子,也救了我??!”邾鎮(zhèn)被占領后,病人擠滿了柳先生的藥鋪,斷胳膊斷腿的病人很多。這天,柳先生在藥鋪里配藥,心里默念著藥方,川續(xù)斷十錢,右手去藥匣抓藥,放進左手的戥子里一稱,正好。繼續(xù)一味一味地抓藥,骨碎補十錢、藏紅花十錢……漢春堂的大門咣當一聲開了,聽聲音不是手推開的,是腳踢開的。一群日本兵涌進來,后邊還抬著一個嗷嗷亂叫的軍官,候診的病人嚇得四處躲藏。翻譯官提著手槍走近柳先生,說:“聽說你醫(yī)術高明,請你為少佐先生治傷,傷愈后重賞?!闭f著指指亂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進山剿匪,被地雷炸傷,兩條腿骨頭斷了?!绷壬徽?,然后緩步上前,看看擔架上那張因疼痛扭曲的臉,認識。邾鎮(zhèn)被占領后,這個日本人牽著一條兇犬,在大街上咬死咬傷的人不計其數。柳先生指點著把病人放到診床上,然后雙手在斷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來,日本兵嘩嘩地拉槍栓,黑洞洞的槍口一齊對著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沒看見,繼續(xù)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條腿整好換另一條腿,有條不紊。“好了,隔日過來換膏藥?!绷壬f著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說話。翻譯官放下大把銀元,日本兵抬著少佐走了。隔日,翻譯官抬著那個日本少佐來換膏藥,又放下大把銀元。又隔日,那個日本少佐被抬過來換膏藥,翻譯官再放下大把銀元。這些日子,柳先生藥鋪里來治病的人越來越少,以致門可羅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著拐杖來的,兩個日本兵扶著,見了柳先生露出一臉笑,不住地說:“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說話。日本少佐換完膏藥走了,當然還留下許多銀元。柳先生聽到大門口嘩啦一聲響,出門看,是顏老爺把他的蓮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門口,還把蓮花缸里的花樹咔嚓一下當腰折斷,丟在地上憤憤而去,街上好多圍觀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轉身散去。柳先生一臉淡然。一個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著來的,翻譯官跟在后面抱著一壇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換完膏藥開始喝酒,喝酒的時候,推杯換盞很是熱鬧,一壇酒喝光還沒盡興,柳先生提議翻譯官再去拿一壇酒來。翻譯官抱著酒壇子回來時,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經死了,面目猙獰,胸口插著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滿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給顏老爺的那棵花樹換藥,蓮花缸換了新的,缸里的花樹折斷處周圍固定著木棍,花樹枝青葉綠,一派盎然。刑場上,翻譯官問柳先生:“你當初為什么給少佐先生醫(yī)傷?”“我是醫(yī)病的先生,不能壞了先生的名聲?!绷壬f?!澳悄愀陕镉謿⑺浪??”翻譯官追問。“我是中國人,不能壞了中國人的名聲!”柳先生脫口而答。(選自《小說月刊》,有改動)4. 下列對柳先生形象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 小說描寫了柳先生“復位——貼上正骨膏——用竹片固定”的治療手法,從中可以看出他的醫(yī)術高超。B. 小說運用側面描寫手法,通過對顏老爺的神態(tài)和語言的描寫來凸顯柳先生醫(yī)德高尚、心懷蒼生的品質。C. 小說中柳先生殺死日本少佐的情節(jié),揭示了主旨;刑場上的對話,則深化了主旨,展現出柳先生的愛國情懷。D. 小說通過顏老爺把蓮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門口和圍觀的人吐唾沫的情節(jié),寫出了柳先生的忍辱負重。5. 小說題目為“柳先生的正骨膏”,有人說題目可以改成“蓮花缸里的花樹”。這兩個題目,你認為哪個更好,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6分)6. 小說重點塑造了柳先生的形象,請結合小說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柳先生人物形象的。(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46分)(一)文言文閱讀(2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題。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表椡踉?“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衽婀绕魄厝胂剃?,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狈畤垙牧甲?。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節(jié)選自《鴻門宴》)7.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料想B.張良西向侍侍:侍奉C.殺人如不能舉舉:盡D.沛公起如廁如:往8.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得復見將軍于此 樊噲覆其盾于地B.籍何以至此 常以身翼蔽沛公C.今日之事何如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D.項王按劍而跽曰 拔劍切而啖之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晉文公重耳,晉獻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士五人:日趙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自獻公為太子時,重耳固已成人矣。獻公二十二年,獻公使宦者履鞮趣殺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斬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國也。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①妻與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遂受??姽髿g,與重耳飲??姽?“知子欲急反國矣?!壁w衰與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時雨?!笔菚r晉惠公十四年秋?;莨跃旁伦洹W余隽?。晉國大夫聞重耳在秦,陰來勸重耳、趙衰等反國。于是秦繆公乃發(fā)兵與重耳歸晉。晉聞秦兵來,亦發(fā)兵拒之,然皆陰知公子重耳入也。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猶知之,況于君乎?請從此去矣?!敝囟?“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乃投璧河中,以與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晉師。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宮,即位為晉君,是為文公。七年,晉文公、秦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于文公亡過時,及城濮時鄭助楚也。晉曰:“必得鄭君而甘心焉?!编嵖?,乃間令使謂秦繆公曰:“亡鄭厚晉,于晉得矣,而秦未為利。君何不解鄭,得為東道交?”秦伯說,罷兵。晉亦罷兵。(節(jié)選自《史記·晉世家》)【注】①子圉:晉惠公太子。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B.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C.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D.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為“王”以下的最高爵號。但漢代封爵僅有王和侯兩級。B. 太子指我國古代已經確定繼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兒子。周時天子及諸侯的嫡長子,或稱太子,或稱世子。秦因之。C. 司空是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并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D.“再拜”文中指“第二次拜”而《鴻門宴》中“再拜獻大王足下”中“再拜”指“拜兩次,古代隆重的禮節(jié)”,兩者意思不同。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晉獻公派宦者履鞮去殺重耳,重耳翻過墻壁,被宦者一路追趕,還被砍掉了袖子,最終還是逃脫了,去了他母親的祖國——狄國。B. 重耳在流亡中歷經苦難,為了得到秦繆公支持,他主動請求聯姻,與秦國結了秦晉之好,為他后來成功回晉國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C. 咎犯認為自己在重耳流亡時有很多的過錯,擔心重耳回國后會報復自己,就請求離開,但重耳對河盟誓,以此打消咎犯的擔心。D. 重耳在流亡過程中受到了鄭國的無理相待,后來他就聯合秦國攻打鄭國,但是鄭國派人說服了秦繆公,最終兩國都從鄭國撤兵。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 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4分)(2) 晉聞秦兵來,亦發(fā)兵拒之,然皆陰知公子重耳入也。(3分)(3) 亡鄭厚晉,于晉得矣,而秦未為利。(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兩句寫了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表面上寫熱鬧,實際上卻烘托出環(huán)境的寂靜。B.前兩句寫時令特色、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靜候友人來訪時焦慮的心情。C.詩人第三句才點明了詩題“約客”,也使得上面兩句景物、聲響的描繪有了著落。D.全詩通過渲染環(huán)境和人物動作,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15. 請從手法或者煉字的角度,對“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進行賞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9分)1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勸導君主待人誠懇、不可倨傲的句子是“,”。(2)《五人墓碑記》中表明作者寫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話是: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3) 文天祥將集子命名為《指南錄》,是取集中《渡揚子江》“,”句意。(4) 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分析秦國之所以不敢進犯趙國的原因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近日,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由成都文旅局頒發(fā)的“成都非遺推廣大使”;其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無數。李子柒的海外走紅,()文化輸出似乎帶有一種預設的目的和動機,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她沒有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當然,從結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海外傳播。如何讓不同文明之間實現和對話,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語、,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在李子柒視頻表現出來的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中,是她能夠廣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視頻時,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她將捕獲的小龍蝦中還沒長出大鉗子的小龍蝦扔回池塘。細節(jié)之處見用心,短視頻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千軍萬馬,她能從中,想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榮獲交融自怨自艾脫穎而出B.榮獲交互孤芳自賞鋒芒畢露C.榮膺交融孤芳自賞脫穎而出D.榮膺交互自怨自艾鋒芒畢露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與其說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如說是一種文化輸出。B.與其說是一種文化輸出,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現象。C.不僅是一種文化輸出,也是一種文化現象。D.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文化輸出。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表現出來的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中,這是她能夠廣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B.李子柒的視頻表現出了仁愛、勤勞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是她能夠廣泛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C.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表現出了仁愛、勤勞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是她能夠受到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D.李子柒的視頻表現出了仁愛、勤勞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價值理念,這是她能夠受到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20. 下面一則邀請函在表達上有多處不妥當,請找出五處并作修改。(5分)邀請函尊敬的×××教授:您好!本協會擬于×月×日在××市××賓館舉辦魯迅作品研討會,眾所諸知,您忝列魯迅研究大家,特邀您作為協會顧問出席,為我會青年作者的成長多說點話?,F隨函寄贈會員的大作數本,望您撥冗拜讀,以便您在會上拋磚引玉。未詳事宜,敬請垂詢。懇請及時到會。敬祝文祺××市寫作愛好者協會×月×日(1)將改為;(2)將改為;(3)將改為;(4)將改為;(5)將改為。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給材料續(xù)寫三句話,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示例:杜甫顛沛流離,浪跡天涯,用滿腔憂國之情凸顯了生命的價值。材料:燭之武荊軻司馬遷含垢忍辱挺身而出發(fā)憤著書深明大義臨危授命反抗強暴一部傳世之史滿懷愛國之情一腔俠義之血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大疫之時,很多標語引發(fā)了網民的關注和熱議。鄉(xiāng)間標語: 口罩還是呼吸機,您老看著二選一。 老實在家防感染,丈人來了也得攆。街頭標語: 武漢人,不服輸,疫情面前不低頭。 你加油,我加油,戰(zhàn)勝病毒有盼頭。 眾志成城齊努力,誓把病毒全抗擊。日本援華物資標語: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盛唐?王昌齡)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贈中國僧人語)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先秦《詩經?無衣》)這些語言承自先民,饋自鄰邦,萌于熱土,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情感和智慧,給與大疫抗爭的中國人以鼓舞和力量。鄉(xiāng)間百姓富有生活氣息的標語和日本人對傳統(tǒng)中國詩文的運用,更給我們對于如何傳承、創(chuàng)造和運用民族語言帶來諸多思考。請你選擇一個角度,就此談談你的感觸和思考。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語文答案1. A2. C3. B4. 【答案】B5. 【參考答案】答案一:我認為“柳先生的正骨膏”更好。理由:(1)正骨膏是全文的線索,貫穿始終,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2)這個題目有利于塑造柳先生醫(yī)術高明、有愛國情懷的人物形象,凸顯了他的浩然正氣。(3)這個題目有象征義,正骨膏不但能救人救樹,還能正人心,強化愛國的主題。(每點2分)答案二:我認為“蓮花缸里的花樹”更好。理由:(1)花樹是全文的線索,反復出現,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2)蓮花缸里的花樹多災多難,最后卻沒有被毀滅,凸顯了以柳先生和抗日英雄為代表的中國人頑強不屈的群像。(3)花樹有象征義,象征頑強不屈的抗日精神,強化愛國的主題。(每點2分)6. 【參考答案】小說綜合運用動作、行為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塑造出了具有超凡醫(yī)者風范和崇高愛國人格的柳先生形象。動作行為上小說描寫了柳先生抓藥的動作,為顏老爺救樹、給日本少佐治傷、刺殺日本少佐的行為;語言上小說描寫了柳先生為日本少佐治病時精簡的話語及刑場上和翻譯官的對話,凸顯了柳先生的人格。小說中對柳先生一怔、淡然等表情的描寫也進一步豐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3種描寫每種2分,答細節(jié)描寫也可酌情給分。)7. B 解析:侍:這里是陪坐的意思。8. A 解析:A.“于”均為介詞,在。B.第一個“以”是介詞,憑借;第二個“以”是介詞,用。C.第一個“之”是助詞,的;第二個“之”指代關中地帶。D.第一個“而”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詞,不譯;第二個“而”表承接關系。9. C 解析:C.“從宴席的座次安排看,他對劉邦禮遇有加”理解錯誤,沛公是“北向坐”,位次僅高于張良,沒有享受到應有的賓客待遇。10. A 解析:加上標點符號為: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11. D 解析:D.文中的“再拜”理解錯誤,且兩處“再拜”意思相同。12. B 解析:B.“主動請求聯姻”錯,聯姻并非重耳主動,而是秦繆公要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重耳一開始還不愿意,是在司空季子的勸說下才答應的。13. (1)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入和意外的變故。(共4分,關鍵詞“故”“備”“出入”“非常”各1分)(2)晉國聽說秦國軍隊來了,也派出軍隊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來。(共3分,關鍵詞“拒”“然”“陰”各1分)(3)滅掉了鄭國,增強了晉國,晉有所收獲,秦國卻得不到什么好處。(共3分,關鍵詞“厚”“得”“利”各1分)【參考譯文】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他自幼喜好結交士人,到十七歲時,已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咎犯,晉文公的舅舅;賈佗;先軫;魏武子。在晉獻公還是太子的時候,重耳就已長大成年晉獻公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讓宦者履鞮趕快殺死重耳。重耳爬墻逃跑,宦者追趕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狄是重耳母親的故國。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才離開。重耳到了秦國,秦繆公把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的妻子,司空季子說:“圉的國家我們都要去攻打了,何況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為的是與秦國結成姻親以便返回晉國,您這樣豈不是拘泥于小禮節(jié)忘了大的羞恥!”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的妻子。秦繆公十分高興親自與重耳宴飲。秦繆公說:“我知道你想盡快返回晉國?!壁w衰與重耳離開了座位,拜了兩拜對秦繆公說:“我們這些孤立無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時節(jié)的好雨。”此時是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晉惠公在九月薨逝。太子圉繼位。晉國大夫聽說重耳在秦國,都暗中來勸重耳、趙衰等人回晉國。于是秦繆公就派軍隊與重耳回晉國。晉國聽說秦國軍隊了,也派出軍隊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來。秦國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岸邊。咎犯說:“我跟隨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過錯。我自己都知道,何況是您呢?我請求現在離去吧?!敝囟f:“如果我回到晉后,有不與您同心的,請河伯作證!”于是,重耳就把壁玉扔到黃河中,與咎犯明誓。壬寅日,重耳進入晉軍中。丙午日,重耳到達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宮朝拜即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七年(前630年),晉文公、秦繆公帶兵包圍鄭國,以鄭國在晉文公在鄭國逃亡期間沒有禮待他和城濮之戰(zhàn)時鄭國幫助了楚國為由。晉國表示:“我一定要生擒鄭國國君才甘心”。鄭國很害怕,于是暗中派了一個密使對秦繆公說:“滅掉了鄭國,增強了晉國,晉有所收獲,秦國卻得不到什么好處。您何不解下鄭國之圍,而作為你的東道國相交往?”秦繆公高興地采納了,于是退兵。晉國也就跟著退兵了。14. B 解析:B.“透露出詩人靜候友人來訪時焦慮的心情”錯,從這兩句中并不能看出詩人是否焦慮。15. 示例一:“閑”字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焦急等待客人到來,而客人卻遲遲不到的無聊和無奈的心情;“敲”字把主人約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氣、失落、無奈等)刻畫得極為生動,使本句成為揭示內心世界的佳句。(明確從“煉字”角度作答,且答出“閑”“敲”兩字2分,分析兩字的妙處4分)示例二:一個細節(jié)描寫,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很長,他在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這種姿態(tài)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對友人有約不來,只能自己獨自打發(fā)時光時內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悵惘,可謂寫一細節(jié)而盡傳精神。(明確“細節(jié)描寫2分,分析4分,意思對即可)16.【答案】(1)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4)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17.【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huán)境;注意對近義成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榮獲:光榮地獲得,多指競賽優(yōu)勝者得獎。榮膺:光榮的接受或承當。根據語境“成都文旅局頒發(fā)的‘成都非遺推廣大使’”,此處為接受某項稱號,應選“榮膺”;交互:即交流互動。交融:即形容事物的交匯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結合“文明”分析,此處應選“交融”。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錯誤。孤芳自賞:指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賞的人,也指脫離群眾,自以為了不起。此處無悔恨之意,當選“孤芳自賞”。鋒芒畢露:形容人銳氣才華全都顯露出來。脫穎而出:比喻在眾多人中本領全部顯露出來。此處前面有“千軍萬馬”,當選“脫穎而出”。故選C。18.【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重點考查語言的連貫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據上下文意進行推斷。命題者在題干所給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后設計四個內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選出最恰當的一項。選項都有一定的干擾性,難度適中。結合“文化輸出似乎帶有一種預設的目的和動機,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她沒有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分析,后文對“文化輸出”有否定之意,故不能選A項、C項、D項。故選B。19.【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見類型。命題這一段文字中選擇一個句子,將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題中列出四種修改情形,要求選出修改最恰當的一種。此題題型新穎,但是,只是在詞語搭配這個考點上設置陷阱,難度不大。A項,“這”指代不明,“廣泛”語序不當;介詞殘缺,應在“勤勞”后加介詞“和”;B項,后句主語暗換,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視頻,而是價值理念,且“廣泛”語序不當;介詞殘缺,應在“勤勞”后加介詞“和”;C項,“在”掩蓋了后一句的主語,最后一句的主語也不明朗。故選D。20.【參考答案】(1)“忝列”改為“是”;(2)“多說點話”改為“多提寶貴意見”;(3)“大作”改為“作品”;(4)“拜讀”改為“垂閱”;(5)“拋磚引玉”改為“發(fā)表高見”;(6)“及時到會”改為“屆時光臨”。(答出五處即可給滿分)21.【參考答案】司馬遷含垢忍辱,發(fā)憤著書,以一部傳世之史解讀了生命的價值;燭之武深明大義,臨危授命,用滿懷愛國之情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荊軻反抗強暴,挺身而出,用一腔俠義之血彰顯了生命的價值。(每句2分)22. 【審題精析】(一)感受真實情境。材料由大疫之時三組不同風格的抗疫標語切入情境,這些標語引發(fā)了網民的關注和熱議:國內鄉(xiāng)間街頭的標語富有生活氣息;日本援華物資標語則恰當地運用了傳統(tǒng)中國詩文。導語部分依次交代這些語言的來源、內涵與作用,點明這些語言“承自先民,饋自鄰邦,萌于熱土,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情感和智慧,給與大疫抗爭的中國人以鼓舞和力量”。材料真實鮮活,情境直面現實??忌鷮懽鞑坏妹撾x材料。(二)明確典型任務??晒┻x擇的角度有三:一是抗疫標語為什么引發(fā)了網民的關注和熱議;二是抗疫標語的用語比較與作用分析;三是由如何傳承、創(chuàng)造和運用民族語言帶來的諸多思考。“此”規(guī)定了寫作的范圍,“感觸和思考”點明了寫作的重心??忌鷮懽鲿r必須把抗疫標語的使用分析和民族語言的傳承發(fā)展結合起來,不能顧此失彼。(三)堅定價值判斷。本題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與理性思辨能力,在網民的關注和熱議中,既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又要合理吸收他人的長處。我們先民的語言異彩紛呈,各種方式的表達,共同匯聚戰(zhàn)“疫”的力量。雖然文辭各異,但心意相通,目的相同??忌倘豢勺霭H,但得注意分寸。文章的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揚抑得當、拿捏有度?!舅悸穼б勘绢}屬于標語組合類任務驅動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對疫情下如何傳承、創(chuàng)造和運用民族語言的理性思考與技術運用。題目由材料、引導語和任務要求三部分構成:引導語給出三組不同風格的抗疫標語:鄉(xiāng)間標語用語通俗、切中肯綮,一針見血地引導民眾不串門、戴口罩,在非常時期有威懾作用,使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街頭標語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直白樸素,通俗易懂,營造了眾志成城、全民抗疫的氛圍,能給民眾以極大的鼓舞和精神支持;日本援華物資標語雅韻正聲、詩詞經典,用中國的文化溫暖地表達了對中國人的感情,喚醒了我們的民族文化記憶,令人感動,令人深思。這三組標語表述不同,情感相同,目的相同。任務要求考生選擇一個角度,就此談談感觸和思 考??忌梢哉剺苏Z蘊含著人們的情感和智慧,也可以談標語給與大疫抗爭的中國人以鼓舞和力量,還可以談如何傳承、創(chuàng)造和運用民族語言等等。從任何一個角度分析,都要以材料為立論背景,緊扣“抗疫標語”與“民族語言”的關系展開。語言確實有雅俗之分,但這個“俗”是相對的,民間生活用語,重在表達觀點、立場,傳遞信息,往往通俗直白,甚至有的粗俗不堪。但鄉(xiāng)間、街頭這種場合,若都使用太雅的語言,有的人未必能懂,效果不一定好,陽春白雪也可能曲高和寡。這主要是出于對使用場合、受眾對象的考慮,對此不能一概加以否定。【參考立意】切題立意:1.雅言俗語,各有其長。2.文辭各異,心意相通。3.白話口,詩意心。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5.做民族語言的守玉人。6.懷“情”帶“智”,澆灌民族語言之花。偏題立意:1.華夏物語,因時制宜。(偏離材料,不是因“時”,而是因“地”,鄉(xiāng)間、街頭、日本等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風格的標語)2.心向疫情,無關詞藻。(與材料主旨相悖,不同場合、不同受眾應使用不同語體色彩)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完全脫離材料核心“標語”和“民族語言”,套作時評文)4.莫讓漢語“俗”透了。(題目并未否定街頭和鄉(xiāng)間標語,反而說“鄉(xiāng)間百姓富有生活氣息的標語”)5.你有你的詩意,我有我的威猛。(對鄉(xiāng)間標語和街頭標語的定調錯誤,不是“威猛”而是“直白”)6.一枝一葉總關情。(顧此失彼,只注意到標語背后蘊含著的人們的情感,忽視了智慧的存在)【精彩標題】1.源于人民,為了人民2.名為“人”的光芒3.雅言俗語各有光芒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5.雅俗共賞,天下大同6.讓民族語言充滿暖心之力7.民族語言,雅俗同當8.用“雅俗與共”守護我們的民族語言9.“雅”言雋永,“俗”語溫馨【范文展示】1.【撼人之風格】詩詞歌賦里,旁征博引中,向世界宣告“我是中國人”;時間詞、副詞、關聯詞使行文順暢自然;成語、俗語亦莊亦諧?!瓣柎喊籽庇錾稀跋吕锇腿恕蔽幕I域往往有著這樣一個共識:廣大人民是文化的服務對象。這個共識或許淺顯,但卻能在當下對于民族語言的運用上起參考作用。近日,關于日本援華物資標語同國內各街頭標證的對比引發(fā)了廣泛熱議。日本人通過引用中國傳統(tǒng)詩詞句來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支持,而中國人民則用通俗明了的標語給予精神的鼓勵。兩相對比,似乎會讓人心生尷尬,更使國人對民族語言的運用有所思考。當“陽春白雪”遇上“下里巴人”,我們又該如何選擇?顯而易見,傳統(tǒng)詩詞的運用,簡潔而富有意蘊。在煙波浩渺的詩詞典籍中,既有“漢家煙塵在西北,漢將辭家破虜賊”的為國舍家,又有“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的唯美情思,更有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無限氣概??梢哉f,古人用自己細膩的情感,為我們留下一座民族語言的寶庫。但是,僅有這些就可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郢都,一歌者歌“下里巴人”,和者綿延百里,其后歌“陽春白雪”,和者十余人而已。可見,僅有典雅,難通行于世。從古至今,廣大勞動人民也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民族語言,既有原古時代遺留的勞動號子,也有“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的口號,它們雖然不假文采,無所拘束,但卻是廣大人民的內心以最富有生活氣息的形式表露出來。這次大疫中的標語,不就是用“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八字為廣大人民注入無窮的精神力量嗎?于是,便會有人道:反正“陽春白雪”般的東西“曲調和寡”,既然文化為我們廣大人民服務,那為什么還要前者呢?事實上,作為民族語言的一個重要組分,傳統(tǒng)詩詞與鄉(xiāng)間標語一樣有意義,如果因為“曲調和寡”便全然棄之,何異于掘斷中國文脈?在一個充滿平凡俗氣的世界,又如何有崇高的靈魂。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廣大人民是文化服務的對象,那么作為優(yōu)秀的文化,我們不應該是讓他深植于民眾之心嗎?君可見《中國詩詞大會》火爆中國,引起全民讀詩潮,君可見《中國成語大會》讓我們拾起古老的四字精華,他們不都是我們在運用民族語言時的努力嗎?或許應摒棄的,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語言文化區(qū)別論,讓他們一同服務于廣大人民?;蛟S當“陽春白雪”再次遇上“下里巴人”時,希望他們說:你好,另一個我!2.【撼人之風格】一個比喻貫穿全文,美麗豐富打動人心,分析“語言”緊扣疫情,一詞一句既偎依在文化傳統(tǒng)的懷抱,又時時散發(fā)出凡塵世界的溫暖煙火氣。向上開花,向下扎根大疫之時,中國鄉(xiāng)間街頭的抗疫口號與日本援華物資標語引起大眾關注,“你加油,我加油,抗疫戰(zhàn)疫有奔頭”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引發(fā)爭議不斷。不少網友稱,日本的引詩用典讓國人自慚民族素養(yǎng),相較之下,民間口號未免流俗。何必自卑?語言傳情達意,漢語兼收并包,雅俗共賞,語言傳遞的情感與思想才占據第一要位。“加油”與“共云雨”同一,皆展現了對抗疫的堅定信念和人間溫暖,二者都是有力且美的語言。不妨將語言比喻為一株滋長的植物,美好強韌的植物葉蓁花榮,根深系茂,既有出露地表的繁花,又有扎于泥土的深根,既應向上開花,賦以浪漫詩性;又該向下扎根,豐滿人間熱氣。語言的雅與俗,植物的花與根,正是一體兩面,對立統(tǒng)一?;貧w語言與疫情,客觀來看,疫情猶如一個細小切面,映射出我國人民對古詩的日漸陌生與淡忘。詩性語言的缺失,讓生活易于落入庸?,嵥榈臒?,也不利于文化意義上的國家實力增強。沒有花葉的植物,無以結出蜜甜的果實,缺乏詩歌的語言,更淪為雞肋淡李般無趣與無味。再發(fā)掘漢語詩性,們應回首凝視古詩古文。傳統(tǒng)文化辟源開流,歷史長河中沉金潛玉,不斷發(fā)展的文學宛如一部語言美的簡史。從詩三百的“賦比興”“信達雅”,到唐詩的七律七絕;從秦風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到盛唐的“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每一種情感背后都有句句蘊藉含蓄的詩歌表達。重拾傳統(tǒng)文化,不讓漢語明珠蒙塵?;ǖ膬?yōu)美,必與根的繁茂相適應,詩性不應僅存在繡闥雕甍中,更應與生活緊緊相擁。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感嘆生活是無情的、是冷酷的,但我們也能從有溫度的語言中體味暖意融融。生活的每一處角落,每一個標點,都是表達的素材,是我心聲的窗口,我們擁抱“同氣連枝,共盼春來”,也笑聽關于生活的順口溜、打油詩。向上開花,向下扎根,一株植物由是繁茂。延展?jié)h語詩性,沐浴著那些蘭風桂雨,在大時代澆灌新新果實;在每一句話、每一支歌里保持生活的滾燙熱乎勁兒,好讓人間煙火溫情地長存。中華民族的語言曾為世界矚目,今時今日,我們守正而創(chuàng)新,向上長,向下生,讓漢語之花驚艷四方!3. 【撼人之風格】一個睿智深刻的中心論點,三個角度紛呈的分論點,一組組氣勢磅礴的排比鋪展段,一聲聲情感真摯、理趣卓然的論據分析。做民族語言的守玉人泱泱華夏,語言如玉,在千年歲月的切磋琢磨中,去蕪存菁,流溢華彩。風騷詩詞,曲賦小說,吆喝叫賣……語言美玉經過代代先民的傳承,至于吾輩手中,那我們該如何守護它的光彩呢?語言如玉,雅俗共賞。正如玉之產于泥土,語言也誕生于生活這片樸素而廣袤的土地上。也許是誰聞到一抹新鮮的草味,被這新鮮的生機所震撼,于是如同嬰孩吸吮母乳一般,發(fā)出了第一聲“春”的呼喚;也許是誰在秋雨冬雪中感到一種迷茫凄苦,滄桑變幻,低聲吟唱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也許是誰走街串巷,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到自豪而驕傲,悠悠遠遠地吆喝著“烤紅薯、烤紅薯,香亦香來糯亦糯”……也許正如現在你我,在新型冠狀病毒襲來之時,我們眾志成城,合力抗疫,鄉(xiāng)間街頭地張貼著“口罩還是呼吸機,您老看著二選一”“你加油,我加油,戰(zhàn)勝病毒有盼頭”的標語。這恰如每一顆植株,唯有向下、向生活扎根,向上、向藝術才能開出花來。對語言美玉最美好的守護不是讓它寂靜地躺在被玻璃罩住的展柜里,獨自享受著一種“高貴”的寂寞,而是讓它回歸田間地頭,回歸街道弄堂,回歸生活,回歸每一顆樸素而熾熱的心靈,如此,語言美玉才不會在日復一日敬而遠之的塵封中褪色暗淡。語言如玉,寄托情思。也許正如我們常說的“寄情于物”,玉的光彩,除卻它本身的晶瑩,更多的應當是寄寓了人的情思,而語言美玉的光彩,也的的確確地,是源于我們以此寄托的喜怒哀樂,溫暖力量。為了表達我們戰(zhàn)勝疫情的決心,我們創(chuàng)造出了“眾志成城齊努力,誓把病毒全抗擊”這樣充滿溫暖、充滿力量、充滿決心的標語,以此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遞一種信念和希望;為了表達對中國的友好和支持,日本在援華物資上標注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等中國詩詞,寄托日本對于中國疫情表達的如同摯友同袍一般深厚的情義。語言美玉的珍貴,除了先民們精心雕琢的那種規(guī)則規(guī)范,更為重要的是那層由無數的人思、無數的人情、無數的人心,或濃或淡、重重疊疊地裹上的情感包漿。正是因為有了這層寄寓情感的包漿,語言的美玉才更加溫潤、溫暖、溫柔。語言如玉,異彩紛呈。世界上沒有兩塊相同的玉,而這世界上也沒有兩句完全相同的話。每一句話,它的背景,它的內容,它的情緒,都是不同的。我們?yōu)槭裁匆屨Z言回歸生活,為什么要讓語言寄寓情感,就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的情感,都是獨特而多彩的。即使是同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可以解讀出濃重的悲傷無奈,也可以解讀出明亮的溫暖和友誼。唯有我們對語言,加入了自己的情緒和思考,語言的美才有了更多可能。而站在漫長的時間線上,我們也許會發(fā)現,中日縱然曾有矛盾,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話語卻穿越千年,又把鄰邦的心緊緊地系在一起。我們通過語言來展現同一個時代的人的差異性,又通過語言來見證無關時代的永恒性,那我們的民族語言也會因此而變得多彩永恒。做民族語言的守玉人,像一位位“大國工匠”,精心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精彩,創(chuàng)造永恒。4. 【撼人之風格】化身時代驕子,與之同頻共振,以雅俗兩面的語言實例來精辟剖析,用古今中外對于語言的應時駕馭來深化主旨。白話口,詩意心大疫之際,面對同往昔親友被迫的分隔,大概這時候最能聯系人心的便是文字了罷。我們既會被鄉(xiāng)間街頭極富生活氣息的樸素標語逗樂,也會為漂洋而來、如蓮綻于目的清新詩文深深觸動。當“幽居”于家中、感受這兩類文字呈遞的情意時,我們難免也會心生慨嘆:感慨異邦人恰如其分的引據,與街頭看似有些入俗的“打油詩”間鮮明的差異?!扒嗌揭坏劳朴?,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痹谶@先人精魂凝就的詞句前,我們自然會為傳統(tǒng)文字那獨特的詩意美震撼——這份美孕于漢字原初的“微言大義”式的簡約兼廣博。一枚枚靈動的字符相綴,便能融成浩渺的時空,生發(fā)無盡的情思。以目遇之、以心聞之,我們仿佛倒轉歲月、再現先民的真切情意;我們也似橫貫空間,當面聆聽著來自異國之人最誠摯的祝福。而在祝福帶來的的審美體驗之上,傳統(tǒng)文字更是輕輕叩開心門,給予身處當代的我們一種詩意的視角、一份以文字浸潤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然而在為先民文字之美折服震撼的同時,我們仍需面向實在的生活:若是我們在平日生活中滿嘴“之乎者也”也許難免滑稽。重拾詩意美并不意味著否定掉當代文字:大白話自有其實用性、準確性,而這正是一個科學化、現代化的社會需求的語言特點。今日之科學研究、學術論文,都建筑在清晰明了、邏輯嚴謹的白話之上。而大疫當前,通俗易懂、實用風趣的鄉(xiāng)間、街區(qū)標語或許更能春風化雨般傳遞戰(zhàn)“疫”知識、引領人們切實行動。也正是人們用一張張白話口訴出的叮嚀勸囑,筑成了戰(zhàn)“疫”最堅實的一大防線。我想,我們何其幸運能在這樣一個時代,共同領略古今文字的交融共振。語言文字自有其傳遞信息的基礎作用,這或許是“俗”的一面;亦裹挾著如五音、如萬象的審美意義,這大抵是“雅”的一面。前者是“用”、是“說”;后者是“舞”、是“弄”。我們并不需要一味“媚雅”而擯棄作為文字實用、通俗的一面;也不能只講求文字的實用性而抹殺其多彩、豐富的一面。而與其爭辯“雅”“俗”間有多么“格格不入”,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靜下心來,去真正嘗試體味文字的表里,并經由語言文字去聆聽那些有趣的靈魂,連接那些豐盈的心靈?或許,當我們細細拈清說話對象、斟酌說話情境、以真心表述語言時,我們可以真正超越文字的雅俗本身;這時,兩顆躍動的心,便能緊緊相擁,在文字之上共鳴。且不論是“雅”是“俗”,是白話或是文言,都是我們作為華夏人對中華文明最純真的皈依。作為今人,我們應傳承古色古香的先民文字,從中領略文字之美感與生活之詩意,也當努力發(fā)掘文字在當時當代的意義、應用,并將二者和諧統(tǒng)一:用一張“白話口”,述一片“詩意心”。5. 【撼人之風格】任務驅動文的規(guī)范結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論證思路,角度多維的重磅論據,溫和又不失理性的冷峻評析。民族語言在生活里煥發(fā)光彩我們的社會,這些年一直在思考如何傳承創(chuàng)造民族語言,或是創(chuàng)辦詩歌學會,或是舉辦詩歌大賽、文化綜藝等等來提高人們對于民族語言的興趣,但收效有限。眾所周知,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創(chuàng)造出許多優(yōu)美如畫的詩詞歌賦,令我們驚嘆不已。但我們慢慢意識到語言的美是表面的,只有語言背后凝聚的厚重情感才能真正在人心底留下痕跡。然而我們又常常難以體會得到那些感情,從而失去了對民族語言的興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沒有在生活中去體味那些雋永的民族語言。文字刻印在書本上,沒有情感,難以引發(fā)人內心的波瀾。而作為讀者的我們是需要用內心的情感來與之共鳴,才能真正感受到這些文字的內在含義。而這情感不是“為解其情強說愁”,而是從生活中實實在在的體悟到的、感受到的。在武漢的物資中轉站,當你看到從鄰邦日本送來的貨物上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蹦憔筒辉儆X得那是書本里干巴巴的重復啰嗦的句子了;當那些在武漢奮斗一線的醫(yī)生們說出:“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的時候,你會真的被這樣逆境中依然凝聚著希望與光明的句子感動著,而不覺無味;即使是“眾志成城齊努力”這樣“有些土”的句子,你在此時也會覺得有著無比的力量。民族語言中凝聚著的是先民們的生活情感與行為方式,以及其背后中華民族的內在形成的人格與精神,這當然是打動著我們的東西。而民族語言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不要在想像的情感中生造語言,而應在傳承先祖給予我們的精神與人格下,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去體悟情感,去感受中國人的氣質,再去創(chuàng)作出屬于中國的民族語言。如同一位武漢前線記者說的:“在這里看到了太多的悲傷,恐懼與生離死別,我們也不是生而勇敢,但我們選擇堅強?!边@是疫情下我們民族真實的情感與精神。這樣的創(chuàng)作就能給我們真實的感動。民族語言的創(chuàng)作不完全在于陽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在語言中能夠體現生活中中國人的那些品質,那些無比珍貴的精神氣質:堅強、樂觀、熱愛生活、永不言棄等等,就如同在這次武漢抗疫戰(zhàn)里無論是樸誠爛漫的農民寫出那些樸實的口號與標語“病毒來了我不怕,我和病毒打一架”,還是那些有著情懷與理想的記者們寫下令人動容的詩篇“你舍棄小家情感,奔向大愛無疆,你抬頭便是陽光,你低頭便是堅強,汗水里是奉獻,淚光里是希望?!币只蚴怯H友間真摯的祝福“今年冬天我們保護好自己,明年春天我們再相聚言歡。這些都是從生活中結晶出來的,都是蘊涵著中國人生活氣息的民族語言,這些文字能夠感染人激勵人,會永遠留在民族語言中。所以,真誠地感受生活的情感,誠懇地寫下民族的氣質,才能真正傳承好先民留下來的文化錦囊,才能真正創(chuàng)作出好的民族語言,才能真正把中國人的精神氣質與智慧交給我們的下一代子孫?!救嗣駮r評一則】“寄語”折射文明之光2023-3-30日《人民日報》謝佳寧【編者按】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面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中國知恩圖報、堅守道義?!巴段乙阅咎遥瑘笾原偓??!薄癥ou滴答滴答me,I必嘩啦嘩啦you?!碑斎蛎媾R嚴峻的疫情考驗時,中國積極參與抗疫國際合作,向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詩句、箴言、歌詞……寫在中國援助物資上的寄語,簡短真摯,飽含深情,體現的是協同抗疫的信心,折射的是人類文明的亮光,寄托著中國人民的堅定支持與美好祝福。愿這些用心、暖心的寄語能跨越民族文化的隔閡,引發(fā)關注人類命運的共情,鼓舞各國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奪取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勝利,守護好我們的共同家園?!吧酱ó愑?,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在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期,日本各界向中國捐贈物資上配的詩文,為中國人民鼓勁加油,書寫了兩國交往新的佳話。日本富山縣捐贈遼寧省的物資上寫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巧妙融入“遼河”和“富士山”的意象。在日本群馬縣太田市捐贈給上海嘉定的物資上,一句“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愿疫情平息,嘉太平安”,巧妙融入兩地地名,送來美好祝福。跋山涉水而來的援助物資,配以雋永詩文,患難時刻的共情與支持,深深打動中國人民。(開篇指出在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期,日本各界向中國捐贈物資上所配的雋永詩文深深打動中國人民。)投桃報李,這是流淌在中華民族基因里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當前中國攜手世界各國合作抗疫的生動寫照。面對疫情在全球多點爆發(fā)的嚴峻形勢,中國已向80多個國家以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qū)組織提供緊急援助,中國地方政府、企業(yè)等也通過多種渠道向其他國家提供抗疫物資。寫在中國援助物資上的寄語走向世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傳遞四方。(緊承上文。投桃報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寫在中國援助物資上的寄語走向世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傳遞四方。)人類文明姹紫嫣紅,不同國家語言文字也各有特點。在共同挑戰(zhàn)面前,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能夠跨越語言、文化的差異。中國向日本捐贈口罩時,不僅用中文寫下“霧盡風暖,櫻花將燦”,還引用日本俳句詩人小林一茶的“櫻花樹之下,沒有陌路人”;給伊朗籌集的抗疫物資上,配有中文“中國加油,伊朗加油”;向法國援助的物資上,有三國蜀漢學者譙周的“千里同好,堅于金石”,也有法國作家雨果的名言“團結定能勝利”;捐贈意大利的物資上,既有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神曲》中的“沖破黑暗夜再見滿天星”,也有中國詩歌中關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詩句……古今中外不同的表達,詮釋的都是人類命運與共、同舟共濟、團結互助的智慧和理念。(中國對外捐贈救災物資上所引用的古今中外詩文名句,詮釋了人類命運與共、同舟共濟、團結互助的智慧和理念。)中華文明素有包容的傳統(tǒng),也正是在這樣的文明滋養(yǎng)下,中國人民懂得尊重和欣賞不同文明和文化,更能對其他國家遭遇的疫情感同身受。中國捐贈他國的物資上的寄語,大多汲取了捐贈對象國文化經典,展現出的真誠和善意贏得稱贊。在中國援助韓國的抗疫物資上,印有出自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的“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和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中國捐贈意大利的物資上印有意大利歌劇《圖蘭朵》的歌詞,傳遞著同樣的愛與希望……中外文明的力量,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中國捐贈他國的物資上的寄語,展現出的真誠和善意贏得稱贊。)“科學暫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文明還會到達?!笨挂呶镔Y上的美好寄語,折射出人類文明的亮光,在疫情的陰霾中給人以力量和希望。在這場全球戰(zhàn)疫中,禮敬多彩文明,堅守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理念,付諸團結一致的行動,人類定能贏得共同的勝利。(總結升華,展望期盼。)【難忘主體段】1.這便是漢語自古特有的兼古并新,兼雅并俗的能力,如數百年前的元曲藝術,吸收唐宋以來士文化——詩詞中的格律等“雅元素”進行“俗文化”表達,創(chuàng)造出了如《拜月亭》“這一對繡鞋兒分不得幫和底,稠緊緊軟黏黏帶著淤泥”,《竇娥冤》“莫不是八字里載了一世愁,誰似我無盡頭”此類通俗易懂,卻生動形象,情感哲理皆至深的曲句。文化創(chuàng)新源于實踐,而人民大眾便是實踐的主體,實踐是質樸的,充滿生活氣息的,但是文化的教化使命又要求文化應“雅”,于是以人民群眾為創(chuàng)造主體的語言化便自然而然呈現出了雅俗并舉的特征。這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自然渠道,也是理應固守的規(guī)律,即從人民出發(fā),為人民服務,正如防疫標語,群眾語言的運用以及為人民生命健康著想的目的,有如元曲語言藝術取材于人民生活,服務于人民的娛樂活動。文字誕生之初并無差異,都只是為了寄托人的情感而創(chuàng)造的,對今天的人們而言,或許傳統(tǒng)詩文的再現顯得更加文雅高深,與之相較,“武漢加油”似乎略顯蒼白。但這并不是網上某些人所說的中國人缺乏文化,而是不同情境下文字的合理運用。若“山川異域,日月同天”代表著若干年前兩國的友好往來,于此時再次出現表現了日本對歷史的尊重和與中國的深厚情誼,作為援助物資的標語自是合適;而“武漢加油”則表現出了口號所需的簡潔明了,朗朗上口,能迅速讓民眾們理解和接受,將兩種目的不同的標語相較,也許并不可取。3.先說雅言,這里的雅言指的是古代中國廣泛運用的文言用語。我之所以稱其為“雅言”,正是因為傳統(tǒng)的文言詩文中帶有別具一格的風雅蘊味,只字之間便能傳達出無限的意境與意蘊,工整的句形和深刻的句意能給人帶來視覺與情感的雙重美的體驗。比如疫情標語中的“日月同天”,短短四字,便在享受日與月這樣優(yōu)美意象的同時,領悟到了鄰國的支持和鼓勵,無論是怎樣嚴峻的難關,都一同攜手度過的關懷之情。雅言在傳達心意的同時,更能帶給人美的享受,更能觸動人心。4.雅俗的組合拳各有側重,場合分明。在農村這種信息相對封閉的地域,運用詼諧幽默的俗語,充分體現了漢語的對象性——這些詞語來自民間,在民間的交流之中更易為人接受,讓鄉(xiāng)親們在親切的文字中體會到事態(tài)之嚴重,從而加強防護。而日本友人的引用,恰到好處的體現國家間交流中對文化的尊重,詩詞古文的應用,讓這個溫暖的場面籠上了浪漫美好的色彩,更能堅定中國百姓的戰(zhàn)役決心。所以雅俗包容的漢語,只有分清場景有的放矢,才能煥發(fā)生機。雅與俗的深刻內涵,澆灌友誼,播種希望。俗語以其豐富的生活底蘊向百姓強調防護之重要。5.后一種標語被我稱作“雅”,是因為它引用了詩句,傳承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在直白的、樸素的口頭語不足以承載我們想要藉由文字傳遞的深情時,我們可以回頭看,去五千年長河邊的沙灘上撿拾先民遺留的文學貝殼。日本援華的友好,由王昌齡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傳出;對民生的關切,由鄭板橋的“些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7925-2024氣瓶對接焊縫X射線數字成像檢測
- Tripetroselinin-1-2-3-Tri-6-Z-octadecenoyl-glycerol-生命科學試劑-MCE-1244
- Diethylene-glycol-d8-2-2-Oxybis-ethan-1-ol-d-sub-8-sub-生命科學試劑-MCE-5883
- 2025年度掛車司機運輸合同違約責任與賠償合同
- 2025年度網絡安全行業(yè)競業(yè)限制協議生效細則及數據隱私
- 二零二五年度創(chuàng)業(yè)公司股權分配及股權激勵協議
- 2025年度消防電梯采購與應急救援系統(tǒng)配套合同
- 2025年度水果種植基地農業(yè)保險合同
- 2025年度綠色能源股權合作開發(fā)合同
- 施工現場施工防傳染病制度
- 北京中考英語詞匯表(1600詞匯)
- 20世紀西方音樂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北京大學
- 期末模擬試卷 (試題)-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塑料 聚氨酯生產用聚醚多元醇 堿性物質含量的測定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十二章運動技能學習的反饋
- 食材配送售后服務方案
- 英文版中國故事繪本哪吒鬧海
- 2024年浙江省溫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 《陸上風電場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規(guī)定及費用標準》(NB-T 31011-2019)
- 精神科醫(yī)生培訓課件
- 初三復習資料全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