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獸醫(yī)微生物學緒論及第一章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型微小、結構簡樸、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shù)百倍、數(shù)千倍,甚至數(shù)萬倍才干觀測到的微小生物。2、微生物的種類:三型八大類(三菌四體一病毒)①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完整,如真菌。②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僅有原始核,無核膜、核仁。細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時存在。有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③非細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類微生物。無典型的細胞結構,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核酸類型為DNA或RNA。病毒屬之。3、微生物的特點·體積小、面積大;·代謝能力強,代謝類型多;·生長繁殖快,容易培養(yǎng);·易變異,適應強;·種類多,分布廣。4、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細菌按其外形,重要有:球菌、桿菌、螺旋狀菌。①球菌菌體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據(jù)細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細胞的空間排列狀態(tài)不同,可將球菌分為以下幾種:單球菌、雙球菌、鏈球菌、四聯(lián)球菌、八疊球菌、葡萄球菌等。②桿菌桿菌是細菌中種類最多的類型,因菌種不同,菌體細胞的長短、粗細等都有所差異。桿菌的形態(tài):短桿狀、長桿狀、棒桿狀、梭狀桿狀、月亮狀、竹節(jié)狀等;按桿菌細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則有鏈狀、柵狀、“八”字狀等。③螺旋菌:弧菌、螺菌。5、科赫法則·特殊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查見,健康者中不存在;·該病原菌能被分離培養(yǎng)得純種;·該純培養(yǎng)物接種至易感動物,能導致同樣病癥;·自實驗感染的動物體內能重新獲得該病原菌的純培養(yǎng)。6、細菌的衰老型或退化型:指在不良環(huán)境或老齡期時,細菌會出現(xiàn)與正常形狀不同樣的個體。若將其重新置于正常培養(yǎng)環(huán)境時可恢復正常狀態(tài)。7、細菌的多形性:指處在衰老型或退化型狀態(tài)的細菌即使置于適宜的環(huán)境中生長,其形狀也與正常的不一致,如嗜血桿菌。8、菌落:單個細菌在適當?shù)墓腆w培養(yǎng)基表面或內部,通過一段時間培養(yǎng)后,生長繁殖出數(shù)量巨大的菌體,形成肉眼可見、有一定形態(tài)的群體??捎糜诩毦姆蛛x、純化、計數(shù)和鑒定。9、菌苔:各“菌落”互相連接形成一片。10、細菌活的非可培養(yǎng)狀態(tài)(VBNC):指細菌處在不良環(huán)境條件下,細胞縮成球形,用常規(guī)方法培養(yǎng)不能生長繁殖,但仍是活的一種特殊存在形式,在一定條件下可復蘇,并仍具毒性。11、細菌的結構·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體?!ぬ厥饨Y構:莢膜、S層、鞭毛、菌毛、芽胞。12、磷壁酸的功能·形成表面抗原決定簇的成分;·提高膜結合酶的能力(使細胞壁形成負電荷環(huán)境,以利于吸附鎂離子,維持酶活);·保證革蘭氏陽性致病菌(如A族鏈球菌)與其寄主間的黏連;·構成噬菌體的吸附位點。13、細胞壁①格蘭陽性菌·肽聚糖·磷壁酸②革蘭陰性菌⑴脂多糖(LPS)組成:·類脂A:無種屬特異性,內毒素的重要毒性成分;·側鏈多糖:即菌體抗原,有種、型特異性;·核心多糖:有屬特異性。功能:·可以吸附Ca2+、Mg2+等陽離子;·為噬菌體提供特異性吸附受體。⑵外膜蛋白(OMP):涉及微孔蛋白、脂蛋白。⑶周質間隙14、細胞壁的功能·維持菌體外形和提高機械強度,保護細菌耐受低滲環(huán)境;·阻擋有害物質進入菌體;·維持菌體內外離子平衡;·參與細菌的正常分裂;·表面帶有多種抗原分子,可誘發(fā)機體的免疫應答。15、細菌細胞膜不含膽固醇。16、擬核:細菌不具有成形的核,無核膜、核仁,遺傳物質稱為擬核(核質)。核質由單一密閉環(huán)狀DNA分子反復回旋卷曲盤繞組成松散網狀結構。17、莢膜①概念:某些細菌在其細胞壁外周產生的一層包圍整個菌體、邊界清楚的黏液樣物質,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響細胞的生命活動。②功能·抗吞噬作用:莢膜具有抵抗宿主吞噬細胞的作用,因而莢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抗有害物質的損傷作用:莢膜處在細胞的最外層,可保護菌體避免和減少受有害物質的損傷?!I養(yǎng)物質的貯存場合與廢物排出。18、S層的功能·分子篩和離子通道;·屏障作用,保護細菌;·黏附宿主細胞;·重要的表面抗原。19、鞭毛的功能·是運動器官;·有抗原性;·與致病性有關。20、菌毛·與細菌的運動無關;·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必須用電鏡觀測;·分普通菌毛、性菌毛。21、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L型):細胞壁受損后仍能生長和分裂的細菌。在一般環(huán)境中不耐受菌體內的高滲透壓會漲破死亡,在高滲環(huán)境中仍可存活。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缺失后,原生質僅被一層細胞膜包住——原生質體。革蘭陰性菌肽聚糖層受損后尚有外膜保護——原生質球。將兩個不同的原生質體或原生質球融合并再生成一個細菌的技術,稱原生質體融合技術。22、研究L-細菌的意義⑴診斷困難,由于L-細菌在通常培養(yǎng)條件下不易成功,所以常誤診為非病原體感染;⑵對干擾細胞壁合成的藥物敏感性下降,如青霉素,多黏菌素等;⑶由于細胞壁的少或無,使抗原性下降,L-細菌的感染可逃避正常菌抗體的襲擊而長期存在;⑷與慢性病和一些復發(fā)性疾病有關;用藥——導致L型——對藥不敏感——進一步感染等⑸運用L-細菌是進行細菌的基礎研究。23、革蘭氏染色①原理G+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聯(lián)度大,當乙醇脫色時,肽聚糖因脫水而孔徑縮小,故結晶紫-碘復合物被阻留在細胞內,細胞仍呈紫色。G-菌:肽聚糖層薄,交聯(lián)松散,乙醇脫色不能使其結構收縮,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將脂溶解,縫隙加大,酒精將細胞脫色,呈無色,沙黃(石炭酸復紅)復染呈紅色。②方法細菌標本固定、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生成結晶紫-碘復合物、95%酒精脫色、稀釋的復紅復染。③用途:細菌形態(tài)鑒定、菌種鑒定④意義:鑒別細菌,選擇抗菌藥物,研究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對結晶紫的敏感性,細菌的等電點,指導臨床用藥。24、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成分比較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厚度層次是否含磷壁酸脂多糖對青霉素敏感性對溶菌酶敏感性厚(15~80nm)重要為1層肽聚糖層有無高高?。?0~15nm)2層,肽聚糖層和外膜層無有低或不敏感較低25、芽胞:某些革蘭陽性菌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在菌體內部形成的一個圓形或卵圓形的休眠體。芽胞形成后細菌即失去繁殖能力。①芽胞的結構,由外向內:外衣→外膜→皮質→芽孢壁→內膜→芯髓。②性質:一個細菌只形成一個芽胞,一個芽胞發(fā)芽也只生成一個菌體,細菌數(shù)量并未增長,因而芽胞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與芽胞相比,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體稱為繁殖體(營養(yǎng)體)。③特點·對高溫、干燥、輻射、化學藥物有強大抵抗力?!ず康?、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著色、折光性強?!ぱ堪麅刃玛惔x幾乎停止,處在休眠狀態(tài),但保持潛在萌發(fā)力?!げ皇欠敝称鞴?,一個芽胞萌發(fā)只產生一個營養(yǎng)狀態(tài)的細胞。④意義·對外界不良環(huán)境有強大的抵抗力,是細菌保存生命的一種休眠結構;·消毒的指標是以殺滅芽胞為準(121℃/30min,朊病毒除外);·反恐怖戰(zhàn)爭需要。第二章細菌的生理1、細菌與真核生物新陳代謝的重要區(qū)別·生長和繁殖速度快·運用各種化合物作為能源能力強·營養(yǎng)需求多種多樣·可運用超常流水線合成大分子物質·能產生特殊物質2、細菌物質攝取方式①單純擴散(被動擴散)②促進擴散③積極運送④基團轉位需要載體蛋白和能量,有兩個突出特點:·轉運過程中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重要存在于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中。3、時代時間:一個菌體分裂為兩個菌體所需的時間。4、生長曲線:將細菌接種在液體培養(yǎng)基并置于適宜溫度中,定期取樣檢查活菌數(shù),可發(fā)現(xiàn)細菌生長過程具有規(guī)律性。以時間為橫坐標,以活菌數(shù)的對數(shù)為縱坐標,可得一條生長曲線。5、細菌生長繁殖的四個時期①遲緩期:是細菌來到新環(huán)境的一個適應過程。特點:·代謝活躍,合成并積累所需酶系統(tǒng);·RNA含量明顯增多,但DNA含量無變化;·細菌數(shù)不增長。②對數(shù)期:細菌生長迅速,以恒定速度進行分裂繁殖,活菌數(shù)以幾何級數(shù)增長,達成頂峰,生長曲線接近一條斜的直線。此時病原菌致病力最強,形態(tài)、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較典型,對抗菌藥物的作用較敏感。OD=0.4~0.6認為處在對數(shù)期。③穩(wěn)定期:因營養(yǎng)的消耗、代謝產物的蓄積,細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數(shù)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菌數(shù)與死菌數(shù)大體平衡。細菌的形態(tài)及生理性狀常有改變,格蘭陽性菌此時可染成陰性,毒素、抗生素、芽孢多此時產生。④衰亡期:死菌數(shù)超過活菌數(shù),細菌的菌體變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難以進行鑒定。6、培養(yǎng)基①概念:是人工配制的基質,具有細菌生長繁殖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培養(yǎng)基制成后,要經滅菌解決。②營養(yǎng)條件·基本營養(yǎng)·氧氣:根據(jù)細菌對氧的需求,可分為需楊菌、厭氧菌及兼性厭氧菌·厭氧培養(yǎng)基:是為培養(yǎng)厭氧菌而設計的·溫度:根據(jù)細菌對溫度的適應范圍,可將細菌分為嗜冷菌、嗜溫菌、嗜熱菌·酸堿度:多數(shù)病原菌的最適ph為7.2~7.6,鼻疽伯氏菌偏酸,霍亂弧菌偏堿7、培養(yǎng)基的分類①按營養(yǎng)成分·基礎培養(yǎng)基:基本營養(yǎng)成分·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在基礎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一些其他營養(yǎng)物質,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長因子等②按狀態(tài)·固體培養(yǎng)基:1.5%~2%瓊脂,用于細菌分離純化·半固體培養(yǎng)基:0.5%瓊脂,作穿刺實驗·液體培養(yǎng):擴增純培養(yǎng)的菌體③按功能·鑒別培養(yǎng)基: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觀測細菌生長后的分解底物,從而鑒別細菌。·選擇培養(yǎng)基: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克制一類細菌生長,而有助于另一類細菌生長,從而將后者選擇出來。麥康凱培養(yǎng)基內含膽鹽,能克制革蘭陽性菌的生長,大腸桿菌及沙門菌可生長?!捬跖囵B(yǎng)基:用于厭氧菌的分離、培養(yǎng)和鑒別。將普通培養(yǎng)基放在無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或者使培養(yǎng)基自身成為無氧環(huán)境。庖肉培養(yǎng)基是常用的厭氧培養(yǎng)基之一,其中不含飽和脂肪酸和谷胱甘肽的肉渣起到了還原劑的作用。8、分離培養(yǎng):將標本或培養(yǎng)物劃線接種在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因劃線的分散作用,許多原混雜的細菌在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散開。9、液體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現(xiàn)象·渾濁:大多數(shù)細菌·沉淀:鏈狀生長的細菌·菌膜:專性需氧菌,如結核桿菌、枯草桿菌10、生化反映:細菌對糖、蛋白質的分解能力不同,代謝產物各異,運用生物化學方法鑒別不同細菌稱為細菌的生化反映。重要有氧化酶實驗、VP實驗、甲基紅實驗、吲哚實驗等。11、生物被膜:通常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細菌并非以游離的單個菌體形式存在,而是以群落形式出現(xiàn),這種群落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稱生物被膜。是一種被自身產生的多聚基質包裹著菌細胞的結構群體,是細菌具有保護性的一種生長模式,其結構中具有水和營養(yǎng)物質的通道。12、生物膜的特性①生長速度緩慢且不均一。細菌生物膜是在不利環(huán)境下形成的,環(huán)境變化對其影響較小。在膜表面的細菌,由于營養(yǎng)等因素,分裂較快,體積較大,內層相反。②細菌毒力下降毒力強的細菌形成被膜菌后,一般不會使動物致死。③耐藥性提高④逃逸宿主的免疫監(jiān)視多糖膜能減少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的趨化,使被膜菌與宿主長期共存。13、密度感應(QS):多數(shù)細菌能合成并釋放一種稱為自身誘導素(信息素)的信號分子,胞外信號分子濃度隨細菌密度的增長而增長,達成一個臨界濃度時,信息素會啟動菌體中相關基因的表達,調控細菌的生物行為,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這一現(xiàn)象稱群體感應調節(jié)。14、微生物種群間的關系:互生、共生、拮抗、寄生。15、正常菌群與其宿主之間形成共生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營養(yǎng)、免疫、生物拮抗三方面。16、菌膜?。貉乐苎住⒅卸?、壞死性筋膜炎、心內膜炎。17、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F):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潛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動物。18、感受態(tài):細胞生活周期中一種特殊的生理狀態(tài)。第三章消毒與滅菌1、滅菌:指殺滅物體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的方法。2、消毒:指殺滅物體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只規(guī)定達成消除傳染性的目的,對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并不規(guī)定所有殺死。3、防腐:指阻止或克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4、無菌:指沒有活微生物的狀態(tài)。5、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進入機體或局部環(huán)境的操作技術。6、物理消毒滅菌法:熱力滅菌法、輻射滅菌法、超聲波滅菌法、濾過滅菌法。7、熱力滅菌法:干熱滅菌、濕熱滅菌。①兩者比較同一溫度下,濕熱滅菌效力比干熱滅菌大。因素:·濕熱中細菌菌體蛋白較易凝固;·濕熱的穿透力比干熱大;·濕熱的蒸汽有潛熱存在。②干熱滅菌法·火焰滅菌法·熱空氣滅菌法干熱滅菌器合用于高溫下不損壞、不變質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等。滅菌溫度需160℃維持2h。③濕熱滅菌法⑴煮沸滅菌⑵巴氏消毒法:以較低溫度殺滅液態(tài)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致嚴重損害其營養(yǎng)成分和風味。·低溫維持巴氏消毒法63~65℃/30min·高溫瞬時巴氏消毒法71~72℃/15s·超高溫巴氏消毒法132℃/1~2s⑶流通蒸汽滅菌法:是一種常壓蒸汽消毒法,細菌繁殖體15~30min可殺滅,但芽胞不全被殺滅。⑷間歇滅菌法/丁達爾滅菌法(反復多次流通蒸汽):用于不耐高溫的培養(yǎng)基,如雞蛋培養(yǎng)基、血清培養(yǎng)基、糖培養(yǎng)基的滅菌。⑸高壓蒸汽滅菌8、輻射滅菌法①非電離輻射·可見光線·日光·紫外線波長200~300nm部分有殺菌作用,實驗室常用的紫外線殺菌燈紫外線波長為253.7nm,用于:微生物實驗室、無菌室、手術室的空氣消毒;不能用高溫或化學藥品消毒物品的表面消毒;誘變育種?!ぜt外線:紅外線烤箱·微波②電離輻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χ射線用途:忌熱物品的滅毒消菌、食品保藏和育種等方面。9、超聲波滅菌法目前超聲波重要用于裂解細胞,提取細胞組分。10、濾過除菌法:通過機械、物理阻留作用將液體或空氣中的細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不能除去病毒、支原體以及細菌L型等微生物。11、消毒劑:用于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化學藥品。①分類·使菌體蛋白質變性或凝固,如酚類(高濃度)、醇類、重金屬鹽類(高濃度)、酸堿類;·損傷細菌細胞膜,如酚類(低濃度)、表面活性劑;·干擾細菌的酶系統(tǒng)和代謝,如某些氧化劑、重金屬鹽類(低濃度);·改變核酸的功能,如染料。②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消毒劑的性質、濃度和作用時間;·微生物的污染限度;·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環(huán)境中有機物;·溫度、濕度、酸堿度;·化學拮抗物。12、防腐劑:用于克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化學藥品。13、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類能克制或殺死另一些微生物的物質。14、細菌素:某種細菌產生的具有殺菌作用的蛋白質,只作用于同種不同菌株的細菌及親緣關系相近的細菌。食品防腐領域的應用:細菌素Nisin已被60多個國家批準作為食品添加劑用于食品防腐。15、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意義: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生物或物質傳入實驗室;防止病原微生物等傳出實驗室;實驗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第四章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理1、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體內連續(xù)存在或增殖。2、發(fā)?。翰≡⑸锔腥竞?,對宿主導致明顯的損害。3、病原菌:導致機體發(fā)病的細菌。4、致病性:病原菌在一定條件下,能在宿主體內引起感染的能力稱致病性。致病性是細菌種的特性之一。5、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強弱限度,同一細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同,毒力是菌株的特性。6、基因水平柯赫法則·在致病菌株中檢出某些基因或其產物,而無毒力菌株中無;·有毒力菌株的某個基因被損壞,則菌株的毒力減弱或消除,或將此基因克隆到無毒菌株內,后者成為有毒力菌株;·將細菌接種動物時,這個基因應在感染的過程中表達;·在接種動物檢測到這個基因產物的抗體,或產生免疫保護。7、半數(shù)致死量(LD50):能使接種的實驗動物在感染后一定期限內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8、半數(shù)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實驗動物、雞胚或細胞,但不引致死亡,用ID50表達其毒力。9、干擾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機制①抗吞噬作用·不與吞噬細胞接觸(破壞,鏈球菌溶血素)·克制吞噬細胞的攝取(莢膜、菌毛)·在吞噬細胞內生存(沙門菌、李氏桿菌)·殺死或損傷吞噬細胞②抗體液免疫機制·抗原偽裝或抗原變異,金黃色葡萄球菌、SPA·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嗜血桿菌分泌IgA蛋白酶·逃避補體,克制抗體產生,LPS、OMP、莢膜、S層③內化作用:某些細菌粘附于細胞表面后,能進入吞噬細胞或非吞噬細胞內部的過程。意義:宿主細胞為進入其內的細菌提供了一個增殖的小環(huán)境和庇護所,使細菌逃避宿主免疫機制。也可隨吞噬細胞的游走擴散至其他部位,導致廣泛病變。10、外毒素①概念:某些病原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對宿主細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質,大多數(shù)外毒素在菌體內合成后必須分泌于胞外。②特性·毒性作用極強·有高度的特異性·不耐熱,多數(shù)在60~80℃經10~80min即失去毒性·對宿主不致熱·抗原性強,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③組成·A亞單位:毒素的活性中心,決定毒素的毒性效應·B亞單位:結合單位,協(xié)助A亞單位??蓡为毰c細胞膜受體結合,從而阻斷完整毒素結合細胞。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可作為良好的亞單位疫苗。11、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可用于緊急治療和防止。12、類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通過一段時間可以脫毒,但仍保存原有抗原性,稱為類毒素。13、內毒素①概念:指革蘭陰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細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體后才釋放。②特性·毒性弱,很少致死·致發(fā)熱、腹瀉、嘔吐·耐熱·抗原性較弱,免疫應答局限性以中和毒性③組成·多糖側鏈·核心多糖·類脂A:重要的毒性成分(保守)④檢測·鱟實驗:鱟變形細胞溶解物14、內毒素與外毒素的比較種類內毒素外毒素來源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及部分陰性菌存在部位細胞壁成分、細菌裂解后釋放活菌分泌或細菌溶解后散出化學成分脂多糖蛋白質穩(wěn)定性好,160℃/2~4h破壞差,60~80℃/30min破壞毒性作用較弱,各種內毒素作用大體相同,起休克,發(fā)熱強,對機體組織器官有選擇性,引起特殊臨床表現(xiàn)抗原性弱,能刺激機體形成抗體,但無中和作用,甲醛解決后不能形成類毒素強,能刺激機體形成抗毒素,經甲醛脫毒后能形成類毒素15、機會致病菌: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正常菌群之間,通過營養(yǎng)競爭、代謝產物的互相制約等因素,維持著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平衡關系被打破,本來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細菌可成為致病菌,這類細菌稱機會性致病菌。16、細菌毒力減弱方法·長時間在體外連續(xù)培養(yǎng)傳代·在高于最適生長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在具有特殊化學物質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在特殊氣體條件下培養(yǎng)·通過非易感動物·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17、細菌毒力增強的方法:回歸易感動物。第五章細菌的遺傳變異1、細菌的遺傳:指親代細菌與子代細菌的相似性,它使細菌的性狀保持相對穩(wěn)定,是各種細菌存在的根據(jù)。2、細菌的變異:指親代與子代及子代細菌之間的不相似性,細菌得以發(fā)展進化。3、細菌常見的變異現(xiàn)象·形態(tài)和結構變異·菌落形態(tài)變異·抗原變異·抗性變異·代謝變異·毒力變異4、質粒: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編碼細菌各種重要的生物學形狀。·嚴緊型復制·按轉移的特性,可分為接合性質粒、非接合性質粒·自殺性質?!ご┧筝d體:指具有兩個親緣關系不同的復制子,能在兩種不同的生物中復制。5、轉位因子:是細菌基因組中能改變自身位置的一類獨特的DNA片段。6、毒力島(PAI):指病原菌的某個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結構與功能有別于細菌染色體,但位于細菌染色體之內。7、基因突變:指生物細胞遺傳物質DNA分子結構忽然發(fā)生了穩(wěn)定的可遺傳變化。是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因素。8、基因轉移:外源性的遺傳物質由供體菌進入受體菌細胞內的過程。重組:轉移的基因與受體菌DNA整合在一起。基因轉移和重組的重要方式:轉化、轉導、接合、原生質融合等。9、轉化:供體菌游離的DNA片段直接進入受體菌,使受體菌獲得新的性狀。10、轉導①概念:以溫和噬菌體為媒介,把供體菌的DNA小片段攜帶到受體菌中,通過互換與整合,使受體菌獲得供體菌的部分遺傳性狀。②類型:普遍性轉導(任何)、局限性轉導(特定,λ)·普遍性轉導:被裝入的DNA片段可以是供體菌染色體上的任何部分。(完全轉導,流產轉導)·局限性轉導:為噬菌體所介導的供體菌染色體上個別特定基因的轉導。(特異性轉導)12、接合:是兩個完整的細菌細胞通過性菌毛直接接觸,由供體細菌將質粒DNA轉移給受體細菌的過程。第六章細菌的分類與命名1、古細菌無肽聚糖。2、微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元是種,另一方面是屬。3、菌株:是不同來源的某一細菌的純培養(yǎng)物。4、細菌的命名依據(jù)“國際細菌命名法規(guī)”的規(guī)定,學名用拉丁文,遵循“雙名法”。每種細菌的拉丁文名稱由屬名和種名兩部分構成,屬名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均小寫。5、細菌分類采用傳統(tǒng)的雙歧檢索條目分類法。6、目前公認的細菌分類體系是《伯吉系統(tǒng)細菌學手冊》。7、《國際系統(tǒng)與演化微生物學雜質》是細菌分類命名的世界公認的權威期刊。8、國際公認的菌種保藏權威機構是美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ATCC)。第二十一章病毒的結構1、病毒子:一個形態(tài)和結構上完整的病毒顆粒。2、病毒的特點⑴形體微小,能通過細菌濾器,在電子顯微鏡下才干觀測;⑵沒有細胞構造;⑶每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⑷既無產能酶系,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運用宿主活細胞內現(xiàn)成代謝系統(tǒng)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⑸對抗生素不敏感,對干擾素敏感;⑹以復制方式繁殖。3、痘病毒最大,圓環(huán)病毒最小。4、動物病毒中螺旋對稱的病毒均屬有囊膜的單股RNA病毒。5、除痘病毒外,所有脊椎動物DNA病毒均為20面體。6、病毒的化學組成:核酸、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其他組成。7、核酸的特點⑴病毒只含一種核酸。構成病毒體的芯髓;⑵核酸類型多樣化;⑶分子量小,基因組結構簡樸,所含基因組數(shù)目少;⑷病毒基因組核酸復制多樣化;⑸病毒核酸更容易受宿主細胞的影響而發(fā)生基因突變和重組;⑹有些病毒去除囊膜和衣殼,裸露的DNA或RNA也能感染細胞,這種核酸稱傳染性核酸。8、感染性核酸具有條件·病毒核酸能作為mRNA或能運用宿主細胞的RNA聚合酶轉錄病毒的mRNA;·病毒核酸不分節(jié)段。9、將mRNA的堿基序列作為標準,與其相同的稱正股,與其互補的稱負股。某些病毒(布尼病毒、砂粒病毒)部分為正負鏈,稱為雙向。10、核酸可分單股或雙股、線狀或環(huán)狀、分節(jié)段或不分節(jié)段。11、擬病毒又稱類類病毒,衛(wèi)星RNAs。指一類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缺陷類病毒。擬病毒極其微小,僅由裸露的RNA(300~400個核苷酸)或DNA組成。是一種環(huán)狀單鏈RNA。被侵染的植物病毒被稱為輔助病毒,擬病毒必須通過輔助病毒才干復制。12、蛋白質①結構蛋白:指構成一個形態(tài)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所必需的蛋白質。是構成病毒衣殼的所有成分和囊膜的重要成分。②非結構蛋白:指由病毒基因組編碼,在病毒復制或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結合于病毒顆粒中的蛋白質。③蛋白質功能·保護病毒核酸,使其免受核酸酶或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壞;·參與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決定病毒對宿主細胞的親嗜性;·抗原性:誘導特異性抗體、致敏淋巴細胞。13、脂類、糖類·重要存在于囊膜中,脂溶劑可去除囊膜,使病毒喪失活性;·來自宿主細胞,與囊膜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細胞的作用有關。14、病毒的命名要由公認的國際專家小組負責不用拉丁文雙名法,而用英文或英語化的拉丁文,只用單名,目、科、屬分別用拉丁文后綴“-virales”、“-viridae”及“-virus”。15、類病毒:沒有蛋白質外殼的病毒,由環(huán)狀RNA分子組成,在植物中發(fā)現(xiàn)。16、擬病毒:指一類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缺陷類病毒。17、感染性核酸:是由病毒質粒或感染細胞中分離出的具感染性的核酸。18、朊病毒:只含傳染性蛋白,無核酸。第二十二章病毒的復制1、復制:病毒在活細胞內,以其基由于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別合成病毒基因及蛋白質,再組裝成完整的病毒顆粒。2、復制周期:從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開始,通過基因組復制和病毒蛋白合成,到釋放子代病毒的全過程。3、病毒的復制周期:吸附和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和釋放。4、隱蔽期:病毒侵入易感細胞后的短時間內完全消失,細胞內也找不到。該感染的病毒顆粒,直到新的病毒子出現(xiàn)為止,這一段時間稱為病毒復制的隱蔽期。生物合成階段,病毒處在隱蔽期。5、感染比:在一個系統(tǒng)中,感染病毒細胞數(shù)與細胞總數(shù)之比。6、病毒的一步生長曲線:在幾乎100%感染比體系中,一種病毒幾乎同時感染所有細胞,并進行病毒復制。這種同步復制繪制出的病毒生長曲線,稱病毒的一步生長曲線。7、某些病毒能凝集紅細胞,稱為病毒的血凝作用。8、病毒的特異抗體可克制其血凝作用,稱為血凝克制作用。9、血吸附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血凝作用,是將紅細胞吸附于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表面。10、根據(jù)病毒基因組如何轉錄稱mRNA、如何指令合成蛋白質,病毒的生物合成過程可基本歸于6大類:雙股DNA病毒、單股DNA病毒、單正股RNA病毒、單負股RNA病毒、逆轉錄病毒、雙股RNA病毒。11、病毒的mRNA是多順反子。第二十三章病毒的遺傳與進化1、突變:指基因組中核酸堿基順序上的化學變化,可以是一個核苷酸的改變,也可以是成百上千個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2、回復突變(第二位點突變或基因內校正):突變體通過第二次突變又完全或部分地恢復為本來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由于它的表現(xiàn)型效應被基因組第2位點的突變克制,所以又稱克制突變。3、缺損型干擾(DI)突變株:是一種缺失突變的產物。自身不能復制,在親本野生株作為輔助病毒存在時才干復制,但又干擾親本病毒的復制,導致后者數(shù)量減少。4、DI突變株特點⑴含正常的衣殼蛋白質⑵只含正?;蚪M的一部分⑶只在正常同源病毒同時存在時繁殖,這時同源病毒成為輔助病毒⑷特異性干擾同源病毒的繁殖,經連續(xù)傳代后,DI顆粒增多5、表型變異·毒力變異·抗原性變異(抗體逃逸變異株)·空斑變異(空斑變異株)·條件致死性突變株6、DNA病毒復制具校正功能,RNA復制缺少校正機制,病毒RNA復制的錯誤率遠高于病毒DNA。7、分子內重組:將兩個有親緣關系但生物學性狀不同的毒株感染同一宿主細胞,可發(fā)生核酸水平上的互換,產生兼有兩親本特性的子代,稱重組。8、重配:對于分節(jié)段的RNA病毒,通過互換RNA節(jié)段而進行的重組稱重配。9、補償作用:指在感染的細胞中,病毒蛋白之間由于互相作用的結果,拯救了一種或兩種病毒或增長了病毒的產量。10、表型混合①概念:兩種病毒混合感染后,一個病毒的基因組偶爾裝入另一病毒的衣殼內,或裝入兩個病毒成分構成的衣殼內,發(fā)生表型混合。②特點·兩株病毒混合感染時,裝配過程發(fā)生錯誤形成;·重要表現(xiàn)為耐藥性,抗原性等改變,基因并未改變,改變的生物學形狀不能遺傳。11、基因型混合:指兩種病毒的核酸偶爾混合裝在同一病毒衣殼內,或兩種病毒的核衣殼偶爾包在一個囊膜內,但它們的核酸都未重組合,所以沒有遺傳性。第二十四章病毒與細胞間的互相作用1、病毒是嚴格的細胞內寄生微生物,培養(yǎng)病毒必須用細胞。根據(jù)病毒的不同選用敏感動物(動物接種)、雞胚(雞胚接種)或離體細胞進行分離培養(yǎng)(細胞培養(yǎng))。2、動物接種的優(yōu)缺陷①優(yōu)點:不需要復雜的儀器設備、技術簡樸、易成功②缺陷:個體差異大、價格昂貴、數(shù)量有限、需要隔離畜舍3、雞胚接種的優(yōu)缺陷①優(yōu)點:技術簡樸、來源充沛、價格低廉、數(shù)量可大、不需特殊設備②缺陷:很多病毒不能適應(重要是哺乳動物的病毒)4、細胞培養(yǎng):指運用機械、酶或化學方法使動物組織或傳代細胞分散成單個乃至2~4個細胞團懸液進行培養(yǎng)。①優(yōu)點⑴每個細胞生理特性基本一致,對病毒易感性相等⑵無個體差異,準確性和反復性好⑶可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⑷細胞培養(yǎng)自身就能顯示病毒的生長特性⑸應用空斑技術可進行病毒的克隆化②細胞的類型根據(jù)細胞來源、染色體特性及傳代次數(shù),可分為三種類型:⑴原代細胞:動物組織經胰蛋白酶消化解決,使細胞分散而得到的細胞。⑵二倍體細胞株:將長成單層的原代細胞消化分散成單個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傳代,其染色體數(shù)與原代細胞同樣,保持其二倍染色體數(shù)目的細胞,稱為二倍體細胞。⑶傳代細胞系:能在體外連續(xù)增殖傳代的細胞,大多數(shù)由癌細胞或二倍體細胞突變而成。5、細胞培養(yǎng)的方法⑴靜置培養(yǎng):實驗室常用,細胞懸液裝瓶,5%CO2溫箱靜置培養(yǎng),細胞沉降并貼附在玻面上生長分裂,最后長成單層。⑵旋轉培養(yǎng):大規(guī)模生產疫苗,細胞在玻瓶內生長時,玻瓶不斷緩慢旋轉,細胞貼附于玻瓶四周,長成單層。⑶懸浮培養(yǎng)⑷微載體培養(yǎng)6、細胞病變效應(CPE):由病毒感染導致的細胞損傷,在光學顯微鏡下觀測。⑴細胞圓縮,如痘病毒和呼腸孤病毒等;⑵細胞聚合,如腺病毒;⑶細胞融合形成合胞體,如副粘病毒和皰疹病毒;⑷有些病毒能形成包涵體。7、合胞體:病毒感染后導致感染細胞及相鄰細胞細胞膜融合的產物,表現(xiàn)為若干細胞的相鄰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 2025版菌類食品電商平臺傭金結算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學校體育設施清潔合同補充協(xié)議書2篇
- 2024母子企業(yè)資金借用協(xié)議樣本版
- 2024年度融資擔保業(yè)務擔保欠款合同模板3篇
- 2025版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銷售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合同范本2篇
- 城市更新資金籌措與投資模式
- 2024年采購合同范本:包括產品規(guī)格、數(shù)量與交付期限
- 2024年砂礫石材料采購標準協(xié)議模板
- YY/T 0338.1-2002氣管切開插管 第1部分:成人用插管及接頭
- GB/T 32491-2016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樹脂管及管件長期靜水壓試驗方法
- 書名號測試的文檔
- 交大醫(yī)學院研究生現(xiàn)代免疫學基礎和進展《免疫學原理》考試重點
- 全文解讀改革開放簡史專題解讀
- 熱電廠工程燃煤系統(tǒng)施工方案
- 福建省南平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明細及行政區(qū)劃代碼
- 會計專業(yè)工作簡歷表(中級)
- 金融科技課件(完整版)
- 中國建筑史經典題型
- 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分級保護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