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歷史匯編:百家爭鳴_第1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歷史匯編:百家爭鳴_第2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歷史匯編:百家爭鳴_第3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歷史匯編:百家爭鳴_第4頁
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歷史匯編:百家爭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12019-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歷史匯編百家爭鳴一、選擇題1.(2021·北京懷柔·七年級期末)某同學整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其中對應正確的是(

)A.道家——主張兼愛、非攻 B.儒家——順其自然C.墨家——主張仁政、禮治 D.法家——中央集權2.(2021·北京懷柔·七年級期末)下面是小李同學收集的一些名言,他要了解的歷史人物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驗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虻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3.(2021·北京西城·七年級期末)《論語·為政》中說道,“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種主張出自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4.(2021·北京西城·七年級期末)下圖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思想學派關系圖,從中可以看出A.各學派以血緣為聯(lián)系紐帶 B.各思想學派之間等級森嚴C.各學派之間相互學習借鑒 D.諸子百家均師出同一師門5.(2021·北京延慶·七年級期末)一位同學在分析“百家爭鳴”影響時制作了下表。表中內容反映出“百家爭鳴”A.推動了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濟的繁榮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發(fā)展C.對后世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D.脫離現(xiàn)實,禁錮人們的思想6.(2021·北京延慶·七年級期末)某中學課題組在探究“春秋戰(zhàn)國歷史”的過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圖)。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A.社會大變革的時代B.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D.民族關系的發(fā)展7.(2021·北京海淀·七年級期末)探究因果關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技能。根據(jù)圖片所示,表中應填入()①鐵犁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②少數(shù)民族政權,入主中原③農民起義頻繁,社會動蕩④為富國強兵,各國紛紛變法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8.(2020·北京延慶·七年級期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逼渖鲜鲅哉撌茿.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莊子9.(2020·北京大興·七年級期末)下列主張中屬于道家思想的是A.“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B.“兼愛”“非攻”C.“無為而治” D.“仁者愛人”“為政以德”10.(2020·北京朝陽·七年級期末)以下“百家爭鳴”的內容反映出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主張仁愛、禮治順應自然互愛互利、節(jié)儉以法治國A.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思想繁榮的局面 B.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C.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私學興起并發(fā)展 D.秦國采納法家思想完成了統(tǒng)一11.(2020·北京朝陽·七年級期末)孔子曾對弟子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這反映出孔子A.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 B.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C.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12.(2020·北京石景山·七年級期末)“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有格?!边@句話體現(xiàn)了孔子的哪種思想主張?A.仁者愛人 B.以德治國 C.有教無類 D.因材施教13.(2020·北京東城·七年級期末)利用表格進行知識梳理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表中的觀點與學派對應有誤的一項是選項觀點學派A.“兼相愛,交相利”墨家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儒家C.“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家D.“以法為教”兵家A.A B.B C.C D.D14.(2020·北京東城·七年級期末)習近平主席曾用“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勸勉官員多讀書、修政德;用“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官員反省自身、清廉務實;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寄望官員多思考、多實踐。這些引言均出自A.《道德經(jīng)》 B.《春秋》 C.《論語》 D.《孟子》15.(2020·北京房山·七年級期末)歌詞:“看我華夏禮儀之邦,仁義滿懷愛無疆”,反映了哪一學派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6.(2020·北京門頭溝·七年級期末)某校學生開展中國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設計活動,如圖明信片設計稿的主題是()A.科學技術發(fā)達 B.百家爭鳴出現(xiàn)C.地方書院興起 D.儒家學派形成17.(2020·北京平谷·七年級期末)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罅Υ龠M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笨鬃拥南铝杏^點中,最能體現(xiàn)報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溫故知新C.有教無類 D.仁者愛人18.(2020·北京大興·七年級期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派紛呈。其主張能體現(xiàn)題表所示內容的學派是()

層面

日常規(guī)范

個人

用禮儀規(guī)則來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錯誤

家庭

父母健在時,要對他們表示尊敬和愛戴

政府

君主遵守禮儀規(guī)則,臣民就聽從他召喚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二、綜合題19.(2020·北京石景山·七年級期末)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期?!竞暧^概覽——時代特征】材料一(1)依據(jù)材料一,將相關史實按時代特征進行歸類,完成表格。序號時代特征大動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不斷,帶給百姓無盡災難,使得社會動蕩不安。【歷史聚焦——商鞅變法】材料二對商鞅變法的評價觀點1秦朝丞相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說到:“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yè)”。觀點2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說到: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①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②。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域,而弱者喪社稷?!弊⑨專孩俦荆褐复r業(yè)。②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廢除井田制,奴隸制也被廢除了,身份等級的劃分亂了法度。(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上述兩種觀點。(3)結合所學,說明應如何評價歷史上的變法?【抽絲剝繭——探尋聯(lián)系】材料三東周社會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東周列強紛爭形成的無政府狀態(tài),使中國人感到政治和社會問題格外突出和迫切。中國早期哲學家中的一些人,往往周游各國,如果得到某一國君的賞識,便為之出謀劃策。各種學術流派形成,這些思想家的一言一行經(jīng)過他們的弟子加工、補充后,逐漸成為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摘編自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然而學術、思想空前繁榮,并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明其內在聯(lián)系。20.(2020·北京順義·七年級期末)王陽同學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為題進行探究學習,請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1)結合所學,概括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田間縱橫的小路),急(積極)耕戰(zhàn)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稘h書食貨志》(2)結合所學,說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歸納“商君”改革的兩項措施與秦國崛起的關系。材料三

代表人物觀點主張所屬學派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①孔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②墨子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③韓非子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成勢也。④(3)結合材料與所學,將上表補充完整。(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特征。

參考答案1.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家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D項正確;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排除A項;儒家主張實行“仁政”、“禮治”,排除B項;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排除C項。故選D項?!军c睛】2.B【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面對當時社會的動蕩,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要求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他反對苛政,認為統(tǒng)治者只有實行德政,使人民心悅誠服,社會才會穩(wěn)定,再結合題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可知,B項正確;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主張“無為而治”,排除A項;墨子是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他還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jié)儉,排除C項;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依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排除D項。故選B項?!军c睛】3.C【詳解】“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意思是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國家,自己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安然處在自己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huán)繞著它,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句話出自論語,是儒家學派的主張,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本題選C。4.C【詳解】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各學派的代表人物都與其他學派存在著師徒關系,不同學派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這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學派之間相互學習借鑒,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本題選C。5.C【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鐵器牛耕的推廣促使舊的經(jīng)濟制度瓦解,封建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根據(jù)所學可知,百家爭鳴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事件,儒家思想在漢武帝時期成為正統(tǒng)思想,故B選項不符合題意。根據(jù)材料可判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部分來源于百家爭鳴時期各個學派的主張。故C選項符合題意。D選項,根據(jù)所學可知,百家爭鳴思想沒有禁錮人們的思想。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故選擇C。6.A【詳解】根據(jù)題干的關鍵信息“春秋戰(zhàn)國歷史”和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改革;鐵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工具的變革;百家爭鳴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領域的變革。所以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B項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漢時期;C項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指的是隋唐時期;D項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指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所以A項符合題意,故選A。7.D【詳解】根據(jù)題干可知,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結果中的重大轉型指的是奴隸制瓦解和封建制度建立,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除了題干中的因素還包括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各國的變法,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標志的鐵制農具、牛耕的出現(xiàn)和推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政權是漢族政權,而不是少數(shù)民族。導致社會動蕩的是諸侯爭霸與兼并戰(zhàn)爭。符合題意的是①④,故選D。8.B【詳解】根據(jù)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出自孔子的《論語》,這一著作記錄了孔子的言論.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將其言行整理成《論語》一書,選項B符合題意;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選項A不符合題意;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選項C不符合題意;莊子主張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B。9.C【詳解】春秋時期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反對統(tǒng)治者過多的干預人民,故C符合題意。A出自兵家孫子;B出自墨家墨子;D出自儒家孔子,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A【詳解】依據(jù)題干圖表信息可知,戰(zhàn)國時期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fā)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故A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私學興起并發(fā)展、秦國采納法家思想完成了統(tǒng)一,故BCD排除。故此題選A。11.D【詳解】依據(jù)題干信息“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可知,此內容反映了孔子針對不同學生特點進行教育,體現(xiàn)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故ABC排除。故此題選D。12.B【詳解】根據(jù)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有格?!边@句話的意思是為政以德,體現(xiàn)了孔子以德治國的思想主張,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D【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張“以法為教”,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奠定了理論基礎,故D錯誤,符合題意。ABC均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D。14.C【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它的著作是《論語》,主張“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故C符合題意?!兜赖陆?jīng)》是道家代表作;《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孟子》系語錄體著作,十四卷,戰(zhàn)國時代孟子與其弟子萬章等編著,約成書于戰(zhàn)國中后期。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15.B【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鬃拥暮诵乃枷胧恰叭省?,主張“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所以B項符合題意;A項主張“無為而治”,C項主張“兼愛”“非攻”,D項提倡法治。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6.B【詳解】依據(jù)題干明信片信息可知,圖中人物孔子、孟子、墨子、韓非都是百家爭鳴時期的重要人物,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明信片設計稿的主題是百家爭鳴出現(xiàn),故B符合題意;科學技術發(fā)達、地方書院興起、儒家學派形成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7.C【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的準確識記。由材料里“……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可以得出報告的精神是:教育要公平;依據(jù)已學知識可知大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創(chuàng)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庭聘夫,廣收門徒,認為有教無類,正體現(xiàn)了報告的精神,故選C??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8.B【詳解】本題考查儒家學派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仁”和“禮”,主張用道德規(guī)范來教育人民。墨家主張“兼愛”和“非攻”,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法治。因此,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9.(1)(序號與時代特征匹配;時代特征概括,即大發(fā)展或大變革;對特征的解釋,兩個時代特征答出其中一個即可得分)序號時代特征①⑥②④大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xiàn)并推廣,極大地促進了農業(yè)生產力的提升。③⑤大變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實行變法,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2)觀點1: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為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持肯定贊揚的態(tài)度。觀點2:先肯定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或“傾鄰國而雄諸侯”,同時也批評商鞅變法加劇了貧富懸殊與兼并戰(zhàn)爭,影響了社會安定。(3)要辯證分析;要多角度評價;要把變法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要看變法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是否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任意答出2點即可得分。)(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化加劇,社會動蕩,舊制度日漸崩潰;以老子和孔子為代表的士人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既互相抨擊又取長補短,形成學術思想空前繁榮的局面。(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關鍵是能闡明各學派提出政治主張的目的就是解決社會問題)【詳解】(1)根據(jù)材料一可知,時代特征是大動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不斷,帶給百姓無盡災難,使得社會動蕩不安的有材料①⑥;材料②④體現(xiàn)的是大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xiàn)并推廣,極大地促進了農業(yè)生產力的提升;材料③⑤體現(xiàn)的是大變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實行變法,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2)根據(jù)材料二對商鞅變法的評價,觀點1認為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為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持肯定贊揚的態(tài)度;觀點2認為先肯定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或“傾鄰國而雄諸侯”,同時也批評商鞅變法加劇了貧富懸殊與兼并戰(zhàn)爭,影響了社會安定。(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評價歷史上的變法要辯證分析、要多角度評價、要把變法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要看變法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是否推動社會的發(fā)展。(4)根據(jù)材料三“東周社會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東周列強紛爭形成的無政府狀態(tài),使中國人感到政治和社會問題格外突出和迫切。中國早期哲學家中的一些人,往往周游各國,如果得到某一國君的賞識,便為之出謀劃策。各種學術流派形成,這些思想家的一言一行經(jīng)過他們的弟子加工、補充后,逐漸成為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化加劇,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