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名詞解釋整理_第1頁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名詞解釋整理_第2頁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名詞解釋整理_第3頁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名詞解釋整理_第4頁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名詞解釋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史》復習題——名詞解釋及答案1.《詩經》1.《詩經》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全書共305篇,按音樂的不同劃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分,成書于春秋中期,反映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將近500年的社會狀況。它在先秦只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才被稱為“詩經”。2.“六義”2.“六義”(或"六詩”)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三類是《詩經》的分類;賦、比、興三類是《詩經》常用的藝術手法。3.《春秋》3.《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經過了孔子的修訂。它非常簡括地記錄了魯國及周王朝、其它諸侯國的歷史事件,始于魯隱公元年(前722),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1)。4.“春秋三傳”4.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傳》(又稱《左傳》)、公羊高的《春秋公羊傳》(又稱為《公羊傳》)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傳》(又稱《谷梁傳》)。5.《論語》5.中國古代“四書”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門人編訂而成的,是專門記錄孔子與時人言行的一部書,為語錄體著作。全書凡20篇,為我們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6.楚辭6.戰(zhàn)國中后期,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詩體。到了漢代,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訂成一部書,也稱楚辭。楚辭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離騷》。7.散體大賦7.以狀物為主,鋪排摹繪,夸飾文采,如枚乘的《七發(fā)》、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等,這類作品是一般所說的“大賦”或“漢賦”的典型。8.抒情小賦8.東漢中后期,漢賦出現了一種句法類于大賦但篇幅比較短小、鋪敘摹繪的成分減少而抒情成分極大增加的賦作,如張衡《歸田賦》、趙壹《刺世疾邪賦》禰衡《鸚鵡賦》等,這類作品一般稱為“抒情小賦”,是漢賦發(fā)展的新趨向。9.漢樂府9.漢代一種音樂機構的名稱。它的主要職責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把漢樂府機關所保存的詩歌也稱"樂府”,所以樂府就成了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10.《史記》10.作者是西漢人司馬遷。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記人為中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記錄了中國古代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魯迅評之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的出現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國正史的寫史體例,同時對后代傳記文學也產生了深刻影響。11.《古詩十九首》11.“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梁人蕭統(tǒng)的《文選》之中,這十九首古詩都是漢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時所作,它代表了東漢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鐘嶸評之曰:“一字千金”。劉勰《文心雕龍》評之為“五言之冠冕”。13.建安風骨13.在漢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現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多反映社會動亂、民生疾苦與個人的理想抱負,形成了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藝術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14.新體詩14.南朝齊、梁年間,以理論為指導,講求聲律的新體詩。因形成于永明年間,故又稱“永明體”。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謝眺等人。它的出現為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和創(chuàng)作的基礎。15.駢文15.駢文是一種具有均衡對稱之美的文體。它實際上是廣義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與散體單行的狹義的散文相對比而有明顯區(qū)別。駢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對偶、用典、聲律、辭藻。16.志怪小說16.魏晉南北朝時代小說的一種類型,專記幽冥怪異、神靈報應、人間奇異,深受佛教故事、巫士和方士影響。代表作品是干寶的《搜神記》。17.游仙詩17.游仙詩的淵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為詩名,則始于曹植《游仙詩》。游仙詩內容向有兩種不同傾向:一種純寫求仙長生之意,另一種則是憤世嫉俗之言。18.玄言詩18.玄言詩的特點在內容上是以談論老莊玄理為主,少數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達上則是抽象玄虛,淡乎寡味。19.吳歌19.吳歌主要產生于當時首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一帶的江南地區(qū),是南朝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皡锹曤s曲并出江南,東晉以來稍有增廣。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蓋自永嘉以后,下及梁陳,成都建業(yè),吳聲歌曲起于此?!保ā稌x書?樂志》)20.西曲20.西曲采自長江中游及漢水兩岸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zhèn)荊郢樊鄧(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鄧縣)一帶?!拔髑璩鲇谇G郢樊鄧之間,而其聲節(jié)送和與吳歌亦異,故依其方俗而謂之西曲?!保ā稑犯娂肪硭氖咭豆沤駱蜂洝罚?1.宮體詩21.出現在齊梁之際、盛行于梁陳時代的一種詩歌。在形式上講求聲律、對偶、辭采,風格輕艷麗靡;在內容上,以寫閨閣情懷和描寫女性為主。22.初唐四杰22.初唐時期詩壇上出現的以“文章齊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詩人,他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又稱“王楊盧駱”。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大大擴大了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與題材,并把詩歌從宮廷引向市井,從京都引向邊塞荒漠。在藝術上有博大之象。對唐詩發(fā)展有巨大推動作用。23.上宮體23.唐初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其特色為“綺錯婉媚”。上官儀還總結了前人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經驗,提出了“六對”、“八對”之說,從而芊富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技巧。上官體在唐詩發(fā)展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24.王孟24.唐代詩人王維、孟浩然的并稱。二人都善用五言詩描寫自然景物,詩歌藝術風格也相似。25.高岑25.唐代詩人高適、岑參的并稱。二人都長于寫邊塞詩,風格相似。26.新樂府運動26.中唐以后,社會矛盾日趨尖銳,以白居易、元稹等為代表的一批詩人,有感于藩鎮(zhèn)割據、政治腐敗等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要求改革政治,用詩歌宣傳自己的主張。大量創(chuàng)作“即事名篇”的新題樂府詩,以反映民瘼,諷諭時事,于是新樂府運動應運而生。最早創(chuàng)作新樂府詩的是李紳。他曾作《新題樂府》二十篇。元稹見后,和作十二篇,即《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白居易在元稹的基礎上擴充為五十首,名日《新樂府》。較早創(chuàng)作新樂府詩的詩人有張籍、王建,后人稱之為“張王樂府”。27.唐傳奇27.唐代文言小說的名稱。這種小說的內容、情節(jié)往往離奇曲折,故稱之為傳奇。最早把這種文言小說稱之為“傳奇”的是唐末裴硎,他把自己的傳奇作品集命名為《傳奇》。后來就把這種用文言文寫成的小說稱為”傳奇”。唐傳奇是文人有意識創(chuàng)作小說的開始。它雖是在六朝志怪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標志著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28.花間派28.后蜀趙崇祚編輯了一個詞集,名為《花間集》,其中收錄了十八位詞人的五百余首詞作。詞風多為濃艷香軟,內容多為離別相思和男歡女愛。后人稱集中的作家為“花間派”。該派繼承了溫庭筠的詞風,重要詞人有韋莊、歐陽炯等,對后世詞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9.溫韋29.花間詞人溫庭筠和韋莊。二人都是花間派的代表詞人,故并稱為“溫韋”。其實二人詞風不盡相同。溫詞濃艷,韋詞清麗;溫詞縝密,韋詞疏淡;溫詞含蓄,韋詞直率。30.西昆體30.西昆體是宋初影響極大的重要文學流派。它有廣狹二義,狹義的西昆體單指其近體律詩,廣義的西昆體兼指其四六文?!拔骼ァ敝且騽?chuàng)始諸人在秘閣唱和詩集稱《西昆酬唱集》?!赌绿熳觽鳌吩疲骸疤熳由诶鲋?,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謂冊府?!睋耍笕朔Q帝王藏書的秘閣為玉山、冊府,西昆指玉山?!段骼コ瓿饭彩赵娙耸呶唬辔骼ソ?,而以楊億、錢惟演、劉筠為魁首。楊、劉齊名,當時影響很大。31.詩文革新運動31.北宋中葉,歐陽修登上文壇,學作古文,倡導古文運動,并很快成為文壇領袖。他不遺余力地褒獎提攜王安石、曾鞏和三蘇,在明確理論指導下積極從事古文創(chuàng)作,形成了浩大的聲勢,確立了古文在散文領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領域的革新也影響到詩歌創(chuàng)作,作詩也講“氣格”,出現了"以文為詩"的現象,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風。人們把這場有力推動宋代文學發(fā)展、使宋文、宋詩都能夠自具面目而獨樹一幟的文學變革稱為詩文革新運動。32.江西詩派32.江西詩派因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此圖是呂本中早年一時興到之作。圖中首列黃庭堅,次列陳師道等,共二十五人。列入圖中的人物,主要是黃庭堅的追隨者和與呂本中有較密切關系的人,主觀色彩較濃?!蹲谂蓤D》顯示江西詩派的性質特色有三:一是此詩派為觀念性的社集,而非實際之聚會;二是以風格和師承為判斷的根據,而非地域之劃分,入詩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詩派是元祐學的一部分,是作為“紹述”政治的對立物而發(fā)展起來的,其盛衰與政局有密切關系。江西詩派的發(fā)展可分為發(fā)展期、全盛期與衰落期。33.誠齋體33.楊萬里,號誠齋,他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被稱為“誠齋體”?!罢\齋體”以師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詩,具有想象新奇風趣,語言通俗明快,風格流轉圓活的特點?!罢\齋體”中以絕句最為出色。34.蘇辛詞派34.北宋的蘇軾,首開宋詞中的豪放詞派。南宋偉大愛國詞人辛棄疾,一生以英雄自詡,其稼軒詞充分表現了他的英雄抱負,襟懷磊落,慷慨淋漓,將氣高天下的東坡詞風在南宋發(fā)揚光大,加之與當時渴望恢復的國勢民情相推移磨蕩,又與南渡初期的張元干、張孝祥諸家的詞風相翕合,又有陳亮、劉過等詞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氣勢磅礴、悲涼感憤的蘇、辛詞派。35.稼軒體35.辛棄疾號稼軒。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氣慨的詞人,才氣縱橫,筆力超拔。他的詞不僅內容豐富,在藝術上馳騁百家,轉益多師,而且有極大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詞,以經子詩賦之語入詞,以詞說理,帶來了詞體的大解放。無論作長調或小令,都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才情和體現了自己的人格。他繼蘇軾之后極大地開拓了詞境,使詞在與樂分離之后,仍能夠作為一種內容充實、形式多樣化的新體格律詩獨立存在。他的詞不僅“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而且“色羅萬象”。這種在宋代詞壇別開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溫婉嫵媚,而以豪放悲壯為主導風格的詞,人們稱之為“稼軒體”。36.辛派詞人36.指的是南渡前后詞風與辛棄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棄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張元干、張孝祥等,也包括和辛棄疾同時或后于辛棄疾、在作詞方面追步辛棄疾的作家陳亮、劉過等人。他們都以濃郁的愛國激情和慷慨悲壯的詞風,共同促成了蘇、辛詞派的形成,成為詞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宋詞的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37.永嘉四靈337.“永嘉四靈”是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溫州)的四位詩人:徐璣,號靈淵;徐照,字靈暉;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由于他們四人的字號中均有一“靈”字,故謂之“四靈”。他們又都是永嘉人,詩風極為相似,且都由葉適鼓吹而聞名于世,故謂之“永嘉四靈”?!八撵`”以宗唐為號召,實則學習晚唐賈島、姚合的晚唐體,詩風清苦冷僻??坍嬏醵饔诶w巧,但以白描作詩,清新流麗,矯宋人長篇論理之陋習,在文學史上可謂功過參半。38.江湖派38.江湖詩派是南宋后期繼永嘉四靈而興起的一個詩派。江湖本是隱士布衣的棲游之地,江湖詩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官宦,登顯祿者極少。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迸退失據,他們只得流轉江湖,靠獻詩賣藝維持生活,或游走干謁卿相權貴之門,或結友招群于市井鄉(xiāng)間,結詩社,推盟首,在相互唱和酬詠中消磨歲月,無形中形成一種彼此相近的作詩習氣。當時有書商陳起與江湖詩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詩集》、《續(xù)集》、《后集》等書。后人以《江湖集》內詩氣味皆相似,故稱之日江湖派。39.諸宮調39.指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首尾一韻的短套,再用不同宮調的短套聯綴成長篇的說唱體文學形式,它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采用唱歌與說白相間的方式演說故事,基本上屬于敘事體。40.元雜劇41.散曲41.在元代,散曲一般稱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又叫“葉兒”,按不同的宮調曲牌創(chuàng)作,曲調不同,字數和句式也不一樣。套數又稱套曲,由兩支以上同宮調曲牌的曲子聯綴而成,曲牌間的聯系有一定的順序,曲詞須一韻到底,結尾時有“煞調”或“尾聲”。作為一種起源于民間新聲音樂文學,散曲具有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恃點,“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為當時極為流行的雅俗共賞的新詩體。42.元曲四大家42.“元曲四大家”指的是關、馬、鄭、白。在《中原音韻》里,周德清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和馬致遠并列,稱為"關、鄭、白、馬",這就是后來人們常說的“元曲四大家”。此四人在元曲創(chuàng)作上,都有頗為突出的成就。43.元詩四家43.元大德、延祐年間,虞集、楊載、范槨、揭傒斯四人因有文才人選翰林院,在京師成為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稱譽詩壇,史稱元詩四家。其中,虞集在元代中期文壇名聲最著,他不僅能詩文,且為當時服膺程、朱理學的道學家,是官方認可的正統(tǒng)儒家文學思想的鼓吹者,并以其較為出色的詩文創(chuàng)作成為執(zhí)文壇牛耳的領袖人物。44.鐵崖體44.元代后期著名詩人楊維楨號鐵崖,他所作宮詞、竹枝詞和古樂府在當時極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稱“鐵崖體”或“鐵體”。45.話本45.所謂“話本”,即“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原只是師徒相傳的“說話”的書面“記錄”,并非讓人看的書面著述。它原為口頭文學,所以是口語體,且口氣是針對聽眾的;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說話本,多已經過下層文人加工潤色,已是可供閱讀的話本小說了。46.南戲46.南戲又稱南曲戲文,原是宋以來南方浙、閩一帶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間小戲,它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大曲、諸宮調、滑稽戲等民間說唱技藝,以及元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故開始時又叫“永嘉雜劇”或“溫州雜劇”。元滅南宋統(tǒng)一全國并未使南戲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題材和演唱藝術又受到北雜劇的影響,并逐步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戲劇樣式。南戲在體制上較為自由,曲牌運用比較隨便,劇本常以人物上場、下場分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為一場。表演不拘一恪,各類角色均可歌唱。戲劇結構的時空轅換相當靈活。47.平話47.平話,即講史話本。元代的講史話本多標名為“平話”,大約取其主要用平??谡Z講述,一般不加以彈唱的緣故?!捌健边€有評論之意,說話人講述歷史故事時往往加以評說,所以后人又把“平話”稱為“評話”。平話大多根據各種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改編而成,淺顯的文言和白話兩種語言并用,穿插詩詞,把龐大復雜的歷史事件編成情節(jié)聯貫的長篇故事。只交待大概情節(jié),不做過細的描寫,具有提綱性質。這便于說話人登臺獻藝時,根據各自的演說才能去發(fā)揮或增減。48.荊、劉、拜、殺48.荊、劉、拜、殺,即元代四大傳奇《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和《殺狗記》(簡稱荊、劉、拜、殺)。元代南戲多以愛情婚姻和家庭倫理為故事內容,有宣揚道德教化的創(chuàng)作傾向,四劇中即可看出?!八拇髠髌妗钡那亩紝懙帽容^通俗易懂,以民間口語為主,很少雕琢和文飾,指事道情,與人說話相似,樸素自然,具生活氣息,這也是元代南戲在藝術上的共同特點。49.臺閣體49.明代永樂至天順的半個多世紀,文壇上是以宰輔權臣楊士奇、楊溥和楊榮為代表的“臺閣體”的天下。臺閣體的代表人物均為臺閣重臣,他們的創(chuàng)作內容均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為主旨,風格上雍容華貴、典雅工麗,所用文體以詩歌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應酬、題贈或應制、頌圣之作。由于他們特殊的社會地位,使得這種文風在社會上風靡一時。許多文人得官后以這種文風來證明自己身份地位的變化,以致沿為流派。50.前七子50.“前七子”是指以李夢陽、何景明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徐禎卿等人的文學群體。他們的文學口號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目的在于掃蕩臺閣體的無聊文風,從而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離這樣有利于文學自身發(fā)展的文學走向開啟門徑。但他們的創(chuàng)作落后于理論,所以沒有為其理論提供成功的實踐例證。51.后七子51.“后七子”是指嘉靖、隆慶時期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包括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在內的文學群體。從總體上看,他們一方面繼承了前七子關于重視文學自身價值的觀點,同時也沿著前七子的復古道路走得更遠。但后七子成員之間的文學主張和創(chuàng)作風格具有較大的差異,并不是一個主張和創(chuàng)作實踐完全統(tǒng)一的文學流派。52.唐宋派52.“唐宋派”是出現在明代嘉靖年間以反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的復古理論為主要目標的文學派別,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與歸有光。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tǒng)”,主張恢復唐宋時期以理學為主導的“文道合一”傳統(tǒng)。53.公安三衰53.以袁宏道為首的公安派是李贄的文學革新思想在詩文領域的突出表現?!叭笔侵冈诘馈⒃甑?、袁中道兄弟三人,因為他們是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所以被稱為“公安派”,又稱“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中以袁宏道最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即是由他提出來的?!肮才伞狈磳Φ澜y(tǒng)對文學的控制,強調文學自身的價值,要求詩歌創(chuàng)作脫離“理”的束縛而自由抒發(fā)個人真實性情和表現個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詩人的藝術獨創(chuàng)特征。54.竟陵派54.竟陵派以其首領鐘惺和譚元春都是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而得名。竟陵派繼承了公安派關于抒發(fā)“性靈”的文學主張,但他們認為“性靈”的來源不是詩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們主張“張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種孤僻的情懷。由于這種孤僻情懷不是詩人自己的沖動,而是古人的牙慧,所以顯得十分枯澀。在藝術上,他們不滿于公安派淺易的風格,認為這是“俚俗”,而大力提倡所謂“幽深孤峭”的風格。為此他們不惜在詩中用怪字、押險韻,把不同的句式湊在一起,故意破壞語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們的作品顯得佶屈聱牙,令人費解,給人以刁鉆古怪的感覺。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結果反而似通非通,幽塞寒酸。.55明代傳奇55.明代傳奇是指在宋元南戲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它將南戲這種質樸的民間戲劇形式進行了雅化,體制上更加宏偉,藝術上也趨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宮調來區(qū)分曲牌。由于它在體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戲和雜劇,使其規(guī)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潑,更適合文人施展才華、抒寫情志,也更為民眾所喜聞樂見,故其發(fā)展流行很快,成為明代戲曲舞臺上占主導地位的形式。56.吳江派56.吳江派是以沈璟為代表的注重戲曲格律的傳奇派別。他的曲論核心是強調“場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語言“本色”,從劇本有利于舞臺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辭服從格律,服從觀眾,強調劇本的舞臺性。沈璟是吳江人,贊同并依其曲論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家,多為其子侄(如沈自晉、沈自征)、門生(如呂天成、卜世臣、葉憲祖及其第子袁于令)及追隨者王驥德、范文若等。故這個明末著名的傳奇派別稱為吳江派。57.玉茗堂四夢57.湯顯祖所作傳奇《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代表了他戲劇創(chuàng)作的全貌,并且這四部傳奇又均與夢相關,而湯顯祖是臨川人,故而合稱為“臨川四夢”。又因湯顯祖的書齋名為玉茗堂,故又稱“玉茗堂四夢”。58.小品58.“小品”一詞為佛教用語。佛教稱大部佛經的簡略譯本為“小品”,明代后期開始用來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這一要令主要是為了區(qū)別于以往那些關乎國家政典、理學精義的“高文大冊”,而提倡一種靈活便利、抒發(fā)真情的新體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種專門文體,那些尺牘、游記、雜記、隨筆、書信、日記、傳記、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內。59.四大奇書59.從清代開始,人們通常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金瓶梅》稱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奇書”。這四部小說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類型,即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實際上,它們又是南宋時期說話藝術中主要四家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三國演義》是講史小說的發(fā)展,《水滸傳》是說鐵騎兒的發(fā)展,《西游記》是說經小說的發(fā)展,《金瓶梅》則是小說家小說的發(fā)展。60.章回小說60.章回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體裁,它是在民間說話藝術中“講史”一家中發(fā)展演變而來的。由于所講歷史事件年代長、人物多、事件復雜,不可能一次講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講完,因此,每講一次便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這就相當于后來章回小說的一回。這種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說發(fā)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等作品中已大體形成,如全書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節(jié),節(jié)前有簡單目錄。61.神韻說61.清代前期,詩壇權威人物王士禎重視文學獨立的藝術價值,從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和宋代嚴羽的“妙悟”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說中尋找詩歌的真諦所在,提出了影響一代詩人的“神韻說”。所謂“神韻說”,就是力圖擺脫政治等社會因素對詩歌藝術的干擾,更多地關注詩歌本身淡遠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從而加強詩歌排閑解愁的消遣娛樂功能。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韋、柳一派的詩風,作品也以描寫山水景色和個人情懷為主,但缺乏真情實感是其主要毛病。62.格調說62.清中葉的沈德潛不滿于王士禎“神韻說”內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虛無縹緲,提出了“格調說”對其加以匡正。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觀念。他力主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tǒng),提出“詩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倫,匡政治,感神明”的口與,便詩歌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63.肌理說63.翁方綱既不滿于王士禎“神韻說”之空泛,又不滿于沈德潛“格調說”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說”對二者加以匡正。所渭“肌理說”,包括以儒家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面的“文理”,實際上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據來充實詩歌內容,達到義理與文理的統(tǒng)一。這是宋詩以學問為詩的再版,是以學術代替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條岐路。64.性靈說64.清代中葉,真正與宗唐、宗宋的道統(tǒng)文學觀相對、繼承晚明以來的主情傳統(tǒng)的,是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詩派。衰枚接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fā)人的真性情。從強調個人性情出發(fā),在文學史觀上,他主張文學進化論,認為每個時代都應當有自己的文學?;诖?,他對清代以來的神韻派、格調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現了反傳統(tǒng)、破偶像、反摹擬、求創(chuàng)新的特點。性靈派的主要成就在詩歌,與袁枚主張和詩風相似的詩人還有鄭燮、趙翼和黃景仁等。65.浙西詞派65.清初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張炎一類婉約詞人作品,認為張炎所說“清空”境界為作詞的最高標準。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比較注重詞的格律和技巧,而對詞的意境和內容有所忽略。他的詞論主張和詞作受到許多浙西詞家的認同,許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標榜的姜夔和張炎為楷模,一時此風大盛,其影響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詞壇。后來龔翔麟選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詞為《浙西六家詞》,遂有“浙西詞派”之名。66.常州詞派66.嘉慶時期,常州人張惠言與英弟張琦及周濟等崛起于詞壇。張惠言從內容質實的角度主張恢復風騷傳統(tǒng),強調比興寄托。為了矯正陽羨派的粗獷和浙西派的輕弱,他提倡“以國風、離騷之情趣,鑄溫、韋、周、辛之面目”,要求詞要通過比興手法達到“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辭之“深美閎約”的體式。由于張惠言的重大影響,這種理論在當時相當風行,張琦、周濟、董士錫、周之琦等積極追隨,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常州詞派。67.桐城派67.桐城派是清中葉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其散文理論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以為清王朝政權服務為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為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致規(guī)則的系統(tǒng)化散文理論。方苞是桐城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散文理論的核心是“義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論更加完整和系統(tǒng)化,提出了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兼?zhèn)涞睦碚?,并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家隊伍。68.陽湖派68.嘉慶年間,當桐城派極盛之際,惲敬和張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論影響,又對桐城派的理論作了一些修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他們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隨者都是陽湖(今江蘇武迸)人,故被稱為“陽湖派”。他們在散文理論方面有兩點不同:一是在取法六經、語、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駢文筆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麗之特點。69.南洪北孔69.“南洪北孔”是對清初歷史劇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稱。洪昇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有著名歷史劇《長生殿》傳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歷史劇《桃花扇》傳世。這兩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戲劇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傷審美思潮的重要實績。70.詩界革命70.戊戌維新失敗之后,梁啟超亡命海外,以“新民”即啟發(fā)展眾覺悟為宗旨,提倡和發(fā)動文學界的全面革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詩界革命”。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記》中,梁啟超首次標示詩界革命,批評了千年的古典詩歌傳統(tǒng),第一個尖銳指出傳統(tǒng)詩的終結性命運。在對黃遵憲等人的新學之詩的經驗教訓作了檢討之后,提出詩界革命應以“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三者具備”為衡量標準。1902年,在其《飲冰室詩話》中,將詩界革命的標準修訂為“以舊風格含新意境”,或“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成為詩界革命的綱領。詩界革命除黃遵憲這位代表作家之外,梁啟超是發(fā)難者,康有為為巨擘,其余則有丘逢甲、蔣智由等。“詩界革命”對此后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有深遠影響,并在觀念上為“五四”的新詩運動作了準備。71.南社71.南社與清末民初革命詩潮密不可分:革命詩潮之興催動南社誕生,南社之立又為革命詩潮推波助瀾。經過數年醞釀,1909年11月13日南社正式成立于蘇州之虎丘。以高旭、陳去病、柳亞子為主要創(chuàng)造人和領導核心。其寓意為“操南音不忘本”,實寓反抗北庭(清廷)之意,其宗旨即“反抗?jié)M清”。其雖為文人結社,卻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一時間,南北愛國詩人、進步文士紛紛加盟,1916年時竟達千余人之眾。這個具有明顯近代性質的文學社團,成員廣泛,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報刊和文學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1917年,因對同光體的態(tài)度不滿,柳亞子與他人爭執(zhí),南社幾乎分裂。此后每況愈下,至“五四”后解體。關于南社的意義和歷史,魯迅所論甚是:“清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學團體。他們嘆漢族的被壓制,憤滿人之兇橫,渴望著‘光復舊物’。但民國成立以后,倒寂然無聲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72.譴責小說72.“譴責小說”的概念不見于“小說界革命”中,而是魯迅1920年治小說史時的新創(chuàng)。魯迅認為:嘉慶之后,內亂外患不斷,有識之士呼吁維新與愛國。戊戍變法失敗后,又有庚子賠款和義和團之變,人們知政府不足與圖治,頓有掊擊之意,“其在小說,則揭發(fā)伏藏,顯其弊惡,而于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并及風俗。雖命意在于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其代表作有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和曾樸的《孽海花》。1.上古歌謠:上古時期的民歌、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fā)感情、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生的,是出現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戀歌謠、戰(zhàn)爭歌謠等。它們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生活的直接性,詞句簡樸,節(jié)奏流暢,以賦為其主要表現手法。2.《周易》:先秦時的一部卜筮書。其文字分經、傳兩部分。其中的卦、爻辭為《易經》,約成于西周初年。它們記載了上古社會的一些情況,保存了一些具有樸素色彩的上古歌謠?!兑讉鳌肥菍浀恼f明和解釋,大部分作于戰(zhàn)國時期,反映了當時的哲學思想。神話:神話是上古先民通過幻想以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釋,用虛幻的想象表現了先民們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強烈愿望和樂觀主義、英雄主義精神,是人類早期不自覺的積極浪漫主義藝術創(chuàng)作。它是原始文學的一種重要樣式,是后世文學藝術的重要土壤和武庫。3.《山海經》:一部與巫術有關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詳,約成書于戰(zhàn)國時,秦漢時又有增補。共18卷,以記載傳說中的地理知識為主,兼及民俗、物產、醫(yī)藥、巫術、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黃帝殺蚩尤、鯀禹治水等,是我國先秦保存神話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4、《詩三百》:即《詩經》?!对娊洝吩谙惹貢r不稱“經”,而是稱“詩”或“詩三百”,如《論語》引《詩》評《詩》即是如此?!对娊洝繁居?05篇,舉其整數,故稱“詩三百”。西漢初成為官學,被尊為經,始稱《詩經》,后世也有沿稱“詩三百”的。5、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也是根據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風也叫國風,是帶有諸侯各國地方特色的樂歌,共有十五國風,160篇,多是民歌,少數是貴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區(qū)的樂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會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個人抒情之作。雅詩中也有部分民歌。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三頌,共40篇。6、四家詩:指漢初出現的傳授《詩經》的齊、魯、韓、毛四家詩。前三家屬“今文詩”,西漢時立于學官,分別亡于三國、西晉和宋時?!睹姟穼佟肮盼脑姟保瑬|漢時立于學官,訓詁多用《爾雅》,事實多本《左傳》,流傳至今。7、毛傳鄭箋:漢代毛亨、毛萇為《詩經》所作的注解名為《毛詩故訓傳》,簡稱“毛詩”。東漢鄭玄又為“毛詩”作箋注,名為《毛詩傳箋》,簡稱“鄭箋”。8、賦比興:《詩經》常用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賦指的是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擬。興即托物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9、諸子百家:指春秋戰(zhàn)國時出現的代表不同階級和階層利益的各種學術派別。當時,各派紛紛著書立說,招徒授學,宣揚自己的主張,互相辯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小說十家,影響較大的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為顯學。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稱??鬃邮侨寮覍W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人稱為“至圣”,《論語》是以記載孔子言行為主的語錄體著作。孟子是戰(zhàn)國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稱為“亞圣”,《孟子》是以記載孟子言行為主的語錄體散文。11、老莊:老子和莊子的合稱。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學對他思想的記載和發(fā)揮。莊子是戰(zhàn)國中期道家的代表,《莊子》是他與其后學的著作的合輯。12、《韓非子》:戰(zhàn)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創(chuàng)作的一部政治哲學文集,今存55篇,少數篇章為后人竄入。其書融合并發(fā)展前人之說,建立了以法為本,法、術、勢融為一體的極權主義的法制學說體系。其文多為說理文,邏輯嚴密,分析透徹,深刻明切,辭鋒犀利,風格峻峭,善于分析類比,歸納總結,善于用歷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墩撜Z》中的《季氏將伐顓臾》、《墨子》中的《兼愛》、《孟子》中的《天時不如地利》、《齊人有一妻一妾》、《民為貴》、《莊子》中的《秋水》、《荀子》中的《天論》。13.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與門客集體編著一部的系統(tǒng)論說散文集。今存《內書》二十一篇,也稱《淮南鴻烈》,約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編撰的目的是要總結古今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探尋天道、人事的規(guī)律,以備帝王之道。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兼采先秦諸家,文風不拘一格。它是漢代學者對古代文化進行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匯集和綜合。14、騷體賦:賦的一種,指體制上模擬楚辭而以賦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為主,句式已經散文化。漢初騷體賦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創(chuàng)作。15、散體賦:也叫大賦,漢初形成,漢武帝至東漢中期最盛。它是漢賦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寫帝王貴族生活為主,既諷且勸,曲終奏雅,客主首引,韻、散結合。奠基之作為《七發(fā)》、成熟之作為《天子游獵賦》。16、“勸百諷一”:語出西漢末揚雄的《法言》?!皠瘛笔枪膭畹囊馑?,“諷”即諷諫。其意是說賦中鼓勵的成分過多,淹沒了篇末的諷諫主旨,本末倒置,結果欲諷反勸,適得其反,助長了帝王的奢侈心理。這是揚雄對漢大賦的批評。17、漢賦四大家:指漢代以創(chuàng)作大賦出名的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前二人為西漢賦家,后二人是東漢賦家。18.騷體賦以抒情為主,體制基本與先秦的楚辭相同,如賈誼《吊屈原賦》、《鵩鳥》、嚴戒《哀時命》、淮南小山《招隱士》等。19.樂府:本是古代掌握音樂的官署機構,秦代已有之。六朝時,人們把合樂的歌辭、襲用樂府舊題或模仿樂府體裁寫成的詩歌統(tǒng)稱為“樂府”,于是樂府演變成為一種詩體名稱。沿用到后世,涵義進一步擴大,如宋人把詞,元、明人把散曲也稱作樂府。20、《樂府詩集》:宋人郭茂倩所編,是現存樂府詩最完備的總集。輯錄了陶唐至五代的樂府詩一百卷,主要從音樂角度分12類。漢代樂府詩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廟歌辭、相和歌辭、雜曲歌辭和鼓吹曲辭中。21.《陌上?!罚簼h樂府民歌,屬相和歌辭,五言。題名出自郭茂倩《樂府詩集》,又叫《艷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詩通過羅敷拒絕使君調戲故事的敘述,歌頌了她堅貞的品質和不慕權貴、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撻了上層人物的荒淫,表達了勞動人民維護自己愛情與家庭生活的凜然正氣。22.《孔雀東南飛》:漢樂府民歌,屬雜曲歌辭,五言,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最早見于《玉臺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樂府詩集》題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詩的首句,稱作《孔雀東南飛》。作于東漢末年。它通過焦仲卿、劉蘭芝的婚姻悲劇,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的殘酷迫害,歌頌了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和他們?yōu)榉捶饨ǘY教寧死不屈的斗爭精神。23,三曹:漢魏間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稱。他們以顯赫的政治地位與杰出的文學才能著稱于世。他們在詩歌中抒寫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亂離的社會場景,悲歌慷慨,是漢魏風骨的代表詩人,在五言詩歌發(fā)展史上處于承先啟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譽為“建安之杰”。24,建安七子:指東漢建安年間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等七位文學家的并稱。他們均以詩文顯赫當世,是曹魏文學集團核心成員,與三曹同為建安時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劉楨成就最高。25,建安風骨:建安詩壇,指漢末魏初時期詩歌。這一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五言詩興盛、七言詩奠基的階段。此時期作家眾多,詩作豐富,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創(chuàng)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26.正始文學:魏曹芳正始年間的文學。當時統(tǒng)治階級內部斗爭激烈,老莊哲學風行,文學創(chuàng)作受到嚴重影響。宣揚消極思想,滋長了脫離現實的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還能以隱蔽的手法表現彷徨苦悶的心情,流露出不滿現實的情緒,成就較大。27.竹林七賢:指魏晉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位文士“相與友善,游于竹林”,故號“竹林七賢”。28.《與山巨源絕交書》: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間嵇康寫給山濤的一封信。這是一篇與司馬氏集團決裂的宣言書。文章申明自己不愿當官是為了遠禍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湯武而薄周孔”。29,太康體:晉武帝太康時期的詩體。以潘岳、陸機、張載、張協、陸云等為代表。其詩講究雕章琢句,追求詞藻,流于輕靡,詩風繁縟華麗,代表著當時詩壇的主流。30.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指主要活動于西晉太康、元康年間的八位詩人的并稱。他們是:張載、張協、張亢兄弟,陸機、陸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還有左思。31.左思風力:是對西晉太康時期詩人左思詩歌風格的形象概括。語出鐘嶸《詩品》。左思是西晉最杰出的詩人,代表作《詠史詩》八首,風格剛健,感情深沉,和當時流行的華麗詩風迥然不同。他的詩承建安風骨,抒寫懷抱,抨擊現實,多不平之音。氣勢雄健,筆調挺拔,辭采壯麗,形象鮮明,風格獨樹一幟,人稱“左思風力”。32,玄言詩:指東晉時期在玄學思想影響下,詩壇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東晉孫綽、許詢。玄言詩以玄學思想方法體悟玄理,詩味不濃,但其中通過景物來表現哲理的作品,為山水詩的出現起到了催化作用。33.游仙詩:兩晉之際詩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詩》十四首,將老莊思想與道教神仙之說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懼禍避世的情緒和苦悶情懷。名為“游仙”,實為詠懷,抒發(fā)懷才不遇和對現實的不滿之情。郭璞的詩形象鮮明,比喻貼切,詞采清新,氣勢挺拔,寄興深遠,較之當時盛行的“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要高出一籌。34,田園詩:指以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篇。陶淵明的田園詩,多方面描寫田園景色和農村生活,表現了農村的恬美靜穆和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現了詩人參與農村勞動的感受,以及與農民的愉快交往。本來與謝靈運的山水詩異趣,但隨著南朝齊謝脁山水詩注意表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象,田園詩與山水詩的界限遂漸漸模糊。人們一般稱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可見其合流的趨勢。35,永明文學一.永明文學是指上自劉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監(jiān)十二年這一時期的文學活動,而以齊永明年間為中心。二.“永明文學”重文學特質的發(fā)揚,重個人情懷的抒發(fā),而且逐漸由情懷抒發(fā)轉向重娛樂。同時創(chuàng)造了一種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詩歌形式上的探索。三.“永明體”又稱新體詩,是從詩歌聲律角度提出的一個概念,指五言詩從聲律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之間的過度階段,其理論支持便是永明聲律說。36,陶謝:指東晉末宋初詩人陶淵明和謝靈運。杜甫有“焉得詩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們都善于描寫自然景物。但陶多寫田園,而謝多刻劃山水;陶詩語言樸實自然,謝詩則講究詞藻與對偶,崇尚綺麗,風格并不相近。37,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三位著名的詩人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的并稱。謝詩富艷精工,顏詩華美典雅,鮑詩雄恣奔放,是謂“宋初三體”,詩風差異明顯,共同之點是描寫山水,都講究詞藻和對偶。38,永明體:南朝齊武帝永明時期形成的詩體。又稱新體詩。這種詩把音律聲韻與晉宋以來的對偶之風結合起來,注重四聲、八病之說,增加了詩歌藝術的形式美,對近體詩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作家有沈約、謝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齊梁間的何遜、吳均和陳代的陰鏗。39,宮體詩:南朝梁代為宮廷創(chuàng)作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大都描繪閨情聲色,清綺靡麗,傷于輕艷,格調不高。倡導者是梁簡文帝蕭綱,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創(chuàng)作風格流麗輕艷、“輯裁巧密”,被稱為“徐庾體”。風氣所至,陳時陳后主與江總亦有此類創(chuàng)作。徐陵編有《玉臺新詠》,只收“艷詩”,可說是宮體詩的合集。40,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覺學習南朝文化,對南北文學的合流起到推動作用的作家溫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稱??偟膩碚f他們都是南朝文風的模仿者。溫子升一部分詩風格清婉,辭藻華麗,講究對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詩受到過北方民歌的影響。邢劭詩文多模仿魏晉和南朝人。魏收所長在史傳文。

41,哀江南賦:賦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羈留而仕北朝,雖位尊名顯,甚受優(yōu)待,但常惦念故國,追憶往事,因作此賦以抒懷。賦篇以作者自身遭遇為線索,寫出梁朝由興到衰的過程,揭露了梁朝統(tǒng)治者的腐朽無能,描寫了人民在戰(zhàn)亂中的蒙受的深重災難。從藝術風格上看,格律嚴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蒼涼沉郁之中,感情奔放,聲調鏗鏘,頗富個性。42,吳歌:指《樂府詩集·清商曲辭》所收主要產生于長江下游以建業(yè)為中心一帶地區(qū)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F存吳歌多為女子的吟唱,生動而集中地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的渴望與堅貞,相思的歡樂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悶,以及對男子負心的怨恨等種種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感情和復雜的心態(tài)。43,西曲:指《樂府詩集·清商曲辭》所收主要產生于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以江陵為中心地區(qū),包括其周圍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寫商人婦的相思離別和勞動者的愛情生活,題材較吳歌略寬,風格也更明快。44,《敇勒歌》:樂府雜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辭系從鮮卑語譯出。北齊高歡為周軍所敗,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勵士氣。這首歌辭歌唱了草原的遼闊和牛羊的繁盛。風格異常雄渾樸質,不愧為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品。45,《洛陽伽藍記》:北魏楊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書、史書。主要記載洛陽佛寺情況,同時記錄了眾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寫洛陽寺院的莊嚴盛大時,也處處流露出撫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懷戀沉痛的心情。敘事簡明,文筆清新,以散體為主,間以駢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46,《水經注》:北魏酈道元著。系替相傳為漢代桑欽所作的記載全國道的地理書《水經》所作的注。酈道元引書四百多種,加上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注《水經》,敘述了許多河流兩岸的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對后代山水游記文學有很大影響。47,駢文:是一種具有均衡對稱之美的文體。它實際上是廣義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與散體單行的狹義的散文相對比而有明顯區(qū)別。駢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對偶、用典、聲律、辭藻。48,志怪小說: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東方朔《神異經》等;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漢武故事》等;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等。志怪小說對唐代傳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49,志人小說:是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數量上僅次于志怪小說。是在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說新語》等。志人小說和其他小說一起,開啟了后世小說之先河。50,《搜神記》:一部用筆記體裁編寫的志怪小說集。二十卷。東晉干寶作。所記多神靈怪異之事,作者意在闡明“神道之不誣”。但亦保存了不少優(yōu)秀的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統(tǒng)治階級之罪惡,表達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贊美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等優(yōu)秀品質,還有一些愛情故事表現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的痛苦和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這對唐人的傳奇和俗體文學有重大影響。51,《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編,梁劉孝標注的一部筆記體軼事小說名。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的遺聞軼事,對當時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多所反映。雖有消極因素,但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贊揚智慧,表彰善良,亦復不少。語言精煉,韻味雋永。對后代筆記文學頗有影響。52,《文賦》:西晉陸機以賦體的形式寫的文論作品,從分析文學的創(chuàng)作過程入手,論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著重闡述創(chuàng)作論。文章圍繞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開論述,通過總結直接或間接的寫作經驗,企圖解決“意不稱物,言不逮意”這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53,《昭明文選》: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選,系我國現存第一部文學總集。本書選錄先秦至梁八百年間的詩歌、辭賦、雜文等各類文章近八百篇,詩、賦以下又各分若干小類,基本囊括了這一時期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學發(fā)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54,上官體一.上官,指初唐詩人上官儀,工于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上官儀貴顯,故當時多有效其體者,人稱為上官體。二.特點:細致體察、情思婉轉、筆法精細、對偶工整。唐傳奇唐傳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融合歷史傳記小說、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而形成的小說文體。55,館閣體館閣體是唐代一種分題賦詠和寓直酬唱的詩體。在對于詩律和詩藝的研煉發(fā)展上,為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做出了貢獻。56,文章四友:武后時期的宮廷詩人李嶠、杜審言、蘇味道、崔融的并稱。內容不外歌功頌德、宮苑游宴,但在他們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卻有時透露了詩歌變革的消息,有的還對詩歌體制的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四人中,以杜審言成就最高。57,吳中四士:指包融、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四人為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長安,號稱“吳中四士”。58,沈、宋:沈佺期、宋之問的并稱,二人皆為初唐宮廷詩人,同以五言律詩見長。他們在總結前人和當代人應用聲律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成了“回忌聲病,約句準篇”(《新唐書·宋之問傳》)的工作,為律詩在平仄粘對、句數用韻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使以后作詩的人有明確的規(guī)格可以遵循。律詩形式的定型,在詩歌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59.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齊名,因而并稱初唐四杰。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會中、下層一般人士的精神風貌和創(chuàng)作追求。60.輞川集一.《輞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別業(yè)寫的一組小詩。二.詩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懷表露得極為透徹,在明秀的詩境中,讓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境,似乎一切情緒的波動和思慮都被凈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覺印象,難以言說的自然之美。61,大歷十才子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見于中唐詩人姚合編的《極玄集》,即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湋、夏侯審。二.“十才子”齊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歷初年在長安參加重要的唱和活動而為世人所矚目,創(chuàng)作傾向和詩風相近。三.他們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歌頌升平、吟詠山水和稱道隱逸成為基本主題;擅長寫送別詩和隱居的詩歌。四.詩歌藝術:講究格律辭藻,追求清雅閑淡,工于白描寫景。62,韓孟詩派:中唐詩人韓愈、孟郊的合稱,孟郊詩頗得韓愈賞識,當時即有“孟詩韓筆”的稱譽。同時二人作詩皆好奇思硬語,詩風相近,故稱。63,以文為詩:是韓愈的一種創(chuàng)作傾向和自覺的美學追求。主要特點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詩,不受韻律、節(jié)奏、對稱的約束,打破詩歌圓轉流利、和諧對稱的特點,融敘述、議論為一體。“以文為詩”對后世尤其是宋代詩人影響極為深遠。64,郊島:指中唐詩人孟郊、賈島,二人并稱。二人詩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詩風孤郁悲涼,凄寒局促。蘇軾《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島瘦”概括二人的風格。65,新樂府運動:中唐時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導的,以創(chuàng)作新題樂府詩為中心的詩歌運動,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詩壇的反映。李紳首先創(chuàng)作《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寫了和詩十二首,白居易創(chuàng)作《新樂府》五十首,正式標舉“新樂府”之名。張籍、王建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新樂府詩,由此形成影響較大的新樂府運動。5166,張王樂府:中唐詩人張籍、王建的合稱,二人借長于樂府詩,內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詩風淺近,故齊名。67,元和體一.元和體是唐憲宗的年號。二.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間所寫的長篇排律、“小碎篇章”、艷體詩統(tǒng)稱為“元和體”三.世俗化為社會普遍接受和欣賞的淺近文體,呈現出詩歌歷史轉折時期的寫實尚俗特征。68,長吉體一.中唐詩人李賀,字長吉,所以他的詩歌也被稱為“長吉體”。二.“長吉體”詩在構思、意象、遣詞、設色等方面都表現出新奇獨創(chuàng)的特色,形成瑰麗、冷艷的浪漫風格,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都獨樹一幟。69,無題詩一.李商隱用無題為名的愛情詩,稱無題詩。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二.無題詩的范圍,一般認為是作者抒寫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詩篇。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準無題”近三十首。主要包括兩種,即寄托說和愛情說。70.苦吟詩1.晚唐時期,苦吟詩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來有賈島、姚合。他們的詩風相近,都以苦吟著稱所以稱苦吟詩。2.他們的詩風又各有特色特色:孟郊詩中頗多患難感、憂郁感、以及人生悲劇與絕望心理交織成的幻滅感。賈島詩多是寄贈酬唱之作,極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顯得比較狹窄。姚合與賈島是詩風相近的詩友。71,唐傳奇一.唐傳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融合歷史傳記小說、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而形成的新的小說文體。二.在唐代,傳奇只是某些單篇作品或小說集的專稱,至宋代才開始將傳奇用作唐代新體小說的統(tǒng)稱,以區(qū)別于舊有的志怪小說。變文一.“變文”是唐代明間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文體,其體裁是有說有唱的,為佛教俗講所借用。所謂“變文”之“變”,當時指變更了佛經的本文而成為“俗講”之意。二.變文的體制是散文與韻文相結合而成。散文為講述之用,韻文用來歌唱。三.變文分為三類:一是演說佛經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說歷史故事講史作品;三是演說明間傳說題材的作品。72,花間詞派1.花間詞派是晚唐五代奉溫庭筠為鼻祖而進行詞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文人詞派。2.得名于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共十八家詞共五百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3.產生與西蜀,多用華麗的字面和婉約的表達手法,寫女性的美貌和服飾以及他們的離愁別恨。73,西昆體1.以楊億等人為代表的西昆體,是宋初影響極大的重要文學流派。2.“西昆”因創(chuàng)始人唱和的詩集稱《西昆酬唱集》而得名。3.代表作家以楊億、錢惟演、劉筠為魁首。4.作詩宗主李義山,講究辭采,以偶麗為工,好用事,以表現才學和工力。昆體功夫74,江西詩派1.江西詩派是宋代影響最大的一個詩歌流派,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一祖為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2.得名于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3.領袖是黃庭堅,其它主要人物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韓駒等。4.江西詩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詩派為觀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風格和師承為判斷的根據,非地域之劃分,入詩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詩派是元佑學術的一部分,是作為“紹述”政治的對立物而發(fā)展起來的,其盛衰與政局有密切的聯系。5.創(chuàng)作主張及特色有:重視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為新、變俗為雅;風格生新瘦硬,但兼有瀏亮芊綿。75,宋初三體:一以當時的一些達官貴人如徐鉉、李昉等為代表,以白居易為師,詩風平易淺俗,是當時的主流詩歌,此為白體詩。一以稍后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為代表,以李商隱為師,辭藻華麗,講究用典,是白體之后的詩壇主流,此為西昆體。一以魏野、林逋等隱士為代表,以賈島、姚合為師,多用白描手法寫隱逸生活,詩風清苦,此為晚唐體。76、蘇梅:蘇舜欽在詩歌上創(chuàng)作上與梅堯臣齊名,人稱蘇梅。77、半山體:王安石退居江寧后,詩風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遠離了政治、社會,多寫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絕句為主,很少長篇古體;藝術上講究煉字、對仗,意境優(yōu)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后人將他這一時期的詩風稱為“半山體”。78、蘇黃:在宋代,黃庭堅被認為是與蘇軾并駕齊驅的詩人,稱之為“蘇黃”。79、點鐵成金、奪胎換骨:這是黃庭堅的創(chuàng)作方法,就是對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變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語言來表達;一是襲用前人的語言,但表達的是新的意思。80、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稱“中興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這四大家雖然早期曾受江西詩派影響,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詩派的樊籬,自創(chuàng)面目。81、永嘉四靈:永嘉四靈。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溫州)的四位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趙師秀(字靈芝)、翁卷(字靈舒)。他們的詩以賈島、姚合為宗,多為近體,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寫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狹窄,講究苦吟,詩風單一。82、江湖詩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靈,并受四靈影響的一個詩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們多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詩風不一,有的粗獷豪放,有的幽靜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曠達。代表人物主要有劉克莊、戴復古、方岳等。1、說話:在宋代城市的大眾娛樂場所“瓦肆”中,有一種以講故事、說笑話為主的活動,即“說話”?!罢f話”分為四家,即小說、講史、說經、合生。2、話本:就是宋代說話人說話(說書)的底本,它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者是用淺近的文言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平凡人的故事。83,國朝文派一.金大定、明昌年間,涌現出一批在金朝領土上成長起來的作家,使金代文學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繁榮階段。代表作家有蔡珪、黨懷英和王庭筠。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屬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問在《中州集》里將他們歸為“國朝文派”。二.蔡珪:他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國雄健詩風;黨懷英:在詩、文、書法都很擅長,其文平實暢達,不尚虛飾,其詩體物精細,有陶謝之風;王庭筠: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文書畫并成卓絕。他作詩以黃庭堅為法,詩律精嚴生新,卻沒有險怪生澀之病,很少用典。國朝文派出現后,標志著金代文學的真正開始。84,諸宮調所謂“諸宮調”,指取向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首尾一韻的短套,再用不同宮調的短套聯結成長篇的說唱體文學形式,它由韻文與散文兩部分組成,采用歌唱與說白相間的方式演說故事,基本上屬于敘事體,但它的唱詞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對戲劇藝術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85,元雜劇元雜劇有稱北雜劇,是在諸宮調和金院本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成熟戲劇形式。主要特點:1.由“四折一楔子”構成;2.一折里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劇情,起“序幕”的作用;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為主的戲里,只由正旦一人獨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在金、元之交,北雜劇的創(chuàng)作就已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平,著名的雜劇作家有:白樸、馬致遠、關漢卿等,多為金入元的文人。元雜劇的前期創(chuàng)作呈繁榮的局面,成為中國戲劇文學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黃金時代。86,散曲1.在元代,散曲一般稱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2.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又叫“葉兒”,按不同的宮調曲牌創(chuàng)作,曲調不同,字數和句式也不一樣。套數又稱套曲,由兩支以上同宮調曲牌的曲子連綴而成,曲牌間的聯系有一定的順序,曲詞須一韻到底,結尾時有“煞調”或“尾聲”。3.作為一種起源民間新聲的音樂文學,散曲具有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特點,“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為當時極為流行的雅俗共賞的新詩體。87,鐵崖體元代后期詩人楊維楨,號鐵崖。他所作宮詞、竹枝詞和古樂府在當時極為流行,世稱“鐵崖體”或“鐵體”?!拌F崖體”的主要藝術風格有:1.宮詞:清爽流麗,內容主要以華艷的辭藻來形容婦女服飾、體態(tài)和戀情。2.香奩詩:寫得頗為奇妙,香而不艷。3.竹枝歌吸收了吳地民歌的語調和表現手法,雖也是寫男女之情,卻情致清新,語言淺近活潑。楊維楨的竹枝歌,有意使詩向民歌和民間散曲靠近。4.古樂府:嘗試一種風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別于文人之詩,又不同于當時民間俚曲的新詩體。具有瑰麗奇崛的風格。88,宋元話本宋元流行一種民間伎藝“說話”,這種講唱文學的興盛,對中國古代小說和戲劇的發(fā)展影響極大。話本小說就是由“說話”衍生而來的。1.話本小說是經過文人編撰整理的小說話本,是“說話人”說話所依據的底本。今存的《清平山堂話本》、《古今小說》、《醒世恒言》等白話短篇小說集中。宋元話本是中國小說史上最早的白話小說。2.話本小說的題材內容有:“煙粉類”、“靈怪類”、“傳奇類”、“公案類”,這些題材內容具有濃郁的世俗生活氣息。3.宋元話本小說在體制形式、敘述方式、語文體(白話進行演講)等方面形成了很明顯的特色。89,南戲1.南戲又稱南曲戲文,是宋以來的民間小戲,它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大曲、諸宮調、滑稽戲等民間說唱伎藝,以及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雜劇”,它的故事題材和演唱藝術又受到北雜劇的影響,并逐漸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戲劇樣式。2.南戲的體制結構靈活自由,曲牌的運用比較隨便;表演時不拘一格,有獨唱、有對唱,還有輪唱和合唱,各類角色都能歌唱;劇本的開頭,有介紹創(chuàng)作意圖和敘述劇情梗概的開場戲,稱為“副本開場”。3.《張協狀元》是今存南戲劇本中最早的一種。90,臺閣體1.臺閣體是明代前期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代表作家有楊士奇、楊溥、楊榮,他們都是臺閣重臣。2.其創(chuàng)作內容均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為主旨,風格雍容華貴、典雅工麗。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應酬、題贈或應制、頌圣之作。這種文風壟斷了當時的文壇。91,童心說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贄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學作為宣揚其反傳統(tǒng)、肯定個性精神的社會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和評價的最高準則。2.針對前后七子的復古理論,提出了他的文學進化論觀點。3.他高度評價小說戲曲的價值地位。李贄的這些思想是制約整個晚明文學革新的重要杠桿。92,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學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稱為“公安派”。袁宏道最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號就是由他提出的。2.公安派用“獨抒性靈”來反擊文學領域中理學對個人靈魂的束縛。袁宏道認為文學的最高境界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3.他們的詩歌脫離“理”的束縛能夠自由地抒發(fā)個人真實性情和表現個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詩人的藝術獨創(chuàng)特征。尋找以獨創(chuàng)的精神表現個人真情實感這一文學的最高境界。93,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時,歸有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散文家,極力反對前后七子的模擬主張,認為不一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特別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們的成就主要表現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由于宗唐擬宋,所以被稱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歸有光。94,擬話本一.從明代開始隨著小說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進步,使話本小說的性質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出現了大批以閱讀為編寫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說,這就是“擬話本”。二.擬話本的體制,它和話本的區(qū)別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題目。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話本題目只有三四個字。2.篇首。話本小說常用一首詩或詞作為開頭。3.入話。入話是篇首詩詞之后加上一番解釋,引出正文。4.頭回。入話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5.正話。故事主體。6.篇尾。往往有詩詞或題目。三.擬話本體制的特點。擬話本主要從歷史舊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氣息淡化,情節(jié)上也開始趨于復雜。擬話本小說也具有雅俗共賞的性質。四.代表擬話本小說最高成就的是馮夢龍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95,三言一.《三言》是明代作家馮夢龍編撰的三部擬話本小說集的總稱,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話本,其余為明代作品,包括馮夢龍本人的作品。二.《三言》主要描寫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動畫面,即將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為自己的主要表現對象。主要表現的思想有:1.對“重農抑商”傳統(tǒng)觀念的反動。2.以個性自由為基礎的愛情觀念。3.市民眼中的社會黑暗面。三.藝術上追求“雅俗共賞”。96,二拍《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擬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一.《二拍》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經商題材的時代特色2.愛情題材的新突破3.超前的社會批判精神二.《二拍》的出現是擬話本小說在體制上定型的標志,它對擬話本小說體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二拍》中的頭回在思想內容上與正文取得了統(tǒng)一。2.在韻語的使用上,自創(chuàng)詩詞韻語。3.《二拍》中對人物性格刻畫的考究,對細節(jié)真實的追求,都表現出文人個人創(chuàng)作的鮮明文學風格。97,臨川四夢1.明代作家湯顯祖的傳奇有《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代表了作者戲劇創(chuàng)作的全貌,其中又均與夢有關,故而合稱“臨川四夢”。2.“臨川四夢”是作者以戲劇形式表現出自己對人性、人生極其意義的思考。湯顯祖所重的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矯情”。“臨川四夢”中的前二夢寫的上男女青年的愛情,表現“真情”的力量;后二夢則寫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勸戒世人超越對“矯情”的貪戀。3.《牡丹亭》是“臨川四夢”影響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地位的一部傳奇。1、四聲猿:是徐渭的雜劇作品?!端穆曉场?,包括四部雜?。骸犊窆氖窛O陽三弄》、《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被譽為“明曲第一”。王驥德《曲律》稱《四聲猿》為“天地間一種奇絕文字”。2、明清傳奇:“傳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說,宋代話本小說中也有“傳奇”一類;但元末明初的學者們也有人將元雜劇稱為“傳奇”,原因之一在于許多唐傳奇都曾被元雜劇改編成劇本,而大部分雜劇也都帶有濃郁的傳奇色彩。自從宋元南戲在明代規(guī)格化、文雅化、聲腔化和全國化之后,傳奇便漸漸成為不包括雜劇在內的明清中長篇戲劇的總稱。3、三大傳奇:即明中葉李開先的《寶劍記》、梁辰魚的《浣紗記》和無名氏的《鳴鳳記》的三部傳奇作品。它們分別是忠奸劇的定型、歷史劇的新篇、時事劇的發(fā)軔,三大傳奇的出現,標志著明代傳奇創(chuàng)作的新時期的到來。98,神韻說1.清代入仕詩人從“南施北宋”開始,民族意識所造成的沉重心態(tài),已經逐漸淡化,他們的詩歌已經開始以新的面貌來與現政權取得和諧的相處。王士禛的神韻說,則是這種轉變的根本完成。2.所謂“神韻說”就是力圖擺脫政治等社會因素對詩歌藝術的干擾,注重詩歌本身淡遠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從而加強詩歌消遣娛樂功能。99,格調說1.清代隨著王士禛的去世,詩歌領域相對統(tǒng)一的時代結束了,各種詩歌流派紛爭由此熱鬧起來。以沈德潛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調說”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思想,實際上是讓詩歌為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服務。為達此目的,沈德潛認為在表現上要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tǒng),并用唐詩的格調將這種意圖落到實處。100,肌理說1.清代作家翁方綱認為王士禛的“神韻說”的問題在于空泛,沈德潛的“格調說”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說”。2.所謂肌理說包括以儒學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綱的肌理說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證來充實詩歌內容,使義理和文理統(tǒng)一。101,性靈說1.清朝乾隆年間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詩派,接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fā)人的真性情。他對清代以來的各種詩歌理論觀點予以全面排斥。他的這種反傳統(tǒng)、求創(chuàng)新的特點,是對于清代以來道統(tǒng)文學觀的強大權威的挑戰(zhàn)。2.性靈派的成就主要為詩歌,其中七絕和七律尤佳。如《春日雜詩》于恬淡寧靜中透出輕松活潑的生活氣息,十分舒暢自然;《馬嵬》命意新穎,感情傾向也發(fā)生了根本轉變,堪稱為人民代言的詩歌。102,陽羨派1.清代陳維崧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豪放蒼涼的詞風。如《點絳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營造的氣勢上以今懷古,透露出作者悲涼慷慨的心境。2.陳維崧屬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陳維崧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屬于這一詞派的作家還有蔣士銓等。103,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舉南宋姜夔、張炎一類婉約詞人作品,認為張炎所說“清空”境界為作詞最高標準。這種觀點實際上比較注重詞的格律和技巧,詞風醇雅清麗。2.朱彝尊的論詞主張和詞作受到浙西詞家的認同,許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標榜的姜夔和張炎為楷模,一時此風大盛。后來龔翔麟選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詞為《浙西六家詞》,遂有“浙西詞派“之名。3.厲鶚繼承了以朱彝尊為的主張,認為以周邦彥、姜夔為代表的清婉秀麗詞風勝過以辛棄疾為代表的慷慨豪放詞風。與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詞中孤寂冷峭的情調更為突出。104,常州派1.干嘉時期,以樸學為代表的求實風氣籠罩了整個社會,文學領域的重實傾向也成為這個時期審美的重要價值取向,受到此風氣影響,這時期的詞壇中注重質實的風格取代了清初詞壇的感傷和激情風格。以張惠言為代表的常州詞派崛起,便是這種差異的表現。2.張惠言從內容質實的角度主張恢復風騷傳統(tǒng),強調寄托比興,主要還是表現個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復風騷傳統(tǒng)的愿望很難從根本上實現。他的詞氣勢雄健,風格俊逸。詞風較為質實,但其內容范圍仍然比較狹窄。105,桐城派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2.桐城派散文理論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以清王朝政權為服務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家的古文為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致規(guī)則的系統(tǒng)化的散文理論。3.方苞將自己的散文理論核心概括為“義法”二字,“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劉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姚鼐對古文理論的主要貢獻是對前人的學說進行了融合和總結,使之更加具體化。他強調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兼?zhèn)洌贿€提出“八要”來將義理、考證、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實處;將多種文風歸結為“陽剛”和“陰柔”兩種。4.姚鼐不僅發(fā)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論,而且還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桐城派散文體系。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姚瑩號稱“四大弟子”。106,彈詞1.彈詞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講唱文學形式,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一種。2.彈詞在語言上有“國音”(普通話),代表作《天雨花》《再生緣》《筆生花》;“土音”(方言),以吳語為多,代表作《義妖傳》《三笑姻緣》。1、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他們均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們一方面留戀舊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內心深處充滿矛盾,經常陷入進退失據的境地。三人在詩風上有較大的差別,其中錢謙益和吳偉業(yè)的成就較高,影響較大。2、梅村體:指吳偉業(yè)的七言歌行。吳偉業(yè),字駿公,號梅村。有《梅村集》。吳偉業(yè)詩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寫明末清初重大歷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轉,韻味悠揚,頗得初唐四杰及白居易詩的神韻,號梅村體。代表作有《圓圓曲》、《永和宮詞》、《琵琶行》、《松山哀》、《雁門尚書行》等,久為世人傳誦。3、神韻說:是王士禎提出的詩歌主張。王士禎在詩歌理論上提出了著名的“神韻說”。所謂“神韻說”,就是要求詩歌應具有高妙的意境,天然的韻致和言外之意。在創(chuàng)作上,他的詩是“神韻說”的具體體現,空靈婉轉,不滯不粘,富有才情。4、性靈說:是袁枚對詩歌創(chuàng)作提出來的觀點。他論詩主“性靈說”,所謂性,即性情、情感,靈,即靈氣、機趣。認為詩以情為本,講求個性,不可因襲,同時也應注意才識與學問。袁枚的這一看法,針對的是當時風行詩壇的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5、桐城派: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個散(古)文流派。代表人物為方苞、劉大櫆、姚鼐。因為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稱之為桐城派。桐城派的理論由方苞創(chuàng)立,經劉大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