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備考題庫寶典(核心題版)_第1頁
2023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備考題庫寶典(核心題版)_第2頁
2023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備考題庫寶典(核心題版)_第3頁
2023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備考題庫寶典(核心題版)_第4頁
2023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備考題庫寶典(核心題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2023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備考題庫寶典(核心題版)一、單選題1.某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0.30g)的框架結構,采用摩擦型長螺旋鉆孔灌注樁基礎,初步確定某中柱采用如圖5-11所示的四樁承臺基礎,已知樁身直徑為400mm,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Ra=700kN,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C30(ft=1.43N/mm2),樁間距有待進一步復核??紤]x向地震作用,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標高處的豎向力FEk=3341kN,彎矩MEk=920kN·m,水平力VEk=320kN,承臺有效高度h0=730mm,承臺及其上土重可忽略不計。假定x向地震作用效應控制樁中心距,X、Y向樁中心距相同,且不考慮y向彎矩的影響。試問,根據(jù)樁基抗震要求確定的樁中心距s(m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1400B、1800C、2200D、2600答案:C解析:2.一無吊車工業(yè)廠房,采用剛性屋蓋,跨度為15m,其鉸接排架結構計算簡圖及所承受的荷載設計值如圖所示。柱的截面尺寸為400mm×400mm,as=4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縱向受力鋼筋為HRB335。1.設P=400kN,q=30kN,柱的凈高Hn=6m,則排架左列柱柱底截面的內力設計值M、N、V最接近于()。A、M=90kN·m;N=400kN;V=15kNB、M=90kN·m;N=400kN;V=30kNC、M=100kN·m;N=800kN;V=15kND、M=100kN·m;N=800kN;V=30kN答案:A解析: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6.2.20條表6.2.20-1可知,單跨無吊車廠房柱在排架方向的計算長度l0=1.5H,即:l0=1.5Hn=1.5×6=9m;由于兩根柱的抗側剛度相等,根據(jù)剪力分配法得到作用于每根柱頂?shù)乃搅椋?0/2=15kN;則柱底截面的內力為:M=15×6=90kN·m;N=400kN;V=15kN。由此可知,A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3.某房間有可能活動的人很集中,有時很擠或有較重的設備,則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kN/m2)比較合適的取值范圍是()。A、2.5~3.0B、3.5~4.0C、4.5~5.5D、6.0~7.0答案:B解析: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條文說明第5.1.1條規(guī)定,對民用建筑樓面可根據(jù)在樓面上活動的人和設施的不同狀況,可以粗略將其標準值分成七個檔次。其中,活動的人很集中,有時很擠或有較重的設備時,取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Lk=3.5kN/m2。4.某地上16層、地下1層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辦公樓,如圖所示。房屋高度為64.2m,該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層的層高均為4.5m,其余各層層高均為3.9m,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丙類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Ⅲ類場地,在規(guī)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結構底層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層頂板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40A、1900B、2100C、2500D、2800答案:C解析: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第7.2.7條式(7.2.7-4)計算,剪力墻剪跨比可按下式計算,墻下端截面:5.某城市快速路上的一座立交匝道橋,其中一段為四孔各30m的簡支梁橋,其總體布置如圖7-1所示。單向雙車道,橋梁總寬9.0m,其中行車道凈寬度為8.0m。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面連續(xù)),橋墩由擴大基礎上的鋼筋混凝土圓柱墩身及帶懸臂的蓋梁組成。梁體混凝土線膨脹系數(shù)取α=0.00001。設計荷載:城-A級。該橋為四跨(4×3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橋,若三個中墩高度相同,且每個墩頂蓋梁處設置的普通板式橡膠支座尺寸均為(長×寬×高)600mm×500mm×90mm。假定,該橋四季溫度均勻變化,升溫時為+25℃,墩柱抗推剛度K柱=20000kN/m,一個支座抗推剛度K支=4500kN/m。試問,在升溫狀態(tài)下?中墩所承受的水平力標準值(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70B、135C、150D、285答案:A解析:6.已知某條形基礎埋置深度為1.5m,作用于其底面的荷載為390kN/m,地基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及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見表5-2,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處。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的要求進行地基承載力計算。根據(jù)題中所給的條件,可計算得到基礎的寬度為()m。A、1.6B、1.8C、2.0D、2.2答案:C解析:7.某獨立柱基的基底尺寸為2600mm×5200mm,柱底由荷載標準值組合所得的內力值為:F1=2000kN,F(xiàn)2=200kN,M=1000kN·m,V=200kN;柱基自重和覆土標準值G=486.7kN?;A埋深和工程地質剖面如圖所示。5.軟弱下臥層頂面處自重壓力最接近于()kN/m2。A、48.4B、59.2C、156.9D、169.3答案:B解析:由軟弱下臥層以上土層重度及厚度可計算得,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自重壓力為:pcz=19×1.8+10×2.5=59.2kN/m2。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8.非抗震設防區(qū)某四層教學樓局部平面如圖所示。各層平面布置相同,各層層高均為3.6m。樓、屋蓋均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靜力計算方案為剛性方案。墻體為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采用MU10級燒結普通磚,M10級水泥砂漿砌筑,鋼筋網(wǎng)采用乙級冷拔低碳鋼絲方格鋼筋網(wǎng)間距為40mm,網(wǎng)的豎向間距130mm??v橫墻厚度均為240mm,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第二層窗間墻A的軸向力偏心距e=24mm。[2012年真題]3.假定,墻體中無配筋,β=15,修正后的墻體抗壓強度設計值f=1.68N/mm2。試問,第二層窗間墻A的受壓承載力設計值(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按單向偏心受壓構件計算。A、430B、290C、260D、210答案:C解析:9.某8層辦公樓,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如圖所示。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地震加速度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該房屋屬丙類建筑,建于Ⅱ類場地,設有兩層地下室,地下室頂板可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室內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5(fc=16.7N/mm2,ft=1.57N/mm2),鋼筋采用HRB335鋼(fy=300N/mm2),質量和剛度沿豎向分布均勻。[2011年真題]4.已知首層框架角柱EF截面尺寸為500mm×600mm,與其相連的首層頂邊跨梁截面為250mm×650mm,假定該框架抗震等級為一級,該柱順時針方向的組合彎矩設計值為:柱A、380B、405C、415D、445答案:D解析:Hn=4.8-0.65=4.15m,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式(6.2.5-2)計算,柱端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為: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6.2.6條規(guī)定,一、二、三、四級框架的角拄,經(jīng)本規(guī)范調整后的組合彎矩設計值、剪力設計值尚應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數(shù),則剪力設計值為:由此可知,D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10.度區(qū)某豎向規(guī)則的抗震墻結構如圖1-1所示,房屋高度為90m,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試問,下列四種經(jīng)調整后的墻肢組合彎矩設計值簡圖,哪一種相對準確?()提示: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作答。A、AB、BC、CD、D答案:D解析: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6.1.2條表6.1.2可知,設防烈度8度、房屋高度90m,抗震墻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一級;根據(jù)第6.2.7條第1款規(guī)定,一級抗震墻的底部加強部位以上部位,墻肢的組合彎矩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應調整。11.某屋架下弦按軸心受拉構件設計,保護層厚度c=25mm,配置4Φ16(HRB400級鋼筋),混凝土強度等級C40。2.若ρte=0.08,荷載效應標準組合的軸向拉力Nk=192.96kN,則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shù)ψ最接近于()。A、0.2B、0.56C、1.0D、1.019答案:C解析: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4.2.3條表4.1.3-2可知,C40混凝土材料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為:ftk=2.39N/mm;根據(jù)第7.1.4條式(7.1.4-1)計算,受拉區(qū)鋼筋應力為:根據(jù)第7.1.2條式(7.1.2-2)計算,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shù)為:取ψ=1.0。由此可知,C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12.某獨立柱基的基底尺寸為2600mm×5200mm,柱底由荷載標準值組合所得的內力值為:F1=2000kN,F(xiàn)2=200kN,M=1000kN·m,V=200kN;柱基自重和覆土標準值G=486.7kN。基礎埋深和工程地質剖面如圖所示。6.軟弱下臥層頂面處附加壓力最接近于()kN/m2。A、46.7B、55.4C、64.33D、82.26答案:C解析:Es1/Es2=7.5/2.5=3,z/b=2.5/2.6>0.5,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5.2.7條表5.2.7可得,地基壓力擴散角為23°,從而矩形基礎基底附加壓力為:由此可知,C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13.方案初期,某四層砌體結構房屋頂層局部平面布置圖如圖所示,層高均為3.6m。墻體采用MU10級燒結多孔磚、M5級混合砂漿砌筑。墻厚為240mm。屋面板為預制預應力空心板上澆鋼筋混凝土疊合層,屋面板總厚度為300mm,簡支在①軸和②軸墻體上,支承長度為120mm。屋面永久荷載標準值為12kN/m2,活荷載標準值為0.5kN/m2。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2013年真題]1.試問,頂層①軸每延米墻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設計值Nl(kN/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多孔磚砌體孔洞未灌實。A、180B、240C、360D、480答案:A解析: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第5.2.1條規(guī)定,砌體截面受局部均勻壓力的承載力計算公式為:Nl≤γfAl。式中,γ為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shù),根據(jù)第5.2.2條第2款第6項規(guī)定,取γ=1.0;f為砂漿抗壓強度設計值,根據(jù)第3.2.1條表3.2.1-1可知,MU10燒結多孔磚、M5混合砂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1.50MPa。故每延米墻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設計值為:N=γfAl=1.0×1.5×1000×120=180kN/m,由此可知,A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14.某懸臂磚砌水池,采用MU10級燒結普通磚、M10級水泥砂漿砌筑,墻體厚度740mm,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水壓力按可變荷載考慮,假定其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1.4。試問,按抗剪承載力驗算時,該池壁底部能承受的最大水壓高度設計值H(m),應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①不計池壁自重的影響;②按《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作答。A、2.5B、3.0C、3.5D、4.0答案:C解析:15.某4層鋼結構商業(yè)建筑,層高5m,房屋高度20m,抗震設防烈度8度,采用框架結構,布置如圖3-6所示??蚣芰褐捎肣345??蚣芰航孛娌捎密堉菩弯揌600×200×11×17,柱采用箱形截面B450×450×16。梁柱截面特性如下:.假定,框架柱幾何長度為5m,采用二階彈性分析方法計算且考慮假想水平力時,框架柱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時下列何項說法正確?()A、只需計算強度,無須計算穩(wěn)定B、計算長度取4.275mC、計算長度取5mD、計算長度取7.95m答案:C解析:根據(jù)《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第5.3.3條第1款第2項規(guī)定,當采用二階彈性分析方法計算內力且在每層柱頂附加考慮假想水平力時,框架柱的計算長度系數(shù)μ=1.0。故計算長度為5m。16.關于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下列論述不正確的是()。A、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開裂荷載,一般為破壞荷載的60%~75%B、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的破壞特點是形成貫通的豎向裂縫C、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當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砌體強度接近于單磚抗壓強度D、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的極限壓縮變形可為相應的無筋砌體的2~3倍答案:B解析: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由于橫向鋼筋的約束,裂縫開展小,破壞時不形成貫通裂縫,不被分裂為1/2磚小立柱而失穩(wěn)。A項,試驗表明,當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加壓至0.6~0.75Fu時,個別磚和豎向灰縫出現(xiàn)裂縫;C項,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受壓破壞特征為外邊破壞嚴重的磚開始脫落,個別磚壓碎;當采用MU10燒結普通磚,M5~M10混合砂漿,配筋率ρ=1.0,取fy=320MPa,則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式(8.1.2-2)計算,fn=7.90~8.3MPa(軸心受壓),可認為已基本接近單磚抗壓強度;D項,由于橫向鋼筋約束使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不至于被分裂為1/2磚而過早破壞,壓縮變形極大提高。17.下列關于木結構設計的論述,其中何項不妥?()[2014年真題]A、對原木構件,驗算撓度和穩(wěn)定時,可取構件的中央截面B、對原木構件,驗算抗彎強度時,可取最大彎矩處截面C、木桁架制作時應按其跨度的1/200起拱D、木結構建筑不應超過五層答案:D解析:AB兩項正確,根據(jù)《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4.2.10條規(guī)定,對原木構件,驗算撓度和穩(wěn)定時,可取構件的中央截面,驗算抗彎強度時,可取最大彎矩處截面。C項正確,根據(jù)第7.3.3條規(guī)定,木桁架制作時應按其跨度的1/200起拱。D項錯誤,根據(jù)第10.3.1條規(guī)定,木結構建筑不應超過三層。18.露天環(huán)境下某工地采用紅松原木制作混凝土梁底模立柱,強度驗算部位未經(jīng)切削加工,試問,在確定設計指標時,該紅松原木軸心抗壓強度最大設計值(N/mm2),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10B、12C、14D、15答案:B解析:根據(jù)《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4.2.1條表4.2.1-2可知,紅松強度等級為TC13B;根據(jù)表4.2.1-3可知,fc=10N/mm2;根據(jù)第4.2.3條規(guī)定,未經(jīng)切削,強度設計值可提高15%;根據(jù)表4.2.1-4可知,露天環(huán)境下應乘以調整系數(shù)0.9,對于施工時的短暫情況應乘以調整系數(shù)1.2。則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為:fc=1.15×0.9×1.2×10=12.42N/mm2。19.考慮地震作用組合時,墻肢的剪力設計值Vw=2600kN,軸向壓力設計值N=3375kN,計算截面處剪跨比λ=1.5。假定剪力墻水平鋼筋間距s=200mm,剪力墻水平鋼筋的面積Ash最接近于()mm2。A、172B、196C、221D、290答案:A解析:20.四面開敞的15m單跨煤篷,如圖所示。設柱間支撐,承重截面為490mm×490mm,采用MU10普通黏土磚,M5水泥砂漿砌筑。當屋架傳來荷載無偏心,且不計風荷載時,又假定受壓構件承載力影響系數(shù)φ=0.745,其柱底所能承受的軸向力設計值(kN)與()項數(shù)值相近。A、252B、240C、266D、283答案:A解析:21.某12層辦公樓,房屋高度為46m,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均勻且對風荷載不敏感,地面粗糙度為B類,所在地區(qū)50年重現(xiàn)期的基本風壓為0.65kN/m,擬采用兩種平面方案,如圖所示。假定,在如圖所示的風作用方向下,兩種結構方案在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shù)βz相同。[2013年真題]3.假定,采用方案b,擬建場地地勢平坦,試問,對幕墻結構進行抗風設計時,屋頂高度處中間部位迎風面圍護結構的風荷載標準值(kN/m2),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作答,不計建筑物內部壓力。A、1.3B、1.6C、2.3D、2.9答案:B解析: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8.1.1條規(guī)定,風荷載標準值為:根據(jù)第8.2.1條及題意可知,本工程地面粗糙度類別為B類;根據(jù)表8.2.1可知,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為:根據(jù)第8.6.1條表8.6.1可知,風振系數(shù)為:根據(jù)第8.3.3條及8.3.1條規(guī)定,可確定該樓迎風面局部體型系數(shù)為:故屋頂高度處中間部位迎風面圍護結構的風荷載標準值為:wk=1.558×1.0×1.580×0.65=1.60,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22.下列關于地基處理設計方法的論述,哪項不正確?()[2013年真題]A、當?shù)鼗恋奶烊缓啃∮?0%(黃土含水量小于25%),不宜采用水泥土攪拌干法B、不加填料振沖加密樁適用于處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C、強夯置換法和砂石樁法置換處理適用于飽和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D、真空堆載聯(lián)合預壓法處理地基時不一定設置排水豎井答案:D解析:根據(jù)《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根據(jù)第5.2.17條規(guī)定,真空預壓處理地基應設置排水豎井。A項,根據(jù)第7.3.1條第1款規(guī)定,當?shù)鼗恋奶烊缓啃∮?0%(黃土含水量小于25%),不宜采用水泥土攪拌干法;B項,根據(jù)第7.2.1條第3款規(guī)定,不加填料振沖加密樁適用于處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C項,根據(jù)第6.1.2條和第7.2.1條第1款規(guī)定,強夯置換適用于高飽和度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飽和黏土地基,如對變形控制不嚴格,可采用砂石樁法置換處理。23.某高層建筑有抗震設防的底層大空間剪力墻結構,轉換層以上樓層層高2.7m,橫向剪力墻有效截面面積Aw2=19.2m2;框支層層高3.6m,橫向落地剪力墻有效截面面積Aw1=11.4m2,框支層全部柱截面面積Ae=2.88m2,柱截面均為1200mm×12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框支層為C40,上層C25。下列各項上下層剛度比正確的是()。A、γ=1.64B、γ=1.81C、γ=1.88D、γ=1.96答案:B解析:24.某7度區(qū)某鋼筋混凝土標準設防類多層建筑,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場地類別為Ⅱ類。[2012年真題]1.試問,罕遇地震下彈塑性位移驗算時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應分別采用下列何項數(shù)值?()A、0.08,0.35B、0.12,0.40C、0.50,0.40D、0.50,0.45答案:D解析:25.某多層框架結構頂層局部平面布置圖如圖所示,層高為3.6m。外圍護墻采用MU5級單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對孔砌筑、Mb5級砂漿砌筑。外圍護墻厚度為190mm,內隔墻厚度為90mm,砌體的容重為12kN/m3(包含墻面粉刷)。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2014年真題]4.假定,內隔墻塊體采用MU10級單排孔混凝土空心砌塊。試問,若滿足修正后的允許高厚比μ1μ2[β]要求,內隔墻砌筑砂漿的最低強度等級,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Mb10B、Mb7.5C、Mb5D、Mb2.5答案:B解析: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第6.1.1條式(6.1.1)計算,內隔墻的高厚比為:根據(jù)第6.1.3條第1款規(guī)定,厚度為90mm的自承重墻,允許高厚比修正系數(shù)μ1=1.5。根據(jù)第6.1.1條式(6.1.1)計算,墻、柱的允許高厚比:根據(jù)第6.1.1條表6.1.1可得,[β]≥25.9,對應的砂漿強度等級≥Mb7.5。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26.下列關于地基基礎設計的一些主張,其中何項是不正確的?()A、場地內存在發(fā)震斷裂時,如抗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發(fā)震斷裂錯動對地面建筑的影響B(tài)、對砌體房屋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基礎的搞垮承載力驗算C、當高聳結構的高度不超過20m時,基礎傾斜的允許值為0.008D、高寬比大于4的高層建筑,基礎底面與地基之間零應力區(qū)面積不應超過基礎底面面積的15%答案:D解析:A項,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4.1.7條第1款規(guī)定,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發(fā)震斷裂錯動對地面建筑的影響;B項,根據(jù)第4.2.1條第2款第2項規(guī)定,砌體房屋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C項,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表5.3.4可知,高聳結構的高度Hg不超過20m時,基礎傾斜的允許值為0.008;D項,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第12.1.6條規(guī)定,高寬比大于4的高層建筑,基礎底面不宜出現(xiàn)零應力區(qū)。2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規(guī)定,在計算地基變形時,所采用的荷載中,不應計入風荷載,則下列分析的理由中正確的是()。A、地基變形計算的是地基沉降,是豎向變形,所以只計入豎向荷載B、地基變形計算的是最終的沉降,是在荷載長期作用下產(chǎn)生的固結變形。風荷載是重復荷載,不是恒定的荷載,不會產(chǎn)生固結變形C、在風荷載作用下,建筑物只會產(chǎn)生側向的變形和位移D、風荷載是水平荷載,對基礎只產(chǎn)生力矩的作用,引起建筑物的傾斜答案:B解析:基礎底面的附加壓力可以由各多種荷載引起,包括風荷載。如果需要計算風荷載產(chǎn)生的變形,計算公式中所用的指標就不能用壓縮模量,而應當采用重復荷載作用下測得的彈性模量。在規(guī)范所給定的變形計算公式中規(guī)定采用壓縮模量,即在室內試驗中每級荷載作用下按穩(wěn)定變形求得的指標,用以計算的結果是固結變形,即最終沉降,因此,與之相應的荷載必然不能包括重復作用的風荷載。28.某城市新區(qū)擬建一所學校,建設場地地勢較低,自然地面絕對標高為3.000m,根據(jù)規(guī)劃地面設計標高要求,整個建設場地需大面積填土2m。地基土層剖面如圖5-5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m,填土的重度為18kN/m3,填土區(qū)域的平面尺寸遠遠大于地基壓縮厚度。提示: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取1.0。.條件同第2題,為安全設計,取中風化砂巖頂面深度為中性點深度。根據(jù)《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和地質報告對某柱下樁基進行設計,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結合樁作用于承臺頂面中心的豎向力為5500kN,鉆孔灌注樁直徑800mm,經(jīng)計算,考慮負摩阻力作用時,中性點以上土層由負摩阻引起的下拉荷載標準值為350kN,負摩阻力群樁效應系數(shù)取1.0。該工程對三根試樁進行了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試驗結果見表1。試問,不考慮承臺及其上土的重量,根據(jù)計算和靜載荷試驗結果,該柱下基礎的布樁數(shù)量(根)取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合理?()表1三根試樁的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結果A、1B、2C、3D、4答案:C解析: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附錄Q.0.10第6款規(guī)定,假設該柱下樁數(shù)≤3,對樁數(shù)為三根以下的柱下承臺,取最小值作為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紤]長期負摩阻力的影響,只考慮嵌巖段的總極限阻力即4600kN,中性點以下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2300kN。根據(jù)《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第5.4.3條第2款及式(5.4.3-2)計算,有:5500≤(2300-350)×n,n≥2.8,取3根(與假設相符)。29.計算一大雨篷中間主鋼梁的梁端彎矩設計值,如圖6-34所示。該雨篷的主鋼梁G1與型鋼混凝土框架柱相連,柱距為9m,主鋼梁懸挑長度為6m。主鋼梁上鋪設帶金屬邊框構件的采光玻璃,其重量包括主鋼梁在內為0.80kN/m2。鋼梁面標高為5.0m。該建筑在10m高度處的基本風壓w0=0.70kN/m2,地面粗糙度為A類?,F(xiàn)需計算在雨篷結構永久荷載和風的負風壓(吸力)作用下主鋼梁G1的梁端彎矩設計值MA=()kN·m。A、155.5B、-120C、-180D、-242.4答案:D解析:30.一木柱截面100mm×150mm,采用新疆落葉松制作,其計算簡圖如圖所示,柱頂和柱底采取了限制側移的措施。試問,柱軸心受壓的穩(wěn)定系數(shù)φ,與下列何值最為接近?()[2014年真題]{圖1}A、0.26B、0.28C、0.35D、0.47答案:A解析:根據(jù)《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5.1.4條和第5.1.5條,計算過程如下:31.如圖所示,當墻體采用MU15蒸壓灰砂磚及M5水泥砂漿砌筑時,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C級。試確定梁下砌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關系式(ψN0+Nl≤ηγfAl,)左、右端項數(shù)值最接近于()。A、55.0kN<66.4kNB、55.0kN<73.3kNC、55.0kN>59.1kND、55.0kN>53.2kN答案:B解析:jin32.下列關于荷載作用的描述哪項是正確的?()A、地下室頂板消防車道區(qū)域的普通混凝土梁在進行裂縫控制驗算和撓度驗算時可不考慮消防車荷載B、屋面均布活荷載可不與雪荷載和風荷載同時組合C、對標準值大于4kN/m2的樓面結構的活荷載,其基本組合的荷載分項系數(shù)應取1.3D、計算結構的溫度作用效應時,溫度作用標準值應根據(jù)50年重現(xiàn)期的月平均最高氣溫Tmax和月平均最低氣溫Tmin的差值計算答案:A解析: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表5.1.1可得,消防車的準永久值系數(shù)為0,A項正確;根據(jù)第5.3.3條規(guī)定,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載可不與雪荷載和風荷載同時組合,B項錯誤;根據(jù)第3.2.4條規(guī)定,對標準值大于4kN/m2的工業(yè)房屋樓面結構的活荷載,其基本組合的荷載分項系數(shù)應取1.3,其它情況應取1.4,C項錯誤;根據(jù)第9.3.1條規(guī)定,對于結構最大溫升和最大溫降的工況,其計算公式是不同的,D項錯誤。33.已知支承吊車梁的柱牛腿,如圖所示,寬度b=500mm,豎向力作用點至下柱邊緣的水平距離a=50mm(已考慮安全偏差20mm),牛腿底面傾斜角α=45°,作用在牛腿頂部的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豎向力Fvk=715kN,豎向力的設計值Fv=915kN,吊車梁的肋寬為250mm?;炷翉姸鹊燃夁x用C30,縱向受拉鋼筋選用HRB335鋼筋,水平箍筋為HPB235鋼筋,外邊緣高度h1=h/2(h為牛腿高度)。若截面的有效高度h0=710mm,除豎向力外,作用在牛腿頂部的水平力設計值Fh=110kN,則縱向受拉鋼筋的截面面積最接近于()mm2。A、1426B、1516C、1524D、1629答案:B解析:34.如圖所示,Q235鋼焊接工字形截面壓彎構件,翼緣為火焰切割邊,承受的軸線壓力設計值N=850kN,構件一端承受M=490kN·m的彎矩(設計值),另一端彎矩為零。構件兩端鉸接,并在三分點處各有一側向支承點。截面幾何特性:A=151.2cm2,Wx=3400cm3,ix=29.69cm,iy=4.55cm。4.壓彎構件腹板局部穩(wěn)定應滿足表達式為()。A、63.3<64.9B、63.3<84.7C、63.3<90.8D、63.3<96.7答案:A解析:根據(jù)《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第5.4.2條第2款規(guī)定,腹板計算高度邊緣的最大壓應力為:另一邊緣相應的應力為:則其應力分布不均勻系數(shù)為:根據(jù)式(5.4.2-2)計算,該構件高厚比應滿足: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h0/tw=760/12=63.3,故壓彎構件腹板局部穩(wěn)定應滿足:63.3<64.9。35.廠房鋼柱采用插入式柱腳。試問,若僅按抗震構造措施要求,廠房鋼柱的最小插入深度(mm)應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2500B、2000C、1850D、1500答案:A解析: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9.2.16條規(guī)定,格構式柱的最小插入深度不得小于單肢截面高度(或外徑)的2.5倍,且不得小于柱總寬度的0.5倍,所以必須滿足:2.5×1000=2500mm>0.5×(3000+700)=1850mm。由此可知,A項最接近。36.某2層鋼筋混凝土辦公樓浴室的簡支樓面梁如圖,安全等級為二級,從屬面積為13.5,計算跨度為6.0m,梁上作用恒荷載標準值gk=14.0kN/m(含梁自重),按等效均布荷載計算的梁上活荷載標準值=4.5kN/m。[2012年真題]試問,梁跨中彎矩基本組合設計值M(kN·m)、標準組合設計值Mk(kN·m)、準永久組合設計值(kN·m)分別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AB、BC、CD、D答案:A解析:37.某工程由兩幢7層主樓及地下車庫組成,統(tǒng)一設一層地下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樁基礎。工程樁采用泥漿護壁旋挖成孔灌注樁,樁身縱筋錨入承臺內800mm,主樓樁基礎采用一柱一樁的布置形式,樁徑800mm,有效樁長26m,以碎石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7m;地基中分布有厚度達17m的淤泥,其不排水抗剪強度為9kPa。主樓局部基礎剖面及地質情況如圖5-8所示,地下水位穩(wěn)定于地面以下1m,λ為抗拔系數(shù)。提示:按《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作答。主樓范圍以外的地下室工程樁均按抗拔樁設計,一柱一樁,抗拔樁未采取后注漿措施。已知抗拔樁的樁徑、樁頂標高及樁底端標高同圖16(Z)所示的承壓樁(容重為25kN/m3)。試問,為滿足地下室抗浮要求,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樁允許拔力最大值(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可按土層條件計算。A、850B、1000C、1700D、2000答案:B解析:38.某多層砌體結構建筑采用墻下條形基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由永久荷載控制,基礎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礎剖面及地質條件如圖5-6所示,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ft=1.1N/mm2),基礎及其以上土體的加權平均重度為20kN/m3。假定,基礎高度h=650mm(h0=600mm)。試問,墻邊緣截面處基礎的受剪承載力(kN/m)最接近于下列何項數(shù)值?()A、100B、220C、350D、460答案:D解析:39.某地上38層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辦公樓,如圖所示,房屋高度為155.4m,該建筑地上第1層至地上第4層的層高均為5.1m,第24層的層高6m,其余樓層的層高均為3.9m。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安全等級二級。A、AB、BC、CD、D答案:B解析:40.一幢6層砌體房屋,其平面及剖面圖如圖4-33所示。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0.2g),每層建筑結構自重標準值為16kN/m2(包括墻體及樓面結構自重),樓面活荷載標準值為2.0kN/m2,屋面活荷載標準值為0.5kN/m2。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由此可算得該房屋的底部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8500B、7692C、7500D、7200答案:B解析:41.下列關于高層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化設計的觀點,哪一項不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的要求?()A、選定性能目標應不低于“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性能設計目標B、結構構件承載力按性能3要求進行中震復核時,承載力按標準值復核,不計入作用分項系數(shù)、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和內力調整系數(shù),材料強度取標準值C、結構構件地震殘余變形按性能3要求進行中震復核時,整個結構中變形最大部位的豎向構件,其彈塑性位移角限值,可取常規(guī)設計時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D、結構構件抗震構造按性能3要求確定抗震等級時,當構件承載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一度的要求時,構造所對應的抗震等級可降低一度,且不低于6度采用,不包括影響混凝土構件正截面承載力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構造要求答案:C解析: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條文規(guī)范逐項判別。C項,根據(jù)表M.1.1-2和第M.1.3條及其條文說明規(guī)定,結構構件地震殘余變形按性能3要求進行中震復核時,整個結構中變形最大部位的豎向構件,其彈塑性位移角限值,取小于常規(guī)設計時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C項不正確;根據(jù)第3.10.3條第2款規(guī)定,選定性能目標,即對應于不同地震動水準的預期損壞狀態(tài)或使用功能,應不低于本規(guī)范第1.0.1條對基本設防目標的規(guī)定,A項正確;根據(jù)表M.1.1-1和第M.1.2條及其條文說明可知,B項正確;根據(jù)表M.1.1-3及其條文說明可知,D項正確。42.多層砌體剛性方案房屋,在水平風荷載作用下對縱墻進行內力分析時,下列論述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A、可按豎向連續(xù)梁分析內力B、縱墻上.下端的彎矩可按兩端固定梁計算C、滿足規(guī)范的規(guī)定,則可不進行風力計算D、在一般剛性方案房屋中,必須考慮墻內由風荷載引起的彎曲應力以及在縱墻內產(chǎn)生的附加壓力答案:D解析: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第4.2.5條第2款規(guī)定,對多層房屋,其靜力計算可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①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墻、柱在每層高度范圍內,可近似地視作兩端鉸支的豎向構件;②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墻、柱可視作豎向連續(xù)梁。根據(jù)第4.2.6條第2款規(guī)定,當剛性方案多層房屋的外墻符合規(guī)范要求時,靜力計算可不考慮風荷載的影響。43.某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基礎底面寬度為2m,基礎底面標高為-1.4m,基礎主要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土,擬采用水泥土攪拌樁進行地基處理,樁直徑為600mm,樁長為11m,土層剖面、水泥土攪拌樁的布置等如圖5-2所示。假定,水泥土標準養(yǎng)護條件下90天齡期,邊長為70.7mm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fcu=1900kPa,水泥土攪拌樁采用濕法施工,樁端阻力發(fā)揮系數(shù)dp=0.5。試問,初步設計時,估算的攪拌樁單樁承載力特征值Ra(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120B、135C、180D、250答案:B解析:44.一磚拱端部窗間墻寬度600mm,墻厚240mm,采用MU10級燒結普通磚和M7.5級水泥砂漿砌筑,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如圖所示。作用在拱支座端部A—A截面由永久荷載設計值產(chǎn)生的縱向力Nu=40kN。試問,該端部截面水平受剪承載力設計值(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2011年真題]A、23B、22C、21D、19答案:D解析:45.一新疆落葉松(TC13A)方木壓彎構件(干材),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截面尺寸為150mm×150mm,長度l=2500mm。兩端鉸接,承受壓力設計值(軸心)N=50kN,最大初始彎矩設計值Mo=4.0kN·m。[2011年真題]2.試問,考慮軸壓力和彎矩共同作用下的構件折減系數(shù)ψ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0.42B、0.38C、0.27D、0.23答案:A解析:根據(jù)《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4.2.3條第2款及表4.2.1-3確定木材的抗彎強度和抗壓強度。由于是干材且截面尺寸≥150mm,故:根據(jù)《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5.3.2條第2款規(guī)定,構件初始偏心距e0=0,故k=0,則:故考慮壓力和彎矩共同作用的構件折減系數(shù)為:由此可知,A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46.下列各項不屬于偶然作用的是()。A、罕遇地震B(yǎng)、爆炸力.撞擊力C、施工檢修荷載D、龍卷風答案:C解析:根據(jù)《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01)第4.0.2條和《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3.1.1條,偶然作用是指在設計基準期內不一定出現(xiàn),而一旦出現(xiàn)其量值很大且持續(xù)時間很短的作用,例如爆炸力、撞擊力等。罕遇地震(設計基準期的超越概率為2%~3%)、爆炸力、撞擊力、龍卷風符合這一含義,屬于偶然作用。施工檢修荷載在設計基準期出現(xiàn)的概率較大,屬于可變作用。47.關于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與普通鋼筋混凝土構件相比的優(yōu)點,存在下列一些看法,其組合正確的是()。Ⅰ.在使用荷載作用下,不出現(xiàn)裂縫或減小裂縫寬度Ⅱ.減輕構件質量Ⅲ.提高構件的剛度Ⅳ.提高構件的耐久性Ⅴ.在重復荷載作用下抗疲勞性能可增長一倍左右Ⅵ.構件的極限承載力有較大的提高A、Ⅰ、Ⅱ、Ⅴ、ⅥB、Ⅱ、Ⅲ、Ⅳ、ⅤC、Ⅰ、Ⅱ、Ⅲ、ⅣD、Ⅲ、Ⅳ、Ⅴ、Ⅵ答案:C解析: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優(yōu)點包括:①改善和提高了結構或構件的受力性能(如抗裂、變形、抗剪等);②節(jié)約鋼筋、混凝土,減輕結構的自重;③提高結構或構件的耐久性、耐疲勞性和抗震能力;④可以解決使用其它結構材料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建造各類大型、大跨、重載、高聳的建筑工程。48.某門式剛架單層廠房基礎,采用的是獨立基礎。混凝土短柱截面尺寸為500mm×500mm;與水平力作用方向垂直的基礎底邊長l=1.6m。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短柱頂面上的豎向荷載為Fk,水平荷載為Hk。已知基礎采用C30混凝土,基礎底面以上土與基礎的加權平均容重為20kN/m3,其他參數(shù)均如圖5-29中所示。假定基礎底邊緣最小地基反力設計值為20.5kPa,最大地基反力設計值為219.3kPa,基礎底面邊長b=2.2m。則基礎Ⅰ—Ⅰ剖面處的彎矩設計值最接近于()kN·m。A、45B、55C、68.5D、75答案:C解析:49.對稱工字形截面如圖所示,b=100mm,h=600mm,bf=bf′=400mm,hf=h′f=100mm,as=as′=35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fc=14.3N/mm2,采用HRB335級鋼筋,fy=300N/mm2,承受軸向壓力設計值N=600.6kN,設ei=687mm,η=1.049,則對稱配筋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As=As′最接近于()mm2。提示:γ0=1.0。A、1787.31B、1777.85C、1868.43D、1870.50答案:B解析:50.按塑性設計某鋼框架時,其對鋼材力學性質的要求與按彈性設計相比,()。A、僅要求有更高的強度B、僅要求有更高的塑性C、要求有更高的強屈比和塑性D、沒有不同答案:C解析:根據(jù)《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第9.1.3條規(guī)定,按塑性設計時,鋼材的力學性能應滿足強屈比fu/fy≥1.2,伸長率δ5≥15%,相應于抗拉強度fu的應變εu不小于20倍屈服點應變εy。則與按彈性設計相比,要求有更高的強屈比和塑性。51.某多層砌體結構房屋,頂層鋼筋混凝土挑梁置于丁字形(帶翼墻)截面的墻體上,端部設有構造柱,如圖4-16所示;挑梁截面b×hb=240mm×450mm,墻體厚度均為240mm。屋面板傳給挑梁的恒荷載及挑梁自重標準值為gk=27kN/m,不上人屋面,活荷載標準值為qk=3.5kN/m。試問,該挑梁的最大彎矩設計值(kN·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60B、65C、70D、75答案:C解析:52.某一3層現(xiàn)澆框架中間一榀框架的幾何尺寸及受力如圖所示。圖中括號內的數(shù)值為梁、柱桿件的相對線剛度值(已考慮了樓板的有利影響)。采用D值法計算。底層中柱EF的DEF值最接近于()。A、0.243B、0.401C、0.486D、1.337答案:C解析:53.某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房屋,房屋高度22m,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首層剪力墻截面尺寸如圖所示,墻體高度3900mm,為單排孔混凝土砌塊對孔砌筑,采用MU20級砌塊、Mb15級水泥砂漿、Cb30級灌孔混凝土(fc=14.3N/mm2),配筋采用HRB335級鋼筋,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2011年真題]5.假定,此段砌體剪力墻計算截面的剪力設計值V=210kN,軸力設計值N=1250kN,彎矩設計值M=1050kN·m。試問,底部加強部位剪力墻的水平分布鋼筋配置,下列哪種說法合理?()提示:假定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g=7.5N/mm2。A、按計算配筋B、按構造,最小配筋率取0.10%C、按構造,最小配筋率取0.11%D、按構造,最小配筋率取0.13%答案:D解析:54.某多層橫墻承重砌體結構房屋,橫墻間距為7.8m。底層內橫墻(墻長8m)采用190mm厚單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對孔砌筑,砌塊強度等級為MU10,砂漿強度等級為Mb7.5,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底層墻體剖面如圖所示,軸向壓力的偏心矩e=19mm;靜力計算方案為剛性方案。[2014年真題]提示:按《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作答。1.試問,底層內橫墻未灌孔墻體每延米墻長的最大承載力設計值(kN/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240B、220C、200D、180答案:C解析: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第5.1.3條第1款規(guī)定,在房屋地層,構件高度為樓板頂面到構件下端支點的距離,則墻體計算高度為:H0=3200+400=3600mm。根據(jù)第5.1.2條式(5.1.2-1)計算,墻體高厚比為:由于e/h=0.1,查附錄D,φ=0.428。根據(jù)第3.2.1條表3.2.1-4可得,單排孔混凝土砌塊砌體(MU10、Mb7.5),f=2.50MPa。根據(jù)第5.1.1條式(5.1.1)計算,受壓構件承載力為:φ·f·A=0.428×2.5×1000×190=203300N/m=203.3kN/m。由此可知,C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55.某5片主梁混凝土T形梁橋標準跨徑L標=20.00m,梁長L=20-0.04=19.96m,計算跨徑l0=19.96-2×0.23=19.50m。橋寬B=8.5m(車道寬7.00m)。人群荷載3.0kN/m。主梁布置及尺寸如圖7-16所示。用杠桿原理法計算1號梁的人群荷載橫向分布系數(shù)m1r最接近于()。A、1.222B、1.322C、1.422D、1.522答案:C解析:56.在選擇樓蓋結構設計方案時,下列各項不可取的是()。A、抗震設計時,不論板柱—剪力墻結構房屋有多高,頂層及地下一層的頂板,應采用現(xiàn)澆的肋形梁板結構B、房屋高度超過50m時,框架—核心筒結構房屋的樓蓋,應采用現(xiàn)澆樓蓋結構,包括肋形梁板樓蓋.雙向密肋樓蓋.壓型鋼板與混凝土的組合樓蓋等C、房屋高度不超過50m的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其轉換層也可采用裝配整體式樓蓋,但應有增加預制板之間的整體性一系列構造措施D、房屋高度不超過50m的框架結構或剪力墻結構,允許采用裝配式樓蓋,并配以提高預制板之間的整體性措施答案:C解析:C項,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第3.6.3條規(guī)定,房屋的頂層、結構轉換層、平面復雜或開洞過大的樓層、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樓層應采用現(xiàn)澆樓蓋結構。57.某承重墻下條形基礎,底寬2.6m,埋深1.2m,板高0.35m,如圖所示,已知上部結構傳來荷載設計值F=290kN/m,M=10.4kN·m。采用C20混凝土,HPB235鋼筋。3.如題中條件時,則Ⅰ—Ⅰ截面處的彎矩最接近于()kN·m。A、60.91B、72.67C、83.42D、87.95答案:B解析:Ⅰ—Ⅰ截面處彎矩可按三角形和矩形均布荷載兩部分計算,再求和,則Ⅰ—Ⅰ截面處的彎矩為: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58.某外挑三角架,安全等級為二級,計算簡圖如圖2-10所示。其中橫桿AB為混凝土構件,截面尺寸為300mm×4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縱向鋼筋采用HRB400,對稱配筋,as=as′=45mm。假定,均布荷載設計值g=25kN/m(包括自重),集中荷載設計值P=350kN(作用于節(jié)點B上)。試問,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不考慮抗震),橫桿最不利截面的縱向配筋As(mm2)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980B、1190C、1400D、1600答案:D解析:59.如圖2-26所示某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梁端支承180mm厚磚墻上,梁截面為250×500mm2,混凝土為C30級,縱筋為HRB335級。經(jīng)計算梁端處的組合內力設計值為M=0,V=150kN,梁跨中需配置318的受力縱筋。試問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l1、l2應采用下列()組數(shù)值。A、l1=150mm;l2=70mmB、l1=150mm;l2=0mmC、l1=120mm;l2=60mmD、l1=100mm;l2=100mm答案:A解析:C30級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1.43N/mm2;混凝土保護層厚度c取35mm,梁截面有效高度h0=500-35=465mm;M=0端為簡支端。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9.2.2條第1款規(guī)定,V=150kN>0.7ftbh0=0.7×1.43×250×465=116.4kN,HRB335級鋼筋為帶肋鋼筋,則從支座邊緣算起的鋼筋錨固長度應滿足:las≥12d=12×18=216mm。l1=150mm,l2=70mm即可滿足規(guī)范要求。60.基底承受建筑物上部結構傳遞的壓力為:基本組合為180kPa,標準組合為165kPa,準永久組合為150kPa;土和基礎的自重壓力為60kPa。已知基礎埋置深度為3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為12kN/m3。1.確定基礎尺寸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大于()kPa。A、150B、165C、225D、243答案:C解析: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3.0.5條第1款規(guī)定,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或接單樁承載力確定樁數(shù)時,傳至基礎或承臺底面上的作用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或單樁承載力特征值。故確定基礎尺寸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壓力標準組合+土和基礎的自重壓力=165+60=225kPa。61.設柱的軸心力設計值為350kN,截面為DN194×5的無縫鋼管,其截面面積A=29.69×102mm2,回轉半徑i=66.8mm。柱底標高為-0.150m,與基礎頂面剛接。柱頂標高為3.00m,柱頂與主梁為鉸接。在按實腹式軸心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性計算時,其壓應力應最接近于()N/mm2。A、110B、130C、176D、182答案:C解析:由題可知,柱長度l=3+0.15=3.15m,有側移;根據(jù)《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附錄D表D-2可知,上端鉸接k1=0,下端剛接k2=10,得計算長度系數(shù)μ=2.03,λ=l0/i=2.03×3150/66.8=95.7;根據(jù)表5.1.2-1可知,該截面屬于a類截面,根據(jù)附錄C表C-1可知,穩(wěn)定系數(shù)由此可知,C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62.在8度抗震區(qū)有一高21m的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裙房,與高120m的鋼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墻結構主樓之間,設防震縫一道。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范》(JGJ3-2002、J186-2002),該防震縫的最小寬度δ應為()mm。A、70B、77C、110D、539答案:C解析: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范》(JGJ3-2002、J186-2002)第4.3.10條,防震縫兩側結構體系不同時,防震縫寬度按側向剛度較小的結構類型確定;當防震縫兩側的房屋高度不同時,防震縫寬度以較低的房屋高度確定。防震縫的最小寬度理論上應為縫兩側結構在地震時的最大水平位移之和。因此,防震縫的最小寬度為:63.某多層框架結構帶一層地下室,采用柱下矩形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基礎底面平面尺寸3.3m×3.3m,基礎底絕對標高60.000m,天然地面絕對標高63.000m,設計室外地面絕對標高65.000m,地下水位絕對標高為60.000m,回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后完成,室內地面絕對標高61.000m,基礎及其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為20kN/m3,地基土層分布及相關參數(shù)如圖5-13所示。試問,柱A基礎底面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Pa)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270B、350C、440D、600答案:A解析:64.某多層框架結構頂層局部平面布置圖如圖所示,層高為3.6m。外圍護墻采用MU5級單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對孔砌筑、Mb5級砂漿砌筑。外圍護墻厚度為190mm,內隔墻厚度為90mm,砌體的容重為12kN/m3(包含墻面粉刷)。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2014年真題]3.假定,外圍護墻洞口如圖所示。試問,外圍護墻修正后的允許高厚比μ1μ2[β],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22B、23C、24D、25答案:D解析: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第6.1.1條表6.1.1可得,墻的允許高厚比[β]=24。根據(jù)第6.1.3條第1款規(guī)定,厚度為190mm的自承重墻,插入法取值確定允許高厚比修正系數(shù)為μ1=1.3。根據(jù)第6.1.4條第1款式(6.1.4)計算,有門窗洞口墻的允許高厚比修正系數(shù)為:所以,μ1μ2[β]=1.3×0.8×24=24.96。由此可知,D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65.已知鋼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為b×h=250mm×500mm,C25混凝土,縱筋用HRB335級鋼筋,箍筋用HPB300級鋼筋,as=35mm。3.在題(1)中,剪扭構件混凝土受扭承載力降低系數(shù)βt為()。A、0.35B、0.5C、1.0D、1.15答案:C解析:由題意可知:bh0=250×465=116250mm2,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6.4.8條式(6.4.8-2)計算,剪扭構件混凝土受扭承載力降低系數(shù)為:根據(jù)第6.4.8條,66.某廠房屋面上弦平面布置如圖3-26所示,鋼材采用Q235,焊條采用E43型。A、140B、160C、290D、300答案:B解析:67.某4層鋼結構商業(yè)建筑,層高5m,房屋高度20m,抗震設防烈度8度,采用框架結構,布置如圖3-6所示。框架梁柱采用Q345。框架梁截面采用軋制型鋼H600×200×11×17,柱采用箱形截面B450×450×16。梁柱截面特性如下:假定,梁截面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H600×200×8×12,柱采用箱形截面B450×450×20,試問,下列何項說法正確?()提示:不考慮梁軸壓比。A、框架梁柱截面板件寬厚比均符合設計規(guī)定B、框架梁柱截面板件寬厚比均不符合設計規(guī)定C、框架梁截面板件寬厚比不符合設計規(guī)定D、框架柱截面板件寬厚比不符合設計規(guī)定答案:C解析:68.某軸心受壓砌體房屋內墻,γ0=1.0,采用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擴展基礎,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C10,100mm厚,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C25(ft=1.27N/mm2),基底標高為-1.800m,基礎及其上土體的加權平均重度為20kN/m3。場地土層分布如圖所示,地下水位標高為-1.800m。[2014年真題]3.假定,基礎寬度b=2m,荷載效應由永久荷載控制,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的凈反力標準值為140kPa。試問,由受剪承載力確定的,墻與基礎底板交接處的基礎截面最小厚度(m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基礎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40mm。A、180B、250C、300D、350答案:B解析: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8.2.1條第1款規(guī)定,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由于題中所給四個選項答案的尺寸均小于800mm,故βhs=1.0。根據(jù)第8.2.9條規(guī)定,受剪承載力要求:0.7ftbh0≥Vs,Vs=1.35pz(2-0.36)/2=1.35×140×0.82=154.98kN/m。故有墻與基礎底板交接處的基礎截面最小厚度為:h=h0+50=224.3mm。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69.下列關于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有關抗震的一些觀點,其中何項不正確?()[2011年真題]提示:不考慮樓板開洞影響,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作答。A、對于板柱—抗震墻結構,沿兩個主軸方向穿過柱截面的板底兩個方向鋼筋的受拉承載力應滿足該層樓板重力荷載代表值(8度時尚宜計入豎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軸壓力設計值B、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兩端(不包括洞口兩側)宜設置端柱或與另一方向的剪力墻相連C、抗震設計的剪力墻應設置底部加強部位,當結構計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層底板時,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應從地下一層底板算起D、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應避免在地下室頂板開大洞口。地下室頂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網(wǎng)內設置多個次梁時,可適當減小答案:C解析: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的條文規(guī)范逐項判別。根據(jù)第6.1.10條第3款規(guī)定,當結構計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層的底板或以下時,底部加強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計算嵌固端。A項,根據(jù)第6.6.4條第2款及其條文說明規(guī)定,無柱帽柱上板帶的板底鋼筋,宜在距柱面為2倍板厚以外連接,采用搭接時鋼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彎鉤;為了防止強震作用下樓板脫落,穿過柱截面的板底兩個方向鋼筋的受拉承載力應滿足該層樓板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軸壓力設計值。B項,根據(jù)第6.1.8條第3款規(guī)定,抗震墻的兩端(不包括洞口兩側)宜設置端柱或與另一方向的抗震墻相連。D項,根據(jù)第6.1.14條第1款及其條文說明規(guī)定,地下室頂板應避免開設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結構相關范圍的頂板應采用現(xiàn)澆梁板結構,相關范圍以外的地下室頂板宜采用現(xiàn)澆梁板結構;其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小于C30,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且每層每個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70.某單層單跨無吊車廠房采用裝配式無檁體系屋蓋,其縱橫承重墻采用Mu10,磚柱距4.5m,每開間有2.0m寬的窗洞,車間長27m,兩端設有山墻,每邊山墻上設有4個240mm×240mm構造柱,如圖4-18所示,自基礎頂面算起墻高5.4m,壁柱為370mm×250mm,墻厚240mm,混凝砂漿強度等級M5。該廠房山墻的高厚比與下列何項表達式相近?()A、H0/h=17.04<μ1μ2[β]=19.2B、H0/h=20.11>μ1μ2μc[β]=19.2C、H0/h=20.93>μ1μ2[β]=19.2D、H0/h=22.5>μ1μ2μc[β]=20.93答案:D解析:山墻截面為厚240mm的矩形截面,但設置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即:bc/l=240/4000=0.06>0.05又橫墻間距s=12m>2H=10.8m,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表5.1.3可知,計算高度H0=1.0H=5.4m,則自承重墻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shù)為:μ1=1.0;根據(jù)第6.1.4條式(6.1.4)計算,有門窗洞口墻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shù)為:μ2=1-0.4bs/s=1-0.4×2/4=0.8>0.7;對于帶構造柱墻體,修正系數(shù)μc=1+γbc/l=1+1.5×0.06=1.09;故該廠房山墻的高厚比β=H0/h=5400/240=22.5>μ1μ2μc[β]=1.0×0.8×1.09×24=20.93。由此可知,D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71.7層某剪力墻(非短肢墻)邊緣構件如圖6-13所示,陰影部分為縱向鋼筋配筋范圍,墻肢軸壓比μN=0.4,縱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30mm。試問,該邊緣構件陰影部分的縱筋及箍筋選用下列何項,能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的最低抗震構造要求?()提示:①計算體積配箍率時,.不計入墻的水平分布鋼筋。②箍筋體積配箍率計算時,扣除重疊部分箍筋。A、AB、BC、CD、D答案:C解析:72.墻梁的墻體受剪承載力計算是為了防止以下何種破壞?()A、斜拉破壞B、斜壓破壞C、劈裂破壞D、剪壓破壞答案:B解析:受剪承載力計算主要是為了防止剪切破壞,剪切破壞包括斜拉破壞、斜壓破壞和劈裂破壞。根據(jù)《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表7.3.2關于墻高hw/l0i的規(guī)定,砌體一般不發(fā)生斜拉破壞;劈裂破壞發(fā)生在集中荷載作用的場合,承載力比斜壓破壞稍小,墻梁頂面集中荷載一般不超過該跨荷載的30%,故一般不發(fā)生劈裂破壞;斜壓破壞發(fā)生在hw/l0大于0.3~0.4的場合,受剪承載力計算正是為了防止斜壓破壞。73.某鋼結構辦公樓,結構布置如圖所示??蚣芰?、柱采用Q345,次梁、中心支撐、加勁板采用Q235,樓面采用150mm厚C30混凝土樓板,鋼梁頂采用抗剪栓釘與樓板連接。A、75B、90C、100D、110答案:A解析:74.某鋼結構平臺,由于使用中增加荷載,需增設一格構柱,柱高6m,兩端鉸接,軸心壓力設計值為1000kN,鋼材采用Q235鋼,焊條采用E43型,截面無削弱,格構柱如圖3-18所示。提示:所有板厚均≤16mm。柱腳底板厚度為16mm,端部要求銑平,總焊縫計算長度取=1040mm。試問,柱與底板間的焊縫采用下列何種做法最為合理?()A、角焊縫連接,焊腳尺寸為8mmB、柱與底板焊透,一級焊縫質量要求C、柱與底板焊透,二級焊縫質量要求D、角焊縫連接,焊腳尺寸為12mm答案:A解析:75.在一展覽館的樓面上,有一靜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標準值共為30kN;墩座經(jīng)厚50mm的墊層坐落在板跨為3m(單向板)、板厚為150mm的鋼筋混凝土樓板上。該展品的四周無其他展品的展覽區(qū)(見圖)。l——板跨;bcx、bcy——分別為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載作用面的計算寬度;b——局部分布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1.單向板上,由墩座和展品這一局部荷載在板中產(chǎn)生的最大彎矩Mmax最接近于()kN·m。A、22.5B、21.19C、20.02D、19.03答案:B解析: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附錄C第C.0.4條第2款規(guī)定,計算時,應扣除原樓面均布活荷載;根據(jù)第5.1.1條表5.1.1第4項可知,展覽廳樓面均布活荷載為3.5kN/m3,將局部分布荷載視作為作用于板中心處的一集中荷載30kN,則由墩座和展品這一局部荷載在板中產(chǎn)生的最大彎矩為: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76.下列不屬于超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情形的是()。A、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B、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C、混凝土構件的裂縫寬度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限值D、結構構件或連接因過度變形而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答案:D解析:根據(jù)《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01)第3.0.2條第2款規(guī)定,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對應于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項規(guī)定限值。當結構或結構構件出現(xiàn)下列狀態(tài)之一時,應認為超過了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①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②影響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損壞(包括裂縫);③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④影響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狀態(tài)。D項屬于超過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77.有一連梁的截面尺寸為b×h=160mm×900mm,凈跨ln=900mm,抗震等級為二級,縱筋HRB335級,fy=300N/mm2,箍筋HPB300級,fyv=270N/mm2,混凝土強度為C30,fc=14.3N/mm2,ft=1.43N/mm2。由樓層荷載傳到連梁上的剪力VGb很小,略去不計。由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連梁剪力設計值Vb=150kN。1.連梁配置箍筋時的剪力設計值最接近于()kN。A、150B、165C、180D、195答案:C解析:根據(jù)《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第7.2.21條式(7.2.21-1)計算,二級抗震,則連梁配置箍筋時的剪力設計值為:由此可知,C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78.關于基坑支護有下列主張:Ⅰ.驗算軟黏土地基基坑隆起穩(wěn)定性時,可采用十字板剪切強度或三軸不固結不排水抗剪強度指標;Ⅱ.位于復雜地質條件及軟土地區(qū)的一層地下室基坑工程,可不進行因土方開挖、降水引起的基坑內外土體的變形計算;Ⅲ.作用于支護結構的土壓力和水壓力,對黏性土宜按水土分算計算,也可按地區(qū)經(jīng)驗確定;Ⅳ.當基坑內外存在水頭差,粉土應進行抗?jié)B流穩(wěn)定驗算,滲流的水力梯度不應超過臨界水力梯度。試問,依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的有關規(guī)定,針對上述主張正確性的判斷,下列何項正確?()A、Ⅰ、Ⅱ、Ⅲ、Ⅳ正確B、Ⅰ、Ⅲ正確;Ⅱ、Ⅳ錯誤C、Ⅰ、Ⅳ正確;Ⅱ、Ⅲ錯誤D、Ⅰ、Ⅱ、Ⅳ正確;Ⅲ錯誤答案:C解析:Ⅰ項,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9.1.6條第4款規(guī)定,驗算軟黏土隆起穩(wěn)定性時,可采用十字板剪切強度或三軸不固結不排水抗剪強度指標。Ⅱ項,根據(jù)第3.0.1條及9.1.5條第2款規(guī)定,位于復雜地質條件及軟土地區(qū)的一層地下室基坑工程的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應進行因土方開挖、降水引起的基坑內外土體的變形計算。Ⅲ項,根據(jù)第9.3.3條規(guī)定,作用于支護結構的土壓力和水壓力,對黏性土宜按水土合算計算;也可按地區(qū)經(jīng)驗確定。Ⅳ項,根據(jù)第9.4.7條第1款規(guī)定,當基坑內外存在水頭差,粉土應進行抗?jié)B流穩(wěn)定驗算,根據(jù)附錄W,抗?jié)B流穩(wěn)定性驗算時,滲流的水力梯度不應超過臨界水力梯度。79.某四層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各層結構計算高度均為6m,平面布置如圖2-18所示,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假定,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底部剪力法確定的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3600kN,頂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數(shù)δn=0.118。試問,當各層重力荷載代表值均相同時,多遇地震下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標準值M(kN·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A、64000B、67000C、75000D、85000答案:B解析:80.A、假定,該底層柱軸壓比為0.5,試問,該底層框架柱柱端加密區(qū)的箍筋配置選用下列何項才能滿足規(guī)程的最低要求?()B、提示:①按《混凝土異形柱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149—2006)作答;C、②扣除重疊部分箍筋的體積。D、答案:B解析:81.某城市郊區(qū)有一30層的一般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如圖所示。地面以上高度為100m,迎風面寬度為25m,按50年重現(xiàn)期的基本風壓w0=0.60kN/m2,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為1.3。3.若該建筑物位于一高度為45m的山坡頂部,如圖6-30所示,建筑屋面D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最接近于()。A、1.997B、2.290C、2.351D、2.616答案:B解析: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8.2.1條表8.2.1可知,100m處,B類,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2.00,tanα=45/100=0.45>0.3,取tanα=0.3;根據(jù)第8.2.2條式(8.2.2)計算,頂部的修正系數(shù)為:則建筑屋面D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為:ηBμz=1.0955×2.00=2.191。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82.一地下室外墻,墻厚h,采用MU10燒結普通磚、M10水泥砂漿砌筑,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計算簡圖如圖4-1所示,側向土壓力設計值q=34kN/m2。承載力驗算時不考慮墻體自重,γ0=1.0。假定,不考慮上部結構傳來的豎向荷載N。試問,滿足受剪承載力驗算要求時,設計選用的最小墻厚h(mm)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提示:計算截面寬度取1m。A、240B、370C、490D、620答案:B解析:83.下列關于結構抗震設計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二級抗震等級的框支柱,計算柱軸壓比時,考慮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軸力的影響,應分別乘以1.5.1.2的增大系數(shù)B、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0.3%,鋼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C、剪力墻連梁端部的箍筋加密區(qū)長度可取2h和500mm中的較大值(此處h為連梁截面高度)D、鉸接排架柱吊車梁區(qū)段的箍筋加密區(qū)長度可取上柱根部以上300mm答案:B解析: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11.7.14條第2款與第11.7.15條規(guī)定,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0.3%,鋼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A項,根據(jù)第11.4.4條規(guī)定,一、二級抗震等級的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軸力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shù)1.5、1.2,計算軸壓比時,可不考慮增大系數(shù);C項,根據(jù)抗震等級的不同,箍筋加密區(qū)的構造要求也不一樣;D項,根據(jù)第11.5.2條規(guī)定,箍筋加密區(qū)長度對吊車梁區(qū)段,取上柱根部至吊車梁頂面以上300mm。84.桿件AC軸心壓力設計值456kN,當進行穩(wěn)定性強度計算時,其數(shù)值為()N/mm2。A、155.2B、163.3C、171.9D、200.5答案:B解析:方管壁寬厚比為:160/8=20,根據(jù)《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表5.1.2可知,AC桿截面屬于c類。又算得長細比為:λ=5000/62=80.6,查附錄C表C-3可知,其穩(wěn)定系數(shù)φ=0.574,則其穩(wěn)定性強度為:N/φA=456×10^3/(0.574×4864)=163.3N/mm^2。85.由鉆探取得某原狀土樣,經(jīng)試驗測得該土的天然重度γ=17kN/m3,含水量w=13.2%,土粒相對密度ds=2.69。6.土的有效重度γ′最接近于()kN/m3。A、6.5B、9.44C、11.4D、13.85答案:B解析:土的有效密度為:ρ′=ρsat-ρw=1.944-1.0=0.944t/m3,故土的有效重度為:γ′=ρ′g=0.944×10=9.44kN/m3。由此可知,B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86.某廠房的圍護結構設有懸吊式墻架柱,墻架柱支承于吊車梁的輔助桁架上,其頂端采用彈簧板與屋蓋系統(tǒng)相連,底端采用開橢圓孔的普通螺栓與基礎相連,計算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