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南方新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配套課件_第1頁
2017-《南方新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配套課件_第2頁
2017-《南方新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配套課件_第3頁
2017-《南方新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配套課件_第4頁
2017-《南方新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配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南方新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配套課件]第一頁,共50頁。第二部分閱讀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第二頁,共50頁??季V要求1.理解淺易文言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意思。(能力層級:理解)2.翻譯淺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理解)3.理解淺易文言文的基本內(nèi)容。(能力層級:理解)4.領會淺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寫作意圖。(能力層級:理解)第三頁,共50頁??季V闡釋文言文部分的考綱在2014年進行了修訂,特別要注意以下兩點:1.從考點來看,刪去了“欣賞文言文的語言和表達技巧”,考點及題型設置如下:(1)重點詞語的解釋。主要考查文言文中重點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所選的詞語出自多篇文章,但基本不會超出考綱規(guī)定的篇目。(2)句子翻譯。2016年翻譯兩句話,要求考生翻譯全句。(3)內(nèi)容理解。2016年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2.綜合近三年的真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的熱門考點有:重點詞解釋、句子翻譯、內(nèi)容主旨理解、思想感情。題型分值1.重點詞語的解釋,近3年為填空題,3分。2.翻譯句子,4分。3.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近3年為選擇題,3分。(續(xù)表)第四頁,共50頁。一、(2016年廣東省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0分)桃花源記第五頁,共50頁。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第六頁,共50頁。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答案:(1)感到詫異(2)類(3)計劃第七頁,共50頁。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答案:(1)(祖先)率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2)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聽到都感嘆、惋惜起來。第八頁,共50頁。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記述了漁人的所見所聞,描繪出一幅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安寧的圖畫。

B.“咸來問訊”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說明他們與外界隔絕的時間很長。

C.文章寫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覓不可得,用“世外桃源”來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語言簡潔生動,涉及到的成語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柳暗花明、無人問津等。

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在本文。

答案:D第九頁,共50頁。二、(2015年廣東省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0分)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第十頁,共50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第十一頁,共50頁。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答案:(1)大約(表示估計數(shù))(2)凄清、冷清(3)留、停留第十二頁,共50頁。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答案:(1)聽到水聲,像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因此)高興起來。(2)(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第十三頁,共50頁。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一句,通過描寫潭上青蔥的樹木和翠綠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幽美,與下文“四面竹樹環(huán)合”相呼應。

B.文章對潭中游魚的描寫動靜結(jié)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從靜態(tài)上描寫,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呈現(xiàn)的則是游魚的動態(tài)美。第十四頁,共50頁。 C.作者以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氣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為順序來安排材料,移步換景,景隨情遷,前后照應,結(jié)構(gòu)緊湊。《 D.同是描繪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記》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與朱元思書》則流露出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之意。解析:“潭中氣氛——小潭源流”“景隨情遷”不對。答案:C第十五頁,共50頁。三、(2014年廣東省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10分)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十六頁,共50頁。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第十七頁,共50頁。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答案:(1)仔細(2)偏愛(3)間或、偶然第十八頁,共50頁。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答案:(1)(鄒忌)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徐公美)。(2)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nèi)像集市一樣(熱鬧)。第十九頁,共50頁。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鄒忌面對妻、妾、客的贊美,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靜思考,由己及君,現(xiàn)身說法,勸說齊王除蔽納諫。

B.齊威王的可貴之處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廣開言路,博采眾議,使齊國在內(nèi)政治清明,在外“戰(zhàn)勝于朝廷”。

C.諷喻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文章用鄒忌與徐公比美設喻,從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由淺入深,說服力強。

D.本文剪裁巧妙,詳略得當。開頭詳寫比美,為下文做充分的鋪墊,突出了進諫的作用和納諫的效果。第二十頁,共50頁。解析:“開頭詳寫比美”不對,是詳寫鄒忌與妻、妾、客的對話,以及鄒忌比美后對這些對話的反思領悟。答案:D第二十一頁,共50頁。相關知識歸納詳見《必備錦囊》。第二十二頁,共50頁。一、考情簡析及備考策略概述【題型總特點】

1.選文源自考綱推薦的24篇??偡?0分,分為三道題。第6題以填空方式考查3個文言詞匯,每題1分;第7題考查兩句翻譯,每題2分;第8題以四選一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綜合理解,3分。2.文言詞匯多考查常見的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和一詞多義。第二十三頁,共50頁。

3.選擇題的考查涉及關鍵語句的理解、主要人物的評析、寫作特色的賞析、重要內(nèi)容的分析、行文思路的概述、寫作意圖的把握和比較閱讀。【備考建議】1.逐篇熟讀成誦,至少要求背誦精彩段落和名句。2.逐篇梳理課文常見文言詞匯,并在理解基礎上熟記:(1)古今異義詞;(2)通假字;(3)詞類活用;(4)一詞多義;(5)典型虛詞;(6)其他常見文言詞匯。第二十四頁,共50頁。3.掌握翻譯的方法,逐篇篩選課文可能翻譯的重點句子,逐句過關。4.逐篇整體把握基本內(nèi)容和寫作意圖。5.通過反復訓練、自編試題、過關測試等方式查漏補缺,鞏固提升。第二十五頁,共50頁。二、具體考點梳理(一)理解淺易文言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意思【考點內(nèi)容及題型特點】

“理解淺易文言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意思”就是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兩個知識點:一是一詞多義現(xiàn)象,二是重點文言實詞的釋義。從近三年中考來看,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是文言實詞釋義。內(nèi)容主要是所選文段的重點詞語,題量一般為3小題,分值為3分。

文言實詞大部分具有多義性,關鍵是要確定一個實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含義。命題人往往將考查范圍鎖定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方面。第二十六頁,共50頁?!拍罘诸惣芭e例一詞多義一般說來,一個文言實詞的諸多義項之間會有一定的聯(lián)系,其中有一個是本義,其他義項則是它的引申義、比喻義或假借義。如“亡”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本義:逃亡)②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引申義:丟失)③河曲智叟亡(wú)以應(“亡”通“無”,沒有)第二十七頁,共50頁。—概念分類及舉例古今異義文言詞語或短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中書寫相同的詞語之間的意思不同的現(xiàn)象。①詞義擴大。例:“河”,古代專指“黃河”;現(xiàn)在則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②詞義縮小。例:“親戚”,古代還包括內(nèi)親,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現(xiàn)在多指旁系親屬。③詞義轉(zhuǎn)移。例:“媵人持湯沃灌”中的“湯”,古代指熱水、開水;現(xiàn)在多指菜湯。④感情色彩變化。例:“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詞,指地位低下,見識淺陋;現(xiàn)在則成了貶義詞,指品行惡劣。⑤單雙音節(jié)的變化。例:“可以”相當于“可以之”,翻譯為“可憑借這個條件”;“地方”指土地方圓;“感激”指感動振奮。(續(xù)表)第二十八頁,共50頁?!拍罘诸惣芭e例通假字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讀音相近或相同,或字形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xiàn)象叫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①音同(近)通假。例:“食之不能盡其材”中“材”通“才”,才能。②形似通假。例:“不亦說乎”中“說”通“悅”,愉快。(續(xù)表)第二十九頁,共50頁?!拍罘诸惣芭e例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詞性,作另一類詞使用,意義也隨之發(fā)生變化。①名詞活用作動詞。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福”(賜福)②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例:“遠小人”中“遠”(疏遠)③名詞活用作狀語。例:“斗折蛇行”中“斗”(像北斗星那樣),“蛇”(像蛇那樣)④動詞活用作名詞。例:“雖乘奔御風”中“奔”(奔馳的快馬)⑤形容詞活用作名詞。例:“吾與汝畢力平險”中“險”(險峻的大山)⑥使動用法。例:“凄神寒骨”中“凄”(使……凄涼)⑦意動用法。例:“漁人甚異之”中“異”(認為……奇怪,對……感到奇怪)(續(xù)表)第三十頁,共50頁?!究碱}舉例】(2016年安徽省卷)根據(jù)兩個詞語在句子(成語)中的詞性,判斷兩個詞的意思是否相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諟Y明《桃花源記》(節(jié)選)第三十一頁,共50頁。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獨W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第三十二頁,共50頁?!玖曨}】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2)交錯相通(3)完全、都

[答案](1)開闊敞亮的樣子(4)清澈

(5)擺開陳列第三十三頁,共50頁。[答題指導]

從今年的具體題型來看,對實詞的考查依然是偏重于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方面的考查。其中“豁”“?!睂僖辉~多義中的本義;“悉”“陳”屬引申義;“交通”屬古今異義中的詞義轉(zhuǎn)移。第三十四頁,共50頁。(二)翻譯淺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考點內(nèi)容及題型特點】

“翻譯淺易文言文中的句子”就是讓考生直接翻譯文段中的句子,考查考生對文言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能力,主要是文段中的重點句、關鍵句、難句、特殊句、特色句、主旨句等。第三十五頁,共50頁?!究碱}舉例】[原文見“(一)理解淺易文言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意思”的考題舉例]【習題】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答案](1)土地平坦空闊,房屋整整齊齊。(2)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第三十六頁,共50頁。[答題指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中的重點詞匯為“平曠”“儼然”。其中“儼然”的“然”較常見,有“……的樣子”之意?!芭R溪而漁,溪深而魚肥”中,重點詞匯為“臨”“漁”。其中“漁”是“釣魚”之意。第三十七頁,共50頁。1.翻譯的標準和要求

文言文翻譯的標準和要求可概括為“信”“達”“雅”。

(1)信。所謂“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要忠實于原文,不誤解、歪曲,不遺漏,不牽強附會,不隨意增刪內(nèi)容。(2)達。所謂“達”,就是譯文要明白曉暢,通順無語病,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表達要求和習慣。(3)雅。所謂“雅”,就是譯文語句要規(guī)范、得體、生動、優(yōu)美。第三十八頁,共50頁。2.翻譯的原則文言文的翻譯有其原則,概括地說,就是: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1)直譯。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系,對句子中的每個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就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并且,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運用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例:“野芳發(fā)而幽香”,可譯為“野花開散發(fā)出清幽的香味”。第三十九頁,共50頁。 (2)意譯。意譯,指在直譯有困難的地方,從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出發(fā),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jié)構(gòu)。例:“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譯為“鳶飛到天上,看到山峰,就會平息那心”,意譯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飛黃騰達的人,遠遠望見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那些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眱烧呦啾容^聯(lián)系上下文意義,顯然意譯要比直譯更準確。第四十頁,共50頁。3.翻譯的方法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可概括為“擴”“換”“留”“刪”“補”“調(diào)”六字,即六字訣。 (1)擴。古漢語中有大量的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要把單音節(jié)詞與另一個字組合,擴充為雙音節(jié)詞,或者直接用對應其意義的、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合成詞代替。如:晉陶淵明獨愛菊。(《愛蓮說》)譯為:晉朝的陶淵明偏偏喜愛菊花。

另外,要特別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誤認為是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一個雙音節(jié)詞,如“于是”“雖然”“妻子”“以為”“交通”“可以”“卑鄙”等。第四十一頁,共50頁。

(2)換。由于時代的原因,古代漢語中有些詞的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較大變化,用法已經(jīng)改變,語法已經(jīng)不用,在翻譯時,應將這些古語換為今語。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譯時,都要換成本字。如:①媵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湯”應翻譯為“熱水”。②小大之獄,(《曹劌論戰(zhàn)》)“獄”應翻譯為“案件”。第四十二頁,共50頁。 (3)留?,F(xiàn)代漢語是繼承了古代漢語并加以發(fā)展而形成的,它們之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翻譯時,有時需要運用保留法,即原樣照搬文中詞語。這主要指:①古今通用的詞語,如“人”“手”“心”“筆”“墨”“山”“水”“?!薄把颉薄疤铩薄按蟆薄靶 薄伴L”“短”等。②古代的專有名詞,包括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年號、日期、官職名、典章制度的名稱等。

如: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帝王年號)、“承天寺”(地名)、“張懷民”(人名)都屬專有名詞,翻譯時照搬即可。第四十三頁,共50頁。

(4)刪。凡是古代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虛詞,沒有實在意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相應的詞語來表示它,因而翻譯時無須譯出。 如:①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譯為:戰(zhàn)斗,靠的是勇氣?!胺颉睘榘l(fā)語詞,刪去不譯。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譯為: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對于有實在意義的虛詞,翻譯時則不能刪去。

如: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譯為:漁人對這(桃花林的景象)感到非常詫異?!爸睘榇~,代指前文漁人看到的景象,有實在意義,翻譯時不能刪去。第四十四頁,共50頁。

(5)補。古代漢語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出來。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語、謂語、賓語、量詞、介詞及介詞的賓語等。如:①(陛下)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補主語)②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補謂語)③箕畚運(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補賓語)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