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四章(00002)課件_第1頁
通信原理第四章(00002)課件_第2頁
通信原理第四章(00002)課件_第3頁
通信原理第四章(00002)課件_第4頁
通信原理第四章(0000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信道信道和噪聲的一般知識:一、信道及其數(shù)學模型二、恒參信道三、隨(變)參信道四、信道中的噪聲五、信道容量一、信道及其數(shù)學模型(1)狹義信道:信號的傳輸媒質

1、有線信道:包括明線、對稱電纜、同軸電纜及光纜等

2、無線信道:地波傳播、短波電離層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視距中繼、人造衛(wèi)星中繼以及各種散射信道等廣義信道:除包括傳輸媒質外,還可以包括有關的變換裝置(如發(fā)送設備、接收設備、饋線與天線、調制器、解調器等等)。

1、調制信道:如圖4-13所示,調制器輸出端到解調器輸入端的部分。用于研究調制和解調

2、編碼信道:如圖4-14,4-15,編碼器輸出端到譯碼器輸入端的部分。用于研究信道編譯碼波段劃分及各波段傳播特點極長波100000m極低頻ELF3KHz以下超長波100000-10000m甚低頻VLF3-30KHz長波10000-1000m低頻LF30-300KHz近距離300km內(nèi):地表面波遠距離2000km:主要天波中波1000-100m中頻MF300-3000KHz白天被電離層吸收,地表面波晚上,天波參加,距離遠短波100-10m高頻HF3-30MHz天波,地面吸收強,但海面較好超短波10-1m(米波)甚高頻VHF30-300MHz空間波分米波100-10cm特高頻UHF300-3000MHz直視傳播(微波)厘米波10-1cm超高頻SHF3-30GHz直視傳播(微波)毫米波10-1mm極高頻EHF30-300GHz直視傳播(微波)亞毫米1-0.75mm超極高頻300-400GHz直視傳播(微波)調制信道模型:信道特點:1、有一對(或多對)輸入端和一對(或多對)輸出端。2、絕大多數(shù)的信道都是線性的,即滿足疊加原理。3、具有一定的遲延時間和固定的或時變的損耗。4、即使沒有信號輸入,在信道的輸出端仍有一定的功率穩(wěn)出(噪聲)。其輸出與輸入的關系可以寫成:ei(t):輸入的已調信號、eo(t):信道總輸出波形、n(t):加性噪聲(或稱加性干擾)、設n(t)與ei(t)相互獨立。一、信道及其數(shù)學模型(3)假定:信道對信號的影響:

1、乘性干擾k(t),

2、加性干擾n(t)。k(t)及n(t)不同,信道的特性不同:

1、恒(定)參(量)信道,即k(t)可看成不隨時間變化或基本不變化

2、隨(機)參(量)信道,它是非恒參信道的統(tǒng)稱,k(t)隨機快變化。成立,則有一、信道及其數(shù)學模型(4)編碼信道模型:包含調制信道,故它要受調制信道的影響。1、無記憶編碼信道:一碼元的差錯與其前后碼元是否發(fā)生差錯無關2、有記憶編碼信道:一碼元的差錯與其前后碼元是否發(fā)生差錯有關如常用到的二進制無記憶編碼信道模型:P(0/0)0P(1/1)011P(X/Y)稱為信道轉移概率P(0/0)=1-P(1/0)、P(1/1)=1-P(0/1)Pe=P(0)P(1/0)+P(1)P(0/1)一、信道及其數(shù)學模型(5)光纖信道組成:光源、光纖線路及光調制器/光電探測器。中繼器。有兩種類型:

1、直接中繼器:直接將光信號放大以補償光纖的傳輸損耗。

2、間接(再生)中繼器:將光信號先解調為電信號,經(jīng)放大或再生處理后,再調制到光載波上,利用光纖繼續(xù)傳輸。二、恒參信道(2)色散:指信號的群速度隨頻率或模式不同而引起的信號失真這種物理現(xiàn)象。多模光纖的色散有三種:1、材料色散:由材料的折射指數(shù)隨頻率而變化引起的色散。2、模式色散:在多模光纖中,由于一個信號同時激發(fā)不同的模式,即使是同一頻率,各模式的群速也是不同的。這樣引起的色散稱為模式色散。3、波導色散:對同一模式,不同的頻譜分量有不同的群速,由此引起的色散。光纖色散將會使信號產(chǎn)生畸變,它限制著通信容量和信號傳輸距離的增加。二、恒參信道(2)無線電視距中繼 指工作頻率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電磁波基本上沿視線傳播,當微波天線高度在50m左右,直視通信距離約為50km。依靠中繼方式延伸通信距離,它主要用于長途干線、移動通信網(wǎng)及某些數(shù)據(jù)收集。無線電中繼信道的構成如圖4-4所示。它由終端站、中繼站及各站間的電波傳播路徑中繼方式:直接中繼、間接(再生)中繼傳輸容量大、發(fā)射功率小、通信穩(wěn)定可靠,以及和同軸電纜相比,可以節(jié)省有色金屬等優(yōu)點,被廣泛用來傳輸多路電話及電視。二、恒參信道(3)恒參信道可用一個非時變的線性網(wǎng)絡來等效。用幅度-頻率特性及相位-頻率特性來表征。于是網(wǎng)絡的傳遞函數(shù)及H(ω)可表示為:為網(wǎng)絡的幅度-頻率特性(簡稱幅頻特性);為相位-頻率特性(簡稱相頻特性)理想信道的條件(即信號通過網(wǎng)絡無畸變條件)為:則理想信道的輸出信號υO(t)及其頻譜分別為:可見,信號通過理想恒參信道時其波形不失真,只是幅度上變?yōu)樵瓉淼腒0,時間上延遲了二、恒參信道(5)二、恒參信道(6):畸變幅度-頻率畸變:是—種線性畸變?nèi)绾螠p小幅度-頻率畸變:1、濾波:2、均衡:加線性補償網(wǎng)絡,使衰耗特性曲線變得平坦。

通常采群遲延-頻率特性來衡量,即相位-頻率特性對頻率的導數(shù)。若相位-頻率特性用φ(ω)來表示,則群遲延-頻率特性τ(ω)為:τ(ω)=φ(ω)/dω采取均衡措施也可得到補償。相位-頻率畸變:是—種線性畸變非線性畸變:主要由信道中元器件的振幅特性非線性引起的,它造成諧波失真及若干寄生頻率等;頻率偏移:通常是由于載波電話(單邊帶)信道中接收端解調載頻與發(fā)送端調制載頻之間有偏差造成的;相位抖動:也是由于調制和解調載頻不穩(wěn)定性造成的,這種抖動的結果相當于發(fā)送信號附加上一個小指數(shù)的調頻。二、恒參信道(7):畸變天波傳播:由電離層反射傳播。距離遠(多次反射可傳幾千,乃至上萬千米)。在天波和地波作用距離之間的(幾十至一百多公里)區(qū)域內(nèi),短波信號很弱,稱為寂靜區(qū)。電離層:離地面高60-600km的大氣層。由分子、原于、離子及自由電子組成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和x射線。電離層可分為D、E、F1、F2等四層,電子密度依此增加。1、D層:離地面高度60一90km,夜間消失。D層不足以反射短波,但都給穿透D層的電波以較大約吸收損耗。所以又稱為吸收層。隨著頻率的降低,吸收損耗加大。工作頻率低于某一“最低可用頻率”時,過大的吸收損耗將使通信中斷。2、E層:高度l00一120km。與D層一樣,在太陽照射下形成,對短波起反射作用。但夜間E層近于消失,失去對短波的反射。3、F層:對短波有良好的反射作用,也稱反射層。分為F1和F2 F1層:高度為170一220km,電子密度較夜晚明顯減弱;

F2層:高度在225—450km左右,夜間雖不完全消失,但電子密度較白天降低一個量級,保持了反射作用。三、隨(變)參信道(2):短波電離層反射信道1、臨界頻率f0:能從電離層反射的最高頻率。低于此頻率時,該層對垂直入射波的電波將起反射作用;而當頻率高于f0時,垂直入射的電波將穿出該層。2、最高可用頻率(MUF):當電磁波以φ0角入射時,能從電離層反射的最高頻率。工作頻率應采用按近于最高可用頻率。原因:低頻率的電波將受到較大的吸收損耗;同時,電離層的各分層都可能對它產(chǎn)生反射,多徑傳輸效應嚴重。整個電離層的最高可用頻率實際上為電子密度最大的F2層的最高可用頻率。此時,理論上只有一條傳輸路徑。從而避免多徑傳輸帶來的種種弊端。通常將工作頻率取在(0.8一0.9)MUF。三、隨(變)參信道(2):短波電離層反射信道多徑傳播:發(fā)端發(fā)射的電波通過多條途徑傳播到收端。 由于不同路徑的長度及其對電波的延時不同,信號到達收端的時間有先有后,其(最大)時間差稱為多徑延時差。其大小決定了多徑傳播對通信系統(tǒng)性能影響的程度。主要原因:1、電波經(jīng)電離層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2、幾個反射層高度不同;3、電離層不均勻性引起的漫射現(xiàn)象;4、地球磁場引起的電磁波束分裂成尋常波與非尋常波等。多徑效應引起:信號衰落(接收信號強度隨機起伏)、頻率彌散及頻率選擇性衰落。三、隨(變)參信道(2):短波電離層反射信道三、隨(變)參信道(3):對信號傳輸?shù)挠绊戨S參信道的輸媒質有三個特點:(1)對信號的衰耗隨時間而變化(2)傳輸?shù)臅r延隨時間而變(3)多徑傳播(由發(fā)射端發(fā)出的信號可能通過多條路徑到達接收點)分析發(fā)射波Acos(ω0t)經(jīng)n條路徑傳播后的接收信號R(t)?μi(t)、τi(t)分別為第i條路徑的接收信號振幅、傳輸時延一般,μi(t)、Φi(t)的變化比與發(fā)射載頻要緩慢得多,因而,XC(t)、XS(t)及包絡V(t)、相位Φ(t)也是緩慢變化的。于是,R(t)可視為一個窄帶過程。如圖3-18所示。設多徑傳播的路徑只有兩條,且到達接收點的兩路信號具有相同的增益V0和一個相對時延差τ,用下圖所示的模型來表示。求其傳輸特性:設發(fā)射信號為f(t):則:三、隨(變)參信道(3):對信號傳輸?shù)挠绊懫渲腥鐖D4-191、由圖可看出:對于不同的頻率,信道的衰減不相同。2、如果發(fā)送信號的頻譜足夠寬,包括零、極點所在的頻率成分,這些頻率成分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衰減產(chǎn)生嚴重的失真。 這種現(xiàn)象類似于信號通過一個有選擇性的衰耗網(wǎng)絡,因此稱為頻率選擇性衰落。

設最大多徑時延差為τm,則定義相鄰傳輸零點的頻率間隔(通常稱為多徑傳播媒質的相關帶寬)為Δf=1/τm。 結論:為不引起明顯的頻率選擇性衰落,傳輸信號的頻帶必須小于多徑傳輸媒質的相關帶寬Δf。3、多徑傳輸原理一樣:用最大多徑時延差來估算傳輸零極點在頻率軸上的位置,從而確定傳輸信號的頻帶。三、隨(變)參信道(3):對信號傳輸?shù)挠绊懠有栽肼?、乘性噪聲?色)噪聲、有色噪聲信道中加性噪聲的來源的不同,—般分為:無線電噪聲:它來源于別的無線電發(fā)射機。工業(yè)噪聲:來源于各種電氣設備。自然噪聲(天電噪聲),指自然界存在的各種電磁波源。內(nèi)部噪聲。內(nèi)部噪聲是系統(tǒng)設備本身產(chǎn)生的各種噪聲。按隨機噪聲的性質進行分類,可分為:單頻噪聲:是一種連續(xù)波的干擾(如外臺信號),主要特點是占有極窄的頻帶,但在頻率軸上的位置可以實測。脈沖噪聲:是在時間上無規(guī)則地突發(fā)的短促噪聲,但持續(xù)時間短。從頻譜上看,脈沖噪聲通常有較寬的頻譜(從甚低頻到高頻),但頻率越高,其頻譜強度就越小。起伏噪聲:以熱噪聲、散彈噪聲及宇宙噪聲為代表的噪聲。特點是,無論在時域內(nèi)還是在頻域內(nèi)它們總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四、信道中的噪聲(1)四、信道中的噪聲(2):起伏噪聲熱噪聲: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布朗運動引起的噪聲。服從高斯分布,可以證明,自由電子電流的功率密度譜為a是每秒鐘—個電子平均碰撞的次數(shù),k為玻爾茲曼常數(shù)(k=1.3805x10-23J/K),T為熱噪聲源的絕對溫度,G為電阻R的電導。當ω/a〈〈1時,熱噪聲具有均勻的功率密度譜,稱熱噪聲為白噪聲。(通常我們認為熱噪聲是高斯白噪聲)由上式,可以對單個噪聲電阻描述如下:帶寬定義信號(或噪聲)帶寬:由信號(或噪聲)能量譜密度或功率譜密度在頻域的分布規(guī)律確定的。信道帶寬:由傳輸電路的傳輸特性決定的。根據(jù)信號的通頻帶,對傳輸電路提出恰當?shù)念l帶要求,盡量做到在信號不失真或失真不大的條件下提高信噪比。

常用以下三種方法定義信號(或噪聲)帶寬B:設帶通型噪聲的功率譜密度Pn(ω)如圖所示,假設Pn(ω)在ω0及-ω0處分別有最大值Pn(ω0)及Pn(-ω0),信號帶寬定義等效矩形帶寬

用一個矩形的頻譜代替信號的頻譜,矩形頻譜具有的能量與信號能量相等。矩形頻譜的幅度為信號頻譜峰值。

由得以集中一定百分比的能量(功率)來定義??扇?0%、95%或99%等。

對能量信號,可由求出Bn。以能量譜(功率譜)密度下降3dB內(nèi)的頻率間隔作為帶寬

對于信號能量譜(功率譜)密度具有明顯單峰形狀,且峰值位于f=0處,則信號帶寬B為正頻率軸上譜密度下降到3dB(半功率點)處的相應頻率間隔。得信號帶寬為由式信號帶寬定義五、信道容量(1)信息容量:單位時間內(nèi)信道上所能傳輸?shù)淖畲笮畔⒘俊?實際信道中總存在于擾,此時如何計算信道容量?無記憶信道:每個輸出符號只取決于當前的輸入符號,而與其它輸入符號無關。對稱信道:信道的輸入和輸出分別具有相同集合的元素。有擾無記憶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如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