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群體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維權,社會保障論文_第1頁
失獨群體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維權,社會保障論文_第2頁
失獨群體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維權,社會保障論文_第3頁
失獨群體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維權,社會保障論文_第4頁
失獨群體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維權,社會保障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失獨群體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維權,社會保障論文自我們國家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實行30年來,一直存在著獨生子女家庭風險的問題,在前20年尚有彌補措施,可是近10年來,最早的獨生子女父母開場進入中老年,一旦發(fā)生意外變故就再也無法彌補。在這種情況下,在國家層面上,對于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迫切需要加強對這一群體老、病、死的責任義務保障,迫切需要解決這一群體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生活窘境。為了推進這一問題的深切進入研究,有必要回首我們國家失獨家庭的基本情況,考察和分析失獨群體的窘境,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從政策層面推動對失獨群體的幫扶工作,全面促進社會和和諧我們國家人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一、失獨概念界定及中國失獨群體的基本情況為了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從20世紀70年代起,中國開場全面施行計劃生育國策。計劃生育施行30年來,降低了我們國家的生育率,新增人口的消費減少,進而加速資金積累,有利于勞動就業(yè);緩解了人地矛盾,提高人均占有耕地面積、人均占有糧食的水平,提高了全民族的人口質量;使家庭成員有精神投入到發(fā)展家庭經濟和健康娛樂中,保證家庭幸福和社會穩(wěn)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因計劃生育引起的社會問題顯現出來。全國老齡辦發(fā)布的(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20〕〕顯示,2020年中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約7.6萬個的數量持續(xù)增加。根據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的(北京市失去獨生子女家庭扶助工作情況〕顯示,截至2020年5月,全市獨生子女死亡家庭十分扶助人數共計8781人〔40歲以上〕,華而不實城鎮(zhèn)7342人,占83.6%,農村1439人,占16.4%,城鄉(xiāng)比約為5:1;華而不實60歲以上的4496人,占51.2%。獨生子女的死亡,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眾多問題日益凸顯,值得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惨弧呈И毴后w的基本定義失獨是對獨生子女死亡現象的一種簡稱,隨著社會和學術領域對于失獨現象關注度的提升,失獨被較為頻繁地運用于新聞報道和學術研究中。由于失獨概念的復雜性,在現有的學界研究中,對于失獨相關的核心概念尚未有明確的界定。學者們分別從失獨者、失獨家庭和失獨群體界定了失獨概念。柳志艷以為,失獨者指其獨生子女因疾病、車禍、犯罪、工作、自殺、災禍等原因死亡,進而永遠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其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且一般情況下,由于年齡或其他原因他們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養(yǎng)子女。段詩云將失獨家庭界定為,因疾病或意外而遭遇中老年獨子夭折的厄運,并因年齡原因此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單獨承當養(yǎng)老壓力和精神空虛的家庭。孫靜提出,根據獨生子女的母親年齡狀況及我們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施行的歷史情況,采用1933年以后出生,年齡在49歲以上,只生育過一個子女,現無存活子女的統(tǒng)計口徑界定失獨家庭。謝勇才將失獨群體定義為遵照國家獨生子女政策的規(guī)定只生育一個子女,而子女由于自然災禍、意外事故或疾病而不幸死亡的那些父母所組成的群體。根據(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其確定的失獨(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的扶助對象是農村和城鎮(zhèn)獨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養(yǎng)子女家庭的夫妻。根據失獨母親能否還有再次生育的條件,分為暫時性失獨家庭和永久性失獨家庭?!捕呈И毴后w產生的主要原因計劃生育政策是產生失獨群體最深層的原因。1980年發(fā)出了(致全體共產和共青團員的公開信〕,為爭取在本世紀末將我們國家人口總數控制在12億以內,發(fā)出號召,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2000年3月2日,、(關于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wěn)定生育水平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穩(wěn)定現行的生育政策,國家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孩子,按照法律法規(guī)合理布置生育第二個子女,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從法律上規(guī)定計劃生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繼續(xù)穩(wěn)定推行現行計劃生育政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國家的獨生子女家庭數量越來越多,人口發(fā)展進入了低生育率、低慣性增長和老齡化加速的時代。穆光宗教授指出,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子女一旦死亡,這些家庭中的父母就成為失獨者,這是當前獨生子女所構成的核心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風險。社會和自然風險的日益增加是產生失獨群體的潛在原因。隨著當代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壓力日益增大,生命安全存在的隱患日益增加,這是造成失獨家庭數量增長的潛在原因。比方,從事具有高危險性的工作會加大獨生子女的意外事故死亡率;工作壓力大,長期疲憊工作導致免疫力下降會縮短人的壽命;食品安全、衛(wèi)生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對人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所帶來的交通事故頻發(fā)問題等,也是造成獨生子女意外死亡的原因;發(fā)生重大自然災禍時的死亡;因患有嚴重疾病而死亡;犯罪、自殺,或由于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死亡也是產生失獨家庭的原因。二、失獨家庭窘境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失獨群體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以北京市為例,2008年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原宣武區(qū)115戶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失獨家庭父母以城鎮(zhèn)人口居多,多是即將退休或已退休,主要經濟來源是養(yǎng)老金,家庭人均收入為1095.75元,僅到達當年全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53%,屬于低收入群體,且離婚、喪偶者居多。總體來講屬于年齡偏大、孤寡偏多、文化偏低、收入偏少的弱勢群體。①失獨導致子女奉養(yǎng)功能缺失。根據構造功能論,在血緣家庭群體時代,人類社會的經濟、生育和教育功能都由血緣家庭群體中的成員來共同實現。經濟、生育和教育是一夫一妻制家庭重要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家庭還具有奉養(yǎng)上一代的功能。由失獨導致子女奉養(yǎng)功能缺失突出表如今醫(yī)療窘境、養(yǎng)老問題及死亡喪葬等方面。中國傳統(tǒng)思想有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很多父母傾其大半輩子的心血來照顧子女,子女的出生、教育、就業(yè)、婚姻、生子都一手包辦就是為了到年老時有生活的保障。而獨生子女的死亡,就使這些父母陷入了老無所依的境地。例如,失獨老人住院、手術存在無人陪護、簽字的問題;失獨老人在出現突發(fā)疾病時,缺少在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理的聯絡人;在部分營利性養(yǎng)老院辦理入住手續(xù)時,為了躲避風險,需要子女簽署委托手續(xù),這種情況下失獨老人就不得不面臨被拒之門外的窘境。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體力大不如前,對于新的醫(yī)療體系和就醫(yī)程序不太了解,在就醫(yī)時出現很多困難。部分失獨家庭存在瓦解的隱患。學者趙仲杰通過家庭解體這個角度分析,以為失獨家庭的父母精神遭到沉重打擊,他們難以走出喪子的陰影,長期處于痛苦之中,而且往往選擇自行封閉,脫離社會,致使很多獨生子女的父母提早離世或因夫妻關系破裂而導致家庭解體;家庭養(yǎng)老支持喪失或弱化,老年生活質量沒有保障。在中國的家庭中,孩子往往被放在核心的位置,獨生子女的死亡,對于有些家庭來講意味著家庭精神支柱的垮塌,父職和母職無法繼續(xù)履行。當失獨者在情緒極度壓抑無法得到排解時,夫妻雙方的矛盾就容易凸現出來,互相之間的抱怨增加,夫妻之間的感情容易出現裂痕,已經不圓滿的家庭就此雪上加霜,埋下了瓦解的隱患。失獨者情感無法得到宣泄帶來心理問題。自我效能感低是失獨者消極的表現之一。失獨者的心理遭受折磨,盡管有時會很封閉,但是他們的內心其實渴望有傾訴的對象。而失獨者的情感無處寄托,長期情緒得不到發(fā)泄和傾訴,又因得不到有效的心理輔導,容易對生活失去自信心,身心憔悴,不利于健康。容易陷入精神抑郁、自我封閉,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失獨損害了家庭的經濟功能。失獨人群中不乏因子女生前疾病纏身而負債累累的人,他們在子女離世后,還要繼續(xù)歸還債務,因而陷入了經濟上的窘境。當前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喪失了勞動能力和經濟收入較低的失獨老人,他們的基本生活支出得不到保障。經濟狀況較好的失獨者因子女的離世而失去其財產的繼承者,家庭的經濟功能也遭到損害。三、不能忽視失獨現象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家庭作為人類社會這個復雜有機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子系統(tǒng),也是人類社會中基本的生活組織單位。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fā)展,都詳細地具體表現出在每一個家庭的生存和發(fā)展中。因而,隨著失獨群體的擴大,家庭構造發(fā)生變化,必將對社會產生消極影響。失獨者的增加導致我們國家貧困人口數量增大。由于失獨者的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收入較低又缺乏勞動力,加之部分由于子女生前疾病而付出了大筆醫(yī)療費用,很多失獨家庭在子女離世后面臨經濟上的窘境。而隨著失獨者年齡的上升,失獨者本身所需要的醫(yī)療和養(yǎng)老等費用也會增加,經濟上的窘境會越來越嚴重,很多人陷入貧窮。全國人大代表趙超在調查中發(fā)現,獨生子女傷殘的家庭,因醫(yī)療而貧困的家庭比例高達50%。由此推斷,失獨者數量的增加可能會成為導致國家貧困人口增加的因素之一。獨生子女的死亡不利于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大多數死亡的獨生子女正處于青壯年階段,在我們國家經濟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的情況下,這一年齡段的人是推動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氣力。而失獨家庭的增加,意味著我們國家的勞動力數量會下降,進而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失獨群體的擴大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這表如今兩個方面:其一,失獨家庭越多,失獨所帶來的問題越凸顯,公眾對于計劃生育政策就越容易產生對立的情緒;其二,假如國家不能夠有效解決失獨問題,遭受喪子打擊同時陷入生活窘境的失獨者就可能通過非理性手段來解決問題,進而影響社會的安寧和諧。四、失獨群體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維權失獨父母年輕時響應了國家號召,為國家控制人口增長、實現人口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做出了重要奉獻。如今他們因失獨陷入人生窘境,應當享有獲得國家保障救濟的權利?,F有的國家政策對于失獨群體的保障是不夠的,專家學者對此做了研究,失獨群體也為本身維權做出了努力?!惨弧呈И毴后w社會保障的理論研究劉嵐從社會保障的角度,指出對于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扶助制度也應屬于社會保障范疇,應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共同協(xié)調發(fā)展。對未享有任何社會保障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進一步完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救濟制度,如登記系統(tǒng)等,進一步完善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的救助政策。孫靜通過情感依附理論與應用、風險社會視域下的全生命歷程理論等,明確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研究的目的,實現喪子父母的社會適應。趙仲杰運用生命周期理論、需求理論和構造功能理論來討論獨生子女家庭養(yǎng)老問題。孫曉曼以為失獨者是社會性弱勢群體,應通過權利義務相一致的法律原則和權責統(tǒng)一的責任來管理,通過國家和政策特殊的保障,改變失獨群體的弱勢地位。很多學者提出應該重視意外死亡家庭的精神慰藉需求,應該重新考慮計劃生育政策的合理性,應該建立愈加完善的扶助機制?!捕吵雠_失獨家庭幫扶政策的現在狀況2002年9月(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開場施行,其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獨生子女發(fā)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yǎng)子女的,地方人民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2007年8月我們國家正式出臺了計劃生育家庭十分扶助制度,也叫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當年在全國10個省市試點,此后向全國推行。主要內容是,對獨生子女傷、病殘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yǎng)子女的夫妻,滿49周歲后,按規(guī)定條件由給予每人每月一定額度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復為止。2008年出臺的(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了政策幫扶對象,規(guī)定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但并沒有詳細地制定牽涉醫(yī)療、養(yǎng)老、住房等方面問題怎樣解決的對策。各地區(qū)在沒有可參考政策和先例的情況下很難開展詳細的幫扶工作。絕大多數省市只是照搬了該條規(guī)定,沒有制定除經濟扶助之外的詳細的其他幫扶措施,致使公共服務體系沒有健全,失獨家庭的困難無法得到實際解決。2020年12月國家衛(wèi)計委發(fā)布41號文件,在(國家衛(wèi)計委等5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中規(guī)定:自2020年起,將女方年滿49周歲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夫妻的十分扶助金標準分別提高到:城鎮(zhèn)每人每月270元、340元,農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動態(tài)增長機制。然而能否把失獨家庭納入廉租房、公租房的考慮對象等問題,地方相關部門在決策時由于沒有國家政策規(guī)定和先例而碰到了執(zhí)行上的困惑。羅丹整理歸納了我們國家各省市對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的補助措施。我們國家大多數省市出臺了對失獨家庭的補助措施,這些措施根據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地區(qū)間在措施的貫徹落實程度上也存在差異。北京市規(guī)定,獨生子女發(fā)生意外傷殘致使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或者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者收養(yǎng)子女的,女方年滿五十五周歲,男方年滿六十周歲的,所在區(qū)、縣人民應當給予每人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經濟幫助。上海市規(guī)定,持有(獨生子女父母榮耀證〕的公民,其獨生子女死亡、不愿再生育和收養(yǎng)子女的,由區(qū)、縣人民根據市人民在未滿16周歲之前發(fā)生意外傷殘的有關規(guī)定給予一次性補助。山西省規(guī)定,獨生子女死亡或者被依法鑒定為二級以上殘疾的;獨生子女死亡或者被依法鑒定為三級以上殘疾,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yǎng)子女的,從女方滿49周歲起,由人民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十分扶助金。獨生子女康復或者扶助對象再生育、收養(yǎng)子女的,終止發(fā)放十分扶助金。內蒙古自治區(qū)規(guī)定,獨生子女發(fā)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已領取(獨生子女父母榮耀證〕,戶籍所在地旗縣級人民應當一次性發(fā)給相當于當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一倍至三倍的補助金。從這些省市的措施中能夠看出,補助是普遍面向全市失獨人群,缺乏針對性。2020年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中國計生協(xié)發(fā)布了(關于開展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社會關心的通知〕〔國衛(wèi)辦家庭發(fā)〔2020〕1號文件〕,規(guī)定對失獨家庭的扶助要做到:〔一〕生活關心:1.施行緊急救助;2.開展慰問活動?!捕仇B(yǎng)老關心:3.布置養(yǎng)老照料;4.老年護理補貼?!踩辰】店P心:5.加強健康管理;6.提供就醫(yī)便利?!菜摹尘耜P心:7.建立聯絡制度;8.進行心理疏導;9.開展親情牽手;10.組織聯誼活動?!参濉成P心:11.提供生育服務;12.協(xié)助布置收養(yǎng)。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完善特殊困難家庭社會關心的保障機制:〔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職責?!捕尘牟邉澐桨?,周密組織活動?!踩嘲l(fā)動社會氣力,構成關心合力。〔四〕多方籌措資金,提供財力保障?!参濉臣訌娸浾撘龑?,營造良好環(huán)境。從扶助政策不斷調整、細化的經過中,能夠看出失獨群體越來越遭到國家的重視。〔三〕失獨家庭為其群體維權的現在狀況2020年,部分失獨父母向當時的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遞交了(關于要求給予失獨父母國家補償的申請〕,一直未等到正式書面答復。2020年4月21日,來自全國的240余名失獨父母代表第四次集體進京。2432名失獨父母聯名向國家計生委遞交了(關于要求給予失獨父母國家補償的申請〕。申請中提出,對失去獨生子女這個唯一奉養(yǎng)人的家庭,要給予國家補償。申請中要求的補償數額應參照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管理辦法,以城鎮(zhèn)居民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以全國平均壽命減掉孩子的成活年齡為計算方式方法。失獨父母指出,當前國家衛(wèi)計委沒有針對失獨群體所建立的施行養(yǎng)老保障的細則條款。他們以為,(國家衛(wèi)計委等五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2020〕41號文件〕,對失獨者只根據困難家庭對待,只給予困難扶助而不補償公民權益受損,應依法予以修正。盡快制定對公民權益的保障制度,給予失獨者國家行政補償,是國家衛(wèi)計委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對此,衛(wèi)計委回應補償暫無相關規(guī)定,完善法規(guī)還需商議。①2020年6月5日北京失獨者向北京市衛(wèi)計委遞交(失獨者訴求〕,反映失獨家庭當前的窘境與訴求。他們強調第一批獨生子女的失獨人員已經步入老年,急迫盼望自個的晚年有一個可依靠的政策,希望衛(wèi)計委重視失獨者問題,盡快出臺相關政策。五、失獨群體社會保障的對策方案研究由于單獨二孩政策的執(zhí)行,無形中對失獨家庭是一個心靈沖擊。需要盡快解決計劃生育實行后的養(yǎng)老問題,應該針對失獨家庭建立完善的養(yǎng)老保障制度,讓他們在遵循計劃生育政策后沒有后顧之憂。為此,研究者們提出了一些對策方案:建立健全有關失獨家庭的法律和法規(guī)。(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固然具體表現出了法律制度在失獨問題上的傾斜,但法條內容較籠統(tǒng),沒有對相關保障和幫助方面做出詳細的規(guī)定。建立失獨家庭的國家補償政策和建立專項扶助基金來解決失獨家庭的經濟問題。要明確人口財政、民政、人社、衛(wèi)生和計生等部門對失獨家庭的保障救濟責任,加強部門溝通協(xié)調,保證失獨父母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②采取主導、部門配合等方式,構建失獨家庭服務體系,完善養(yǎng)老制度。一是社保部門要將失獨家庭作為特殊群體全部納入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范疇;二是整合現有養(yǎng)老資源或修建專門的失獨家庭養(yǎng)老院,由來做擔保人,對要求入住公辦養(yǎng)老機構的失獨家庭,給予免費入??;三是開展再生育服務,人口計生部門要優(yōu)先為有條件和有再生育意愿的失獨家庭父母,提供再生育醫(yī)療機構、專家等系列信息。四是提供終老無償服務。民政部門要在基本火葬費和基本生態(tài)墓地等方面給予失獨家庭免費服務;司法部門在辦理失獨家庭遺囑公證上,要免費提供法律支持,盡量讓失獨家庭無后顧之憂。社區(qū)組織、社會慈善機構和非營利組織要建立失獨家庭社區(qū)救助體系。鼓勵民營養(yǎng)老機構接收失獨老人,規(guī)定接收失獨老人的,可享遭到稅收減免的優(yōu)惠,建立失獨家庭社區(qū)監(jiān)護制度和護理制度。發(fā)揮媒體的作用。媒體能夠設置專門的新聞版面和電視頻道來關注失獨群體生活的各個方面,呼吁社會關注失獨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