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解析版_第1頁
2018年北京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解析版_第2頁
2018年北京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解析版_第3頁
2018年北京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解析版_第4頁
2018年北京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8年北京市咼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第一部分選擇題(12分)1下列物質(zhì)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A.C02B.02C.NaCID.NaOH解析: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的是酸,紫色石蕊試液中含有水,C02與水反應生成H2CO3,2、下列含金屬元素的物質(zhì)是()A.H2SO4B.AI2O3C.NO2D.P2O5解析:在答案中只有鋁(AI)屬于金屬元素,其他的H、S、O、N、P均為非金屬元素,故性的是()A.油污凈(12~13)B.西瓜汁(5~6)C.潔廁靈(1~2)D.橘子汁(3~4)AAgBFeCZnD.AlCuSO4溶液反應的金屬有兩類:一類是太活潑的金屬,即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的Au5、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DD.過濾6、下列符號能表示2個氯分子的是()2A.Cl2B.2CI2C.2CID.2CI7、下列物質(zhì)能與NaOH反應的是()A.FeB.CO2C.Fe2O3D.NaCICO8、電解水實驗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生成的O2解析:電解水時得到的氧氣與氫氣體積比為9、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現(xiàn)象能證明空氣中O2的含量的是()A.紅磷燃燒,產(chǎn)生白煙B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終上升至1處D.水槽中液面下降④⑤③NaNO3*水①②10、?~⑤所得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3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4續(xù)溶解溶質(zhì),故不是飽和溶液,而②⑤中的溶液,有溶質(zhì)固體與溶液共存,故②⑤均為飽和溶液,故選擇11、下列關(guān)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溶質(zhì)質(zhì)量:①<②C.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①=③B質(zhì)量:②<④解析:溫度一定時,相同溶質(zhì)的溶液,溶劑的質(zhì)量相等時,飽和溶液所含有的溶質(zhì)質(zhì)量一定大于不飽和溶gg故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①=③正確;⑤中最多溶解的溶質(zhì)質(zhì)量為88g達到飽和,還有2g沒有溶解,此時,其溶質(zhì)與溶劑的質(zhì)量比為8.8:10,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應之一。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會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中氮、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1:3B.乙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C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生成的丙與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2件dd--------■再T“總成,都是化合物,故C正確;生成的丙(NO)與丁(出0)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化學式前的計量數(shù)之比,即4:6=2:3,第二部分非選擇題(33分)513-13-A物質(zhì)一用途物質(zhì)主要成分B答案:天然氣生石灰天然氣生石灰-氯化鈉氧化鈣碳酸鈣改良酸性土壇熟石灰補鈣劑ACaCDCa(0H)2)物質(zhì)分類屬堿,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心=(拾支板壽尸」岸:(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干熱巖的熱量傳遞到熱交換器的物質(zhì)是。(2)從微粒的角度分子,水變?yōu)樗魵鈺r,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⑴水/水蒸汽;⑵分子間間隔成了氣態(tài),分子間間隔變大了。6V146S9ioU12pH(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2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右圖得到的結(jié)論是。pHHO氧量的影響,即在其他條件相同時,不同pH時,所得溶HOOT【科普閱讀理解】全球能源結(jié)構(gòu)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zhuǎn)型。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2015^-2015^- 7U燈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fā)電。我國研發(fā)的燈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fā)電。我國研發(fā)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鉍素復合熱點薄膜電池”,能充分貼合人體體表,實現(xiàn)利用體表散熱為藍智能手環(huán) 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結(jié)構(gòu)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AB用C.石油和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D.生活中的廢熱可轉(zhuǎn)化為電能U降 A【生產(chǎn)實際分析】空*1/高量A農(nóng)二JU匕1②—|——------片快『3=*' (1)②中,反應為CO2+C咼溫2CO,其中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是 Brsj/im2Fe+3CO? (1)在CO2+C2CO中,反應物中C為單質(zhì)碳,其中碳兀素的化合價為0,反應后只有一種CO的元素是碳元素8 (2)③中的反應為一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還原氧化鐵,其方程式為:18、為保護綠水青山,可將工業(yè)殘留的鋇渣(主要成分為碳酸鋇(料;硫酸鋇(BaS04)。主要流程如下:BaC03))進行無害化處理,制取化工原已知:BaSO4難溶于水,氯化鋇(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鋇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反應釜2中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使其充分反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粉碎”、“破碎”、“研磨”固體,其作用大多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使其充分 (2)鋇渣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鋇(BaCO3),加入鹽酸后其反應的方程式為:BaCO3+2HCI===BaCI2+H2O+ 【基本實驗及其原理分析】19、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 (1)能說明銅具有導熱性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 (2)能體現(xiàn)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填序號)。AB.蠟燭熔化C.火柴燃燒;(2)化學性質(zhì)是指物質(zhì)在化學變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故選AC。20、用右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錳酸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木炭遇02燃燒時,現(xiàn)象為。4△△nO(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CO2f;CaCO+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2HCI===CaCO+。99 (2)能驗證可燃物需要0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中,可不做的實驗是(填序號)。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3)A A。A (2)能證明C中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只燒杯中的物質(zhì)不與稀鹽酸反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D; (3)Cu的金屬活動性排在氫后,故不與稀鹽酸反應。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能與碳酸鹽反應放出二體的有【科學探究】24、為探究碳還原氧化銅的最佳實驗條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銅的干燥混合物【查閱資料】①氧化銅(Cu0)為黑色固體。②碳還原氧化銅得到的銅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亞銅;氧化亞銅為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反【進行實驗】光澤量黑色物質(zhì)量黑色物質(zhì)物質(zhì)粉與氧化銅的質(zhì)2—12—22—32—42—5色物質(zhì)【反思與評價】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2O,所需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從反應后物質(zhì)的顏色、狀態(tài)來看,有本質(zhì)不同的是實驗2-4,反應的物質(zhì)中沒有黑色物質(zhì),即沒有木炭粉,也沒有氧化銅粉,即木炭與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木炭與氧化銅質(zhì)量比為1:12,即木炭與氧化1中,對比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均一樣,不一樣的加熱的操作方式不同,對比這兩個不同,其實影響;(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