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世隱居文化的發(fā)展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所以,了解文化經(jīng)典的相關(guān)論述將幫助我們認識隱士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得以確定的理由。不過,由于各家說法不一,在此不能一一說明。我重點研究影響最大的儒、道、法三家的觀點,兼及道教和佛教的觀點。1、儒家對于隱居的態(tài)度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在漢代以后成為中國歷史上處于支配性地位的思想體系??鬃拥乃枷雽τ诤笫乐R分子人格的形成、行為模式的塑造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在隱居方面的論述和行為實踐對于中國隱居文化的發(fā)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鬃訜嵝木仁赖膬A向十分突出,他一生周游列國,積極推銷自己的社會理想。這使他和隱士之間產(chǎn)生距離,所以遭到當時隱士(像長沮、桀溺、荷族丈人、楚狂接輿等等)的嘲弄。在理論上,他強調(diào)社會倫理關(guān)系,尤其強調(diào)君臣大義,所謂“父父、子子、君君、臣臣”9。這也和徹底回避社會的隱士思想大異其趣。所以,在參與社會的層面上,隱居不是孔子的選擇。正如子路所云:“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10”孔子正是為了“行其義”才積極入世的??鬃与[居思想主要針對是否參與政治的層面。當時各國的君主并不欣賞他的“義”,不欣賞他的仁道治國方略,反而橫行無道,攻伐不止??鬃右簧蛔鲞^五、六年的官,基本上處于一個被動的隱居狀態(tài)。因此,他對于隱士是同情的,也是尊重的,并稱之為“逸士”或“隱者”,甚至于把自己也列入“無可無不可”的“逸士”。面對黑暗、混亂的社會政治,孔子認識到一味地進取對于個人非常危險,而且很可能會損害大義。所以,他提出了一整套的隱居理論作為自己主要思想的一個補充環(huán)節(jié)。避禍是孔子隱居理論的最低層次。所謂“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11,所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2,所謂“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13,所謂“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14,都是講在亂世之中遠離政治旋渦,明哲保身。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孔子如此強調(diào)“邦有道”、“邦無道”,并不僅僅是從消極避禍的角度立論,而是有更深的含義??鬃拥某鍪耸菫榱恕靶辛x”,他說“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5。如果不能行道,則要停止出仕;否則就會損10《論語?微子》。子路這段話中還有“不仕無義”四字,比較過分,不太符合孔子思想。故不用。11《論語?公冶長》。12《論語?憲問》。13《論語?衛(wèi)靈公》。14《論語?里仁》。15《論語?先進》。害道德。他說:“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6?!鞍钣械溃?7;邦無道,谷,恥也?!?8意思是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應(yīng)該出來做官,而在政治黑暗的時候出來做官就是恥辱19。他還說:“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0所以,孔子主張的隱居并不僅僅是避禍,而是為了堅守道義志向。這樣的隱居是對高尚道德的堅守。在孔子看來,是否堅守道義是檢驗品質(zhì)的試金石:“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1這也被孔子作為評價古代隱士高下的標準:“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葜?、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quán)?!?2其中只有伯夷、叔齊“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完全符合堅守道義的原則,所以得到孔子最高的贊賞。如果沒有隱居,孔子的“守死善道”的主張就可能遭到政治阻撓而不能一以貫之。這樣看來,隱居實在是孔子思想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出仕相輔相成。由此,孔子把人的一生中出仕和隱居兩種基本狀態(tài)都包括進來,從而把他的道德人生原則一以貫之。他的學生原憲深明老師這一思16《論語?泰伯》。17谷,指官員的俸祿。18《論語?憲問》。19另一種解釋為:邦有道,君子不必白拿俸祿,拿了也是羞恥。我不同意這種解釋。20《論語?季氏》。21《論語?衛(wèi)靈公》。22《論語?微子》。想,后來就隱居了。原憲很窮困,但是他認為自己是學道而能行之的人,并批評子貢23。孟子把這種思想加以發(fā)揮,提出:“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24無論是孔子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還是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都強調(diào)嚴守道義,這是儒家隱居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蓖颂幗?,依然關(guān)心政治。這句話體現(xiàn)了后代儒士們在堅守孔、孟關(guān)于“出處”原則時候的具體做法。儒士即使隱居也是和其他隱士不同。由于堅持道義第一,現(xiàn)實利益只能在其次。面對隱居所帶來的窮困(相對于出仕而言),孔子強調(diào)“君子憂道不憂貧”25。他贊揚顏回安貧樂道:“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當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于?!?6的時候,其中頗有仕進絕望之后被迫選擇隱居的意味。可是,他還準備“居九夷”,別人勸他說那里太簡陋了,不堪居住。孔子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27。窮困、偏僻,都不影響隱居者的道德君子身份??鬃觽€性是很雍容的,很能欣賞雖然貧困但是自由的隱居生活。他同意曾點“浴23《史記?游俠列傳》。24《孟子?盡心上》。25《論語?衛(wèi)靈公》。26《論語?公冶長》。27《論語?子罕》。乎沂,風乎舞雩”的志趣。所以,在孔子眼中,隱居也不失為一種歸宿,有它獨立的價值28。但是,孔子主張的隱居是有限度的,只回避無道的政治,不回避人類社會。這和后來莊子的隱居理論很不一樣。當長沮、桀溺嘲笑他是避人之士,不是避世之士時,孔子告訴學生們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9人類既然不能與鳥獸同群,如果再不和人類打交道,又同什么打交道呢?假如天下有道,我就不和你們(指弟子們)一起改革了。這里“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有兩層涵義。第一,如果天下有道,就不出來做事。這和“有道則見”似乎有矛盾。但是,從隱居能夠考驗士人的道德節(jié)操來看問題,我們就能理解它。天下完全清平,就無須士人再出來從政,士人應(yīng)該隱居求志,磨練自己。但是,“天下有道則見”中的“有道”還沒有達到完全清平,所以還要出仕。所以,二者不矛盾。第二,意味著正是因為天下無道,才出來改革社會的意思。這似乎和“無道則隱”矛盾,其實也不然。因為在參與社會的層面上,孔子是堅決入世的,而他的“無道則隱”則僅僅指出仕為官層面30。不做官,依然要參與社會改造。所以,盡管孔子對于在無道時代的隱居做了肯定,但是對于完全逃避社會的隱居則是不贊同的。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后來一些比較激進的儒士就直接反對隱28參見何懷宏《孔子與隱士》,《讀書》,1994年第4期。29《論語?微子》。30參見何懷宏《孔子與隱士》,《讀書》,1994年第4期。士。例如子路就說:“不仕無義”。漢初的陸賈也反對隱居:“當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見其才,君傾而不扶,國危而不持,寥廓而獨寐,可謂避世,非謂懷道者也。故殺身以避難則非計也,懷道而避世則不忠也。”31但是,這些激進儒士的觀點不盡符合孔子的理論。2、道家的隱居思想儒、道兩家在隱居問題上的看法存在一個共同點——有道則出,無道則隱??鬃拥倪@一隱居思想來源于老子。按照《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記載,孔子曾經(jīng)向老子問禮。老子告訴他:“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彼抉R貞《史記索隱》解釋說:“以言若得明君則駕車服冕,不遭時則自覆蓋相隨而去耳?!边@是孔子“無道則隱”思想的來源。老子還告戒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而孔子所謂“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可能也是從老子那里得來的啟示。但是,道家所追求的“道”是一種自然屬性的天道,超越于人類社會之上,遵循自然天道,關(guān)注的核心是保持個人生命的淳樸自然,必然導向隱居世外;而孔子思想中的“道”卻是社會屬性的“仁道”,關(guān)注的核心在于人倫關(guān)系,始終牽連著人類社會,這是不能徹底擺脫社會的。因此,以老子、31陸賈:《新語?慎微》。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中遠離社會的隱居理念遠遠強于儒家思想。他們給予隱居的文化地位也遠遠高于儒家。所以,道家思想對于后世隱居文化發(fā)展的影響雖然沒有儒家廣泛,但是更加深刻。老子認為世俗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念破壞了人類淳樸自然的天性,引發(fā)了社會危機。他指出人間之道違背了天道:“大道其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夸32,非道也哉!”33。這個天道是不可道,無可名的,“道隱無名”34。這個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35,所謂“功成身退天之道”36?;谶@種觀點,老子承認建功立業(yè)的必要性,但是只把它視為人生的初步。基于“物極必反”的道理,為了避免“功成者隳,名成者虧”的危險局面,人應(yīng)該遵循隱而無名的天道,必須功成身退,走向隱居,那才是人生最終的歸宿。這不僅僅是為了避禍,更是為了保持人的淳樸天性。老子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在擔任藏室之史多年之后名滿天下,于是他突然徹底失蹤——走向了隱居。如果說孔子的隱居多少有一些被動的色彩,而老子的隱居則是完全主動選擇的,是其思想的必然結(jié)果。莊子說:“當時命而大行于天下,則一反無跡;不當時一本作“盜竽”?!独献印返?3章。《老子》第41章。《老子》第2章?!独献印返?章。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根深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7。似乎與孔子有道則仕,無道則隱的觀點類似??墒?,其內(nèi)容有兩點不同。第一,莊子強調(diào),不論出處,目的都在于“存身”養(yǎng)性,以個人本真的生命為中心。孔子則是以外在的道德為中心。所以,在評價伯夷、叔齊的時候,莊子認為他們是死于名,不是真正的隱士:“伯夷死名于首陽之下,盜跖死利于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殘生傷性均也?!?8第二,莊子“當時命”則出的思想只是一個空談。因為在莊子眼里,只有原始時代才是合乎理想的時代:“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jié),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9而自從文明誕生之后,大道一天天崩潰:“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農(nóng)、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澆淳散樸,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后去性而從于心。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zhì),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繇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37《莊子?繕性》。38《莊子?駢拇》。39《莊子?繕性》。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世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亦無以興乎道,雖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矣?!?0既然如此,人生就只有隱居才是唯一出路。所以,莊子的隱逸理論更加徹底。莊子以人類淳樸本性為最高價值。在他看來,外在的功名利祿和內(nèi)在的欲望,都是傷害人類存身養(yǎng)性之道的。人必須徹底“喪我”才能達到清虛寧靜,就是要達到無欲的境界。在政治上則要無為,在文化上要無仁——破除世俗社會一切價值觀念對于人心的束縛。“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shù)子者,事業(yè)不同,名聲異號,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1仁義、名、利、家、國五者都是世俗社會極其重要的價值觀念。但是,這些都被莊子視為侵害人類天性的事物。他認為名利是危險的。莊子本人是一個大隱士,長期隱居,楚威王40《莊子?繕性》。41《莊子?駢拇》。派使臣延請他出任丞相。他對使臣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42同時,莊子認為名利也是沒有意義的。莊子筆下的隱士對于一切世俗價值都不屑一顧,包括擁有天下。許由對準備禪位于他的堯說:“歸休乎,予無所用天下為!”43而善卷則回答舜說:“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統(tǒng)。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44善卷內(nèi)心無欲無求,也不受外在禮法拘束,極度的逍遙自在。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天下對于他沒有任何意義;反而像牢籠。在《馬蹄》篇中,莊子借伯樂治馬、陶者治埴、木匠治木比喻文明社會的各種規(guī)范對于人類本然生命的限制和壓迫:42《史記?老子韓非列傳》。43《莊子?逍遙游》。44《莊子?讓王》?!榜R,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療拗?,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陶者曰:‘我善治埴?!畧A者中規(guī),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咧秀^,直者應(yīng)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guī)、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艘嘀翁煜抡咧^也?!边@一思想揭示了社會文化生活模式對于千差萬別的人類個體的束縛——“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guī)、矩、鉤、繩哉!”。人的自然本性當然也不是為了遵循社會規(guī)范而生的。所以,莊子主張把這些束縛人類天性的東西都拋棄掉,徹底隱居,人類才能實現(xiàn)本性自然,達到最高的自由境界,實現(xiàn)“神人”、“至人”的人格理想。這種精神境界遠遠超出了世俗價值觀念,令人無限向往。莊子的隱居理論可以說是最能體驗隱士精神的理論,最能揭示隱居的文化意義的理論。由于老、莊哲學把隱居視為人生的最終歸宿,所以不少學者都把老子哲學,特別是莊子哲學稱之為“隱居哲學”45。3、韓非對于隱士的批判45見王博《莊子哲學》。中國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韓非是嚴厲抨擊隱士的。韓非的思想是一切都要直接有利于國君的統(tǒng)治,思想要符合權(quán)力的需要,行為要有利于耕戰(zhàn);否則就加以排斥,直至消滅。站在這一立場看待隱士,隱士的行為和思想顯然是不合要求的?!俄n非子?奸劫弒臣》云:“古有伯夷、叔齊者,武王讓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餓死首陽之陵。若此臣者,不畏重誅,不利重賞,不可以罰禁也,不可以賞使也,此之謂無益之臣也?!眱H僅無益,似乎也不是什么罪過。但是,韓非的理論中,君主治理國家大致有三種手段:“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6隱士不為這三種方法所左右,將阻礙權(quán)力的行使,“無益”也就有害了。另外,韓非認為隱士非議君主,并利用聲名獲取不正當利益:“士有二心私學,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容處,丘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上不禁,又從而尊之以名,化之以實。是無功而顯,無勞而富也?!?7這些將導致社會觀念的混亂。因此,韓非主張消滅隱士。他講了一個故事。據(jù)說,太公望封于齊國,海上有有狂矞、華士昆弟二人隱居。太公望誅殺了他們。周公旦認為二人是賢者,責問太公望為何殺人。太公望說:“是昆弟二人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于人也。無上之名,無君之祿,不46《韓非子?詭使》。47《韓非子?詭使》。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無求于人者,是望不得而以賞罰禁勸也;且無上名,雖知,不為望用;不仰君祿,雖賢,不為望功。不仕,則不治;不任,則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祿則刑罰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則望當誰為君乎?不服兵革而顯,不親耕耨而名,又非所以教國也。今有馬于此,如驥之狀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驅(qū)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則臧獲雖賤,不托其足焉?!鹤灾^以為世之賢者而不為主用,行極賢而不用于君,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誅之?!?8一言以蔽之,隱士“不為君用”就該殺。這段話道盡了古代隱士不容于專制政權(quán)的所有理由。歷來排斥隱士的理論中惟此為甚。法家的思想雖然兇惡殘酷,一般為儒、道各家所批判。但是,由于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一直是君主專制制度,法家的思想實質(zhì)上是符合其需要的。歷代君主表面上實行儒家的仁道,實質(zhì)都運用法家的權(quán)術(shù),這就是所謂的“外儒內(nèi)法”。因此,韓非排斥隱士的思想在古代是有一定影響的。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不過,排斥隱士并沒有成為主流思想。朱元48《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璋一開始也想招隱士,也的確得到過劉基、周顛、鐵冠道人等人的幫助。但是,也有人拒絕。朱元璋深知隱士是一種潛在力量,如果不出仕,對他的統(tǒng)治可能不利。于是,他動了掃除隱士的念頭,理由是“不為君用”。雖然如此,有明一代仍然出現(xiàn)很多隱士,《明史》依然設(shè)立《隱逸傳》。這是朱元璋預(yù)想不到的。從總體來看,儒家和道家都肯定了隱居的意義。這對于中國古代形成尊崇隱士的主流傳統(tǒng)是有深遠影響的。后世著名的隱士多數(shù)是來自儒、道兩家。至于法家和個別儒家激進分子排斥隱士的思想作為支流也一直不絕于世,在秦代、在明初也曾經(jīng)一度成為國家政策。但是,排斥隱士的做法沒有發(fā)生持續(xù)的全面的影響。中國古代文化總體上洋溢著尊崇隱士的氣氛。4、宗教的隱居理念儒、道、法三家都是十分側(cè)重隱居對于道德和政治的意義,從未談到隱居的宗教性意義。而整個中國歷史上,社會一直是由世俗政權(quán)統(tǒng)治著,宗教從來沒有獲得過像中世紀歐洲基督教會那樣全面統(tǒng)治的地位。這可能導致了中國人對于追尋隱居文化的宗教性源頭的忽視,更影響到后來學者對于宗教信徒隱居理論的忽視。中國學術(shù)界對于道士與僧人隱居的宗教理由研究比較少。我不熟悉宗教經(jīng)典,以下根據(jù)其他學者的敘述,做簡單介紹,聊備一格。按照結(jié)構(gòu)主義人類學的觀點,神圣與世俗是對立的。從宗教的神圣屬性看,不脫離世俗社會是無法獲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所以,所有宗教的修道過程都需要遠離社會大眾,都需要隱居。道教的前身是漢代以前的方仙道,大體以追求不死、升仙上天和預(yù)知能力為核心。但是,其經(jīng)典沒有流傳后世,只在古代地理志《山海經(jīng)》中有所反映?!渡胶=?jīng)》中神仙世界的中心是昆侖山,那里有宮殿,玉石,奇花異木,還有不死藥。周圍環(huán)繞弱水,火山,凡人不能進入。而靈山的十大巫師則修煉、采藥,并上下于天地之間49。東漢發(fā)展起來的道教,依然以求長生為重點。個體生命為什么獲得如此重要的地位?在道家思想中,人類生命本身就被看作最根本的價值,因為道家認為人類最美好的品質(zhì)存在于人的原始自然本性之中。所以,人類生命本身就是最真實的價值。以道家著作為經(jīng)典的道教的長生不老術(shù)就是其最為關(guān)心的終極價值。從先秦時代的方士,到東漢以后的道士,無不如此。如何才能成道長生?首先要到名山大川去修煉。那里與天上星宿對應(yīng),有神靈居住,有神秘的正面的氣。最好的地方莫過于五岳和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道士杜光庭《洞49《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序》解釋了原因:“乾坤既辟,清濁肇分。融為江河,結(jié)為山岳?;蛏吓涑剿?,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則有靈宮秘府,玉宇金臺?;蚪Y(jié)氣所成,凝云虛構(gòu)。或瑤池翠沼,流注于四隅?;蛑闃洵偭?,扶疏于其上。神鳳飛虬之所產(chǎn),天^澤馬之所棲。或日馭所經(jīng),或星躔所屬。舍藏風雨,蘊畜云雷,為天地之關(guān)樞,陰陽之機軸。或標華于海上,或回疏于天中,或弱水之所縈,或洪濤之所隔?;蛉站八徽眨蛉僳E之所不及。真經(jīng)秘冊,敘而載焉?!比粢谶@樣的環(huán)境下長期修煉,只能遠離世俗社會而隱居。道士除了修煉內(nèi)丹,還要制作外丹,就是燒煉丹藥。煉丹的地方也是名山,而且必須斷絕與俗世來往,因為俗世有邪氣,妨礙成丹。道士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金丹》云:“合此金液九丹……第一禁,勿令俗人之不信道者謗訕評毀之,必不成也。……若不絕跡幽僻之地,令俗間愚人得經(jīng)過聞見之,則諸神便責作藥者之不遵承經(jīng)戒,致令惡人有謗毀之言,則不復佑助人。而邪氣得進,藥不成也?!嵕疲豪暇嬷?,言諸小小山皆不可于其中作此金液神丹也。凡小山,皆無正神為主,多是木石之精、千年老物、血食之鬼,此輩皆邪氣,不念為人作福,但能作禍?!且怨胖朗浚献魃袼?,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基于以上原因,道教信徒是十分重視隱居的。元代道士趙道一《歷代真仙體道通鑒》是道教傳記,其表章云:“自三皇以降,雖真仙(道士自稱)脈絡(luò)傳授接踵于人間,然多尚隱逸,不立文字,其聲跡亦間聞于人?!币话愕朗康玫莱上芍?,就徹底脫離人間。但是,那些大師級的道士會通過教導眾人修行而發(fā)揮社會作用。中國佛教來自印度。釋伽牟尼是出家修道的。他曾經(jīng)在檀道山修道,也在森林中隱居悟道,最后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佛教思想四大皆空,對于世俗生活是否定的,尤其把人類的欲望視為一切痛苦的根源。所以修習佛理,是需要遠離世俗社會、需要隱居的。中國的僧人受到隱士地位的吸引,似乎更加喜歡隱居。晉武帝時釋法濟著《高逸沙門傳》(今已軼),就是把和尚看作隱士。根據(jù)《世說新語》記載,“即色宗”的創(chuàng)始人支道林就曾經(jīng)“買印山而隱”。當然,佛教講究普渡眾生,所以得道以后,也會出山教誨世人。這和道教大致相似。三、中國古代隱士的隱居實踐本節(jié)介紹中國古代主要的三種隱士,儒家隱士、道家隱士和宗教隱士的隱居實踐。這樣劃分隱士類型的標準是根據(jù)他們自己隱居的理由和隱居后追尋的主要道義。所謂儒家的隱士就是根據(jù)孔、孟思想而隱居,最大規(guī)模的是東漢時代的隱士群體。后代著名的儒家隱士有周敦頤、邵雍、顧炎武、王夫之等等。道家的隱士就是追求道家精神的隱士,他們往往一邊研修道家哲學,一邊也修行養(yǎng)生,最大規(guī)模的道家隱居潮流發(fā)生在魏晉時代,如竹林七賢、陶淵明等等。宗教隱士則是指那些隱修的道士和僧人。例如梁代道士陶弘景,東晉和尚慧遠,唐代道士司馬承禎、和尚寒山、拾得,北宋道士陳摶、元代道士丘處機等等。1、儒家的隱士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之后,經(jīng)學成為漢代士人主流思想。到了西漢末年,政治昏暗?!皾h自中世以下,閹豎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矯潔放言為高?!?0到了王莽篡權(quán)時,更有大量儒生拒絕合作,走向隱居道路。“漢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蘊藉義奮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shù)?!?1這種隱居不僅僅是活命,更是堅持道義,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隱居求志的價值觀。例如,孔子建說:“道既乖矣,請從此50《后漢書?荀韓鍾陳列傳》。51《后漢書?逸民列傳》。辭?!?2這些隱士因而被視為“清節(jié)之士”。這是儒家隱士的典型做法。接踵而至的戰(zhàn)亂一直到光武帝劉秀時代才得以平息,社會逐步趨于安定。但是,東漢初年,隱士依然廣泛存在。例如周黨、嚴光、王良、王成、王霸等人。當時博士范升就指責他們是“釣采華名”。當代有的學者認為這和孔子“有道則仕,無道則隱”的觀念相左,是孔子隱居理論被修正53。我以為這是片面看待孔子隱居理論的結(jié)果??鬃釉?jīng)說過“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碧煜掠械酪部梢噪[居的。東漢這些隱士,其核心理念都是儒家的。王霸自從王莽篡漢一直隱居?!敖ㄎ渲?,征到尚書。拜稱名,不稱臣。有司問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不友?!?4這段話的根據(jù)是《禮記?儒行》中“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他通過隱居展示自己的儒學德操。這些隱士的行為也不是抗拒政治。周黨被征聘三次,才去見漢光武帝:“及光武引見,黨伏而不謁。自陳愿守所志,帝乃許焉。”被周黨拒絕的漢光武帝并沒有責難這些隱士,反而說:“自古明圣主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其賜帛四十匹?!?5他是尊重這些儒生的隱居之志的。在他眼里,這些隱士的存在不但沒有反對政府,反而可以體現(xiàn)52《后漢書?儒林列傳》。53郜積意:《漢代隱逸與經(jīng)學》,《漢學研究》,第20卷,第1期,第49—50頁。54《后漢書?逸民列傳》。55《后漢書?逸民列傳》他政治統(tǒng)治的清明。博士范升反對隱士的建議也沒有被采納。在政治清明的時代隱居的大儒還有宋代的邵雍。邵雍(1011—1077),字堯夫,謚康節(jié),是北宋著名的道學思想家、歷史學家和《易》學家,著作有《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篇》、《觀物外篇》、《漁樵問對》和詩集《伊川擊壤集》等。他雖然也有一些道家思想,也研究過佛學,但是其主要思想是儒家的。他說:“予自壯歲,止于儒術(shù)。謂人世之樂,何嘗有萬之一二在,而謂名教之樂,固有萬萬焉。”56邵雍這樣一位大儒長期隱居在當時的西京洛陽,以教書、著述為業(yè)。一般說來,邵雍生活的時代社會繁榮,思想開明,是古代中國文化事業(yè)最昌盛的時期57。邵雍自己也多次肯定當時是“太平盛世”??墒牵簧皇?。其間,有大臣多次舉薦他為官,都被邵雍謝絕了。后來,朝廷下詔薦舉隱逸,吳克和祖無擇共同舉薦他做秘書省校書郎、穎川團練推官,邵雍依然推辭。但是,在朝廷嚴命之下,勉強答應(yīng)出山。隨后,他稱病不赴任。事實上堅持了隱居。邵雍隱居首先是其個性使然。他熱愛讀書,曾經(jīng)說“學不至于樂,不可謂之學”。58他安居在自己的安樂窩中作隱士,每天以讀書、著書為樂。有學者稱:“邵雍不是沒有經(jīng)邦濟56邵雍:《伊川擊壤集序》。57據(jù)陳寅恪語。58《觀物外篇》第十二。世之才,只是缺乏經(jīng)邦濟世之志”。59他學過佛,也喜歡道教養(yǎng)生,但是反對佛理,也不以道教養(yǎng)生為學,專以儒學自任、自尊。其《答人書》云:“卿相一歲俸,寒儒一生費。人爵固不同,天爵何嘗匱?不有霜與雪,安知松與桂!雖無官自高,豈無道自貴?”60這是本著儒家“道尊于勢”的觀念來的。其次,和他的家世有關(guān)。他生于貧寒,壯年以前身體多病,沒有機會為官,靠設(shè)館教書為業(yè),依然窮困。43歲時才在學生幫助下結(jié)了婚。通過學術(shù)事業(yè)和隱居成名之后,常常與達官貴人交往,通過他們的饋贈,生活十分優(yōu)越,再讓他做官,他恐怕是不屑的。第三,邵雍隱居也是為了避禍。他小心謹慎,甚至于世故圓滑。《六十五歲新正自貽》詩云:“惡聞人之惡,樂道人之善。”61他以仁者自居,其《仁者吟》云:“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后必為殃”62。1069年,王安石開始變法,新黨、舊黨斗爭激烈。邵雍和舊黨領(lǐng)袖富弼、司馬光等人交游甚密,又指示反對新法的門生故舊在執(zhí)行中悄悄修改新法;但是,他不公開反對新法,贏得了王安石的贊賞。但是,這種口不臧否人物的做法并不符合孔子的仁者標準。所以,程顥評論他說:“邵堯夫在急流中被渠安然取十年快樂!”63邵雍生于太平盛世,成名后生活又極其優(yōu)裕,住在“安59唐明邦:《邵雍評傳?陳摶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81頁。《伊川擊壤集》卷四。《伊川擊壤集》卷十四?!兑链〒羧兰肪砹!逗幽铣淌贤鈺肪硎弧犯C”中。他的隱居無法顯示出德操。于是,他開始接受道家思想。邵雍晚年在《安樂窩吟》第九首中自稱“儒風一變至于道”64。他去利欲,重靜處,煉氣養(yǎng)生,希望使自己的安樂窩生活達到道家的超然境界。其《仙鄉(xiāng)吟》云:“何處是仙鄉(xiāng),仙鄉(xiāng)不離房?!?5其《擊壤吟》云:“長年國里花千樹,安樂窩中了滿懸。有樂有花仍有酒,卻疑身是洞中仙。”66他的修煉卻沒有達到超越世外的道家境界,只是給安逸的日常生活錦上添花。如果用所謂的“大隱隱于市朝”67做標準,邵雍也算大隱士??墒?,我以為,邵雍沒有儒家隱士的道義擔當,也缺乏真正道家的超脫氣象。所以其隱士之才高,但隱士之品俗,稱不得高貴。儒家隱士的典型還是明清之際的遺民。清軍入侵,明室顛覆,漢族士大夫遭受亡國、失道的雙重打擊。但是,他們不屈服。激烈者先是武裝抗擊,失敗之后又堅持遺民身份,隱居山林。如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朱之瑜。溫和者隱居不出,甘當遺民。如陳確。顧炎武(161—3168),2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他隱居以后,矢志不渝,拒絕出仕。他把亡國和亡天下相區(qū)別。所謂亡國,就是“易姓改號”,即改朝換代;《伊川擊壤集》卷十二。65《伊川擊壤集》卷十三。66《伊川擊壤集》卷八。67其實“隱于市”,還可以算隱士;“隱于朝”的說法存在自相矛盾。但是,玄學的朝隱理論除外。詳見下文?!巴鎏煜隆眲t是指“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則指道統(tǒng)喪失,人倫失落——就是指漢族文化的喪失。所以,他強調(diào):“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痹谶@種強烈的道義使命感促使下,顧炎武在極其艱難的隱居環(huán)境中完成了《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其書全面梳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制度、觀念等,宗旨就是保存中國文化根基。與顧炎武思想相近,王夫之的《讀通鑒論》云:“天下所極重而不可竊者二:天子之統(tǒng)也,是謂治統(tǒng);圣人之教也,是謂道統(tǒng)?!薄叭逭咧y(tǒng)與帝王之統(tǒng)并行于天下而互為興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統(tǒng)絕,儒者保其道以孤行,而天所待以人存道而不可亡?!蓖醴蛑^的“……帝王之統(tǒng)絕,儒者保其道以孤行,而天所待以人存道而不可亡”,是他作為遺民隱士的最佳宣言。這種隱居決不僅僅是逃避當年武裝抵抗的罪名(后來清政府邀請顧炎武出仕,被顧拒絕),而是在用生命來承擔中國文化的道統(tǒng)。這正是孔子所謂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高尚的隱士境界,贏得后人普遍的崇敬。道家的隱士中國歷史上政治變化無常,無過于魏晉時代。叛逆屢現(xiàn),篡位頻繁,政治環(huán)境極其險惡,不少士人死于非命,如魏時的孔融、西晉的張華、陸機、陸云、潘岳,東晉的郭璞等。“時方顛沛,則顯不如隱;萬物思治,則默不如語?!?8這是當時士人的普遍心態(tài)。于是,大量士人不得不隱居。在這樣的政治條件下,漢代儒家那一套忠君思想根本無法面對。所以,何晏、王弼等人以道家思想為主,調(diào)和儒學,發(fā)展為玄學。后來,嵇康、阮籍又把玄學發(fā)展到否定儒學,“越名教而任自然”。玄學基本屬于道家思想體系,它崇尚自然,重視生命,強調(diào)遺世獨立,不為物累。這為士人隱居逃避現(xiàn)實提供了理論支持。所以,魏晉時代的眾多隱士中,有堅持儒家思想的,如宋纖、郭瑀;但是更多的隱士卻是以道家思想為依托?!稌x書?隱逸傳》四十多位隱士,大都信奉自然無為的老莊思想。如張忠、伍朝、任旭等等。張忠隱于泰山,“恬靜寡欲,清虛服氣?!蔽槌吧儆醒挪?,閑居樂道,不修世事?!比涡瘛傲⒉偾逍?,不染流俗?!弊钪碾[士群體是竹林七賢,其中包括嵇康、阮籍、向秀等人,其思想都屬于玄學。嵇康(223—263)曾隱居十二年。他的隱居目的是道家的。其《答二郭詩三首》其三云:“至人存諸己,隱璞樂玄虛。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簡書”。其《雜詩》亦云:“婉孌名山,真人是要。齊物養(yǎng)生,與道逍遙?!蓖耆乔f子的理論。他甚至于完全否定儒家價值觀——“非湯、武而薄周、孔”68《晉書?袁宏傳》。69。他任性而為,好飲酒,好長生術(shù)(服食五石散),不喜禮節(jié)約束。當人請他為官時,他羅列“七不堪”、“二不可”加以拒絕。嵇康為什么如此反對儒學名教?當時司馬氏政權(quán)正準備篡逆,但為了統(tǒng)治,仍標榜儒學名教。嵇康看透了政治的虛偽,他的極端玄學思想和隱居行為具有明顯的反抗虛偽政治的意味。所以,他最終被司馬氏羅織罪名殺害了。嵇康是個大隱士,臨終還在哀悼自己的隱居之志未能實現(xiàn),其獄中寫作的《憂憤詩》云:“采薇山阿,散發(fā)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yǎng)壽。”西晉正式出現(xiàn)了“朝隱”的理論,它是當時特定政治形勢下的產(chǎn)物。司馬氏政權(quán)非常殘酷,常常強迫隱士出山。如向秀、阮籍在嵇康死后都為形勢所迫而為官。阮籍內(nèi)心十分痛苦,其《詠懷詩》第三十三首云:“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不相饒。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彼麨楣賲s不理事務(wù),只是飲酒酣醉,行為放誕,在精神上阮籍仍然是獨立的。向秀《莊子注》根據(jù)莊子思想提出了一個物我兩忘的“冥”的概念。按照這個概念,隱居和出仕都是有痕跡的行為,不符合“冥”。真正的圣人心神超越,隱居與出仕沒有差異。所以,當他被“舉郡計入洛”的時候,文王司馬昭故意問他:“聞君有箕山之69《與山巨源絕交書》。志,何以在此?”向秀回答:“巢(父)、許(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彪m然為官,但是向秀完全不理政務(wù)。被迫為官,但拒不理事,保持精神獨立,這是真正的朝隱。從一般邏輯來說,朝與隱是對立的,朝隱存在自我矛盾。但是,按照玄學的特殊邏輯,卻是可以的。除了向秀的理論之外,后來郭象在注解《莊子?逍遙游》時也說:“神人者,無心而順物者也?!薄盁o心而順物,順物而王矣。”通過“無心而順物”,他把《莊子》里超越世俗的神人、至人與人間帝王、圣人之間溝通了。所以,他說:“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背[的關(guān)鍵在于“心隱”。這種朝隱理論消弭了被迫出山的道家隱士的部分內(nèi)心痛苦,保持了士人精神的獨立,在那種社會條件下是合理的。不過,玄學的朝隱理論并不是為利祿之徒開脫的。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后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名?’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yīng)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x甚有愧色。”70郝隆斥責謝安企圖一身而兩任的朝隱行為,就象藥材有兩種名字一樣;但是,隱居時是“遠志”,出仕則墮落為“小草”。為此,謝安深感慚愧,他是知恥的。后來一些利祿之徒自稱朝隱,卻忘記玄學朝隱的理論依據(jù),更沒有向秀、阮70《世說新語?排調(diào)》。籍“為官不理事”的勇氣,那就陷入無恥的地步。中國古代最完美的隱士是東晉時代的陶淵明。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改名潛,謚號靖節(jié)。陶淵明青年時代有儒學思想,但是以道家思想為主。陳寅恪說:“淵明之思想為承襲魏晉清談演變之結(jié)果及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說而創(chuàng)改的新自然說?!彼^“新自然說”就是“惟求融合精神于運化之中,即與大自然為一體。”71但是,他的隱居卻既不是逃避或批判亂世,也不是為了追求成道72,而是出于自己淡漠自然的個性。在一片混亂中,陶淵明曾四次為了生計而出仕。其《歸去來兮辭》云:“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瓏L從人事,皆口腹自役?!痹趤y世出仕對于他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墒?,他不熱衷功名,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也不喜歡官場交游。《晉書?陶淵明傳》記載:刺史王弘拜訪,陶淵明“稱疾不見。既而語人云:‘我不狎世,因疾守閑?!币驗椴贿m應(yīng)官場,陶淵明最終歸隱田園,在那里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熱愛的生活。他的《歸園田居》之一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迷诜\里,復得返自然?!眽m網(wǎng)、樊籠,指的就是官場。離開了名利世界,使他得到了個性自由,得到了“真”,道家所指的質(zhì)樸真實生活。其著名的《飲酒》詩之五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71參見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guān)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說自己隱居是“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彼矎膩聿磺箝L生。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边@和《莊子?外物》所謂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是一致的,但是陶淵明是在生活中體悟出來的73。這是最自然的隱居境界,沒有絲毫刻意追求的痕跡。陶淵明沒有隱居山林,而是隱居在田園之中,耕種自養(yǎng)。其《歸園田居》之三云:“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边@種生活是十分艱苦的。其《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云:“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抱長饑,冬夜無被眠?!彼踔劣诟F困到需要“乞食”(借貸)的地步。但是,他堅持下來了,顯示了君子固窮的高尚品德。陶淵明平時和樸素的村民打交道,平等相處。“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4或者在一起飲酒、談笑。其《移居二首》之二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輒披衣,言笑無厭時。”這些樸素的農(nóng)民和老莊理想中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十分相象。而陶淵明在和他們的交往中找到了現(xiàn)實的“隱居社會”?!短一ㄔ从洝分心莻€想象的因逃避暴秦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隱士社會其實就是他根據(jù)這種現(xiàn)實生活得來的。這比之完全個人化的山林隱居生活更加具有真實73孫立群:《魏晉隱士及其品格》,《南開學報》,2001年,第5期,第27頁。74《歸園田居五首》之二。意義。陶淵明以自己自然真實的隱居實踐為中國隱士文化做出了偉大貢獻。宗教的隱士中國的道士和僧人一般住在寺廟中,脫離了俗世生活,與一般隱士沒有多少差別。其中一些人還遠離寺廟,獨自生活,獨自求道。有些著名的道士甚至于謝絕皇帝的征召,更是被古人視為大隱士,像陶弘景、陳摶等。這樣的獨行者和拒絕出仕的道士應(yīng)該是中國隱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他們繼承了中國早期宗教性隱士的傳統(tǒng)。他們隱居的理由是宗教性的,追求的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安徽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貴州財經(jīng)職業(yè)學院《材料與施工工藝》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豆芾韺W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安全員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建筑安全員考試題庫附答案
-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薪酬與福利》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硅湖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食品試驗設(shè)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學院《物理污染控制工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
- 廣州新華學院《音樂劇演唱(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產(chǎn)品的試制與導入
- 聚酰胺酰亞胺實驗報告
-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投標方案
- 智能包裝設(shè)計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湖南工業(yè)大學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動點問題壓軸題專項訓練(含答案)
- 上海市交大二附中2024屆數(shù)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zhì)量跟蹤監(jiān)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豐田工作方法精髓-問題解決法(八步法)課件
- 安全生產(chǎn)費用提取及使用計劃
- 老年人冬季健康保健知識講座課件
- 貨幣形式的發(fā)展
- 行政拘留的復議申請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