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古詩三首《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件_第1頁
五年級古詩三首《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件_第2頁
五年級古詩三首《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件_第3頁
五年級古詩三首《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件_第4頁
五年級古詩三首《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LOHA(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王昌齡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qū)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fā)展于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據(jù)統(tǒng)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xiàn)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余首。以往我們學過一些邊塞詩,還記得嗎?5對對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在你們的印象中,邊塞是個怎樣的地方?大漠、烽煙、長城、黃沙、戰(zhàn)爭……自然環(huán)境艱苦戰(zhàn)爭場面慘烈歷史背景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jù)此而常常入侵中原。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wèi)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yè),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稄能娦衅呤住肪褪峭醪g采用樂府古題寫的此類邊塞詩。10作者介紹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稄能娦小方M詩共七首。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是《從軍行(其四)》12王昌齡在他的筆下,為我們展示了怎樣的邊塞風光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是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zhàn)士的生活。請大家認真朗讀: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朗讀指導:這首詩慷慨悲壯,蕩氣回腸,要讀出戰(zhàn)士們的英雄氣概。特別是讀后兩句,語調上揚,要讀出戰(zhàn)士們的決心。18范讀欣賞朗讀(幻燈片下播放)從軍行點擊下一頁從軍行請同學們再次朗讀[唐]王昌齡,要讀準字音,讀得字正腔圓,讀出節(jié)奏。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21有感情地朗讀也是理解古詩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學習古詩的方法還有哪些?看注釋看圖畫想象畫面請同學們借助這些方法,默讀這首詩,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看注釋,讀完一句想想這句的意思。讀完一首,想想整首詩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同桌也可以邊讀邊討論。自己輕聲讀一讀前兩句,說說你從中看到了邊塞的哪些景物?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青海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長云云連綿不斷,鋪天蓋地。雪山這里的雪山,是指祁連山,海拔4000~5000米,終年積雪,雪光閃耀。祁連山因它的雪白而壯麗。暗雪山如今怎么就暗了下來呢?陰云密布,烽煙滾滾,讓皚皚雪山變暗了,邊塞變暗了。青海長云暗雪山人有時會因心情的不同而對周圍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在國破家亡時看到盛開的繁花濺淚,聽到鳥的叫聲亦驚心。再讀讀這句,對“暗”還有不同的理解嗎?將士們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心情也是暗淡的。“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玉門關”在哪里?玉門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戳藞D片及文字,你覺得玉門關處在一個怎樣的地方?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那么荒涼、孤寂、冷清。青海湖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shù)千里,為什么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xiàn)?相距數(shù)千里孤城遙望玉門關在唐代,西邊有吐蕃(tǔbō),北邊有突厥,當時的青海是唐軍和吐蕃多次交戰(zhàn)的地方,而玉門關外就是突厥的勢力范圍,所以這兩座城池是唐重要的邊防城??粗嗪:陀耖T關,就使戰(zhàn)士想到曾經在這兩個地方發(fā)生過的戰(zhàn)斗場面,不由心潮澎湃?!肮鲁沁b望玉門關”一句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為什么?孤①這樣一座孤城,蕭索、荒涼。在萬丈高山的襯托下,顯得孤單和渺小。②將士們久住孤城,舉目無親,孤苦伶仃,思家懷鄉(xiāng)。40思考第一、二句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通過青海湖、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等景物,勾勒出戍邊將士戰(zhàn)斗、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同時,開闊、蕭索的景色描寫,也從側面反映出將士戍邊生活的孤寂和艱苦。42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詩意:青海湖上陰云密布,烽煙滾滾,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讀詩的前兩句,這兩句寫景中有戍守邊疆將士們對自己能擔負保家衛(wèi)國責任的自豪,也有邊疆環(huán)境惡劣,將領戍邊生活艱苦的孤寂心情,種種感情都融進了這蒼涼遼闊、迷茫昏暗的景象中。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課后第一題)填一填。(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寫景讀后兩句詩,借助注釋,說一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突出了戰(zhàn)場的環(huán)境特點幻燈片下顯示動態(tài)圖片“百戰(zhàn)”是指一百次戰(zhàn)斗嗎?不是,是指戰(zhàn)斗的次數(shù)多?!包S沙百戰(zhàn)”,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場景?可以想象到戰(zhàn)士們在邊塞黃沙漫天的惡劣環(huán)境中無數(shù)次奮勇拼殺的場景。幻燈片下顯示動態(tài)圖片金甲;古代征戰(zhàn)將士穿的甲衣頭盔,均用金屬片連綴而成,不易被刺破?!按笔恰按┥辖鸺住眴??金甲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屬制作的盔甲會磨破!不可思議呀!這說明什么?說明戰(zhàn)爭頻繁激烈,征戰(zhàn)時間漫長。戰(zhàn)士們身上的盔甲已經被塞外風沙磨得破舊不堪的樣子,而就在此時此地,將士的報國之志有沒有被磨滅?沒有,反而變得更加堅定,在身經百戰(zhàn)之后,發(fā)出不破樓蘭終不還豪壯誓言。這多么震撼人心、令人欽佩。樓蘭是漢朝時的一個小國,到唐朝時早就消失了,在詩中指什么?樓蘭:西域古國名。漢朝時,國家的西北邊境,常常受到樓蘭軍隊的攻擊。此處泛指西域地區(qū)各部族政權。公元448年北魏滅樓蘭國。前后經歷了約600余年的鄯善國(樓蘭國),至此滅亡。金甲易損,生命可拋,戍邊將士報國的意志卻不會減,所有的豪情、氣勢都融在了這兩句詩里。在豪壯的語言中,你感受到了將士們一顆怎樣的心?決心,不把敵人消滅誓不還的決心,一顆熱愛祖國的決心。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詩意:守邊將士,身經百戰(zhàn),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返回家鄉(xiāng)。視頻再現(xiàn):古代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59(幻燈片下播放)感受將士的征戍之苦,體會將士的報國之志。點擊下一頁想一想這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邊關將士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的歌頌和贊美。填一填。(課后第一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抒情在這首詩里,我們看到了塞外風沙肆虐的惡劣環(huán)境,感受到了守邊戰(zhàn)士戍邊的凄苦孤獨與悲涼,更感受到了將士們奮勇殺敵的決心以及誓死報國的壯志豪情,這凄美、悲壯、向上的畫卷就是唐朝的邊塞詩。再次感情朗讀:前兩句可以讀得低沉、緩慢一些,讀出荒涼、肅殺的感覺;后兩句語速可稍稍加快,語調也可轉為高昂,讀出戍邊將士的氣勢和豪情。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65范讀欣賞朗讀(幻燈片下播放)從軍行點擊下一頁板書設計青海從軍行孤城黃沙長云遙望百戰(zhàn)雪山環(huán)境惡劣將士辛苦時間漫長戰(zhàn)爭頻繁豪言壯語愛國熱情穿建許功身立報業(yè)國不破樓蘭終不還主題概括《從軍行》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wèi)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借以渲染戰(zhàn)爭氣氛。(后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zhàn)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拓展延伸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共七首,七首詩七幅不同的畫面,還有另外六首大家課后選自己喜歡的讀一讀。感興趣的同學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詩人的邊塞詩讀一讀,感受盛唐邊塞詩的悲壯、豪放。71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唐宋,是我們中華歷史上文化最為繁榮的兩個時代,無數(shù)的詩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閃耀著奪目的光芒。今天,讓我們走進南宋這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一起走進詩人陸游的心靈,去感受他的情懷。作者介紹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稱“中興四大家”。主要作品:《書憤》《示兒》《釵頭鳳》等。寫作背景1192年,中原地區(qū)已經淪陷金國人之手有六十多年。陸游也被免掉了官職,回到山陰故里生活,村子雖然平靜,但陸游的心中始終惦念著中原的河山和百姓,盼望宋朝能早日實現(xiàn)統(tǒng)一。此時已是初秋,南方的暑熱依舊很厲害,天氣悶熱,心頭的憂憤使他無法入睡,就在拂曉將要來臨之際,他披衣下床,步出籬門,出門迎涼,心中感慨萬千,寫下一組詩。這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由兩首詩組成。第一首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第二首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以“望”字為眼,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組詩里的第二首。76齊讀課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目中的關鍵詞是哪個呢?說說自己對題目中關鍵詞語的理解。感想、感受、感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籬笆門感到一絲涼意,心中有感,作詩抒懷。79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80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范讀欣賞朗讀(幻燈片下播放)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點擊下一頁熟讀詩歌: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開火車讀、比賽讀。品讀欣賞深入探究詩歌不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心語。詩人還將自己的情懷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這首詩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呢?86三萬里河五千仞岳三萬里河東入海這里的“河”指哪條河?黃河88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fā)源于我國青海省,由西往東,最后在山東注入渤海。三萬里是真實的數(shù)字嗎?不是,“三萬里”形容黃河的長,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黃河實際全長一萬多里。你還可用哪些詞句來形容黃河呢?氣勢磅礴一瀉千里驚濤駭浪波濤洶涌……三萬里河東入海【詩意】黃河奔騰翻滾,向東流入大海。眼前仿佛浮現(xiàn)了黃河挾風帶雨卷起萬里沙的磅礴氣勢,一起來把黃河的這種氣勢讀出來。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霸馈敝傅氖鞘裁矗课髟廊A山華山華山,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五岳之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柏稹笔鞘裁匆馑迹块L度單位,七、八尺為“仞”?!拔迩ж鹪馈闭f明了華山怎樣?高高到哪種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五千仞”也是虛指。形容華山的雄偉高大。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華山?直插云霄聳入云天高聳入云……五千仞岳上摩天?!驹娨狻咳A山高聳入云。虛指夸張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兩個動詞的運用,讓人感到黃河、華山不僅氣勢雄偉,而且富有生氣。前兩句描寫黃河和華山,對仗工整,意境雄渾。這兩處景物,代表著什么?代表著北方的壯麗河山。102祖國河山如此壯麗,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樣的情懷?高興、激動、自豪、興奮帶著這種心情來讀一遍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04詩人為什么一開篇要這么寫呢?詩人想表達什么呢?詩人寫“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边@兩個最典型的中華山川的代表,是為了說明:祖國那奇?zhèn)邀惖纳胶邮嵌嗝粗档帽Pl(wèi),然而,這大好河山如今卻陷于敵手,使人感到無比悲痛和憤慨。為后邊的心情表達做了鋪墊。讀后兩句詩,借助注釋,說一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讀完后兩句,你又感受到詩人心中有著一種怎樣的心情?悲涼、悲傷你是從哪些字眼體會出來的?遺民在金統(tǒng)治地區(qū)的原宋朝百姓。他們不認同金人的統(tǒng)治制度,只認同南宋王朝的統(tǒng)治,所以被稱為遺民。淚盡胡塵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金統(tǒng)治地區(qū)的風沙,這里借指金政權。詩人和遺民為什么流淚,為什么悲傷、痛苦?我們一起來看段視頻,了解當時的情況:紀錄片《中國通史》片段:靖康之恥與北宋的滅亡紀錄片(幻燈片下播放)靖康之恥與北宋的滅亡點擊下一頁通過觀看視頻,我們知道百姓飽受戰(zhàn)亂之苦,北方淪陷區(qū)老百姓在異族統(tǒng)治下受盡折磨,眼淚都哭干了。但是他們沒有絕望,每天每夜、每時每刻仍然南望王師又一年。南望:遠眺南方王師:指宋朝的軍隊他們“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師趕走侵略者,收復失地?!斑z民”的所思所想,是詩人的一種想象,其實年復一年地盼望王師北伐的,正是詩人自己。從“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的心情。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詩意:遺民百姓在金兵的壓迫下淚水已流盡,年復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來收復北方失地。詩人就這樣“望”了多長時間:①一年過去了。②五年過去了?!z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z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③十年過去了?!z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④65年過去了?!z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小資料“南望王師又一年”,大家知道這是一年是多少年嗎?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了整整65年了!這兩句詩寫得非常心酸,人的命運就像微塵一樣任人拂落,人的眼淚流了六十多年,那種苦盼到淚盡血枯的心情,淋漓盡致。這樣的表述,體現(xiàn)了中原廣大人民受到的壓迫是如此沉重,他們經歷了痛苦折磨的時間已經很久,可是期望恢復故國的信念越是堅定。然而詩人的盼望卻年年落空。這種從失望到絕望的痛苦,是怎樣的一種折磨呀!難怪陸游深夜無法安睡,要披衣起床,走出籬門,去化解心頭的郁熱。題臨安邸陸游看到南宋統(tǒng)治集團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可謂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還記得去年學過的哪首詩可以證明。(宋)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詩里寫的是南宋遺民的盼望和失落,其實表露的是詩人自己心頭的痛苦。他看到朝廷的君臣早已經沒有了收復的打算,他們醉生夢死,只顧自己的吃喝游玩,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詩人為遺民疾呼,希望能夠喚醒當權者的斗志,激發(fā)起他們奮戰(zhàn)的決心。示兒然而直到陸游逝世,他的希望仍舊沒有能夠得【宋】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到實現(xiàn),他的臨終絕筆詩《示兒》中寫道: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此時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詩人的心詩人的情所震撼了,想一想這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遺民的深切同情和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陸游最終帶著滿腔的遺憾離開人世,但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那對祖國無限的熱愛,那一字一句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再次感情朗讀:前兩句可讀得穩(wěn)重有力,語速不要太快,讀出中原山水的開闊、森嚴之感;后兩句可用一種沉痛的語氣來讀,“盡”和“又”可稍稍加重語氣,充分表達出詩中深沉的感情。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朗讀(幻燈片下播放)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點擊下一頁背誦——《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主題概括《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的,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及淪陷區(qū)百姓疾苦,以“(望)”字為眼,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表現(xiàn)了作者的(滿腔悲憤和熱切期盼)。板書設計三萬里河東入海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憂國憂民山河壯麗匹天夫下有興責亡我會寫仞岳重難點字書寫指導rèn仞右邊是“刃”。yuè“丘”的最后一筆是主筆,寫出橫中線上。岳拓展延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宋代:陸游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136譯文: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鄰家的公雞喔喔叫個不停。疾病幾乎把報國壯志消磨殆盡,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fā)抱憾平生。138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主要作品:《蜀相》《春望》《三吏》《三別》等。這首詩的背后有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141視頻(幻燈片下播放)安史之亂點擊下一頁142那時因為安史之亂,杜甫與家人不得不離開洛陽,四處漂泊,顛沛流離,開始了漫長又恓惶的逃亡之路。公元763年,朝廷軍隊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長達數(shù)年的“安史之亂”即將結束。詩人在四川劍外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喜訊,不禁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來抒發(fā)內心的歡悅。14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聞”什么意思?聽說不同于現(xiàn)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誰聽說了什么?杜甫聽說了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145“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里是安史叛軍的根據(jù)地。146誰來完整地說說詩題的意思?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聽說唐王朝軍隊收復了黃河的南北兩岸朗讀詩歌掃清障礙我會認jìtì薊北cháng涕淚xiāng衣裳襄陽?多音字cháng詩中讀“cháng”,指下身穿的衣服,類似現(xiàn)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有時“衣”和“裳”也可以泛指衣服。裳shang現(xiàn)代漢語中的“衣裳”指的就是衣服,這里的“裳”讀輕聲“shang”,和古代漢語有別。我會寫tìwū涕左右結構巫鑲嵌結構涕巫tì左窄右寬,“氵”略呈弧狀;“弓”宜寬扁。涕wū捺要變成點,注意兩個“人”字的位置,不要寫得太大。巫朗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153我們一起來說一說讀古詩的方法吧!一讀:讀正確,讀通順;二讀:讀出節(jié)奏、韻味;三讀:讀中解疑;四讀:讀出感情。朗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讀準字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156朗讀(幻燈片下播放)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點擊下一頁交流方法結合注釋反復讀中理解聯(lián)系插圖請同學綜合運用以上方法,默讀弄清詩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發(fā)揮想象串聯(lián)詞義158相互合作,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159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jìtìchánɡ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xiānɡ一首好詩,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也總是蘊含著一種心情!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16216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開篇便點出了寫作的緣由:“劍外”是詩人當時所在的蜀地?!八E北”則是當時叛軍的根據(jù)地?!昂鰝鳌睂懗隽私輬蟮絹淼耐蝗?,出乎意料。破碎的山河重新統(tǒng)一,這對于多年漂泊在“劍外”,急于返回故鄉(xiāng)的詩人來說,確實是天大的喜訊。喜訊的表現(xiàn)是:涕淚滿衣裳一個“滿”字突出了詩人喜極而泣的狀態(tài)。165談談你對“涕淚滿衣裳”的理解?!疤闇I滿衣裳”里,既有對戰(zhàn)亂將息、百姓終于可以安定下來的欣慰之情,也有對自己數(shù)年來顛沛流離、終于可以回歸家園的感慨之意,更有對回憶多年離亂的痛切之情,詩人悲喜交集的復雜感情,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五個字中了。166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詩意:身在蜀地時,忽然聽聞薊北被收復的消息,不禁淚灑衣衫?!俺趼勌闇I滿衣裳”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個浪頭。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xiàn)。168詩人高興得落淚的一刻,自然想到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身邊的妻兒什么樣子?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仡^看妻子和孩子169胡亂地送卷起詩人回頭看到身邊的妻兒不在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妻兒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陷入這巨大的喜悅中。170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詩意:回頭看到妻兒也一掃愁容,胡亂收卷詩書,內心高興得快要發(fā)狂!171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這兩句進一步寫詩人及家人聽到勝利的喜訊后情緒的變化?!奥怼倍中蜗蟮乇憩F(xiàn)出了詩人的激動心情,把詩人急不可待,便欲收拾行裝的心情刻畫得躍然如見。而“喜欲狂”作了進一步的描寫,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淚滿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達詩人心中的喜悅,他還要做什么?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青春:指春天詩人像小孩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盡興,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白日放歌”縱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興;今日之高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快樂地歌唱。174詩人現(xiàn)在已經還鄉(xiāng)了嗎?沒有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這句詩說的是正好可以趁著春天返回故鄉(xiāng)。交流讀這兩句詩的感受,從“放歌”“縱酒”“作伴”“還鄉(xiāng)”中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