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遺傳病原發(fā)性高血壓_第1頁
多基因遺傳病原發(fā)性高血壓_第2頁
多基因遺傳病原發(fā)性高血壓_第3頁
多基因遺傳病原發(fā)性高血壓_第4頁
多基因遺傳病原發(fā)性高血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多基因遺傳病原發(fā)性高血壓第1頁/共25頁一、概述二、EH的定義三、EH的遺傳模式四、EH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五、EH相關基因研究六、問題與展望第2頁/共25頁

一、概述:原發(fā)性高血壓(essentialhypertension,EH)占高血壓病的90%—95%,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腦卒中、心肌梗死和晚期腎功能衰竭等致死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EH系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高度異質性疾病,具有遺傳遲滯性、易感基因外顯不完全及基因型和表型不相對應等臨床特點。因此對EH這類“復雜性狀”疾病的遺傳學研究較單基因遺傳病難得多。第3頁/共25頁原發(fā)性高血壓(EH)作為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的常見、多發(fā)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它是一種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其相關基因研究在近年來非?;钴S。以往EH的相關基因研究一般采用候選基因策略,即任何基因如果其編碼的蛋白質參與了血壓調節(jié)機制,該基因就可作為EH的候選基因。第4頁/共25頁二、定義:原發(fā)性高血壓(essentialhypertension)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伴有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腎臟疾病等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心肌肥厚腦出血腎臟損傷第5頁/共25頁三、EH的遺傳模式群體中個體血壓的變異是一種質量性狀,還是一種連續(xù)分布的數(shù)量性狀?這個問題曾在60年代引起了一場爭論,并由此提出了高血壓的兩種遺傳模式,即寡基因模式和多基因模式。前者指血壓的升高與一種或幾種主效基因的作用有關,而后者涉及許多微效基因的累積效應。隨著分子遺傳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迄今不僅發(fā)現(xiàn)了符合寡基因模式的單基因遺傳性高血壓,而且對高血壓病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遺傳異質性、外顯不全、表型模糊等特點使其更傾向于多基因遺傳模式。第6頁/共25頁四、EH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

近年來,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fā)展和分子生物學新技術的應用,其遺傳機制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一)EH是“基因--基因”與“基因--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二)EH遺傳機制研究的策略和方法第7頁/共25頁(一)EH是“基因--基因”與“基因--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1、EH具有遺傳性,因其具備以下特征:(1)家族聚集傾向:研究發(fā)現(xiàn),EH患者的一級親屬更易患高血壓;55歲前發(fā)病的EH患者中,有EH家族史者高出無家族史者3.8倍之多;(2)同卵雙生子發(fā)病一致性;(3)種族差異性:研究顯示,黑人更易患高血壓,具有高血壓的種族素質。第8頁/共25頁2、EH為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這一觀點已得到廣泛認同。多基因模式更符合血壓變異的數(shù)量性狀特征。這些基因既具有各自獨立的效應,呈顯性或隱性遺傳,又相互作用,并通過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不同水平的數(shù)種中間表現(xiàn)型(intermediatephenotype,IP)的介導,最終導致血壓升高。

第9頁/共25頁第10頁/共25頁閾值(threshold)

低高易患性605040302010變異數(shù)平均值使)

閾值(threshold):使個體發(fā)病的易患性限度稱閾值。

患者正常人有人曾提出閾值的概念,即只有相關基因的共同作用達到一定程度方能引起血壓升高。據(jù)報道,約30%~60%的血壓變異可歸因于基因的作用。第11頁/共25頁3、EH亦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如鈉、鉀、鈣等的攝入、精神應激、體力活動程度、口服避孕藥等。環(huán)境因素通過與基因的相互作用對血壓產(chǎn)生影響:(1)影響基因表達:以鈉的攝入為例,有研究顯示,正常個體在高鈉攝入時腎素基因的表達相應減弱,以使腎排鈉增加,從而防止血壓升高。而某些EH患者缺乏此保護機制;(2)作用于基因產(chǎn)物:如過量攝入甘草時,甘草可直接抑制11βOHSD(11β羥固醇脫氫酶)的活性,產(chǎn)生類似于AME(11βOHSD先天性缺陷)的臨床表現(xiàn)。第12頁/共25頁

總之,EH是“基因--基因”與“基因--環(huán)境”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正因為有多種因素參與,賦予其既具有遺傳異質性,又具有臨床異質性的特征。第13頁/共25頁(二)EH遺傳機制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如何“找到”EH的相關基因:多基因遺傳性疾病的相關基因研究已成為當今醫(yī)學與遺傳學研究的前沿,功能克隆、候選基因策略、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選策略等是其主要的研究策略。EH的相關基因研究多采用候選基因策略。EH的遺傳分析方法:(1)連鎖分析(2)相關分析第14頁/共25頁(1)連鎖分析:

根據(jù)重組率來計算兩基因之間的染色體圖距稱為連鎖分析。主要包括:①家系連鎖分析:又稱Lods分析,可以提供標記位點與疾病之間距離的信息。家系選擇是該方法的關鍵所在。②受累同胞對分析(ASP):是目前較為流行的非參數(shù)分析法,為連鎖分析的一種特殊形式,屬于“等位基因共享”范疇。通過比較對子之間是否隨機地“共享”了某一點上相同的等位基因,推測出疾病的易感基因是否與該位點連鎖。其優(yōu)點在于不受遺傳方式的影響。第15頁/共25頁(2)相關分析

是基于群體中無血緣關系的病例組與表現(xiàn)型正常的對照組在某個遺傳標記位點上會出現(xiàn)不同的頻率而設計的分析方法。其優(yōu)點在于不僅可以檢測主效基因效應,還可以觀察微效基因效應,后者正是連鎖分析的缺陷所在。嚴格選擇對照是該方法的關鍵所在。第16頁/共25頁五、EH的相關基因研究1、血管緊張素原(AGT基因)2、腎上腺素受體(AR基因)3、G蛋白β3亞單位(GNB3)基因4、Adducinα亞單位基因第17頁/共25頁第18頁/共25頁

1、血管緊張素原(AGT基因)人血管緊張素原基因定位于1q42-43。研究表明,過度表達該基因的轉基因小鼠血漿血管緊張素原和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升高,并誘發(fā)高血壓,而敲除該基因則出現(xiàn)低血壓。1992年,有學者最先報道該基因與EH相連鎖。此后他們對該基因的15處變異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位于第2外顯子的兩處突變(M235T和T174M)的檢出率在白人EH組高于對照組,其中M235T與血漿血管緊張素原水平相關,并與該基因轉錄起始點上游啟動子的-6bp(G-6A)突變呈連鎖不平衡。迄今已有不同人群的多篇報道顯示該基因與EH相連鎖或相關,因此該基因被認為最有可能成為EH的相關基因。但目前仍有不一致的研究報道。在中國漢族EH研究中亦為陰性結果。該基因在EH發(fā)病中起多大作用尚需進一步證實。第19頁/共25頁

2、腎上腺素受體(AR基因)

目前已知至少5種亞型AR基因與EH發(fā)病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包括α1A-、α2A-、α2B-、β2-和β3-AR等,其中被認為最有意義的是β2-AR基因。人β2腎上腺素受體基因定位于5q32-34。目前認為β2-AR基因突變可能參與鹽敏感性高血壓的發(fā)病。第20頁/共25頁3、G蛋白β3亞單位(GNB3)基因人G蛋白β3亞單位基因定位于12p13。研究顯示,EH患者該基因的T825等位基因頻率明顯增高,且與EH的左心室肥厚程度有關。雖然有一些不一致的報道,但目前認為GNB3基因突變可以解釋一部分EH的發(fā)病。第21頁/共25頁4、Adducinα亞單位基因

多項研究中均發(fā)現(xiàn)該基因Gly460Trp多態(tài)性與EH相關,且影響腎排鈉功能。但對不同人群研究結果并不一致。第22頁/共25頁

六、問題與展望盡管高血壓的遺傳機制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特別是克隆了一些單基因遺傳性高血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