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1頁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2頁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3頁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4頁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第一單元準備課單元教學總述本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數一數和比較10以內的數兩部分。通過學生數數的水平以及對數數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計數物體個數的基本方法。在比較物體多少的活動中,使學生掌握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本單元借助“美麗的校園”情境圖提供豐富的計數資源,并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通過數一數情境圖中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以后的教學做好基礎?!氨榷嗌佟笔菍W生學習認數、計算的準備性知識,教科書通過生動的情境圖引入,提出不同的問題,使學生理解“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初步理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計數物體個數的基本方法,能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2.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能正確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掌握數數和比多少的基本方法。難點:會用一一對應法比較物體的多少。課時教學設計數一數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數一數(P2)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通過學生計數情境圖中人和物的數量,初步了解計數物體個數的基本方法。承前啟后認識1~10各數→數數→比較數的大小教學目標1.通過數數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數的基本方法。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重難點重點:初步掌握數數的方法。難點:能正確數出圖中事物的個數?;獯胧┮龑Х?。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學具準備:1~10的數字卡片。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復習鞏固:老師問一問小朋友們,什么是數字?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數字。2.導入新課: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這么多數字啦!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一學這些數字吧!1.學生回顧自己知道的數字,并且大膽地說出來。2.學生認真聽老師的談話,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1.認一認下面的數。12345678910自己完成。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多媒體課件上顯示教材第2、3頁情境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小朋友們,大家認真看一看圖片,圖片上面有漂亮的學校,還有什么呢?(1)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2)圖中的同學們都在做什么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的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中的小學生見到老師在敬禮,同學們一起跳繩、踢足球……,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2.引導學生數1~10各數。(1)教師:大家都說出了自己觀察到的人和物,但是你們知道這些人和物分別有多少嗎?(2)先同桌兩人一起數一數,看誰數得正確,如果兩人數的是同一個物體但是數量不一樣,那么就再與小組成員交流,看看大家數了多少。(3)讓數得正確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數數的方法。3.老師領讀1~10各數,讓學生讀一讀、認一認。4.讓學生數一數教室有幾扇窗戶、幾個門,數一數自己的手指、鉛筆等。1.(1)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給出的圖片,積極發(fā)言。(2)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回答老師的問題:有的同學在跳繩,有的同學在看書,有的……(3)學生根據老師說的話語,談一談自己以后在學校應該怎樣做。2.(1)學生認真觀察圖片,仔細數一數。(2)數數時,可以先數出數目小的事物,再數出數目大的事物。(3)數數量在3以上的物體時,學生可以說一說是怎樣數出來的,知道對應的物體所對應的數量是幾。3.跟著老師讀一讀1~10各數,看看自己還有哪些數字不會讀。4.學生認真數一數教室的門和窗戶等物品,和同桌比一比誰數得正確,通過實踐數一數1~10各數。2.讀一讀,認一認1~10各數。自己讀一讀,認一認。3.照樣子,圈一圈。(P3)4.照樣子,畫一畫。數一數,連一連。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老師任意拿出幾根粉筆或者幾本書,讓學生數一數。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第1、2題。1.老師拿出物品后,學生認真數一數。2.先自己做一做教材上的題目,不明白的地方再積極提問。6.把下面各數按1,2,3,4,5,1的順序連起來,看看像什么。像五角星。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數數時,從1開始數,按照一定的順序點數,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數一數數一數,認一認。12345678910培優(yōu)作業(yè)1.小兔家有多少名成員?小兔家有5名成員。想一想,再添幾個就和左邊的數同樣多了?畫一畫。名師點睛本節(jié)課是準備課,上課時,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梢赃\用講故事、與學生談話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數數的方法”設計微課。比多少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比多少(P6)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課以童話故事為背景,通過小兔與它所搬的磚、小豬與它所搬的木頭的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初步感受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對應法。承前啟后認識10以內的數→比多少→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教學目標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在比較多少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重難點重點:知道“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能比較物體的多少。難點:會用一一對應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獯胧┯^察比較和一一對應法。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學具準備:鉛筆、橡皮、圓形、三角形若干和3張小豬圖片。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課前準備。老師拿出1~5的數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2.提出問題。老師拿出1個圓形圖片和2個三角形圖片,讓學生選一組數量多的圖片。3.引入新課。比較物體的多少。1.認真讀一讀老師拿出的數字卡片。2.學生認真選一選,并且說一說為什么選擇圓形或者三角形的圖片。3.知道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1.我會讀一讀。12345678910自己讀一讀。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以童話為背景,講好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讓學生理解“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1)先讓學生找一找圖中有幾只小兔和幾只小豬,小組之間交流,說一說它們都在干什么。(2)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引導學生說出1只小兔搬1塊磚,小兔和磚正好都對上,沒有多余的,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滲透一一對應比較的方法。(3)老師用學具擺出1根木頭,讓學生對應地擺出1張小豬圖片,老師擺出最后1根木頭時,學生發(fā)現手上沒有小豬圖片了,引導學生說出1只小豬搬1根木頭,最后還多1根木頭,說明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3.同學之間相互用卡片擺一擺,看誰的卡片多,誰的卡片少,哪些卡片同樣多。1.學生認真聽老師講故事,注意里面的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2.(1)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圖片,發(fā)現有4只小兔,3只小豬,小兔在搬磚,小豬在搬木頭。(2)跟老師一起擺一擺,發(fā)現1只小兔搬1塊磚,沒有多余。(3)老師擺出1根木頭,學生擺出1張小豬圖片,發(fā)現老師擺最后一根木頭的時候,學生手里沒有小豬圖片了,這時候學生知道了剩余的就是多的,即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3.同桌之間相互擺一擺。2.把同樣多的用線連一連。(P8)比一比,圈“多”或“少”。(P8)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老師拿出3張卡片,先讓學生們拿出和自己同樣多的卡片,再讓學生們分別拿出比自己多、比自己少的卡片。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第3題和第4題。1.知道怎樣用一一對應法拿出和老師同樣多、比老師多、比老師少的卡片。2.學生獨立完成。5.畫,比多5個。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有兩種物體,當把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說明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比多少同樣多:小兔和磚同樣多,多:木頭比小豬多。磚和小兔同樣多。少:小豬比木頭少。培優(yōu)作業(yè)1.每只猴子吃一根玉米,挑選哪一堆玉米比較合適?在合適的那堆后面畫“√”。吃飯時,每人一個碗和一雙筷子。圖中還少什么?在缺少的物品下面畫“√”。名師點睛老師從講故事開始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加強學生對“同樣多”“多”“少”的理解。由于學生太小,在動手操作時,難免走神,老師要督促學生,使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比多少”設計微課。第二單元位置單元教學總述本單元結合日常生活實際,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體驗空間方位,依照兒童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認知的基礎上,教學生如何準確地判斷這些方位。一般來說,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具有相對性,但在學習左、右時,為了降低教學的難度,不涉及相對性,只以一個物體作為判斷位置關系的標準,這個參照點就是觀察者或者參與活動的活動者。學習本單元時,應該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辨認位置關系,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潛力。1.結合具體情景,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2.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3.在具體情景中,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方位感。重點: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難點: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課時教學設計上、下、前、后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上、下、前、后(P9)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觀察教材中的圖片,使學生根據輪船、火車、汽車之間的位置關系,認識上、下、前、后這四個方位。承前啟后日常生活中對方位的感知→上、下、前、后→左、右教學目標1.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2.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重難點重點: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難點:體驗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對性?;獯胧┯^察比較、引導解答。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輪船、汽車、火車、大卡車等卡片。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情景引入:同學們,上課啦!請同學們把雙手放在桌子上面,雙腳放在桌子下面。認真按老師的要求做一做。1.自己說一說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自己說一說。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認識“上、下”。(1)老師先拿出卡片,讓學生認一認。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看看誰認識的交通工具多。老師再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說一說,輪船在水中行駛,汽車在橋上行駛……(2)老師提問: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請大家再認真觀察圖片,找出水中的輪船,請問輪船的上面有什么?卡車的下面有什么?(3)讓學生理解:輪船的上面不僅有火車,還有汽車。只要是空間方位上在輪船上方的,都是答案。老師引導學生說一說,火車在輪船的上面,那么輪船就在火車的下面,讓學生理解位置的相對性,從而加深學生對空間方位的理解。2.認識“前、后”。大家看一看,轎車在卡車的前面,卡車在轎車的后面,對嗎?大巴車的前面有什么?通過提問讓學生感受前面和后面的相對性。1.(1)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給出的圖片,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不認識的交通工具要問一問老師。(2)首先在圖中找到輪船,看到輪船的上面不僅有火車,還有卡車、轎車、大巴車。學生跟著老師說一說,卡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卡車的下面,卡車的下面有火車……(3)理解輪船的上面不只有一種物體。2.學生根據老師的談話,判斷老師說的是正確的。仔細觀察圖片可以知道,大巴車的前面有卡車和轎車,轎車的后面有卡車和大巴車。2.看一看,填一填。(P16)(1)小姑娘在橋的(上)面,小船在橋的(下)面。(2)小船在小姑娘的(下)面,小姑娘在小船的(上)面。3.看一看,填一填。(P17)在的(后)面,在的(前)面;在的(前)面,在的(后)面。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1頁第1題。1.學生按要求擺放物品。2.仔細觀察圖片,認真完成。4.小明、小亮、小麗三人賽跑,小明在小麗的前面,在小亮的后面,三人中誰跑在最前面,誰跑在最后面?小亮跑在最前面,小麗跑在最后面。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1)位置在高處的就是“上”,與“下”相對;位置在低處的就是“下”,與“上”相對。(2)一般面對的方向是前,背對的方向是后。前與后是相對的。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上、下、前、后上→下前→后下→上后→前培優(yōu)作業(yè)1.在括號里填“上”或“下”。(1)在的(下)面。(2)在的(上)面。2.森林運動會開始啦?。ㄕ垖⒄_的答案圈起來)名師點睛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活動,例如:呈現一幅混亂的交通圖片,或者混亂的房間擺設圖片,再呈現有序的圖片,讓學生對比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想。在學習的同時,體會有序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去觀察、表述、交流,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上、下、前、后”設計微課。左、右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左、右(P10)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課是對“左、右”的教學。通過讓學生模仿老師舉手來了解“左、右”的含義,以此建立“左、右”的標準。承前啟后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教學目標1.認識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關系,能用左、右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2.初步掌握判斷左、右的方法。3.在具體情境中,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方位感。重難點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難點:能正確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獯胧┯^察比較和實踐操作。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引導學生回顧怎樣描述“上、下、前、后”的位置。2.通過課堂實踐,引導學生會判斷左、右。1.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2.明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1.如果小明坐在你的前面,小麗坐在你的后面,那么小明坐在小麗的前面還是后面?前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學習左、右的必要性。(1)老師提問:我們的兩只手可以做什么呢?(2)上課時,如果有同學要回答問題,那么請舉右手。(老師背對學生,舉起右手,讓學生們試著舉起自己的右手)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只手是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了,請同學們快把左手舉起來。老師可以一直反復讓學生舉起左手或者右手。2.會判斷左右。同學們,以自己的左手、右手為標準,與左手同側的是左邊,與右手同側的是右邊。老師可以讓學生指一指左邊的窗戶,再讓學生指一指右邊的窗戶;同桌之間相互用右手握手。1.(1)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想一想平時干什么事情都要用到手。用手穿衣服,打開書包拿出課本,用手寫字……(2)跟著老師舉起自己的右手,認識自己的左手和右手。2.學生拿出自己的左手,在左手那一側的就是左邊的窗戶;和同桌用右手握手。2.你能分清左、右手嗎?連一連。(P21)3.把左邊的小花涂成紅色,把右邊的小花涂成綠色。自己涂一涂。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第1題。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頁第5題。1.學生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一做。2.按照老師的指令貼小動物的圖片。4.看圖辨一辨。(1)小麗在小明的(左)邊。(2)小明在小麗的(右)邊。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判斷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時,先確定參照物,再進行判斷比較準確。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左、右左手右手與左手同側的是左邊,與右手同側的是右邊。培優(yōu)作業(yè)(1)右手的右邊有一支(鉛)筆。(2)左手的左邊有一支(鋼)筆。3.數一數,填一填。(1)小鴨要想吃掉小魚,可以先向(右)走(2)格,再向(上)走(4)格。(答案不唯一)(2)小鴨要想吃掉白菜,可以先向(左)走(2)格,再向(上)走(6)格。(答案不唯一)(3)小鴨要回家,可以先向(右)走(3)格,再向(上)走(8)格。(答案不唯一)名師點睛教師教學本節(jié)課時,注意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讓學生感受位置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認識左、右”設計微課。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教學總述本單元主要包括:1~5的認識、比大小,第幾、5以內數的分與合,1~5的加減法,認識數字0。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內容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本單元主要學習的是數的基數含義、序數含義,數的認、讀、寫,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和數的組成。學習時,先學習1~5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再學習0的認識和加減法,最后進行整理和復習。在學習該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數的口算。1.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會比較1~5各數的大小;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2.認識符號“>”“<”“=”,知道用相應的詞語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3.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4.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重點:1.能正確比較1~5各數的大小。2.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會計算5以內數的加減法。難點:1.區(qū)分“幾”和“第幾”的含義。課時教學設計1~5的認識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1~5的認識(P14)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1.通過情境圖,抽象出1~5各數,讓學生用相應數量的小棒擺成幾何圖形,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2.在前面學習的“數一數”的基礎上,使學生會寫1~5各數。承前啟后數一數→1~5的認識→比較1~5各數的大小教學目標1.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認識1~5各數,明確1~5各數的順序。2.能認、讀、寫1~5各數。重難點重點:能準確數出數量是1~5的物體的個數。難點:理解1~5各數的意義,能規(guī)范書寫1~5各數?;獯胧嵺`操作、直觀演示法。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小棒若干。學具準備:計數器、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教師拿出1~5的數字卡片,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2.老師依次拿出1根小棒、2根小棒、3根小棒、4根小棒、5根小棒,引導學生從1數到5,引出今天要學習的1~5各數。1.學生認真讀一讀老師拿出的數字卡片,忘記的數字要問一問老師。2.認真數一數老師拿出的小棒數量,感知將要學習的1~5各數的含義。1.數一數,連一連。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一)1~5各數基數的含義。1.教師展示課件: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一起參觀王奶奶家的院子。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什么。2.提問:通過觀察,大家數一數院子里分別有幾只小狗,有幾只大鵝?屋頂上面飛來了幾只小鳥?幾只小雞嘰嘰喳喳地想吃食物?院子旁邊有幾個南瓜?(1)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自己數出的數量。(2)通過數院子中的物體,抽象出1~5各數,使學生感受到每個數都是在數幾個具體的人或物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3.(1)引導學生有序地說出數量是1~5的物體,學生每說一個,老師就在圖片下面寫出相應的數字。(2)提示學生數字1的上面除了貼小狗的圖片外,還可以貼老奶奶或者房子的圖片,因為1位老奶奶和1個房子都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樣,讓學生找出數字2上面除了貼大白鵝的圖片外,還有什么的數量可以用數字2表示?數字3、數字4、數字5呢?4.讓學生用相同數量的小棒把1~5各數分別表示出來,可以擺成不同的形狀,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二)1~5各數的順序。1.在計數器上撥算珠。先撥1個珠子讓學生感受數字1,在1的基礎上再撥1個珠子就得到數字2,在2的基礎上再撥1個珠子得到數字3……,讓學生認識到后一個數是由前一個數添上1得到的。2.畫點子圖表示。撥1個珠子,在下面畫1個點子表示1,再撥1個珠子在1個點子圖的基礎上再畫1個點子就得到2……,使學生掌握1~5各數的順序。(三)1~5各數的寫法。教師先示范1~5各數的正確寫法,引導學生從哪開始寫,在哪停頓等,讓學生在家里練習1~5各數的寫法。(一)1.小組之間通過相互交流可以知道,院子里有可愛的小雞,潔白的大鵝,屋頂上面飛來了小鳥……2.認真數一數,院子里有1只小狗,2只大鵝,3只小鳥,4只小雞,5個南瓜。(1)和同桌交流數出來的物體的個數,看看兩個人是否數的一樣。(2)通過數1~5各數,感受1~5各數的含義。3.(1)按照老師的引導說一說。(2)觀察圖片發(fā)現,不僅小狗的數量可以用1表示,老奶奶和房子都可以用1表示……4.用小棒擺一擺,和同桌比一比誰擺的圖案多。(二)1.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計數器上從1撥到5,感受1~5的數序。2.撥1個珠子的時候畫出1個點子,再撥1個珠子,再畫1個點子變成2……(三)認真學一學1~5各數的書寫方法,回家多練習,能夠正確熟悉地書寫1~5各數。2.數一數,連一連。(P33)按順序圈數。(P33)4.看圖寫數。(P33)快給房子編號吧!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6頁“做一做”第1、2題。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8頁第1、2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做一做”,選擇其中一題獨立完成。6.一只小猴子分一根香蕉,夠分嗎?不夠分。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數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數表示;從前往后數,1的后面是2,2的后面是3,3的后面是4,4的后面是5;從后往前數,5的前面是4,4的前面是3,3的前面是2,2的前面是1。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1~5的認識從前往后數:12345從后往前數:54321培優(yōu)作業(yè)1.看數字,畫出缺少的圖形。2.小朋友們站成一排唱歌,笑笑左邊有2個小朋友,右邊也有2個小朋友。這一排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解答)5個名師點睛由于學生在學前和“數一數”的學習中已經對1~5的數字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數一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從而加深對1~5的數字的認識。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1~5的數序”設計微課。比大小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比大?。≒17)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由“小猴子吃水果”的情境圖引出有序排列的重要性,再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引出“>”“<”“=”,從而會比較1~5各數間的大小關系。承前啟后1~5各數的認識→1~5各數間的大小關系→1~5的加減法教學目標1.通過讓學生整理水果學具圖案來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使學生知道比較大小的一般方法。2.認識“>”“<”“=”,掌握它們的含義和讀寫法,會用“>”“<”“=”來描述1~5各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重難點重點:會比較1~5各數間的大小。難點:正確使用“>”“<”“=”?;獯胧┲庇^演示、一一對應法。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小棒、“>”“<”“=”和1~5的數字卡片。學具準備:1~5的數字卡片。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老師隨機抽取1~5的數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2.老師依次拿出1根小棒、2根小棒、3根小棒、4根小棒、5根小棒,讓學生數一數,然后讓學生選出哪一次拿出的小棒最多,哪一次拿出的小棒最少,引出今天的新課。1.學生積極認讀老師抽取的卡片。2.學生自己通過數一數,選擇自己認為最多的一組小棒,然后通過今天的學習,驗證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1.在最多的后面畫“√”。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教師展示課件,讓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1)小猴子們正在分水果,圖中有幾只小猴子?有幾個桃,幾根香蕉,幾個梨?(2)如果每只小猴子吃1個桃、1根香蕉、1個梨,夠不夠分?小組之間交流方法。2.老師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法比較,把小猴子和水果分別對應起來。(1)引導學生說一說哪些水果的數量和小猴子的數量一樣多。3個小猴子和3個桃子的數量一樣多,也就是3和3同樣多,用“=”表示,即3=3。(板書:3=3,讀作:三等于三)讓學生讀一讀,模仿老師寫一寫“=”。小組之間舉例說一說“同樣多”。(2)引導學生說一說3個小猴子比2根香蕉多,就是3比2多,表示前面的數大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3>2。(板書:>,開口朝左,3>2,讀作:三大于二)(3)引導學生數一數3個小猴子比4個梨少,即3比4小,則3<4。(板書:<,開口朝右,3<4)(4)老師引導學生比一比香蕉和桃的數量,桃和梨的數量,香蕉和梨的數量。1.(1)仔細觀察圖片可以知道,圖中有3只小猴子、3個桃、2根香蕉和4個梨。(2)觀察圖中物體的數量,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2.(1)數一數可知,小猴子的數量和桃子的數量一樣多,都是3,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自己讀一讀,寫一寫。知道“=”表示物體同樣多。和小組成員討論,看看小組里面的男女成員是否同樣多,也可以說一說教室左右兩邊的窗戶是否同樣多。(2)學生自己數一數可以知道有2根香蕉,每個小猴子分1根,還有1只小猴子沒分到香蕉,就說明3比2大,理解“>”的含義,讀一讀,寫一寫“>”,看誰寫得最規(guī)范。(3)學生自己數一數梨的數量,可以知道有4個梨,每只小猴子分1個,還多余1個梨,因此小猴子比梨少,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用“<”表示,3<4,學生認真讀一讀,理解3<4的含義。(4)香蕉的數量是2,桃的數量是3,1根香蕉對應1個桃,多余1個桃,說明2比3小,用2<3表示;桃有3個,梨有4個,一一對應后,多余1個梨,說明4>3;香蕉有2根,梨有4個,一一對應后,梨多余了2個,說明4>2。2.小老鼠鉆洞。(比一比,連一連)(P33)3.填一填。4.填一填。5>(4)4<(5)3<(4)2>(1)(答案不唯一)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7頁“做一做”。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8頁第3題。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回顧“>”“<”“=”的含義,能獨立完成。5.比一比。(5)>(4)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叫作“大于號”,讀作“大于”,表示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大?!?lt;”叫作“小于號”,讀作“小于”,表示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小?!?”叫作“等于號”讀作“等于”,表示左右兩邊的數相等。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比大小等于號:=3=3讀作:三等于三大于號:>開口朝左3>2讀作:三大于二小于號:<開口朝右3<4讀作:三小于四培優(yōu)作業(yè)1.給下面的數字卡片排隊,你有幾種排法?試著排一排。在里填上合適的數。(答案不唯一)名師點睛上課時老師可以用順口溜讓學生牢記“<”“>”的特點。開口向左大于號,開后向右小于號;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的角朝小數。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1~5各數的大小關系”設計微課。第幾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第幾(P20)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幾個”和“第幾個”的知識學生們在生活中經常用到,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們準確地理解“幾個”和“第幾個”的含義。教材通過生活中的情境“排隊買票”,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序數含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承前啟后1~5各數的認識→第幾→物體的排列順序教學目標1.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體會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2.會區(qū)分基數和序數。重難點重點:會用基數和序數表示物體的多少和順序。難點: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獯胧┯^察、對比。教學設計思路游戲激趣,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5分鐘)1.舉手游戲。(課堂互動)第一排的同學舉起左手,第二排的同學舉起右手……2.引入新課——第幾。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注意自己是第幾排的同學。把左邊的兩只動物圈起來。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教師展示課件。(教材第20頁情境圖)教師找5名學生上臺模擬買票,按第1到第5給同學們排序。2.讓學生數一數臺上一共有幾名同學在買票。找一找第2名同學是誰。提問:第2名同學的前面有幾個人,是誰?第2名同學的后面有幾個人,分別是誰?3.重新換一組同學,可以是3個人、4個人或者5個人。讓學生們說一說他們分別排在第幾名。4.根據課堂上的互動,讓同學們說一說每次上臺的人數和第幾的差別。如:第三次上來了4名同學,小亮排在第4名,“4名”和“第4名”的含義一樣嗎?教師總結:“幾”表示物體的多少,“第幾”表示物體的順序。1.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排列,看一看自己是第幾名。2.臺下的同學認真聽老師的問題,先數一數一共上去了5名同學,再找一找第2名同學是誰。數一數可知,第2名同學的前面有1名同學,是……,第2名同學的后面有3名同學,分別是……,小組之間交流,看看自己找的是否正確。3.同學要積極參與,自己可以選擇自己站在第幾名。4.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會區(qū)分基數和序數。體會順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看圖完成下面各題。(P40)(1)圖中一共有(5)只動物。(2)從左數,小貓排第(2),從右數,小貓排第(4)。3.按要求填一填,圈一圈。從前往后數,排在第3的是(小貓),排在第5的是(松鼠);把前3只動物圈起來。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完成,進一步理解自然數的兩個含義。圈出左數第2只螞蟻。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幾個”表示物體數量的多少,“第幾”表示這些物體中其中的一個。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第幾12345第1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培優(yōu)作業(yè)1.賽車比賽。本次大賽的前三名分別是幾號車手?2.小朋友們站成一排玩套圈游戲,從左數,亮亮排第2;從右數,亮亮排第4。這一排一共有幾個小朋友?5個名師點睛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游戲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區(qū)別。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幾’和‘第幾’的區(qū)別”設計微課。分與合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分與合(P21)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節(jié)課通過把向日葵放到框里來引出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對向日葵劃分的幾種不同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的分與合的興趣。承前啟后1~5各數的認識→分與合→加減法教學目標1.掌握并理解5以內數的分與合。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重難點重點:掌握5以內數的分與合。難點:理解數的組成與數之間的關系?;獯胧﹦邮植僮骱蛯嵨镅菔痉ā=虒W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學具準備:圓片若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同學們來回顧一下我們學過的數字。教師在黑板上面寫出1~5各數,從左往右數或者從右往左數隨機挑出第幾個數字,讓學生讀一讀。2.通過展示教材第21頁情境圖,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把4個向日葵分別放在2個筐里,引出今天的新課——分與合。學生注意看老師寫的數字,再按從左往右或者從右往左的順序找一找老師要求讀的數字,讀一讀。2.觀察圖片,發(fā)現是學習把前幾天“參觀”過的王奶奶家的院子里的向日葵放進2個筐里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1.看圖寫數。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一)4的分與合。1.老師從情境圖中抽取出4個向日葵和2個筐。提問:同學們會把向日葵分別放在2個筐里嗎?2.教師展示課件,按照學生分配的方法放一放,顯示學生每次分配的圖片。3.根據學生分配的情況,引導學生說出把4個向日葵分別放到2個筐里的3種情況。(1)第1個筐里放1個,剩下3個放第2個筐里。(2)第1個筐里放2個,剩下2個第2個筐里。(3)第1個筐里放3個,剩下1個放第2個筐里。4.教師展示3種不同情況的情境圖。其中一種情況:一個筐里放1個,另一個筐里放3個,可以用表示,引導學生讀一讀。用此方法寫出4的分與合,并讀一讀。(二)5的分與合。教師先展示教材第22頁例題中的情境圖,讓同學們按照分向日葵的方法分一分玉米。2.同桌兩人一共拿出5個圓片,同桌兩人分一分。提問:如果自己拿1個圓片,那么同桌要拿幾個圓片?如果自己拿2個圓片……,讓同學們動手操作,理解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然后課件展示:(一)4的分與合。1.可以同桌之間相互探討。2.學生用自己手里的圓片擺一擺,看看自己和同桌擺放的是否一樣。3.理解4的分成的含義,并且會讀。4.讀作四可以分成一和三,也可以讀作一和三能組成四。讀作四可以分成二和二,也可以讀作二和二能組成四。讀作四可以分成三和一,也可以讀作三和一能組成四。(二)5的分與合。學生回憶分向日葵的過程,小組之間交流探討分玉米的方法。2.同桌兩人一共拿出5個圓片,不要少拿也不要多拿。發(fā)現:自己拿1個,同桌就拿4個;自己拿2個,同桌就拿3個;自己拿3個,同桌就拿2個;自己拿4個,同桌就拿1個。理解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跟著老師說一說5的分與合的含義,并且讀一讀。2.看一看,填一填。(P41)3和(1)合起來是(4)。(3)和(2)合起來是(5)。3.擺一擺,填一填。把左、右兩邊能合成5的連起來。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1頁和教材第22頁的“做一做”。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3頁第3題。學生按照4和5的分與合完成習題。5.下面哪兩個數能湊成4?25232和2能湊成4。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由4的分與合可以想到3的分與合和2的分與合。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分與合培優(yōu)作業(yè)媽媽分1個,妹妹分3個;或媽媽分2個,妹妹分2個;或媽媽分3個,妹妹分1個。2.剛剛比麗麗多2個蘋果,剛剛送給麗麗1個后,誰的蘋果多?一樣多。名師點睛分與合是學生學習5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教學時讓學生多動手,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5的分與合”設計微課。2.1~5的加減法加法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P24、P25)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通過小丑手拿氣球的情境圖使學生了解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求總數。承前啟后5以內數的分與合→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2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目標1.通過情境圖,使學生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2.探究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重難點重點:會正確計算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難點:理解加法的含義?;獯胧┯^察比較、分析歸納及直觀操作法。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圓片若干。學具準備:圓片若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教師展示5以內的數字卡片,引導學生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2.引導學生回顧4的分與合,展示小丑圖片,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氣球,導入今天要學習的新課。.學生積極對5以內的數字進行排列。2.說一說4的分與合,觀察圖中的氣球,數一數一共有4個氣球。1.把下面各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523145>4>3>2>1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展示圖片,讓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教師展示第一幅圖片,讓同學們觀察圖片。提問:請問小丑的右手有幾個氣球?左手有幾個氣球?動態(tài)演示將左手和右手的氣球合在一起的過程。提問:把氣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幾個氣球?2.教師讓同桌兩人互相配合,一人先拿出3張圓片,另一人拿出1張圓片,教師提問:同桌兩人一共有幾張圓片?3.加法的含義。同學們通過數一數都知道了答案是4,那么怎樣表示剛才我們操作的過程呢?求小丑的手上一共有幾個氣球,就是把3個氣球和1個氣球合并起來,除了數一數的方法,還可以用加法計算。把3和1合起來,用符號“+”連接,可以寫出加法算式是3+1=4,讀作:三加一等于四。教師領讀,讓學生熟悉加法算式。同桌之間用加法算式表示要求的圓片總數,教師指正。4.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展示教材第25頁例題圖片,學生說一說圖片的內容:樹上原有3只松鼠,又跑來了2只,求一共有幾只松鼠。教師引導學生列出“3+2”的算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說出答案,小組內探討自己的答案是否和大家的一致。教師總結計算方法。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數一數可以知道小丑的右手有3個氣球,左手有1個氣球。通過老師展示的動態(tài)情境圖,組內探討一共有幾個氣球。2.同桌兩人配合,一人先拿出3張圓片,另一人拿出1張圓片,可以通過數一數可知,一共拿出了4張圓片。3.體會加法的含義,知道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跟著老師讀一讀加法算式,會寫加法算式,知道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根據老師的提示,求同桌兩人拿出的圓片總數,知道要用加法計算,寫出加法算式,同桌之間交流誰寫的正確。4.學生觀察圖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知道求一共有幾只松鼠,用加法計算。根據老師列出的算式,用數一數、接著數或者分與合的方法求出答案,和組內成員對比自己求出的答案是否正確。2.我來讀一讀。(P46)照樣子畫一畫,填一填。(P46)4.口算。1+1=(2)2+3=(5)1+3=(4)4+1=(5)1+2=(3)5.看圖寫算式。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5頁“做一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第1題,獨立完成剩下的題目。6.小小有3支鉛筆,文文有2支,兩人一共有幾支鉛筆?3+2=5(支)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計算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時,可以采用點數、接著數、想數的組成等方法計算,其中用想數的組成來計算比較簡便。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加法培優(yōu)作業(yè)在○里填上“>”“<”或“=”。找規(guī)律,填一填。名師點睛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對學生而言是全新的內容,教學時,讓學生在觀察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理解加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設計微課。減法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5以內數的減法(P26、P27)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課通過延續(xù)上節(jié)課的小丑圖,使學生了解減法的含義以及計算減法的方法。承前啟后5以內數的分與合→5以內數的減法→2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目標1.讓學生理解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能正確讀出減法算式。2.會計算減法算式。重難點重點: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難點:理解減法的含義?;獯胧嵺`操作、合作探究。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圓片若干。學具準備:圓片若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引導學生復習加法的含義和得數是5以內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2.展示教材第26頁例題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圖片要表達的意思,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1.學生回顧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2.觀察圖片,明確教師展示的圖片和上節(jié)課展示的圖片的區(qū)別。1.口算。3+2=(5)4+1=(5)2+2=(4)3+1=(4)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含義。(1)教師展示教材第26頁例題中的第一幅圖片,讓學生數一數小丑的手上一共有幾個氣球。(2)教師展示第二幅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題意:小丑的手上原有4個氣球,飛走了1個,求還剩下幾個氣球。教師讓學生用圓片擺一擺,先拿出4張圓片,再拿走1張圓片,看還剩下幾張圓片。教師給出減法算式:4-1=3,介紹減號和減法算式,讓學生讀一讀。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減法的含義。2.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展示教材第27頁例題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意思說一說圖片的內容,明確要求的問題是還剩幾只松鼠。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理解用減法計算,列出減法算式,再試著用自己的方法解答。教師總結減法的計算方法。1.(1)學生觀察圖片數一數可知,小丑的手上一共有4個氣球。(2)按照老師的要求擺一擺圓片,理解求還剩幾個氣球,用減法計算。會列減法算式,會讀減法算式,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4-1的結果。2.觀察圖片可知,樹上原有5只松鼠,跑走了3只,求還剩幾只松鼠,經過老師的指導知道用減法計算,列式為5-3??梢杂玫怪鴶档姆椒?,從5開始倒著數,5,4,3,還剩2只;可以用數的分與合計算,5可以分成3和2,結果是2;也可以想2+3=5,用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出結果是2。2.看圖填一填。(P52)擺一擺,填一填。(P52)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7頁“做一做”。2.學生自己完成教材第28頁第4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做一做”第1題,自己獨立完成剩下的題。比大小。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時,可以采用倒著數、點數、想數的分成、想加算減等方法計算。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減法培優(yōu)作業(yè)1.找規(guī)律填一填。3.妹妹今年2歲,哥哥今年4歲,一年后,哥哥比妹妹大幾歲?4-2=2(歲)口答:哥哥比妹妹大2歲。名師點睛5以內數的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5以內數的分與合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時,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和交流理解減法的含義,能用不同的方法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別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5以內數的減法”設計微課。3.0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P30)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課通過小猴吃桃子的情境圖引入要學習的內容,0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1~5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小猴吃桃子理解0可以表示什么都沒有,利用直尺圖理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承前啟后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0→2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目標1.理解0的含義,掌握0的書寫方法。2.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理解同數相減結果是0的道理。重難點重點:理解0的含義。難點:理解有關0的加減法的算理?;獯胧嵺`操作、合作探究。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直尺。學具準備:直尺、0~5的數字卡片、小棒若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5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加減法的含義。2.教師分別拿出1~5的數字卡片,讓學生拿出對應數量的小棒,教師再拿出0的數字卡片,讓學生想一想該拿出幾根小棒。1.回顧5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加減法的含義。2.觀察老師拿出的數字,自己拿出相應數量的小棒。想一想0個小棒是什么意思。1.口算。1+3=(4)2+3=(5)5-2=(3)4-1=(3)3-2=(1)5-1=(4)5-4=(1)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0的含義和寫法。(1)教師展示教材第30頁小猴吃桃的情境圖,以小組為單位試著描述題意。(2)教師提示學生,盤子里一個桃子也沒有,用0表示。課件展示數字0,讓學生跟著讀一讀,寫一寫,教師巡視。(3)讓學生拿出直尺,找一找上面的0,說一說直尺上0的含義。2.理解同數相減的算理和有關0的加減法。(1)教師展示教材第30頁中間小鳥離巢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說一說題意。(2)求還剩幾只小鳥,小組之間探討用什么方法計算。(3)小組之間交流算法。(4)教師展示教材第30頁的青蛙圖,提問:第一片荷葉上面有幾只青蛙?第二片呢?一共有幾只青蛙?(5)小組之間相互交流,怎樣計算4+0呢?教師總結:任何數和0相加,都得這個數;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1.(1)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展示的情境圖,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發(fā)現盤子原有2個桃子,小猴吃了1個,又吃了1個,盤子里一個桃子也沒有了。(2)通過老師的引導,理解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拿出筆和本子寫一寫0。(3)拿出直尺,發(fā)現直尺上面的第一個數就是0,理解0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還可以表示起點。2.(1)仔細觀察圖片,發(fā)現鳥巢中原有3只小鳥,飛走了3只,求還剩幾只小鳥。(2)小組之間交流,求還剩幾只,就是從3只小鳥中去掉飛走的3只,用減法計算,列式為3-3。(3)觀察情境圖發(fā)現,3只小鳥飛走后,鳥巢里一只小鳥也沒有了,即從3里面去掉3,結果是0,則3-3=0。(4)仔細觀察圖片,發(fā)現第一片荷葉上有4只青蛙,第二片荷葉上沒有青蛙,可以用0表示,要求一共有幾只青蛙,用加法計算,列式為4+0。(5)小組之間交流發(fā)現,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4+0的結果還是4.2.想一想,填一填。(P58)(1)把直尺上的數補充完整。(2)1前面的數是(0),后面相鄰的數是(2)。3.看圖寫數。(P58)4.口算。1+0=(1)4+0=(4)3-0=(3)5+0=(5)2+0=(2)3+0=(3)4-0=(4)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0頁“做一做”。2.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1頁第2、3題。1.根據0的加減法的意義計算。2.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列式計算。5.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0)+5=54-(4)=03+(0)=3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在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時,任何一個數加0或者減0,結果都等于這個數;任何一個數減去它本身,結果都為0。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01.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還可以表示起點。2.3-3=0。3.4+0=0。任何一個數和0相加或者相減,結果還得這個數。培優(yōu)作業(yè)1.放氣球。有4個氣球。4-1=33-2=11-1=02.想一想,填一填。(3)+0=3(5)-0=54-(0)=43.籃子里原有4根香蕉,小猴子先拿出來2根,又放入1根,最后又拿出了3根,籃子里現在還有幾根香蕉?4-2=2(根)2+1=3(根)3-3=0(根)口答:籃子里現在沒有香蕉了。名師點睛本節(jié)課通過不同的情境引入,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欲望,教師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始至終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掌握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0的加與減”設計微課。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單元教學總述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含三部分:一是在物體的分類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4種立體圖形;二是會用同樣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三是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材通過對物體進行分類,使學生從形狀的視角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在拼搭活動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和理解。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并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2.通過拼搭各種圖形,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表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通過合作、交流,感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重點: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難點: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課時教學設計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認識立體圖形(P34)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內容通過展示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讓學生把相同的物品進行歸類,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初步感受幾何體的特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承前啟后認識平面圖形→認識立體圖形→對圖形進行分類教學目標.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間觀念。重難點重點: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難點:從動手操作中,建立空間觀念?;獯胧﹦邮植僮鳌⒑献魈骄?。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模型。學具準備:魔方、骰子、各種形狀的包裝盒。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教師拿出準備好的物品,讓學生認一認。2.教師拿出正方體模型,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物品,找出和正方體形狀一樣的物品,引出本節(jié)要學習的內容。1.仔細觀察老師拿出的物品,發(fā)現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形狀的物品。2.學生自己找一找和老師拿出的一樣形狀的物品,發(fā)現有魔方、骰子……1.認一認下面的物體。自己認一認。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小組之間合作,通過分一分,擺一擺,了解各立體圖形的特點。(1)教師拿出正方體模型,同學之間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物品,先找一找與正方體形狀一樣的物品,擺放在一起。說一說正方體的特點。(2)教師拿出長方體模型,先說一說長方體的特點,有6個平平的面,這些面有大有小,再讓學生動手找一找長方體。(3)教師分別拿出圓柱和球,讓學生找一找,并說一說它們之間的區(qū)別。2.教師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讓學生們再找一找分別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進一步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師生一起總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1.(1)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形狀和正方體一樣,說一說自己擺放的理由。通過將同樣的物品歸類,可知正方體的特點,正方體的上下前后左右各有一個面,共有6個平平的面,而且每個面的大小都一樣。(2)小組之間交流合作,按照長方體的特點找一找。(3)小組之間合作找一找,可知圓柱的上下一樣粗,兩端各有一個圓圓的、平平的、大小一樣的面;球的形狀是圓圓的,沒有平平的面,可以向任意方向滾動。2.學生根據找出的不同立體圖形的特點,分一分這些物品各是什么圖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驗證自己的結果是否正確。2.我來認圖形。(P69)(1)哪些物品的形狀是長方體?找出來在下面畫“√”。(2)哪些物品的形狀是球?找出來在下面畫“√”。3.數一數,填一填。(P69)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第1題。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別是什么形狀的。1.結合所學內容判斷物體的形狀。2.回家可以和父母一起找一找。4.你能分別說一說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嗎?自己說一說。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認識立體圖形培優(yōu)作業(yè)有(2)個,有(3)個,有(3)個,有(2)個。名師點睛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做事沒有目的性的特點,上課時,尤其是動手操作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小組之間進行合作能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效果。在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以后,再讓學生自己舉例,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認識立體圖形”設計微課。有趣的拼搭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拼搭圖形(P36)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教材通過學生摸一摸、玩一玩、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承前啟后認識立體圖形→拼搭圖形→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教學目標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辨認和區(qū)別這幾種圖形。2.通過拼搭,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重難點重點:通過拼搭各種圖形,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難點:在拼搭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獯胧┳灾鞑僮鳌⒑献魈骄?。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積木若干。學具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積木若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教師拿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等積木模型,讓學生先認一認,再數一數各有幾個面。2.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各個圖形的特點,把能滾動的擺在一起,把不易滾動的擺在一起。讓學生動手搭一搭。1.觀察老師拿出的立方體,發(fā)現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6個平平的面,圓柱也有上下2個平平的面,球沒有平平的面。2.發(fā)現容易滾動的是圓柱和球,不易滾動的是長方體和正方體。1.觀察下面的立體圖形,填一填。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拼一拼,數一數。教師讓學生先拿出正方體積木,讓學生拼一拼,看看2個、3個、4個……正方體分別可以拼成什么圖形?2.同桌為一組進行拼搭,看誰搭得又穩(wěn)又高。3.教師進行巡視,拿出任意一位同學的作品,讓其他同學觀察,說一說這位同學拼搭的圖形分別用了什么立方體,各是多少個。1.通過拼一拼,觀察其他同學拼的形狀是否和自己拼的形狀一樣,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發(fā)現同樣數量的正方體也有不同的拼法。2.自己搭一搭,積木里面既有長方體和正方體,又有圓柱和球,想一想,要想搭得又穩(wěn)又高,可以把有平平的面放在最下面……3.仔細觀察,認真數一數,認一認。2.哪組圖形能“站穩(wěn)”?在能“站穩(wěn)”的下面畫“√”。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第2題。2.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第4題。1.認真數一數,填一填。2.動手拼一拼,小組之間進行討論。3.你能用你見過的不同圖形搭一個立體圖形嗎?(P70)自己完成。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在拼搭立體圖形時,一般把長方體或者正方體放在下面,這樣搭得比較平穩(wěn),圓柱豎著放才能平穩(wěn),球容易滾動,不能放在下面。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有趣的拼搭培優(yōu)作業(yè)把它們分別搭起來,誰最難搭,在下面的里畫“√”。搭成各題中的圖形,需要選用下面哪些物體?(在需要的物體下面畫“√”)名師點睛本節(jié)課內容主要通過觀察、操作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這些立體圖形。教學時,讓學生合作搭積木,在游戲中感知物體也有不同形狀;再引導學生把其中一些物體進行分類,依次觀察每類物體,進一步了解每個圖形的特征。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有趣的拼搭”設計微課。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教學總述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6和7,8和9,10,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本單元是在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了1~5的認識和加減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同時本單元中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對今后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單元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能正確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寫這些數。2.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3.能區(qū)分“幾”和“第幾”,會用1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4.能夠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5.使學生會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重點:1.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2.能夠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難點:1.會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能根據一幅圖寫出相應的加法算式或減法算式。課時教學設計1.6和76和7的認識教學設計表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冊次:上學校:教師:課題6和7的認識(P39、P40)課型新授課計劃學時1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時通過值日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經歷數數的過程,從而認識數字6和7。通過觀察計數器、直尺圖以及點子圖,會比較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通過直觀的魚缸圖,引導學生區(qū)別6和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承前啟后1~5各數的認識→6和7的認識→6和7的分與合及加減法教學目標1.能正確熟練地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6和7。2.掌握7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能區(qū)分“幾”和“第幾”的含義。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重難點重點:掌握7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難點:能區(qū)分“幾”和“第幾”的含義?;獯胧┖献魈骄俊⒒咏涣?。教學設計思路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學準備教具準備:PPT課件、圓片和小棒若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步檢測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5分鐘)1.教師分別拿出1~5根不同數量的小棒,讓學生認一認、數一數。2.教師先拿出5根小棒,再拿出1根,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幾根小棒。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拿出1根,那么一共有幾根呢?1.學生認真數一數老師拿出的小棒,積極發(fā)言。2.學會回憶數數的方法,5接下來是6,6接下來是7。1.接著填一填。01(2)3(4)5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1.教師展示教材第39頁情境圖,引導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什么,他們都在干什么。教師提出問題:教室里有幾個同學在做值日?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你數數的方法。教室里還有哪些物品的數量可以用6表示?哪些物品的數量可以用7表示?3.教師展示在計數器上撥6,7的過程,讓學生在直尺上按照順序,找出6和7。學生拿出圓片動手擺出5,6,7,最后比較三個數之間的大小。4.教師展示教材第40頁魚缸圖,提問:一共有幾缸魚?從左邊數的第7缸有幾條魚?有7條魚的是第幾缸?7和第7有什么不同?5.教師指導學生書寫6和7,可以根據“6像哨子吹得響,7像鐮刀來割草”進行記憶。1.仔細觀察情境圖,發(fā)現圖中呈現的是老師和小朋友們正在教室打掃衛(wèi)生的情境,圖中有桌子、椅子……還有男同學、女同學和老師。2.先從1數到5,在5的基礎上再數1個就是6,教室里有6個同學在做值日。教室里課桌的數量也可以用6來表示。教室里有6個學生在打掃衛(wèi)生,還有1個老師,一共有7個人在打掃衛(wèi)生。先數一數已經放好的椅子有6把,再接著數小朋友搬來的椅子,一共有7把椅子……3.學生觀察在計數器上撥6,7的過程,結合直尺,理解6和7的數序;拿出圓片,分別擺出5,6,7,根據圓片的多少,知道5<6,6>5;6<7,7>6。4.觀察圖片,發(fā)現一共有7缸魚,從左邊數的第7缸有5條魚,有7條魚的是第6缸,7表示的是數量,第7表示的是位置和數序。5.學生自己在本子上面寫一寫,小組之間比較誰寫得最好。2.在框里填上合適的數。(P81)比一比,在圈里填上“>”或“<”。(P81)4.涂一涂,畫一畫,圈一圈。(P82)(1)把從左數第7只小兔子涂上你喜歡的顏色。(2)在從右數第6只小兔子頭上畫1個○。(3)把右邊的6只小兔子圈起來。自己涂一涂,畫一畫,圈一圈。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1.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3頁第1~3題。2.玩指令游戲。教師讓第6排的同學站起來,讓從左數的7名同學坐下……1.學生自己完成。2.聽口令,玩游戲。5.畫一畫,寫一寫。(P82)5.畫一畫,寫一寫。(P82)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2.6在7的前面,7在6的后面;7比6大1,6比7小1。教師個人補充意見:板書設計 6和7的認識5<66<76>57>6培優(yōu)作業(yè)1.照樣子按下面的數字畫○。比一比。名師點睛6和7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1~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觀察和拼擺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