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古詩教學中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文學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而文學起源于詩歌,詩歌是文學的最高形式,所以,詩歌教育在文學教育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詩歌的國度,從先民淺斟低唱的《詩經》開始,古詩就如同一條從遠古而來的河流,生生不息,滋養(yǎng)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和靈魂。古詩的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古詩所展現(xiàn)的審美世界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滋潤學生的心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構建美好的精神世界??梢?,古詩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育部最近重磅推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意見征求稿)中,把“核心素養(yǎng)”綜合表述為“9大素養(yǎng)25項”,“9大素養(yǎng)”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則具體表述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下面,筆者就針對這四個構成要素,分別探討一下中學古詩教學對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所起的關鍵作用。語言建構與運用古詩的語言堪稱是最美的語言。它往往以極簡練形象的表述,為我們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幅色彩和諧,動靜相宜的畫面,并創(chuàng)設出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作者深摯的感情。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品味古詩詞的語言藝術,深刻領悟詩歌的語言美,將有助于為學生建構良好的語文習慣與行為,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情感,發(fā)掘漢語言的表現(xiàn)與魅力。體味古詩詞的語言藝術美,對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習漢語精煉準確的表達效果。古詩是用最精粹的語言寫成的,要在短小的篇幅內表現(xiàn)豐富的內容,詩詞的語言必須凝練生動;要創(chuàng)造傳達出含蓄雋永的藝術境界,詩詞語言必須富于形象性和表現(xiàn)力。古詩常常通過“煉字”(即通過反復琢磨,挑選出最妥貼、最精確的詞語來措摹事物或表情達意,從而創(chuàng)造出最優(yōu)美、最生動的詩句)達到語言“精煉美”的藝術效果。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直”“圓”二字很好地表達出了大漠雄壯浩瀚、蒼茫闊大的特點;又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薄俺觥睂懗隽唆~的歡快自如;“斜”寫出了燕子的姿態(tài)輕盈。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仔細揣摩,不僅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思索或聯(lián)想,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字斟句酌、錘煉語言的表達習慣,從而建構良好規(guī)范的漢語表達及運用的模式。2.體會漢語的工整美和音韻美。古詩詞語言形式整飭,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音節(jié)響亮,韻律流暢,因而形成了古詩語言獨具特色的工整美和音韻美。特別是律詩出現(xiàn)后,其中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對仗更是詩人刻意求工的地方。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詩句,都是用極其工整的語言來準確表達詩人的人生體驗,規(guī)范有度、朗朗上口的外在形式里激蕩著內在的情感。古詩教學中指導學生在反復涵詠品味中誦讀這些詩句,可以使學生深入領會漢語文質兼美的特點,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增強語言表達的外在美感。3.感受漢語表達的豐富性和含蓄性古詩的語言因其精煉,常常有“言外之意”“話外之音”。比如古詩常常通過“意象疊加法”(即將一個意象疊加在另一個意象之上,實質上是一種隱喻,由于喻體與本體之間省去了聯(lián)系詞,故而兩個具體意象就疊加在一起了。讀者必須擺脫常規(guī)的思維進行跳躍式聯(lián)想、想象,才能找到意象間的微妙聯(lián)系)達成簡約、充滿隱喻的表達效果,形成豐富的語義體驗,給讀者留下了大量再創(chuàng)造的藝術空間。“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都是最生動的范例。又比如古詩常用“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的手法,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比如大家熟悉的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曹操的《短歌行》,都通過大量用典使詩歌表意婉轉含蓄,言有盡意無窮。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細心揣摩這些含義豐富、表達巧妙的地方,必然能幫助學生領略漢語內蘊豐厚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運用各種表達技巧錘煉語言的習慣,使表達更為鮮活生動。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北大中文系溫儒敏教授曾大聲疾呼:“語文課堂承擔著教會學生理解世界、表達自我的使命,更是與邏輯密不可分?!焙芏嗳苏J為詩言志,“志”即情感,與思維發(fā)展的邏輯性有距離,這是古詩教學的一個誤區(qū)。其實,古詩從內容主題到寫作形式,都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提升提供了極廣闊的空間,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就古詩內容而言,適合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理趣”是極為豐富的。詩的理趣就是通過詩的形象來表現(xiàn)哲理的藝術趣味。錢學森說:在藝術里,最高的層次是哲理。古詩教學中,唐詩以情勝,宋詩則以理勝。宋代是理學形成期,宋詩著重捕捉心與物相遇時剎那間的感受,并立即將其升華為一種哲理思考。所以宋代產生了一批理趣詩、哲理詩。比如蘇軾的《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就是詩情和哲理完美結合的范例:沒有琴就無法聽到美妙的琴聲,沒有手也聽不到動聽琴聲??梢娙魏我患露际怯蓭讉€因素相輔相成的,許多事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水和石頭都是靜物,碰到一起卻可以發(fā)出聲響。古詩的“理趣”建立在作者對生活現(xiàn)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之中,而這些“理趣”又反過來借助鮮活具體的詩歌意象表達出來,這又是對生活具象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語文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若能發(fā)掘出那些有助于思維能力訓練的閃光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加以訓練,以有限的詩歌“境界”培養(yǎng)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豐富的詩歌“理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力,定能讓古詩教學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其二,從古詩創(chuàng)作形式上看,近體詩在寫作形式上有嚴格的限制。比如近體詩最常用的結構布局方法為“起、承、轉、合”法。絕句的首句為起,二句為承,三句為轉,四句為合。律詩首聯(lián)為起,頷聯(lián)為承,頸聯(lián)為轉,尾聯(lián)為合。“起”為起句,開篇,也為破題,貴“意在筆先”,求先聲奪人的氣勢;“承”為承接首句,把開篇描繪的情、景加以渲染,引申;“轉”是關鍵,是作者的思維轉向另一個與情、景相關聯(lián)的層面,從而把讀者帶到一個全新的意境;“合”為回應全文、扣題,或抒發(fā)情感或引發(fā)意志。所以,想要讀懂一首近體詩,與作者在思想上達到共鳴,閱讀者就必須有清晰的邏輯思維做保障。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古詩教學無疑是一種審美鑒賞活動。人的審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與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促進和諧發(fā)展;而審美教育乃是以感悟生命、熱愛生命為核心內容,融人生教育于審美活動之中的教育,其目標在于滋養(yǎng)性靈、省悟人生、提升生命品位,而這也正是文學藝術的終極關懷所在。在各種體裁的文學教育中,古詩的課堂教學,無疑最適合以感悟生命為基點,以把握情感為契機,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為出發(fā)點,最終達到培養(yǎng)人性和審美人生的教育目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審視古詩教學對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作用。古詩作品中濃郁的生命意識,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古詩中“生命意識”的體現(xiàn)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命意識的悲劇體現(xiàn)。如《孔雀東南飛》的主人公“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在震撼之余可以啟迪學生反思生命的意義,如何捍衛(wèi)生命的價值;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都在悲嘆生命的短暫、年華的易逝,但表面的悲嘆之下激蕩的卻是詩人對生命的極度珍視之情,這些看似“悲劇”的生命慨嘆更有利于警醒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感悟生命的意義。另一類是生命意識的正面謳歌。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誦讀這些詩作,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有限,青春的易逝,從而激發(fā)起對生命年華的熱愛,去實現(xiàn)生命的最大價值。古詩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古典詩歌作為藝術美的濃縮,為我們提供的審美對象可謂無所不在,在此僅舉兩例加以說明:其一,情景交融是古詩的一大特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學生運用“畫面還原法”或是“古詩素描法”展開想象,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學生就可以透過詩歌外在的語言美去領會內在的畫面美和情感美,從而感受生活之美。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就是詩畫合一的典型代表:雨后的松林,在明月的輝映下一塵不染,青翠欲滴;皎潔的月光使山石晶瑩剔透,反射著月的光華;山雨匯成的清泉汩汩從山石上流淌而過,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fā)出淙淙的歡唱?!罢铡迸c“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動靜相宜,仿佛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跳動的脈搏。詩歌用最簡明清新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個物我交融、似真似幻的純美詩境,走入此境,我們會感覺自己也好似被月光和流水洗凈了一般,拋卻了所有現(xiàn)世的機心。這種審美體驗,是由欣賞主體對欣賞對象的形象特征做具體再現(xiàn),再以特定的想象促進知覺強度,使其中的感覺因素得到高度興奮,使作品里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自然美、生活美的畫圖再現(xiàn)出來,從中得到的美感。藝術家將主體的自然情感經過形式化的過濾和普遍性的提升,形成了具有符號性質的審美情感,而閱讀欣賞古詩的過程,就是把符號性的審美情感還原為生活中真實情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審美體驗必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二,古詩的創(chuàng)作大量使用通感,通感本身就是一種審美現(xiàn)象,這種手法的運用大大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表現(xiàn)能力,使得我們的審美感受得到多維的享受。錢鐘書講通感:“通感是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線,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體質,諸如此類。”(錢鐘書《通感》)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那些描寫通感的詞句都直接采用了日常生活里表達這種經驗的習慣語言。比如李賀《李憑箜篌引》:“芙蓉泣露香蘭笑”,想象奇特,構思絕妙。詩人用“芙蓉在露水中飲泣”的形態(tài)描繪出樂聲的悲戚、哀婉;用露水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來比喻樂聲悲切,形象直觀,新穎別致;“香蘭笑”則用“香蘭盛放”的形態(tài)表現(xiàn)樂聲的歡快、流暢,“笑”字,聽覺與視覺兼具,具體可感,美不勝收。古詩是抒情主人公美好道德情操的載體,品讀古詩,有利于幫助學生塑造完美人格。從《詩經》的“思無邪”到屈原的愛國主義理想,從陶淵明的特立獨行到李白的疏狂不羈,從蘇軾的豁達超然到李清照的堅強獨立,古詩中理性、道德、情感的存在,為古今人們的思想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共通感。仁愛、善良、悲憫、崇高……諸如此類的道德情感,在古詩中以各種具體可感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得古詩有了千古不滅的感染力。如岳飛的《滿江紅》,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世代中華兒女,作者的人格之美、人性尊嚴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那種氣貫長虹的道德情感能充分激發(fā)讀者對崇高道德品質的追求,從而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最高的美乃是德與善相結合相統(tǒng)一的美,道德高尚必須伴有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情感也不能缺少道德的高尚。文學的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的全面發(fā)展,而古詩的審美教育更是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的本質,即對人完整性與全面性的培養(yǎng)??鬃诱f: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即詩有感染、啟迪、觀察并認識社會,相互砥礪,凝聚人心,批判腐敗政治的作用。魯迅說:“詩人為之語,則握撥一彈,心弦立應,其聲澈于靈府,令有情皆舉其首,如睹曉日,益為之美偉強力高尚發(fā)揚,而污濁之平和,以之將破。平和之破,人道蒸焉?!保ā赌α_詩力說》)是說詩能打破人心之“平和”,進而提升“人道”,強調詩是“美偉強力”之“發(fā)揚”、“污濁之平和”之打破。文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喚起人對未知世界的一種向往,一種想象力,一種浪漫主義精神,給人以精神的底子。古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與人文性,能陶冶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古詩教學中,由品詩而悟道,把審美與育人結合起來,就實現(xiàn)了“文學使人變得更加美好”的教育目的。文化傳承與理解“文化認同”是人們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民族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體認,其核心是對一個民族的基本價值的認同;是凝聚這個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是這個民族共同體生命延續(xù)的精神基礎。因而,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而且是最深層的基礎。中國作為詩的國度,自古就有作詩的傳統(tǒng),純文學的源頭幾乎全部是詩,特別是在經歷了唐詩宋詞這樣的高峰后,詩歌對中國人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而通過古詩教學來傳承中國文化,是增強學生國家認同、文化認同的有效途徑。古詩教學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應該說是多方面的,無論從語言的建構還是思維發(fā)展,從審美體驗還是道德形成,無處不在傳承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那么,拋開知識層面的,在古詩教學中,我們還應該重點理解、傳承什么呢?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層面。1.理解、傳承中華文化的基本追求。中華文化的基本追求是建設一個有道德的社會,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雖然對傳統(tǒng)道德觀的解讀見仁見智,但不外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核心思想,其核心概念就是孔子倡導的“禮”,孟子倡導的“義”。中華民族以“禮義之邦”著稱,所謂“禮”,是講尊卑長幼的秩序,強調社會是個有秩序的社會;所謂“義”,是指“天下合宜之理”,強調行事要符合公正合宜的道理。古詩中對道德的宣揚可以追溯到《詩經》?!盁o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詩經·大雅·文王》)就是強調只有自修其德,常常自省,使其所作所為都合乎天命,才能獲得盛大之福?!皽販毓耍S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保ā对娊洝ご笱拧な幹病罚厝岫睾袷蔷魍菩械陆痰幕舅仞B(yǎng),聰明的君主,要能聽取善言的勸告,并順其道德之行,實行德治。從先民的諄諄教誨開始,中華文化沿著追求“德行”“禮義”的方向一路走來?!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要“孝”;“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教育我們要“忠”;“平生信義滿乾坤,曾吊諸侯未返魂”告訴我們要“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交給我們“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給我們“義”……古詩教學常常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就把這些中華民族追求了幾千年的道德情修養(yǎng)傳遞給了學生,融入到民族文化的血脈中,成為中國人的行事準則。2.理解、傳承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方法。王蒙認為,一般來說,中國人的思想,求“大”、求“一”、求“變”?!按蟆笔侵钢袊讼嘈?,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能歸結成至高無上的道理,即老子所說的“道”,中國人常常把道看作是一個比生命還要終極、還要重要的一個東西?!耙弧笔菑娜f物的共同性上考慮問題,表面上看來矛盾的東西,中國人看是統(tǒng)一的。比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痹娙颂鑫骱募咀兓谋硐螅强吹搅吮硐笾绿N含的“美”的同一性。還比如蘇軾的另一首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仍然是從“一”的角度看問題,即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于是就有了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但不同的表象下共同的卻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的道理。求“變”,實質上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庸之道”。簡單地說,就是要自我管理,順應自然規(guī)律,時刻保持克制和正氣。俗話說,“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水滿則溢”,凡事情都不要做得太過、太盛,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物壯則老”。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強調謙恭、強調后發(fā)制人、強調含蓄的方式。“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白居易的這首《對酒》就是告誡我們:人生不論窮富,不必太過于斤斤計較,應該盡量放寬胸懷,隨時保持心情的愉快,這才是處世之道?!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睆娜说皆?、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所以人應該順應規(guī)律,凡事不強求??傊?,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作為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的文化認同、價值認同不僅沒有失去意義,而且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最重要的"軟實力"。文化認同是一種個體被群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本國人民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既是該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精神力量,又是該民族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效保障。從這個角度看,古詩教學對傳承中華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綜上所述,古詩是一座發(fā)掘不盡的寶庫,為我們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當前,在國際組織和經濟發(fā)達國家都十分重視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的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也應該充分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為古詩教學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fā)點,使教學更科學、更合理,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養(yǎng)的合格國民服務。
論大學生寫作能力寫作能力是對自己所積累的信息進行選擇、提取、加工、改造并將之形成為書面文字的能力。積累是寫作的基礎,積累越厚實,寫作就越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奇葩。沒有積累,胸無點墨,怎么也不會寫出作文來的。寫作能力是每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從目前高校整體情況上看,大學生的寫作能力較為欠缺。一、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定義那么,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大學畢業(yè)生不一定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睂τ诖髮W生的寫作能力應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種理解,但從葉圣陶先生的談話中,我認為:大學生寫作能力應包括應用寫作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須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備,能具備則更好。眾所周知,對于大學生來說,是要寫畢業(yè)論文的,我認為寫作論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應用寫作能力之中。大學生寫作能力的體現(xiàn),也往往是在撰寫畢業(yè)論文中集中體現(xiàn)出來的。本科畢業(yè)論文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還是對于院系和學校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就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都很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問題必須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且提出對策去實施解決。二、造成大學生應用文寫作困境的原因:(一)大學寫作課開設結構不合理。就目前中國多數高校的學科設置來看,除了中文專業(yè)會系統(tǒng)開設寫作的系列課程外,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都只開設了普及性的《大學語文》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而我們的課程設置僅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大學語文教師,可大學語文教師既要在有限課時時間內普及相關經典名著知識,又要適度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且要教會學生寫作規(guī)律并提高寫作能力,任務之重實難完成。(二)對實用寫作的普遍性不重視?!按髮W語文”教育已經被嚴重地“邊緣化”。目前對中國語文的態(tài)度淡漠,而是呈現(xiàn)出全民學英語的大好勢頭。中小學如此,大學更是如此。對我們的母語中國語文,在大學反而被漠視,沒有相關的課程的設置,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實踐訓練。這其實是國人的一種偏見。應用寫作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和方法。一個人學問很大,會寫小說、詩歌、戲劇等,但如果不曉得應用文寫作的特點和方法,他就寫不好應用文。(三)部分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很多非中文專業(yè)的大學生對寫作的學習和訓練都只是集中在《大學語文》這一門課上,大部分學生只愿意被動地接受大學語文老師所講授的文學經典故事,而對于需要學生動手動腦去寫的作文,卻是盡可能應付差事,這樣勢必不能讓大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四)教師的實踐性教學不強。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但在教學中有不少教師過多注重理論知識,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卻往往被忽視。理論講了一大堆,但是實踐卻幾乎沒有,訓練也少得可憐。閱讀與寫作都需要很強的實踐操作,學習理論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閱讀方法和寫作技巧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們的大學生的寫作水平著實令人堪憂,那么如何走出這一困境,筆者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對大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三、提高大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對策(一)把《應用寫作》課設置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在中國的每一所大學,《應用寫作》應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因為在這個被某些人形容為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也是個人生存競爭最激烈的時代,人們比任何時代都更需要學會寫作實用性的文章,比如職場競爭中的求職信,生活中的財經文書、法律文書等,以提高個人的生存競爭能力。(二)端正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首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員密集場所應急疏散演練
- 新生兒肺炎的治療及護理
- 廣州電影院租賃合同樣本
- 美發(fā)師形象設計合同
- 鋁單板施工合同住宅小區(qū)外墻翻新
- 客戶索賠管理辦法合同管理
- 網絡安全銷售合同評審指南
- 體育館自來水施工安裝協(xié)議
- 石化弱電工程安裝協(xié)議模板
- 商業(yè)綜合體人防設備施工合同
- 五年級英語上冊Unit1Getupontime!教案陜旅版
- 風機安裝工程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 三角形鋼管懸挑斜撐腳手架計算書
- 文件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教案
- 剪紙教學課件53489.ppt
- 旅游業(yè)與公共關系PPT課件
- 勞動法講解PPT-定稿..完整版
- 彩色的翅膀_《彩色的翅膀》課堂實錄
- 假如你愛我的正譜
- 中醫(yī)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工作指南
- 人教PEP四年級上冊英語《Unit 5 A Let's talk 》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