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制無美惡,期在適時。變無遲速,要在當可?!獓缽蛯胫型鈿v史綱要上冊·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在掌握隋唐的選官制度、中央官制、賦稅制度相關史實及發(fā)展脈絡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重點概念和制度發(fā)展趨勢。學習目標壹叁
貳結合史料探究制度變化的實質和影響,提高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和歷史思維。體會時代和個人的聯(lián)系,理解制度創(chuàng)新與國家富強統(tǒng)一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對隋唐中華文明成就的認同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之變中央官制發(fā)展歷程秦隋唐三公九卿皇帝中書省皇帝尚書省門下省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三省六部制一、組織保障——中樞政務機構1.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及時處理日常事務。大事總匯于丞相或最后請皇帝裁決?!吨腥A文明史》丞相集決策、行政、用人、審議和司法于一身。各司其職,互相牽制,保證皇權。一、組織保障——中樞政務機構2.中外朝制通過表格你能獲取什么信息??漢武帝在位期間的歷任丞相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外朝決策執(zhí)行皇帝心腹近臣官僚體系分割相權霍光以“輔政”名義,自任“大將軍”“領尚書事”,以人臣而兼君上之權,并格以“治內、治外”之分,剝奪丞相召集百官議事之權;同時拉幫結派,分裂朝臣,“中外朝”體制于是形成。自此以后,就成為外戚專權、以至篡奪劉氏王朝的得力工具?!K誠鑒《論西漢“中外朝”的形成及其作用》一、組織保障——中樞政務機構3.三省六部制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外朝決策執(zhí)行皇帝心腹近臣官僚體系分割相權尚書省西漢魏晉南北朝中書省門下省皇帝皇帝提交上奏同意后交于審理政事堂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起草政令審核政令執(zhí)行政令一、組織保障——中樞政務機構3.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位置圖皇帝提交上奏同意后交于審理政事堂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起草政令審核政令執(zhí)行政令(1)三省分工如何?(2)三省如何運作?(3)三省長官的地位如何?(4)群相制下,如何防止低效率?(5)相比三公九卿制和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的特點?根據(jù)課文及左側地圖,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三省六部制的特點:(1)相權三分、彼此牽制(2)職權明確、提高效率(3)協(xié)商政務、集思廣益(4)節(jié)制君權、減少失誤政事堂是為了減少三省摩擦,協(xié)調三省關系,提高工作效率而設立的。一、組織保障——中樞政務機構3.三省六部制材料三:唐前期尚書、門下、中書三省機構在中央政治體制中的核心地位是不斷變遷的?!菩陂_元年間改政事堂……僅僅是宰相制度的改革……此時三省機構在中央政治體制中的地位雖然全面下降,但“中書主出命、門下主封駁、尚書主奉行”的制度依然存在?!Z玉英:《唐宋時期三省制度遷論略》材料一: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zhí)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之。上始申明舊制,由是鮮有敗事。
——《資治通鑒》材料二: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錢穆《國史新論》根據(jù)所學內容及材料,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影響是什么?(1)三省分工明確,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節(jié)制君權,減少決策失誤。(2)三省六部制是中國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3)三省六部制對此后歷朝產(chǎn)生深遠影響,是古代政治體制成熟的標志之一。三省六部制的影響選官制度之變世卿世祿制軍功爵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血緣關系品行才能軍功才能門第商周時期戰(zhàn)國至秦漢代科舉制魏晉南北朝隋唐考試能力溫故知新:你能概述中國歷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嗎?二、人才保障——選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高門(上品)寒門(下品)材料1:他們在品評人物時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門第,他們甚至根據(jù)族譜決定取舍,而對寒門庶族則百般挑剔,拒之門外?!健对囌摽婆e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材料2: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jù)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即當涂之昆(注:兄)弟也,二者茍然,則蓽門蓬戶之俊,安得不有陸況者哉。——房玄齡等《晉書·段灼傳》材料3:所謂高門大族者,不過雍容令仆,裙履相高,求如王導、謝安,柱石國家者,不一二數(shù)也?!w翼《廿立史禮記》卷十二二、人才保障——選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產(chǎn)生背景選拔方式選拔標準根據(jù)教材p38完成下列表格二、人才保障——選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產(chǎn)生背景(1)漢末社會動蕩,察舉制下鄉(xiāng)里清議失去社會基礎。(2)地方大族操縱人才選拔。選拔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選拔標準家世、德才→家世材料1: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創(chuàng)之時,猶能“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為世族高卑”。
——《秦漢以來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演進研究》材料2: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jù)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即當涂之兄弟也,二者茍然,則蓽門蓬戶之俊,安得不有陸況者哉?!啃g等《晉書·段灼傳》根據(jù)教材p38完成下列表格影響初期后期(1)為曹魏政權選拔了大量的人才(2)評議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逐漸成為維護士族統(tǒng)治的工具根據(jù)以上兩則材料總結九品中正制的影響?二、人才保障——選官制度2.科舉制
隨著南北朝以來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小地主與富裕農(nóng)民的數(shù)量日益增多,他們要求打破門閥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發(fā)展。這一要求與隋朝打擊豪強地主,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是相符合的?!讐垡椭骶帯吨袊ㄊ贰房婆e制的背景(1)寒門庶族地主勢力崛起,要求打破門閥政治(2)統(tǒng)治者要求鞏固權力,加強中央集權(3)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度形成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jīng)為主首創(chuàng)武舉和殿試任用高官主持考試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科舉制的發(fā)展過程二、人才保障——選官制度2.科舉制材料1:科舉制主要的特征是進行統(tǒng)一書面考試,根據(jù)文采優(yōu)劣進行人才選拔,所以可以將其歸納為“以文取士”。——許為《“以名入仕”與“以文取士”人才選拔制度比較》材料2:唐代一改漢代的鄉(xiāng)舉里選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由尚書禮部舉行考試……至于實際分發(fā)任用,還需經(jīng)過吏部的再考試?!罴艳伞吨袊鴤鹘y(tǒng)政治文化的辯證繼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材料3:科舉由應試人于一定時期,投牒自進,按科應試,共同競爭,試后有黜落,中試者舉用之,然后為真正考試?!悴?、明經(jīng)等科是由察舉轉化而來,進士科為新設科目?!囁糜怼吨袊婆e制度起源考》選官標準選官方式選官原則由家世門第演變?yōu)閷W識、才能由推薦品評演變?yōu)榉挚瓶荚嚒駜?yōu)錄取制度化、公平公開二、人才保障——選官制度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N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溆欣纤烙谖膱稣?,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王定?!短妻浴肪?《散序進士》科舉考試偏重文學、歷史和學術問題,使得統(tǒng)治階層產(chǎn)生一種講求考證、沉溺文學或一味好古的傾向,這對培養(yǎng)求是致用的思想是很不利的。這種制度雖然使中國保持了上千年的穩(wěn)定,但是它同樣也阻礙了中華文明的進步和發(fā)展。——摘編自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范進中舉》學思之窗:科舉制度對中國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有什么影響?積極影響消極影響(1)有利于打破士族壟斷,擴大統(tǒng)治基礎,促進社會階層流動。(2)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提高官員文化素質。(3)促進文化教育發(fā)展,有益于社會形成重學風氣。(4)把選官權從世家大族手中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1)科舉選拔標準單一,壓抑個性。(2)考試以儒學為主,忽視實用性,不利于科技的發(fā)展。(3)片面應試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不能與時俱進。經(jīng)濟制度之變魏晉租調制唐初租庸調制唐中后期兩稅法徭役↓輸庸代役經(jīng)濟制度發(fā)展歷程三、財稅保障——賦稅制度1.概念解析賦稅是中國古代國家宏觀管理經(jīng)濟的重要手段。是統(tǒng)治者為維護國家機器運轉而強制征收的。賦稅制度是隨土地制度或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古代王朝依據(jù)自己所頒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實物或貨幣稅役田稅:以田畝為基礎的土地稅人口稅:以人丁為依據(jù)的人頭稅戶稅:以戶為單位的財產(chǎn)稅中國古代前期的稅種以人口稅為主古代王朝強制民眾承擔的無償勞動力役、軍役、雜役等三、財稅保障——賦稅制度2.租庸調制(1)魏晉:租調制,按戶征收糧和絹帛(2)北魏:頒布“均田令”,政府掌握大量無主荒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農(nóng)民耕種,受田農(nóng)民向國家繳納賦稅和服役。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ㄌ疲╆戀棧?)唐初:租庸調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每丁每年要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服徭役二十天或“納絹代役”。調庸租|糧食|布帛等|以納絹或布代役(輸庸代役)三、財稅保障——賦稅制度3.兩稅法材料1: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莊田,盜行吞并,莫懼章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四九五《田制》材料2: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
——歐陽修等《舊唐書》材料3:家道悉破,或至逃亡,剔屋賣田,人不為售,內顧生計,四壁皆空。
——歐陽修等《舊唐書》卷八九《狄仁杰傳》兩稅法產(chǎn)生的背景唐朝鼎盛時期部分地區(qū)戶口統(tǒng)計圖唐朝后期部分地區(qū)戶口統(tǒng)計圖唐朝后期,租庸調制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遭破壞,租庸調制無法維持佛教盛行,廣修寺廟,稅收減少,財政困難安史之亂—>人口逃亡,戶口減少—>稅收減少三、財稅保障——賦稅制度3.兩稅法兩稅法的內容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戶無主客,以現(xiàn)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
——《資治通鑒》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1)中央政府先定額、再分配到各地征收。(2)不分主戶和客戶,以現(xiàn)居住地編戶交稅。(3)每戶按人丁和資產(chǎn)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4)一年分夏秋兩季兩次征稅。戶稅:按人丁和資產(chǎn)多寡繳納地稅:按田畝多寡繳納調庸租簡化三、財稅保障——賦稅制度3.兩稅法兩稅法的評價每歲天下共斂三千余萬貫,其二千五十余萬貫以供外費,九百五十余萬貫供京師;稅米麥共千六百余萬石,其二百余萬石供京師,千四百余萬石給補充外費?!庞印锻ǖ洹肪砹顿x稅下》(1)簡化了稅收名目(2)擴大了收稅對象,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3)改變了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nóng)民的人身控制。(4)固定了稅收時間(5)兩稅法為王朝再次中興奠定了物質基礎有利影響三、財稅保障——賦稅制度3.兩稅法兩稅法的評價不利影響每州各取大歷(766-780)中一年科率錢谷數(shù)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乃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jīng)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陸贄《翰苑集》卷22《中書奏議·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第一條》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魏螝q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暡缟椒e,絲絮似云屯,號為羨余物,隨月獻至尊。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白居易集》卷2《重賦》(1)加重定額,征稅不合理(2)官吏加大盤剝,稅外加征雜稅兩稅法并沒有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隋唐制度之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平菇香菇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拓展合同
- 2025年度二手房買賣合同交易手續(xù)辦理指南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項目合作開發(fā)合同4篇
- 2025年度寧夏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庫安全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質木箱紙箱租賃經(jīng)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停薪留職員工績效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床上用品電商平臺合作推廣合同2篇
- 江蘇省村衛(wèi)生室人員合理用藥培訓
- 二零二五年度民政局認證離婚協(xié)議書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林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例3篇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解讀(化學學科)
- 公司發(fā)展能力提升方案
- 電梯安全守則及乘客須知
- IT硬件系統(tǒng)集成項目質量管理方案
- 《容幼穎悟》2020年江蘇泰州中考文言文閱讀真題(含答案與翻譯)
- 水上水下作業(yè)應急預案
- API520-安全閥計算PART1(中文版)
- 2023年廣東省廣州地鐵城際鐵路崗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商務提成辦法
- 直流電機電樞繞組簡介
- GB/T 19889.5-2006聲學建筑和建筑構件隔聲測量第5部分:外墻構件和外墻空氣聲隔聲的現(xiàn)場測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