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損傷及后遺癥課件_第1頁
腦內損傷及后遺癥課件_第2頁
腦內損傷及后遺癥課件_第3頁
腦內損傷及后遺癥課件_第4頁
腦內損傷及后遺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腦內損傷及后遺癥20079

腦內損傷按損傷的種類分為腦內血腫、腦挫裂傷、腦水腫、腦腫脹及腦疝。腦內血腫是由腦實質內出血形成的,多由對沖性腦挫裂傷出血所致,臨床上患者病情呈進行性加重。病理:其常見部位是額葉和顳葉,多與腦挫裂傷伴發(fā),又常發(fā)生在腦挫裂傷區(qū)內,表淺者居多,多為數個小出血灶聚集而成,深部血管撕裂多形成較大的血腫。腦內血腫CT表現:表現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均一高密度腫塊,可一側或雙側,單發(fā)或多發(fā),灶周常有低密度水腫帶環(huán)繞而顯得邊緣銳清,周圍可合并腦挫裂傷,CT值40-100Hu,占位效應的輕重與血腫的大小成正比,也與血腫發(fā)生的部位有關。部分可破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有的外傷性腦內血腫可在48h后延遲出現,預后差。腦挫裂傷臨床表現:輕重與其發(fā)生部位、范圍和程度直接相關,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傷后頭痛、惡心、嘔吐等高顱壓癥狀,較重者出現意識障礙。腦挫裂傷CT表現:其典型表現為低密度腦水腫區(qū)中出現多發(fā)、散在的點狀高密度出血灶。水腫區(qū)的范圍可從數厘米到整個大腦半球或小腦半球,形態(tài)不規(guī)則或規(guī)則,邊緣大多較清楚,可造成明顯的占位效應。輕度腦挫裂傷小出血灶和水腫區(qū)可漸漸吸收,CT表現漸消失;有的小挫裂傷可以發(fā)展為廣泛性的腦水腫和腦內血腫,然后壞死、吸收,液化形成囊腫,內為近似腦脊液的水樣物。腦水腫、腦腫脹與白質損傷腦水腫病理上為細胞外液過多。腦腫脹為細胞內液過多。二者常合并發(fā)生,在臨床和CT均無法區(qū)別。彌漫性白質損傷是在旋轉力作用下導致的腦白質、灰、白質交界處和中線結構等部位的撕裂,病理上可見上述部位的神經軸突剪切傷,多數不伴出血,少數病例有小灶出血。腦水腫、腦腫脹與白質損傷臨床表現:多數只表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有的輕微腦水腫和腦腫脹,臨床上可診斷為腦震蕩。彌漫性白質損傷表現危重,多數立刻死亡,或成植物人,即使存活多有嚴重的后遺癥。顱腦外傷后遺癥有一部分CT及其他檢查找不到明顯的器質性腦部病變,卻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癔病樣癥狀,稱為腦外傷后綜合癥。還有一部分殘留有器質性后遺癥。腦萎縮:嚴重傷后30%發(fā)生萎縮,是因挫傷部位組織壞死和血凝塊漸吸收,挫傷區(qū)大腦皮層局部萎縮,使蛛網膜下腔變寬。幼兒期頭外傷可使腦發(fā)育停滯。顱腦外傷后遺癥腦軟化:較大的挫裂傷和出血吸收不良形成液化囊腫。CT表現為邊緣較銳利的水樣密度區(qū)。軟化灶周圍呈負占位效應。腦穿通畸形囊腫:系腦挫裂傷或腦內血腫的出血破入腦室后腦組織壞死、液化、吸收而形成。一般與側腦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