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演變_第1頁
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演變_第2頁
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演變_第3頁
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演變_第4頁
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演變第1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早期理論早期哲學理論:柏拉圖(Plato):“理性、精神、欲念是心靈哲學的三大組成部分。而情緒是一種低級的東西?!薄硐雵鴣喞锸慷嗟?Aristotle):“情緒是高級的認知生活和低級的感官生活的混合體?!薄撿`魂笛卡兒(Descartes):“情緒包含認知成分?!薄傲N原始情緒:驚奇、愛悅、憎恨、欲望、歡樂、悲哀?!?/p>

—論情緒第2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早期理論達爾文學說的啟蒙作用查爾斯﹒達爾文(C.Darwin,1809--1882)出生于英格蘭。于1859年出版《物種的起源》,達爾文以翔實的第一手資料論證了科學進化論。歷史把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歸屬于達爾文的功勞。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第3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生存競爭、最適者生存、自然選擇(一)達爾文的生平貝格爾號(1831-1836)第4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達爾文的情緒原理有用的聯(lián)合性習慣對立的表情動作神經系統(tǒng)的直接作用第5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經典情緒理論詹姆斯-蘭格理論坎農-巴德理論沙赫特的情緒認知理論第6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7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你的反應?A.立即逃跑,然后感到害怕B.感到害怕,同時逃跑C.認為熊對自己有威脅,才逃跑—詹姆斯-蘭格理論—坎農-巴德理論—沙赫特的情緒認知理論第8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詹姆斯—蘭格情緒外周學說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倡導人,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第9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人物:威廉.詹姆斯(1884)觀點:

“情緒,只是一種身體狀態(tài)的感覺;它的原因純粹是身體的?!?/p>

“人們的常識認為,先產生某種情緒,之后才有機體的變化和行為的產生,但我的主張是先有機體的生理變化,而后才有情緒?!?/p>

詹姆斯—蘭格情緒外周學說第10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人物:卡爾.蘭格(1885)觀點:

“情感,假如沒有身體的屬性,就不存在了。”“血管運動的混亂、血管寬度的改變以及各個器官中血液量的改變,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p>

詹姆斯—蘭格情緒外周學說第11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詹姆斯-蘭格理論圖解詹姆斯—蘭格理論觀點:對情緒狀態(tài)的感覺出現(xiàn)在生理反應之后,情緒來源于對生理反應的意識。①詹姆斯:情緒就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②蘭格:情緒是內臟活動的結果。情緒刺激ANS喚起行為(跑)情緒體驗(害怕)第12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相關實驗研究英國心理學家“溫度效應”;布拉茨—心率變化研究;蘭迪斯—情緒混亂的生理研究;霍曼對25位退伍士兵的調查;第13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如果對外周生理反應的知覺就是情緒,那么每一種情緒都應有不同的生理喚醒模式。如果對外周生理反應的知覺就是情緒,那么倘若有意識地控制外周生理反應的出現(xiàn),與這種反應相聯(lián)系的情緒也應該出現(xiàn)。如果對外周生理反應的知覺就是情緒,那么剝奪身體的外周生理反饋就不應該體驗到情緒。理論爭論第14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坎農——巴德丘腦學說沃爾特.坎農(Walter.Cannon1871-1945)美國生理心理學家,美國20世紀貢獻最大的生理學家之一,將X射線用于生理學研究的第一人,鋇餐設計者,提出生物體“自穩(wěn)態(tài)”理論??厕r對情緒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情緒理論被稱為坎農―巴德學說。第15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坎農(1927)的主要批評:(1)“內臟是相對不敏感的器官”,其反饋很差,僅依靠內部器官的反饋我們不可能區(qū)分所體驗到的多種情緒。(2)“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下會出現(xiàn)相同的內臟變化”。(3)“人為地引起某種強烈情緒的典型內臟變化,并不產生相應的情緒。”(4)“內臟變化太慢,因此不能成為情緒體驗的來源”,因為情緒變化畢竟是爆發(fā)性的。(5)“使內臟脫離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不改變情緒行為?!钡?6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沃爾特.坎農提出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理論。

動機理論→驅動力實驗證據(jù):(1)切去大腦皮層(丘腦保留)的動物有憤怒表現(xiàn),丘腦切除,其反應消失;(2)丘腦單側的傷害影響單側的情緒表現(xiàn)。第17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觀點:情緒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經系統(tǒng),而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丘腦。丘腦喚醒是大腦解除丘腦抑制的機制。情緒的體驗及其生理癥狀是丘腦信息平行的效應。坎農―巴德丘腦學說ANS喚起行為(跑)情緒刺激丘腦情緒體驗(害怕)第18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相關實驗研究瑞士生理學家希斯的研究(在實驗狗、牛的下丘腦后部植入電極);耶魯大學德爾加多的(人類)研究;發(fā)展心理學家斯坦納的研究(嬰兒簡單表情)。第19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沙赫特的認知情緒理論人物:斯坦尼.沙赫特(1962)觀點:對于特定情緒而言,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個體必須體驗到高度的生理喚醒,如心率加快;二是個體必須對生理狀態(tài)的變化進行認知性的喚醒。情緒既來自生理反應的反饋,也來自對導致這些反應情境的認知評價。認知解釋起兩次作用:第一次是當人知覺到導致內臟反應的情境時,第二次是當人接受到這些反應的反饋時把它標記為一種特定的情緒。

StanleySchachter,1922-1997第20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沙赫特實驗被試:大學生三組程序:注射藥物,告訴被試為維生素,實際是腎上腺素。向被試說明注射后的不同反應,一組是注射激素的正確反應;二組是會頭痛、手腳有點麻等;三組不做說明。分別進入兩種環(huán)境,一種惹人發(fā)笑;一種惹人發(fā)怒。結果:二、三組被試愉快環(huán)境中愉快;憤怒環(huán)境中憤怒;第一組沒有愉快或憤怒的表現(xiàn)和體驗。說明當處于激起狀態(tài)時,我們首先會尋找一個用來解釋這種狀態(tài)的原因。第21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沙赫特認知理論圖解個體根據(jù)經驗和情景線索對生理喚起加以解釋,由此產生特定情緒。情緒刺激喚起并對生理反應加上標簽(我害怕)情緒體驗(害怕)行為(跑)第22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相關實驗研究揚聲器研究;吊橋實驗時間測定第23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情緒的認知理論1、阿諾德的“評定—興奮”學說人物:阿諾德(Arnold)觀點:①刺激情景并不直接決定情緒的性質,從刺激出現(xiàn)到情緒的產生,要經過對刺激的估量和評價,情緒產生的過程是刺激情景——評估——情緒。②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層和皮下組織協(xié)同活動的結果,大腦皮層的興奮是情緒行為的最重要的條件。第24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情緒的認知理論

理論模式為:刺激——感受器——丘腦——大腦皮層(進行評定,形成一種態(tài)度)——交感神經——內臟、血管——感覺——反饋到大腦皮層(獲得情緒)。例如:某個刺激,如果個體認為對自己有利,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相反,如果有害,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第25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相關實驗研究赫斯的圖片研究畫面的類型瞳孔大小的改變(%)男性女性孩子+0.2+17.0帶著孩子的母親+5.5+24.5赤裸的男性+7.0+20.0赤裸的女性+18.0+5.0自然景色-7.0+1.6第26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情緒的認知理論2、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人物:拉扎勒斯(Lazarus,1991)觀點:①情緒是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個體對環(huán)境事件和知覺到有害或有益的反應。②情緒活動中,人們需要不斷評價刺激事件與自身的關系。③情緒是一種生理心理反應的組織。第27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初評價,是指人確認刺激事件與自己是否有利害關系及其程度。評價結果類型:無關——刺激被評價為與人的利益無關。有益——既被評價為對人有保護的價值。緊張——被評價為對人有傷害。二次評價,是指人對自己反應行為的調節(jié)和控制。三再評價,是指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有效性和適宜性的評價。第28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情緒與認知1.實驗的被試是54名見習跳傘運動員,分成兩組,每組27人。研究者在第一次跳傘前二周、第一次跳傘前一天和第一次跳傘的當天這三個時間對兩組被試進行圖片聯(lián)想測驗。所用的聯(lián)想圖片是按和跳傘這個主題的關系程度制成低、中、高三個等級的圖片材料。2.實驗中,研究者將手術前病人的恐懼程度劃為三類:第一類為手術前低恐懼水平組;第二類為手術前中等恐懼水平組;第三類為手術前高恐懼水平組。研究術后反應。實驗說明,由于三組被試手術前恐懼情緒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對手術的認知也不盡相同。第29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功能主義理論人物:克拉克.赫爾(Hull,1943)觀點:內驅力激起有機體習慣行為的強度,使之成為反應勢能。生理需要驅策有機體行動尋找滿足—放松因生理需要而生成的令人不快的緊張感。相關實驗:沃登(1931)的驅動力研究里奇塔(1922)的驅動力研究理論爭論:赫爾認為驅動力減退是所有動機行為的最終目標。該思想受到著名的感覺剝奪實驗的挑戰(zhàn),研究認為許多行為的動機是由復雜的需要激發(fā)的。第30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功能主義理論人物:湯姆金斯(Tomlins)觀點:反對把動機與內驅力等同的觀點,特別強調情緒的動機作用。相關研究:生活中的實踐(如狗對環(huán)境了解的需求、小孩子的好奇心等;)動物實驗(實驗鼠尋找新的路線及實驗猴窺探研究);發(fā)展心理學(兒童探索性行為);第31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人物:卡羅爾.伊扎德(CarrollIzard)理論假設:(1)存在十種基礎情緒,它們組成人類的動機系統(tǒng);(2)每種基礎情緒在組織、動機和體驗上都有其獨特性;(3)這些基礎情緒可以引起對認知和行為產生特定影響的不同的內部體驗;(4)情緒過程與機體的內穩(wěn)態(tài)、驅力、知覺和認知之間會發(fā)生相互作用;(5)內穩(wěn)態(tài)、驅力、知覺和認知對情緒也有影響。五、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第32頁,共3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觀點:情緒與人格系統(tǒng):情緒是人格系統(tǒng)的組成,人格由體內平衡系統(tǒng)、內驅力系統(tǒng)、情緒系統(tǒng)、知覺系統(tǒng)、認知系統(tǒng)和動作系統(tǒng)組成,情緒系統(tǒng)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格系統(tǒng)的核心動力。情緒系統(tǒng)及功能:成分:神經生理、表情行為、情感體驗基本情緒篩選:①具有不同的神經基礎;②在面部運動和表達上存在著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