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疾病的防治修改課件_第1頁
虹鱒魚疾病的防治修改課件_第2頁
虹鱒魚疾病的防治修改課件_第3頁
虹鱒魚疾病的防治修改課件_第4頁
虹鱒魚疾病的防治修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冷水魚病害及防治技術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一、虹鱒魚病害二、冷水魚常用藥物三、病例分析目錄點擊添加標題魚病疾病是指動物機體或某些器官狀態(tài)的變化過程,并呈現(xiàn)出一系列特定的臨床癥狀和某些異常指標,通俗地說指由于某種內在或外在原因使機體脫離了正常狀態(tài)。疾病的發(fā)生有其外在及內在兩方面的原因。魚病發(fā)生的外在因素2.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機械損傷、理化因素和營養(yǎng)因素等,由非寄生生物所引起的疾病 稱為非寄生性疾病。(1)機械損傷魚體受到嚴重損傷,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有時雖然魚體損傷并不嚴重,但是因損傷后繼發(fā)微生物或寄生蟲病,也可引起大量死亡。機械損傷的原因主要有壓傷、碰傷或擦傷。當外部壓力長時間的加在魚體的某一部位時,因這一部份組織的血液流支受到阻礙,使組織萎縮和壞死;(2)理化因素理化因素對魚類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是水溫、水量、溶解氧和酸堿度變化,以及水中化學成分、有毒物質的含量等。魚類體溫隨水溫而改變,一般與水溫僅差0.1℃,當急劇改變水溫時,降低或升高都會刺激皮膚的神經(jīng)末梢,從而引起內部器官活動的失調,發(fā)生感冒。其癥狀使皮膚失去原有光澤,并有大量粘液分泌;(3)營養(yǎng)因素虹鱒魚采取人工投喂飼料的方法,因此要求人工飼料營養(yǎng)必須全面。最適合的飼料應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并且各營養(yǎng)成分要搭配合理,才可保證魚體健康快速生長。如果飼料中的某種營養(yǎng)成分缺乏或過多,不僅會影響魚體生長,餌料系數(shù)高,并且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如缺乏維生素時造成營養(yǎng)缺乏病。虹鱒魚飼料中脂肪含量較高,容易氧化變質從而引起肝脂肪性病變等。魚病發(fā)生的內在因素魚類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在致病生物影響下,是否發(fā)病與魚群本身的易感性與抗病力有密切關系。易感魚群和體弱的個體存在是疾病發(fā)生的必要條件,實質上免疫力降低所造成的。病原體只有進行這樣的機體才有可能會致病。1種群因素各種生物對某些疾病,特別是微生物病常有“種”的不感受性,這種不感受性與生物的進化有關,其作用是較為廣泛的;2個體因素同一種群中,不同個體對疾病有不同的感受性,這種能力與健康狀況,也可能與其遺傳因子有關。在同一池塘中的同種、同齡魚中,通常健康的個體不易患病,體弱的個體易患??;3年齡因素某些疾病的發(fā)生和消亡與魚的年齡有關,或僅級在某個年齡段才患某種疾病。魚苗早期發(fā)育階段往往有一些敏感期。在敏感期內,魚苗易受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對許多疾病也有易感性,死亡率很高。虹鱒魚疾病的劃分虹鱒魚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蟲性疾病及營養(yǎng)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包括: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IHN)、病毒性出血癥(Viralhaemorrhagicsepticemia,VHS)及傳染性胰腺壞死?。↖nfectiouspancreaticnecrosis,IPN);細菌性疾?。汉琪V魚細菌性疾病的病原大多是革蘭氏陰性桿菌,主要細菌性疾病有細菌性爛鰓病、弧菌病及癤瘡病等。真菌性疾病:即虹鱒魚水霉病,一般是由于拉網(wǎng)、運輸時操作不慎引起魚體受損,水霉菌由患處侵入,同時在死卵及表面有損傷的魚卵上也有水霉菌的寄生。寄生蟲性疾?。汉琪V魚寄生蟲性疾病主要有三代蟲和小瓜蟲。營養(yǎng)性疾?。褐饕怯捎谕段沽俗冑|的飼料或飼料中各營養(yǎng)成份不均衡引起的。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IHN)病魚初期呈昏睡狀,體色發(fā)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門紅腫,且拖著長而不透明的白色糞便,有腹水,在口腔、鰓、肌肉、脂肪、腦膜、內臟等處有出血瘀斑,體側有線狀“v”型出血,嚴重時魚貧血,鰓絲蒼白,肝、脾、胰、腎等變性壞死,造血器官嚴重壞死、崩解。發(fā)病水溫4~13℃,而以水溫8~10℃時發(fā)病率最高。水溫15℃以上停止發(fā)病。開始投餌后2個月左右的幼魚發(fā)病最多,病程急。1990年4月本溪市虹鱒魚種場發(fā)生此病,稚魚死亡近100%。近年來發(fā)現(xiàn)7O~lOOg的虹鱒魚也有發(fā)病的。1HV病毒可通過排泄物、水、污染的餌料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將魚的內臟不經(jīng)煮熟就作為魚苗.魚種的餌料而傳播此病??刹扇√岣咚疁氐霓k法控制IHV的發(fā)生。魚卵消毒: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劑(含1有效碘),50ppm洗浴15分鐘,可達到完全消毒。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病(VHS)有三種類型。急性型:發(fā)病迅速,死亡率高。病魚體色發(fā)黑,眼球突出,眼和服眶結締組織及口腔上顎充血,鰓蒼白或花斑狀充血,肌肉和內臟有出血癥狀;有時胸鰭基部充血。慢性型:病程較長,死亡率低。病魚體色發(fā)黑,眼球突出,鰓絲腫脹,貧血,肌肉和內臟有或無出血癥狀。神經(jīng)型主要表現(xiàn)為病魚運動異常。在水中時而靜止或沉^水底,時而激烈或掙扎作旋轉運動;病魚腹壁收縮,體表出版因癥狀不明顯;病程較慢,死亡率較低。本病流行于冬末春初,水溫6~12℃發(fā)病較多,升到14~l5℃時,發(fā)病少且逐漸消失。對魚種和1齡以上的虹鱒魚較敏感,累計死亡率高達80%。而魚苗和親魚很少發(fā)病。本病通過病魚和帶病毒魚的尿、糞、魚卵及精液排出病毒,在水中擴散傳播。參考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的防治方法。細菌性鰓病在病魚的鰓組織表面由于有大量長桿菌繁殖,刺激鰓上皮細胞異常增生,鰓小片粘著愈合,鰓絲棒狀化。從外規(guī)看,鰓組織分泌大量粘液,鰓淤血,鰓絲腫脹.鰓蓋不能完全閉合。該病是虹鱒魚養(yǎng)殖中最常見的細菌病,在許多國家流行,該病流行水溫是13℃。體長5cm左右(1左右)的魚種易患病死亡。成魚很少發(fā)病。重點在于避免過密養(yǎng)殖,保持良好的水質??捎闷追廴乇闉ⅲ钩厮蔿ppm濃度,同時內服抗微生物藥物。細菌性腸炎腸壁充血發(fā)炎呈紅色或紫紅色,有時肛門紅腫。病魚離群獨游,行動緩慢,不吃食。魚體發(fā)黑。鮭鱒魚類癤瘡病該病病原體為滅鮭氣單胞菌該病分為四個類型:急性型,外部癥狀未表現(xiàn)出來,病魚已開始死亡;亞急性型,表現(xiàn)出癤瘡癥狀后開始死亡;慢性型I,表現(xiàn)出腸道發(fā)炎,鰭基部出血癥狀,病魚死亡較慢;慢性型Ⅱ,能分離到病原菌,但無明顯癥狀,也不引起死亡,有時在鰓上有輕度癥狀。病菌可經(jīng)皮、鰓感染:皮膚創(chuàng)傷是經(jīng)皮膚感染的主要門戶,病菌侵入后,在軀干部肌肉內形成小的感染病灶,由于細菌增殖,肌肉組織溶解壞死、出血、漿液滲出,患部皮膚軟化,向外隆起,形成癤瘡;經(jīng)鰓感染的首先是在鰓小片上皮和毛細血管形成細菌集落,引起血行障礙和組織崩壞.繼而細菌經(jīng)血流侵人心臟及其他內臟,形成轉移病灶;經(jīng)口感染則表現(xiàn)為腸道發(fā)紅,腸道內含混有血液的粘液物質,逐漸形成嚴重的卡他性炎癥。本病確診需進行細菌學和血清學檢查幾乎所有的鮭鱒魚都對滅鮭氣單胞菌具有感受性,虹鱒魚感受性較低,多表現(xiàn)為慢性型或亞急性型該病流行水溫是6~34℃(最適水溫為20~25℃)。防止病原菌帶入養(yǎng)鱒場,轉入的魚卵、魚苗用進行消毒處理。應盡量避免魚體受傷,放養(yǎng)密度不宜過高,經(jīng)常注意換水.保持良好水質。注射或口服滅鮭氣單胞菌疫苗,可起到積極的預肪作用。發(fā)病時可口服抗菌藥物。常見虹鱒魚真菌性疾病的診斷防治即虹鱒魚水霉病魚受傷時,水霉菌的動孢子侵入魚體傷口,吸取皮膚里的養(yǎng)分,迅速萌發(fā),并向內外長出菌絲,當受傷較深時,霉菌可向內深入肌肉。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黏附,同時能分泌蛋白質分解酶分解魚的組織,從而造成組織壞死,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向外生長的菌絲似灰白棉毛狀。病魚表現(xiàn)焦躁不安,運動失常,皮膚牯液增多,食欲減退,最后衰弱而死。魚卵孵化過程中發(fā)生此病時.受傷的魚卵上菌絲象根狀物侵入卵膜,外菌絲穿出卵膜成輻射狀浸入水中,形成一個白色絨球,嚴重時,造成魚卵大批死亡。該病危害受傷的魚類和質量較差的魚卵。水霉菌病對宿主無嚴格選擇性,對各種飼養(yǎng)魚類,從魚卵至咸魚都可感染,密養(yǎng)池最易生長。尤其是水溫在l5~20‘C時極易發(fā)生,井迅速蔓延。用生石灰清塘。捕撈、轉運和放養(yǎng)時,避免魚體受傷,注意合理的放養(yǎng)密度。親魚在人工繁殖時如果受傷,可在傷口處涂擦適量的磺胺藥物軟膏或碘酒。也可用五倍子水全池潑灑,使池水呈4ppm濃度。魚卵孵化時要選用合適的藥物每隔一定時間消毒一次。

小瓜蟲病虹鱒魚從魚苗到成魚都可感染此?。⒖砂l(fā)生大批死亡。幼蟲侵入魚的皮膚和鰓,剝取宿主組織作營養(yǎng).引起組織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嚴重感染時,病魚的皮膚、鰭、鰓上布滿白色小點狀囊泡。蟲體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影響呼吸。病魚食欲減退,消瘦,游泳緩慢,漂浮水面;魚體不斷與其他物體磨擦,表皮糜爛。眼被大量寄生時,可引起眼腈發(fā)炎、變瞎。此病各養(yǎng)魚區(qū)均有,是一種流行廣、危害大的寄生蟲病。從魚苗到魚種均可寄生,對當年魚苗危害最大,尤其在密養(yǎng)情況下,此病更為猖獗。適宜小瓜蟲生長和繁殖的水溫為15~25℃,當水溫低于10℃或高于28℃時發(fā)育遲緩或停止,甚至死亡。小瓜蟲的藥物治療一直是個難題,國內外均已開展了小瓜蟲疫苗的研究工作,但尚無商品化的疫苗應用于生產(chǎn),近年來一些以中藥提取物為主要成份的防治藥物出現(xiàn)在市場,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營養(yǎng)性疾病1肝脂肪變性病病因:投喂脂肪氧化、霉變的飼料或含有維生素B1分解酶的生鮮魚。過量投喂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飼料中缺乏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和維生素所致。脂肪是脂肪酸和能量的主要來源。虹鱒飼料中脂肪的最適量高達35%甚至更高;虹鱒飼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則生長不良,發(fā)生爛鰭病。冷水性魚類飼料中的脂肪應是低溶點的,在低溫下容易消化吸收;溫血動物的脂肪熔點高,不易消化,如長期使用這種脂肪,容易患脂肪性肝病。氧化脂肪產(chǎn)生的醛、酮和酸有毒,虹鱒吃后,引起肝發(fā)蓇和貧血。癥狀:病魚體色發(fā)黑,行動遲緩,離群獨游,有的背鰭露出水面,有的側臥于池底,停止攝食,鰓褪色,肛門紅腫,眼球突出。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病癥應檢查投喂飼料的質量。飼料中脂肪酸的質量問題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添加的脂肪酸質量低劣或添加的量不夠,二是貯藏中脂肪酸腐敗。無論哪種原因,應立即停止投喂有問題的飼料,改善飼料質量,投喂脂肪酸質和量合格的飼料,并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等可以有效地治療。錢續(xù)(2002)報道,同是按100公斤魚用茵陳80克,大黃、黃芩、黃連、金銀花各60克,連翹、板藍根各40克,郁金30克,甘草40克煎汁拌料投喂,每天一次,連用3-5天對該病癥有效。2缺乏維生素引起的疾病一種好的飼料應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H、維生素C、煙酸、葉酸、泛酸、膽堿和肌醇等。用沒有維生素的飼料飼養(yǎng)魚,一個半月后生長停止,三個月后體重開始下降,突眼、虹膜周圍充血、耗氧量降低和抵抗力下降,最后死亡。缺乏維生素A的飼料飼養(yǎng)美洲紅點鮭時,出現(xiàn)生長緩慢,死亡率增加。并伴有腹水,表皮色素減退,眼球膨大,晶體移位和視網(wǎng)膜退化現(xiàn)象。缺乏維生素A的虹鱒,除增長緩慢外,還呈現(xiàn)貧血、鰓蓋扭曲、眼和鰭基部充血,還伴有肝臟萎縮退化、體色變白等癥狀。在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時,鮭魚可出現(xiàn)生長緩慢,肝脂質增加,體內鈣平衡失調,并呈現(xiàn)白骨骼肌抽搐,肌纖維出現(xiàn)超顯微結構的變化。3抗微生物藥

抗微生物藥通過口服、浸浴或注射等方式抑制或殺滅體內病原微生物的藥物。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因病毒、細菌和真菌所導致的水產(chǎn)動物疾病。抗微生物藥物包括抗細菌藥、抗病毒藥和抗真菌藥??辜毦幨撬a(chǎn)養(yǎng)殖業(yè)中應用最廣泛、種類最多的一類藥物,又可分為抗生素(如青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磺胺類(如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等),氟喹諾酮類(如恩諾沙星、諾氟沙星、達氟沙星等)及其他一些種類??共《舅幬锸峭ㄟ^阻斷病毒的增殖途徑起到治療水產(chǎn)動物病毒性疾病的藥物,常用的水產(chǎn)養(yǎng)殖抗病毒藥物有碘制劑及板藍根、大青葉等中草藥??拐婢幹饕糜谥委熕沟日婢鸬母腥?。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如制霉菌素等。4抗寄生蟲藥

抗寄生蟲藥又稱殺蟲驅蟲藥,指能夠殺滅或驅除水產(chǎn)養(yǎng)殖動物體內、體外或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寄生蟲病原的藥物。根據(jù)藥物作用可分為抗原蟲藥、驅殺蠕蟲藥、殺甲殼動物藥和除害藥四大類。根據(jù)作用方法可分為內服和外用藥。內服藥如阿維菌素、鹽酸左旋咪唑、阿苯達唑、吡喹酮等,外用殺蟲藥有硫酸銅、甲醛、高錳酸鉀等。5中草藥

中草藥是指防治水產(chǎn)動物疾病和改善水產(chǎn)動物體質的經(jīng)過加工或未經(jīng)加工的藥物植物、動物或礦物。中草藥具有天然、安全、藥物作用溫和與穩(wěn)定等優(yōu)點,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用藥中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目前在虹鱒魚養(yǎng)殖中常用的包括大黃、黃芩、黃柏、甘草、大蒜、板藍根等。6生物制品

目前用于虹鱒魚養(yǎng)殖的生物制品主要為疫苗,如傳染性胰臟壞死癥疫苗及弧菌疫苗等。虹鱒魚養(yǎng)殖禁用藥物在我國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中,有一些藥物被禁止使用。被禁用的藥品有:1、地蟲硫磷(大風雷);2、六六六;3、林丹(丙體六六六);4、毒殺芬(氯化莰烯);5、滴滴涕(DDT);6、甘汞;7、硝酸亞汞;8、醋酸汞;9、呋喃丹(克百威、大扶農(nóng));10、殺蟲脒(克死螨);11、雙甲脒(二甲苯胺脒);12、氟氯氰菊酯(氟氰菊酯);13、五氯酚鈉;14、孔雀石綠(堿性氯);15、錐蟲胂胺;16、酒石酸銻鉀;17、磺胺噻唑;18、磺胺脒(磺胺胍);19、呋喃西林(呋喃新);20、呋喃唑酮(痢特靈);21、呋喃那斯;22、氯霉素;23、紅霉素;24、桿菌肽鋅;25、泰樂菌素;26、環(huán)丙沙星;27、阿伏帕星;28、喹乙醇;29、速達肥;30、乙稀雌酚;31、甲基睪丸酮。防治虹鱒魚疾病的施藥方法1遍灑法

采用對某些病原體有殺滅效果、而對魚體本身又安全的藥物濃度,將藥物按水分體體積計算的用量,在魚池中遍灑,以殺滅魚體表面和鰓部及水體中的病原體。使用此法,必須較準確地計算出魚池水的體積,然后再能計算出所用藥物的藥量,稱取的藥物用水均勻化開,稀釋后均勻的潑灑全池。由于此法能同時對寄生在魚體和水體中的病原體起作用,因此效果較好。注意在使用時對光敏感的藥物遍灑時應在傍晚時進行。同時,水溫、酸堿度、有機物及水體渾濁度等因素也會影響藥物的使用效果,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避免出現(xiàn)藥效降低或藥物中毒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2內服法

即投喂法、藥餌法。根據(jù)虹鱒魚病情。把相應的藥物拌于飼料中,藥物隨飼料攝入機體內,從而在體內發(fā)揮作用。此法對預防體內寄生蟲和細菌感染有較好的效果。使用藥物時耍防止濫用藥與盲目增大劑量或增加用藥次數(shù)、延長用藥時間。3注射法

魚病防治如常用的注射法有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兩咱。肌肉注射,一般在背鰭基部與魚體成30°~40°的角度進針;腹腔注射,將注射器針頭從胸鰭內側基部插入,深度依魚體大小而定。由于自動注射器的普及,注射法應用也很廣泛,此法常用于疫苗預防傳染性疾病。優(yōu)點是藥效好;缺點是操作費時,易傷魚,幼苗無法使用。4浸浴法即洗浴法。即將魚集中在較小的容器或水體內,配置較高濃度的藥液,在短時間內強制受藥,以殺死其體表和鰓部的病原體。此種方法通常在稚魚轉池或運輸前后使用在流水池可采取降低水位、停止流水或減慢流速,全池遍灑藥液,藥浴一定時間后再恢復水位及流速的方法,藥物濃度要比一般的藥浴法濃度低一些。5涂抹法在體表患病處涂抹較濃的藥液以殺滅病原體。此法適用于產(chǎn)卵親體檢查、注射催產(chǎn)劑及名貴品種。用藥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涂抹時頭部一定要向上,以防藥液流入鰓,產(chǎn)生危險。6掛袋法將藥物裝于袋或簍內,掛于餌料臺,以預防疾病發(fā)生的方法.常用于疾病發(fā)生高峰期的疾病預防。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用藥省,對水質危害少;缺點是只能起到局部消毒滅菌的作用。1.2防治對策本著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進行防治,勤于觀察和鏡檢是極為重要的。由于該病多發(fā)于幼魚階段,而且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在這個階段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魚種和成魚階段也容易感染細菌性爛鰓,但只是感染但不至于死亡。1.2.1預防對策硫酸銅,使用劑量500ppm,浸泡50-60秒,使用對象主要是10克以下的幼魚,溶劑與魚體重比為10:1,每批次藥物循環(huán)使用不超過4次,每1-2周預防一次即可;或者選用保守策略,選用3%~5%的食鹽水,浸泡30分鐘,每1-2周預防一次即可。注意事項:如選用硫酸銅進行預防,消毒前必須對魚苗停食24小時,操作時嚴格控制時間,浸泡后立即將魚苗放入溶氧充足的進水口出,避免大水流刺激,待10-15分鐘后在開啟大水流,避免長時間操作造成缺氧。1.2.2治療對策最有有效的治療藥物為硫酸銅,使用劑量、方法與注意事項同預防方法,但在已發(fā)病階段一周內連續(xù)2-3次用藥,基本能夠控制與治愈,在治療期間保證提前停食與用藥后繼續(xù)停食。較為保守的治療方法是將患病魚置于3%~5%的食鹽水中浸泡30-60分鐘,根據(jù)水體的溶解氧承載量確定浸泡時間。該病的發(fā)生多余高密度養(yǎng)殖,飼養(yǎng)水含氧量過低,氨濃度超標以及過量投放飼料有關。因此預防的根本在于改善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合理調整放養(yǎng)密度。2細菌性腸炎2.1初步診斷及癥狀病原為大腸桿菌。輕壓病魚腹部,有淡黃色濃狀分泌物,解剖病死魚可發(fā)現(xiàn),其腸道后端(直腸)充滿黃色液體,且胃內無食物。細鱗魚多發(fā)于夏季的最適生長階段,從幼魚到成魚階段都能感染。早期攝食表現(xiàn)正常,但隨著腸道大腸桿菌大量繁殖,魚開始不愛攝食,輕壓腹部有黃色濃狀分泌物。2.2防治對策細菌性腸炎多發(fā)于魚類養(yǎng)殖的不同階段,易發(fā)率較高,主要與飼料質量和飼養(yǎng)管理有密切關系。一般幼魚階段容易控制,成魚階段主要是預防。2.2.1預防對策大蒜素(純品),使用劑量為萬分之1-1.5(飼料重量),每2-3周連續(xù)投喂3-5天;諾氟沙星(純品),使用劑量15-20毫克/千克魚體重,每2-3周連續(xù)投喂3-5天;2.2.2治療對策大蒜素,使用劑量萬分之3-4(飼料重量),每周連續(xù)投喂3-5天,連續(xù)用兩周至三周即可治愈。諾氟沙星,使用劑量30-40毫克/千克魚體重,每周連續(xù)投喂3-5天,連續(xù)兩周至三周即可治愈。3細菌性爛鰭病3.1初步診斷及癥狀病原為細菌性的。主要是背鰭和胸鰭容易潰爛,早期鰭基部充血,游泳正常;后期鰭條不斷缺損,游泳不平衡、偏向一側;嚴重時期病灶將延伸到肌肉組織,發(fā)生潰爛導致死亡。3.2防治策略爛鰭一般多發(fā)于5克以上的幼魚,較容易控制;成魚也有感染,但很少。3.2.1預防對策碘制劑即可,一般選擇聚維酮碘(10%),劑量是7-10ppm,浸泡15分鐘,一個月預防一次,每次2-3天。注意事項:浸泡前停食12小時以上,藥物與水充分混勻,浸泡后大量新水沖刷即可。3.2.2治療對策液態(tài)碘制劑,一般選擇聚維酮碘(10%),劑量是10-15ppm,浸泡15分鐘,連續(xù)3-5天。4疥瘡病4.1初步診斷及癥狀病原是由革蘭氏陰性氣單泡菌屬的殺鮭氣單泡菌。本病無運動性,可產(chǎn)生褐色色素。由于本病形成典型的局部膿腫,故將此病成為疥瘡病。一般只在大規(guī)格魚種群體發(fā)病,在魚的體側或是尾部形成特征性的膿腫病灶。也有膿腫嚴重形成潰瘍的情況。4.2預防策略疥瘡病主要多發(fā)于30克以上的細鱗魚魚種與成魚,較為普遍,治療也較為容易。4.2.1預防對策鹽酸恩諾沙星,劑量10-15毫克/千克魚體重,噴灑于飼料中飼喂,每2-3周投喂3-5天。4.2.2治療對策鹽酸恩諾沙星,劑量20-30毫克/千克魚體重,噴灑魚飼料中飼喂,每周連續(xù)喂3天,連續(xù)投喂2-3周。5三代蟲病5.1初步診斷及癥狀三代蟲是細鱗魚幼魚階段容易感染的寄生蟲,但其危害力不大,容易診斷和治療,一般成魚很少感染。該蟲主要寄生在鰭部,體表和鰓部,早期無名顯的外觀癥狀,但當魚體表三代蟲數(shù)量劇增的時候,幼魚經(jīng)常用尾鰭蹭擦池底。三代蟲為大型寄生蟲,在蟲體中央部分有子宮。由于在子宮內的仔蟲再孕育仔蟲,故稱為“三代蟲”。5.2防治策略三代蟲多發(fā)于雨季,不影響患病魚攝食,但魚體色發(fā)黑,魚經(jīng)常用尾部蹭池底。5.2.1防治對策甲醛,劑量250ppm,浸泡25分鐘,一周一次。注意事項:由于甲醛的對魚鰓有很大的刺激性,所以在浸泡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有缺氧、浮頭或其他應激性行為出現(xiàn),便立即用新水稀釋并大水流刺激病魚。5.2.2治療對策甲醛,劑量300-500ppm,浸泡10-15分鐘,連續(xù)使用兩天可基本治愈。6小瓜蟲病6.1初步診斷及癥狀鏡檢可在視野內看到非常明顯的梨形蟲體,呈自轉式泳動方式運動。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