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常識7古代禮儀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7古代禮儀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7古代禮儀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7古代禮儀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7古代禮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fēng)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起了廣泛深遠(yuǎn)的影響,其內(nèi)容十分豐富。第一頁,共83頁。禮第二頁,共83頁。一、祭祀與齋戒祭祀活動主要是祭祖先、祭神祇qí。古代,從天子到庶民都祭祖先。天子、諸侯祭祖先在宗廟。宗廟又叫太廟、祖廟。古人認(rèn)為君權(quán)神授,是依靠祖先得來的,所以古代天子、諸侯都建立宗廟以供祭祀并求取庇佑。

第三頁,共83頁。北京太廟第四頁,共83頁。禮禮第五頁,共83頁。國家有了大事,一定到宗廟祭告,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宗廟是國家的象征。其數(shù)量和建立有嚴(yán)格規(guī)定,天子七廟(供奉七代祖先),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第六頁,共83頁。第七頁,共83頁。很多重大的國事活動要在宗廟進(jìn)行。古代皇帝即位時,在宗廟內(nèi)拜祖先、會群臣、受印璽、稱之為“廟見”,廟見表明正式掌握了國家政權(quán)。如果宗廟被毀,則表明國家滅亡。如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第八頁,共83頁。宗廟里的祖先牌位上不直書其名,而另起一個稱號以示尊敬,通常使用“祖”、“宗”二字,如漢高祖、唐太宗、清太宗等。祭拜祖先祭品名目繁多,可以是肉食,可以是金玉珠帛,《曹劌論戰(zhàn)》說:“犧牲玉帛,弗敢加也?!逼渲械臓奚癫褪羌榔?。

第九頁,共83頁。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叫“犧牲”,后來引申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祭品牛、羊、豬三牲齊備叫“太牢”或“大牢”,只有羊和豬叫“少牢”。第十頁,共83頁。第十一頁,共83頁。庶民祭祀祖先主要在家廟,清明節(jié)掃墓,中元節(jié)上墳時也要祭祀。祭祀天地的儀式叫“封禪”。祭天叫封,祭地叫禪,儀式一般由帝王親自在東岳泰山舉行。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都舉行過封禪大典。第十二頁,共83頁。第十三頁,共83頁。后世又在京城設(shè)天壇、地壇祭祀天地以代替封禪活動。祭社稷也是很重要的祭禮。在諸侯中,最重要的是天神和地神。天神稱上帝、天帝,地神稱社神、后土,成語“黃天后土”即指天地之神。第十四頁,共83頁。第十五頁,共83頁。第十六頁,共83頁。管五谷的神叫“稷”。祭社稷就是祭地神和谷神。天子祭社稷目的是為天下“求?!?。我國古代專有祭社稷的節(jié)日叫“社日”。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社日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第十七頁,共83頁。第十八頁,共83頁。我國上古時代是多神崇拜。神有日神、云神、水神、河神、山神等。山神廟、河神廟等都是專供祭祀用的。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jié),祭的是灶神(俗稱灶王爺)。第十九頁,共83頁。第二十頁,共83頁。祭祀路神叫“祖”,又稱“祖道”、“祖行”,是親朋好友為行人祭祀路神,禱告路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也可行人自行禱祝。一般是在郊外道上設(shè)帳,備酒食,祭者行禮后奉酒禱祝,然后灑酒于地。

第二十一頁,共83頁。第二十二頁,共83頁。《荊軻刺秦王》中的“既祖”,即已經(jīng)過了祭路神之禮?!白骛T”是古代舉行筵飲送別、祭祀路神的儀式?!梆T”是親朋好友在郊外叉道口設(shè)亭帳,用酒食饗飲行人,祝行人路途平安。第二十三頁,共83頁。柳永《雨霖鈴》中的“都門帳飲無緒”,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最有名的餞行詩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钡诙捻?,共83頁。第二十五頁,共83頁?!梆T行”與“祖祭”都是在道上舉行的儀式,后來便合而為一了。祭祀時灑酒于地叫“酹”,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尊還酹江月。”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表示誠心致敬,稱為“齋戒”,又簡稱“齋”。第二十六頁,共83頁。第二十七頁,共83頁。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叭潯痹诂F(xiàn)代意義主要指魚肉類食品。古代則不然,齋戒中的不吃葷,并非吃素食、忌肉食。相反,還要變著花樣吃肉。第二十八頁,共83頁。古代的“葷”,指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不吃它們,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會客時口里發(fā)出難聞的氣味,造成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第二十九頁,共83頁。二、婚姻結(jié)婚,今義是男女正式結(jié)合為夫妻。古文中,則常常是結(jié)成親家的意思。如《漢書·霍光傳》:“大將軍霍光與左將軍桀結(jié)婚相親?!钡谌摚?3頁。第三十一頁,共83頁。男女結(jié)為夫妻又叫結(jié)發(fā),如《孔雀東南飛》:“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迸映黾藿小坝跉w”,又叫歸。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看望父母叫“歸寧”?!俄椉管幹尽分小拔崞迊須w”的歸就是出嫁,“吾妻歸寧”的歸寧即回娘家看望父母。第三十二頁,共83頁。第三十三頁,共83頁。女子改嫁叫“再嫁”。古代結(jié)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妁”就是婚姻介紹人,又稱“月老”、“冰人”等。還講究六合相應(yīng),選好日子。六合相應(yīng)是年月日干支都相合。第三十四頁,共83頁。如《孔雀東南飛》:“視歷復(fù)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yīng)。”古代婚姻有“六禮”之說。六禮包括納采(商議婚配)、問名(詢問女方姓名)、納吉(訂婚)、納征(送聘禮)、請期(通告結(jié)婚佳期)、親迎(迎娶)。第三十五頁,共83頁。六禮包括了議婚到完婚的整個過程?;槎Y過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儀式:拜堂、合巹。拜堂有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是夫妻對拜。拜過堂,就算正式結(jié)婚了。第三十六頁,共83頁。合巹是指新夫婦在洞房內(nèi)共飲合歡酒。巹是一種苦葫蘆被破為兩半而成的瓢,盛酒于內(nèi),新郎新娘各飲一巹,表示要同甘共苦、和睦相愛。第三十七頁,共83頁。巹:讀音:[jǐn]

釋義:古代結(jié)婚時用作酒器的一種瓢。第三十八頁,共83頁。在古文中常見的“結(jié)成秦晉之好”就是結(jié)成婚姻。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如《西廂記》:“倒陪嫁門,情愿于英雄結(jié)婚姻,成秦晉?!钡谌彭摚?3頁。古書上常見的“琴瑟之好”是說夫妻相親相愛、感情和諧。古代有七出的規(guī)定,即男家可依據(jù)這七條把妻子趕出家門,即休掉。第四十頁,共83頁。七出的條件是;不順父母、無子、淫、嫉妒、惡疾、多言、盜竊。《孔雀東南飛》中焦母趕劉蘭芝的借口就是第一條。第四十一頁,共83頁。女子出嫁后娘家不往回接是不能回娘家的,一旦不經(jīng)迎接而自己回去就說明出了事,所以劉蘭芝的母親說:“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第四十二頁,共83頁。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妾與妻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一“私”一“畏”說明地位的不同。妻生子為嫡出,妾生子為庶出,嫡出庶出在家庭地位、財產(chǎn)、權(quán)利的繼承方面是不平等的。第四十三頁,共83頁。三、喪葬

葬禮分為五個階段:復(fù)、殮、殯、葬、服。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頂,面向北方呼喚死者,為死者招魂,這叫“復(fù)”。為死者穿裹衣衾并把尸體放入棺材叫“殮”。盛著尸體的棺材叫“柩”,棺材的套棺叫“槨”。第四十四頁,共83頁。第四十五頁,共83頁。停棺待葬叫“殯”。棺槨埋入地下叫“葬”。如《祭妹文》:“今予殮汝葬汝?!蹦寡ǚQ為“窀穸zhūnxī”,埋土隆起稱“墳”。第四十六頁,共83頁?!傲辍薄傲帧薄澳埂薄皦灐绷辏旱弁跛篮笤嵘碇?,才能稱為“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東陵中山陵。林:沒有當(dāng)過最高領(lǐng)導(dǎo)的人,后人又尊敬,對其葬身之地,想可尊稱為“陵”,但又不能亂了規(guī)矩,只好用諧音,稱為“林”。如關(guān)羽,后人很尊崇他,被尊為“武圣”,甚至稱其為“關(guān)帝”,但他畢竟沒有當(dāng)過皇帝,于是,埋葬他頭顱的洛陽墓地,稱作“關(guān)林”。孔子被后人尊為文圣,其墓地被尊為“孔林”。第四十七頁,共83頁。墓:其他很有影響,但沒有能夠當(dāng)上帝王人物死后,其安身之地,規(guī)制也都較高,但只能叫做“墓”。如長沙馬王堆大墓,秦檜墓,杜甫墓等。還有,安陽發(fā)現(xiàn)的曹操墓。曹操權(quán)傾一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死后墓地也較高,但他生前畢竟沒有稱帝,所以,不能叫做曹操陵,而是曹操墓。墳:小老百姓死后,安身之地,只能叫做“墳”。第四十八頁,共83頁。埋葬時用殉葬品,上古有人殉,即用活人為陪葬品,后來用“俑”——像人形的偶像。

第四十九頁,共83頁。第五十頁,共83頁。第五十一頁,共83頁。第五十二頁,共83頁。隨葬物品稱為明器(冥器)。為死人守孝服喪叫“服”。服喪期間在墓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墳?zāi)菇小皬]墓”或“廬?!薄H纭队伟U山記》所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第五十三頁,共83頁。第五十四頁,共83頁。第五十五頁,共83頁。古代喪禮中親屬們根據(jù)與死者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要穿一定的喪服。衰: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邊喪服。有斬衰[cuī](服期三年)、齊衰(服期一年)、大功(服期九個月)、小功(服期五個月)、緦麻(服期三個月)五等。第五十六頁,共83頁?!峨戎畱?zhàn)》說:“子墨衰絰dié”,絰是喪服上的帶子。古代出殯時還有唱挽歌的習(xí)俗。

第五十七頁,共83頁。四、賓禮

賓禮指諸侯朝見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互相交往時的禮節(jié)。

第五十八頁,共83頁?!俺笔侵T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拜見天子?!捌浮笔菄c國之間遣使訪問。使臣奉命出使,持有特殊信物一節(jié),所以使臣又叫使節(jié)。第五十九頁,共83頁?!懊恕笔菙?shù)國為了某種共同利益或目的,為求共同行動而于神前立誓締約。成為盟主,就可以號令諸侯,因此,會盟成為爭奪霸主地位的途徑。第六十頁,共83頁。訂盟締約時要舉行“歃血”shàxuè儀式,歃血就是在嘴唇上涂牲畜的血,表示誠意。如《毛遂自薦》中,毛遂命令“取雞、狗、馬之血來”,然后對楚王說“王當(dāng)歃血而定從?!钡诹豁摚?3頁。古文中常提到的“九賓之禮”是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由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延引上殿。

第六十二頁,共83頁。五、冠禮和笄禮

古代男子二十歲結(jié)發(fā)戴冠,表示成人,叫“冠禮”。第六十三頁,共83頁。二十歲也叫“弱冠”,如《祭妹文》:“予弱冠粵行?!迸邮鍤q始梳發(fā)成髻,加笄(簪子),表示成年。成年便可結(jié)婚。

第六十四頁,共83頁。六、跪拜禮及其它古人很講究禮貌,要求冠正衣潔,舉止溫文爾雅。不戴冠或戴冠不正屬于不講禮貌。當(dāng)眾免冠則是用來表示請罪、謝罪的動作。

第六十五頁,共83頁。第六十六頁,共83頁。交往拜謁時要行禮。“拜”的意思是對人行禮。由于身份、親系、場合不同,行禮的動作、輕重都不一樣,但統(tǒng)稱為“拜”。跪下,兩手相拱至地、頭伏在手上叫“拜手”。第六十七頁,共83頁。跪拜并伏在地上叫“拜伏”。恭敬地跪下行禮叫“拜倒”。跪下并以兩手扶地叩頭叫“跪拜”?;资亲盥≈氐陌荻Y,跪下,拱手至地,頭碰地,多時停留后再起身。第六十八頁,共83頁?!邦D首”是跪下叩頭,但時間短暫,頭觸地即可。作揖是最輕的禮,也就是拱手禮,行禮時,立正,身略俯折,雙手合抱高舉,自上而下,引至胸前為止。第六十九頁,共83頁。拜見時往往有見面禮物,如劉邦赴鴻門宴時持白壁一雙獻(xiàn)于項王,玉斗一雙獻(xiàn)于范增。見面時的禮物叫“贄”。如《送東陽馬生序》中說馬生“撰長書以為贄”。第七十頁,共83頁。官員互相拜訪時要“投刺”,“刺”就是名片。就座時,尊者先坐,居于上位,卑者后坐,居于下位。古代的“坐”的方式: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后跟上。第七十一頁,共83頁。宴飲之時,要求盡量靠前坐‘以免食物玷污座席。非宴飲之時,要求盡量靠后坐,以便與別人拉開距離,表示謙恭。坐的時候要保持謙恭之態(tài),往往挺直腰身,端坐,謂之“正襟危坐”。第七十二頁,共83頁。如果把坐姿改為兩膝著地,腰股伸直,則為“跪”,這種坐姿往往表示謝罪或?qū)﹂L者的尊敬?!伴L跪”又叫“跽”,與“跪”意思接近,區(qū)別在于長跪比跪時直腰挺身的動作更為明顯。如《鴻門宴》:“項王按劍而跽?!钡谄呤?,共83頁。第七十四頁,共83頁?;帷庇址Q“箕坐”,是指臀部著地,兩腿前伸叉開成畚狀。這是一種輕慢無禮、帶有侮辱性的動作。如《荊軻剌秦王》:“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第七十五頁,共83頁。古人的坐具有筵、席、床、榻等。筵一般用蒲葦?shù)却至暇幊桑^為長大。席一般用竹篾等細(xì)料編成,四邊用帛圍綴,做工較為精致。筵和席常合在一起用,筵先鋪放于地,席則放在筵上面。第七十六頁,共83頁。最初,設(shè)筵席只是為了坐,只是古人一種就餐方式,到了隋唐,椅凳出現(xiàn)了,人們進(jìn)食時不再席地而坐,而是坐在椅凳上伏桌而食。于是“筵席”意義改變,不再指坐墊,而是指宴飲的酒席了。床和榻都是高出地面的坐具,有足、可坐可臥。第七十七頁,共83頁。七、位次

中國古代的官位以右為尊?!读H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因功升遷,“位在廉頗之右”,因而引起了廉頗的不滿。朝堂上的位置以東為尊,以西為卑。第七十八頁,共83頁。封建社會重文輕武,文臣列于東,武臣列排在西。古代的屋舍方位以北為尊,北房為正房,東次之,西再次之。如皇帝住北房(正宮),皇后和太子住東宮,妃子住西宮。第七十九頁,共83頁。堂上座位以南向上座為尊,西向(面向西)次之,東向再次,北向最次。室內(nèi)座位以東向為尊,南向為次之,北向更次,西向最次。第八十頁,共83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