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班本始于生活課程點亮童年》_第1頁
論文《班本始于生活課程點亮童年》_第2頁
論文《班本始于生活課程點亮童年》_第3頁
論文《班本始于生活課程點亮童年》_第4頁
論文《班本始于生活課程點亮童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班本始于生活,課程點亮童年 幼兒園中班班本課程初探 安徽省軍區(qū)機關幼兒園林慧敏

摘要:

幼兒園“班本課程”是園本課程的一部分,目的是讓孩子成為課程的主人、成為發(fā)展的主人。班本課程的內容從本班幼兒實際出發(fā),圍繞幼兒興趣、問題展開,是教師支持幼兒主動學習探究的過程。本文闡述了在中班班本活動《歡“橘”一堂》的實施過程中,從選擇主題到開展形式,從價值關注到更新理念,收獲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充實了我對班本課程的理解,讓班本課程開展的更加飽滿。 關鍵詞:班本課程生活幼兒為先

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強調生活對幼兒的教育,幼兒的學習都是融入在生活中,不能脫離生活經驗,要與生活息息相關。如今,這一理論依然是幼兒園倡導的教育理念,經過這么多年的實踐檢驗,生活教育的價值越發(fā)重要,幼兒的經驗來源于生活,同時又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幼兒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元素應用到了我們的教育中,我們不僅要讓幼兒走進生活,同時也要讓他們愛上生活,在生活中鍛煉自己,讓自己成長,于是就有了這貼近生活的班本活動。一、確立主題,讓班本課程起源于生活

日常生活是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徑。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今天的午點吃的是橘子,入秋之后,孩子們第一次吃橘子,我心想著:孩子們肯定會剝的到處都是。于是,我對孩子們說:“聽說呀,橘子皮可以變成一朵橘皮花”,孩子們都睜大眼睛,充滿期待,我接著說:“只要你們橘子皮從上到下慢慢剝,皮不要剝斷,就可以得到一朵橘皮花了?!闭f完,我示范了一個,看到橘皮花的的時候,教室里面一下子被孩子們的“哇”聲充滿了,孩子們爭先恐后的開始剝橘皮,每個人都小心翼翼。不一會兒,一朵朵橘皮花就呈現在孩子們的手心里。他們捧著橘皮花,愛不釋手,驚喜地說“橘子皮好香哎!”“橘皮上有洞洞哎!”“老師,我剝了橘皮后,手上有黃色的油”......不經意間,一場橘子班本之旅開始了。在班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嘗試預設了很多主其實,

題,但最后選擇了這“誤打誤撞”的橘子,只因為這個主題來自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他們非常感興趣,又有相應的經驗。橘皮花的出現,孩子們更是爆發(fā)出了對橘子強烈的探索欲望,接下來孩子們開始了對橘子的探索。二、形式多樣,讓班本課程實施于生活

班本課程組織形式應注重趣味性、綜合性,讓教育與生活、游戲相結合。生活化班本課程的形式就是讓幼兒在行動中學習和感受,通過觀察、探索、發(fā)現、表達、交往等獲得經驗,得到發(fā)展。(一)走進生活,體驗“趣”的動力

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教育資源,我們引導孩子從“在課堂上學習”到“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購買——品嘗——記錄——排序:

我們讓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市場,那里呈現了各種各樣的橘子,孩子們可以摸、可以看、可以聞,孩子們驚嘆:哇~它們都是橘子呀?隨之孩子們的問題就來了,都是橘子它們的味道都一樣嗎?于是,孩子們帶著不一樣的橘子回家一個一個的品嘗,用記錄表的形式記錄下來每種橘子有多甜,以酸甜的程度用五角星表示。最后從孩子們的記錄表證得到結論:砂糖橘是甜度最高的,檸檬是最酸的。另外,孩子們還收獲了一個意外的知識經驗,孩子們買回來了不一樣的橘子,大小也不一樣,我提醒他們可以給橘子排個序,可以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排,孩子們樂此不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品嘗、記錄、對比、總結,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結論,獲得知識經驗,正是主動學習的價值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教育契機,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機會,讓孩子潛移默化地獲得習得,正式我們所追求的。(二)關注生活,豐富課程資源

教育即生活,把富有教育價值的生活內容納入課程領域,使幼兒園課程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實驗——記錄——結論:

在此次的班本活動中,我們開展了科學小實驗《橘子的沉與浮》,從孩子們身邊取材,讓孩子們先將沒剝皮的橘子放在水中,并記錄下橘子的狀態(tài),然后再將剝皮的橘子放在水中并記錄,前后對比,得出結論,沒剝皮的會浮在水面上,剝了皮會沉到水中; 在美術活動中,孩子們嘗試用印、畫、拼、粘的方式進行橘子繪畫。生活中的素材充實了課程,為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三、價值關注,讓班本課程升華于生活幼兒園的課程不僅是為了讓幼兒獲得知識經驗,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運用這些經驗去改造生活和服務于生活。 班本的最后時期,孩子們對橘子的認知已經大大提升,并且對它進行了深挖掘,發(fā)掘出了陳皮這樣的衍生品。當他們聽說可以制作陳皮,而陳皮泡水可以緩解咳嗽時候,都躍躍欲試,剝皮——洗凈——晾干——陳皮:

全程孩子自己動手,體驗過程。剝皮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經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之后,他們的剝橘子皮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不僅剝的速度加快了,而且剝得完整,沒有將橘子剝爛,于是,我們開始一場剝橘子大賽,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四、幼兒為先,更新已有的課程理念

“以幼兒為本”是學前教育的核心理念,如今,教師占主導地位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孩子們一味遵循教師的想法和意愿進行活動,只是活動的執(zhí)行者,并不是創(chuàng)設和主導者。在本次班本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選題到后面的探究,就是幼兒自發(fā)形成的。隨著課程的開展,孩子們大膽想象,依據幼兒的能力、興趣、疑惑,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的想法就是課程的探究方向,幼兒在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教師始終是觀察者、參與者、支持者的身份。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孩子們會帶著班本課程奔向何方,也可能某份驚喜就在研究的路上,這,就是班本課程的魅力所在。帶來的啟示:

(一)班本課程是契合生活的課程

1、做個好的觀察者是班本選材的前提

幼兒園的課程強調生活化、綜合化、游戲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通過追尋幼兒視角、追隨兒童腳步、解讀兒童故事,不斷拓展生活化課程資源,觀察對話兒童,從兒童的視角找到課程開展的方向。回看我們開展過的班本課程,有《螞蟻呀嘿》《樹葉轉轉轉》《泡泡世界》《我們換牙了》......優(yōu)秀的班本課程,無不是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孩子們從身邊的探究開始,邁出走向研究的第一步。2、積累好的生活經驗是班本活動的推手

班本課程更為生活化,具有真實性,能為幼兒營造良好、輕松、自由的體驗氛圍,使幼兒能夠大膽地與教師交流、表達自己的需求,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能力和社會性各方面的發(fā)展。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拓展課程探究的范圍和領域。另一方面,課程探究的深入,可以帶領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愛上生活,開心快樂地生活,體驗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和事物。(二)班本課程是屬于幼兒的課程1、跟隨幼兒腳步是班本課程的基本走向

班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有利于保證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滿足幼兒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班本課程的開發(fā)有助于教師將幼兒的生活感受、知識經驗、興趣愛好和能力發(fā)展作為課程設計和實施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充分發(fā)掘幼兒的潛能、個性和能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2、支持幼兒探究是班本課程發(fā)展的主導

我們都知道,當孩子探究某一事物時,會有很多的想法和疑惑,這些想法和疑惑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在班本課程中,我們要支持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各種疑惑的方法。比如,在探究橘子沉與浮的科學實驗中,教師給孩子們提供水、盆、記錄表,讓孩子們自己操作、記錄,找到橘子沉、浮的條件;當孩子們吃橘子時發(fā)現有的橘瓣少,有的橘瓣多,孩子們就一起來數數,然后記錄下來,知道橘瓣數量大概在9~13瓣之間;當孩子們發(fā)現有的橘子酸、有的橘子甜時,我們就帶著孩子去品嘗每種橘子,用孩子喜歡的符號“星星”記錄在表上,孩子們知道了哪種橘子酸哪種橘子甜。就是這樣,孩子們的探究是我們課程發(fā)展的方向和主導。幼兒真的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個體,班本課程就是發(fā)現奇跡的“萬花筒”,我們應該以幼兒為本位,跟隨孩子一起行動、一起探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