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葫蘆島市成考專升本2021-2022學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真題(附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1.gif)
![遼寧省葫蘆島市成考專升本2021-2022學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真題(附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2.gif)
![遼寧省葫蘆島市成考專升本2021-2022學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真題(附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3.gif)
![遼寧省葫蘆島市成考專升本2021-2022學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真題(附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4.gif)
![遼寧省葫蘆島市成考專升本2021-2022學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真題(附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0062a758df0721b610a4defd4ae4da7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葫蘆島市成考專升本2021-2022學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真題(附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蚊子種群數量變動是屬于
A.不規(guī)則波動B.周期性波動C.季節(jié)消長D.種群爆發(fā)()
2.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種組成最簡單的是()。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熱帶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3.對冬小麥完成春化過程起決定作用的是()
A.高溫B.低溫C.長日照D.短日照
4.全球生態(tài)學的研究對象是()
A.景觀B.生物圈C.種群D.群落
5.生態(tài)系統的功能是()。A.物質循環(huán)B.能量流動C.信息傳遞D.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6.生物群落命名的一般根據是()。
A.依照群落中的主要優(yōu)勢種或種的某些個體的集群
B.優(yōu)勢種的主要生活方式
C.為群落所占有的棲息環(huán)境,具有極明確的棲息條件的特點
D.以上的所有內容
7.下列不屬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功能的是()。A.凈化環(huán)境B.涵養(yǎng)水源C.保護生物多樣性D.增強溫室效應
8.在農田生態(tài)系統中,經常在簡單的食物鏈上引入新的環(huán)節(jié)來加強對農副產品的轉化和利用。蜜蜂引進農田,用花粉生產王漿、蜂蜜等產品,這種做法屬于引入()
A.生產環(huán)B.增益環(huán)C.減耗環(huán)D.復合環(huán)
9.下列有關生物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陸地生態(tài)系統中最大的是熱帶雨林
B.凍土帶的生物量最低
C.水生生態(tài)系統中,水的最表層的生物量最大
D.森林生態(tài)系統中,樹冠的最頂部生物量最大
10.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與之發(fā)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環(huán)境總稱為()
A.水圈B.巖石圈C.大氣圈D.生物圈
11.生態(tài)系統中,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之間的生產量P之比.即Pt/Pt-1稱為營養(yǎng)級之間的()。
A.同化效率B.生產效率C.利用效率D.組織生長效率
12.常綠闊葉林的分布區(qū)域是()
A.溫帶
B、熱帶
C、亞熱帶
D、寒溫帶
13.種群分布的類型是()
A.均勻分布B.隨機分布C.集群分布D.以上三種類型都是
14.阿拉斯加苔原地帶的植被主要是地衣。地衣是馴鹿的主要食物,苔原狼靠捕食馴鹿為生,因紐特人的主要食物是馴鹿,也捕食狼。蘇聯科學家曾進行核試驗,把銫(137Cs)等放射性元素釋放到高緯度的上空。以后,銫被地衣吸收并積累在體內,結果受核污染最嚴重的生物是()。
A.地衣B.馴鹿C.苔原狼D.因紐特人
15.要維持一個生態(tài)系統的動態(tài)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
A.生產者和消費者B.生產者和分解者C.食肉動物和分解者D.草食動物和分解者
16.下列生物屬于r對策的是()。A.銀杏B.大象C.丹頂鶴D.蝗蟲
17.判斷下列關于多樣性指數的說法,正確的是()。A.低豐富度高均勻度的群落一定比高豐富度低均勻度群落的多樣性指數低
B.低豐富度高均勻度的群落一定比高豐富度低均勻度群落的多樣性指數高
C.高豐富度低均勻度的群落與低豐富度高均勻度的群落,可能出現同樣的多樣性指數
D.高豐富度和高均勻度群落的多樣性指數不一定高
18.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B.食物鏈營養(yǎng)級數目無限C.能量單向流動D.具有自我調控能力
19.生態(tài)系統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奧德姆
B、林德曼
C、達爾文
D、坦斯利
20.下列生物類群屬于r對策者的是()。
A.種子植物B.哺乳動物C.細菌D.鳥類
21.光補償點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時的()
A.光照時數B.光照強度C.光譜成分D.溫度
22.首次提出生態(tài)系統這一概念的是()。A.奧德姆B.林德曼C.達爾文D.坦斯利
23.雄孔雀的羽毛比雌孔雀艷麗并以此吸引雌孔雀,按照達爾文的觀點這是()
A.繁殖后代的需要B.吸引異性的需要C.自然選擇的結果D.競爭配偶的結果
24.物種頻度從高到低分A、B、C、D、E五級,按饒基耶爾(Raunkiaer)頻度定律,在一個種類分布比較均勻的群落中,屬于五個級別頻度的種類的物種數的關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25.下述動物中屬于晝行性動物的是()
A.松鼠B.夜猴C.家鼠D.壁虎
26.白蟻消化道內的鞭毛蟲與白蟻的關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擬寄生D.偏利共生
27.“-3/2自疏法則”描述了植物種群內個體間由于競爭而產生的()
A.密度效應B.產量效應C.溫度效應D.邊緣效應
28.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謝爾福德B.達爾文C.奧德姆D.莫比烏斯
29.落葉闊葉林的緯度地帶性分布區(qū)域是()
A.寒溫帶B.暖溫帶C.亞熱帶D.熱帶
30.在單向風的影響下,樹木對風適應的明顯形態(tài)特征是()
A.矮化
B.頂冠
C.根系發(fā)達
D.旗冠
二、填空題(20題)31.《中國植被》(1980)一書采用的植物群落主要分類單位包括植被型(高級單位)、__________(中級單位)和群叢(基本單位)。
32.物種擴散分為______和主動擴散兩種類型。
33.枝葉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樹皮較厚、生長較快。這是______植物的特點。
34.從控制演替的主導因子劃分,森林砍伐跡地的演替屬______。
35.群落演替的先決條件是__________。
36.淡水生態(tài)系統可簡單的分為靜水生態(tài)系統和______生態(tài)系統。
37.生態(tài)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______的和逐級遞減的。
38.他感作作是______中生存斗爭的一種特殊形式,并且種內關系中也有。
39.低溫促進植物開花的作用,稱為______。
40.世界上主要經濟漁場幾乎都分布在______。
41.______是系統無序性的量度。
42.在一定地區(qū)內,群落由一種類型轉變?yōu)榱硪环N類型的整個取代順序,稱為______。
43.由于人類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某種生物帶人適宜于其棲息和繁衍的地區(qū),種群不斷擴大,分布區(qū)逐步穩(wěn)定地擴展,這種過程稱______。
44.一般來說,物種的生態(tài)幅越寬,其分布范圍越______。
45.白天由山谷沿山坡而上的風稱為______。
46.依靠風作為媒介傳播花粉的植物稱為______。
47.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種生物通過向體外分泌代謝過程中的化學物質,對其他生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48.競爭可以分為資源利用型競爭和______兩類。
49.在同一氣候區(qū),群落演替到最后階段只會形成一個氣候頂極。這是______頂極學說的觀點。
50.珍貴的大熊貓一般只以箭竹為食,大熊貓屬性生物。
三、判斷題(10題)51.森林中鳥的數量與森林的周長成正比,是因為服從邊緣效應。()
52.哺乳動物大多屬于K對策生物。()
53.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的一個重要過程。()
54.根據有效積溫法則可推算出昆蟲在一年內可能發(fā)生的世代數,從而進行蟲害預報。()
55.現代生態(tài)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生物圈。[]
A.正確B.錯誤
56.生物在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對生態(tài)因子的耐受性范圍不同,其中在生殖階段的耐受性范圍最寬。()
57.黑龍江省是種植水稻緯度最北的地方,此現象是常年溫度對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現。()
58.春化現象反映的是植物開花與日照長度的關系。()
59.紫外光可以誘殺害蟲、消毒滅菌,大劑量紫外光會使生物發(fā)生病變甚至致死。()
A.正確B.錯誤
60.食物鏈越長,能量利用越充分()
A.正確B.錯誤
四、簡答題(5題)61.種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62.簡述種群年齡結構的含義及其基本類型。
63.種群密度效應的基本規(guī)律是什么?
64.簡述植物對土壤pH的適應類型。
65.簡述氮循環(huán)中的主要化學過程。
五、論述題(5題)66.論述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的途徑。
67.論述磷循環(huán)的過程、主要特點及其與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關系。
68.試述生態(tài)系統的能流途徑。
69.人類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70.試述細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細胞內合成、組裝和運輸的全過程及其對于細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六、單選題(0題)71.種群的個體數量在短期內異常迅速增長(如蝗蟲大發(fā)生),這種現象稱為()。A.種群平衡B.種群大爆發(fā)C.種群衰退D.周期性波動
參考答案
1.C
2.D
3.B
4.B
5.D
6.A
7.D森林生態(tài)系統的功能:①是維護陸地生態(tài)平衡的樞紐;②是環(huán)境的凈化器;③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風固沙,保護農田;⑤是巨大的物種資源和基因資源庫;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藥材。
8.A
9.A
10.D
11.B
12.D
13.D
14.D
15.B
16.Dr對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壽命短,個體小,一般缺乏保護后代的機制,競爭力弱,具有很強的擴散能力,如蝗蟲。
17.C
18.B
19.D
20.C解析:r對策者的特點是個體小,數量多,繁殖率高,四項中只有C項符合。
21.B
22.D
23.C
24.B
25.A
26.B雙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處,并且完全相互依賴,不能分開。
27.A
28.D
29.B
30.D
31.群系
32.被動擴散
33.陽性
34.外因演替外因演替
35.植物繁殖體的遷移和散布
36.流水
37.單向
38.種間關系種間關系
39.春化作用
40.大陸架和大陸架附近
41.墑墑
42.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43.生態(tài)入侵
44.寬(或廣)
45.谷風谷風
46.風媒植物
47.他感他感
48.相互干涉型競爭相互干涉型競爭
49.單元單元
50.窄食窄食
51.Y
52.Y
53.Y
54.Y
55.B
56.N
57.N
58.N
59.A
60.B
61.(1)數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與死亡率、遷人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性別比。(2)分布特征:種群有一定的分布區(qū)域種群的內分布型有3種類型。(3)遺傳特征。(1)數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與死亡率、遷人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性別比。(2)分布特征:種群有一定的分布區(qū)域,種群的內分布型有3種類型。(3)遺傳特征。
62.((1)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在種群中所占比例為年齡結構。(2)年齡結構的基本類型如下:①增長型。年齡錐體呈典型的金字塔形,下寬上窄(或答:幼年個體多,老年個體少),種群處于增長期。②穩(wěn)定型。年齡錐體呈倒鐘型,種群數量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③衰退型。年齡錐形底部窄,上部寬(或答:幼年個體少,老年個體多),種群數量處于下降狀態(tài)。
63.種群密度效應的基本規(guī)律:當種群密度達到一定大小時某些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因素就會發(fā)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種群的增長。如果種群數量上升并超過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會上升出生率就會下降。相反如果種群數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會增加死亡率就會下降。種群密度效應的基本規(guī)律:當種群密度達到一定大小時,某些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因素就會發(fā)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種群的增長。如果種群數量上升并超過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會上升,出生率就會下降。相反,如果種群數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會增加,死亡率就會下降。
64.根據植物對土壤酸堿度的反應和要求不同,可以把植物分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堿性土植物三種類型。(1)酸性土植物僅能在pH6.5的酸性土壤中生長,并且對Ca2+及HCO3-離子非常敏感,不能忍受高濃度的溶解鈣,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氣候冷濕的針葉林地區(qū)和酸性沼澤土上,這里土壤中的鈣及鹽基被高度淋溶。
(2)堿土植物只能在pH7.0的堿性土壤上生長,適于生長在含有高量代換性Ca2+、Mg2+離子而缺乏代換性H+的鈣質土和石灰性土壤上,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氣候炎熱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區(qū),以及鹽堿土地區(qū),這里降雨少,不足以淋失土壤中的鹽基和鈣質。
(3)中性植物生長在pH6.5~7.0的中性土壤上,大多數作物、溫帶果樹都屬此類型。
65.氮循環(huán)中的主要化學過程為:(1)固氮作用:固氮細菌和藻類將大氣中的分子態(tài)氮轉化為氨的過程;(2)硝化作用:氨和銨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質合成的氨基狀態(tài);(3)脫氮作用:由一些細菌作用將硝酸鹽轉化為氧化亞氮和分子態(tài)氮,最終使氮元素返回大氣;(4)揮發(fā)作用:土壤中氮或動、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氣態(tài)直接散逸到大氣層中。
66.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始于初級生產者(綠色植物)對太陽輻射能的捕獲通過光合作用將日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植物有機物質中的化學潛能這些被暫時儲存起來的化學潛能由于后來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態(tài)系統能流的不同路徑。第一條路徑(主路徑):植物有機體被一級消費者(草食動物)取食消化一級消費者又被二級消費者(肉食動物)所取食消化還有三級、四級消費者等。能量沿食物鏈各營養(yǎng)級流動每一營養(yǎng)級都將上一級轉化而來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機體中但最終隨著生物體的衰老死亡經微生物分解將全部能量散逸歸還于非生物環(huán)境。第二條路徑:在各個營養(yǎng)級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機體以及排泄物或殘留體進入到腐食食物鏈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這些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還原為簡單的CO2、H2O和其他無機物質。有機物質中的能量以熱量的形式散發(fā)于非生物環(huán)境。第三條路徑:無論哪一級生物有機體在其生命代謝過程都要呼吸在這個過程中生物有機體中存儲的化學潛能做功維持了生命的代謝并驅動了生態(tài)系統中物質流動和信息傳遞生物化學潛能也轉化為熱能散發(fā)于非生物環(huán)境中。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始于初級生產者(綠色植物)對太陽輻射能的捕獲,通過光合作用將日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植物有機物質中的化學潛能,這些被暫時儲存起來的化學潛能由于后來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態(tài)系統能流的不同路徑。第一條路徑(主路徑):植物有機體被一級消費者(草食動物)取食消化,一級消費者又被二級消費者(肉食動物)所取食消化,還有三級、四級消費者等。能量沿食物鏈各營養(yǎng)級流動,每一營養(yǎng)級都將上一級轉化而來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機體中,但最終隨著生物體的衰老死亡,經微生物分解將全部能量散逸歸還于非生物環(huán)境。第二條路徑:在各個營養(yǎng)級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機體,以及排泄物或殘留體進入到腐食食物鏈,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這些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還原為簡單的CO2、H2O和其他無機物質。有機物質中的能量以熱量的形式散發(fā)于非生物環(huán)境。第三條路徑:無論哪一級生物有機體在其生命代謝過程都要呼吸,在這個過程中生物有機體中存儲的化學潛能做功,維持了生命的代謝,并驅動了生態(tài)系統中物質流動和信息傳遞,生物化學潛能也轉化為熱能,散發(fā)于非生物環(huán)境中。
67.(1)過程:①磷循環(huán)起源于巖石風化終止于水中的沉積;②貯存于巖石中的磷通過人工開采和自然風化后被植物吸收沿著食物鏈傳遞進行生物小循環(huán):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殘體所攜帶的磷離開生物小循環(huán)進入環(huán)境;③同時環(huán)境中的磷也通過地表徑流攜帶進入江河、海洋進行地質大循環(huán)。(2)主要特點:磷的主要貯存庫是巖石圈;循環(huán)速度慢、時間長;是典型的沉積型循環(huán)。(3)與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關系:①當磷被大量開采和使用時貯存于巖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釋放出來進入土壤和水體導致磷在水體和土壤中的過多積累;②同時由于農業(yè)生產中(1)過程:①磷循環(huán)起源于巖石風化,終止于水中的沉積;②貯存于巖石中的磷通過人工開采和自然風化后,被植物吸收,沿著食物鏈傳遞,進行生物小循環(huán):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殘體所攜帶的磷離開生物小循環(huán),進入環(huán)境;③同時,環(huán)境中的磷也通過地表徑流攜帶,進入江河、海洋,進行地質大循環(huán)。(2)主要特點:磷的主要貯存庫是巖石圈;循環(huán)速度慢、時間長;是典型的沉積型循環(huán)。(3)與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關系:①當磷被大量開采和使用時,貯存于巖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釋放出來,進入土壤和水體,導致磷在水體和土壤中的過多積累;②同時,由于農業(yè)生產中
68.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始于初級生產者(綠色植物)對太陽輻射能的捕獲,通過光合作用將日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植物有機物質中的化學潛能,這些被暫時儲存起來的化學潛能由于后來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態(tài)系統能流的不同路徑。
第一條路徑(主路徑):植物有機體被一級消費者(食草動物)取食消化,一級消費者又被二級消費者(食肉動物)所取食消化,還有三級、四級消費者等。能量沿食物鏈各營養(yǎng)級流動,每一營養(yǎng)級都將上一級轉化而來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機體中,但最終隨著生物體的衰老死亡,經微生物分解將全部能量散逸歸還于非生物環(huán)境。
第二條路徑:在各個營養(yǎng)級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機體,以及排泄物或殘留體進入到腐食食物鏈,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這些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還原為簡單的C02、H20和其他無機物質。有機物質中的能量以熱量的形式散發(fā)于非生物環(huán)境。
第三條路徑:無論哪一級生物有機體在其生命代謝過程中都要進行呼吸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生物有機體中存儲的化學潛能做功,維持了生命的代謝,并驅動了生態(tài)系統中物質流動和信息傳遞,生物化學潛能也轉化為熱能,散發(fā)于非生物環(huán)境中。
69.人類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1)改變地面及植被狀況而影響大氣降水到達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庫塘堰可擴大自然蓄水量;而圍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積減小尤其是大量季節(jié)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澇災害并同時降低了地下水庫的補給也引起嚴重的土壤和養(yǎng)分流失。(2)由于過度開發(fā)局部地區(qū)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手工、農業(yè)及城市發(fā)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儲量下降出現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斷流造成次生鹽漬化;也使下游水源減少水位下降水質惡化沿海出現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鹽漬化人類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1)改變地面及植被狀況,而影響大氣降水到達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庫,塘堰可擴大自然蓄水量;而圍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積減小,尤其是大量季節(jié)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澇災害,并同時降低了地下水庫的補給,也引起嚴重的土壤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項機械設備租賃合同
- 專業(yè)運動員營養(yǎng)支持服務合同
- 臨時私人司機服務合同
- 2025年出租店面協議范本
- 2025年餐飲領域合作租賃協議
- 一手房購房定金合同樣本
- 產業(yè)融合項目合作合同
- 專業(yè)專兼職律師聘用合同樣本
- 臨時展館設計與施工合同
- 臨街店鋪轉讓合同范本
- 醫(yī)院投訴糾紛及處理記錄表
- YY/T 0698.5-2023最終滅菌醫(yī)療器械包裝材料第5部分:透氣材料與塑料膜組成的可密封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試驗方法
- 【深度教學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2100字】
- 牽引管道孔壁與管道外壁之間注漿技術方案
- 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解讀課件
- 竣工資料封面
- 膿毒血癥指南
- 中國航天知識
- 安徽華納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均苯四甲酸二酐、300噸潤滑油助劑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YY 9706.230-2023醫(yī)用電氣設備第2-30部分:自動無創(chuàng)血壓計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專用要求
- 第8課紅樓春趣同步練習(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