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_第1頁
7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_第2頁
7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_第3頁
7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_第4頁
7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7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第一頁,共47頁。2005年我國居民十大死因分析第二頁,共47頁。肺的解剖第三頁,共47頁。1.肺痿--多由熱在上焦、津液枯燥或肺中虛冷、氣不固津致肺氣痿弱不振,以多唾涎沫,短氣為主癥的一類疾病。2.肺癰--因重感風(fēng)熱病邪致肺生癰膿,以咳嗽、胸痛、吐膿痰腥臭為主癥的疾病。3.咳嗽上氣--素有痰飲、復(fù)感外邪、內(nèi)外合邪、令肺氣脹滿,以咳嗽上氣、喉中痰鳴、甚則不能平臥為主癥的一類疾病。相當于現(xiàn)代的咳喘病。

本篇所論多是表邪內(nèi)飲及夾有熱邪壅氣的肺脹證,非單純外感或內(nèi)傷咳嗽。概念第四頁,共47頁。病位:肺癥狀:咳嗽病機:存在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

合篇意義第五頁,共47頁。肺

痿第六頁,共47頁。原文

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脈數(shù),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shù),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shù)虛者,為肺痿;數(shù)實者,為肺癰。第七頁,共47頁。

論述了肺痿的成因、肺痿和肺癰的主癥及鑒別。提要第八頁,共47頁?!驹~解】▲消渴:

指口渴不已,飲水即消。包括消渴病與消渴癥?!焖帲?/p>

指瀉下峻猛之藥?!鴿嵬傧涯簼嵬僦赋硖?,涎沫指稀痰?!咎嵋?/p>

本條論述肺痿的成因、肺痿和肺癰的主癥及鑒別。第九頁,共47頁。講解1.肺痿(虛熱性)的成因:重亡津液汗出

嘔吐消渴,小便利數(shù)

便難,被快藥下利肺臟氣陰受損全身陰虛,虛火上炎

肺氣痿弱不振

熱在上焦肺氣上逆久咳肺痿第十頁,共47頁。虛熱肺痿主證寸口脈數(shù)咳嗽濁唾涎沫短氣虛熱熏灼于肺熱邪熏灼,肺氣上逆濁唾涎沫虛熱灼肺肺中虛冷氣不布津熱則耗氣久咳耗氣第十一頁,共47頁。講解

肺痿、肺癰的脈癥

脈――――寸口脈數(shù)—(數(shù)虛)必數(shù)而無力。證―――-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肺痿肺癰

脈――――反滑數(shù)—必數(shù)而有力。證――――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咳唾膿血.從脈象上鑒別診斷

肺痿—陰虛有熱—虛熱—脈數(shù)而虛肺癰—實熱蘊肺—實熱—脈數(shù)而實第十二頁,共47頁。證治原文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五)甘草干姜湯方:甘草四兩(炙)干姜二兩(炮)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第十三頁,共47頁。吐涎沫不咳短氣不渴必眩必遺尿,小便數(shù)主癥兼癥解析癥狀肺氣虛寒,萎弱不用第十四頁,共47頁。成因1.虛熱肺痿失治,久則陰損及陽;2.素體陽虛,肺可虛冷。虛寒肺虛寒肺痿第十五頁,共47頁。治法與方義治法:溫肺復(fù)氣方藥:甘草干姜湯炙甘草——甘溫補中益氣炮姜——辛溫溫復(fù)肺氣第十六頁,共47頁。臨床應(yīng)用

根據(jù)異病同治理論,本方治療胃脘痛、遺尿、勞淋、吐血、泄瀉、眩暈等虛寒病證,有一定效果。第十七頁,共47頁。咳嗽上氣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三)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fēng)水,發(fā)汗則愈。(四)第十八頁,共47頁。證候分析上氣虛證上氣實證氣喘肩息顔面浮腫脈浮大無力脈浮大有力氣逆咳嗽而煩躁欲作風(fēng)水論述上氣證有虛實兩種情況。第十九頁,共47頁。

①只有辨證準確才能避免誤治。此兩條皆為上氣,一虛一實,前后對舉,相互比較,意在明確辨證,以免發(fā)生虛虛實實之誤。②推斷疾病預(yù)后其有重要臨床意義。前條為正虛氣脫,多見于久病重證,是病危之象,故預(yù)后不良。后者為邪實氣閉,多屬新病暴發(fā),治療較易,故預(yù)后良好。均反映"實證易治,虛證難療"之規(guī)律?!颈嬷我I(lǐng)與思路】第二十頁,共47頁。寒飲郁肺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六)射干麻黃湯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紫苑、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火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第二十一頁,共47頁。證侯解析1.癥狀表現(xiàn):“咳、痰、喘、鳴”四個字概括咳:咳聲重濁痰:痰多,質(zhì)清稀喘:不得平臥鳴:喉中水雞聲2.病機:寒飲郁肺,肺失宣降3.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4.方藥:射干麻黃湯第二十二頁,共47頁。方藥:射干麻黃湯

射干—消痰開結(jié)麻黃—宣肺平喘半夏、生姜、細辛—溫散寒飲款冬花紫菀—溫肺止咳五味子—收斂肺氣,并制約麻、辛、姜、夏之過燥大棗—安中扶正,調(diào)和諸藥第二十三頁,共47頁。臨床應(yīng)用

本方對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百日咳等病以咳喘,喉中痰鳴,咳痰色白為主要特征者,均有很好療效。第二十四頁,共47頁。痰濁壅肺

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七)皂莢丸方: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第二十五頁,共47頁。1.證候特點:以“咳、痰、喘”三字概括。

咳:咳逆連連痰:量多質(zhì)粘,雖痰出而咳喘不減喘:但坐不得臥3.治法:宣壅導(dǎo)滯,利竅滌痰

皂莢—宣壅導(dǎo)滯,利竅滌痰酥炙,做成蜜丸—調(diào)其燥烈之性棗膏調(diào)服—顧護胃氣,以免損傷中氣4.方藥:皂莢丸2.病機:痰濁壅肺,肺氣上逆第二十六頁,共47頁。

1.“咳喘,吐唾濁,但坐不得臥”為本證辯證要點。痰濁壅塞氣道,呼吸困難,若不速救治,有痰壅氣閉之危險,故當急治。

2.皂莢丸為滌痰利竅之峻劑,使用時要注意其應(yīng)用方法:酥炙、蜜丸、棗膏調(diào)服?!颈嬷我I(lǐng)與思路】第二十七頁,共47頁。飲熱迫肺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十三)越婢加半夏湯方: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姜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第二十八頁,共47頁。證侯解析1.癥狀:“咳、喘、脹”三個字概括脈:浮大有力浮脈主表,亦主在上大脈主熱,亦主邪實苔:黃白相間或薄黃苔2.病機:素有飲邪內(nèi)停,外感風(fēng)熱,上逆迫肺,熱重于飲(里),水飲夾熱邪上逆,導(dǎo)致肺氣脹滿。

3.治法:宣肺泄熱,化飲降逆第二十九頁,共47頁。方藥解析

麻黃+石膏――

辛涼發(fā)散,宣泄水氣,善清里熱

生姜+半夏--

散飲降逆甘草+大棗――

安中補脾第三十頁,共47頁。臨床應(yīng)用

本方對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急性發(fā)作而見飲熱迫肺證時最為有效。臨床根據(jù)具體情況加減應(yīng)用。第三十一頁,共47頁。1.“其人喘,目如脫狀”,是飲熱迫肺肺脹的主癥。尤其是“目如脫狀“,形象地描述了肺氣脹滿,氣壅于上,兩目脹突的癥狀。

2.本方麻黃用量大,且配加石膏,既可清熱除煩化飲,又能防麻黃發(fā)散太過,是其配伍要點?!颈嬷我I(lǐng)與思路】第三十二頁,共47頁。寒飲挾熱

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八)厚樸麻黃湯方:厚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第三十三頁,共47頁。

脈沉者,澤漆湯主之。(九)澤漆湯方:半夏半升紫參五兩(一作紫苑)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兩白前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上九味,fu咀,內(nèi)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第三十四頁,共47頁。解析1.咳而脈?。笆⒂谏隙诒碇委熢瓌t-散飲除熱,止咳平喘方藥:厚樸麻黃湯

厚樸-降氣除滿麻黃、杏仁-宣肺平喘石膏-清熱除飲半夏、干姜-溫化寒飲小麥、五味子-養(yǎng)心護胃安中以方測證當見:胸滿、煩躁、口渴、休息不能平臥,脈浮數(shù)或浮緊等。第三十五頁,共47頁。證侯解析1.咳而脈沉--水飲停于胸肺治療原則--逐水通陽,消飲止咳澤漆-瀉水逐飲紫參-清熱祛濕桂枝、生姜-溫陽化飲半夏、白前止咳平喘人參、甘草-健脾益氣黃芩-清泄肺熱以方測證當見:咳唾引胸脅痛,或水氣外溢肌表出現(xiàn)浮腫,或小便不利等。第三十六頁,共47頁。臨床應(yīng)用

厚樸麻黃湯常用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見本方證者。澤漆湯多用于肺氣腫、肺心病、細菌性胸膜炎、結(jié)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及肺部癌腫等。第三十七頁,共47頁。

寒飲挾熱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十四)小青龍加石膏湯方: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干姜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煑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煑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第三十八頁,共47頁。證侯解析1.病因:內(nèi)因——“心下有水”,上逆干肺。外因——“脈浮”,感受寒邪。2.病機:外寒內(nèi)飲夾熱郁肺,飲甚于熱3.癥狀:咳喘上氣——水飲犯肺,肺氣失宣煩躁而喘——飲邪郁而化熱脈浮——風(fēng)寒襲表4.治法:溫肺化飲,解表散寒第三十九頁,共47頁。證侯解析5.方藥:小青龍加石膏湯麻黃、桂枝—

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干姜、細辛、半夏—

溫肺化飲芍藥、五味子—收斂肺氣,以防宣散太過甘草—

調(diào)和諸藥石膏—

清熱除煩第四十頁,共47頁。鑒別比較

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厚樸麻黃湯三方均用麻黃、石膏、半夏,其病理因素均有飲、熱和外邪,如何區(qū)分?越婢加半夏湯病病勢上,相對病情較急;厚樸麻黃湯病位在上,在外,氣滯較重;小青龍加石膏湯病勢向上,相對病情較緩。第四十一頁,共47頁??人陨蠚庥盟幰?guī)律咳嗽上氣多用麻黃;溫化水飲多用半夏、干姜、細辛;郁熱煩躁多用石膏;痰濁粘稠用皂莢。麻黃配桂枝,意在發(fā)汗解表;麻黃配石膏,意在平喘,清郁熱;麻黃配射干,意在開痰散結(jié);麻黃配厚樸、杏仁,意在宣肺理氣除滿。第四十二頁,共47頁。臨床應(yīng)用

本方常用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屬寒飲素盛,因氣候變化而誘發(fā)者。第四十三頁,共47頁。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麥門冬湯方: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煑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虛熱肺痿證治第四十四頁,共47頁。證侯解析1.證候特點:上氣咽喉不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