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山東棗莊市薛城區(qū)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屆山東棗莊市薛城區(qū)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屆山東棗莊市薛城區(qū)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屆山東棗莊市薛城區(qū)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屆山東棗莊市薛城區(qū)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圖①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轉錄過程中的局部圖解;圖②表示該生物正常個體的體細胞部分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該生物的黑色素產生需要如圖③所示的3類基因參與控制,三類基因的控制均表現(xiàn)為完全顯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①中,若b2為RNA鏈,則b1鏈的(A+T+C)/b2鏈的(A+U+G)=1B.由圖②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該生物體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C.若圖③中的1個b基因突變?yōu)锽,則該生物體仍然可以合成出物質乙D.圖②所示的生物體中肯定存在含有8個b基因的某細胞2.自然種群的增長一般呈“S”型。假設某自然種群的數(shù)量為N,環(huán)境容納量為K,S1-S5是“S”型曲線上的5個點。根據(jù)下表所示數(shù)據(jù),有關說法錯誤的是()曲線上的點種群數(shù)量(K-N)/KS1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該種群的K值為200B.S5不是該種群的種內斗爭最激烈的時刻C.若該種群為蝗蟲種群,則防治蝗蟲應在S3之前D.(K-N)/K的比值越小,種群增長速率越小3.如圖表示當有神經沖動傳到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從突觸小泡內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的機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內可避免被細胞內其他酶系破壞B.神經沖動引起神經遞質的釋放,實現(xiàn)了由電信號向化學信號的轉變C.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上相應的離子通道開放D.圖中離子通道開放后,Na+和Cl﹣同時內流4.下列關于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鮮肝研磨液是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理想實驗材料B.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DNA和RNA分布時,鹽酸的作用是對該細胞進行解離C.用臺盼藍染液對酵母菌細胞進行染色,可鑒別酵母菌細胞是否有活性D.做“細胞中脂肪檢測和觀察”實驗時,染色后可以用75%酒精洗去浮色5.請選出分離土壤細菌的正確操作步驟①土壤取樣;②稱取10g土壤,加入盛有90mL無菌水的錐形瓶中;③吸取0.1mL進行平板涂布;④將菌液依次稀釋至101、102、103、104、105、106、107倍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6.科研小組做了某一探究實驗,結果記錄如表,有關表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的課題是探究不同種類的激素對某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B(tài).實驗結果說明該溶液對植物幼苗生長具有兩重性C.第5組實驗數(shù)據(jù)有問題,可以不予關注D.如果繼續(xù)增大該溶液濃度,幼苗平均高度可能低于8.1cm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已知圖1為質粒、圖2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下表為有關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圖中質粒和目的基因構建重組質粒,應選用______兩種限制酶切割,切割后的末端為______(填“黏性末端”、“平末端”或“黏性末端和平末端”),故應選用___________酶來連接載體和目的基因。(2)為篩選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腸桿菌,應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___________。(3)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前,需要運用PCR技術對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進行擴增。擴增時需要用到___________(填酶的名稱)和圖2中的引物是___________。(4)在基因工程藥物的生產中,常選用大腸桿菌作受體細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隨著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類型依次為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叢和草甸等。該地分布著多種動物。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該地某雙子時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調查野兔的種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2)該地草甸、灌叢、針闊葉混交林的豐富度不同,豐富度是指____。(3)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遭到嚴重破壞時,往往不易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原因是其____穩(wěn)定性較低。(4)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顯的____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9.(10分)提到發(fā)酵,往往會使人聯(lián)想到生活中發(fā)面制作饅頭、面包,釀造醋和醬油等。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用果汁或麥芽汁進行酒精發(fā)酵時,產生氣泡現(xiàn)象的本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釀酒過程中發(fā)酵液pH下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酒精發(fā)酵液(如果汁)中通入空氣,并將發(fā)酵液置于30~35℃環(huán)境中,發(fā)酵液的pH下降,此時生長旺盛的微生物類群是_______________,影響其生理活動及生物化學反應的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點)。(3)在現(xiàn)代發(fā)酵生產中,純凈微生物的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獲得純凈培養(yǎng)物的關鍵是__________________。該技術要求對用于微生物培養(yǎng)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兩點)等材料用具進行滅菌。(4)在測定土壤中微生物(如細菌)數(shù)量時,一般要對樣品進行稀釋,選擇稀釋倍數(shù)的依據(jù),則是保證稀釋的樣品液在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數(shù)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間,以便于計數(shù)。10.(10分)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樹冠迅速生長,繁殖能力強,植株覆蓋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點為圓心向外擴散,劃分出薇甘菊入侵區(qū)、群落交錯區(qū)和本土植物區(qū)三類樣區(qū)。在入侵區(qū),薇甘菊覆蓋度大于90%,入侵年齡在5年以上;群落交錯區(qū),薇甘菊與當?shù)刂参锔偁幧L,薇甘菊的覆蓋度在10%~30%,入侵年齡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區(qū)沒有薇甘菊生長,優(yōu)勢種群為本土植物類蘆,其覆蓋度大于80%。下表為不同樣區(qū)(取土樣的數(shù)量、體積相同)中小型土壤動物的個體數(shù)量和類群數(shù)統(tǒng)計結果。請分析回答:

線蟲

蜱螨目

彈尾目

其他昆蟲或小動物

個體總數(shù)

類群數(shù)

薇甘菊入侵區(qū)

1890

226

123

48

2287

15

群落交錯區(qū)

1198

132

99

114

1543

15

本土植物區(qū)

1084

120

143

49

1376

14

數(shù)量總計

4172

478

365

211

5209

19

(1)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不同樣區(qū)捕獲到的中小型土壤動物個體數(shù)量不盡相同,動物個體數(shù)量最多的樣區(qū)是___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對中小型土壤動物的________變化影響不大,而對土壤中動物的__________變化影響較大。(2)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中,薇甘菊屬于_______,土壤中的小動物屬于________。(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植物大量死亡會使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_________的數(shù)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種取代另一些物種等的一系列變化稱__________。11.(15分)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的濃度與血漿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經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選擇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況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葡萄糖通過被動運輸?shù)姆绞竭M入組織液,如圖為腎小管壁及相關結構示意圖?;卮饐栴}:(1)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葡萄糖濃度____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等于”)組織液中的。(2)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參與。(3)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從而導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A【解析】

A、圖①中,若b2為RNA鏈,依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推知:b1鏈的(A+T+C)/b2鏈的(A+U+G)=1,A項正確;B、由圖3可知,基因型為A_bbC_的個體才能合成黑色素,圖②所示生物體的基因型為Aabb,控制酶3的基因不能確定,所以不能確定該生物體是否能合成黑色素,B項錯誤;C、若圖③中的1個b基因突變?yōu)锽,則該生物體的基因型變?yōu)锳aBb,因B對b具有顯性作用,所以該生物體不能合成出物質乙,C項錯誤;D、圖②所示的生物體的基因型為Aabb,該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含有4個b基因,不可能出現(xiàn)含有8個b基因的某細胞,D項錯誤。故選A。2、D【解析】種群數(shù)量在S3時,(K-N)/K=0.5,說明處于K/2,因此該種群的K值為200,A正確;S5時,(K-N)/K=0.1,說明種群數(shù)量還在增加,因此該點不是該種群的種內斗爭最激烈的時刻,B正確;若該種群為蝗蟲種群,則防治蝗蟲應在S3之前,C正確;根據(jù)表格分析可知,K-N)/K的比值為0.5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而過高或者過低時,種群增長速率都較小,D錯誤。3、D【解析】

A.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可避免被細胞內其他酶系破壞,A正確;B.神經沖動屬于電信號,神經遞質屬于化學信號,所以神經沖動引起神經遞質的釋放,實現(xiàn)了由電信號向化學信號的轉變,B正確;C.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興奮或抑制,相應的離子通道打開,C正確;D.圖中離子通道開放后,若興奮則Na+內流,若抑制,則Cl-內流,D錯誤;因此,本題答案選D。考點:興奮在突觸的傳遞4、C【解析】

本題考查教材實驗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能力?!驹斀狻緼.鮮肝研磨液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是檢測蛋白質的理想實驗材料,A錯誤;B.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DNA和RNA分布時,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B錯誤;C.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因此活細胞不能讓臺盼藍進入,故臺盼藍染液可鑒別酵母菌細胞是否有活性,C正確;D.做“細胞中脂肪檢測和觀察”實驗時,染色后應用體積分數(shù)50%酒精洗去浮色,D錯誤。故選C。【點睛】細胞中的有機物能與特定的化學物質產生顏色反應,故該類實驗在選材時應選擇白色(無色)或接近白色(無色)且富含該有機物的。5、C【解析】

從土壤中分離微生物的一般步驟是:土壤取樣、選擇培養(yǎng)、梯度稀釋、涂布培養(yǎng)和篩選菌株。【詳解】分離純化土壤微生物的正確的操作步驟:①土壤取樣→②制備土壤溶液:稱取10g土壤,加入盛有90mL無菌水的錐形瓶中→④制備土壤樣品稀釋液:將菌液依次稀釋至101、102、103、104、105、106、107倍→③涂布平板分離:吸取0.1mL進行平板涂布。故選C。6、D【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該實驗探究的是不同濃度的某溶液對幼苗生長的影響,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某溶液,因變量是幼苗的平均株高。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著某溶液濃度的升高,促進幼苗生長增強,當某溶液濃度升高到一定濃度時,隨著濃度增加促進作用減弱?!驹斀狻緼、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該實驗的課題是探究不同濃度的激素對某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A錯誤;B、實驗結果說明該溶液對植物幼苗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并沒有表現(xiàn)出抑制作用,因此不能體現(xiàn)兩重性,B錯誤;C、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5組實驗數(shù)據(jù)有問題,應該進行重復實驗,確定該組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C錯誤;D、若溶液對幼苗生長具有兩重性,則繼續(xù)增大該溶液濃度,幼苗平均高度會低于8.1cm,從而體現(xiàn)出兩重性,D正確。故選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BclI和SmaI黏性末端和平末端T4DNA連接酶四環(huán)素Taq酶引物甲和引物丙大腸桿菌為單細胞生物,繁殖快,遺傳物質較少【解析】

用圖1中的質粒和圖2中的目的基因構建重組質粒,不能使用BamHⅠ切割,因為BamHⅠ切割會切斷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和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也不能用HindⅢ,因為其無法切割質粒,因此可選擇BclI和SmaI,BclI切割產生黏性末端,SmaI切割產生平末端,形成重組質粒還需要用到DNA連接酶;由于選擇BclI和SmaI進行切割,破壞了氨芐青霉素抗性記憶,因此標記基因為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為了篩選得到目的菌,應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四環(huán)素;PCR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術,PCR技術的原理是DNA復制,需要的條件有:模板DNA(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原料(四種脫氧核苷酸)、一對引物(單鏈的脫氧核苷酸序列)、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Taq酶)。大腸桿菌是原核細胞,容易培養(yǎng)、繁殖速度快,當處于對數(shù)期時,細菌代謝旺盛,個體的形態(tài)和生理特性比較穩(wěn)定,因此常作為基因工程受體細胞?!驹斀狻浚?)應選用BclI和SmaI兩種限制酶切割,切割后產生的末端為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要形成重組質粒還需用T4DNA連接酶來連接載體和目的基因。(2)形成的重組質粒中標記基因為四環(huán)素抗性記憶,因此應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四環(huán)素。(3)運用PCR技術對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進行擴增需要用到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Taq酶)和引物,圖2中的引物應選引物甲和引物丙。(4)在基因工程藥物的生產中,常選用大腸桿菌作受體細胞,其原因是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繁殖快、遺傳物質相對較少等特點,因此常作為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军c睛】本題考查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驟,能正確構建基因表達載體,能夠識記原核生物經常作為受體細胞的原因,同時掌握PCR的原理和方法,意在考查學生對于生物學原理的實際運用能力。8、(1)樣方標志重捕(每空1分,共2分)(2)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3分)(3)恢復力(2分)(4)垂直(2分)【解析】(1)調查植物種群密度通常用樣方法,而調查活動能力較強的動物通常用標志重捕法。(2)豐富度只群落中物種的數(shù)目,而不是某一物種的數(shù)目。(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包括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則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強,但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弱,即遭到破壞后恢復原貌越難。(4)群落結構分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群落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有利于提高對光等資源的利用能力,同時也降低了種群間的競爭激烈程度?!究键c定位】本題考查種群、群落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意在考查學生對教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屬基礎題。9、酵母菌通過無氧呼吸,將糖類等有機物轉化為酒精,同時釋放出二氧化碳在酒精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多種酸性物質都會使pH下降醋酸菌溫度、發(fā)酵液中的氧氣含量和糖源含量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培養(yǎng)皿、接種用具、培養(yǎng)基30~300【解析】

果酒發(fā)酵中常用的菌種是酵母菌,兼性厭氧型微生物,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增加數(shù)量,無氧條件下進行酒精發(fā)酵。醋酸發(fā)酵的菌種是醋酸菌,好氧菌,適宜的溫度是30-35度。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常用的滅菌方法:高壓蒸汽滅菌法、干熱滅菌法、灼燒滅菌法。【詳解】(1)因為酒精發(fā)酵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結果,用果汁或麥芽汁進行酒精發(fā)酵時,產生的氣泡是二氧化碳,在以葡萄糖為底物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同時,其他有機物在轉化過程中還有一些中間產物形成,包括一些有機酸,所以,釀酒過程中發(fā)酵液pH會下降。(2)向酒精發(fā)酵液中通入空氣,并將發(fā)酵液置于30~35℃環(huán)境中,此時乳酸菌進行乳酸發(fā)酵,發(fā)酵液的pH變化趨勢是下降。溫度、發(fā)酵液中的含氧量和發(fā)酵液的含糖量均影響其生理活動及生化反應。(3)獲得純凈培養(yǎng)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培養(yǎng)微生物時,所用的培養(yǎng)皿、接種用具、培養(yǎng)基等要進行滅菌。(4)對樣品進行稀釋時,如以計數(shù)為目的,選擇稀釋倍數(shù)的依據(jù)就是便于計數(shù),一般保證稀釋的樣品液在平板上生長菌落數(shù)在30-300之間【點睛】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計數(shù)時,由于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是一個菌落,故統(tǒng)計結果比實際結果會偏低。10、薇甘菊入侵區(qū)類群數(shù)個體數(shù)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光照不足分解者群落演替【解析】

閱讀題干和題表可知,本題涉及的知識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種間關系、群落的演替,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并分析圖表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驹斀狻浚?)從表格中所給數(shù)據(jù)可知,薇甘菊入侵區(qū)捕獲到的動物個體數(shù)為2287,居最多;而類群數(shù)與群落交錯區(qū)及本土植物區(qū)差距不明顯,而對土壤中動物的個體數(shù)量變化影響較大。

(2)薇甘菊能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是生產者;土壤中部分小動物為消費者,但蚯蚓和其他小動物能使土壤中的無機鹽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