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現代文閱讀滿分全攻略學案_第1頁
中考語文復習-現代文閱讀滿分全攻略學案_第2頁
中考語文復習-現代文閱讀滿分全攻略學案_第3頁
中考語文復習-現代文閱讀滿分全攻略學案_第4頁
中考語文復習-現代文閱讀滿分全攻略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現代文閱讀

滿分全攻略

講義一:記敘文閱讀答題知識和技巧

講義二:說明文閱讀答題知識和技巧

講義三:議論文閱讀答題知識和技巧

講義四:如何攻克現代文閱讀概括要點題?

講義五:如何攻克中考閱讀題中的關于寫作手法類試題?

講義六:如何攻克中考現代文閱讀中之“表現手法”類試題?

講義七:各類特定文體閱的解題技巧與策略

講義一:記敘文閱讀答題知識和技巧

記敘文閱讀目標:

1、結構層次,文章思路,內容要點。

2、中心主題

3、寫作特色

4、關鍵詞、句、段落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5、人物形象特征,人物描寫方法

6、線索

7、人稱

8、環(huán)境描寫

10、表達方式

11、順序、倒敘、插敘

12、六要素

一、結構層次,文章思路,內容要點

1、怎樣給文章分段?

(1).按情節(jié)發(fā)展劃分:抓過渡句、過渡段,有四分法,多指小

說(開端--一發(fā)展一--高潮一一結局)和三分法多指記敘文(起因--一

經過一--結果)。如《皇帝的新裝》分為“愛新裝一做新裝一看新裝一展

新裝”。

(2).按時間順序分:抓時間詞。如〈〈老山界〉〉,“第一天:下

午、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

(3).按地點的變化劃分:抓方位詞的變化。如:〈〈藤野先生〉〉

“東京一仙臺一北京”?!缎¢贌簟贰班l(xiāng)公所樓上一一小姑娘家一一寓所

——離村后”。

(4).按段落的內部關系劃分:A.總分關系:大部分記敘文有“總

一分一總”結構B.轉折關系;C.并列關系D.因果關系

E.遞進關系。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總寫:概括贊美一一分寫:三個事

例三個角度一一總寫:收篇總結,再次贊美”

(5).按寫了幾件事或一個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劃分:例如《春》

,,盼春”——“繪春”(春草圖、春雨圖、春花圖、迎春圖、春風圖)一

-“頌春”

(6).按表達方式的不同來劃分。

(7).按描寫角度(正面或側面)來劃分。

(8).按作者的情感變化來分。例如:《荔枝蜜》“不喜歡”一一

“想去看看”一一“贊頌”一一“想變成”

2、如何歸納段意、層意:

(1).抓段首或段尾的中心句或中心詞:如果中心句以轉折、遞進、

因果句式出現,要取其正(重心)的部分,轉折、遞進句式以后為正。

(2).抓過渡句。

(3).逐句或逐段歸納內容要點,看幾個要點之間是什么關系,并列

關系相加相綜合;偏正關系以正為主,抓主帶次,誰為主,誰為次,要聯

系全文中心來定。遞進和轉折關系都是以后為主。

(4).復雜段落,勾畫重點詞,連詞成句,改造即成。

3、劃分段落的步驟:

(1).先看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講的什么意思,逐段歸納要點,排列

出文章寫了那些材料,解決“寫了什么的問題”。

(2).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安排材料的,解決“怎么寫的”的問

題,再根據分段的依據分段。

4、劃分段落的意義:

文章的結構是作者思路的體現,作者的思路是通過安排文章結構的次

序體現出來的。葉圣陶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

走的」結構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體現,我們閱讀時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結

構,弄清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及一段內部的層次,才可能真正理

解文章。分段訓練有助于我們寫作,要寫好文章,就要先會拆文章,會分

析文章。

二、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看標題,標題表明內容。如《回憶我的母親》、《最后一課》。

2、抓文章的中心句、中心詞,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

尾句)以及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通過分段,看各段之間是何關系,并列關系相加,偏正關系以正為

主。

三、如何歸納主題、中心思想:

1、分析寫作背景,背景出主題出。

2、看標題,標題點明中心。如《誰是最可愛的人》

3、看開頭結尾的中心句:大都是議論、抒情句,這些句子的作用在結構

上:總領下文、總結全文、承上啟下、開篇點題、篇末點題;在內容上:

突出主題、畫龍點睛、揭示深化中心。例如:《驛路梨花》的末句,“驛路

梨花處處開”在結構上篇末點題,在內容上深化中心,歌頌了雷峰精神已

經發(fā)揚光大。

4、抓文眼:因為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

感情的凝聚點,也就是中心詞、中心句。

1、小說的主題應該從人物形象特征入手,通過故事情節(jié)來表現中心。

2、注意中心主題該深化要深化,要由小我向大我轉化。

四、寫作特色:

1、結構布局上:

①、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jié)。②、首尾呼應。

③作鋪墊、埋伏筆。④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運用倒敘、插敘。

⑤、出人意料的結局。⑥結構嚴謹、清晰。⑦利用引文推動故事情節(jié)

的發(fā)展。

2、表現手法(寫作方法)上:

①、以小見大。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④、景物烘托。⑤、對比、

對照、襯托(正襯、反襯)。⑥欲揚先抑。⑦、通過語言、

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征。

3、語言特色:

①、婉約動人,生動形象,清新優(yōu)美。②、豪放粗獷。

③、詼諧幽默。④、夸張、辛辣諷刺的語言。

⑤、樸素的語言飽含深情。⑥、大量運用修辭手法。

⑦、句式駢散結合。⑧、含蓄深沉的語言。

4、表達方式上:

①、先敘后議。②、夾敘夾議。

5、選材剪材上:

①、詳略得當。②、選材典型、新穎、別具一格。

五、關鍵詞語、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和含義:

1、結構上的作用含義:

①、前后照應:

指對前文(含標題)作必要的回應,照應是針對前文說的。包含四

種情況:A、首尾內容呼應B、內容照應標題(開篇點題、結尾

點題)C、前文作鋪墊、埋伏筆,后文回應D、前文設置懸念,

后文回應。

兩個概念:

伏筆:是對后文內容所作的暗示。伏筆是針對后文說的,文章往往同

時使用伏筆和照應兩種方法,即前有伏筆,后作照應。

懸念:引起讀者期待心理并急于閱讀下文的一種手段。一種是通篇設

置懸念,貫通全篇:“前文設置懸念一一引發(fā)讀者尋根究底一一釋除懸念”。

另一種只是局部設置懸念。

②、承上啟下。

③、總領下文或歸結全文。

④、為后文作鋪墊、為后文埋下伏筆(伏筆:見上文解釋)。

⑤、與后文形成對比、對照,反襯后文,從而突出中心。

2、內容上的作用含義:

①、語境求解,緊扣中心主題分析。(文中開頭結尾的議論抒情句,

往往畫龍點睛,點明升華主題)。

②、從修辭手法的作用上結合中心分析。(例:“小草青得通你的

眼"?!氨啤弊诌\用擬人,形象生動的表現了小草的青翠,蓬

勃的生命活力)。

③、找關鍵詞,語境求解。(例:“后來到底尋了他一個不是“?!皩ぁ?/p>

字是無中生有,表現賈雨村陰險毒辣,過河拆橋)。

說明:

★對文章相關的環(huán)境在文章的開頭部分詳寫的作用:為下文作鋪墊,

埋伏筆。如《星空》中開篇對達里湖的美作詳細的描寫;又如《南極的植

物》開篇對南極惡劣的生存條件作詳細的描寫。

★在文章的開頭簡略交待一些情況的作用:為下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鋪

墊,埋伏筆。如《尋找生命歸宿的年青人》開頭一段?!?002年眉山中考

題》

★文章開頭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作用:為下文展開作鋪墊,或烘托了某

種氣氛。如《夜走靈官峽》的開頭起鋪墊作用?!扼A路梨花》的開頭烘托

了氣氛。

★議論抒情式的開頭或結尾的作用:往往起點明中心的作用。

★文章在開頭要是有鋪墊、伏筆,后面必有照應,這樣才能結構嚴謹。

如《一面》中可累見到魯迅先生后,他斷定魯迅“一定是個不平常的人”,

此處是伏筆、鋪墊,后面必有照應。

六、人物形象:

1、運用人物描寫方法:“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神態(tài)”去分析人

物性格特征,綜合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進行人手形象的整體分析。同時

不要忽略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各種描寫都是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內心世界而服

務的。

七、文章的線索:

1、線索的特點:

A、連貫性:貫穿全文,不脫節(jié),不跳躍;

B、始終性:線頭在開端、線尾在末段,線索在開頭結尾都要有體現。

2、線索的分類:

①以某一事物為線索:如《背影》以“背影”為線索,《棗核》以“棗

核”為線索,《記一輛紡車》以“懷念紡車”為線索。

②以某一事件為線索:如《社戲》中的''看戲",《賣蟹》中的“賣蟹二

③以某一人物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如《夜走靈官峽》、《孔乙己》兩

文中都是以我的見聞和感覺為線索。

④以時間為線索:如《老山界》、《驛路梨花》。

⑤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如《荔枝蜜》以我對

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春》以“對春天的贊美之情”為線索,《白楊禮

贊》以“贊美白楊樹的感情”為線索。

⑥以地點或(行蹤)的轉換為線索:如《散步》《老山界》。

⑦以景物的變化為線索:如《海濱仲夏夜》。

八、人稱:

1、主要人物(主人公)的確定:最能表現中心的人物。

2、第一人稱:

①第一人稱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任務。

②第一人稱做次要人物的作用:陪襯,穿針引線的作用。

③采用第一人稱的優(yōu)點:便于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

和真實感。缺點:不能超出“我”耳聞目睹的范圍。

3、第三人稱:

①優(yōu)點:不受時間和室間的限;②缺點:不如第一人稱那樣容

易使讀者感到親切和真實。

說明:有些文章采用第二人稱,但仍然是通過“我”的角度來展示的,

所以仍然屬于第一人稱。

九、環(huán)境描寫:

1、社會環(huán)境描寫一般指人為性的環(huán)境,可出現在文中任何地方,包

括人物或事件。如《最后一課》中“普魯士兵正在操練”、“布告牌上傳出

的壞消息”。

2、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為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交待的時代背景。

3、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A、烘托、襯托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性格、人物心情等。

B、渲染某種氣氛。例如:《故鄉(xiāng)》中對蕭索破敗的鄉(xiāng)村景象的描

寫,渲染了沉寂、荒涼的氣氛,烘托出我的悲涼心情?!锻陴B(yǎng)菜》中“夜

色越來越濃,村落啦、樹林啦、坑洼啦、溝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部掉進了

神秘的沉寂里”這一環(huán)境描寫,襯托出作者恐怖害怕的心理?!镀吒鸩瘛?/p>

中,“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

都象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边@段環(huán)境描寫就襯托了無名戰(zhàn)士堅強不

屈,勇于犧牲的精神品質。

十、表達方式:

1、記敘:側重敘說和交待。描寫:側重于繪聲繪色,細致入微

的描繪與刻畫。

2、說明:對事物或事理作解說、介紹。

3、議論:側重于評論、分析、表明觀點。抒情:側重于情感的

抒發(fā)、傾吐,一種是直接抒發(fā)感情,另一種是寄情于物,情景交融,間接

抒情。

說明:以記敘為主的文章叫記敘文,以說明為主的文章叫說明文,以

議論為主的文章叫議論文。

H^一、記敘的順敘:

1、順序:按先后的順序進行順序敘述。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自

然流暢。

2、倒敘:

A、倒敘有兩種,一種是把事件的結局先寫出來,再按順序記敘。

另一種是提到前面敘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結局,而只是后面發(fā)生的事情,敘

述由倒轉順后,并不是敘述到開頭寫的那件事情為止,而是可以發(fā)展下去

寫更多的事情。

B、倒敘文章段落的劃分:注意倒順之間的起迄點,認清那些過

渡句、過渡詞。

C、倒敘的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

A、插敘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于某種需要,暫時把敘

述的線索中斷一下,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一種是插入的內容跟

時間有關聯,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段從前發(fā)生的事情,這種插敘必須交待

起迄點,有過渡銜接的話。另一種是對人物或情況作一些說明介紹,跟敘

述的時間順序沒有什么關系,也不一定有過渡的話。例如《故鄉(xiāng)》中對少

年閏土的回憶,就屬第一種插敘。

B、插敘的作用:對內容補充交待,幫助展開情節(jié)。

4、補敘:

補敘與插敘的區(qū)別:插敘是文中事件的枝節(jié),一般與所敘述的事

件不是同時發(fā)生。補敘是事件本身較重要的組成部分。

十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擬人、夸張: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說明了或論證了)什么

(中心或特征或論點),例如:把石拱橋的外形比作“虹”,形象生動地描

繪出了石拱橋的外形美。

2、反語:加強諷刺效果,強烈地諷剌了……

3、引用:引用材料是為了表現中心內容。

4、反復:強調作用,突出地表現了什么中心……

5、排比:增強文章的句勢、氣勢。

6、反問:加強句子肯定或否定的語氣。

7、設問: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3、對比:鮮明地突出了……(中心)

十三、語境求解法:(閱讀的基本方法)

1、"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中心”,這是語境求解

的高度概括。

2、任何主觀題都必須圍繞中心作答。雖然某些閱訊題,只涉及到局

部,“就事論事”即可解答,但大多數題目,看起來是出在某個詞、某個

句、某個段落上面,但其思維均指向全文的中心,和全文的主題、結構、

特色相關。

3、對主觀填空題,首先確定答題的語言單位,是詞、短語或句子?

4、規(guī)定字數的,把削減字數放到最后做。

5、盡可能用原文詞、句,主要是一些關鍵性的字句。

十四、如何分析句子的表達效果

(或兩句比較,哪一句更好?)

1、從修辭上分析:

設句、反問、對比,褒貶感情色彩的不同,排比、擬人、反語、

比喻,從修辭的作用上去分析。

2、從句式上分析:

①陳述句中,雙重否定句語氣最強,肯定句次之,否定句最弱。②

反問句式語氣強烈,設問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感嘆句表達某種強烈

的感情;祈使句表達某種命令、禁止、請求的語氣;遞進句式和轉折句式

強調后半部分分句。

3、找關鍵詞分析兩句的不同之處,如:《春》花下蜜蜂嗡嗡闡著(不

能用叫),突出了熱闡的氣氛,如《中國石拱橋》大拱的型肩上(不能用

兩邊)原句用擬人準確地說明了大拱的位置。

4、找關鍵副詞,在程度上、語氣上、范圍上、時間上、估計等方面

分析,如表限制、表估計、表修飾等。

5、從感情色彩上看有什么不同:如“臨終”不能用“臨死”代替,

一個為褒義,一個為中性。

6、看原句是否與上下形成了前后照應。如果有照應關系,原句肯定

好。

十五、描寫在說明文和記敘文中的區(qū)別:

說明文中的描寫是為了形象地說明事物特征,把事物說明得更準確、

具體。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把人和事寫得有聲有色、生動形象。

十六、文章引用傳說、神話的作用:

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神秘色彩,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如果是說明文,就在前面的基礎上加上為了更好地引出說明對象,或

更好地說明事物的特征。

如果是議論文,在前面的基礎上加上為了引出論題或論點,做事實論

據,更好地證明論點。

十七、代詞的指代內容:

瞻前顧后,向前后多讀幾句,然后將答案放回原文中,看是否符合文

意,其中“這”往往指代前面的內容。

十八、詞語的順序能否互換?

1、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順序安排詞語順序。

2、與上下文的語序是否相符合。

十九、怎樣列小標題:

1、選用文章的中心詞、中心句。

2、根據段意和中心思想概括。

二十、用一個標點把一個詞單獨分開的作用:

(或一個詞、句獨立成段的作用)

加強語氣,強化效果的作用,更突出了……什么中心。

二十一、如何理解散文中出現主人公自述的丑陋的“隱私”?

突出了……什么中心思想,體現了文章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的特

點°

講義二:說明文閱讀答題知識和技巧

說明文閱讀目標:

1、說明的順序2、說明的結構3、說明的方法

4、說明的對象及特征5、說明的語言6、說明文的類別

、說明順序:

語段可以只用一種說明順序,也可用幾種說明順序。例如《人民英雄

紀念碑》就是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來介紹十塊浮雕。

1、空間順序:

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及近等。

標志:注意方位詞的轉換。

2、時間順序:

①多用于事物的演變過程,標志:表時間的詞語的轉換,如《從甲骨

文到縮微圖書》,從“三千年前”寫到“現在”,中間還有許多歷史階段和

時間詞。

②此外,還有以生產或工作程序先后為序,適于說明某種物品的生產

過程或使用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符合事理,其標志為“首先”一

“接著”一“然后”一“最后”,例:《制作門簾》一文,以及植物的生長

史。

3、邏輯順序:

①由總到分,由概括到具體。

②由主到次。

③由果到因,由因到果。

④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如《蜘蛛》先說張網捉蟲的情景,再闡

釋蜘蛛吐絲的生理機制。

⑤并列式結構:并列寫了幾個問題,如《人類的語言》三段并列寫了

三個問題。

⑥由特點到用途。

事理說明文以邏輯順序為主:事物說明文中說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常

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筑物,常用空間順序。

二、如何抓說明對象?抓說明對象的特征?

①看標題,特別是標題中的修飾限制部分,往往是說明對象特征。如

《雄偉的人民大會堂》、《蜘蛛》、《大自然的語言》就是標題點明說明對象

或特征。

②抓中心句(首括句或段尾總括句)、承上啟下句、概括句,有的中

心句在第一段的開頭或結尾,有的中心句在尾段的開頭或結尾,有的中心

句是文章中間的過渡句。例如《松鼠》一文的開頭“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

動物、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本褪侵行木?。

③抓各段的內容概括要點(或中心句),并列相加,偏正以正為主。

如果中心句是以轉折、遞進、因果句式出現,要取其正的部分,轉折、

遞進以后為正。

三、說明文的結構層次:

說明文的順序是說明文結構層次的內在依據。

1、先逐段歸納要點。2、再根據說明順序來同類合并分段。

四、說明方法:

1、種類:

①分類別;②下定義;③舉例子;④作比較;⑤

列數字;⑥打比方(引用、作詮釋)。

2、作用:

①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條理化、明晰化,給人清晰的印象。

②列數字:精確可靠,揭示出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質,給人以

確切具體的印象。

③舉例子:增強說服力和可信度。

④作比較:可以形成對比,鮮明地顯示事物的特點。

⑤打比方:使陌生、抽象的事物通俗、具體形象。

⑥下定義:可以準確提示事物的性質和特點。

⑦引用:充實說明內容,增加說服力和權威性。

3、下定義和作詮釋的區(qū)別:

下定義必須對事物的本質屬性作理論性的概括;作詮釋只是對表

面現象進行解釋,比下定義要具體詳盡一些。

五、說明文語言:

1、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性。

2、生動說明的優(yōu)點在于語言的生動形象,更有感染力;平實說明的

優(yōu)點在于準確性比生動說明強,但欠生動形象。

3、分析加點詞如何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其它文體也一樣)

答:分析加點的關鍵副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

“極個別”、“大多數”等,從程度、語氣、范圍方面去分析,是否表推測、

表估計、表限制、表修飾等。

4、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

答:不能,刪去后原句就變成了……,這與事實不符,原詞體現了說

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六、說明文的類別:

1、事物說明文:說明實體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功能等特征,如《中

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核舟記》。

2、事理說明文:說明抽象事理,如《死海不死》、《人類的語言》、《食

物從何處來》。

七、首段或末段的總括段如何填空白橫線?

答:先找出各分段的中心詞句或用詞語概括各分段的主要內容,理出

各段的先后次序,歸納填空。

八、如何把一句話復位到原文中去?

答:看原文所給的選擇位置與該句話有何關系,比如總分關系、證明

與被證明、因果、轉折、遞進等關系。

講義三:議論文的閱讀答題知識和技巧

議論文閱讀目標:

1、論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2、議論文的結構

3、論據4、論證方法5、議論文的語言

6、論證方式

一、如何找議論文的論點:

1、論點必須是議論句,表示否定或肯定的判斷,在形式上是一個完

整的句子,往往以轉折、遞進、因果等句式出現,論點要取其正的部分(轉

折句和遞進以后為正)。

2、找論點的方法:

①看標題,標題表明論點。標題有兩種:論點式和論題式。論題是論

證的內容、范圍、對象,回答論題即是論點;論點式標題本身就是論點。

如《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一論點式,《論求知》一一論題式。

②找中心句:

A、多數議論文中心論點放在開頭“提出問題”部分,往往在第一部

分的首句或尾句(有的是從生活現象或事例的記敘分析中提出中心論點,

故在第一部分尾句)。如《談骨氣》開頭一句“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就是中心論點。

B、其次一些議論文在結尾部分的結論中提出中心論點,往往是末段

的首句或尾句。

C、極少數的議論文將論點放在中間“分析問題”部分,如《想和做》

的中心論點。

③提出問題(前面)部分亮出中心論點者最多,其次為結論中提出中

心論點較多,分析問題部分亮出中心論點者最少。

④開頭結尾都有相似論點的以開頭為準。

⑤看各段的分論點,并列相加,偏正以正為主。

二、議論文的結構:

1、立論方式的文章:

A、總(提出中心論點)一一分(分析論證)一一總(結論,發(fā)出號

召,提出希望)

B、總(提出中心論點)一一分(分析論證)

C、分(提出論證對象,分析論證)一一總(歸結中心論點)

分析論證部分結構表現有兩種:橫式(并列展開的論述結構)和縱式

(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

2、駁論方式的文章:

A、擺出謬論(敵論)一一批駁謬論(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B、擺出謬論(敵論)一一批駁謬論(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一樹立正確觀點。

通過多種方式提出敵論如從敵論據開始,引出敵論點《中國人失去自

信力了嗎》、《友邦驚詫論》。

C、批駁謬論(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一一樹立正確觀點。

三、議論文的論據:

1、道理論據:名人名言,定律公式

事實論據:事例、史實、數據,以及概括表述的事實論據(易忽視)。

2、論據的作用:

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都是為了證明論點的正確。

①引用名人的話、名人名言作道理論據作用:說理更具權威性,更

有說服力,增強了論證力度,更好地證明論點。

②論據分為點上論據和面上論據,也就是祥細論據和簡略論據,論

據有點有面,可以使論證有深度有廣度,重點突出;論據有古代有現代,

可以延長時間跨度,由來已久;論據有中國有外國,可以擴展空間跨度,

橫向外涉。

四、論證方法:

1、種類: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

2、論證方法的作用:

對比論證:鮮明地突出了(中心)。

引用論證:使論證更具權威性,更具說服力。

比喻論據:形象生動地論證了……(中心)

五、議論文的論證方式:

1、立論:正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并加以論述。

2、駁論

3、駁論文(立駁結合)的反駁方法:

①反駁論點:

A、直接駁論點,如《友邦驚詫論》反駁“友邦人士、莫名驚詫,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p>

B、間接駁論點:可以證明與對方論點相矛盾的論點是真的,從

而駁倒對方論點;也可以先假設對方論點是真的,再以此為依據,推出個

荒謬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論點(歸謬法)。

②反駁論據:揭穿對方論據的虛假,最終駁倒對方論點。如《友邦驚

詫論》最后一段。

③反駁論證:指出對方論據不能推出論點,論證過程錯誤,從而駁倒

對方論點。

駁論據、駁論證,最終都是為了駁論點。

4、駁論文的語言特點:

除了符合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外,還具有尖銳、潑辣、一針

見血、痛快淋漓的特點。

六、讀后感的結構:

“引”——“議”——“聯”——“結”

提出論題(引用原文原例)一一分析論證(議論分析)一一聯系實際)

——歸結論點。

講義四:如何攻克現代文閱讀概括要點題?

在現代文閱讀中,“概括要點”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是中考閱讀

題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內容,也是同學們備戰(zhàn)中考時的一大重點。中考現

代文閱讀對“概括要點”能力的考查,不受文體限制,且出題角度多樣,

考查范圍廣泛,所以關注“概括要點”常見的考查題型和知識點,尤為重

要。希望通過本篇的專題演練,同學們能掌握攻破“概括要點”堡壘的策

略,助大家復習備戰(zhàn)中考閱讀一臂之力。

【例題引路】

窮人的風骨

馬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課。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聲音遠遠的。我扭頭看過去,是一個農民

模樣的人.但我并不認識他。

③他說:馬老師,馬上就要上課了,我給閨女捎了些錢,麻煩你轉交

給她。噢,原來他是我們班一個女生的家長:他隨即從上衣口角里掏出一

沓錢,當時我并沒太在意,只是想著讓他盡快把錢交給我,因為上課鈴已

經響了。

④但他遲遲不肯給我,不斷地數著他手中的錢。我這才注意到,那一

沓錢最外面的一張是100元,里邊有兩張20元,還有一張10元,剩下便

是厚厚的一沓兩一元的零鈔了。他又翻來覆去地數了幾遍,嘴里念叨,怎

么會少了一張呢。

⑤我問: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長有些難過,嘴里不停地說,走的時候,我明明湊夠了,

怎么會少了呢?這位父親顯然有些著急了。

⑦我說不要緊,就這樣先給我吧。家長有些遲疑,但最終還是給了我。

后來,家長走了,一邊走一邊不斷地摸自己的衣兜,尋找他那不知道遺失

在何處的5元錢。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錢后,我把所有的零錢都換成了整鈔。給我的學

生時,我也只是輕描淡寫,簡單地告訴她這是她父親捎來的。學生點了點

頭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鈔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壓在我的學生稚嫩的雙肩

±o我知道,我這樣做實際上也并沒有改變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這點

兒。

⑩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長又找到我,

局促不安地從兜里掏出了5元錢還給我,并說:閨女前些日子寫信給我。

說我這次給她悄來的錢有些不一樣,因為她從來沒有收到這家里這么齊整

的錢。讀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總覺到你肯定墊進去了5

元錢,所以我今天給你送來了。

(11)我百般推辭。我說5元錢,就算了吧,但家長執(zhí)意要還錢。推讓

半天之后,家長突然生氣了,一把將那5元錢塞到了我的手里,簡單的幾

句客氣話之后,便一扭頭走進了深秋的風里。

(12)我那位可愛的學生,作為貧窮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貧窮人家

的錢是什么樣子的;我更喜歡這樣的父親,因為他知道貧窮的風骨是什么。

(13)這個世界上窮人不少,但能夠高擎自己靈魂活著的人不多。更多

的人常常因為很可憐的一點利益而丟失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從而使缺少精

神之鈣的虛弱身體在這個世界猛然跌倒。

1.請你概括文章的中心內容。

2.試劃分文章層次,并說明劃分的理由。

3.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4.文中的敘事,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

5.第⑧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錢都換成了整鈔”的原因是什么?

6.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文中父親的形象。

分析:

通過這一關我們可以感受到記敘文閱讀中有關“概括要點”的主要考

點有:分析或概括文章、文段的內容、中心(如第1、5題);理清文章、

文段的思路或層次(如第2題);把握文章的情節(jié)內容,簡述情節(jié)要素(如

第3題);把握文章的敘事內容,分析概括敘事的詳略(如第4題);理解

人物形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第6題)

【例題引路】

為人處世話方圓

周利華

①總樣處世才好,是“方”還是“圓”?有的人說是“方”一一方方

正正、堅持原則,有的人說是“圓”一一圓滑乖巧、八面玲瓏。其實,偏

重“方”和偏重“圓”都是不恰當的,“方”和“圓”乃是與人交往中不

可或缺、不可偏廢的兩大策略。

②歷史上,忠心耿耿的屈原、剛直無私的包拯、清正廉潔的海瑞、正

氣凜然的文天祥及隱居深山不會周粟的伯夷、叔齊等等,都不失為“行方”

的典型,他們因此也流芳百世。一個人剛直不阿、堅持原則且恰到好處,

就會受到人們的欽佩、信任。有位護士在一家醫(yī)院實習,實習期間若能得

到院方認可,便可獲得一份正式工作,否則就得離開。一天,有位因車禍

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手術,這位實習護士被安排做外科手術專家、院長

亨利教授的助手。手術將完,即將縫合患者傷口,這住護士突然嚴肅地對

院長說:“亨利教授,我們用了12塊紗布,可是您只取出了11塊?!痹洪L

不屑一顧地回答道:“我已經全部取出了,不要多說,立即縫合不!”

護士高聲抗議,“我們確實用了12塊紗布?!痹洪L不加理睬,命令道:“聽

我的,準備縫合?!薄安?!”這位實習護士幾乎大叫起來:“您是醫(yī)生,您不

能這樣做!”直到這對,院長冷漠的臉上才浮出一絲微笑,他舉起手心里

握著的第12塊紗布,高聲宣布達道“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p>

③恰如好處地“行圓”,就是指在重要時候講究變通靈活,如此,人

際交往的回旋余地就大,在各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疖嚿?,一個小伙

子流在座位上。有一位母親牽著兒子上車了,兒子接著小伙子說“叔叔,

我要坐,我要坐!”小伙子裝睡不加理睬。母親婉轉地對兒子說:“別吵叔

叔,叔叔累了,他躺一會兒,會讓給你坐的。”小伙子聽罷,忙起身紅著

臉說:“你們坐吧!”在這個事例上.“行圓”起著潤滑劑和轉滑劑的作用。

為人處世,如果內外卻很方正,儼然一君子,其品德固然可贊,但會多通

坎坷,多遭風霜。后期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嚴正剛直,不畏權貴,抨擊

官場丑惡,鋒芒畢露,以致遭到種種打擊,最后被逐出京城長安,貶到南

方。柳宗元經歷了嚴重挫析后。開始認識到:自己雖然內心方正,但缺少

變通。因而,不能進退自如,常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

7.請你為選文補寫一個結論句,使全文構成總分總式結構。

8.請概述文中兩個生動的故事。

9.用一句話點明文中護士的結局。

10.文中運用的事例論證有何特點?請至少歸納兩點。

11.作者從哪兩個方面論“圓”?請分別概括要說明。

分析:

通過這一關我們可以感受到議論文閱讀中有關“概括要點”的主要考

點有:整體理解文章內容,對文章內容進行綜合式的概括,歸納論點、結

論或提取中心論點、分論點、結論句(如第7題);理解論據的基本內容,

概括事實論據(如第8、9題)。分析論據類型,求其共同點,歸納、提煉

寫法規(guī)律(如第10題);歸納與概括文段內容要點(如第11題);分析文

段、文章的論證過程或論證思路(如第12題)。

【例題引路】

動物的“隱身術”

玉敏

①游戲中的躲藏,僅僅代表著勝負,而在動物世界里,“躲藏”則決

定了動物自身的生死存亡。為了在生物圈中更好地生存,各種動物都有一

套行之有效的“隱身術”。

②變色龍可稱得上是動物中的隱身高手,它變化多端的膚色令許多大

的捕食者和小的被食深受蒙騙。其實像變色龍一樣具有高超“隱身技術”

的動物還有許多。竹節(jié)蟲卵那干柴一般的身軀,就為它在枯竹中藏身提

供了極有利的條件。枯葉蝶有著酷似枯葉的翅膀,若是成群地棲息在枯

黃的葉子中間,恐怕人們很難數清它們到底有多少只。

③陸地上這樣的“隱身高手”還有不少,有在綠竹葉中等待食物自己

送上門兒來的竹葉青蛇.還有貌似石頭的非洲蜥蝎等等。

④水中世界的景觀和陸地上一樣變化萬千,這樣的環(huán)境給水中生物提

供了許多理想的藏身之處。

⑤一般來說。魚類對于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東西大多懷著高度的戒備心理,

而蝦虎魚卻很好地利用了它們:它正躲在一只瓶子里面等待毫無戒備的獵

物自投羅網?!八凶兩垺币灰槐饶眶~通過眼睛來感受外界環(huán)境的顏色

變化,同時性腺也受到刺激,由此改變皮膚細胞所含色素微粒的組合,從

而改變膚色適應環(huán)境。

⑥世上的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水里的魚媽媽也不例外,像羅非魚、

黃紋吳郭魚的幼魚都在媽媽的身邊活動,以便遇到危險時可躲進媽媽的嘴

里。像隆頭魚之類的小魚,必須經常離開藏身的地方到外面覓食,它們會

隨時隨地提高警覺,只要一有危險就立刻鉆進泥沙里或巖縫里。皮剝此背

鰭的第一根刺上布滿了小小的鋸齒,就像鋰刀一樣,它們的鱗上也有許多

細刺,所以身體表面看起來相當粗糙。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躲進巖縫中,

把背鎖直,緊緊嵌在巖縫里,在外窺伺的敵人想要把它們施出來,幾乎是

不可能的事情。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花園鰻喜歡成群地棲息在淺水的熱帶海

域中,它們的洞穴,整齊有序地排列在海床上。它們的尾部“根植”'在

洞穴深處,上半身伸出來捕捉漂浮在它們身邊的植物和動物。花園鰻的鰭

非常小,身體卻能以驚人的速度前后游動,使獵物措手不及。一大群在海

中游動的花園鰻看起來就像一叢叢在花園里隨風搖曳的花草,當它們受到

驚嚇時,會立到縮回洞穴里,整座海底“范圍”就在一瞬間消失得無形無

蹤。

13.適用一種直觀的形式,將文中列舉的動物名稱、隱身方式加以整

理。

14.文中起“總說”作用的句子是:

15.如果要迅速把握文章說明的思路,可抓住的段落是:

16.文中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17.文章在構思上,根據讀者對動物“隱身術”的熟悉程度和興趣,

詳略得當地處理了說明對象,其中,簡略說明的是,

詳細說明的是。

18.請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另外一種動物的“隱身術”。

分析:

通過這一關,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考說明文閱讀中有關“概括要點”的

主要考點有:把握說明信息,分析概括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如第13題);

篩選并提取文章、文段的總說句、總結句(如第14題);理解劃分文或段

的結構、分析說明思路如(第15題);辨析、歸納說明方法(如第16題);

理解說明對象,分析概括說明對象的評略(如第17題)。

【技巧小結】

所謂“概括要點”,是在閱讀、理解文章內容之后,經過提煉概括,

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準確轉述文章內容的一種形式。其中,提煉概括的過程

就是理解的過程;提煉概括的結果標志著理解的準確和深入程度;而提煉

概括的形式,包括或直接摘引原句,或拈詞組句,或自行組織語言等。

“概括要點”題在各種文體中的考查角度與范圍大體有以下幾點:

1.對文章、文段思路、層次或層意的分析與理解。2.對文意、段意

或文章主旨、文段的中心的概括。3.對文中情節(jié)、事件及事件的成因、

過程的概括。4.歸納內容要點,擬寫內容提要、文章標題。5.篩選并提

取總說句、中心句、主旨句、過渡句、結論句。6.對文章線索的提煉,

對文中某種表達規(guī)律的概括。7.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事跡的各個

方面,概括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征。8.對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

分析與概括。

在中考閱讀題中“概括要點”題屬“大眾化”題,其身影幾乎無卷不

在,復習時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在整體把握文意。初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

寫作意圖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善于尋找發(fā)現文中標志性的語句,

包括文章標題中心句、主旨句、過渡句、總說句和結論句;采用歸并法,

將若干內容要點歸納合并等等,這樣,面對“概括要點”題,就會從容應

答。

講義五:如何攻克中考閱讀題中的關于寫作手法類試題?

“寫作方法”是現代文閱讀考查時的熱點和難點。談到“寫作方法”,

同學們總有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感覺,而且在做這類題時找不

到規(guī)律,無從下手。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寫作方法”到底

是什么。下面請讓我?guī)е銈儯瑥耐肝觥皩懽鞣椒ā比胧?,進行富有大體

特點的“寫作方法”考點訓練,讓大家掌握常見的“寫作方法”,了解特

殊的“寫作方法”,學會對“寫作方法”的辨識和理解,從而達到能準確

解答此類考題的目的。

【例題引路】

科學無價

①科學價值幾何?這個問題太難回答。

②在喜馬拉雅山海拔6100多米的納木耶尼冰川上,科學家取回了我

面前的一小瓶冰芯樣品,只有6毫升,重量不過幾克,它價值幾何,日后

能從中研究出什么,現在還沒人知道。

③為了冰川科學,許多人付出良多。一名22歲的美國博士,為了夢

想中的冰川,在西藏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曾經勇闖南極的秦大河,考察珠

峰冰川時得了可怕的“腦水腫”,在差點“光榮”之后,依然堅持工作;

被人稱為“冰人”的姚檀株,每年算下來,上冰川的時間甚至比陪家人的

時間還要多……

④在現代科學中,冰川科學只是眾多科學中的一門,只是浩瀚的科學

海洋中的一個“角落”。在冰川科學中,那個小小的只有6毫升的塑料瓶

也只是一個“角落”,但它所蘊含的科學精神卻光芒四射,遠遠超越了它

本身所代表的時間和空間概念。

⑤經過幾百年的飛速發(fā)展,現代科學已經進入了一個無限延伸、無限

細分、無限交叉的嶄新境界;人類探索的目光也已經超越了身邊簡單的自

然現象,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地層深處、地表奇景和地外空間。獲取新的知

識,探尋新的規(guī)律,不斷向極限挑戰(zhàn),已經成為現代科學前進的巨大動力。

當然,人我們依然明白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雖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還只是整個世界的一個微小的角落,未知的東西還很多很多。

⑥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人類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能源危機

愈演愈烈,氣候變暖持續(xù)不停,新型疾病層出不窮……這許許多多問題的

解決,最終都只能依靠科學。歷史告訴我們,通向科學世界的道路沒有捷

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地積累,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魯迅曾

經說過:”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

果卻只是一小塊?!笨茖W發(fā)展的歷史么是如此,長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積總

會結果.雖然結出的“果實”可能和煤一樣,只有一小塊。但是這一小塊

一旦點燃,它發(fā)出的火光卻可能照亮蒼莽大地。

⑦許多科學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的時候,并不曾想

到它會改變世界:法拉第發(fā)現電磁感應的時候,怎會想到電在日后的人類

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發(fā)明二進制的時候,更

不會知道它竟在幾百年之后成為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科學前進的

一小步很可能成為人類前進的一大步。不只是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失敗

者,也在不斷地證明自己實踐的價值:明朝的萬戶坐著自制的火箭上天的

時候,不曾想到幾百年后讓他付出生命代價的夢想會變成現實;沒有拉馬

克創(chuàng)立的“用盡廢退”學說,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誕生也許會晚

幾個世紀……

⑧科學無價!

1.結合全文談談為什么說“科學價值幾何”這個問題太難回答。

2.舉例說明本文在論證方法上的顯著特色。

3.第⑥段引用魯迅先生的話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

4請仿照第⑦段畫線句的句式,再說一句話。

5.第⑦段中“許多科學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中的“這一點”是指

哪一點?

6.請你任選角度說說這篇文章的語言言特點。

7.讀了這篇科學的頌歌,你有什么感想?

分析:

第1題考查粗讀選文后整體感知文本的能力,概括要點即可;第2

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理解與把握;第3題從理解論據作用的角度來考查,

用名人之語引出亙古不變的真理;第4題重在考查知識積累和知識過程能

力,并且用規(guī)定的句式進行表達;第5題重在訓練學生理解文章的照應藝

術;第6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應從形式上抓住“語言”的特點答題;第

7題也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抓住一

個感受點暢通表達即可。

【例題引路】

滑梯

①母親頂著如血的殘陽,頂著如雪的白發(fā)來找我。我知道.母親一定

是為哥哥的事兒來的、世界上一件最難辦最叫人頭疼的事兒落到了我頭

上。

②我說:“媽,您是不是為……”

③“我只想讓位陪我遛遛彎兒?!蹦赣H打斷了我的話語。

④雖然母親干瘦,年輪和滄桑為刻在了臉上,但我從記事兒起就知道

母親的脊梁永遠是筆直的。

⑤我和母親又來到了我兒時常來的那個兒童公園。母親是不猶豫地爬

上了那個有63級臺階的滑梯。母親站在滑梯的最頂端,任颯颯秋風吹拂

她那如雪的白發(fā)。我也爬了上去。我這個年輕人卻沒有母親那么從容,我

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項端時已是呼哧帶喘雙腿發(fā)軟。我已遠遠沒有兒時爬

得輕快。那時母親常在閉暇時帶我和哥哥來玩。這個公園的一切都變了,

這個世界的一切也都變了,只有這個滑梯沒變。

⑥第一次玩滑梯時,我母親和哥哥都摔倒了。只是母親和哥哥摔在了

地上,我摔在了母親懷里。哥哥摔得很慘,左額角上至今還有個疤。母親

說,當時她只能抱一個孩子,要是能抱兩個就好了。

⑦哥哥雖然比我大三天,那時卻遠遠沒有我胖。母親說,她剛把我撿

回去時我還沒有一只貓崽大,能裝在一只大人的鞋里。后來我懂事了,就

問母親:“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卻黑黑瘦瘦?”哥哥搶著說:“奶水都

讓你吃了,我喝米湯怎能有你胖?”母親不說話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來找過我。嫂子說你哥的事兒你不能不知道吧,這事兒

正歸你們檢察院管,說大就大說小就小,怎么辦就看你這個大檢察長講不

講良心了。嫂子扔下這句話就走了。我卻很尷尬地晾在了那兒。哥哥辛辛

苦苦奮爭了半輩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財務科長的位置上,卻因重大的經濟

問題被隔離審查……我學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莊嚴性是不容一絲私情

褻瀆的??芍笔歉绺绻┪疑系拇髮W學的法律呀……

⑨母親對我說:“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覺?”

⑩我說:“滑下去如曇花一現,很快很輕松很愜意。爬上來很慢很艱

辛很吃力……”

(11)母親說:“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為了那曇花一現地往下滑

嗎?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媽回家……”

(12)我這堂了母親的心,我的淚已到了眼眶邊兒上卻沒有流下來。

此刻天邊出現了彩虹,是那種很艷很美的虹。

8.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9.第④段中,“我從記事兒起就知道母親的脊梁永遠是筆直的”這句

話有什么含義?

10.小說為會么用很多筆墨交代往事?

11.作者在描寫母親和嫂子時著墨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12.“滑下去如曇花一現,很快很輕松很愜意。爬上來很慢很艱辛很

吃力……”這句話包含著什么哲理?

13.“此刻天邊出現了彩虹,是那種很艷很美的虹?!本拔锩鑼懹惺裁?/p>

作用?

14.綜合全文看,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分析:

第8題考查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第9

題要結合母親的做人來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第10題考查小說鋪陳技巧

的理解;第11題考查的是小說中詳略處理的藝術;第12題是要求在充分

了解小說內容的基礎上,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文章的主旨;第13題是從表

達方式的角度理解小說中景物描寫的作用;第14題是一個很有文學特點

的題目,分析人物形象。

【例題引路】

印度洋海嘯里的“蝴蝶效應”

①“巴西亞馬遜河叢林里一只蝴蝶扇動了幾下翅膀,3個月后在美國

得克薩斯州引發(fā)了一場龍卷風一一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這個形象的比喻,

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蝴蝶效應',2004年12月26日‘蝴蝶效應'真

的在印度洋里闖下大禍!”

②由于眾所周知的地殼板快運動,印度洋板塊以每年大約6厘米納的

速度向歐亞板塊擠壓,擠壓過程中所積聚的壓力通過板塊邊界的地震得以

消解,這導致爪哇海溝一帶地區(qū)成為非?;钴S的地震帶,歷史上曾多次發(fā)

生大地震。這次導致海嘯的蘇門答臘島地震,在學術上屬于板塊邊緣的“逆

沖型”地震。具體來說,蘇門答臘以北地區(qū)位于印度洋板塊邊緣,這個長

距離的破裂帶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最后這些能量集中釋放

出來,使地層斷層的上部上移(即地層“邊沖”),直接導致大地震的出現。

③地層斷層移動時,還會導致斷層間出現一處狹長空間;當海水填充

這個空間時,產生巨大的海水波動,就像一支巨槳,一下“劃”動重量高

達數十億噸的海水,這種波動從深海傳至淺海,海浪陡然升到十幾米高,

而且傳播的速度很快,海嘯向外擴展時速度可達每小時700—800公里。

印度洋的范圍相對來說又比較小,所以雷霆萬鈞的海嘯襲擊東南亞和南亞

時,10米高的巨浪席卷斯里蘭卡、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馬爾

代夫和孟加拉國7國,連4500公里外的非洲國家索馬里和塞舌爾也遭受

了不小的損失。

④這次地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得多,相當于30億噸TNT炸藥的威

力。這提示人們:相對較小的地震也會因為引起巖體滑動而引發(fā)巨大海嘯,

造成的災害遠遠超過科學界以前的認識。

⑤強烈的海嘯,給受災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甚至一舉改變了亞洲

的版圖。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印尼旅游勝地尼亞斯島附近的幾個小島

沉入海中,蘇門答臘島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動了約36米,西南岸某些

小島嶼或許已向西南移動了20米。連地球本身也被“輕輕地推了一下”:

地震瞬間的地球質量變化,導致地球自轉周期縮短3微妙、地球軸心傾斜

大約2厘米……

⑥巨大災難給人們帶來恐慌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們對建立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