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綱要_第1頁
九年級物理綱要_第2頁
九年級物理綱要_第3頁
九年級物理綱要_第4頁
九年級物理綱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十章總結

一、杠桿

1、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支點:固定不動的點。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3)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過支點作力的作用

線的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

4)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5)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過支點作力的作用

線的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

2、力的作用線: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3、杠桿: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二、杠桿平衡

1、杠桿平衡: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或勻速轉動。

2、杠桿平衡的實驗:實驗前,要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或配重),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改變動力或動力臂的大小,調節(jié)阻

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多次實驗、

記錄并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規(guī)律。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FIL!=F2L2或Fi/FzuLMLi

4、當杠桿平衡時:如果動力和阻力同時減少相同的力時,力臂

較短的一端下降;如果動力和阻力同時增大相同的力時,力臂較長的

一端下降;如果動力臂和阻力臂同時減小相同的距離時,力較小的一

端下降;如果動力臂和阻力臂同時增大相同的距離時,力較大的一端

下降。

5、同類型杠桿的比較

結構特點是否省力是否省距離力的特點應用舉例

L動,L阻省力不省距離F動vF阻撬棒

L動=1^阻不省力不省距離F動=F用天平

L動vL阻不省力省距離F動>F阻鎰子

三、滑輪

1、定滑輪: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1)、特點:只能改變力的方向而不改變力的大小,軸固定不動滑輪不

隨物體一起運動。

2)、實質: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

2、動滑輪:滑輪的軸跟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

1)、特點:只改變力的大小而不改變力的方向,且隨物體一起運動。

2)、實質:實質是一個省力杠桿;動力臂等于2倍的阻力臂;且能省

一半力。

3、滑輪組: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組合

1)、特點:根據(jù)需要既可以改變力的大小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2)、繞繩:如果奇數(shù)段繩子拉物體,繩子的一端,應結在動滑輪上;

如果偶數(shù)段繩子拉物體,繩子的一端應結在定滑輪上。如果n段繩子

拉物體使物體升高h米,那么繩子的自由端將伸長n?h米。

四、功

1、功:如果對物體用了力,并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

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簡稱功。

2、作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沿力的方

向上通過的距離。

3、功的計算:功等于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的

距離的乘積。W=F,S

4、功的單位:焦耳(J)或N?m即1J=1N-m

5、功率(P):

1)、功率的物理意義:描述機械(物體)作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功的多少;功率與機械(物體)

作功的多少、是否作功、作功時間的長短無關,只描述機械(物體)

作功快慢。

3)相同時間內(nèi)作功越多的機械或物體功率越大;做相同的功所

需要的時間越少的機械或物體功率越大;作功越多,作功所需時間

越少機械或物體的功率越大。

4)、功率的計算:P=W/t

5)、單位:瓦特(W)或J/s即:lW=U/t

6、作功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7、機械效率(n)

1)、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來描述機械的這種特性,稱

為機械效率。有用功所占總功的比例越大,說明機械的效率越大。

2)、有用功:在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時,動滑輪對物體所做的功是

有用的,是必須做的功,這部分功叫做有用功(W有)。即直接提物

體所做的功W仔G?ho

3)、額外功:提升重物時不可避免的要對動滑輪本身和克服摩擦

做功,這部分功叫做額外功(W額外)如果不計摩擦和繩重額外功即

為W額外=G動滑輪?h

4)、總功:W總=W/W額外:WxW總

5)、機械效率=有用功:總功X100%n=W/W總X100%

五、機械能

1、能:物體能對外做功我們說這個物體具有能。物體能夠做的

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多。而與物體是否做功,做功的多

少無關。即為做功的本領。

2、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具有的能。相同質量的物體速度越大,

動能越大;相同速度的物體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物體動能的大小與

物體的質量和運動速度有關,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具有的動

能越多。

2)、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1>、重力勢能:受到重力的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相

同質量的物體,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被舉得高度相同

的物體,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

體的質量和被舉得高度有關,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

能越大。

2>、彈性勢能:具有彈性的物體由于發(fā)生形變而具有的能。

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物體的形變量有關,同一彈性物體在一

定范圍內(nèi)形變量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多。

3)、機械能守恒: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

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機械能

守恒的條件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機械能守恒)。

六、內(nèi)能

1、分子運動理論:物質是由分子組成,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

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現(xiàn)象:兩種不同的物質可以自發(fā)地彼此進入對方,這種

現(xiàn)象稱為擴散現(xiàn)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現(xiàn)象

越明顯。擴散現(xiàn)象反映了組成物質的大量分子在做永不停息

的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動能。

3、物體不容易拉伸也不容易壓縮,說明分子尖存在著相互作用

的引力和斥力。由于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

做分子勢能。在分子相互作用的范圍內(nèi),分子相互作用的引

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分子間的距離減小時,分子間相互作用

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的快,此時斥力

大于引力,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在分子相互作用的

范圍內(nèi),分子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分子間的距

離增大時,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時減小,但斥力

比引力減小的快,此時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

為引力;當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超過相互作用的范圍時,分子

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時消失。

4、兩種溶液混合后的體積小于兩種溶液混合前體積之和,說明

分子尖存在一定的空隙。

5、內(nèi)能: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分子內(nèi)能。

物體的內(nèi)能與物體溫度(組成物質的分子的動能)和物體的

質量(組成物質分子的多少)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質量越

大物體的內(nèi)能越大。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chǎn)生,它

只能從一種形式的能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

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

持不變。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七、比熱容:

1、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的內(nèi)能會發(fā)生變化,物體內(nèi)能

改變的多少,可用熱量來量度。即熱量是物體內(nèi)能改變多少

的量度。

2、質量相同的同一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度數(shù)不同時,吸收

或放出的熱量也不相同,說明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物體溫度

的變化量有關,溫度變化量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越多;

質量不同的同一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數(shù)時吸收或

放出的熱量也不相同,說明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物體的質量

有關,質量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越多;質量相同的同一

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數(shù)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也

不相同,說明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物質本身的性質有關(比

熱容)。

3、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1)、比熱容的計算:C=Q/m/t

2)、比熱容的單位:J/(kg℃)

3)、影響比熱容的因素:不同種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說明比

熱容與物質本身有關,即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同一種物

質狀態(tài)不同時,比熱容也不相同,說明比熱容還與物質的狀態(tài)有關;

而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溫度的變

化量等無關。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點得到了廣泛應用。

八、熱機:

1、熱機是將燃料燃燒時放出的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或裝

o

2、熱機的結構:主體是一個汽缸,汽缸內(nèi)有一個活塞,活塞通

過連桿與曲軸相連。汽缸上部有進氣門和排氣門,頂部有火

花寒(噴汕嘴)。

3、熱機的工作原理是將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用做功的方來實現(xiàn)

能的轉化)。

4、熱機的工作過程:

(1)、沖程:活塞從一端運動到另一端叫做一個沖程。

(2)、工作過程:熱機的工作過程由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

個沖程組成。完成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為一個工作循

環(huán),飛輪轉動兩周,做一次功。只有做功沖程燃氣對外做功,其他

三個都是輔助沖程,要靠安裝在曲軸上的飛輪的慣性來完成。

5、汽油機和柴油機

項目及名稱汽油機柴油機

結構火花塞噴汕嘴

吸氣沖程(只吸入空

工作過程吸氣沖程(吸入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

氣)

點火方式點燃式壓燃式

機械效率效率低效率高

成本汽油價格高柴油價格低

多用于拖拉機、坦克、輪船、內(nèi)燃機

轎車等小型機車,較輕

應用車、載重汽車以及小型發(fā)電機上。較

巧。

廣泛、笨重

九、火箭

1、火箭使用的發(fā)動機是噴氣式發(fā)動機和內(nèi)燃式發(fā)動機。他的燃

料在燃燒室內(nèi)燃燒后產(chǎn)生高溫、高壓的氣體,這種氣體從尾

部以極高的速度噴出,同時產(chǎn)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動機身向

前運動。由于它不需要象活塞、曲軸等那樣的傳動裝置,從

而減少了能量損失,大大提高了機身的飛行速度。

2、噴氣式發(fā)動機又分為空氣噴氣發(fā)動機和火箭噴氣發(fā)動機兩

類。前者本身攜帶燃料,它需要利用外界空氣來助燃,因此,

飛行高度受到一定限制,不宜在空氣稀薄的高空飛行;后者

簡稱為火箭,它本身帶有燃料和氧化劑,不需要依靠外界空

氣來助燃,因此,飛行高度不受限制。

3、現(xiàn)代火箭的燃料多為液體燃料。液體燃料火箭主要由燃料箱、

氧化劑箱、輸送裝置、燃燒室和尾部噴口組成。輸送系統(tǒng)按

時按量地把燃料和氧化劑輸送到燃燒室中,最初用點火花點

燃,產(chǎn)生高溫高壓氣體,隨后繼續(xù)進入燃燒室燃料和氧化劑,

由于燃燒室的溫度已高,從而可以自行燃燒。燃燒產(chǎn)生的氣

體以很大的速度從噴口噴出,同時對火箭產(chǎn)生強大的反沖力,

使火箭前進。

4、現(xiàn)代火箭的特點是功率巨大,不僅可以高空飛行,而且還可

以飛出大氣層。多級火箭可以作為星際航行的運載工具。

卜、燃料的利用和環(huán)境的保護

1、燃燒過程是燃燒的化學能轉化為內(nèi)能。

2、熱值:

1)、由于燃料的成分不同,相同質量的燃料,在燃燒時化學

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量是不同的。這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熱

值0

2)、熱值;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量(放

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3)、熱值的計算:/=Q/m;它只與物質自身有關,而與燃料是

否燃燒、是否燃燒完全、燃料的質量等無關。

4)單位:J/kg;有些氣體燃料也用J/m3

3、爐子的效率:燃料燃燒時,實際上很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

量往往比計算出的數(shù)值要小,而且有效的利用的熱量又比放

出的熱量要少。爐子有效利用的熱量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

熱量之比,叫做爐子的效率。

4、提高燃料的利用律和爐子效率的方法:把煤磨成煤粉,用空

氣吹進爐膛,可以使其燃燒的比較充分;加大受熱面積,減

少煙氣帶走的熱量。

5、燃料的有效利用: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

境的重要措施。利用現(xiàn)代化工手段,將煤轉化成煤氣再進行

燃燒利用,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律,又可以減少燃燒時產(chǎn)

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對大氣的污染;通過技

術改造改變他們的燃燒品種和燃燒方式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

律,減少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

6、大氣的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大氣

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溶于水中發(fā)生化學變化,會產(chǎn)生

酸雨,危害農(nóng)作物,森林以及湖泊中的生物。

第十一章、簡單電路

一、認識電路

1、電路組成:用導線將用電器、開關、電源、閉合開關后,用電

器工作起來,這就是一個簡單電路。

1)、用電器:利用電能工作,將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裝置

叫用電器。其作用是消耗電能。如:電鈴、電視機、電動機、電燈、

電熱等。

2)、電源:在電路中為用電器提供持續(xù)不斷的電流的裝置叫電源。

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3)、開關:在電路中控制電路的裝置叫做開關。其作用是控制電

路的通斷,也是安全用電的重要保障。

4)、導線:在電路中用來連接各個元件,輸送電能的的裝置。

5)、電路中的簡易符號。

2、電路的狀態(tài)

1)、通路: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各用電器正常工作。這種

處處連通的電路,叫做通路(又叫閉合電路)。

2)、斷路:如果沒有閉合開關,或者導線沒有連接好,電路在某

處斷開,處在這種狀態(tài)的電路叫做斷路(又叫開路)

3)、短路:不經(jīng)過用電器,直接用導線把電源兩級連接起來的電

元件后又依次流經(jīng)其它的元件。

2)、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串聯(lián)電路中,只要有某一處斷開,整個電

路就成為斷路。

3)、串聯(lián)電路中的開關:開關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

4)、電路中的電流依次經(jīng)過各個用電器。

2、并聯(lián)電路圖

1)、并聯(lián)電路:把電路中的元件并列地連接在電路中的兩點之

間,電路中的電流分為幾個分支,分別流經(jīng)幾個元件,這種連接方式

叫做并聯(lián)。

2)、并聯(lián)電路中開關:A、支路中的開關只控制這一支路;B干

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

3)、并聯(lián)電路中每一支路各自成一通路,任何一支路的通斷不

影響其它支路的通斷。

3、連接電路

1)、根據(jù)需要設計好所需電路并畫好電路圖。

2)、依照電路圖斷開開關,連接電路中的各個元件;如果含有

滑動變阻器,則需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使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

接入電路。

3)、檢查電路:檢查電路中是否存在短路、斷路現(xiàn)象,無誤后

閉合開關。

4)連接電路需注意:使電路盡可能簡單明了;盡可能避免導

線交叉;導線的結點只能接在接線柱上,禁止導線與導線之間實接。

三、電流

1、電流和電流的方向

1)、電荷: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electriccharge),正電荷和負電荷

簡稱正電和負電。

2)、電流的方向:人們規(guī)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

3)電流的形成:導體中電荷(正電荷、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

電流。

2、電流的符號和單位

1)、電流的符號:I

2)、電流的單位:安培(A)、毫安(mA)、微安(uA)

1A=103mA

lmA=103uA

1A=106UA

符號

2)、測量方法:

A、在實際測量前,如果電流表的指針沒有在“0”刻線上,需

要調節(jié)表盤下面的調零旋鈕,把指針調節(jié)到指“0”的位置。

B、估測(或用試觸法)選擇適當?shù)牧砍獭?/p>

C、電流從電流表的正極接線柱流入,從負極接線柱流出,將電

流表串聯(lián)在待測電路中。

D、絕對不能直接把電流表接在電源的正、負極上。

E、讀數(shù)時要注意電流表所選取的量程,視線要與刻度面垂直。

3)、試觸法:在不能預先估計電流大小時,可以先選用0—3A的量

程,將開關瞬時閉合再斷開,看看指針的偏轉情況。若指針的偏轉超

出量程,要更換更大量程的電流表,若指針的偏轉不大于3A,但大于

0.6A,應該使用0—3A的量程;如果偏轉小于0.6A,應該改用0—0.6A

的量程。

4、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I=Ia=Ib=Ic=Id

結論: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依次經(jīng)過電路中的各個元件,所以由實驗可

得,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5、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I=Id=Ia+Ib+【c

結論: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分成兒路分別流經(jīng)各支路

元件匯集后流回電源負極;由試驗可得,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

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四、電壓

1、電壓是形成持續(xù)不斷電流的原因

2、電壓的符號和單位:

符號-----u

單位-----伏特(V)

1KV=1OOOV

1V=1OOOmV

1mV=1000uV

1V=106UV

3、電壓的測量

1)、測量工具-----電壓表;

2)、符號-----

3)、測量方法:

A、在實際測量前,如果電流表的指針沒有在“0”刻線上,需

要調節(jié)表盤下面的調零旋鈕,把指針調節(jié)到指“0”的位置。

B、估測(或用試觸法)選擇適當?shù)牧砍獭?/p>

C、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極接線柱流入,從負極接線柱流出,將電

壓表并聯(lián)在待測電路中。

D、在電壓表的量程以內(nèi)可以直接把電壓表接在電源的正、負極

上,測出電源電壓。

E、讀數(shù)時要注意電壓表所選取的量程,視線要與刻度面垂直。

4)、試觸法:在不能預先估計電壓大小時,可以先選用0—15V的量

程,將開關瞬時閉合再斷開,看看指針的偏轉情況。若指針的偏轉超

出量程,要更換更大量程的電壓表,若指針的偏轉不大于15V,但大

于3V,應該使用0-15V的量程;如果偏轉小于3V,應該改用0-3V

的量程。

4、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

由實驗得出結論:在串聯(lián)電路中,電源電壓等于各串聯(lián)用電器兩

端電壓之和。即:U=UA+UB+UC

5、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

由實驗得出結論:并聯(lián)電路中,電源兩端的電壓等于各并聯(lián)用電

器兩端的電壓。即:U=UA=UB=UC

五、探究一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

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常見的導體有:金屬、人體、大

地、酸堿鹽溶液等。

2、導體能夠導電的原因:導體內(nèi)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如金

屬中其原子的外層電子能夠脫離原子核的束縛形成大量可以自由移動

的電子(自由電子'負電荷');酸堿鹽溶液中存在著大量可以自由移

動的正負離子(陰陽離子)等。

3、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常見的絕緣體有:玻璃、

橡膠、陶瓷、干木柴、油料等。

4、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絕緣體中,電荷幾乎被束縛在原子范圍

內(nèi)而不能自由移動,自由移動的電荷很少,因此就不容易導電。

5、同一種物質的導電性能總是不變的嗎?否,導體和絕緣體沒有一定

的界限,在一定的條件下,導體可以變成絕緣體,絕緣體也可以變成

導體。例如:玻璃在溫度不斷升高至紅熱時就變成導體,NaCl晶體使

絕緣體溶于水;碳酸氫鈉溶液是導體而結晶成碳酸氫鈉晶體變成絕緣

體。

6、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符號——R;——電阻器符號:-----[-----1-------

單位——歐姆(Q)

IMQ=1000KQ

IKQ=1000Q

IM。=1()6Q

7、附:半導體——除了導體和絕緣體外,還有一類物質,其導電性能

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這類物質叫半導體。錯、硅、硅化錢等都是

半導體;半導體的導電性能會受到溫度、光照、壓力、和摻加雜質等

多種因素的影響;半導體是制造集成電路的重要材料,其用途非常廣

泛。

六、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1、實驗目的: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2、實驗儀器:電源、開關、導線若干、電流表、等長粗細相同均勻的

銅、銀鋁合金、鋁材料的導體各一個(a、b、c)o

3、實驗原理:電阻是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4、實驗電路圖~@------1—-----------------

5、實驗步驟:/

||----------/--------------------

A、斷開開關,依照電路圖依次將、b、c三段導體接入電路,連好后認

真檢查電路中是否出現(xiàn)短路或短路現(xiàn)象。

B、閉合開關,分別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填入所設表格內(nèi),看看是否相同,

并做記錄,想一想為什么。

C、將a導體截成相等的兩段,將其中一段依前接入電路,閉合開關讀

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填入所設表格內(nèi),與前面的數(shù)值作一比較,想一想,

會有什么收獲。

D、再將a導體截成的兩段并聯(lián)后依前接入電路,閉合開關讀出電流表

的示數(shù)填入所設表格內(nèi),與前面的數(shù)值作一比較,想一想,會有什么

收獲。

E、所設表格(注:L>l2>L)

導體電流(I)

實驗次數(shù)備注

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單位(A)

0鐵導體LS逐漸減小加熱

1aLSIi銅導體

2bLS工*鋁導體

3cLSIa銀銘合金

4aLS2L銅導體

5aL2S4L銅導體

F、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規(guī)律,得出結論。

1)、廊1、2、3次實驗可得: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的不同種導體,

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即導體的電阻不同,說明導體的電阻與導體

的材料有關。y

2)、由第1、4次實驗可得: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長度不同的導體,

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艮附體的電阻不同,說明導體的電阻與導體

的長度有關。長度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長度越小導體的電阻越小。

3)、解4、5次實驗可得:材料和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的導體,

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即導體的電阻不同,說明導體的電阻與導體

的橫截面積有關。橫截面積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小,橫截面積越小導體

的電阻越大。

L

4)、定量關系:R=P^(P表示材料即電阻率)

G、由第0次實驗可得:材一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溫度不同的情況

下,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即導體的電阻不同,說明導體的電

阻與導體的溫度有關。大多數(shù)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金

屬導體。部分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酸堿鹽溶液。

H、通過上述實驗可得: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外因即

溫度;二是內(nèi)因(主要因素)即材料、長度、橫截面積。

七、變阻器

1、變阻器的作用:我們已經(jīng)知道電路中的電流與電阻有關,我們

可以通過改變電阻來改變電路的電流(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改變導

體電阻大小有三種方法:改變導體的材料;改變導體的橫截面積;改

變導體的長度);變阻器還有保護電路的作用。

2、變阻器的原理:比較而言,改變導體的長度是一種簡單易行的

方法。實驗室常用的變阻器就是利用改變導體的長度來改變電路中的

電阻,從而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3、滑動變阻器的構造:表面附著絕緣層的電阻線緊密地繞在瓷筒

上形成一個線圈,線圈的始端和末端分別接在A、B兩個接線柱上;在

瓷筒的上方有一根金屬棒架在絕緣支架上,金屬棒的兩端分別有c、D

兩個接線柱;套在金屬棒上的滑動頭可以在金屬棒上左右滑動,它的

金屬滑片分別與金屬棒和線圈緊密接觸;線圈上根滑片接觸的地方,

絕緣層已被刮去,滑片通過線圈上刮去絕緣層的地方與線圈相連。

使用:

A、接法:一上一下;即:如果接"AC或AD”電阻線AP、金屬桿PC或

PD接入了電路;如果接"BC或BD”電阻線BP、金屬桿PC或PD接入

了電路;如果接“AB”電阻線始終全部接入了電路,相當于接入了一

定值電阻就起不到改變電阻控制電流的作用;如果接“CD”電阻線始

終沒有接入電路,相當于接入了一根導線就起不到改變電阻控制電流

的作用。

B、“50?!北硎驹撟冏杵鞯淖畲笞柚禐?0。,因此這個變阻器接入電

路的電阻的變化范圍是。?509“1.5A”表示所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

為1.5A,若通過它的電流超過了1.5A,這個變阻器就會因發(fā)熱而燒毀。

根據(jù)實際電路選擇適當?shù)淖冏杵鳌?/p>

C、變阻器接入電路后在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變阻

器的最大阻值接入電路,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D、滑動變阻器的特點:可以連續(xù)改變電路中的電阻控制電路中的電

流,但不能夠直接讀出接入電路中的阻值。

5、變阻箱:特點,間斷的改變電路中的電阻,但可以讀出變阻器

接入電路的阻值,根據(jù)需要改變旋鈕選擇適當?shù)淖柚到尤腚娐贰?/p>

八、混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的關系:

1、如圖所示電流、電壓的關系

Ii—12;I=L+IR;I=L+IR

U=UR;U=U1+U2;UR=U1+U

2、

第十二章歐姆定律

一、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1、實驗目的: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2、實驗儀器:電流表、電壓表、電源(6V)、開關、導線若干、滑動

變阻器(R)、電阻三個(11=10。、R3=)O

3、實驗電路圖:

4、實驗步驟:

A、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電路圖。

B、斷開開關,依照電路圖連接電路(將R接入電路)。

C、檢查電路,避免電路中出現(xiàn)短路,排出斷路,電流表、電壓表根據(jù)

實驗條件選擇適當?shù)牧砍探尤腚娐贰?/p>

D、將滑動變阻器的劃片P移動到滑動變阻器的最右端,閉合開關S,進

行實驗。

E、移動劃片P,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向適當?shù)奈恢?,示?shù)為山,讀取電

流表的示數(shù)L,并記錄在下表中;重復這一步驟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向適

當位置示數(shù)為U=1/25或U=25讀取電流表的示數(shù)12,并記錄在下表

中。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想一想。

F、斷開開關,將Ri用R2代換,閉合開關S,移動劃片P,使電壓表的

指針指向適當?shù)奈恢茫緮?shù)為V1,讀取電流表的示數(shù)L,并記錄在下表

中;重復這一步驟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向適當位置示數(shù)為U'=25或U'=

1/2U讀取電流表的示數(shù)L,并記錄在下表中。分析數(shù)據(jù)想一想。

5、實驗表格設計:

實驗次數(shù)電阻Rx電壓u電流I

1R^IOQUiIi

2R尸10。U'=1/2512=1/21.

=

3R220Q虱I3=1/2L

41?2=20QU'=1/2U1L=1/4L

6、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如下規(guī)律:

A、由第1、2或3、4可得:當導體的電阻相同的情況下,通過導體的

電流根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由第1、3或2、4可得: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相同的情況下,通過導

體的電流根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C、由第2、3可得:當通過導體的電流相同的情況下,導體兩端的電

壓根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7、總結規(guī)律可得如下結論: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

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為歐姆定律。

u

~R

8、歐姆定律公式:1=

二、根據(jù)歐姆定律測量導體的電阻:

1、實驗目的:測量導體的電阻

2、實驗儀器:電流表、電壓表、電源(6V)、開關、導線若干、滑動

變阻器(R)、待測電阻Rx。

3、試驗原理:歐姆定律1=市

5、實驗步驟:

A、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電路圖。

B、斷開開關,依照電路圖連接電路(將待測電阻Rx接入電路)。

C、檢查電路,避免電路中出現(xiàn)短路,排出斷路,電流表、電壓表根據(jù)

實驗條件選擇適當?shù)牧砍探尤腚娐贰?/p>

D、將滑動變阻器的劃片P移動到滑動變阻器的最右端,閉合開關S,進

行實驗。

E、移動劃片P位置,讀出劃片P在不同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5

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L。

F、重復上一步分別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小和12、&和h、

U,和L、&和I5,并記錄在下表中;

G、根據(jù)歐姆定律,分別計算出Rx,再求出待測電阻Rx阻值的平均值,

該平均值就是這個待測電阻的阻值。

6、實驗表格:

實驗次數(shù)電壓U電流I阻值R

_Uj_

1UiItR1-li

2&1

2R=咎

212

3U品

R3=盧

4o,旦

&-I4

5艮工總

R5_旦

-I5

平均值Rx=(R4+R2+R3+R4+R5)乃

二、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1>串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RiIlR2I2

u1______1_________1

??T1—

=Uiu

?R2

U=IRu1

________1

即:Ui=LRi;U2=I2R2R(R=L+Rz)

乂U=U|+U2等效電路圖

:.IR=LR1+I2R2U

I=L=L

/.R=R+Rz

如果:RI=R2=RO

那么:R=2R°

由此可得:串聯(lián)電路中,等效電阻等于各串聯(lián)電阻之和;如果個串聯(lián)n

個阻值相等(為R。)的電阻,難么等效電阻等于R。的n倍。

..1=u

*一R

I一旦!,旦

ILRI【2一R2

又???I=Il=l2

RIR2

即:~R

U22

由此可得:串聯(lián)電路中導體兩端的電壓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這就

是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原理)。

2、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RiIi

R2b

I一.T,旦

【LR.【2一R2

又:I=L+l2R注:》ir+ir

1??

.,_匹+成

,?R-R1R?等效電路圖

U=U尸U2ty」

?,一匚+

,,R-Ri

AR=

R1+R2

如果:Ri=R2二Ro

12[、QR(/

那么—=—或區(qū)=2R01

即:R=—迎-

2

由此可得:并聯(lián)路中,等效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并聯(lián)電阻的倒

數(shù)之和;如果個并聯(lián)n個阻值相等(為R。)的電阻,難么等效電阻等于

R。的1/n倍。

i=—

R

U=IR

Ui=LRi;U2=I2R2

又丁U—Ui—U2

IR=LR2

即:_L__J

I2-Ri

由此可得并聯(lián)電路中通過各并聯(lián)電阻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這就是并聯(lián)電路的分流原理)。

四、歐姆定律的應用

1、利用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

1)、實驗目的:測量導體的電阻

2)、實驗儀器:電壓表、電源(6V)、開關、導線若干、已知阻值的電

阻(R°=10Q)、待測電阻Rx。

3)、實驗原理:歐姆定律1=———《——

RxR()

4)、實驗電路圖:—?^L-7?-I—f

、一Uxu

5)、實驗步驟:()

qis/

A、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電路圖。-------1|——-一4一

B、斷開開關,依照電路圖連接電路。

C、檢查電路,避免電路中出現(xiàn)短路,排出斷路。

D、將電壓表的指針調零,根據(jù)實驗條件選擇適當?shù)牧砍探尤腚娐贰?/p>

E、首先用電壓表測出已知電阻R。兩端的電壓U。,根據(jù)歐姆定律計算出

通過R。的電流;即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的特點可得通過未知電阻Rx的

電流(Ix=I0=)°

F、再次利用電壓表測出未知電阻K兩端的電壓IL,根據(jù)歐姆定律計算

出未知電阻Rx的阻值。

G、未知電阻的數(shù)學表達式:Rx=U=甘曾

lxU。

H、重復E——F最少3次,計算出這兒次Rx的平均值,可得未知電阻

Rx的阻值。

2、利用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

1)、實驗目的:測量導體的電阻

2)、實驗儀器:電壓表、電源(6V)、開關、導線若干、已知阻值的電

阻(R°=10Q)、待測電阻&。

D、將電流表的指針調零,根據(jù)實驗選擇適當?shù)牧砍探尤腚娐贰?/p>

E、首先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已知電阻R。的電流,根據(jù)歐姆定律計算出已

知電阻R。兩端的電壓;即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的特點可得通過未知電

==

阻Rx兩端的電壓(UxUoIORO)o

F、再次利用電流表測出通過未知電阻K的電流lx,根據(jù)歐姆定律計算

出未知電阻Rx的阻值。

G、未知電阻的數(shù)學表達式:Rx=4=平-

Ixlx

H、重復E——F最少3次,計算出這兒次氏的平均值,可得未知電阻

Rx的阻值。

五、混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1、如圖所示

R1與R2并聯(lián)其等效電阻為兄2

1/R12=1/RL1+1/RL2

R12與R串聯(lián)等效電阻為R

R=RL+R12

第十三章電功和電功率

一、電能和電功

1、電能:各種用電器工作過程中消耗了電能。消耗電能的多少用電功

量度。

2、電功:就是電流做的功;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未其它形式

的能的過程;電能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

3、電功的符號——符號:W

4、電流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1)、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驗表明:同一個用電器(燈泡)接在一定的

電路中,不同的時間內(nèi)電流所做的功(用電器消耗的電能)是不同的。

說明:通過用電器的電流和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相同時,電流所做

的功(或用電器消耗的電能)與通電時間(t)有關;通電時間越長,

電流所做的功越多(用電器消耗的電能越多)?!?-9

一-O-―0吟R。

實驗:

現(xiàn)象:燈泡的量度不同;通過兩-------CD

燈泡的電流不同。_______11/

2)、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驗表明:不同的用電器接在同一電路中,在

相同的時間內(nèi),電流所做的功(消耗的電能)不同(如:并聯(lián)電路中)。

說明:用電器的通電時間和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電流所做

的功(或用電器消耗的電能)與通過用電器的電流⑴有關;通過用電

器的電流越大,電流所做的功越多(用電器消耗的電能越多,

實驗:?

現(xiàn)象:燈泡的量度不同;加在兩一0

燈泡的電壓不同。_______11______/—

3)、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驗表明:不同的用電器接在不同的電路中,

通過用電器的電流相同時,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電流所做的功(或用電器

消耗的電能)不同(如:串聯(lián)電路中)。說明:用電器的通電時間和通

過用電器的電流相同時,電流所做的功(或用電器消耗的電能)與加

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U)有關;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越大,電流所

做的功越多(用電器消耗的電能越多)。

4)、分析上述實驗可得:電流做功的多少與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U)、通過用電器的電流(I)、通電時間(t)有關;關系是:電流所

做的功跟電壓(U)、電流(I)和通電時間(t)成正比。電功等于電

壓(U)、電流(I)和通電時間(t)的乘積。

5)、計算公式:W=UIt

_u_

I=R

U2t

w=-;W=I2Rt(兩個推導公式)

6)、單位——焦耳(J)或伏安秒(V-A-s)或牛米(N-m)

7)、單位換算:1J=1V.A.S=1N-m

5、電能表:是測量用電器消耗多少電能的儀表,可以顯示用電器工作

時所消耗的電能,也就是電流所做的功。

1)、電能表的使用:電能表連接在用戶的所有用電器之前,用戶在某

一段時間內(nèi)消耗的電能,就是這段時間結束和開始時電能表計數(shù)器所

顯示的數(shù)字之差。

2)、電能的單位:度或千瓦時(KW-h)

1KWh=3.6X1()6j

3)、使用電能表時注意事項:

電能表示數(shù)是

31.6KWh

電能表轉盤

電能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電能

表使用的額定電壓為220v一電能表正常工作時交

流電的頻率為50Hz

允許在短時間內(nèi)通過電能表的最大電流

電能表持續(xù)工作時的最大電流是10A

表示用電Ikw?h電能表轉盤轉動的圈數(shù)。

6、串聯(lián)電路中電功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W=UIt

I=W/(Ut)

BP:L=Wi/(U】t);I2=W2/(U2t)

又,**I=11=12

W/(Ut)=P/(Ut)=P2/(U2t)

W/U=P]/U尸P2/U2

即:w1/w2=u1/u2

又???

UI/U2=R1/R2

W1/W2=U1/U2=R1/R2

7、并聯(lián)電路中電功率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W=UIt

U=W/(It)

即:U1=Wi/(Lt);U2=W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