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5月階段檢測試題華東師大版_第1頁
高二歷史5月階段檢測試題華東師大版_第2頁
高二歷史5月階段檢測試題華東師大版_第3頁
高二歷史5月階段檢測試題華東師大版_第4頁
高二歷史5月階段檢測試題華東師大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w2012學年第二學期階段測試卷高二歷史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一、選擇題〔共75分。1—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31—35題每題3分,共15分。1.公元前1792年,漢穆拉比成為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國王。公元前1792年應是A.公元前一千年代早期B.公元前一千年代后期C.公元前二千年代早期D.公元前二千年代后期2.古羅馬人發(fā)展了一些統(tǒng)治藝術,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摩擦,從而獲取較大的實際成果。這些"統(tǒng)治藝術"包括①崇尚軍事征服②主張法律治國③確立基督教為國教④通過采邑改革,確立封建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右圖生動地反映了公元前5世紀中期羅馬人爭相觀看和議論某部法律公布時的情景,該法律應屬于①習慣法②成文法③公民法④萬民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帕特農(nóng)神廟的設計代表了古希臘建筑藝術的最高水平,更是雅典燦爛古文明的歷史見證,它建成于下列時間軸的哪一階段前8世紀前7世紀前6世紀前5世紀前3世紀ABCD5."凡得參加司法事務和治權機構的人們"被亞里士多德視為"全稱公民"。而其所謂的"偏稱公民",是指兒童和已過兵役年齡的老人。可見,亞里士多德強調(diào)了A.公民的參政能力 B.公民年齡的限制C.公民無須平等D.公民權必須擴大6.西羅馬帝國滅亡后,一個千年帝國依然屹立于歐亞非三洲之間。該帝國是A.東羅馬帝國B.阿拉伯帝國C.奧斯曼帝國D.查理曼帝國7.古羅馬《民法大全》中規(guī)定:"父親的罪名不能玷污兒子的名聲,因為每一方的命運均取決于自己的行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為另一方所犯罪行為的繼承人。"材料所體現(xiàn)的羅馬法的具體原則是A.保護弱者的原則B.權利平等的原則C.行為歸責的原則D.注重證據(jù)的原則8.國家之主權如司法、財稅、軍隊等,過去是由國王來執(zhí)行,現(xiàn)在則淪入私人之手;而且這些國家主權隨著土地之轉移而轉移,或者隨著土地之分割而分割。這一種政治形勢盛行于西歐A.6世紀B.9世紀C.13世紀D.15世紀9.喬爾?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說:"城市商人和手工業(yè)者躲在安全的城墻后面,他們享受到的獨立性是東方城市居民所無法想象的。"這種"獨立性"A.源于封建等級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權B.源于國王的庇護和封建貴族的默許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D.源于沒有民族國家和二元政治結構10."農(nóng)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歸領主所有,農(nóng)奴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們"。文中的情景當出現(xiàn)于A.希臘"古典時代"B.中國夏商時期C.吠陀時期的印度D.中世紀的西歐11.新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經(jīng)濟變革的時期。以下文獻材料,反映這一變革是A.《韓非子·五蠹》:"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B.《韓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民多疾病。"C.《白虎通義》:"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nóng)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勞作,"D.《世本·作篇》:"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皇帝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下。"12.史學家王國維說:"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文中的"制度"包括①內(nèi)外服制②分封制③郡縣制④禮樂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3."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史記.商君列傳》所載"宗室貴戚"之"怨望"主要是針對變法中的A.廢除井田制度B.獎勵農(nóng)耕C.廢世卿世祿制D.什五連坐14.中國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臣聞殷、周之王千馀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nèi),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此大臣A.反對中央集權B.主張郡縣制C.反對郡縣制D.主張中央集權15."詔不得以北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居所官"。從語意判斷,該史料出自A.《魏書》 B.《漢書》C.《隋書》D.《舊唐書》16.歷史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背離的現(xiàn)象,即所謂"種瓜得豆"。中國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直接反映這一現(xiàn)象的是A.秦朝郡縣制B.西漢郡國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軍機處17.陳寅恪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中寫道:北朝漢人有認廟不認神的觀念,誰能定鼎嵩洛〔洛:XX,誰便是文化正統(tǒng)的所在。據(jù)此推測,北朝人視為"文化正統(tǒng)"的朝代是A.曹魏 B.蜀漢 C.孫吳 D.東晉18.某同學在研究唐代歷史時看到這樣的表述,"貴族跟平民的等級是嚴格的,只有□□一條似有似無的狹徑,如進士及第等,作為庶民爬上貴族地位的階梯,而賤民則連這個狹徑都沒有"。資料中"□□"可能是A.門第B.科舉C.戰(zhàn)功D.耕織19.《宋高宗實錄》、"文景之治"、"靖康之變"三個專名中的"高宗"、"文景"、"靖康"依次分別是A.尊號謚號廟號B.謚號年號廟號C.廟號尊號年號D.廟號謚號年號20."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舊唐書》的這則材料反映的實質(zhì)問題是A.君權與相權的矛盾B.漢族政權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矛盾C.中央集權受到威脅D.文臣與武將的矛盾21.下列各組古今地名對應正確的是①大都—北京②汴梁—XX③臨安—XX④鎬—XX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22.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nèi)外之事。以下哪朝官制符合這一特點:A.東漢B.西晉C.北宋D.北周23.在下列四幅兩宋與遼、西夏、金并立示意圖中,其錯誤的一項是西夏遼西夏遼北宋西夏金北宋遼蒙古南宋西夏金南宋ABCD24.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評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它就是一個……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如是則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縣制C.郡國并行制D.行省制25、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曾極盡諷刺中國古代的一種對外貿(mào)易,說它對外圍小國來說是一本萬利的。他諷刺的應是A.宋朝的榷場貿(mào)易B.元朝的對外貿(mào)易C.明朝的朝貢貿(mào)易D.清朝的民間貿(mào)易26.《明史》記載"居正為政……吏部左侍郎張四維入,恂恂若屬史,不敢以僚自處?!t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狀況折射出A.內(nèi)閣權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B.內(nèi)閣成為制約皇權的中央機構C.皇權與內(nèi)閣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D.內(nèi)閣首輔演變?yōu)槭聦嵣系脑紫?7.下列圖片反映出清朝前期存在的矛盾有平定準噶爾圖卷平定準噶爾圖卷《尼布楚條約》文本①滿洲貴族統(tǒng)治者與漢族的矛盾②清朝中央政府與邊疆地區(qū)的矛盾③中華民族與歐洲侵略者的矛盾④祖國統(tǒng)一與分裂國家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觀察右圖。清朝前期康熙帝在抗擊外來侵略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上做出貢獻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29、下面是在課堂上一位歷史老師的兩首打油詩:"縱然葫蘆變千端,葫蘆神韻躍筆尖。半瓢葫蘆抵六部,葫蘆半瓢達三江";"俯首銘心聽葫蘆,神筆妙韻畫葫蘆。廷寄交片依葫蘆,萬端政務效葫蘆"。從打油詩中可以領悟到A.明朝內(nèi)閣純系皇權專制的御用工具B.清朝內(nèi)閣已經(jīng)擁有實際權力C.唐朝的中央集權尚未達到皇權獨斷D.清朝軍機處實質(zhì)是皇權專制的附庸30.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總結說:"要確切認識西方的歷史或非西方的歷史,沒有一個包括這兩者的全球性觀點是不行的;只有運用全球性觀點,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個時代中相互影響的程度,以及這種相互影響對決定人類歷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A.從西方的角度認識非西方的歷史B.用比較的方法認識西方和非西方的歷史C.從非西方的角度認識西方的歷史D.用整體的觀點認識西方和非西方的歷史以下每道題3分,共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31.夫"仁義禮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罰者,治之末也。無本者不立,無末者不成",主要體現(xiàn)了什么觀點?A.尊重儒家B.重視法家C.抑儒揚法D.儒法兼用32、下表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平民任官統(tǒng)計表,它反映了年代〔公元前已知任官人數(shù)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772-63313022632-54322326542-46416330463-3447753343-22112056A.官員人數(shù)的不確定性 B.平民出身官員的人數(shù)增加C.社會各階層的流動性增強 D.科舉制度的影響33、《齊民要術·卷八》記載了一種當時中原地區(qū)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兩指大小的塊,再把斫碎的豬肉熬成濃湯,加一把蔥白和各種各樣的調(diào)味料,就用鹿頭肉蘸著肉湯吃。這反映了當時:A.當時烹飪技術水平較高

B.民族間文化的交融C.漢民族飲食的多樣化

D.食品加工的科學性34.康熙帝晚年曾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后,中國恐受其累。"這表明康熙帝A.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有所警覺B.認為中國迫切需要學習西方文化C.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D.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先進35.明末來華的意大利人利瑪竇,作為早期西學東漸的代表人物,他最主要的貢獻是A.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B.介紹了西方的自然科學C.傳播了基督教神學D.首先將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二、非選擇題〔75分36.中世紀的城市〔12分西方"起初城市即是村莊,但不久就開始在工業(yè)、政治、建筑各方面顯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須設防自衛(wèi),須有市政廳作為市民行使政治權力的集會場所。城里還必須有教堂作為禮拜的場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聳峙于全城之上。"————《城市的性質(zhì)》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認識。〔12分37.軸心時代思想家〔14分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著作《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認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軸心時代里,古希臘、以色列、中國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發(fā)生了"終極關懷的覺醒",都出現(xiàn)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如中國的孔子、老子、韓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猶太教先知,古印度的悉達多等。他們的思想,成為了兩千多年來,歷史之輪圍繞著旋轉的軸心。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主張人物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①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唯有理智最為可貴。蘇格拉底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民之難治,以其知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②當仁,不讓于師。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③④〔1請在下面空格處填上與其思想主張相對應的人名〔前言所提及者。〔4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2比較①②③三位思想家表格內(nèi)的主張,再聯(lián)系所學知識分析這些學說出現(xiàn)的背景?!?0分38.中央與地方〔12分〔1上圖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地方制度的演變過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分kaka〔2從以上制度中歸納中央對地方加強管理的方式及作用。〔6分3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歷代狀元籍貫分布統(tǒng)計表〔共357名地區(qū)唐五代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合計北方40628061181110120南方181024370027769237共計58165237611108879357〔注:據(jù)文獻記載,中國歷史上共產(chǎn)生狀元700多名,但有明確著錄籍貫的只有357名————摘自《中國科舉史話》〔1從表格可以獲取哪些信息?〔6分〔2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以上信息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40.中國古代政治制度〔25分材料一:奉常奉常宗正太尉郎中令皇帝丞相衛(wèi)尉御史大夫太仆廷尉典客少府治粟內(nèi)史吏部吏部內(nèi)史戶部皇帝門下禮部尚書兵部刑部御史臺工部十二衛(wèi)大將軍AB度之三司戶部度之三司戶部鹽鐵皇帝中書門下〔政事堂樞密院御史臺吏部戶部禮部皇帝兵部刑部工部內(nèi)閣都察院五軍都督府D材料二:唐末諸司使,內(nèi)臣①領CD材料二:唐末諸司使,內(nèi)臣領之。樞密使參預朝政,始與宰相分權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樞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與議軍國大事,其權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參知政事佐之;樞密使專掌武事,副使佐之。①內(nèi)臣:此處指宦官?!w汝愚《宋名臣奏議》卷四七,司馬光《上哲宗乞合兩省為一》材料三:盡管殘暴,秦始皇仍然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為中央集權的帝國統(tǒng)治建立了范例,這種模式在中國一直保存至20世紀早期;他還為中國指明了政治和文化統(tǒng)一的發(fā)展方向,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某些個別階段的分裂外,政治和文化上的統(tǒng)一一直保持到了今天。——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請回答:〔1仿照C處樣式,按序號填入相應的內(nèi)容〔6分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ABCD〔2從材料二中可以提取到哪些信息〔4分〔3基于以上材料,并聯(lián)系所學,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認識?!?5分2012學年第二學期階段測試答案高二歷史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一、選擇題〔1—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31—35題每題3分,共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共計75分12345678910CBBDAACBCD11121314151617181920CCCCABABDC21222324252627282930BCCDCABADD3132333435DabCabBabAcdAbc二、非選擇題〔75分36.中世紀的城市〔12分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認識?!?2分隨著生產(chǎn)力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封建領主為了自身利益而參與,11世紀,有別于以自給自足為特點的莊園,西歐城市逐漸復興?!?分初期城市的規(guī)模相當有限,人口較少,空間狹小,環(huán)境臟亂,遇到瘟疫便迅速蔓延?!?分城市興起自治斗爭,要從封建領主手中奪取司法權和行政權,金錢贖買和武裝斗爭是常用的兩種手段。〔2分新興市民階層出于經(jīng)濟活動和教會出于神學研究的需要,在城市興辦了大學,為后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準備了條件。〔2分12世紀以后,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勢力和新興的市民階層在共同利益驅(qū)使下,力圖攜手打破封建割據(jù)局面?!?分城市市民與貴族共享管理權力的等級君主制登上歷史舞臺?!?分37.軸心時代思想家〔14分〔1請在下面空格處填上與其思想主張相對應的人名〔前言所提及者。〔4分①韓非②老子③孔子④悉達多〔4分〔2比較①②③三位思想家表格內(nèi)的主張,再聯(lián)系所學知識分析這些學說出現(xiàn)的背景。〔10分2目的宗旨同:治理社會,安定人心〔2分思路方法〔或方案異,或①以法為治②無為而治③以德為治〔2分背景:經(jīng)濟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chǎn)力的顯著提高,逐漸催生出新型地主和地主土地私有制。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追逐利益、實力競爭的新局面。政治上:諸侯爭霸,"封邦建國"體制逐漸被打破,為富國強兵,各國先后開展了變法運動。文化上:知識份子嶄露頭角,為治理社會、安定人心提出各種不同方案,形成諸子百家競相爭鳴的局面,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裁奎c2分,共6分38.中央與地方〔12分〔1上圖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變過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分郡縣制行省制度n郡縣制行省制度n〔2從以上制度中歸納中央對地方加強管理的方式及作用。〔6分方式一: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分封同姓諸侯,以武力方式分插到各地方國間,成為地方政治中心。作用:達到"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功效,實現(xiàn)對殷人的合圍控制,也提高了王權,成為天下共主,但諸侯王權力逐漸坐大,后走向分裂割據(jù)?!?分方式二:〔以官職俸祿為條件,中央任命官員出任地方,代表皇帝對地方進行管理。作用:使中央政令得以順利貫徹到基層,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據(jù)分裂,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分3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1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