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在中國_第1頁
艾滋病在中國_第2頁
艾滋病在中國_第3頁
艾滋病在中國_第4頁
艾滋病在中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滋病在中國第1頁/共95頁第2頁/共95頁

AIDS的發(fā)現(xiàn)EpidemiologicNotesandReportsPneumocystisPneumonia---LosAngelesIntheperiodOctober1980-May1981,5youngmen,allactivehomosexuals,weretreatedforbiopsy-confirmed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at3differenthospitalsinLosAngeles,California.Twoofthepatientsdied.All5patientshadlaboratory-confirmedpreviousorcurrentcytomegalovirus(CMV)infectionandcandidalmucosalinfection.Casereportsofthesepatientsfollow.Patient1:Apreviouslyhealthy33-year-oldmandevelopedP.cariniipneumoniaandoralmucosalcandidiasisinMarch1981aftera2-monthhistoryoffeverassociatedwithelevatedliverenzymes……WeeklyJune5,1981/30(21);1-3第3頁/共95頁第4頁/共95頁什么是艾滋?。ˋIDS)

艾滋病是英語"AIDS"中文名稱,AIDS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英文縮寫。它是由于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一種致死性傳染病?,F(xiàn)在根據(jù)目前發(fā)展速度和已經(jīng)感染推測的人數(shù)來看,到2010還是這樣發(fā)展下去的話,在中國會有1000萬感染者,或者說到奧運會的時候中國將有800萬感染者。

第5頁/共95頁病原體及傳染源艾滋病病毒醫(yī)學名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HIV為RNA病毒。它侵入人體后主要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機體逐漸喪失防衛(wèi)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種病原體,因此極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難以治愈感染性疾病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迄今所知,人是本病唯一的傳染源。

第6頁/共95頁艾滋病病毒-HIV。呈袋狀球形,直徑約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層類脂質構成,具有抗原性。HIV是單鏈RNA病毒,外有核殼蛋白,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逆轉錄酶,能以單鏈RNA作為模塊,轉錄為雙鏈DNA,該雙鏈DNA可與宿主細胞的DNA結合然后逆轉錄為病毒的單鏈DNA,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遠與宿主細胞結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機體無法清除病毒?,F(xiàn)已證實HIV是嗜T4淋巴細胞和嗜神經(jīng)細胞的病毒。

已感染的宿主細胞變成一個病毒加工廠第7頁/共95頁艾滋病的發(fā)病機理

HIV病毒是一種殺細胞性病毒,此病毒主要在‘輔助性T淋巴細胞’內大量增殖使細胞破壞。而‘輔助性T淋巴細胞’是人體中極其重要的免疫細胞,它的破壞,逐漸導致免疫功能衰竭。這樣,即使一個對正常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感染,如小傷口或普通感冒,也可以致艾滋病人于死地。

第8頁/共95頁HIV攻擊T4淋巴細胞第9頁/共95頁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擊T4淋巴細胞病毒模型第10頁/共95頁圖三:HIV感染示意圖圖三:HIV電鏡照片第11頁/共95頁一個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許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覺起來很好,但是他們卻可以把病毒傳染給別人。艾滋病從發(fā)現(xiàn)至今還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廣泛流行,已使3000多萬人受到感染,1000多萬人失去了生命。目前,世界上每天有萬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但醫(yī)學界在竭盡全力研究預防治療艾滋,各國政府,社會各階層也都紛紛投入了對抗艾滋病的運動。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還沒有找到一種治療此病的方法。因此,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應該關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進而預防艾滋病。第12頁/共95頁的歷史和歷屆艾滋病日的口號

世界艾滋病日的歷史:

198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1996年以后更名為"世界艾滋病宣傳運動"。每年12月1日前后,全世界各地圍繞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和統(tǒng)一的宣傳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歷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動主題:

1988年,全球共討,征服有期

JointheWorldwideEffort

1989年,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相互關照

OurLives,OurWorld---Let'sTakeCareofEachOther

第13頁/共95頁1990年,婦女與艾滋病

WomenandAIDS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戰(zhàn)

SharingtheChallenge

1992年,預防艾滋病,全社會的責任

ACommunityCommitment

1993年,時不我待,行動起來

TimetoAct

1994年,艾滋病和家庭

AIDSandtheFamily

1995年,共享權利,共擔責任

SharedRights,SharedResponsibilities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OneWorld,OneHope第14頁/共95頁

1997年,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的兒童

ChildrenLivinginaWorldwithAIDS

1998年,青少年---迎接艾滋病的生力軍

ForceforChange:WorldAIDSCampaignwithYoungPeople

1999年,關注青少年,預防艾滋病---傾聽、學習、尊重

Listen,learn,live!

2000年,預防艾滋病,男士責無旁貸

Manmakeadifference

第15頁/共95頁200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預防艾滋病,你我同參與!

Icare,doyou?

200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相互關愛,共享生命!

Live,letlive!

2003年,沿用去年“相互關愛,共享生命”的宣傳主題,強調以消除歧視、倡導關愛的精神來鼓勵全社會積極行動,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創(chuàng)造更為寬松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

2004年,關注婦女,抗擊艾滋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2006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第16頁/共95頁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2005世界艾滋病日第17頁/共95頁艾滋病的致病原因

人類天生具有免疫功能,當細菌、病毒等侵入人體時,在免疫功能正常運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擊的正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中樞細胞—T4淋巴細胞,致使人體喪失抵抗能力,不能與那些對生命有威脅的病原體戰(zhàn)斗,從而使人體發(fā)生多種極為少見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感染者死亡。第18頁/共95頁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雖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樣,但他們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皮膚粘膜破損或炎癥潰瘍的滲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傳染性。唾液、淚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發(fā)現(xiàn)病毒,但含病毒很少,傳染性不大。已經(jīng)證實的艾滋病傳染途徑有三條:1、性傳播

第19頁/共95頁通過兩性行為傳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不論同性戀還是兩性之間的肛交、口交有著更大的傳染危險。2、血液傳播通過靜脈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經(jīng)過消毒的注射器;輸用未經(jīng)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類似情況下的輸用骨髓和器官移植;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不徹底或不消毒,特別是兒童預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危險更大;第20頁/共95頁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術器械、針刺治療用針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理發(fā)、美容(如紋眉、穿耳)、紋身等的刀具、針具、浴室的修腳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臉刀、剃須刀、或共用牙刷;救護流血的傷員時,救護者本身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3、母嬰傳播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婦可通過胎盤,或分娩時通過產(chǎn)道,也可通過哺乳,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第21頁/共95頁經(jīng)血傳播--共用針頭靜脈吸毒第22頁/共95頁第23頁/共95頁第24頁/共95頁第25頁/共95頁經(jīng)性傳播--性亂、不潔性交第26頁/共95頁母嬰傳播-妊娠、分娩、哺乳第27頁/共95頁HIV傳播的兩個條件足夠量的病毒有效的途徑第28頁/共95頁第29頁/共95頁第30頁/共95頁艾滋病流行現(xiàn)況第31頁/共95頁全球艾滋病流行現(xiàn)況第32頁/共95頁第33頁/共95頁第34頁/共95頁第35頁/共95頁第36頁/共95頁第37頁/共95頁第38頁/共95頁第39頁/共95頁第40頁/共95頁津巴布韋感染HIV的兄妹倆(19歲和11歲)第41頁/共95頁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工人在為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挖墓穴。該墓區(qū)共有126個工人每天為約50人挖墓地,絕大多數(shù)死于艾滋病。每15-20分鐘舉行一個葬禮。拍照當天共埋葬52人,43人年齡在19-50歲。第42頁/共95頁河南艾滋病村第43頁/共95頁艾滋病的常見癥狀

急性感染期:呈現(xiàn)發(fā)熱、無力、咽痛、皮疹和全身淋巴結腫大,表現(xiàn)為頭痛、全身肌肉關節(jié)痛和腹瀉等。許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潛伏期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現(xiàn)發(fā)燒、頭暈、無力、咽痛、關節(jié)疼痛、皮疹、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癥狀,有些人還可發(fā)生腹瀉。這種癥狀通常持續(xù)1—2周后就會消失,此后病人便轉入無癥狀的潛伏期。第44頁/共95頁早期:

病人一般無癥狀,查體有少數(shù)病人有持續(xù)性全身淋巴結腫大,但不痛,也無壓痛,此期不發(fā)生合并癥。潛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呈陽性反應,這樣的人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稱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簡稱帶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強的傳染性,是傳播艾滋病最重要的傳染源。第45頁/共95頁中期:

最初表現(xiàn)為非特異性癥狀如低燒、易疲勞、夜間盜汗、間歇性腹瀉、消瘦等,似結核病。隨后,全身淋巴結腫大。在很長的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沒有自覺癥狀,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統(tǒng)仍在繼續(xù)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壞,到免疫系統(tǒng)功能再也不能維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時,多種對正常人不會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會使患者發(fā)生條件性感染,引起腦、肺、胃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癥狀。第46頁/共95頁晚期:

全身癥狀為發(fā)熱、乏力、體重減輕、腹瀉。此外,主要表現(xiàn)為機會性感染、惡性腫瘤和多系統(tǒng)損害。一些惡性腫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產(chǎn)生。艾滋病人的癥狀因為發(fā)生條件性感染的內臟和發(fā)生腫瘤的部位不同,表現(xiàn)為多種多樣。常見的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第47頁/共95頁1、一般性癥狀持續(xù)發(fā)燒、虛弱、盜汗、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在三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2、呼吸道癥狀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3、消化道癥狀食欲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第48頁/共95頁4、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風、偏癱、癡呆等。5、皮膚和粘膜損害彌漫性丘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癥及潰爛。如口腔霉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及其他感染。6、腫瘤可出現(xiàn)多種惡性腫瘤,位于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第49頁/共95頁HIV進入人體后要經(jīng)數(shù)年,甚至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后才發(fā)病。HIV嚴重破壞人體免疫功能,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極度下降而重復感染多種疾病,后期常常發(fā)生惡性腫瘤。最終因長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還沒有治療艾滋病的特效藥,也沒有可用于預防的有效疫苗。一旦發(fā)病,在我國當前的醫(yī)療條件下,都會在不長的時間內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還是一種病死率高達100%的極為嚴重的傳染病。

第50頁/共95頁

卡波氏肉瘤

簡介:是一種惡性腫瘤,特征是:多種梭形細胞形成血管竇,見核分裂,可以看到玻璃小體,艾滋病病人常并發(fā)此病。鏡下見腫瘤組織為大小不一的結節(jié),部分結節(jié)互相融合,結節(jié)由梭形細胞及其所圍成的裂隙狀、圓形或卵圓形血管所組成,血管內充滿紅細胞,部分梭形細胞間見圓形玻璃小體,梭形細胞呈束狀或交錯狀排列,細胞較密集,胞核為圓形或卵圓形,分裂相易見2-5/10HPF(顯微鏡高倍視野)。第51頁/共95頁

卡波氏肉瘤

是一種惡性腫瘤,愛滋病病人常并發(fā)此病。第52頁/共95頁不同溫度對HIV活性降低

10倍所需的時間溫度(℃) 溫度下降10倍的作用時間

37 11.6h45 3.3h50 24m56 121s60 24s65 3.5s70 0.5s第53頁/共95頁各種化學品對HIV滅活的作用名稱 時間0.5%NP40 1min.0.5%次氯酸鈉 1min.70%酒精 1min.0.08%氯化胺 10min.40%福兒馬林溶液 至少4hr.(5ml/10ml水) 最好過夜第54頁/共95頁局部緊急處理局部壓,擠,沖,洗局部消毒:70%酒精,0.2%次氯酸鈉,0.5%碘伏,0.2-0.5%過氧乙酸眼睛,粘膜:沖洗第55頁/共95頁第56頁/共95頁艾滋病治療抗病毒療法抗機會性感染和繼發(fā)性腫瘤治療全身療法心理治療支持療法營養(yǎng)療法對癥療法第57頁/共95頁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

(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s,NRTI)阿巴卡韋 Abacavir(Ziagen,ABC) 賽進去羥肌苷 Dedanosine(ddI,Videx) 惠妥滋拉米夫定 Lamivudine(3TC,Epivir) 益平維司他夫定 Stavudine(d4T,Zerit) 賽瑞特扎西他濱 Zalcitabine(ddC,Hivid)齊多夫定 Zidovudine(ZDV;AZT,retrovir, azidothymidine) 立妥威康卞韋 AZT和3TC,Combivir 雙汰芝曲利志韋

ABC+AZT+3TC,Trizivir 三協(xié)維注:多數(shù)情況腸胃道反應(如惡心、腹瀉)、周圍神經(jīng)炎、但ddI 前列腺炎(>4周)第58頁/共95頁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

(Non-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s,NNRTI)地拉韋定

Delavirdine(Rescriptor) 依非韋倫

Efavirenz(Sustiva,STOCRIN)施多寧奈韋拉平

Nevirapine(Viramune)維樂命注:嚴重皮膚反應,以及肝壞死(NVP)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 頭暈、嗜睡、失眠、怪夢(EFV)第59頁/共95頁蛋白酶抑制劑

(ProteaseInhibitors,PIs)阿匹那韋 Amprenavir(Agenerase)茚地那韋 Indinavir(Crixivan)佳息患奈費那韋 Nelfinavir(Viracept)利托那韋 Retonavir(Norvir)沙奎那韋 Saquinavir(InviraseO-hard, Fortavase-soft)洛匹那韋/利托那韋 Lopinavir/ritonavir 克力芝

(Kaletra)注: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炎(尤其IDV)、腸胃道癥狀、脂肪代謝不良等第60頁/共95頁HAART

(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新藥物: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AZT;3TC;DDI;DDC等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Efavirenz,Nevirapine,Delavirdine蛋白酶抑制劑PIIndinavir,Retonavir,Squinavir聯(lián)合療法:3種及以上>2種(除母嬰傳播)第61頁/共95頁HAART的兩重性有利控制病情,提高生命質量HIVRNA明顯下降,CD4上升減少耐藥株的形成減少傳播性不足價格高(每年RMB86,200→29,000)副反應大(腸胃道,腎臟、周圍神經(jīng)炎,肝、前列腺、 脂肪代謝障礙,脂肪營養(yǎng)不良)依順性差抑制細胞免疫耐藥性不能治愈,長期服用第62頁/共95頁HIV職業(yè)暴露的定義“實驗室、醫(yī)護、預防保健人員以及有關監(jiān)管工作人員,在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關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破損的皮膚或非胃腸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銳器刺破皮膚,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況?!钡?3頁/共95頁含義對象:廣大醫(yī)務衛(wèi)生保健人員、實驗室人員、 管理人員場合:在從事HIV/AIDS診斷、治療、護理、預

防、檢驗、管理過程中,暴露于含有

HIV血液和實驗室培養(yǎng)物途徑:經(jīng)針刺和其他銳利器具割傷后、咬傷結果:可能有感染HIV的危險性第64頁/共95頁職業(yè)暴露的病因已發(fā)現(xiàn)的病因

20種常見的病因

HIV、HBV、HCV常見的途徑 皮損和粘膜暴露,濺 向眼,鼻,口這里指的病因

HIV第65頁/共95頁HIV經(jīng)血或體液傳播的職業(yè)暴露經(jīng)皮膚或粘膜暴露傳播方式:針刺或其他銳器損害

-病毒入皮膚抓傷、皮損、擦傷、燒傷-病毒因意外濺入眼、鼻、口不會經(jīng)空氣傳播第66頁/共95頁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證明

增加感染的危險因素接觸血液量大,接觸時間又長受損傷口深造成傷口的器械上有明顯的血跡器械曾插入靜脈或動脈內(采血的針頭)接觸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內死于AIDSHIV培養(yǎng)物皮膚>粘膜病人處于急性感染與發(fā)病期CD4低,VL高第67頁/共95頁HIV職業(yè)暴露按對象分

對象

暴露數(shù) HIV(+)家庭醫(yī)師

325 0牙科醫(yī)師1

900 5牙科醫(yī)師2

616 28外科醫(yī)師

1,279 1乳腺外科醫(yī)師

468 2矯形外科醫(yī)師

1,174 2第68頁/共95頁艾滋病的流行是可以控制的

--國際六大成功經(jīng)驗健康教育推廣避孕套使用規(guī)范性病治療針具交換/美沙酮替代維持治療血液管理孕婦抗病毒治療減少母嬰傳播第69頁/共95頁艾

艾滋病雖然是一種危險的傳染病,但卻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每個人都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注意如下事項,就可以把傳染艾滋病的危險性減少到最低限度。

遵守性道德、潔身自愛,反對性亂,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為;遵守婚前健康檢查的規(guī)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對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賣淫嫖娼;

第70頁/共95頁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證的診所、醫(yī)院去打針、拔牙、針炙或手術;不要擅自從國外帶入血液制品,不要使用未經(jīng)檢驗的進口血液制品;兒童打預防針必須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不到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的理發(fā)店和美容店去理發(fā)或美容;不要用不消毒的針穿耳,不要紋身;浴室的修腳刀一定要消毒;第71頁/共95頁刮臉刀、電動剃須刀必須每個人自備專用,不可借用;牙刷必須每個人一把;在救護流血傷員時,要設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在自己的皮膚或粘膜上;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婦女不要懷孕;

第72頁/共95頁第73頁/共95頁以下途徑不會感染艾滋病

(1)

禮儀性接吻。(2)擁抱和握手。(3)咳嗽或打噴嚏。(4)共用毛巾及馬桶。(5)共用茶杯和餐具。(6)同一泳池游泳。(7)共用浴池。

(8)打電話的話筒接觸。(9)

蚊蟲叮咬。(10)工作場所或學校的接觸第74頁/共95頁Wiseup.Wearit.Where'syours?WelcometoWorldAIDSDay-theinternationaldayofactiononHIVandAIDSwhichtakesplaceeveryyearon1December.ThisyearintheUK,WorldAIDSDayisaboutwearingtheRedRibbon,asasignofsupportforpeoplelivingwithHIVandasymbolofhopeforthefuture.WewantyoutoWiseupandWearit.第75頁/共95頁第76頁/共95頁第77頁/共95頁第78頁/共95頁艾滋病是1985年從美國開始的,從1985年到1995年對艾滋病的報道,科學上研究的緊張等等各方面都是非常透明,正是因為通過十年的公開的艾滋病宣傳,才使人們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全社會每一個人,隨便街上拉一個人,問他你知道艾滋病嗎?知道。你知道艾滋病感染多長時間能測出來?他說知道六個月。通過什么途徑?他們都知道。而這方面知識是預防艾滋病最佳的武器。

第79頁/共95頁現(xiàn)在到了98年互聯(lián)網(wǎng)在美國非常非常流行的時候,讓人的交往非常任意的時候,到最后的防線每個人都非常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所以艾滋病的感染是逐年下降的。但中國與美國不同,中國性解放、艾滋病是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同時而生的,互聯(lián)網(wǎng)徹底地改變了年輕男女的交往方式,網(wǎng)友間的一夜情是如此的普遍、任意,更為可怕的是,中國的男孩女孩們很少有保護意識與措施,因此艾滋病的傳播危險性比美國更大。我們認為艾滋病防治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不要恐慌,了解科學的態(tài)度,而且是公開化,讓全民掌握艾滋病知識。知識是防止艾滋病擴散的最佳武器。

第80頁/共95頁現(xiàn)在的100萬艾滋病感染者數(shù)據(jù)都是推測,很大原因就是這個人群在地下,所謂的地下就是知道自己感染了,但他沒有曝光,這個我們可以叫地下。第二個地下,100萬里面只有3萬我們知道,他自己也知道,其他97萬人他自己都不知道。第81頁/共95頁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經(jīng)有2000多萬人死于艾滋病,今年可能在3000萬左右,艾滋病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表現(xiàn)。他就像一個巨大的時間炸彈,所以他帶來不僅僅是個人的死亡威脅,而是對整個國家的破壞。家庭排斥雖然少一些,但還是有,主要原因是因為不了解。中國艾滋病實際感染者正以增幅30%速度遞增。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黑龍江省有一些職業(yè)獻血者,那時已發(fā)現(xiàn)其中有幾例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的潛伏期是8年-10年,如今,他們也到了發(fā)病和死亡的高峰期。第82頁/共95頁中國的艾滋病疫情,正處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積擴散的臨界點。近兩年在義務獻血的人群中和征兵體檢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艾滋病病毒。這意味著艾滋病感染者有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的趨勢。國際經(jīng)驗表明,在這個關口,成功抑制艾滋病的擴散,將會避免一個國家因陷入“艾滋病泥潭”而引發(fā)大量社會、經(jīng)濟問題的出現(xiàn)。艾滋病已不僅是一個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且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社會問題。

第83頁/共95頁正是由于對艾滋病患者的冷漠和歧視,使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長期生活在“地下”狀態(tài)里,他們的自暴自棄,妨礙了艾滋病預防活動的推廣。這兩年艾滋病治療中心“零入院”的現(xiàn)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歧視艾滋病患者的風氣正在形成,而這種風氣一但盛行的話,后果是不堪設想的。自暴自棄的艾滋病患者可能會產(chǎn)生報復心理,通過各種渠道將病毒傳染給更多的人,同時也給有關部門遏制艾滋病增加了新的難度。

第84頁/共95頁對于艾滋病這種傳染病,在國內外都沒有能預防它的疫苗?,F(xiàn)在已有的藥物只能延緩患者的生命。因此,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最切實可行的預防方法是了解相關知識,消除“恐艾心理”,增強社會的寬容度才是防范艾滋病最好的“疫苗”

第85頁/共95頁第86頁/共95頁AIDS

AIDSisadiseasecausedbyaviruscalledHIV(shortfor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attacksthebody'simmunesystem.PeoplewithHIVseemtobehealthyatfirst.Whentheimmunesystemishurt,itcannolongerfightdiseasesthewayitusedto.

It`salternativenamesis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

BelievedtohaveoriginatedinAfrica,AIDShasbecomeanepidemic,infectingtensofmillionsofpeopleworldwide.第87頁/共95頁

Thevirus,whichistransmittedfromoneindividualtoanotherthroughtheexchangeofbodyfluids(suchasbloodorsemen),attackswhitebloodcells,therebycausingthebodytoloseitscapacitytowardoffinfection.HIVisoneofthebiggestsocial,economicandhealthchallengesintheworld.Itisaglobalemergencyclaimingover8,000liveseveryday.Infact5peopledieofAIDSeveryminute.IfsomeoneisHIV-positive,itmeanstheyhavebeeninfectedwiththevirus.第88頁/共95頁

ApersoninfectedwithHIVdoesnothaveAIDSuntilthevirusseriouslydamagestheirimmunesystem,makingthemvulnerabletoarangeofinfections,someofwhichcanleadtodeath.

HIVistransmittedthroughbodyfluidsinparticularblood,semen,vaginalsecretionsandbreastmilk,infactthereareonlyfourwaysyoucanbecomeHIVpositive.

第89頁/共95頁Asaresult,manyAIDSpatientsdieofopportunisticinfectionsthatstriketheirdebilitatedbodies.AIDSfirstappearedintheUnitedStatesin1981,primarilyamonghomosexualsandintravenous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