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非關稅壁壘_第1頁
第九講非關稅壁壘_第2頁
第九講非關稅壁壘_第3頁
第九講非關稅壁壘_第4頁
第九講非關稅壁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講國際貿易的政策工具——非關稅壁壘直接非關稅壁壘間接非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Non-tariffBarriers,NTB)是指除關稅以外的一切限制進口的各種措施由進口國直接對進口商品的數(shù)量和金額加以限制:進口配額制、許可證制、“自動”出口限制等。對進口商品制定嚴格的條例,如進口押金制、最低進口限價、苛刻復雜的技術標準等。非關稅壁壘概念非關稅壁壘的特點靈活性針對性隱蔽性歧視性非關稅壁壘的作用作用西方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設置非關稅壁壘措施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其經濟優(yōu)勢地位,繼續(xù)維護不平等交換的現(xiàn)狀,具有明顯的剝削性。(1)保護國內陷入結構性危機的生產部門及農業(yè)部門,保障國內壟斷資產階級獲得高額利益;(2)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用作逼迫對方妥協(xié)、換取利益的籌碼,以爭奪國際市場;(3)根據(jù)與他國經濟、政治、外交關系等的不同,作為其實行國別歧視差別政策的工具。

(1)限制非必需品進口,節(jié)約外匯;(2)削弱外國商品的強大競爭能力,減少進口甚至禁止進口,以保護國內民族工業(yè)或幼稚工業(yè)。(3)發(fā)展民族經濟,擺脫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對本國經濟的控制和剝削。從1999年1月1日起,歐盟貿易委員會對蜂蜜產品實施衛(wèi)生監(jiān)控計劃,要求出口蜂蜜到歐盟各成員國的第三國,都必須在此之前提交對蜂蜜中殘留物質進行監(jiān)控的保證計劃,否則歐盟將禁止該國蜂蜜進口。蜂蜜是我國傳統(tǒng)出口商品。1996年出口量約為10萬噸。其中40%銷往歐盟國家,年創(chuàng)匯達1.1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1997年的出口量下降到4.8萬噸。1998年又比1997年有所減少。據(jù)了解,蜂蜜產品直接涉及人類安全衛(wèi)生,各國對此十分敏感。自80年代日本提出蜂蜜中抗生素限量要求,90年代初歐洲提出殺蟲瞇的限量要求之后,我國對養(yǎng)蜂技術作了許多改進,已停止使用殺蟲瞇等高殘留量的敏感藥品。但是,由于衛(wèi)生監(jiān)控體制不夠健全,一些蜂農對抗生素、螨克等藥物使用量、使用方法不當,出口蜂蜜中殘留藥物超標的現(xiàn)象沒有從根本上消除。歐盟是我國蜂蜜的主要銷售市場,在當前我國蜂蜜出口不景氣的情況下,歐盟又將蜂蜜列為80%的植物性產品和20%的動物性產品,并依據(jù)其1996年4月29日制定的96/23EC指令性文件,實施對蜂蜜產品的衛(wèi)生監(jiān)控計劃,對四環(huán)素、鏈霉素、磺胺、螨克等藥物和殺蟲劑提出嚴格的限量要求。此外,國外一些客商還要求對苯酚、硫磺、C13、酵母菌等進行檢驗控制,這將使我國出口蜂蜜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非關稅壁壘種類一、進口配額制二、“自動”出口配額制三、進口許可證制度四、外匯管制五、進出口的國家壟斷六、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七、國內稅八、最低限價制和禁止進口九、進口押金制十、海關壁壘十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十二、綠色壁壘進口配額絕對配額關稅配額又稱進口限額:是一國政府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進口的某些商品的數(shù)量或金額所作的直接限制。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配額以內的貨物可以進口,超過配額不準進口,或者征收高關稅后才能進口。進口配額制是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商品的進口數(shù)量或金額規(guī)定一個最高限額,達到這個限額后便不準進口。1.全球配額2.國別配額(1)自主配額(2)協(xié)議配額是對商品進口的絕對數(shù)額不加限制,而對在一定時期內,在規(guī)定配額以內的進口商品,給予低稅、減稅或免稅待遇,對超過配額的進口商品則征收較高的關稅,附加稅或罰款。

即屬于世界范圍的絕對配額,對來自任何國家或地區(qū)的商品一律適用,按進口商品的申請先后批給一定的額度,至總配額發(fā)放完為止,超過總配額就不準進口。全球配額并不限定進口的國別或地區(qū),故配額公布后,進口商往往相互爭奪配額。鄰近的國家或地區(qū)依其優(yōu)越地理因素,在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為了減少這種情況所帶來的不足,一些國家采用了國別配額。

全球配額

即在總配額內按國別和地區(qū)分配給固定的配額,超過規(guī)定的配額便不準進口。為了區(qū)分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商品,在進口商品時進口商必須提交原產地證明書。實行國別配額可使進口國家根據(jù)它與有關國家或地區(qū)的政治經濟關系分配給予不同的配額。例如,1987年底,我國與美國就紡織品貿易達成協(xié)定,使我國對美紡織品成衣出口年增長率,從1988年1月1日起4年內,由19%下降到3%。

國別配額

即對關稅配額內進口的商品給予較大幅度的關稅減讓,甚至免稅;超過配額的進口商品征收原來的最惠國稅。歐盟在普惠制實施中所采用的關稅配額就屬此類。優(yōu)惠性關稅配額

即對關稅配額內進口的商品征收原來正常的進口稅,一般按最惠國稅率征收;對超過關稅配額的部分征收較高的進口附加稅或罰款。例如,1974年12月,澳大利亞曾規(guī)定對除男襯衫、睡衣以外的各種服裝,凡是超過配額的部分加征175%的進口附加稅。非優(yōu)惠性關稅配額2013年糧食棉花進口關稅配額數(shù)量公布2012年10月10日

商務部及國家發(fā)改委近日發(fā)布《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公布2013年糧食、棉花進口關稅配額數(shù)量、申請條件和分配原則。與2012年相比,2013年的配額數(shù)量并無變化。企業(yè)通過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易貨貿易、援助、捐贈等貿易方式進口上述農產品均需申請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并憑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證辦理通關手續(xù)。由境外進入保稅倉庫、保稅區(qū)、出口加工區(qū)等海關特殊監(jiān)管區(qū)域的,免予申領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證。

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申請者的基本條件為,2012年10月1日前在國家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需提供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納稅記錄(需提供2011年及2012年有關資料);2010至2012年在海關、工商、稅務、檢驗檢疫方面無違規(guī)記錄;2011年企業(yè)年檢合格;沒有違反《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的行為。申請者需滿足國營貿易企業(yè)、2012年有進口實績等申請條件。2013年糧食、棉花進口關稅配額申請時間為2012年10月15日至30日?!白詣印背隹谂漕~制“自動”出口配額非協(xié)定“自動”出口配額協(xié)定“自動”出口配額又稱“自動”限制出口簡稱“自限制”:它是指出口國家或地區(qū)在進口國的要求或壓力下,“自動”規(guī)定某一時期內(一般3~5年)某些商品對該國的出口限額,在該限額內自行控制出口,超過限額則停止出口。是指出口國并未受到國際協(xié)定的約束,而是在進口國的壓力下自行單方面規(guī)定,限制出口的一種措施。是指進出口雙方通過談判簽訂“有限協(xié)定或“有秩序銷售協(xié)定”,在協(xié)定中規(guī)定一定時期內某些商品的出口配額。“自動”出口限制往往是出口國在面臨進口國采取報復系貿易措施的威脅時被迫做出的一種選擇。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汽車在日本進口汽車的沖擊下生產不斷下滑,工人大量失業(yè),美國政府準備使用301保護條款,計劃把1981、1982、1983年出口到美國的日本汽車限制在160萬輛以內。日本政府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主動宣布自動限制在美國市場上的汽車銷售量,1981-1983限制在每年183萬輛,1984年提高到202萬量,1985年則為251萬輛。有趣的是,這項協(xié)定實施后,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的數(shù)量雖然減少了,但日本汽車在美國的銷售價格卻增加了。1987年以后,日本汽車開始在美國生產汽車,“自動"出口限額每年都用不完。1994年,美國取消了對日本汽車的“自動”出口限制。“自動”出口配額制和進口配額制的比較配額的控制

進口配額制由進口國直接控制進口配額來限制商品進口,而自動”出口配額制則由出口國直接控制配額,限制一些商品對指定進口國家的出口,因此是一種由出口國家實施的為保護進口國生產者而設計的貿易政策措施。配額影響范圍

進口配額制通常應用于一國大多數(shù)供給者,而“自動”配額制僅應用于幾個甚至一個特定的出口者,具有明顯的選擇性。

配額表現(xiàn)形式

“自動”出口配額制表面上好像是出口國自愿采取措施控制出口,而實際上是在進口國的強大壓力下才采取的措施,非出口國自愿。進口國往往以某些商品的大量進口威脅到其國內某些工業(yè),即所謂的“市場混亂”(MarketDisruption)為借口,要求出口國實行“有秩序增長,“自動”限制出口數(shù)量,否則將采取報復性貿易措施。因此“自動”出口配額制有明顯的強制性。配額適用時限

進口配額制適用時限相對較短,往往為1年,而“自動”出口配額制較長,往往為3-5年。

進口許可證制度(ImportLicenseSystem)是指進口國家規(guī)定某些商品的進口必須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領取許可證之后才能進口的一種行政措施。這是進口國管理其進口貿易和控制進口的一項重要措施,常與配額,外匯控制等手段結合使用。

進口許可證制度(一)按進口許可證與進口配額的關系分類1.有定額的進口許可證2.無定額的進口許可證(二)按進口許可證與進口商品的許可程度分類1.公開一般許可證2.特種商品進口許可證從進口許可證與進口配額的關系上來看:(1)有定額的進口許可證:即國家有關機關預先規(guī)定有關商品的進口配額,然后在配額的限度內,根據(jù)進口商的申請對于每一筆進口貨物發(fā)給進口商一定數(shù)量或金額的進口許可證.(2)無定額的進口許可證:即進口許可證不與進口配額相結合。一些國家有關政府預先不公布進口配額,只是在個別考慮的基礎上頒發(fā)有關商品的進口許可證從對進口商品有無限制上看(1)公開一般許可證:又稱自動進口許可證。它對進口國沒有限制,凡列明屬于公開一般許可證的商品,進口商只要填寫公開一般許可證后,即可獲準進口(2)特種進口許可證:又稱非自動進口許可證。進口商必須向政府有關當局提出申請,經政府有關當局逐筆審查批準后才能進口,多數(shù)指定進口國別或地區(qū)。關貿總協(xié)定對進口許可證的規(guī)定為簡化締約國實施進口許可證的手續(xù),“東京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了《進口許可證手續(xù)協(xié)議》,其主要內容有一下幾方面:(1)進口許可證的管理和發(fā)放手續(xù)協(xié)議指出,進口許可證是指實施進口許可證制度需向有關管理機構遞交申請書或其他單證,作為進口到該進口國海關管轄地區(qū)的先決條件的行政管理手續(xù)。

(2)進口許可證的種類自動進口許可證制度:把進口許可證毫無數(shù)量限制地簽發(fā)給進口商非自動進口許可證:也稱為特種進口許可證,對列入特種進口許可證項下的商品;進口商必須向有關當局提出申請,經逐筆審核批準并發(fā)給許可證后,才得以進口。(如歐盟進口許可證主要用于對特定進口產品實施數(shù)量限制、保護措施和進口監(jiān)控的需要。)(3)設立進口許可證委員會委員會的職責是為該協(xié)議的實施或促進其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進行磋商和解決爭端的機會。(4)有關發(fā)展中國家優(yōu)惠待遇規(guī)定應確保合理的向所有進口商發(fā)放許可證,尤其要考慮到原產地是發(fā)展中國家的產品的進口商。發(fā)展中國家簽字國在提供有關需領取進口許可證的產品的統(tǒng)計資料方面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即不應該由此給它們帶來額外的行政負擔等。

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在上述協(xié)議的基礎上,達成《進口許可證程序協(xié)議》,協(xié)議由8條組成。到2008年,中國實行進口許可證管理的貨物只剩3種,即監(jiān)制化學品、易制毒化學品和消耗臭氧層物質外匯管制(ForeignExchangeControl)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

負責外匯管理的機構都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但也有些是國家另設機構,如設立外匯管理局。外匯管制外匯管制數(shù)量性外匯管制混合性外匯管制成本性外匯管制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shù)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達到限制進口商品品種、數(shù)量和國別的目的。一些國家在實行數(shù)量性外匯管制時,往往根據(jù)進口商獲得許可證的情況,批給需要的外匯數(shù)量。實行數(shù)量性外匯管制實際上也是一種直接限制進口的措施。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來間接影響不同商品的進出口,達到限制或鼓勵某些商品進出口的目的。指同時采用數(shù)量性和成本性的外匯管制,對外匯實行更加嚴格的控制,以影響商品的進出口。

進出口的國家壟斷(StateMonopoly),也稱國營貿易(StateTrade),是指對外貿易中,某些商品的進出口由國家直接經營,或者把這些商品的經營權給予某些壟斷組織。進出口國家壟斷各國國家壟斷的進出口商品主要有四大類:第一類是煙和酒。第二類是農產品。第三類是武器。第四類是石油。具體做法:

由國營貿易公司或專設機構在國外購買某些產品,然后低價出售給本國壟斷組織;在國內向壟斷組織高價收購某些產品,然后以低價在國外市場傾銷;或為了保證軍需原料供應,然后輸出到受“援”國家。

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DiscriminatoryGovernmentProcurementPolicy)是指國家通過法令和政策明文規(guī)定政府機構在采購時要優(yōu)先購買本國產品的做法。這種政策實際上是歧視外國產品,起到了限制進口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1.強調產品與服務中的國產化程度2.偏向國內企業(yè)的招標3.直接授標政府可以通過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達到擴大內需、促進某產業(yè)或技術的發(fā)展、扶持中小企業(yè)等經濟發(fā)展目標。還可以通過歧視性政府采購,達到幫助弱勢群體、保衛(wèi)國家安全等政治目標。對于國力較弱的發(fā)展中國家而言,當配額、關稅和補貼等政策工具受到約束的時候,歧視性政府采購就更為重要。在發(fā)展中國家,普遍競爭力較弱的國內產業(yè),更需要通過歧視性政策加以扶持。政府采購是其發(fā)展和調控經濟的有力工具。可以幫助弱勢群體和發(fā)展落后地區(qū)經濟,政府采購也可以作為穩(wěn)定這些社會因素的重要工具。為什么要采用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美國從1933年開始實行、并于1954年和1962年兩次修改的《購買美國貨物法案》是最為典型的政府采購政策。法案規(guī)定,凡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所要采購的貨物,應該是美國制造的,或是用美國原料制造的。只有在美國自己生產的數(shù)量不夠,或者國內價格過高,或者不買外國貨就會損害美國利益的情況下,才可以購買外國貨。當時,美國國防部和財政部甚至往往采購比進口貨貴50%的美國貨。美國政府每年的采購額都在1萬億美元以上。關稅貿易總協(xié)定的“東京回合”,美簽訂了《政府采購協(xié)議》后才廢除這一法案。典型案例2012年3月11日,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在大型競選集會演講中,要求歐盟效仿美國出臺“購買歐洲商品法”(BuyEuropeanAct),在政府采購中購買歐盟制造的產品。他說,1933年美國出臺“購買美國商品法”,規(guī)定政府采購中需購買本國產品,30年前又將這一法律適用范圍擴大到政府資助的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項目?!懊绹鳛槭澜缟献钭杂傻膰?,要求政府采購國貨,為何歐盟卻禁止這樣的做法?”他表示,歐盟不應單邊開放政府采購市場,如果未來12個月內,歐盟與主要貿易伙伴關于相互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的談判未取得實質進展,法國將單方面采取措施,限制政府采購外國產品。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的影響有利:實行歧視性的政府采購政策以后,國內物品產量會增加,而進口量減少,因此這種政策促進了國內生產。不利:1.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導致采購成本上升。2.歧視性政策導致扭曲的尋租行為和腐敗的社會成本。3.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不利于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國內稅(InternalTaxes)是指一國政府對本國境內生產、銷售、使用或消費的商品所征收的各種捐稅,如養(yǎng)路稅、周轉稅、零售稅、營業(yè)稅等。國內稅與關稅不同,是一種比關稅更靈活、更隱蔽的貿易政策手段。在征收國內稅時,對國內外產品實行不同的征稅方法和稅率,以增加進口商品的納稅負擔,削弱其與國內產品競爭的能力。例如,法國規(guī)定,對引擎為5馬力的汽車每年征收12.5美元的養(yǎng)路稅,對引擎為16馬力的汽車每年征收30美元的養(yǎng)路稅。實行這種稅的目的在于限制進口汽車,因為當時法國生產的最大型汽車發(fā)動機為12馬力。

國內稅國內石油稅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

直接影響生產和消費決策,主要包括增值稅和燃油稅在內的石油業(yè)間接稅合稱為國內石油稅。對1970年~2005年主要石油進口國美國、歐盟和日本進行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各國的國內稅對國際石油價格均存在很顯著的負向影響。美國、歐盟和日本國內石油稅率的提高都會引起國際石油價格下降,但影響程度不同:歐盟最高,稅率提高1%將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下降1.22%;美國居中,稅率提高1%使國際石油價格降低0.90%;日本相對較低,國內稅增加1%將對國際石油價格產生0.87%的負向影響。最低限價制(MinimumPrice)是指一國政府規(guī)定某種進口商品的最低價格,凡進口商品的價格低于這個標準,就加征進口附加稅或禁止進口。

例如:規(guī)定鋼材每噸最低限價為320美元,若進口時每噸為300美元,則進口國要征收20美元的附加稅,以抵消出口國可能的補貼或傾銷。

最低限價制和禁止進口以凍豬肉為例,去骨分割凍豬肉是我國一項傳統(tǒng)出口產品,在歐洲國家十分暢銷。1983年歐共體規(guī)定了其閘門價每噸1800美元,調節(jié)稅每噸780美元,而當時歐共體內的銷售價只有2500美元。由于進口成本遠超出市場價格水平,中國凍豬肉于1983年全部退出歐共體市場。僅此一項農產品貿易壁壘,使我國凍豬肉出口每年損失6000萬美元。又比如,正當我國凍雞肉對歐共體出口數(shù)量穩(wěn)步上升時,歐共體于1991年4月大幅度提高凍雞肉的閘門價,附加稅和調節(jié)稅,導致雞肉的進口成本從原來每噸1337美元上升到1826美元。這樣,我國雞肉對歐共體出口業(yè)務被迫中斷,造成每年數(shù)百萬美元的出口損失。歐盟“閘門價”烏茲別克出臺茶葉進口最低限價

2007年1月11日,烏茲別克政府出臺了《關于向居民供應國產優(yōu)質分裝茶葉的補充措施》的新法令,其中稱:美國“AllAmericasInternationalInc.”公司兩年前整體購下了烏最大的茶葉分裝廠——

“撒馬爾罕茶葉分稱包裝廠,2年內已向該廠投資500萬美元,生產了5700噸優(yōu)質袋裝茶,為400人提供了工作崗位。該美資公司2007年一季度還準備再投資140萬美元,使生產能力達到年產1.5萬噸,工作崗位增加至800人。為防止國外低價茶葉沖擊烏國市場,保障國內市場上茶葉分裝企業(yè)之間的平等競爭環(huán)境,特規(guī)定:將給與美資“撒馬爾罕茶葉分裝廠”的海關進口和國內稅收優(yōu)惠政策延續(xù)至2009年5月1日;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茶葉設置每噸600美元的最低限價。

影響:(1)在此之前,我浙江杭州百盛茶葉公司每年向烏茲別克出口綠茶一千多噸,占到烏綠茶進口市場70%以上的份額,受此禁令影響,這兩年對烏茶葉出口逐漸減少。此次“進口最低限價”的出臺更使該公司已發(fā)運到塔什干海關的80噸茶葉面臨難以清關的困境。

(2)烏對外資企業(yè),除公布的、普遍適用的一般性政策以外,常常還會突然頒布一些針對某一方面、甚至是針對某一、兩個企業(yè)的“特殊政策”和“優(yōu)惠措施”,給外商企業(yè)正常的經營活動帶來混亂和困難,影響了外商投資的積極性。

烏政府這種明顯以保護某一企業(yè)利益為名而設立的非關稅壁壘違背了烏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出的外貿自由化承諾,也與其加入WTO的努力背道而馳。

禁止進口(ProhibitiveImport)是進口限制的極端措施。

禁止進口對進口國的影響在正常的外貿活動中,禁止進口的措施一般情況下不宜貿然采用。因為這樣做極有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的相應報復,從而釀成愈演愈烈的“貿易戰(zhàn)”,造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影響雙邊貿易和國際貿易的發(fā)展。/v/b/80240350-2775767077.html1、引起商品價格上漲,使消費者蒙受損失。進口商品的數(shù)量減少,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也會引起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國內相同產品的價格也會隨之提高。使消費者支出增加。

2、國內消費者接觸不到國外更為優(yōu)質的商品3、學習不到國外先進技術

進口押金制(AdvancedDeposit),又稱進口存款制,是指進口商在進口商品前,必須預先按進口金額的一定比例和規(guī)定的時間,在指定的銀行無息存儲一筆現(xiàn)金的制度。這種制度增加了進口商的資金負擔,從而起到限制進口的作用。進口押金制意大利政府從1974年5月7日至1975年3月24日,曾對四百多種進口商品實行進口押金制度,無息凍結半年。它規(guī)定,凡項下商品進口,無論來自哪一個國家,進口商必須先向中央銀行交納相當于進口貨值半數(shù)的現(xiàn)款押金,無息凍結6個月。目前,進口押金制常見于外匯短缺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

海關壁壘(Customs`Barriers)是指海關除征收關稅及其他稅費以外,還可以通過自身對進口商品的監(jiān)督管理功能,利用法律條文的彈性,增加對進口的阻礙。主要表現(xiàn):(一)對申報表和單證作嚴格要求(二)通過商品歸類提高稅率(三)提高海關估價海關壁壘海關壁壘的形式海關估價壁壘:即通過專斷的方法來高估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增加進口商品的關稅負擔,以限制商品進口的措施。海關程序壁壘:是指在經過海關時,要求經過非常繁雜的清關手續(xù),甚至故意制造麻煩,來增加進口阻力,限制進口。美國的海關估價問題為了防止外國商品與美國同類商品競爭,美國海關當局對煤焦油產品,膠底鞋類,毛手套等商品,依“美國售價制”這種特殊估價標準進行征稅。這三種商品都是國內售價很高的商品,按照這種標準征稅,使這些商品的進口稅率大幅度提升。例如,某種煤焦油商品的稅率為從價20%,它的進口價格為每磅0.50美元,應繳納進口稅每磅0.10美元。而這種商品的“美國售價”為1美元每磅,按這樣的稅率每磅應該繳納0.20美元,其結果是實際的進口稅率從20%變?yōu)?0%,既增加了一倍。這就有效地限制了外國貨的進口。

海關還通過對可劃為兩個以上稅目的進口商品進行分類,把進口商品盡可能地歸入稅率較高的一欄,以提高商品的實際稅負。

如美國海關把日本卡車的駕駛室和底盤由“部件”歸入“裝配車輛”,就可把稅率由4%提高到25%。海關程序壁壘海關程序壁壘是指進口國有關當局在進口商辦理通關手續(xù)時,要求提供非常復雜或難以獲得的資料,甚至商業(yè)秘密資料,從而增加進口產品的成本,影響其順利進入進口國市場;或者通關程序耗時冗長,使得應季的進口產品(如應季服裝、農產品等)失去貿易機會;或者對進口產品征收不合理的海關稅費等。

案例:1982年10月法國政府宣布,凡錄像機進口都必須經過一個叫普瓦蒂埃的口岸。普瓦蒂埃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內地小鎮(zhèn),離最近的港口有數(shù)百英里。該鎮(zhèn)的海關人員很少,大批錄像機被海關人員搬出箱子,查看使用說明書是否為法文,結果極大地延遲了過關的時間。加上要求在該口岸過關的消息是在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小報上公布的,許多日本出口商根本不知道這條消息,還是把貨物運到了原來的口岸,然后不得不再轉運到普瓦蒂埃,損失無法計量。這樣就達到了限制進口日本錄像機的目的。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國際貿易中商品進出口國在實施貿易進口管制時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guī)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出口產品制定過分嚴格的技術標準,衛(wèi)生檢疫標準,商品包裝和標簽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的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的一種非關稅壁壘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由于這類壁壘大量的以技術面目出現(xiàn),因此常常會披上合法外衣,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中最為隱蔽、最難對付的非關稅壁壘。

WTO關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文件有兩個,分別是《技術性貿易壁壘協(xié)定》(TBT協(xié)定)和《實施衛(wèi)生與動植物衛(wèi)生措施協(xié)定》(SPS協(xié)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開始執(zhí)行。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xié)議》將技術性貿易壁壘分為技術法規(guī)、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

技術標準它主要適用于工業(yè)制成品。一些國家對許多制成品規(guī)定了極為嚴格、繁瑣的技術標準。這種技術標準之所以成為影響國際貿易正常開展的一個因素,有其許多原因。

實例:汽車,由于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交通規(guī)則規(guī)定在道路的左邊行駛,司機坐在汽車的右邊駕駛,而大多數(shù)國家則正好相反。對于美國來說,出口到這些國家的汽車必須與本國使用的汽車不同。雖然變化不大,但仍須專門設計而付出一些額外的成本。(一)技術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

衛(wèi)生檢疫標準主要適用于農副產品、動植物、食品、飲料、藥品和化妝品等。各國在衛(wèi)生檢疫方面的規(guī)定越來越嚴,對要求衛(wèi)生檢疫的商品也越來越多。實例:美國和加拿大規(guī)定,陶瓷制品彩花內的含鉛量不得超過百萬分之七。對輸往美國的食品、飲料、藥品及化妝品,都必須符合美國“聯(lián)邦食品、藥品及化妝品法”,不能通過檢驗的,不準進口。單是衛(wèi)生檢疫某一方面的規(guī)定,其阻止外國商品進口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二)衛(wèi)生檢疫標準

為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有的國家對消費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門制定有關這方面的法規(guī)。

實例:美國制定兒童玩具法,對進口的兒童玩具提出了許多要求,如不能有棱角、銳角;玩具填充物必須無毒;玩具涂料含鉛量不超過百萬分之六;玩具附著物的拉力不小于30磅;拉鏈長不超過12英寸等等。(三)安全標準

商品的包裝和標簽規(guī)定的適用范圍很廣,而且內容復雜,手續(xù)麻煩。規(guī)定的內容涉及對商品的包裝材料、包裝形式、標簽,甚至包括包裝的瓶形、罐形等。另外也涉及對運輸、廣告等方面的要求。進口商必須符合這些規(guī)定,否則不準進口或禁止在市場上銷售。實例:美國規(guī)定出口到美國的啤酒,如果用瓶裝,必須是綠色的玻璃瓶;實例:加拿大規(guī)定進口食品的標簽必須用英文和法文表明商品名稱,并在顯著位置表明商品重量和生產廠商及進口商的名稱和地址。(四)商品包裝和標簽規(guī)定2003年,商務部對2002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出口受國外技術壁壘影響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范圍涉及食品土畜、輕工、機電、紡織、五礦化工、醫(yī)保6個進出口行業(yè)、21大類進出口產品。中國的農產品、輕工、機電、紡織服裝、五礦化工和醫(yī)療保健六大行業(yè)出口受到技術壁壘限制較多,其中以農產品受影響最為嚴重。我國受國外技術壁壘影響情況據(jù)統(tǒng)計,2001年中國約有70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受到外國技術壁壘的影響。2002年,亞洲、歐洲及美洲等地區(qū)對中國農產品設置的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達20余項,導致中國禽肉產品出口下降32.9%,畜產品出口下降4.1%,蜂產品出口下降16.7%。中國出口企業(yè)主要受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技術壁壘的限制。在受技術壁壘限制的出口企業(yè)中,40%的企業(yè)受歐盟限制,27%受美國限制,25%受日本限制,8%受韓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限制。

綠色壁壘(greenbarriers),又稱環(huán)境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發(fā)達國家通過立法,制定繁雜的環(huán)保公約、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標志等形式對商品做出的一種準入限制,是一種非關稅壁壘。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綠色關稅、綠色市場準入、綠色補貼、環(huán)境貿易制裁、綠色消費、綠色技術標準、強制性綠色標志、繁瑣的進口衛(wèi)生檢驗檢疫制度等等。綠色壁壘中國——歐洲:凍蝦仁遭退貨案浙江舟山出產的凍蝦仁以個大味鮮名聞海內外,歐洲是它多年來的傳統(tǒng)市場。然而,最近舟山凍蝦仁突然被歐洲一些公司退了貨,并且要求索賠。一問原因,原來當?shù)貦z驗部門從部分舟山凍蝦仁中查到了10億分之0.2克的氯霉素。凍蝦仁里哪來的氯霉素?浙江省有關部門立即著手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環(huán)節(jié)出在加工上。剝蝦仁要靠手工,一些員工因為手癢難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癢,結果將氯霉素帶入了凍蝦仁,造成大量退貨。

實例:歐盟規(guī)定,對進口水產品和動物產品加工生產企業(yè)必須注冊備案;對進口花生及其制品,采取“自動報警制度”,即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發(fā)現(xiàn)進口花生中黃曲霉素超標,其他成員國相應自動關閉花生進口市場。

從本質上說,綠色壁壘措施是發(fā)達國家為了加強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控制,維護自身利益,借口保護環(huán)境,對發(fā)展中國家實行貿易歧視的一種手段。對發(fā)展中國家而言,面對發(fā)達國家制定的嚴格的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和苛刻的綠色技術標準,其傳統(tǒng)出口農產品的優(yōu)勢隨著綠色壁壘的實施而削弱,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的難度加大了,使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更加減少。

1.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如各國的標準條例、技術法規(guī)、合格評定程序等)阻礙著國際貿易的自由發(fā)展,不利于世界資源的自由流通和優(yōu)化配置,并且與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社會發(fā)展潮流背道而馳。這是貿易自由主義反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