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6篇-1_第1頁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6篇-1_第2頁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6篇-1_第3頁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6篇-1_第4頁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6篇-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6篇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精選篇1

游客伴侶:

您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是東京碼頭。在《清明上河圖》中,這里是一片舟船云集、水運繁忙的景象。碼頭下面就是被人們稱為東京“生命之河”的古汴河。

汴河是我國最早開發(fā)的古水道之一,它的歷史始終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360年,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魏國魏惠王為了稱霸中原,在這里開挖了鴻溝,從現(xiàn)在的河南滎陽引入黃河水,向東經(jīng)過開封,再到淮陽進入潁水,中原地區(qū)從今形成了以鴻溝為主體的水上交通網(wǎng)絡,運輸狀況大大改善。秦朝末年,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就曾劃鴻溝為界。到了現(xiàn)在,中國象棋里的分界線用的也是這條鴻溝。隋朝時,隋煬帝開通大水道,重新疏通了鴻溝;改名為通濟渠,上起黃河洛陽、下至淮河泗水,直通長江,成為南北交通和文化溝通的大動脈,當時名叫汴州的開封由于位于水道的中心而漸漸興盛起來。唐代改稱汴河,安史之亂以后,長安、洛陽遭到嚴峻破壞,開封的地位更加突出??梢哉f,正是靠著這種有利的地勢開封才取代長安和洛陽,成為著名于世的七朝古都。

臨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連理而成,兩殿造型雄偉莊重,偎依而立,猶如一對在水邊私語的愛侶。兩座大殿在宋代是男賓、女眷的兩個大包廂,與水心榭聯(lián)結起來,就是一個功

能講究的皇家歌劇院。從這里俯瞰全園,景色層次分明,尤其是池中諸景,盡收眼底,便于欣賞水上演出的各種游藝節(jié)目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宏偉壯麗宣德殿和宣和殿,兩殿造型全都,融為一體,遠觀似城樓,近看如皇宮。中國建筑都講究中軸線布局,像這兩殿并肩而立的格局很少能夠見到。宋代皇帝常常在園內接見外國使臣,這樣一是顯得親切和氣,不必過于拘泥于宮廷的禮節(jié),二是顯得皇帝寬容大度。假如趕上與民同樂,還可以一直使展現(xiàn)國泰民安的升平景象。現(xiàn)在兩殿內分別演出皇家皮影戲和編鐘樂舞,精彩絕倫,大家假如有愛好的話可以上殿觀賞并稍作休息。

您眼前看到的汴河,是我們依據(jù)《清明上河圖》重建的,全長3800米。假如您有時間和興致,可以走下碼頭,坐一坐仿古的大宋游船,到園中一游。北國水城那“半園碧波滿目情”的獨特韻味,肯定會令您留戀忘返。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精選篇2

據(jù)史料記載,開封鐵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開寶寺福勝院內,始建于太平興國七年,也說是公元982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謂之福勝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輪,車駕臨幸,舍利乃見,因賜名靈感塔”,是宋太宗用來供奉吳越國進貢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鐵塔的建筑開頭于北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但何時落成,至今尚未發(fā)覺有準確記載。這是鐵塔歷史上的一大懸案。據(jù)河南高校教授魏千志考證,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王慣撰寫一部《北道刊誤志》,此書對京師(開封)名勝,記載頗豐,而唯獨緘口不言開寶寺塔。

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十月,日本國僧侶成尋曾在開寶寺福勝院等處參觀禮拜,其記述當時的情景說,原藏在靈感木塔下的佛舍利,現(xiàn)“宿置”于“一間小殿”中。建塔的目的就是奉藏舍利,舍利置于“小殿”中。說明新塔尚未建成。又據(jù)魏千志教授躬身登臨鐵塔考查,塔身的第三層磚上消失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在位的最終一年)的年號,塔頂發(fā)覺“熙寧”(神宗第一個年號)字樣的琉璃磚。再參照日僧成尋《參天臺五臺山記》的有關記載,這就說明,鐵塔最終的落成時間,也許在神宗熙寧年間的后期,亦即1073年至1077年之間。

鐵塔從建筑到竣工,前后總共經(jīng)過近30年的時間。但這僅是魏千志教授的一家之言,鐵塔準確的落成時間,仍尚有待于碩學博聞之士釋疑解難。

歷經(jīng)宋、金、元、明、清5個朝代以及民國時期漫長歲月,患病地震43次,冰雹1O次,風災19次,河患6次,雨患17次,其間曾數(shù)次增補葺修。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周王重修,塔內嵌置黃琉璃阿彌陀佛48尊,兩旁刻字足證。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周王又增修,有碑記證明。又據(jù)近人關百益(曾著《鐵塔》和龍非了(曾著《鐵塔考察記》)考證,在塔身上數(shù)層的琉璃花紋磚面上四周,發(fā)覺有明洪武二十九年仲夏、正德七年(1520年)十二月、嘉靖八年(1520年)六月、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二月、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及六月、萬歷五年(1577年)四月及五月、萬歷六年(1578年)四月、萬歷十八年年(1590年)十一月、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夏四月等字樣。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精選篇3

各位伴侶、各位來賓:

大家好!

歡迎來到鐵塔公園參觀巡游,盼望通過我的導游講解能使大家更多的了解開封、了解鐵塔。

開封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并且市區(qū)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素有北方水城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使得開封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在眾多的文物古跡中,鐵塔作為開封的象征展現(xiàn)著古城人民的睿智和頑強,開封人都以擁有鐵塔而感到驕傲。

鐵塔公園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qū),百家名園之一,坐落在開封城的東北隅,總面積為37.24公頃。園內的主要景點有:天下第一塔石碑、盆景苑、靈感院、接引殿、鐵塔、鐵塔文物陳設館、何公軒、開封古城墻,以及月季園、上方苑、竹園、鐵塔湖等等,鐵塔公園集文物古跡、園林藝術為一體,一展風姿,廣迎四方游客。

鐵塔一帶古時是一座佛教寺院,最初建于北齊天寶十年〈559年〉,名獨居寺。唐代,開元十七年〈720年〉唐玄宗東封泰山歸來,途經(jīng)汴洲,在獨居寺旁設行宮作短暫休息時,游幸獨居寺,下詔改獨居寺為封禪寺。到了北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于開寶三年〈970年〉以北宋開寶年號,改其名為開寶寺。在此前后,北宋朝廷連年撥款擴建開寶寺寺院,使開寶寺規(guī)模雄偉,殿堂壯美,齋舍完備,僧侶眾多。內部劃分為二百八十區(qū),設有福勝院,上方院,等覺院,永安院,雙林院,仁王院等二十四禪院,成為京城最大寺院之一,和大相國寺共同分轄東京各寺院僧侶,當時京師立左右街僧錄,左街相國寺,右街開寶寺,同為首都佛教寺院領袖,加之北宋歷代皇帝時常到寺院內游幸,祈禱和宴享,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在寺內設禮部貢院,考試全國舉子,故而寺院名聲大噪,成為宋代著名遐邇的皇家寺院,在國際佛教界影響巨大,同國際間的佛事活動往來許多,開寶寺進入歷史上鼎盛時期。其規(guī)模宏闊、雄偉壯美,加之北宋歷代皇帝時常游幸、祈禱,故而寺院名聲大噪,成為宋代著名遐邇的巨剎。但因歷代戰(zhàn)亂和黃河多次沖淹,開寶巨剎猶如當時的氤氳煙火一樣,早已蕩然無存,當我們登鐵塔觀行云之際,不能不激起對往夕開寶寺盛觀的遐想。

開封鐵塔景區(qū)導游詞默認分類除了文物古跡,園內還有盆景苑、靈感院、竹園、上方苑、賞心園、梅園等多處景點,把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中國古典園林和現(xiàn)代園林的風格奇妙的融為一體,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花草樹木相映成趣,一步一景,步移景變,美不勝收,構成了意境深遠的巡游空間。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精選篇4

九龍橋為清明上河園主要建筑主景之一,是清明上河園最高最長的橋,因跨度太大所以采納聯(lián)拱結構修建。它不僅便利了過往行人,同時也為后人留下了一座藝術精品。橋旁的大銀杏已近千年,是宋代遺物。它用濃密綠蔭覆蓋著九龍橋,橋上山風陣陣,橋下流水潺潺,松濤盈耳,鳥語花香,把游人的疲憊消退得一干二凈。

拂云閣是園內最高的建筑,為明四暗三結構,三層紅樓迤邐而上,四檐金瓦熠熠生光,屹立于連天碧波之間,一見之下頓起登臨之意。清明上河園這座閣,取名拂云,有兩層含義:一是觸摸,表示閣高入云端,輕拂白云;二是清潔,吹拂去歷史的煙云,還寶圖一個真

跡。或許,當時張擇端大師的《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也叫《西湖爭標圖》)被列為神品后,就曾藏在這高閣之中。

眼前您看到的就是清明上河園中的蹴鞠場了,讓我們臨時忘掉世界杯的圓滿,領會古代足球的奇妙。小小皮球一旦飛起,仿佛注入了踢球者的靈魂,附著在頭、肩、背、胸、腿、腳上,與踢球者做最親熱的拉丁舞。技藝華麗若此,踢到天荒地老又有何難?老馬、貝利攜手至此,也要為蹴鞠大聲喝彩。

這座小院,面積不大,庭院不深,殿宇不巍,然而卻是個重要所在。從名字就看得出來,“四方”明顯不是僅僅指面積外形,而是指“君臨四方”的顯赫地位和帝王氣度。皇家園林內,雄偉大殿旁,獨辟這座園中之院,宮外之殿,當然首先考慮的是皇帝與娘娘的園中小憩。四方院的其次個功能是:使臣們禮節(jié)預演和等候召見的所在。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是:皇帝假如不想上朝,還可以假托療養(yǎng)在這兒接見朝廷主要官員,臨時辦公,實施遙控。如今在這里你可以親身參加大宋科舉考場的場面。著古裝、入號舍、答考題,品位考試之苦澀艱辛、享受中榜之歡欣鼓舞。

丹臺宮的前身為少府監(jiān),相當于皇家科學院。歇山、懸山廳堂,曲折迂回游廊,點綴以小橋,水池,奇石,花木,是一所嚴謹雅致的園中之園。園內分隔為幾個大小、外形不一的庭院組合,分別為造紙館,織錦院,司南坊,大宋官窯,火藥館等。兩宋科技水平發(fā)達,我國古代四大創(chuàng)造的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都是在宋代成熟的,參觀過丹臺宮,信任你肯定會為我國祖先的聰慧才智感到驕傲。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精選篇5

清明上河園中一共有8個功能區(qū)、4個文化廣場、4個文化展現(xiàn)廳,現(xiàn)在您所在的這個廣場,是主題廣場。由于《清明上河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汴河兩岸的漕運景象。為了增加清明上河園的歷史感,我們在廣場中央特地修造了一艘仿宋代貨船。北宋時期,我國的經(jīng)濟重心從黃河地區(qū)己經(jīng)轉移到了長江以南,每年要通過水道從南方運輸數(shù)百萬糧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資到開封,以供應皇室、官員和駐軍,因此需要修建大批運輸用船,官辦造船和民間造船業(yè)都相當發(fā)達。宋代造船的一大顯著特點就是建筑大型船舶的力量提高了,據(jù)記載,當時已經(jīng)制造出載錢二十萬貫、米一萬二千石的大船,號稱萬石船。古時候的一石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百二十斤;您可計算一下,這樣的船能載多少重量.并且,宋代貨船種類許多,制造工藝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您看,人工建筑的噴泉從船下緩緩涌出,使船產(chǎn)生在水中行駛的動態(tài)感覺。這喻示了我們開封清明上河園為了弘揚祖國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將乘風破浪,不斷前進。在此,我們也祝福您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風順。

廣場上的白鴿是和平的使者,您可以去喂喂它們。它們可能會飛到您肩上以表示歡迎,請不要可怕。您可以拍照留念,作為到清明上河園一游的美妙紀念。

您眼前這座橫跨于汴河之上、形似彩虹的橋就是被稱為“中國十大古橋”之一的虹橋,也就是《清明上河圖》中的主體畫面。

虹橋采納疊梁木拱無柱結構,這種樣式最早消失在山東青州,當時是木制結構,現(xiàn)在我們用鋼筋混凝土加以重建。它橫跨25米,高5米,寬9.8米。由于沒有橋墩,更加便于行船,所以北宋時東京僅汴河上就3座這種樣式的橋梁,極大地便利了京城的交通。您看,橋的兩端各有兩根9米高的柱子,每根頂端部有一個能自由轉動的圓盤,盤里站著一只遠望的

白鶴。白鶴的羽毛有5兩重和8兩重之分,只要風一吹就能隨著圓盤轉動,人們可以依據(jù)柱子上的十字型交儀木來辨別方向。這就是古代的“風向標”。

當您站在虹橋上,3800米汴河的風光盡收眼底。北宋時汴河橫穿整個城市,給開封帶來了空前富強,被稱為“大宋建國之本”。由于水上運輸?shù)谋憷旖?,商人多在河邊買賣交易,尤其橋的兩端更是商鋪林立,當時的人稱之為“河市”,人們到河邊進行貿(mào)易也稱為“上河”。

古都開封景點導游解說詞通用精選篇6

眼前的這幅石雕,是園方斥巨資聘請能工巧匠根據(jù)6倍于原圖的比例打造的石雕《清明上河圖》。全長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圖》石雕。與原圖一樣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同時石雕也為我們的參觀觀賞供應了極大的便利。

這幅圖描繪的是東京汴梁清明季節(jié)的富強景象,是當年富強盛世的見證,突出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大家請看,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城郊農(nóng)村的景象。廣漠的田野,河渠縱橫。岸邊老樹杈新芽未吐。薄霧輕籠,略顯寒意,正是早春天氣。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時脫粒用的,此時還閑置在那里。為什么說反映的是清明季節(jié)呢?大家請看柳林邊有一支隊伍,最先的三個人前呼后喊正在追逐著一匹奔馬。其后有一頂轎子,轎上插滿柳條。由于宋代有一種說法是“掃墓歸來不插柳,大鬼小鬼跟著走”,可見圖中呈現(xiàn)的是掃墓歸來的景象。又因是在早春季節(jié),而春季只有在清明節(jié)才有上墳掃墓祭拜先祖的習俗。

往下看就是全畫的中心——虹橋了。這是一座木結構的橋梁,橋面寬敞,橋身弧形,直接連接兩岸,中間沒有橋墩、橋柱,遠遠望去猶如彩虹。橋面設有護柱,以愛護行人安全,兩端立四根風信竿,為航行者指示風向。這樣一座橋梁,無論從力學結構,還是外觀和使用都非常完善。即使置之于今日眾多的現(xiàn)代化橋梁之中,也毫不遜色。飛橋沒有橋柱,不直接受激流沖擊,所以結實耐用,五十年都不壞。但是由于是木質材料,卻經(jīng)不住水浸蟲蝕,假如不常常保養(yǎng)修理是不能保存永久的。此處也是全幅圖中人物畫得最密集、最喧鬧,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再往前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