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語文教案5篇_第1頁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5篇_第2頁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5篇_第3頁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5篇_第4頁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初二下冊語文教案5篇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生初步了解鯤、鵬是什么樣的動物,了解課文表現了鯤鵬什么樣的情景,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3、學生能夠初步了解“逍遙”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識到要志存高遠。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莊子的世間萬物的活動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和束縛。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導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鞓罚迫蛔缘?,不知道自己是莊周。突然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必定有區(qū)別,這就是所說的化為物(指大道時而化為莊周,時而化為蝴蝶)。莊周就是這樣的浪漫,這樣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莊周:

PPt:莊子名周,戰(zhàn)國宋人。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北冥有魚》,《北冥有魚》選自《逍遙游》,介紹逍遙游。

ppt:《逍遙游》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占有特殊地位?!板羞b”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yōu)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1、學生結合注釋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兩遍,然后抽一學生朗讀,教師指正讀音。

3、全班同學齊讀。

4、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并提出疑問。

ppt:

句子翻譯: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南冥者,天池也。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它乘著旋風環(huán)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

學生再讀課文。

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說明莊子想像力豐富。

2.鳥為什么要遷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鳥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

3.鯤鵬由北海飛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條件?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p>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皳簟薄皳弧钡茸謧魃?、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介紹《莊子》:《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5.奔騰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飄揚?

板書:萬物有所待——鵬鳥奮飛必須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

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

6.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動活潑,頗具詩意,寓意雋永,感染力強。

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既然人的認識有局限,那龐大而神奇的鵬鳥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翻譯: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這個樣子而已。莊子給出確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認識也是有局限的啊。

課堂小結:

鯤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老師希望大家能憑借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乘長風,破萬里浪。

教學反思

學生剛剛開始誦讀國學,對于莊子更是第一次接觸,對于莊子的哲學學生很難理解。經過幾次跟讀、帶讀之后,學生能夠流利、通順的朗讀,但是斷句有困難,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2、學習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空間說明順序。

3、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解讀課文內容。

2、了解結構形式,說明順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把握結構。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微型雕刻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堪稱一絕。

舉兩個例子:

1、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讓我們今天用五倍放大鏡才能識讀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筆桿上雕刻鐵馬云雕的將士行軍路;

(屏幕欣賞《孫子兵法》竹筒微雕、雞蛋微雕)

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古文《核舟記》,記錄的就是我國古代微雕藝術,讀來令人驚喜(屏幕顯示課題)

二、題解(屏幕顯示核舟形象)

核舟:根據課文內容,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記: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人和事,山川名勝,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

題意:介紹說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識記下列詞語的讀音、字形

罔(wǎnɡ)膝(__ī)褶(zhě)髻(jì)倚(yǐ)

戌(__ū)篆(zhuàn)八分有(yòu)奇(jī)

詘右臂支船(qū)

四、聽錄音范讀,學生朗讀課文

五、理清文章結構

提問: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全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明確:結構形式:總分總

(第1段)(第2~5段)(第6段)

六、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本課時講解分析前兩段)

具體方法:請學生參照注釋和老師的提示,讓他們互相討論,然后分別講解各自然段的大意,最后老師釋疑并明確意思。

第1段(總說):

1、重要詞語:⑴奇巧;⑵為;⑶罔不因勢象形;⑷嘗:曾經;⑸貽;⑹核舟一:用桃核刻成的小船。

2、根據以上詞語,學生討論譯出大意,老師再明確意思。

3、概括文段大意: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

4、朗讀:

第2~5段(分說)

提問:根據方位詞語,這幾段按什么順序介紹核舟?各段介紹的重點是什么?

明確:

⑴空間順序;

⑵各段介紹的重點:

第2段(船的結構)第3段(船頭游覽者蘇軾、魯直、佛印)第4段(船尾舟子二人)第5段(船的頂部,題名、篆章)

疏通第2段文意:

具體方法:同第1段相似。

1、指出重要詞語。

2、學生討論后講解大意,老師再明確。

3、概括出文段大意。

明確:

第2段:介紹核舟的大小和格局。

4、朗讀。

七、布置作業(yè)

1、朗讀全文,并背誦第2段。

2、完成閱讀思考題。

【結構圖示】

概說核舟之奇巧,引出由來(第1段)

船體設計的大小、格局(第2段)

核舟記詳述核舟之精妙船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第3、4段)

船背技師的題款、著色(第5段)

總括核舟,發(fā)出贊嘆(第6段)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特點。

2.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能力目標:

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生動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清楚明了的說明復雜事物,逐步提高寫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關注社會問題,善于觀察生活,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意,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即說明文與記敘文的雜交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神秘的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無窮的財富,給予了我們無窮的探索空間,給予了我們無窮的精神啟發(fā)。生活在北極草原的北極旅鼠,它們身上就有許多難解的謎。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一個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位夢華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我相信聽了這則故事之后,你一定會產生探究旅鼠之謎的興趣。讓我們一起走進《旅鼠之謎》吧!

2.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qū)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后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二、檢查預習

1.正音

媲(pì)美挑釁(__ìn)迷惘(wǎng)篤(dǔ)信

嚙(niè)齒滑稽(jī)徘徊(huái)逃竄(cuàn)

2.解詞

前赴后繼: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踴躍前進,連續(xù)不斷。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zhàn)爭。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辦。

道聽途說: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傳聞的,沒有根據的話。

篤信:忠實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見識淺。

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的題目叫“旅鼠之謎”,你知道旅鼠的“謎”有哪些嗎?請同學們再一次快速地默讀課文,找出旅鼠之“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旅鼠的奧秘,并討論交流。(提醒學生,注意勾劃)歸納并總結北極旅鼠有哪些奧秘?

北極旅鼠的奧秘:(1)驚人的繁殖能力;(2)控制繁殖,吸引天敵;(3)死亡大遷移;……

教師追問:同學們,除了課文里邊提到的三大奧秘之外,其實旅鼠身上還有許多的謎,請閱讀課文,再去發(fā)現,提出你的疑問。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生自由發(fā)言,諸如:

(1)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遷移的時候只往西或往北遷移呢?

(2)他們?yōu)槭裁匆D?

(3)他們明明有驚人的繁殖能力,為什么還要控制呢?還要采取自殺行為呢?

2.推測旅鼠之謎的原因。

同學們,面對旅鼠的奧秘,你想解開這些奧秘嗎?開動自己的腦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測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討論:旅鼠奧秘的原因。(略)

(引導: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他們在維持著生態(tài)的平衡,維持著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或許旅鼠有這種本能。)

3.插入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

文章第11自然段講旅鼠驚人的繁殖能力這一奧秘的時候,采取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列數字,準確地說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強,達到了駭人聽聞地步了。

教師滲透:同學們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為了使我們現在的猜想更加有依據,我想,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必須更加努力地學習,掌握更豐富的科學知識,去進一步驗證我們的猜想。找到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

4.教師總結文章:

同學們,課文通過“我”與丹尼斯的對話,給我們介紹了北極旅鼠的奧秘。雖然我們無從知道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但我們卻能感受到:這也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控制著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由此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刻含義。

四、討論與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們人呢?正如課文所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jié)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苯Y合下列文字資料,討論一下,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

《旅鼠之謎》教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求統一答案。)

啟示:重點在控制人口,學會自我調節(jié),以求和諧發(fā)展。動物們都知道通過控制自身種群的數量,來保持生態(tài)平衡,維持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而我們人類呢,也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以求得可持續(xù)發(fā)展。

五、品讀課文,體味文章獨特的寫作手法。

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知識性強,但讀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是因為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那它的寫法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

記敘的框架。本文具備記敘的六要素;對話的方式。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既通俗又親切;說明的內容。如把丹尼斯講述旅鼠三大奧秘的話篩選出來,連接起來,是一篇完整地介紹旅鼠知識的說明文。

六、拓展遷移

1.老師在開課的時候說了,神秘的自然給予了我們許多,你讀完了這一篇知識性與趣味性都很強的文章,一定會有許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請把它談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談出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2.課后觀察與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還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利用課后時間去收集或觀察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七、總結全文

《旅鼠之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科學小品。文章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長。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種形式啟發(fā)我們。從旅鼠的身上,我們如果反觀人類自身,也許會領悟到很多……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精選篇4

一、導入

1、齊背《漁家傲》。

2、月,是一個充滿感情和感動的意象,借月抒情的詩很多,你能說出幾句嗎?

參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保◤埦琵g《望月懷遠》)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保ㄍ蹙S《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保ɡ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保◤埲籼摗洞航ㄔ乱埂罚?/p>

二、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詞的先河,并精通棋琴書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字子由)被世人稱為“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水調歌頭》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節(jié),當時蘇軾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貶謫,經歷十分坎坷,與此同時與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

三、誦讀

1、聽范讀,并進行朗讀指導。

2、自由朗讀。

3、齊讀。

四、初步感知,理解詩意

1、解題:水調歌頭,是詞牌名。

2、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翻譯全詞

參考:

明月什么時候才有呢?我舉著酒杯仰問青天。不知天宮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駕乘著長風回到月宮,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宮殿,太高太寒冷了,讓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人搖動,那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好呢?月亮照過朱紅色的樓閣,又低低照進了雕花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月亮對人世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變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只希望親人能健康長壽,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賞這美好月色。

五、賞析語句

(一)序言

提問:從詞的序言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確:“中秋”是作詞的時間,“兼懷子由”是作詞的目的。

(二)賞析詞句

1、分別概括詞的上闕和下闕的內容。

明確:

上闕:對月飲酒,在天上與人間之間徘徊。

下闕:對月懷人,抒發(fā)對離別之人的祝愿。

2、在詞作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3、這種情感是如何表達的?

明確:

把酒問月,引出思念。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無眠”:因思念而難以成眠。

“何事長向別時圓”,從月圓想到人圓,再想到分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人長久”渴望團圓。

4、除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詞人還表達出了怎樣的情感?

聯系背景: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

明確: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5、哪些語句可以體現出他政治上的失意?

明確:“我欲乘風歸去”

6、那作者是不是要遠離官場?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明確:不是,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斗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思念和失意。

六、拓展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