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級語文下冊 23馬說(淺層閱讀+深層閱讀+語文積累)課件_第1頁
八級語文下冊 23馬說(淺層閱讀+深層閱讀+語文積累)課件_第2頁
八級語文下冊 23馬說(淺層閱讀+深層閱讀+語文積累)課件_第3頁
八級語文下冊 23馬說(淺層閱讀+深層閱讀+語文積累)課件_第4頁
八級語文下冊 23馬說(淺層閱讀+深層閱讀+語文積累)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級語文下冊23馬說(淺層閱讀+深層閱讀+語文積累)課件第一課時韓愈23.馬說淺層閱讀——整體感知1、作者鏈接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韓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黎先生,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氣勢雄健,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2、文體鏈接“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寫法上不拘一格,與現代雜文頗為相似?!恶R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來人加的。“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當它發(fā)表議論時,非常重視文辭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我們學習《馬說》,要掌握這種文體的特點,著重體會其語言的力量?!罢f”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為“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韓愈23.馬說3、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祇()駢()槽櫪()食馬者()粟()邪()zhǐpiáncáolìsìsùyé4、重點實詞祇辱于奴隸人之手不以千里稱也

是馬也力不足

雖有名馬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受屈辱(著稱)稱號這樣,這種力氣;足夠即使才能;美好的素質。等同;能夠;怎么;要求。通曉,明白,懂得5、讀準節(jié)奏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深層閱讀——理解積累1、通假字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才美不外見③食之不能盡其材

④其真無馬邪通“飼”,喂養(yǎng)通“現”,表現出來通“才”,才能通“耶”,表示疑問,嗎2、一詞多義雖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盡其材()食不飽()一食或盡粟一石()食之不能盡其材()不知其能千里()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能食其盡才能能夠通“飼”,喂吃吃完竭盡代詞,代千里馬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難道副詞,恐怕它的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不以千里稱也()策之不以其道()之策以的助詞,無意義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它,代千里馬,代詞動詞,用鞭子打名詞,鞭子憑借按照3、古今異義①然后有千里馬古義:今義:②故雖有名馬古義:今義:③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今義:④是馬也古義:今義:⑤策之不以其道古義:今義:這樣以后連接詞即使雖然有時或者,并列連詞這樣判斷詞方法道路4、詞類活用策之不以其道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食或盡粟一石食之不能盡其材名詞作動詞,用鞭子打數量詞作動詞,日行千里形容詞作動詞,吃盡,吃完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盡,竭盡5、重點句子翻譯。(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2)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因為它日行千里而著稱。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6)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鞭打它,不能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诙n時深層閱讀——文本探究1、課文第一段主要寫什么?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著決定性作用。2、文章首句是發(fā)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萬千的名言。那么,你們說說到底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應該是先有千里馬,后有伯樂。因為存在決定意識,伯樂善相馬的知識和經臉,必須從社會上(或自然界)存在著的大量的千里馬身上取得,然后逐漸總結出來。但是因為世上有伯樂這種知識和本領的人實在太少了,所以作者要這樣說。強調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3、課文第二段說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為千里馬被埋沒鳴不平。為千里馬得不到應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4、第三段中連用三個“不”字,將“食馬者”的平庸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是一種什么表現手法?句中三個“之”字的用法是否一致?排比的修辭手法,刻畫“食馬者”的淺薄愚妄。三個“之”字用法不同。5、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伯樂”指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扒Ю锺R”指封建社會那些被埋沒、遭摧殘的懷才不遇的賢能志士?!笆绸R者”是指愚昧無知的統治者。千里馬賢才伯樂明主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我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寄托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不遇難遇6、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7、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的?起句就揭示全文論點,接著從正反兩方面對論點作概括論述。第二段進一步從反面展開論述,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性。第三段對“策馬者”進行辛辣的嘲諷結尾再次強調造成不合理現象的原因是“不知馬”,與開頭的論點相照應。8、本文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的命運來比喻人才的命運,文章采用反問、設問、排比等手法,反復論述,層層深入,耐人尋味。9、假如你將來也遭遇到懷才不遇的情況,那么你會認同以下哪一種情況呢?也可以談談這幾種情況以外的認識。①毛遂自薦:錐在囊中,脫穎而出②蘇秦:懸梁刺股,發(fā)奮再學③陶淵明:歸隱田園樂悠悠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⑤諸葛亮:三顧茅廬方出山⑥姜子牙:垂釣等待,80歲遇文王時代不同,人的觀念也在改變,我們不能坐等機遇的來臨,更不能坐失良機,要努力學習,不斷增長才干,要抓住機會,毛遂自薦,增大成功的希望。語文積累——吟誦與“馬”有關的詩句1、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2、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陶潛《飲酒》5、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龔自珍《己亥雜詩》6、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馬說(一)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面提出問題)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反面展開議論)(痛惜)(二)千里馬遭遇埋沒——食馬者不知(愚妄無知)(譴責)(三)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全文主旨)(嘲諷)托物寓意(浙江專)中考語文總復習第五講表達方式與記敘的順序課件(經典回放點拔+考點解讀回放+考點跟蹤突破+13中考真題)聚焦中考——語文第五講表達方式與記敘的順序

(2013·荊門)閱讀下文,完成習題。①那天下午6點多,該上公交車的人早已上了車,唯獨有個小女孩,在車門邊來回徘徊。眼看著司機就要開車了,我在想,這小女孩肯定是沒錢上車。

②“小姑娘,上車吧,我?guī)湍憬卉嚻卞X?!碑斂吹轿覟樗⑼昕ê螅S即上了車,說了聲“謝謝阿姨”,一時臉蛋兒全紅了。近距離一看,才發(fā)現,小女孩左側臉上有顆小痣。幾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現眼前——

③送走遠方的朋友,我從火車站迎著風雨趕到就近的公交車站臺,已是下午5點多。這時正是下班高峰期,來了幾輛公交車,我總也擠不上去。

雨還在急速地下著,人還在不斷地涌來。當又一輛10路公交駛來后,我和許多人一起先往前門擠,但擠不上去。等司機發(fā)話后,才從后門好不容易擠上車。車內人頭攢動,人滿為患。這人貼人的,身體若要移動一下都難。正感嘆著,我突然感覺好像有一件事還沒做。是什么事呢?哦,對了,沒買車票。本想擠到前面去交車錢,可大伙兒都好像沒事人一樣在原地一動不動,根本擠不過去。見此情形,司機也沒說什么,這樣,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樣坐了一次免費的公交車。

⑤再轉乘5路車,前門又開不了,我只好再次從后門擠上車。和10路車一樣,車內不是鼻子頂鼻子,就是臉靠臉的,甚至連身體和濕雨傘擠在一起,也得忍著?!鞍⒁?,請幫我傳一下車錢吧?!闭斘倚睦锵胫忠硎芤淮蚊赓M的“午餐”時,突然身后一個渾身濕透、年齡約十一二歲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小女孩左手兩指夾著一元硬幣伸了過來?!昂玫?。”我伸手接過一元硬幣,似乎感覺到這錢好燙,仿佛有一股電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臉也不由自主地熱了起來。我趕緊將這一元錢向前面的人遞了過去。隨后我也飛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錢包,找到一元硬幣給前面的人:“朋友,再幫我傳一下?!边@時,站在后門的乘客,也都不約而同地像我一樣,紛紛掏出自己的錢包,找出一元錢,遞給前面的人。

一切又都恢復了平靜。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聽到有人在與我說話。“你要再給一元錢。”那人說。“我不是已經給了嗎?為什么還要再給?。俊蔽覙O力爭辯,“別人都給一元錢,為什么要我給兩元錢呢?”“你就是要再給一元錢?!蹦侨司o催不止。

⑦“一元錢雖小,可也不能無緣無故多給吧?”我與之評理,“我多給一元錢,人家非但不會說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會說我是傻子呢。沒理由的錢我不能給?!鼻懊嬉粋€拐彎,一輛10路公交車在我乘坐的5路車前橫行而去??吹竭@輛公交車,我似乎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褲袋的錢包中,很費勁地取出一元硬幣,讓人幫忙傳遞著投進無人售票車錢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車。夜色中,一個小女孩來到我的面前:“阿姨好,還你車票錢?!笔赂裟敲淳?,小女孩還念念不忘還我一元錢。為了還我一元錢,我估摸她天天都在這人海茫茫之中尋找著我。還好我今天來了,否則,為了還我一元錢,她不知要在這兒等候多久。透過這枚硬幣,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顆金子般的心。

在小女孩面前,我為自己深感慚愧……城市公交車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過簡述一個發(fā)生在公交車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們不同的精神品質。請認真閱讀文章后,用簡潔的語言概述這一故事內容:

。

答案]一位小女孩在擁擠的公交車上主動購買車票,其行為帶動其他乘客紛紛補票。[點撥]用公式法,人+事+結果,結合內容補充完整即可。“我”與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這三次相遇按時間順序概述,分別是:(1)

(2)

(3)

答案](1)小女孩在5路公交車上要求“我”幫她傳一下車票錢。(2)“我”在小女孩無錢買票時幫她墊交了車票錢。(3)小女孩在公交車站還“我”車票錢。(順序不能打亂)[點撥]審清題目要求:按時間順序概述。按時間順序,圍繞“我”與小女孩在公交車上發(fā)生的事敘述即可。3.“一時臉蛋兒全紅了”,這是文章開頭對小女孩因受“我”幫助后的表情描述,從而暗示了她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性格特征。請結合文意分析這句話暗示了小女孩當時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一時臉蛋兒全紅了”,這是文章開頭對小女孩因受“我”幫助后的表情描述,從而暗示了她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性格特征。請結合文意分析這句話暗示了小女孩當時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心理:

性格:

答案]心理:既為獲得幫助而充滿感激,又為受到施舍而倍感尷尬。

性格:誠實、守信,不愿意無端受到施舍。[點撥]分析“臉蛋全紅”時其心理,結合上文所敘事情即感激與難堪。性格:不愿意無故接受別人幫助的那種真誠與守信。請用一個詞語為這篇文章擬一題目:

。

答案]誠信[點撥]結合文章主人公的品質可概括為“誠信”。現今大多數的公交車都是無人售票,沒有了售票員的監(jiān)督,許多人松了一口氣,雖然只是一元兩元的車票,卻總是能逃則逃。逃掉了車票,也丟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慚愧”,是因為深深意識到了這一點。請你以此對“我”說幾句話,以示對其人格的肯定和寬慰。

[答案]在小女孩無錢乘車時,你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可見你是一個極具愛心的好人,也足以證明你并非存心想逃那一元錢的車票。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能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深刻反思和自責的人,是應當受到尊重的。[點撥]注意審題,題意是要對“我”的人格進行肯定和寬慰,找出對“我”進行肯定和寬慰的理由即可??键c解讀1.表達方式的辨析。2.表達方式的作用。3.記敘順序的辨析。4.記敘順序的作用。知識拓展1.表達方式(1)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五種。(2)表達方式及作用如下:表達方式及作用:①議論,點明事件的意義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統領全篇、畫龍點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寫,可使人、景物再現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④記敘,可使讀者對人物活動和事件的發(fā)展、全貌有個清晰的了解;⑤說明,可使讀者對事物的特征有清晰、準確的認識。2.記敘的順序(1)記敘有順敘、倒敘、插敘。(2)各種順序的作用:①順敘使文章的層次同事件發(fā)展的過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記敘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

倒敘使結局得到強調,設置懸念,增強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③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內容,然后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豆枢l(xiāng)》中有兩處插敘:一處是當“我”的母親談到閏土時,作者用“這時候,我的腦海里忽然閃出—幅神異的圖畫來”引出對少年閏土形象的插敘;另一處是對楊二嫂形象的回憶。這兩處插敘使閏土、楊二嫂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充實了文章內容,深入挖掘了主題思想。插敘的內容應能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使情節(jié)更完整,內容更豐富,主題更深刻。

名題強化(2013·湘潭)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h城小書店韓浩月①又看到那家小書店了。牽著我小侄子的手,帶他去買書,門口收錢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而柔順的頭發(fā),面容清秀,露出溫婉的氣質,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個書報亭的姑娘差不多,現在這個姑娘不會是過去那個姑娘的女兒吧?

想起我少年的時候,這個書店還只是電影院門前的一個書報亭,那是整個縣城除了新華書店、圖書館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會兒我剛剛邁入文學愛好者的門檻,正處在閱讀的饑渴期,但到這個書報亭買雜志,還是猶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書報亭買雜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圖書館閱讀免費的報紙和雜志的。圖書館很小,報紙和雜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時間,感興趣的報刊就讀完了。沒東西可讀的日子,總是有點兒難過。想去買本雜志來讀,可覺得它們的定價實在是貴呀。

④所謂的貴,其實也就是一本兩塊錢吧。那時候我?guī)土遄鰵⒇i的生意,但作為一個打工者,六叔卻沒有付我工錢。至今我還拿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總是訕訕一笑,說,你那時小,要錢有什么用?

我一直沒告訴他,我想去買那些雜志,那些叫《詩歌報月刊》《星星詩刊》的雜志。那會兒,如果稍稍去晚了幾天,這兩本文學雜志就賣光了。賣雜志的姑娘會用她干凈而柔軟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來幾天吧。

⑥那時的我,總覺得和報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遠。想一想,人家是在報亭工作的姑娘,應該是多有文化的人啊,報亭的那個玻璃櫥窗,就足以把我們遠遠隔開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遠遠地望著書報亭。在每個月當中的幾天時間里,忙完六叔殺豬的生意,我會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換上白襯衣,騎著自行車來到報亭前,從窗口遞過去兩塊錢,從那姑娘手里接過一本嶄新的、散發(fā)著油墨香的雜志,有時甚至來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雜志從頭到尾翻了一個遍。

我仔細回憶了一下,除了賣雜志,其余的時間她都是埋頭在一本雜志或書里,仿佛閱讀才是她的工作,看守書報亭是額外的事情。我也不曉得她記不記得我。我清楚地記得,在我離開家鄉(xiāng)數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時,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說句什么話,但最終什么都沒說。

⑨作為我在家鄉(xiāng)的牽絆之一,這個書報亭寄托著我的某些感情,這些感情和夢想有關,和未來有關。因此,在離開縣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樣去了那個書報亭。這次我沒有買書,只是靜靜地在那兒看了一會兒。她也一直靜靜地讀著書。這樣的情景持續(xù)了一個多小時,我不記得當時是什么心境,也許什么情緒也沒有,只是前來完成一個簡單的告別。

在離開家鄉(xiāng)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節(jié)回家都會到書報亭那里去待一會兒——后來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書店,我在書店里翻幾本書,消磨上一小段時光然后離開。在書店門口收錢的有時還是那個姑娘,有時則是一位老大爺。我是一個陌生的客人,沒人知道我內心靜靜流淌的情感。

2012年秋天,我牽著小侄子的手離開那家書店,手里拎著厚厚的一摞新書?!缎切窃娍返纫呀涃I不到了,文學類書籍也被教輔類書籍擠到了一個角落里。離開書店的時候,心情仍然是平靜的,曾經的一點點惆悵也消失了。書店在我心里,已經只是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存在,那個曾駐在我心里的書報亭,已經成為永遠而恒定的過去式。(選自《作文通訊·錦瑟》2013年第2期,有刪改).請根據提示,梳理文章內容。

2012年秋天,“我”帶小侄子去買書→少年的時候,

→離開縣城的前一天,

→離開家鄉(xiāng)最初五六年,

2012年秋天,帶小侄子離開書店。答案]“我”讀書買書的經歷簡單告別書報亭和姑娘每次春節(jié)回家都到小書店消磨一小段時光[點撥]文章采用倒敘的手法,首尾呼應,先寫現在牽著小侄子的手去買書,再寫少年時候的往事,事要與小書店相關。結合情節(jié)概括即可。按要求回答問題。(1)第②段畫線句子中,作者“猶豫”的原因是什么?

(2)二十年的時光,人們對待文學閱讀的態(tài)度已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請從文中找出表明人們二十年前后不同態(tài)度的句子,并抄寫在下面橫線上。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答案](1)①覺得書報太貴。②覺得報亭的姑娘很有文化,而“我”是個殺豬的幫工,與她的世界相隔得太遠(或“覺得報亭的那個玻璃櫥窗,足以把‘我’與報亭姑娘遠遠隔開”)。(2)如果稍稍去晚了幾天,這兩本文學雜志就賣光了。《星星詩刊》等已經買不到了,文學類書籍也被教輔類書籍擠到了一個角落里。[點撥](1)結合下文③~⑥段的內容,可概括原因有兩點:書太貴,與賣書的姑娘相隔太遠。(2)從文中找出原句即可。請結合描寫的相關知識,品析第⑦段“我會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就在街角把整本雜志把從頭到尾翻了一個遍”。

[答案]通過“洗”“換”“遞”“接”“翻”等動作的細致描寫,生動傳神地表現了“我”對閱讀的虔誠和癡迷。(答“熱愛”“如饑如渴”“急切”也可)[點撥]結合描寫的知識,這段話動作描寫非常傳神,“洗、換、遞、接、翻”等動作詞傳神地表現了“我”對閱讀的期待與癡迷。二十年,書報亭變成了書店?!拔摇睂ΜF在的書店和曾經的書報亭懷有怎樣的情感?請分別簡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