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紋樣產生背景的概述_第1頁
明代紋樣產生背景的概述_第2頁
明代紋樣產生背景的概述_第3頁
明代紋樣產生背景的概述_第4頁
明代紋樣產生背景的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絲綢紋樣藝術中國絲綢紋樣在幾千年的藝術發(fā)展長河中,呈現(xiàn)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彩的紋樣形式,帶給那個時代的人民莫大的物質、精神享受,留給我們務必豐富的藝術遺產。明紋樣產生的背景明代紋樣產生背景的概述明代染織紋樣基本承襲宋元,并有形式上的豐富。從紋樣結構來看,由于宋元以來,染織紋樣的結構形式已臻完備,故明代染織紋樣結構未有大的創(chuàng)新。從紋樣題材看,花卉類植物紋樣所占的比重有增無減,形式豐富;動物紋樣多以與植物紋樣組合構成吉祥寓意,或作為服飾禮制中彰顯等級的標志性紋樣而出現(xiàn)。由于人們對于紋樣吉祥寓意的熾烈追求,加之民俗文化的繁榮,使得紋樣題材的范圍迅速擴大,一些器物紋、自然天象紋等亦成為流行紋樣。明·牡丹花綢摹紋(采自《中國絲綢圖案》)明·雜花緞摹紋(根據(jù)明刊《大藏經》經面繪制)明·棕地加銀鴛鷥蓮化鷺鳥紋錦摹紋(采自《中國錦鍛圖案》)(1368—1644)經歷了元末的動亂與戰(zhàn)爭后,明代初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fā)展生產,如獎勵墾荒、減輕賦稅、推廣桑棉種植等,有力地促進了農業(yè)、手工業(yè)以及商品貿易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在文化上,摒棄元代興起的“胡俗”,恢復弘揚漢族傳統(tǒng)文化。由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明代裝飾藝術匯集歷代裝飾之大成,呈現(xiàn)出明快、大方、敦厚、質樸的裝飾風格。胡俗清明上河圖明代染織紋樣這一時期,城市經濟和市民文化進一步發(fā)展,帶動整個社會在工藝生產方面的崇真務實風氣,涌現(xiàn)了一批總結傳統(tǒng)工藝科技的著作,如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農政全書天工開物明代自立國起就重視桑、棉、麻的種植。明史載:“太祖初立國即下令,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至明代中后期,國富民安,商業(yè)繁榮,此時染織業(yè)出現(xiàn)了更細致的專業(yè)分工,從原料的生產、紡紗、染色、織造到運輸、銷售,人們各司其業(yè),擴大規(guī)模,改良工藝,合理的產業(yè)系統(tǒng)推動著行業(yè)蓬勃發(fā)展。明太祖朱元璋畫像明史·食貨志清明上河圖·張擇端瓷板畫清明上河圖明代的海上貿易也在前代的基礎上更趨興旺,永樂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間,朝廷命太監(jiān)鄭和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阿拉伯半島,最遠達非洲東海岸。明代的對外貿易,不僅同東亞、東南亞的貿易有所發(fā)展、還間接打通了與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航道。鄭和鄭和七下西洋出口市場的擴大刺激了染織業(yè)的生產,紡織品的花色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了。謝謝欣賞中國絲綢紋樣在幾千年的藝術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