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920-2020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檢測方法_第1頁
DB35T 1920-2020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檢測方法_第2頁
DB35T 1920-2020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檢測方法_第3頁
DB35T 1920-2020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檢測方法_第4頁
DB35T 1920-2020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檢測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37.020N38DB35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1920—2020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覚系統(tǒng)成像性能

檢測方法Testmethodforimagingperformanceofvisionsystemofgroundmobilerobot2020-08-24發(fā)布 2020-11-24實施福建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發(fā)布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目次TOC\o"1-5"\h\z前言 II范圍 1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測試要求 25測試方法 36測試結果 11附錄A(資料性附錄) 分辨率測試卡圖案單元的代號、特征和用途 12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 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測試記錄表 13參考文獻 14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標準由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提出。本標準由福建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廈門市翰均科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福州大學、福州旭飛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福州國化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黃春榕、鄭耿峰、林名強、葉錦華、戴厚德、吳翠蘭、劉李、楊凌文、廖華忠、樊繼春、孫良艷、林娟。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11地面移動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檢測方法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地面移動機器人(以下簡稱“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成像性能的測試要求、測試方法及測試結果。本標準適用于具有可見光成像能力的地面移動機器人。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A/T1128—2013安全防范視頻監(jiān)控高清晰度攝像機測試方法YD/T1607—2016移動終端圖像及視頻傳輸特性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ISO7589:2002攝影感光度測定用光源日光、白熾鎢絲燈光和打印機規(guī)范(Photography一Illuminantsforsensitometry一Specificationsfordaylight,incandescenttungstenandprinter)ISO12233攝影電子靜物圖象成像分辨率和空間頻率響應(Photography一Electronicstillpictureimaging—Resolutionandspatialfrequencyresponses)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這用于本文件。3.1移動機器人mobiIerobot基于自身控制、可移動的機器人。[GB/T12643—2013,定義2.13]3.2地面移動機器人groundmobiIerobot在地面環(huán)境運行的一般采用輪式、履帶式、足腿式或蠕動式等行走方式的移動機器人。3.3視覺系統(tǒng)visionsystem通過視覺傳感器將環(huán)境可見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來獲取環(huán)境圖像或視頻信息的機器人子系統(tǒng)。3.4分辨率resoIution顯示器或者照片上再現(xiàn)的測試圖中黑白相間的線條剛剛能被人眼所分辨的空間頻率。由于偽信號的影響,能夠再現(xiàn)的空間頻率要低于測試圖中相應區(qū)域的空間頻率。注:改寫GB/T29298—2012,定義3.7。3.5色差chromatism用白光進行成像時,因不同色光有不同折射率造成光路差別而引起的像差。3.6畸變distortion由于橫向放大率隨視場大小而變化,從而引起的一種失去物像相似的相差。注1:畸變不影響像的清晰度。注2:改寫GB/T29298—2012,定義3.14。3.7灰階grayscale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對不同反射率(或透過率)的中性光譜(灰色光)的分辨能力。8幀頻framerate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單位時間輸出圖像序列中所包含的不重復的圖像幀數(shù)。注:單位為幀每秒(fps)。3.9延時delay機器人光學鏡頭獲取圖像與視覺系統(tǒng)輸出圖像之間的時間差值。注:單位為毫秒(ms)。3.10碼率bitrate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單位時間輸岀的視頻流數(shù)據(jù)位數(shù)。注:單位為千位每秒(Kbps)。4測試要求1測試環(huán)境4.1.1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溫度應在-5°C~40°C。4.1.2環(huán)境濕度環(huán)境濕度應不大于90%。4.1.3照明測試應在黑色(低反射率)的環(huán)境照度小于1Lux的環(huán)境中進行如無特殊規(guī)定,光源亮度應能使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輸出有效信號,拍攝時測試圖卡表面照度范圍應在700Lux?1200Luxo采用ISO7589:2002規(guī)定的日光型光源或白熾燈,并對測試標板均勻照明,測卷標板任一部位的照度均不得超測試標板中心區(qū)平均照度的±10%。測試環(huán)境下可選用以下標準色溫:D65光源色溫6500K、泛光燈色溫3400K。實際測試環(huán)境的色溫標準偏差不大于200Ko為最大限度降低炫光影響,應避免照明光源發(fā)出光線直接射入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的鏡頭。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44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測試圖卡與拍攝目標物周圍(包括放置測試圖卡與拍攝目標物的置具)應為低照度,減少眩光。測試圖卡與拍攝目標物背景采用黑或吸光型中性灰。4.2測試對象待檢測機器人應為完整產(chǎn)品。試驗前機器人應進行適當?shù)念A熱。若機器人具有會影響被測特性的設備,則試驗中此類設備的狀態(tài)應在試驗報告中說明,并且每次試驗均保持不變。試驗中所使用的正常操作條件,應按機器人制造商的說明。4.3判讀設備拍攝或錄制的影像使用監(jiān)視器顯示,監(jiān)視器應滿足以下條件:a) 像素點數(shù):不低于3840X2160;b) 像素點距:不低于140DPI;c) 可視角度:不小于178°;d) 色域:覆蓋90%以上AdobeRGB色域;e) 亮度:不低于350cd/m;f) 對比度:不低于1000:1。5測試方法5.1基礎成像性能指標測試5.1.1機器人測試條件5.1.1.1取景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的焦平面應與測試標板平行,水平方向影像框線應與測試標板框線相平行。調整機器人距離使測試圖的有效高度充滿機器人采集圖像的高度,或按需要僅占機器人采集圖像高度的若干分之一。現(xiàn)場布置如!31所3二。%圖1%圖1移動機器人測試現(xiàn)場布置示意圖5.1.1.2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設置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應按其初始設定狀態(tài)進行測試,當無初始設定時則按常用參數(shù)來設置。白平衡應按照明光源的特性予以調整,優(yōu)先使用自動白平衡模式。曝光參數(shù)和調焦方式等不作限定。5.1.1.3數(shù)據(jù)接口被測機器人應具備圖像傳輸能力,應將拍攝圖像導出并保存到外部存儲介質用于測試評價。導出圖像格式應為:BMP、TIFF、RAW、PNG或JPEG。5.1.2分辨率測試5.1.2.1測試卡采用ISO12233分辨率測試圖卡,如圖2所示,圖案單元的代號及其特征和用途參見附錄A。圖2分辨率測試圖卡圖2分辨率測試圖卡5.1.2.2判讀方法判讀方法如下:a)按照5.1.1.1的要求進行拍攝,將其保存為5.1.1.3規(guī)定的格式圖片,當ISO分辨率測試圖的有效高度剛好充滿圖像畫幅的高度時,測試圖上分辨率標志值乘以100即為該畫幅高度時數(shù)碼照相機的分辨率測得值,其單位為線數(shù)每像高(LW/PH);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66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55b)當ISO分辨率測試圖的有效高度不能充滿圖像畫幅的高度時(包括為提高測試分辨率的能力時),測試圖上測得的分辨率值還應按公式(1)換算成被檢移動機器人視覺成像的分辨率計算值。Rale=Rmes乂"/H) (1)式中:Rk――被檢數(shù)碼照相機的分辨率計算值,單位為線數(shù)每像高(LW/PH);Re――測試圖上分辨率測得值,單位為線數(shù)每像高(LW/PH);H——影像畫幅的高度,單位為毫米(mm);Hi——ISO分辨率測試圖的有效高度,單位為毫米(mm)。5.1.3色差測試5.1.3.1測試卡采用GA/T1128—2013色差測試圖卡,如圖3所示。圖3色差測試圖卡5.1.3.2判讀方法判讀方法如下:a) 按照5.1.1.1的要求進行拍攝,將其保存為5.1.1.3規(guī)定的格式圖片,用軟件提取圖像中所有色塊并轉換成CIELab色彩空間;b) 測試圖卡上測得的色差值按公式(2)?(6)進行換算:方塊/的明度差:耶i)= )-頃) (2)式中:l(1) 明度差;Li(i)――第一次測試光源下方塊I的明度;L2(i)――第二次測試光源下方塊I的明度。方塊I的a通道色度差:Aa(i)=a1(i)-a2(i) (3)式中:a(i) 綠/紅色度差;a(i)――第一次測試光源下方塊I的綠/紅色度;a(i)――第二次測試光源下方塊I的綠/紅色度。方塊I的力通道色度差:Ab(i)=b(i)-b2(i) (4)式中:b(i)——藍/黃色度差;b(i)――第一次測試光源下方塊I的藍/黃色度;b(i――第二次測試光源下方塊I的藍/黃色度。方塊總色差:A(y)=[(Ajy))2+(Aa(y))2+(A6(y))2J/2 (5)式中:A(2) 總色彩還原誤差;Az(2) 明度差:*(1) 綠/紅色度差;4(Z)—藍/黃色度差義平均色差:Aq=avg(A(2)) (6)式中:△e——平均色彩還原誤差;(-?') 總色彩還原誤差。5.1.4畸變測試5.1.4.1測試卡采用YD/T1607—2016中畸變測試圖卡,如圖4所示。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圖4畸變測試圖卡5.1.4.2判讀方法按照5.1.1.1的要求進行拍攝,將其保存為5.1.1.3規(guī)定的格式圖片。枕形畸變如圖5所示,桶形畸變如圖6所示,畸變值按公式(7)計算,畸變值大于0為枕形畸變,小于0為桶形畸變。P=&+ Bx100% (7)B式中:P——畸變值;Ai 像面邊角畸變尺寸,單位為毫米(mm);A2 像面邊角畸變尺寸,單位為毫米(mm);B 正畸變像面中心畸變尺寸,單位為毫米(mm);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5.1.5灰階測試5.1.5.1測試卡采用GA/T1128—2013中高清晰度電視灰階測試圖卡,如圖7所示。5.1.5.2判讀萬法存的圖像可分辨的最大灰階數(shù)值。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DB35/T1920—2020995.2視頻質量測試5.2.1機器人測試條件5.2.1.1場景與拍攝目標物拍攝目標物包括秒發(fā)生器和幾何體:a) 秒發(fā)生器的計時精度<10ms,界面同時顯示秒與毫秒,顯示數(shù)值應在測試背景下清晰可辨;b) 幾何體應選用可被人眼較好分辨的正方體或球體,拍攝目標物表面顏色應在測試背景下清晰可辨。5.2.1.2取景測試場景分四種,分別為:a) a) 場景一:b) 場景二:c) 場景三:d) 場景四: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的焦平面應與測試面平行。在拍攝目標物移動的測試場景下,物體移動范圍需保持在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視野范圍內,物體移動速度不小于1m/s,拍攝過程中保持勻速。在機器人移動的測試場景下,機器人移動方向為朝向測試面,移動起止位置由測試人員指定,需保證在移動過程中,拍攝目標物處于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視野范圍內,拍攝目標物清晰可見;機器人移動速度不小于0.01m/s,拍攝過程中保持直線勻速運動。5.2.1.3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設置被測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應按其初始設定狀態(tài)進行測試,當無初始設定時則按常用參數(shù)來設置。白平衡應按照明光源的特性予以調整,優(yōu)先使用自動白平衡模式。曝光參數(shù)和調焦方式等不作限定。5.2.1.4數(shù)據(jù)接口 秒發(fā)生器應具備外部控制接口,焯持通過接口啟動和復位計時。被測機器人應具備視頻圖像傳輸能力,應將拍攝視頻圖像導岀并保存到外部存儲介質用于測試評價。導出視頻格式應為:MP4、AVI、WMV、MOV或昭。5.2.2幀頻測試5.2.2.1拍攝目標物拍攝目標物為:秒發(fā)生器。5.2.2.2測試過程測試步驟如下:a) 啟動秒發(fā)生器;b) 選擇場景一;c) 使用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拍攝一段包含秒發(fā)生器且長度不小于10s的視頻片段,保證視頻片段內秒發(fā)生器數(shù)值可觀察;d) 使用計算機軟件回放該視頻片段,隨機取其中3次圖像每秒變化間隔,計算每個間隔的圖像幀數(shù)f,i=1,2,3;e) 幀頻按公式(8)進行計算:F=f+f+f (8)3式中:F——幀頻,單位為幀每秒(fps);f1——第一次圖像每秒變化間隔的圖像幀數(shù),單位為幀每秒(fps);f——第二次圖像每秒變化間隔的圖像幀數(shù),單位為幀每秒(fps);f———第三次圖像每秒變化間隔的圖像幀數(shù),單位為幀每秒(fps)。5.2.3碼率測試5.2.3.1拍攝目標物拍攝目標物為:秒發(fā)生器。5.2.3.2測試過程測試步驟如下:a) 啟動秒發(fā)生器;b) 選擇場景一;c) 使用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拍攝一段包含測試目標且長度不小于10s的視頻片段,保證視頻片段內秒發(fā)生器數(shù)值可觀察;d) 使用計算機軟件回放該視頻片段,隨機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