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和海岸地貌_第1頁
風沙和海岸地貌_第2頁
風沙和海岸地貌_第3頁
風沙和海岸地貌_第4頁
風沙和海岸地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

第二課時風沙地貌和海岸地貌教學設計、課標: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說明其景觀的主要特點。課標解讀識別常見地貌類型。描述常見地貌景觀的特點,了解常見地貌景觀的分布區(qū)。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知識目標:運用圖片、視頻等資料,辨識風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風沙和海岸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簡單分析風沙和海岸地貌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能力目標:能夠分析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辨識風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風沙和海岸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觀點,培養(yǎng)科學價值觀。重點:運用圖片、視頻等資料,辨識風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風沙和海岸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難點:描述風沙和海岸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三、 教學方法和手段1、 視頻教學法:視頻演示、視頻分析及驗證,增強直觀印象,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辨識風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風沙和海岸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2、 圖示分析教學法:繪制、分析及探討各種地貌圖,如素描圖、實物圖、等高線地形圖、剖面圖等,培養(yǎng)學生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綜合思維素養(yǎng)。3、 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并運用電腦課件。提供更多實地圖片和視頻,直觀形象印象深,有助于辨識風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風沙和海岸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4、 案例教學法: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培養(yǎng)分析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能力。5、 分組探究法:難度較大題目采用此法可以培養(yǎng)團體合作素養(yǎng)。四、 教學過程(一) 導入:播放世界唯一水上雅丹地貌,思考雅丹地貌屬于什么地貌?如何形成?看完視頻學生回答:風沙地貌,風力侵蝕。過渡:今天我們一起認識風沙地貌,你還知道哪些屬于風沙地貌?(二) 新課講授:展示本節(jié)學習目標(學生讀)展示各種風沙地貌板書:4.1常見地貌類型一風沙和海岸地貌(三) 風沙地貌1、 外力---風2、 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周期性干旱的濕潤地區(qū)3、 表現(xiàn)---侵蝕和堆積為主4、 重點分析重點案例分析:1、風蝕蘑菇讀圖回答:(1) 上圖地貌成因是?(2) 下圖等高線地形圖表現(xiàn)的是什么地貌?

(3)P點的數(shù)值是多少?答案(1)風力侵蝕(2)風蝕蘑菇(3)713米辨等高線地形圖、剖面圖的能力。"—如一辨等高線地形圖、剖面圖的能力。"—如一一郵心山蹤X河流?whjo 垢據(jù):■、曲n2、雅丹結合材料和視頻(回憶)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提取關鍵句能力。輔以區(qū)域圖培養(yǎng)學生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綜合思維素養(yǎng)?!把诺ぁ痹诰S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現(xiàn)泛指干燥地區(qū)一種風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jīng)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1) 雅丹地貌的成因?(2) 我國新疆地區(qū)盛行西北風,雅丹地貌的溝槽和龍脊走向是?(3) 水上雅丹的水最有可能來源于?(4)請描述一下該地貌的特征。答案:(1)風力侵蝕(2)西北---東南走向或東南---西北走向(3)(高山)冰雪融水(4) 不規(guī)則的溝槽和壟脊相間,走向與風向一致。重點強調描述地貌特征的方法,教會學生抓住關鍵點。本題不難,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3、沙丘看視頻動畫了解新月形沙丘的形成過程,帶著問題看,邊看邊思考教材P73思考題。師生一起完成。延伸應用:讀左圖回答:(1) 這是什么地貌的等高線地形圖?(2) 圖示盛行風向是?(3) PQ連線是陡坡還是緩坡?(4) Q點的海拔是?(5) 描述一下該地貌的特征。(6) 如果沒有植被阻滯或人類對地表破壞嚴重,這種地貌在風的作用下移動,形成“流動沙丘”。試分析危害和治理措施。重點分析第6題,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科學價值觀。辯證看待人類與自然地關系。答案:(1)(新月形)沙丘(2)西北風(3)陡坡(4)860米到870米之間(5) 頂端呈新月形,迎風坡緩,背風坡陡。(6) 危害:埋沒房屋、道路,侵吞農(nóng)田、牧場。措施:植樹種草;草方格沙障等。通過圖片展示簡單了解草方格沙障---寧夏中衛(wèi)縣沙坡頭,增強自豪感和培養(yǎng)人地協(xié)調觀。4、教材活動題分析(1)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結合地圖了解位置、氣候。(2) 指導學生學會讀等高線地形圖。(3) 理清沙源地、風向、沙丘三者的關系。

這個活動難度大,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探究,最后給出結論,小組之間互相補充,教師點評。參考答案:1、河谷較寬,兩側高山聳立。2、源地:東南側的江心洲和河岸的沙灘;理由(1)沙丘在山麓東南側堆積,應為東南風挾帶泥沙受山地阻擋堆積而成。(2)沙丘東南側的兩個江心洲和河岸的沙灘在冬春季露出水面,正好提供沙源。3、東南風簡單總結風沙地貌的共同特點。過渡下一地貌---海岸地貌。閱讀教材按照風沙地貌思路分析海岸地貌,教師板書。(四)海岸地貌:1、 外力一海水?2、 分布一海岸?3、 表現(xiàn)一侵蝕和堆積為主?4、 重點描述分析一沙壩和潟湖學生按思路回答上述問題。圖片展示認識海岸地貌,加深印象。學生看圖回答。案例分析:沙壩和潟湖印度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有一條狹長、低矮的障壁沙壩,沙壩內側海域發(fā)育形成了潟湖(被沙壩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特定時段,當海水漫過沙壩向潟湖傾瀉,而后的集中降雨在短時間里又造成潟湖水漫過沙堤的“灌?!爆F(xiàn)象,形成海水和潟湖水交匯的地理奇觀一一“回水”。(1) 根據(jù)圖文信息,推測圖中障壁沙壩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風力堆積B.河流堆積C.海浪堆積D.冰川堆積(2) “回水”奇觀發(fā)生期間,下列地理現(xiàn)象最有可能發(fā)生的是( )A.當?shù)厥怯昙?B.我國東北吹西北風C.我國東北地區(qū)正在播種小麥 D.天山山麓出現(xiàn)成群的羊群答案:CA1題簡單,2題綜合性強,分析。(三)課堂小結-風沙地貌: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