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件:文言實詞_第1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件:文言實詞_第2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件:文言實詞_第3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件:文言實詞_第4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件:文言實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對實詞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選擇題和翻譯題,考查點多為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fù)詞和詞類活用等。高考對文言實詞不論是采取單獨設(shè)題直接考查,還是融合到翻譯中間接考查,變化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實詞在文言文中的基礎(chǔ)地位。因此,我們在備考時要著重將文言基礎(chǔ)打牢。專題一文言文閱讀——聯(lián)想教材,積累遷移課案一文言實詞真題呈現(xiàn)(2017·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疏通文意,掃除障礙答案

①×堂房親屬②×后代③×向來④√

⑤√

⑥×說服⑦√

⑧√

⑨√

⑩√教材聯(lián)想,舉一反三答案

①通“縱”,合縱的盟約②跟隨③沒有染色的絲綢④質(zhì)樸,不加裝飾⑤向來⑥邊境⑦見識淺陋【真題試做】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霸?、云、言”是斷句標(biāo)志。本句大意是:(謝弘微)童年時代性格端莊謹(jǐn)慎,時機適當(dāng)才開口說話。過繼后的叔叔謝混因善于識人,很有名氣,見到他后認(rèn)為他很不平凡,對謝思說“這孩子內(nèi)心機敏,將成為優(yōu)秀人才,有這樣一個兒子也就足夠了”。答案D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diào)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解析姻親,是指由婚姻關(guān)系而產(chǎn)生的親屬,配偶本身除外。B項“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說法錯誤。答案B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shù)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yè)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chǎn)業(yè),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人們見后無不感嘆。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xiāng)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概括文意。B項,住在烏衣巷的不是謝弘微而是謝混。答案B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性嚴(yán)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jǐn)過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解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字或句式進(jìn)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dá)到詞達(dá)句順。要找出每一句的得分點。第一句中,循:順著、合乎;事:侍奉;黨:親族、家人;過:超過。第二句中,臧否:褒貶;以:用;亂:打亂,打岔。答案(1)品性嚴(yán)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jǐn)慎過于常禮。(2)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參考譯文】謝弘微,是陳郡陽夏人。父親叫謝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謝峻是司空謝琰的第二個兒子,謝峻自己無子,就以謝弘微為繼子。謝弘微本名密,因為觸犯了繼母的名諱,所以就用字代名。謝弘微孩童時期,風(fēng)采充溢,但卻端莊謹(jǐn)慎,遇上適當(dāng)?shù)臅r機才說話,他繼父的弟弟謝混有知人之名,見到謝弘微,認(rèn)為他不同于尋常之人,謝混對謝思說:“這個孩子深沉早慧,將成為才行出眾之人,有這樣的兒子,滿足了?!敝x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貧寒,而繼父產(chǎn)業(yè)卻很豐盈,他卻只承繼接受了繼父的幾千卷書而已,遺產(chǎn)俸祿,一概不加過問。

謝混的風(fēng)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謝靈運、謝瞻、謝曜、謝弘微等人因賞析文義而聚會。曾經(jīng)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烏衣巷,所以稱之為烏衣之游。謝瞻等人才氣橫溢,機智善辯,文辭流暢,謝弘微每每以簡約的言語使眾人信服,謝混特別敬重他這一點,稱他為微子。義熙八年,謝混因為是劉毅的同黨被殺,妻子晉陵公主便把謝混的家事托付給謝弘微。謝弘微為謝混家經(jīng)營生計,管理產(chǎn)業(yè),辦事如同在官府辦公一般,一枚錢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賬冊記載。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從謝混死后,到這時已有九年,但謝混家房屋整齊,糧倉充盈,仆人聽從使喚,各有所業(yè),和平常沒有什么不同,田地的開墾種植,比原來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親戚,朋友故舊,凡是來看東鄉(xiāng)君回歸的人,進(jìn)門見到這么齊整的家境,沒有誰不感慨嘆息,甚至有人為之流淚,深為謝弘微的德義所感動。謝弘微品性嚴(yán)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jǐn)慎過于常禮。太祖鎮(zhèn)守江陵,以謝弘微為宜都王文學(xué)。謝弘微因為母親去世離職,居喪期間以孝道著稱,除服后超過一年,仍舊素食不變。謝弘微的兄長謝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謝弘微為他多時吃素食,哀戚超過常禮,雖然服喪期滿,還是不吃魚肉。謝弘微從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長如同侍奉父親,兄弟之間非常友愛和睦,當(dāng)代沒有人能夠趕得上。謝弘微口中從不說別人壞話,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謝弘微就常用別的話題岔開話頭。元嘉九年,東鄉(xiāng)君去世,留下資財非常多,園宅十余所,奴仆還有數(shù)百人。而謝弘微一無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營辦東鄉(xiāng)君的喪事。謝弘微說:“親戚之間爭奪財產(chǎn),可算是最為鄙賤之事?,F(xiàn)在財產(chǎn)多則分用,少則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還去管它?!痹问辏ナ?,死時四十二歲。謝弘微死后,皇上十分痛惜,派遣護衛(wèi)軍千人營辦喪事,一直到葬事完畢。朝廷追贈謝弘微為太常。突破一文言實詞“大命題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指出了考查范圍,即考綱要求的120個實詞和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常用實詞,又明確了考查方向,即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從歷年高考對實詞的考查情況看,文言實詞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和偏義(同義)復(fù)詞等方面?!耙辉~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dāng)普遍。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本”的本義是“樹木的根”,“道”的本義是“路途、道路”。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guān)的其他意義。如“道”的本義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為其引申義;“本”的本義為“樹木的根”,“根本、本來、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義。如“孟嘗君至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關(guān)”本指“門閂”,由于作用相似引申為“關(guān)卡”。詞的比喻義,就是詞建立在比喻基礎(chǔ)上所產(chǎn)生的意義。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義是“野草”,比喻義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詞的假借義,就是因假借而產(chǎn)生的含義。古文中常常出現(xiàn)通假現(xiàn)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即學(xué)即練]1.閱讀下面的文段,解釋加點詞的含義,并想一想它們在課文中的用法。答案

(1)迎敵(2)駕車(3)參加(4)掌握(5)弩的部件名【參考譯文】鄭公子歸生率領(lǐng)軍隊攻打宋國。宋國的華元率領(lǐng)軍隊在大棘迎敵,羊斟給他作馭手。第二天將要作戰(zhàn),華元殺了羊宴饗甲士,羊斟卻不在宴饗的人中。第二天作戰(zhàn)的時候,羊斟憤怒地對華元說:“昨天宴饗的事由你掌握,今天駕車的事該由我掌握了。”于是把車一直趕進(jìn)鄭國軍隊里。宋國軍隊大敗,華元被俘。弩牙相差一個米粒就不能發(fā)射。戰(zhàn)爭正像一個大的弩牙。宴饗甲士卻忘了自己的馭手,將帥因此戰(zhàn)敗被俘,難道不是應(yīng)該的嗎?2.【教材聯(lián)想】解釋下列多義詞的含義,注意其所在的具體語境。答案

(1)①回應(yīng);②適合;③順著;④當(dāng),應(yīng)當(dāng)。(2)①乘著;②統(tǒng)治;③控制。(3)①結(jié)交;②給,遞給;③交往。(4)①構(gòu)造;②采擇;③統(tǒng)率;④掌管。(5)①機件;②時機;③與“戎”合用,解釋為戰(zhàn)爭。“古今異義”是指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書寫相同(同形)的詞語的意思不同的現(xiàn)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大致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變化幾種。1.詞義擴大:古義的范圍小于今義。如“中國”,古義指中原地區(qū),現(xiàn)指整個中國。4.詞義弱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強,今天表示的語義較弱。如“羞”,古義是“羞愧,感到恥辱”,今義是“害羞,不好意思”。5.詞義強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弱,今天表示的語義增強。如“宣言”,古義是“揚言”,今義是“宣告、聲明”。6.感情色彩變化: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步發(fā)生了變化。如“逢迎”,古義是“迎接”,中性義;今義是“迎合”,貶義。[即學(xué)即練]3.【教材聯(lián)想】還記得課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嗎?練一練。答案

(1)東方道路上的主人。(2)中原。長江、洞庭湖。(3)父母兄弟等親屬。(4)崤山以東。(5)黃河以北。(6)求學(xué)的人。(7)出使的人。(8)袒露一只臂膀。(9)慰問,詢問。(10)走投無路。(11)兒女親家。(12)重金征求。(13)遺憾,不滿。(14)小人的話,貶義詞。(15)爪子和牙齒,表示得力的幫手,褒義詞。(16)表示地位低,見識短淺,中性詞。“詞類活用”是指在古漢語中某些實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也有少量數(shù)詞)的特殊用法。這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了詞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義。如:名詞用作動詞、狀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動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理解了詞類活用對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大有裨益的。(一)名詞活用作動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在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了相應(yīng)的動詞。在翻譯時應(yīng)把活用的名詞翻譯為相應(yīng)的動詞。[即學(xué)即練]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國雖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賢者,其車足以乘天下之賢者,其財足以禮天下之賢者。與天下之賢者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雖未能王,其以為安也,不亦易乎!此趙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嘗君之所以卻荊兵也。古之大立功名與安國免身者,其道無他,其必此之由也??笆坎豢梢则滍病N糈w宣孟之絳,見骫【注】桑之下有餓人臥不能起者,宣孟止車,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視。宣孟問之曰:“女何為而餓若是?”對曰:“臣宦于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毙吓c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問其故,對曰:“臣有老母,將以遺之?!毙显唬骸八故持岣c女?!蹦藦?fù)賜之脯二束,與錢百,而遂去之。【注】

骫(wěi):彎曲。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國雖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賢者,其車足以乘天下之賢者,其財足以禮天下之賢者。(2)與天下之賢者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3)宣孟止車,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視。(4)臣宦于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解析(1)句中的第二個“食”為名詞活用作動詞,“供養(yǎng)”。注意“乘”“禮”等詞的翻譯。(2)句中的第二個“王”為名詞活用作動詞,“稱王”。(3)句中的“下”為名詞活用作動詞,“喂下”。(4)句中的“宦”為名詞活用作動詞,“做仆人”。答案(1)國家即使小,它的糧食也足以供養(yǎng)天下的賢士,它的車輛也足以乘載天下的賢士,它的錢財也足以禮遇天下的賢士。(2)與天下的賢士為伍(成為一類人),這是周文王稱王天下的原因。(3)宣孟停下車,讓人給他喂下食物,他咽下兩口后,能睜開眼看了。(4)我在絳給人做仆隸,回家的路上斷了糧,以去乞討為羞,又厭惡私自拿取別人的食物,所以才餓到這種地步。【參考譯文】國家即使小,它的糧食也足以供養(yǎng)天下的賢士,它的車輛也足以乘載天下的賢士,它的錢財也足以禮遇天下的賢士。與天下的賢士為伍(成為一類人),這是周文王稱王天下的原因?,F(xiàn)在雖然不能稱王,用它來安定國家,還是容易做到的。與賢士為伍,這是趙宣孟(趙盾)免于被殺、孟嘗君使楚軍退卻的根本原因所在。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國家、免除自身災(zāi)難的人,沒有別的途徑,必定是遵循這個準(zhǔn)則。賢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態(tài)使他受到屈辱。從前,趙宣孟將要到薊國都絳邑去,看見一棵彎曲的桑樹下,有一個餓倒躺在那里起不來的人,宣孟停下車,讓人給他喂下食物,他咽下兩口后,能睜開眼看了。趙宣孟對他說,“你為什么餓到這種地步?”他回答說:“我在絳給人做仆隸,回家的路上斷了糧,以去乞討為羞,又厭惡私自拿取別人的食物,所以才餓到這種地步?!毙辖o了他兩塊干肉,他拜著接受了卻不敢吃。問他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親,我想把這些干肉留給她?!壁w宣孟說:“這些食物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給你?!庇谑怯仲浗o他兩捆干肉和一百枚錢,就離開了。(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即學(xué)即練]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則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窮于齊,圍于陳、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豈足貴邪?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zhàn)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莊子·盜跖》)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削跡于衛(wèi),窮于齊,圍于陳、蔡,不容身于天下。(2)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解析(1)句中的“窮”,(2)句中的“高”均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意思分別是“陷入窮途末路境地”“推崇”。答案(1)在衛(wèi)國被鏟平足跡,在齊國陷入窮途末路境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天下沒有容身之處。(2)這六個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緟⒖甲g文】然而一再被趕出魯國,在衛(wèi)國被鏟平足跡,在齊國陷入窮途末路境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天下沒有容身之處。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貴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沒有超過黃帝的,黃帝尚且不能全備德行,而戰(zhàn)于涿鹿郊野,流血百里。堯不慈愛,舜不孝順,禹半身偏癱,湯流放他的君主,武王討伐紂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這六個人,都是世人所推崇的。(三)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即學(xué)即練]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稌酚浉尢罩f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贬屨咴唬骸靶桃筛捷p,賞疑從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則不必當(dāng)罪;有細(xì)功者,其賞厚則不必當(dāng)功。然所以為忠厚之至者,何以論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閨門、鄉(xiāng)黨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則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遠(yuǎn)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務(wù),則有功者易以眾也。以圣神淵懿之德而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盡天下之謀慮,以公聽并觀而盡天下之情偽。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圣人之治也,自閨門、鄉(xiāng)黨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則有罪者易以寡也。(2)以上下交修而盡天下之謀慮,以公聽并觀而盡天下之情偽。解析(1)句中的“善”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善行”的意思。(2)句中的“修”為動詞活用為名詞,意思是“匡助的做法”。答案(1)圣人治理天下,從家庭、鄉(xiāng)里到朝廷都有教化,來帶領(lǐng)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會減少。(2)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來想盡天下的謀慮,通過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來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緟⒖甲g文】《尚書》中記載皋陶的說法:“罪行輕重有可疑時,寧可從輕處置;功勞大小有可疑時,寧可從重獎賞。”解釋的人(指孔安國)說:“處罰有可疑時要從輕處罰,獎賞有可疑時要從重獎賞,這是賞罰忠厚到達(dá)的極點??!”(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處罰輕就不一定能與罪行相抵;那些功勞小的人,如果獎賞重就不一定能與功勞相稱。然而為什么還要做到賞罰忠厚到極點,用什么來解釋它呢?圣人治理天下,從家庭、鄉(xiāng)里到朝廷都有教化,來帶領(lǐng)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會減少;從小事、身邊的事以至國家大事都有法度,來完成天下的事業(yè),那么立功的人就會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來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飭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來想盡天下的謀慮,通過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來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四)名詞作狀語現(xiàn)代漢語里,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而古代漢語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卻是相當(dāng)普遍的現(xiàn)象。凡謂語前面的名詞如果不是主語,則必然活用作了狀語。[即學(xué)即練]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杖擊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處,則虎也。是人非能勝虎,而氣以蓋之矣。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杖擊之,即逸去。解析句中的“夜”“杖”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在夜晚”“用杖”。答案有個人晚上從外面回來,見到一個東西蹲在他門口,以為是豬狗一類的動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緟⒖甲g文】有個人晚上從外面回來,見到一個東西蹲在他門口,以為是豬狗一類的動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它跑到月光明亮處,才知道是只老虎。這人不是有打贏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氣勢蓋過了老虎。(五)使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中心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即學(xué)即練]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鄙显唬骸靶g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dāng)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2)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3)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解析(1)句中的“臣”為名詞的使動用法,“使……臣服”;(2)句中的“失”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失去”;(3)句中的“安”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定”。答案(1)國家開始創(chuàng)立時,我們與各地豪強競相起兵較量使他們稱臣,創(chuàng)業(yè)難?。?2)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在艱難的時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時候使天下失掉的,保持成就難??!(3)魏征協(xié)助我一起使天下安定,常常擔(dān)心在富貴的時候滋生驕奢,在疏忽的時候發(fā)生禍亂,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艱難。【參考譯文】唐太宗問身邊的大臣:“創(chuàng)業(yè)與保持成就哪個難?”房玄齡回答說:“國家開始創(chuàng)立時,我們與各地豪強競相起兵較量使他們稱臣,創(chuàng)業(yè)難啊!”魏征說:“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在艱難的時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時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難啊!”太宗說:“玄齡協(xié)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歷經(jīng)百戰(zhàn),九死一生,所以體會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魏征協(xié)助我一起使天下安定,常常擔(dān)心在富貴的時候滋生驕奢,在疏忽的時候發(fā)生禍亂,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艱難。但是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經(jīng)過去,保持成就的艱難,正應(yīng)該和大家謹(jǐn)慎對待?!毙g等人拜了拜說:“陛下說的這一番話,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啊?!?六)意動用法所謂意動用法,就是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當(dāng)作什么。一般可以譯成“以……為……”或“認(rèn)為……是……”或“把……當(dāng)作……”。意動用法主要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代詞有時也活用為意動。動詞一般沒有意動用法。[即學(xué)即練]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田子為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蹦冈唬骸盀橄嗳辏皇澈??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致誠。不義之物,不入于館。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慚,走出,造朝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fù)為相,以金賜其母。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王賢其母,說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fù)為相,以金賜其母。解析句中“賢”為意動用法,“認(rèn)為……賢良”,“說”為通假字,通“悅”,意動用法,“對……感到高興”。答案君王認(rèn)為他母親很賢良,對她的深明大義感到高興,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還當(dāng)宰相,把金子賞給了他的母親?!緟⒖甲g文】田子當(dāng)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兩千兩金子獻(xiàn)給他的母親。母親問他說:“您怎么得到這些金子的?”他回答說:“這是我當(dāng)官應(yīng)得的報酬?!蹦赣H說:“當(dāng)宰相三年就不吃飯么?做官像這個樣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順的兒子侍奉父母應(yīng)該努力做到十分誠實。不應(yīng)當(dāng)?shù)玫降臇|西,不要拿進(jìn)家門。當(dāng)國家的大臣不忠誠,也就是當(dāng)兒子的不孝順。你趕快拿走它?!碧镒雍軕M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還金子,下朝就請求自己進(jìn)監(jiān)獄。君王認(rèn)為他母親很賢良,對她的深明大義感到高興,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還當(dāng)宰相,把金子賞給了他的母親。【特別關(guān)注】

其他類型的詞類活用文言文中任何一類詞皆可活用。因此,我們除了重點掌握以上六種活用類型外,還應(yīng)關(guān)注一下下面三種時有出現(xiàn)的活用類型。1.為動用法為動用法就是動詞、形容詞、名詞帶賓語,含有“為了賓語怎么樣”的意味,可譯為“為……”?!巴僮帧敝腹糯鷿h語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因為古代漢字的數(shù)量少,語言里有這個詞,但是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中的“倍”假借為“背叛”的“背”;一種是無本字的假借,如“而”本義是“胡須”,假借為連詞“而”。[即學(xué)即練]10.【教材聯(lián)想】下列語句中均存在通假字,找出來,解釋其含義。(1)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使之然也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或師焉,或不焉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秦王還柱而走_(dá)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令將軍與臣有郤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_(dá)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案:通“按”;審察,察看。(2)頒:通“斑”;頭發(fā)花白。(3)有:通“又”;再。暴:通“曝”;曬。

:通“煣”;使彎曲。(4)倍:通“背”;背叛,忘記。(5)不:通“否”;不。(6)藏:通“臟”;臟腑。(7)受:通“授”;傳授。(8)還:通“環(huán)”;繞。(9)景:通“影”;像影子一樣。(10)距:通“拒”;把守。內(nèi):通“納”;接納,使進(jìn)入。(11)決:通“訣”;訣別,離別。(12)禽:通“擒”;捕捉。(13)去:通“弆”;收藏。(14)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15)孰:通“熟”;仔細(xì)。(16)郤:通“隙”;隔閡,嫌怨。(17)要:通“邀”;約。(18)員:通“圓”;圓形。古代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一般是一個字一個詞;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合成詞)為主,兩個字一個詞。但古代漢語中也有特殊現(xiàn)象,存有少量雙音節(jié)詞(即復(fù)詞),同義復(fù)詞和偏義復(fù)詞就是較典型的兩類詞。同義復(fù)詞,是指構(gòu)成合成詞的兩個語素的意義相同。如“根本”中“根”“本”都是指“植物長在土里的部分”,“謗譏”中“謗”“譏”都是“批評”的意思。偏義復(fù)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語素構(gòu)成,而詞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雖然它在古漢語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會成為閱讀的障礙。如何掌握呢?一要弄清兩個語素的構(gòu)成方式——意義上相近或相對,二要結(jié)合語境加以揣摩、判斷。如“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中的“車騎”,結(jié)合下句則可知偏在“車”義。需要注意的是:同義詞連用與偏義復(fù)詞很相似,而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區(qū)分開來。同義詞連用時,其中的每一個實詞的意義都有所保留;而偏義復(fù)詞,是在某一語境下,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失去了。如“無毛羽以御寒暑”(《漢書·刑法志》)與“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兩個句子相比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義復(fù)詞,偏在“寒”義;后一句中的“寒暑”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兼有“寒”“暑”的意思,是兩詞連用。[即學(xué)即練]11.【教材聯(lián)想】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全是偏義復(fù)詞的一項是(

)解析A項,“異同”,義在“異”,“同”是襯字;“作息”,義在“作”,“息”是襯字。B項,“出入”,義在“入”,“出”是襯字;“遠(yuǎn)近”,義在“遠(yuǎn)”,“近”是襯字。C項,“父兄”,義在“兄”,“父”是襯字;“耳目”,義在“目”,“耳”是襯字。D項,“淺深”,義在“深”,“淺”是襯字;“中間”,中間夾雜,不是偏義復(fù)詞。答案

D12.【教材聯(lián)想】判斷下列句中有無偏義復(fù)詞。如有,請指出并釋義。(1)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5)奉使往來,無留北者。答案

(1)“巷陌”,偏在“巷”

(2)無?!扳孕颉笔峭x復(fù)詞

(3)“存亡”,偏在“亡”

(4)無(5)“往來”,偏在“往”突破二理解文言實詞的“大方法”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需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包括詞語所在的句子、段落以及整篇文章,還包括相應(yīng)的知識背景,乃至文化背景。為此,既要靠平時的積累,又要靠臨場推斷,且兩者要緊密結(jié)合。掌握主要推斷方法技巧,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并能靈活聯(lián)系教材相關(guān)語句,是應(yīng)對高考文言實詞考查的重要策略。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考生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項。如《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一句,“謝”有多個義項,“辭別、告辭”“道歉、謝罪”“感謝”“謝絕”“告訴”等,結(jié)合語境分析,當(dāng)天項羽已決定攻打劉邦,所以說“明天早晨一定要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由此可知,此處的“謝”應(yīng)為“道歉、謝罪”的意思。[即學(xué)即練]1.利用語境推斷法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季布為河?xùn)|守。孝文時,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復(fù)有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邸一月,見罷。季布因進(jìn)曰:“臣無功竊寵,待罪河?xùn)|。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鄙夏粦M,良久曰:“河?xùn)|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辈嫁o之官。(節(jié)選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解析此句關(guān)鍵詞是“勇”。它常被譯為“勇敢”,褒義詞。但聯(lián)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對應(yīng)了“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一人之毀而去臣”對應(yīng)了“復(fù)有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邸一月,見罷”,“毀”即“詆毀”,是“進(jìn)讒言”。由此可推斷“勇”絕非褒義,而應(yīng)作貶義,譯為“魯莽、空有勇力”。答案又有人說季布魯莽、空有勇力,借酒使性難以接近?!緟⒖甲g文】季布做了河?xùn)|郡守。漢文帝的時候,有人說他很有才能,漢文帝便召見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說季布魯莽、空有勇力,借酒使性難以接近,季布來到京城長安,在客館居留了一個月,皇帝召見之后就讓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對皇上說:“我沒有什么功勞卻受到了您的恩寵,在河?xùn)|郡任職?,F(xiàn)在陛下無緣無故地召見我,這一定是有人妄譽我來欺騙陛下;現(xiàn)在我來到了京城,沒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罷,遣回原郡,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毀謗我。陛下因為一個人贊譽我就召見,又因為一個人的毀謗而要我回去。我擔(dān)心天下有見識的人聽了這件事,就窺探出您為人處世的深淺了。”皇上默然不作聲,覺得很難為情,過了很久才說道:“河?xùn)|對我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見你啊。”于是季布就辭別了皇上,回到了河?xùn)|郡守的原任。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貫通文意,解釋準(zhǔn)確而無滯礙者即為正確解釋,反之即為錯誤解釋。例如“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孟子·齊桓晉文之事》)中的“愛”的理解,“愛”的常用義有喜愛、吝惜、憐惜等,將這些常用義代入推斷可知道應(yīng)該是“吝惜”之意。[即學(xué)即練]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回答后面的題目。解析把C項的解釋代入原句,意為“前往鄭國”,和“之許”也就是“到許國去”矛盾,因此斷定解釋不正確,正確解釋應(yīng)為“離開”。答案

C【參考譯文】伍員逃亡,楚國緊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遙望鄭國說:“這個國家,地勢險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國君是個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謀劃大事?!蔽閱T離開鄭國,到了許國,拜見許公并詢問自己應(yīng)該去的國家。許公不回答,向東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員拜了兩次,接受賜教說:“我知道該去的國家了。”于是往吳國進(jìn)發(fā)。[即學(xué)即練]3.【教材聯(lián)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