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所有權的保護_第1頁
我國所有權的保護_第2頁
我國所有權的保護_第3頁
我國所有權的保護_第4頁
我國所有權的保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所有權的保護

「摘要」

當代,各國更多地要求所有權社會化,我國是否也需要走所有權社會化道路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國就沒有真正的私有化存在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社會資源的需要越來越多,所有權觀念的缺乏,加之社會制度不完善,侵犯所有權的現象層出不窮,所有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本文擬從我國所有權觀念出發(fā),進而論述我國的所有權保護問題。

「關鍵字」所有權觀念所有權存在所有權保護

一、我國所有權觀念發(fā)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1]反映了天下土地和農民都歸周王所有的狀況。在奴隸制時期,我國實行公有制度,即土地國家所有,私人不擁有土地。國家先把土地分給各個諸侯,農民再從諸侯的手中租到土地,或直接為諸侯的奴隸,但無論是諸侯還是農民都沒有處分土地的權利。西周中葉以后,由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宗法制度的逐漸松弛,土地王有觀念開始動搖,奴隸主貴族逐步取得了處置土地的權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朝的國力衰弱,沒有力量約束各個諸侯,諸侯為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發(fā)展自己國家的實力,大量處分土地。秦代就有通過“廢井田,開阡陌”實行土地私人所有的現象。以后的各朝各代,都奉行著土地私有制。然而,中國在兩千多年的社會里,實行高度集中的權力制度,政治權力一直占有主導的位置。私人所有權的得失變更均由政治權力來決定。所有權在傳統的觀念中,不是人們財富的穩(wěn)定象征,而是君主對臣民的一種恩賜。在中國傳統社會,土地所有權的發(fā)展是不充分、不獨立、不完全的。中國固有法中始終未曾有過“所有權自由原則”。民國時期,社會出現學習西方的熱潮,我國也出現了第一部民法典,該法典承認了所有權自由,承認所有主在法令限定的范圍內自由使用、收益、處分自己的所有物。然而社會一直處于戰(zhàn)爭的狀態(tài),動蕩不安,法律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因此對于人們的觀念也沒有流下任何回憶。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為了戰(zhàn)爭的需要,把土地作為最重要的資源,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先后出了幾部土地法規(guī)。1928年頒布的《井岡山土地法》廢除一切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由于沒有分清沒收的對象,也沒有解決農民對土地需求的問題,1947年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又改為了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然后分給農民所有。解放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走公有化道路,除了極少數的生活用品外,把所有的生產資料都歸為國有,國家生活由國家統一分配。所有權的概念進而被認為是資本主義腐朽的觀念,所有權概念在后來的20年里沒人敢提過。直到改革開放后,社會觀念和社會環(huán)境變寬,人們才重新認識了所有權,在許多方面也承認了公民的所有權。但是土地方面國家所有一直沒有改變,還是不允許私人有所有權。

任何一種權利,其保護莫過于兩個方面:法律制度和社會觀念。所有權在我國幾千年的大地上從來就沒有確實的存在過,所有權觀念也就無處可言了,后來新中國成立后實施的絕對公有化道路,促使我國私有所有權觀念非常淡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深深扎根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思想中,他們以國家的代表的名義,無所顧忌地侵犯公民的所有權。

二、所有權存在的理由

需不需要私人所有權,相信經過我們這二十年來的改革,大家對于應當有私人所有權沒有任何爭議了。近代以來,對于所有權的存在的理由,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一致認為所有權是應該存在的。

定止紛爭的理由

有一個例子,田野里的兔子大家一起搶著殺,而在市場上出賣的兔子沒有人搶,此主要的原因是田野里的兔子為無主物,而在市場上兔子都是有主的。所得的結論為:所有權區(qū)分對于物的歸屬有著重要的意義,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人們相互糾紛。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也論述過這個理由,認為財產私有有助于減少人們的相互爭執(zhí),亞里士多德認為:財產……一般而論則應屬私有。劃清了各人所有利益的范圍,人們相互間爭吵的根源就會消除。當代美國法學家貝勒斯認為:“一切資源均須由確定的主體擁有,或者,必須明了確定的主體如何獲得對資源的所有權。……若資源為人所有,在擁有財產者便有合理的理由利用之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和滿足?!鞔_所有權的規(guī)則以及規(guī)范如何獲得無主資源的規(guī)則可以減少就此類問題而發(fā)生的爭議?!?/p>

事實上,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無限的,用有限的資源來滿足人們無限的需要,如果沒有一種限制的機制,顯然不可能。人總是特別關心自己的物,對于自己的物和他人的物在使用上有著非常大的區(qū)別。一般人而言,用著共有的物,他們都極力的用著,而沒有注意到這件物最大用途,只要能滿足他們一時的需要則可以了。他們總是有這種思想,就算是他們愛惜使用,下一個使用時未必像自己一樣愛惜,想到這一層后,他們也會不加愛護的使用。因此共有物的作用往往不能表現出來,且會很快的被用壞。

自然需要的理由

著名的英國法學家洛克提出的私有權之必要性理論被認為帶有古典的色彩。洛克認為,就初始意義而言,上帝將自然生長的一切給予人類共有,無人對自然資源享有天賦的排他性的私有權。但是,人的自然需要決定了必須將共有物變?yōu)閭€人的物才能被個人所享有,維持個人的生命、生存。因此,私有財產是以個體的自然需要所決定的。

顯然,洛克認為人類終端的自然需要必須是由人的個體私有方能解決。對于這種論證方法有些學者持有不同的意見,舉了原始社會人類沒有私有權同樣生存的理由,筆者認為這是對這個理論的一種誤解。首先,洛克認為自然需要決定資源必須個人所有,僅是從消費的終端角度而言,即屬于自己的物品方能消費,雖然在常態(tài)上沒有一種私有權,但是分給自己的資源就是一種所有權了;再者,至于原始社會上是否存在著一個完全公有社會制度且人們生活處于一種非常美好狀態(tài),值得懷疑,如我國的人民公社時期,雖然也出現了全民皆公的社會,但歷史否定了這種生活方式。

個人自由的理由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從人的自由的角度提出私有權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論證。首先,在一般的意義上,黑格爾認為,人的意志自由,不僅表現于其自身,而且要表現于外部領域。所有權就給人的意志自由提供了外部展示的空間?!叭藶榱俗鳛槔砟疃嬖?,必須給它的自由以外部的領域。因為人在這種最初還是完全抽象的規(guī)定中是絕對無限的意志,所以這個有別于意志的東西,即可以構成它的自由的領域的那個東西,也同樣被規(guī)定為與意志直接不同而可以與它分離的東西?!薄八袡嗨院虾趵硇圆辉谟跐M足需要,而在于揚棄人格的純粹主觀性。人唯有在所有權中才是作為理性的存在的?!盵10]“在所有權中,我的意志是人的意志;但人是一個單元,所以所有權就成為這個單元意志的人格的東西。由于我借助所有權而給我的意志以定在,所以所有權也必然具有成為這個單元的東西或我的東西這種規(guī)定。這就是關于私人所有權的必然性的重要說?!盵11]

在此,黑格爾把所有權看作是人的個人自由的一種外在體現,人的意志是主觀的,是人的自由的內化,外面需要有一種權利對它的擴展提供方式。所有權是這種權利的最好表現形式,沒有了所有權,個人的自由便不復存在,即“無財產即無自由”。

自然權利的理由

美國學者邁克爾D貝勒斯把財產私有權視為人的自然權利,視為個人的自由的組成部分,并以此作為防范和約束政府權力的根據。“另一類型的自由論點著眼于作為政治自由要素之一的私有財產所具有的價值(

使所有權不得防礙公共利益。2.行使所有權不得妨礙其他公民的利益。3.為公用之目的的,國家可以依法剝奪所有權,但要公平賠償。[18]

可見,權利從來都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一有了權利就可以濫用自己的權利,所有權作為一種權利也不例外。但是,對于權利的限制,都是由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或者說在法律上來一個概括性的條款如公共利益,不違反善良風俗等。如何保護權利,這就要如何來操作司法權了。對權利的限制,重點在如何把握好法律規(guī)定的彈性條款了,如公共利益,善良風俗等。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均把最后的決定權交給了法官。其中的原因,在通常情況下,能剝奪公民的權利是政府,如是再把對公共利益的決定權交給了它們,則公民的權利不可能得到切實的保護。借鑒于西方國家的做法,筆者認為我們國家應當做出改革

一是加緊司法改革,加強法院的獨立;法院僅對法律負責,除了法律外,不受任何部門和個人的制約,這一點在我國尤其重要。筆者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應當把法院的財權收到中央,即法院經濟來源,法官的工資直接由中央財政支付,法院的人事權收到法院中,法官的任命要受到上級法院同意,否則不能成為法官。二是加緊吸收法律精英人才成為法官;現階段我們法官的素質都比較低,大多數的法官沒有受到正規(guī)的法律教育,甚至有些法官連什么屬于公共利益,什么是善良風俗,都不敢判斷,這些法官我們可不敢對他為我們提供良好保護產生期待。

政治改革

歸根到底,保護所有權就要實行政治上的改革。權力的來源分為兩種,一是自上而下,權力是上面給予,官員只對上面負責;一種是自下而上,權力來自于人民的給予,人民有權隨進罷免自己不如意的權力掌握者。顯然,所有權受侵犯的主體大多數是平民,如果權力是自下而上的,官員便不敢隨便侵犯公民的權利。《憲法》第2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钡?條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從以上的條款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權力來源是人民,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規(guī)定沒有很好的實施,官員總是由上面直接任命,甚至到村官這一級亦是這樣,選舉僅是一種形式。這種權力來源實際上已嚴重扭曲了我國憲法的規(guī)定,變成權力來源于上面的給予。這樣,我們的官員只在乎上面的感受,整天想著討好上司,而不管人民到底出了什么事,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能期望國民的所有權能得到切實的保護嗎?因此,筆者認為,應當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我們國家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制度,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其他的政黨是參政黨,一切改革都是這個前提下進行的。首先,我們應做好人大代表的選舉,人大代表先是由黨提出候選人,應當是有差額的,然后由人民在候選人中選舉。在罷免人民代表時,可由黨提出,也可由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委員會提出,也可由選這代表的團體提出,但無論何種方式,必須通過這個代表選區(qū)的同意,否則不被罷免;其次,加強人民代表的權力,代表應當是專職型的,而不是現在這種兼職型的,且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不能成為人民的代表。這樣,人民代表既對黨負責,也對人民負責,官員們對人民的權利受到侵犯就不再不放在心上了。

四、結論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所有權觀念一直都不強,所有權一直都存在社會化的傾向,甚至在歷史的某段時期取消過所有權。然而,所有權存在是肯定的,不同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來論證過所有權存在的理由,各個國家的法律對于所有權的保護也非常嚴格,除了法律規(guī)定和違背公序良俗外,所有權不受約束。我們國家一樣不能缺乏所有權的存在,否則會阻礙經濟的發(fā)展。當務之急是,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重點是觀念上的改革,通過立法、司法,政治改革,來加強所有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詩經,小雅,北山》;

薛梅卿主編:《新編中國法制史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27-28;

張生:《民國初期民法的近代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頁;

余能斌、范中超:《所有權社會化的考察與反思》,《法學》2001年第1期;

同上;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54;

[美]邁克爾·D·貝勒斯,法律的原則——一個規(guī)范的分析[M],張文顯等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89-90;

[英]洛克,政府論[M],葉啟芳、瞿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18;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50;

[10]同上;

[11]同上;

[12][美]邁克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